❶ 診斷糖尿病就用胰島素會上癮嗎如何在正確的時機應用胰島素治療
如果診斷出得了糖尿病的話,血糖比較高,那麼就要採取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來降低血糖。比如吃降糖的葯或者是注射胰島素來降低血糖,那麼注射胰島素會讓人上癮嗎?
首先我覺得注射胰島素並不會讓人上癮的,因為胰島素並不像毒品那樣會讓人上癮。雖然看到那些高血堂的病人每天都在用胰島素注射,但其實他們自己也不想,但是為了控制血糖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再者就是注射胰島素的劑量,一定要根據醫囑來執行。不要自己想當然的增加劑量或者是減少劑量。
❷ 糖尿病人使用的胰島素品種有哪些,如何使用
在糖尿病的治療中,胰島素治療是不可缺少的,能有效控制高血糖,延緩各種慢性並發症的發生,可作用於各種類型糖尿病,在臨床中應用中種類繁多且應用廣泛。
越來越多的糖尿病人選擇用胰島素來控制血糖,但對於胰島素使用注意事項很多糖尿病患者並不了解,往往給治療效果帶來了不好的影響,甚至還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那麼,胰島素使用時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平時又該如何保存呢?
注射部位要輪換
胰島素注射的部位很多,通常有腹部、大腿前側和外側、臀部等,要在不同的部位之間輪換注射,比如左邊一周右邊一周,或者大腿、臀部、腹部這樣輪換。同時,由於不同的注射部位吸收胰島素的速度不一樣,患者可以根據胰島素的種類,來選擇合適的部位注射。
低血糖反應要注意
葯物劑量過多,會造成患者頭暈、出汗、手抖、飢餓等,出現低血糖,這時可立即吃糖塊、蜂蜜、果汁等甜食,如果沒有改善,要及時去醫院。
❸ 使用胰島素治療糖尿病應注意什麼
胰島素的存放方法: 胰島素須保存在10℃以下的冷藏器內,在2℃~8℃溫度的冰箱中可保持活性不變2~3年,即使已部分抽吸使用的胰島素也是如此。使用時,溫度不超過30℃和大於2℃的地方均可,但必須避開陽光,以防失效。 正在使用中的胰島素,只要放在室內陰涼處就可以了。開瓶使用中的瓶裝胰島素可以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保存約3個月。使用中的胰島素筆芯不要和胰島素筆一起放回冷藏室中,可隨身攜帶保存4周。 混濁型胰島素若是被震搖幾個小時或是沒有適當保存時便可能會形成團塊,這時胰島素就應該丟棄。 打胰島素要經常換位置: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需長期注射胰島素,如果經常在同一部位注射,容易導致局部的硬結,從而影響胰島素吸收,導致血糖控制不穩,同時也影響美觀,因此,注射胰島素的部位要換著來。 使用注射部位輪換後,可以大大降低注射部位出現問題的機會,即使有問題發生,情況也不會太嚴重。輪換的方法主要有兩種:同一注射部位內的輪換,此次注射要避開上次注射點1cm左右;左右輪換,指左右大腿、手臂、兩側臀部之間相互輪換,如第一天早餐前注射右大腿,第二天早餐前注射左大腿。 不過,為了慎重起見,最好還是每隔數日檢查一下注射部位,用指尖或掌心輕按每一個注射部位,如果感覺到硬塊、表皮凹陷或感到疼痛,甚至皮膚顏色改變,就應該咨詢醫生或護士,在這些情況消除之前,避免再使用該部位進行注射。 