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海水如何製成食鹽
引用高人總結的,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
用鹽湖的鹽水曬鹽,用鹽泉的鹹水煎制食鹽。當然,今天我們還用海水和鹽湖水製取食鹽。也有一部分加碘精製食鹽,是從另一種途徑得到的――由開采岩鹽加工而成。 岩鹽,也叫石鹽。它就是一種特殊的石頭,也是一種用途非常大的礦物。岩鹽透明或者半透明,很容易敲碎,有點像冰糖,但是是鹹的哦。岩鹽埋藏在地下幾百米到幾千米的深度,經常和石膏、芒硝、還有鉀鹽哇一起作伴,它們都是好幾千萬年以前,因為海水或者湖水蒸發結晶形成的。 說起岩鹽的開采,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聰明的科學家利用了岩鹽能夠被水溶解的特點,工人不用下礦井,就把鹽采出來了。是這樣的,工人叔叔從地面上鑽井到地下幾百到幾千米,一至鑽到岩鹽礦的下部,再下一根大鋼管用水泥固好,然後在大鋼管中插一根小管子,又從大管子中注水,水流到鹽層中就把鹽溶解成了鹽水,鹽水就沿小管子返回到地面了,這個過程就叫「溶解采礦」,是現在先進的采礦方法哦。 採到地面的鹵水通過管道匯集到地上的幾大池子,加入石灰呀、純鹼呀,使鹽水經過沉澱凈化去除各種雜質,就可以送到制鹽廠生產食鹽了。科學家又充分利用了鹽水的流動特性,運用管道輸送制鹽廠,省力又省錢吧! 現代食鹽的製造是使用的「真空制鹽」技術,純凈的鹽水注入蒸發罐,高溫蒸汽通過熱交換方式給鹽水加熱,使鹽水中的水份蒸發掉,鹽就結晶出來了。科學家又運用了液體在低氣壓條件下,沸點降低的原理,採用降低蒸發罐中的氣壓的方法,降低熱能的消耗,使鹽盡快結晶出來。這就是「真空制鹽」技術。 制鹽是連續生產的,剛生產出來的鹽是還是一種鹽漿。要用離心膠水的方法甩去多餘的鹽水,返回到蒸發罐中回收利用。脫水後的鹽還是濕鹽,要用乾熱的壓縮空氣吹乾。乾燥後的鹽如果是用於工業生產的,就可以包裝發運了。如果是用來食用的,還得有一個關鍵的工序――「加碘」。人如果缺碘就會患上「碘缺乏症(IDD)」,大脖子病,智力損害什麼的。 加碘後的食鹽經過包裝,運輸,然後才走進千家萬戶,走進我們的生活!
B. 食用鹽健康鹹的製作過程
(一)海鹽的生產
我國的海鹽生產,一般採用日曬法,也叫「灘曬法」,就是利用濱海灘塗,築壩開辟鹽田,通過納潮揚水,吸引海水灌池,經過日照蒸發變成鹵水,當鹵水濃度蒸發達到波美25度時,析出氯化鈉,即為原鹽。日曬法生產原鹽,具有節約能源,成本較低的優點,但是受地理及氣候影響,不可能所有的海岸灘塗都能修築鹽田,所有的季節都能曬鹽。空氣乾燥,日照長久,蒸發量大,鹽的產量就高,反之,產:量就低。在我國的北方鹽場,只有3月至11月才是曬鹽季節。
日曬法生產原鹽,其工藝流程一般分為納潮、制鹵、結晶、收鹽四大工序。
1.納潮
實際上是生產原鹽的原料提取過程。海水是鹽業生產的原料,為確保生產的正常進行,必須千方百計地保證原料的供應。目前,採用的納潮方式有兩種,一是自然納潮,二是動
力納潮。自然納潮是在漲潮時讓海水沿引潮溝自然流人;動
力納潮一般採用軸流泵將海水引入,其特點是不受自然條件限制。
2.制鹵
制鹵是在面積廣闊的蒸發池內進行的,根據每日蒸發量適當掌握蒸發池走水深度,使鹵水濃度逐步提高,最後濃縮成飽和鹵。
3.結晶
海水在不斷蒸發濃縮過程中,各種鹽類濃度不斷增大,