需要注意的是,人體適合注射胰島素的部位是腹部、手臂外上四分之一處、大腿前側及外側、臀部等,注意臍周5cm范圍內、有硬結或瘢痕的地方不能注射。 胰島素注射時間: 餐前注射 目前臨床使用的常規胰島素是一種六聚體的胰島素,皮下注射後,需分離成單體後才能吸收入血,起效需時約30分鍾。為了使胰島素與血糖高峰同步,常規胰島素需在餐前注射。 餐前應監測血糖,按照餐前血糖值來決定胰島素注射時間。但醫學界對於餐前血糖值與注射時間的關系文獻介紹並不一致。一般認為,在住院期間進行胰島素強化治療的患者,要求需嚴格些,具體為: 餐前血糖在3.9~6.7mmol/L的患者,在餐前15分鍾注射,可適當多進食; 餐前血糖在6.7~10.0mmol/L者,在30分鍾注射,按常規進食; 餐前血糖高於10.0mmol/L者,在餐前 45分鍾注射,減少進食。 對於老年患者及在家中自行注射胰島素者,餐前血糖值要放寬些,具體為: 餐前血糖 7~10mmol/L者,餐前15分鍾注射; 餐前血糖10~15mmol/L者,餐前 30分鍾注射; 餐前血糖高於15mmol/L者,餐前45分鍾注射。 單用中效胰島素者需在餐前30~60分鍾注射。 餐時注射 目前應用的速效胰島素,是採用基因重組技術將胰島素分子結構上的某個氨基酸替換而製成的人胰島素類似物。速效胰島素的特點是:打開了常規胰島素的六聚體形式,而成為單體結構,注射後不需要再分離成單體的過程,吸收快,起效時間短。進餐時不需提前注射,而注射後必須立即進食,否則可能出現低血糖。 速效胰島素作用時間為1~3小時,主要用於降低餐後血糖,因而用於餐時注射時低血糖反應少見,可適用於各種類型的糖尿病治療。因為不需要在餐前提前注射,速效胰島素在治療應用中為病友提供了極大便利。但速效胰島素注射後必須進食,以防止低血糖。 餐後注射 胰島素強化治療中的1型糖尿病患者,當餐前血糖較低,在2.8~3.9mmol/L時,可改在餐後注射胰島素,同時適當多進食;使用速效胰島素者,也可在餐後注射。 睡前注射 睡前注射中效胰島素或長效基因重組胰島素(甘精胰島素、精氨酸胰島素),是比較符合生理性胰島素分泌規律的治療方案。三餐前使用短效胰島素或速效胰島素控制餐後血糖,睡前則應使用中效胰島素或長效基因重組胰島素維持夜間的基礎胰島素水平,這樣能有效地抑制肝臟葡萄糖產生,減少脂肪分解,保持夜間血糖平穩,而且低血糖發生少,避免黎明高血糖發生。用量應遵醫囑,並根據空腹血糖值調節。 使用胰島素時須注意: 不同種類的胰島素各有其特點。但在使用胰島素時仍有以下事項須注意。 (1)只有正規胰島素可以靜脈注射或在溶液中靜脈滴注,其餘各類胰島素僅能從皮下或肌肉注射,不能靜注或靜滴。 (2)正規胰島素近年已製成中性,pH=7.2~7.4,可與任何其他胰島素混合使用,以便調整其作用時間,靈活使用。 (3)胰島素制劑於高溫環境下易於分解失效,故須保存在10℃以下冷藏器內。 (4)近年生產的高純度胰島素,其反應較少,作用較強,使用時劑量宜稍減。另外,高純度胰島素制劑中不含胰島素原、胰升糖素、胰多肽、舒血管腸肽及生長抑素等激素及其他蛋白質,故使注射處皮下脂肪萎縮、胰島素注射後皮膚過敏反應與胰島素抵抗性的機會明顯減少。 (5)魚精蛋白鋅胰島素中往往含有較多魚精蛋白,應與正規胰島素混合後使其成為長效,故抽取時必須先吸正規胰島素,後吸魚精蛋白鋅胰島素。
❹ 糖尿病打胰島素是最好的治療方法嗎
1型糖尿病多少先天性糖尿病,胰島功能徹底喪失,必須使用胰島素。2型糖尿病胰島功能部分喪失,可以葯物治療,使用胰島素。最佳治療可以使用胃轉流手術,能一次治好2型糖尿病!