當鹽類濃度達到飽和時,將以晶體形式析出,在過飽和溶液中,不斷維持溶液過飽和度,晶體就能繼續生長。
C. 食鹽的製作方法
鹽的製法是工業上用海水曬鹽或用井水、鹽湖水煮鹽,使食鹽晶體析出,這樣製得的食鹽含有較多的雜質,叫做粗鹽;粗鹽經溶解、沉澱、過濾、蒸發,可製得精鹽。
鹽是一種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生活用品,甚至是在一些工業方面也會用到鹽,通常情況下,人們平時使用的鹽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海鹽,一種是食鹽。工業上製作鹽的方法一般都是通過用海水曬鹽或者是用井水、鹽湖水煮鹽,促使食鹽晶體析出,還有較多人為了補充更多的鹽分,將碘元素也加了進去。
鹽是對人類生存最重要的物質之一,也是烹飪中最常用的調味料,鹽的主要化學成份氯化鈉在食鹽中含量為99%,部分地區所出品的食鹽中加入了氯化鉀以降低氯化鈉的含量,同時世界大部分地區的食鹽都通過添加碘,來預防碘缺乏病,而添加了碘的食鹽通常被叫做碘鹽。
D. 海鹽的製作過程是什麼
自製海鹽的製作過程:
一、收集海水。海洋或鹽湖都可以汲取到含鹽豐富的鹹水。不同的地方收集來的海水,最後析出鹽的顏色也會不同,因為這些水中會含有不同的礦物質。海水由於其含鹽量不高,最終析出的鹽可能不適用於烹飪,不過多試試不同地方汲取的水還是有好處的,這樣就能知道哪種水析出的鹽最好。
1、方法一:將海水注入小池塘中,然後慢慢蒸發。水分蒸發完後剩下的就是海鹽。這種方法最適合陽光充足、雨水少的地區。
2、方法二:鹽水先倒到鋼鍋里沉澱,這樣泥土或其他任何雜質就會沉到鍋底。隨後干凈的海水就會被吸走、加熱,加熱的同時,一旦有泡沫冒出來,就會被撇去,剩下的海水繼續加熱蒸發,直到剩下的都是鹽的晶體為止。
3、製作海鹽有時也會加入添加劑,海鹽製造商有時會在鹽裡面加入鈣或鎂,既是為了均衡營養,也是為了調味。
海鹽的品質特點:
海鹽的採集較其他鹽復雜,能夠更多的保留海水中的微量元素,瞬間激發並保留食材原有的味道,鮮咸可口。
主要分為粗鹽、細鹽和片鹽,蒸發海水提煉而成。海鹽製作工藝復雜、生產周期長、生產成本高、口感和品質好。
由於產地不同,海鹽的品質也有很大的差異,漢沽鹽場場區位於東經117°-118°,北緯39°之間,場區內泥沙布底、光照充足、雨水和季節氣候明顯,是海鹽黃金產區,適合於曬制高品質海鹽。
E. 食用鹽是怎麼提煉的
鹽的生產工藝
(一)海鹽的生產
我國的海鹽生產,一般採用日曬法,也叫「灘曬法」,就是利用濱海灘塗,築壩開辟鹽田,通過納潮揚水,吸引海水灌池,經過日照蒸發變成鹵水,當鹵水濃度蒸發達到波美25度時,析出氯化鈉,即為原鹽。日曬法生產原鹽,具有節約能源,成本較低的優點,但是受地理及氣候影響,不可能所有的海岸灘塗都能修築鹽田,所有的季節都能曬鹽。空氣乾燥,日照長久,蒸發量大,鹽的產量就高,反之,產:量就低。在我國的北方鹽場,只有3月至11月才是曬鹽季節。
日曬法生產原鹽,其工藝流程一般分為納潮、制鹵、結晶、收鹽四大工序。
1.納潮
實際上是生產原鹽的原料提取過程。海水是鹽業生產的原料,為確保生產的正常進行,必須千方百計地保證原料的供應。目前,採用的納潮方式有兩種,一是自然納潮,二是動 力納潮。自然納潮是在漲潮時讓海水沿引潮溝自然流人;動 力納潮一般採用軸流泵將海水引入,其特點是不受自然條件限制。
2.制鹵
制鹵是在面積廣闊的蒸發池內進行的,根據每日蒸發量適當掌握蒸發池走水深度,使鹵水濃度逐步提高,最後濃縮成飽和鹵。
3.結晶
海水在不斷蒸發濃縮過程中,各種鹽類濃度不斷增大, 當鹽類濃度達到飽和時,將以晶體形式析出,在過飽和溶液中,不斷維持溶液過飽和度,晶體就能繼續生長。
4.收鹽
就是將長成的鹽,利用人工或機械將鹽收起堆坨。
(二)井礦鹽的生產
井礦鹽生產主要分為采鹵和制鹽兩個環節。不同的礦型 採用不同的采鹵方法。提取天然鹵的方法有提撈法、氣舉法、抽油采鹵、深井潛鹵泵、自噴采鹵等方法。在岩鹽型礦區大多 採用鑽井水溶開采方法,有的採用單井對流法,有的採用雙井水力壓裂法。
1.對流法
此法是目前國際國內開采岩鹽礦床比較普遍採用的方法之一,機械化程度較高,成本較低。它利用了岩鹽礦具有溶解於水的特點進行開采,具體方法是:打一口井到鹽層,下兩層套管,外層套管用油升水泥固好井,從其中一層管注入水,溶解鹽層,由另一根管子把鹵水抽上來。
2.壓裂法
此法是在地面打兩口鑽井,下人套管,將井管與井壁封固,從一口井壓人高壓水,在鹽層形成通道,溶解鹽層,形成飽和鹵水,由另一口井壓出地面,交付生產。 制鹽是在廠區進行的,將蓄鹵池凈化後的鹵水輸入罐中,利用蒸汽加熱,使水分不斷蒸發。鹵水經過蒸發後即成為半鹽半水的鹽漿,再經離心機脫水,輸入沸騰床乾燥即為成品鹽;如果鹵水含芒硝較多,可採用冷凍母液或熱法提出芒硝;江西鹽礦引進瑞士蘇爾壽公司的鹽硝聯產工藝,具有領先的代表性。 如果鹵水含石膏較多,則提出石膏以保證鹽品質量。
(三)湖鹽的生產
湖鹽分為原生鹽和,再生鹽,主要採用採掘法或灘曬法。採掘而言,有些湖經過長期蒸發,氯化鈉沉澱湖底,不需經過加工即可直接撈取。如柴達木盆地的鹽湖,歷經數千萬年變化;形成了干湖,其鹽露於表面。各地目前以采鹽機或采鹽船進行生產,它的工藝流程大致是:剝離覆蓋物——采鹽——管道輸送(或汽車輸送)——洗滌、脫水一皮帶機輸送一成品鹽人坨。至於灘曬法與海鹽生產工藝相類似。
F. 鹽是怎麼製作的
一、鹽的製作過程是怎樣的
1.食用鹽的製作方法是比較簡單的,一般採用的方法主要是納潮、鹵制、結晶、收鹽和洗鹽。
2.製作食鹽的方法雖然有點簡單,但是也要有很強的勞動力。首先就是要將納潮的揚水將海中的海水引導鹽田裡面,然後在太陽底下進行暴曬,經過強力的日朝使鹽田裡面的海水進行蒸發,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濃度就會出現結晶,這樣簡單的製作之後就會得到粗鹽。
3.將蒸發之後得到的粗鹽經過溶解、沉澱、再進行過濾、蒸發之後得到精緻的食鹽,最後在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添加其他的元素。
二、食鹽的功效
1.在食用鹽當中含有一定的碘元素,所以在食用食用鹽的時候可以為我們的身體添加碘元素。
2.在早晨的時候飲用適量的鹽水可以起到清理胃水的作用。在早晨的時候適量的食用鹽水還可以清除口腔裡面的牙臭味,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起到去除口腔裡面苦味的效果。
3.適量的食用鹽水還可以起到增強消化功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腸道的消化,起到增進食慾的效果。
4.在早上的時候在牙膏上沾一點食用鹽用來刷牙的話,ke一起到一定的美白效果哦!