❺ 胰島素的使用
無論在糖尿病什麼階段都可以使用胰島素,且都是最佳治療手段。
但胰島素價格較葯物要高,而且每天注射會給生活造成比較大的不方便。
因此胰島素一般用於:
①1型糖尿病(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人,由於自身胰島β細胞功能受損,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小於正常人10%),必須依賴外源性胰島素治療以維持生命和生活。約占糖尿病總人數5%。
②口服降糖葯失效的2型糖尿病(非胰島素依賴型)人,多已有較長時間糖尿病病史,且長期服用多種口服降糖葯血糖控制不佳,測定自身胰島素分泌水平很低,提示自身胰島β細胞功能衰竭者,約占糖尿病總人數的15-20%。
③妊娠糖尿病及糖尿病合並妊娠的婦女,妊娠期、分娩前後、哺乳期,如血糖不能單用飲食控制達到要求目標值時,需用胰島素治療,禁用口服降糖葯。
④糖尿病患者並發急性感染、慢性重症感染(結核、病毒性肝炎等)、外傷、手術、急性心、腦血管梗塞等情況時應暫時或階段性改用胰島素治療,待病情平穩後2-3周改回原治療方案。
⑤糖尿病人合並任何原因的慢性肝、腎功能不全者,及其它原因(如對口服降糖葯過敏等)不能接受口服降糖葯治療者。
⑥明顯消瘦的2型糖尿病患者,適量胰島素治療有助於食物的吸收,利用,促進體重增加。
⑦部分其它類型糖尿病人,尤其是垂體性來源的腫瘤、胰腺病變、β細胞功能缺陷致病者。
以上①③④⑤⑥條中述及的糖尿病患者,應盡早接受胰島素治療。
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對這類人群,按傳統治療方式,並不是急需胰島素注射,但目前新的研究顯示早期應用胰島素可保護和恢復B細胞功能,更好控製糖尿病。�
目前,在我國臨床上常用胰島素制劑按起效的時間長短分為如下幾種:
1、超短效胰島素:有優泌樂(賴脯胰島素)和諾和銳(門冬胰島素)等。本品注射後10~20分鍾起效,40分鍾為作用高峰,作用持續時間3~5小時,可餐前注射。
2、短效胰島素:有豬和人胰島素兩種。諾和靈R、優泌林R和甘舒霖R為人胰島素。本品注射後30分鍾開始作用,持續5~7小時,可用於皮下、肌肉注射及靜脈點滴,一般在餐前30分鍾皮下注射。
3、中效胰島素:有諾和靈N,優泌林N和甘舒霖N。本品注射後3小時起效,6~8小時為作用高峰,持續時間為14~16小時。作用持續時間的長短與注射的劑量有關。中效胰島素可以和短效胰島素混合注射,亦可以單獨使用。中效胰島素每日注射一次或兩次,應根據病情決定。皮下或肌肉注射,但不可靜脈點滴。中效胰島素是混懸液,抽取前應搖勻。
4、長效胰島素(包括魚精蛋白鋅胰島素):如來得時(甘精胰島素)、諾和平(地特胰島素),本品一般為每日傍晚注射,起效時間為1.5小時,作用可平穩保持22小時左右,且不易發生夜間低血糖,體重增加的不良反應亦較少;國產長效胰島素是魚精蛋白鋅豬胰島素,早已在臨床使用。本品注射後4小時開始起效,8~12小時為作用高峰,持續時間約24小時,其缺點是葯物吸收差,葯效不穩定。長效胰島素一般不單用,常與短效胰島素合用,不可作靜脈點滴。
5、預混胰島素:是將短效與中效胰島素按不同比例(30/70/、50/50、70/30)預先混合的胰島素制劑,如諾和靈30R為30%諾和靈R與70%諾和靈N預先混合的胰島素。選擇30/70或50/50、70/30是根據病人早餐後及午餐後血糖水平來決定早餐前一次劑量皮下注射;根據病人晚餐後及次日凌晨血糖水平來決定晚餐前皮下注射劑量。
❻ 糖尿病病人如何正確使用胰島素
正確的使用胰島素方法:口服降糖葯治療,聯合中效或長效胰島素睡前注射,起始劑量約為0.2單位/公斤體重。根據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調整用量,通常每3—4天調整一次,根據血糖的水平每次調整1—4個單位直到空腹血糖達標。
糖尿病人怎樣正確的使用胰島素?胰島素是機體內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時促進糖原、脂肪、蛋白質合成的激素。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胰島素是非常熟悉的,許多糖尿病患者也在靠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胰島素的使用量也是會隨時調整的,這就要求患者時刻對自己血糖有過精心的測量統計來調整。
糖尿病人使用胰島素要求做到准確和精確,因為過少的胰島素不能有效的抑制患者血糖升高的問題,但是過多的胰島素又會導致患者血糖太低的問題,兩個極端都可能對身體帶來副作用。糖尿病人應該多了解一些糖尿病的基礎知識,在處理糖尿病的時候可以從容的面對,准確的自我處理。
❼ 正確打胰島素方法
注射胰島素要注意的細節
隨著糖尿病治療理念的更新,如今應用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由於糖尿病是一種需要長期治療的終身性疾病,除非有嚴重的急慢性並發症患者必須住院治療外,平時病友的胰島素治療大都是由醫生提出的治療方案,病人在家中自己注射。所以,作為糖尿病患者和家屬,必須了解和掌握胰島素的使用方法以及有關注意事項。
1.注射前要先確認所用胰島素的規格 在胰島素治療時,一定要了解您所用的胰島素注射液的濃度規格,以免因為抽吸劑量錯誤導致誤打,造成患者低血糖或高血糖。一般來說,瓶裝胰島素的規格是400U(單位)/10毫升,即每1毫升注射液中含有40單位胰島素;胰島素筆芯的規格是300U/3毫升,即每1毫升注射液中含有100單位胰島素。
注意:千萬不能將瓶裝的胰島素抽到胰島素筆芯中使用,胰島素筆芯也只能用胰島素筆注射。
2.針管式注射器的使用細則
(1)注意無菌操作 注射前操作者一定要洗手,並准備好胰島素葯瓶、注射器和酒精棉球等注射所需要的用品。
(2)正確抽取胰島素 應先用酒精棉球消毒注射液瓶蓋,然後用注射器吸取所需胰島素注射液等量的空氣注入胰島素瓶內,左手再將胰島素葯瓶倒轉,右手持注射器抽取胰島素。
(3)長、短效胰島素抽取順序不得顛倒 自行混合兩種劑型胰島素時,必須先抽短效胰島素,再抽中效或長效胰島素。如果把中效或長效胰島素混入短效胰島素瓶內,這瓶短效胰島素就不能再繼續使用了。
(4)注射方法 選好注射部位後,用酒精棉球消毒皮膚,待酒精幹後,用一隻手將注射部位的皮膚捏起約1寸左右,另一隻手持注射器以45度角刺入注射部位,推注葯液,然後放鬆提起的皮膚。針頭要在皮下停留6-7秒鍾再拔出,不要按揉注射部位。
3.如何使用胰島素筆 胰島素筆是目前臨床應用最普遍的一種胰島素注射器,具有注射劑量准確、操作簡單、攜帶保管方便的特點,特別適用於糖尿病病友自我注射,深受病友歡迎。但每種胰島素筆均有專用的配套筆芯,不可混用。
(1)安裝筆芯:安裝前檢查筆芯是否完整,有無裂縫,如有破損應更換。扭開筆芯架,裝入筆芯,用75%酒精消毒筆芯前端橡皮膜,取出針頭,打開包裝,順時針旋緊針頭,摘去針頭保護帽。