5.在熱水中適量的加上一點食用鹽,然後用來擦拭飯桌的時候可以起到抗菌的作用。
6.食用鹽最大的功效就是可以起到調味的作用,在製作美食的時候可以在裡面加入適量的食用鹽,這樣的話會讓我們更有食慾。
鹽的製作小編在上面的文章中已經具體的向大家做了一下介紹,如果大家還不太明白的話可以仔細的參考一下上面的文章。在食用鹽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因為食鹽裡面有碘元素就大量的食用,一切要根據實際情況出發。
G. 古代人是怎麼把海鹽提純變成食用鹽的
人類最早是採集自然界存在的鹵水和鹽,包括地表天然鹵水和岩鹽及海濱窪地自然結晶的鹽,供給食用。中國在5000多年前,就開始刮取海濱鹹土,淋鹵煎鹽。
有天然鹵水的地區,曾採用「先燒炭,以鹽井水潑之,刮取鹽」的生產方法。戰國末期,四川開始掘井、汲鹵、煎鹽。齊管仲(公元前?~前645)實行「官山海」政策,即鹽由官民並制,產品全部由官府統一運銷。
但由漢代至明代,除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到唐玄宗開元十年(722)的139年間,開放全國海灘、鹽井、鹽湖,任民自由產銷外,其他歷代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大都實行專賣制度,以嚴刑峻法控制著鹽的產銷,以徭役的形成強迫鹽戶產鹽,生產者役作極苦,還要負擔繁重的鹽課,因而嚴重地阻礙了生產的發展。
雖然隋、唐之際,山西湖鹽生產已形成「墾畦澆曬」的新工藝,宋、元之際,福建海鹽生產已部分採用曬鹽法,但生產規模小,工具設備簡陋,生產者之間只有簡單的協作,一直停留在一家一戶的小生產狀態。
井礦鹽的情況有所不同。四川在宋代出現了卓筒井,首次使用鑽頭(「圜刃」銼)鑿井。由明代到清代,手工機具逐漸完備,分工協作逐漸明確,商業資本日益轉為產業資本。
隨著外地遊民的流入,勞動力市場逐漸形成,到清代乾隆(1736~1795)、嘉慶(1796~1820)年間,自貢鹽業已進入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階段。1835年以後,黑鹵井、岩鹽井、深層天然氣井的相繼開鑿,又為鹽業提供了豐富的原料和能源。
岩鹽井自然溶浸通腔,一井注水,多井出鹵,促成了有關井戶的聯合,大大促進了鹽區工場手工業的發展。
(7)海鹽製作食用鹽方法擴展閱讀:
世界制鹽工業
隨著社會需要量的不斷增長,50年代以來的約30年中,世界產鹽量增長兩倍多。年產鹽量在100萬噸以上的國家,除中國外,還有18個(表2)。世界鹽業的進出口總量1985年為4250萬噸,其中進口量為1776萬噸,進口最多的國家日本為683萬噸;
出口量為2474萬噸,出口最多的國家是澳大利亞為495萬噸左右。還有一些國家,如美國、蘇聯、英國等,既出口也進口。以美國的進出口量為最大,1985年進口563萬噸,出口82萬噸。
當今世界制鹽企業逐步大型化,如蘇聯1955~1975年,大中型鹽廠的產量擴大1.6倍,小廠則逐步關閉或合並;歐美國家的制鹽企業則相繼組成公司,從科研、設計到生產、銷售,統一經營。美國12家大公司的產鹽量佔全國產量的88%(1974)。英國帝國化學公司幾乎壟斷了全國鹽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