(2)排氣:每次更換胰島素筆芯都要進行本操作。將顯示零單位劑量調節旋鈕撥至1單位,針尖向上直立,手指輕彈筆芯架數次,使空氣聚集在上部後,按壓注射鍵,至有一滴胰島素從針頭溢出,即表示驅動桿已與筆芯完全接觸且筆芯內氣泡已排盡。否則須重復進行此操作。
(3)劑量選擇:旋轉劑量調節旋鈕,調至所需注射單位數。
(4)注射方法:注射部位常規消毒,左手拇指、食指可捏起腹部脂肪層,右手握筆垂直快速進針,右拇指按注射鍵注射,注射完畢後繼續在皮下停留6-7秒,再順著進針方向快速拔針。
4.如何判斷胰島素是否失效 短效胰島素、長效胰島素類似物為無色、澄清溶液,一旦混濁或液體變黃就不能使用;中長效胰島素或預混胰島素一般呈均勻的乳白色混懸液,一旦出現團塊狀沉澱物,不能搖勻則不能使用。另外,過了保質期的胰島素不得繼續使用。
希望對您有幫助並希望您能採納!
更多請參考:唐人blog————一個糖尿病專業網站,有更多糖尿病知識會幫到您。
❽ 怎樣使用胰島素
胰島素的使用方法:
三 胰島素用法的調整:
⒈ 劑量的調整:原則是先調整飲食及體力活動,血糖穩定後再調胰島素。
⑴ 四次和四段尿糖半定量是調整胰島素用量的最好指標,1個(+)加2U。
⑵ 每次的日加減總量不宜過大,一般不超過 8U,1型患者在血糖接近滿意時對胰島素較敏感,應更加謹慎。
⑶ 每次調整後,一般應觀察 3~5 日。
⑷ 尿糖陰性、血糖偏低者應及時減量。
⒉ 注射次數的調整:以利於控制血糖為主。
⑴ 開始時應先用短效胰島素多次注射,控制滿意後,再改用或加用中效或加用長效胰島素。單獨使用長效胰島素則療效不佳。
⑵ 改為短效+中效的方法:可以任意比例混合使用。常用比例為1:1左右,中效可略多。
⑶ 加用長效:將兩次短效胰島素之和,按長效:短效=1:2~4的比例改為混合胰島素,長效不宜超過短效的1/2,晚睡前長效用量一般不超過8U。
如早12U、午8U可改為:短效 + 中效為10U+10U,早餐前用。
或短效 + 長效為16U+4U,15U+5U,或為14U+6U早餐前用。
使用混合胰島素時應先抽取短效。
⒊ 品種的調整:關鍵在於使用技巧。從普通胰島素改為高純品、從豬胰島素改為人胰島素以及從國產胰島素改為進口胰島素時,可能需要適當減少劑量。
⒋ 調整注射部位:應輪流使用不同部位。對於多數人來說,前臂及腹壁比臀部及股前吸收快。有硬結或脂肪萎縮處不易吸取胰島素,應避免使用。
⒌注射時間的調整:短效者一般在餐前15~30 分鍾注射。中效如單獨使用,應在餐前 30~60 分注射。對有黎明現象的患者,早餐前胰島素注射應早,最好不晚於早6:30。
⒍ 注射器具的調整:器具包括籃芯玻璃注射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胰島素筆和胰島素泵,目前前三種用得較多。
❾ 胰島素在糖尿病治療中如何應用
胰島素泵是目前最准確最簡捷、最自由的胰島素輸注系統,同時也是胰島素強化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和每日多次胰島素注射相比,胰島素泵能夠更好地控制血糖,低血糖事件的發生率下降,體重增加的幅度小,患者可以更為靈活地選擇進餐時間。胰島素泵常用於治療Ⅰ型糖尿病,對初發Ⅱ型糖尿病、口服葯物繼發失效的Ⅱ型糖尿病以及糖尿病伴嚴重慢性並發症的人群也有更為明顯的優越性。
(1)胰島素泵在初發Ⅱ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在確診Ⅱ型糖尿病時,胰島B細胞功能已經下降至原來的50%,其後B細胞功能逐漸衰竭至喪失。目前認為,B細胞功能進行性下降與慢性高血糖及血脂異常所致糖毒性和脂毒性關系密切,而糖毒性和脂毒性作用對胰島B細胞功能的損害在糖尿病早期是部分可逆的。補充胰島素可使高血糖得到有效控制,解除糖脂毒性的影響,使B細胞功能得到恢復,緩解糖尿病病情。胰島素泵治療帶來的理想血糖控制則使胰島素的這一作用更為明顯。近年來一些對新診斷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顯示,短期使用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可使部分患者,甚至伴嚴重高血糖的患者重建「對飲食治療的反應性」(即單純飲食、運動治療便可維持良好的血糖控制),誘導出一定時期的病情緩解期,多數患者恢復了不同程度的第一時相胰島素分泌,說明早期的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可使Ⅱ型糖尿病自然病程向後倒退到幾年前的「糖調節異常」階段。進一步觀察證明,強化治療後胰島B細胞功能顯著改善。胰島素抵抗減輕與高糖毒性和脂毒性得到迅速緩解和解除有關。
(2)胰島素泵在Ⅱ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葯物繼發失效患者中的應用。口服降糖葯物,尤其是磺脲類葯物繼發失效是Ⅱ型糖尿病治療過程中的難題之一。國內外報道磺脲類葯物繼發失效發生率每年5%~10%。磺脲類葯物繼發失效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胰島素抵抗增加和胰島B細胞功能進行性下降可能是口服降糖葯物繼發性失效的主要原因。磺脲類葯物繼發失效導致的持續高血糖毒性又進一步加重胰島素抵抗,抑制B細胞的胰島素分泌功能及加重胰島素原轉換胰島素障礙,形成高血糖惡性循環。胰島素泵可模擬正常胰島素分泌模式,短時間內使血糖得到理想控制,短期應用於Ⅱ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葯繼發失效患者,不僅可明顯增加患者對口服降糖葯物的敏感性,而且延緩持續使用口服降糖葯治療的時間。在長期隨訪(平均3.5年)中發現,有45%的患者短期使用胰島素後,使用口服降糖葯即可維持良好的血糖控制與體重穩定。與常規胰島素治療相比,短期的胰島素泵治療患者體重增加的不良反應少、嚴重低血糖事件少。胰島素泵的上述治療作用主要有以下優點:快速、穩定地控制全天血糖,解除高糖毒性,改善代謝控制;明顯改善B細胞對刺激物(如胰高糖素、葡萄糖)的胰島素分泌反應能力;減輕胰島素抵抗。
(3)胰島素泵在Ⅰ型糖尿病慢性並發症息者中的應用。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並發症嚴重威脅著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是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高血糖是糖尿病血管並發症發生的主要因素。嚴格控制血糖可明顯減少糖尿病微血管並發症的發生。而一旦發生並發症後,嚴格的血糖控制又是延緩並發症進展的主要因素。研究顯示,在工型糖尿病合並脆性糖尿病患者中,長期的胰島素泵治療較常規胰島素治療顯示出了良好的優勢,不僅體現在更好的血糖控制.而且在延緩微量蛋白尿的進展,延緩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進展,改善運動、感覺神經傳導速度方面具有更積極的影響。過快、過大幅度的血糖下降可能在短時間內加重微血管並發症症狀,但長期的強化治療對延緩病情進展的積極作用可使患者獲得更大的益處。胰島素泵治療對慢性並發症的有益作用與其長期、穩定、良好的血糖控制有關。
❿ 胰島素的胰島素治療
胰島素按照來源和化學結構可分為:動物胰島素、人胰島素、胰島素
類似物。人胰島素如諾和靈系列,胰島素類似物如諾和銳、諾和銳30、諾和平。按作用時間特點可分為:速效胰島素類似物、短效胰島素、中效胰島素、長效胰島素(包括長效胰島素類似物)和預混胰島素(預混胰島素類似物),常見速效胰島素類似物如諾和銳,長效胰島素類似物如諾和平。臨床試驗證明,胰島素類似物在模擬生理性胰島素分泌和減少低血糖發生的危險性方面優於人胰島素。
胰島素按葯效長短分類:
1、 超短效:注射後15分鍾起作用,高峰濃度1~2小時。
2、短效(速效):注射後30分鍾起作用,高峰濃度2~4小時,持續5~8小時。
4、長效(魚精蛋白鋅胰島素):注射後4~6小時起效,高峰濃度4~20小時,持續24~36小時。
5、預混:即將短效與中效預先混合,可一次注射,且起效快(30分鍾),持續時間長達16~20小時。
市場常見的有30%短效和70%中效預混,和短、中效各佔50%的預混兩種。 開始胰島素治療後應繼續堅持飲食控制和運動,並加強對患者的宣教,鼓勵和指導患者進行自我血糖監測,以便於胰島素劑量調整和預防低血糖的發生。所有開始胰島素治療的患者都應該接受低血糖危險因素、症狀和自救措施的教育。
胰島素的治療方案應模擬生理性胰島素分泌的模式,包括基礎胰島素和餐時胰島素兩部分的補充。方案的選擇應高度個體化,按照血糖達標為驅動的階梯治療方案,盡早控制血糖平穩達標。
學會自我觀察經常用手指按壓注射部位有無硬結、疼痛感,嚴重時應請教專業醫護人員,打針時要避開這些部位。注射胰島素的人,應自備血糖儀,保證每天自測血糖,了解血糖波動情況,每次將結果記錄下來,以便復查時醫生調整胰島素用量。
注射過量的不良反應
如果在治療中注射胰島素過量,會導致低血糖,中毒較輕時,主要影響植物神經系統,表現為飢餓、眩暈、蒼白、軟弱和出汗,也可有震顫、心前區不適,顏面和四肢麻木、頭痛。當血糖進一步降低時,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出現發音障礙、復視、肌肉震顫、共濟失調,隨後神志昏迷和不同程度的驚厥,這種狀態即所謂胰島素休克,如不及時搶救,即可致死。 注射胰島素是糖尿病人應該掌握的一項「技術」。除了注射外,部位的選擇也很關鍵,因為合適的注射部位不僅能減少注射的危險,還有助於胰島素的吸收。
腹部:是應優先選擇的部位,因為腹部的皮下脂肪較厚,可減少注射至肌肉層的危險,捏起腹部皮膚最容易,同時又是吸收胰島素最快的部位。應在肚臍兩側旁開3~4指的距離外注射,越往身體兩側皮下層越薄,越容易扎至肌肉層。這個部位最適合注射短效胰島素或與中效混合搭配的胰島素。
另外,大腿外側、上臂外側四分之一部分和臀部也是適合注射胰島素的部位。
大腿外側:只能由前面或外側面進行大腿注射,內側有較多的血管和神經分布,不宜注射。注射大腿時一定要捏起皮膚或使用超細超短型(5毫米)筆用針頭。
上臂外側四分之一部分:此處是最不適合自我注射的部位,因為上臂皮下組織較薄,易注射至肌肉層:自我注射時無法自己捏起皮膚。必須注射上臂時,建議使用超細超短型筆用針頭(5毫米)或由醫護人員及家人協助注射。
臀部:臀部適合注射中、長效胰島素(例如睡前注射的中效胰島素),因為臀部的皮下層較厚,對胰島素的吸收速度慢,這樣更能很好地控制空腹血糖,同時又無需捏起皮膚也無肌肉注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