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自動控制常用的輸入補償方法

自動控制常用的輸入補償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13 02:40:30

① 復合自動控制系統對干擾信號的補償原理是什麼

取干擾信號,構成補償迴路,補償迴路的輸出和干擾信號的輸出互相抵消或減弱。
求出總輸出,取干擾信號輸入的系數為0,則輸出不受干擾影響,由此求出補償環節傳函。

這種方法只能用在干擾信號來源已知並且可以測量的場合;
由於干擾經常是未知的,這種方法就難以應用。

② 控制器有哪幾種控制方式 各有何特點

1、反饋控制方式:是控制系統的主要控制方式。自動控制原理的主要研究對象是反饋控制系統。

優點:能夠抑制任何內外擾動對被控量的影響,控制精度高;

缺點:結構復雜,可能出現系統不穩定問題,系統分析和設計較困難。

2、開環控制方式:信號從系統輸入端順向流到系統輸出端,輸出量的6變化不會對控製作用產生影響。該控制方式也稱為順饋控制方式。開環控制方式的控制器必須針對作用信號類別和類型設計。

優點:結構簡單,系統分析和設計較簡便。

缺點:不能補償其他因素對系統輸出的影響。

主要分類

控制器分組合邏輯控制器和微程序控制器,兩種控制器各有長處和短處。組合邏輯控制器設計麻煩,結構復雜,一旦設計完成,就不能再修改或擴充,但它的速度快。

微程序控制器設計方便,結構簡單,修改或擴充都方便,修改一條機器指令的功能,只需重編所對應的微程序;要增加一條機器指令,只需在控制存儲器中增加一段微程序,但是,它是通過執行一段微程。具體對比如下:組合邏輯控制器又稱硬布線控制器,由邏輯電路構成,完全靠硬體來實現指令的功能。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控制器

③ JKW5C無功功率自動補償控制器怎麼使用

查看相關說明書。按照指示做事或者詢問店員。

1、互感變比設 4002,使用組數設 103。

2、電壓高限設 4504,電壓底限 3505投入門限設 15KVAR6。

3、切除門限 5kvar7延時設定為30s8。

4、功率因數設為 0.95。

④ 補償法的原理是什麼

一、如果是說法律法規,現在還沒有頒布或施行《補償法》,現在以規范形式出台的只有《國家賠償法》。在社會管理與事務中各地、各行業制定了「補償規定」或「補償條例」與「補償政策規定」在發揮著規范作用。

二、如是提問電力技術術語,補償法的解釋是:在測量電動勢時,如果用電壓表直接測量的話,由於電壓表也有一定電流通過,測出的值是電池的路端電壓,而不是電源的電動勢.所以要想消除電源的內阻影響,測出電源的電動勢,就要用一個電壓與電源互相抵消,這就是補償法。

電容補償就是無功補償或者功率因數補償。電力系統的用電設備在使用時會產生無功功率,而且通常是電感性的,它會使電源的容量使用效率降低,而通過在系統中適當地增加電容的方式就可以得以改善。 電力電容補償也稱功率因數補償!(電壓補償,電流補償,相位補償的綜合)

(4)自動控制常用的輸入補償方法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相關條例:

第三十二條國家賠償以支付賠償金為主要方式。

能夠返還財產或者恢復原狀的,予以返還財產或者恢復原狀。

第三十三條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賠償金按照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

第三十四條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權的,賠償金按照下列規定計算:

1、造成身體傷害的,應當支付醫療費、護理費,以及賠償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減少的收入每日的賠償金按照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最高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五倍;

2、造成部分或者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的,應當支付醫療費、護理費、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康復費等因殘疾而增加的必要支出和繼續治療所必需的費用,以及殘疾賠償金。殘疾賠償金根據喪失勞動能力的程度,按照國家規定的傷殘等級確定,最高不超過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二十倍。造成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的,對其扶養的無勞動能力的人,還應當支付生活費;

3、造成死亡的,應當支付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總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二十倍。對死者生前扶養的無勞動能力的人,還應當支付生活費。

4、前款第二項、第三項規定的生活費的發放標准,參照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執行。被扶養的人是未成年人的,生活費給付至十八周歲止;其他無勞動能力的人,生活費給付至死亡時止。

第三十五條有本法第三條或者第十七條規定情形之一,致人精神損害的,應當在侵權行為影響的范圍內,為受害人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造成嚴重後果的,應當支付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第三十七條賠償費用列入各級財政預算。

賠償請求人憑生效的判決書、復議決定書、賠償決定書或者調解書,向賠償義務機關申請支付賠償金。

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自收到支付賠償金申請之日起七日內,依照預算管理許可權向有關的財政部門提出支付申請。財政部門應當自收到支付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支付賠償金。

賠償費用預算與支付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⑤ 自動控制原理中的全補償條件是什麼啊

根據相應的矯正方式,合理選取矯正矯正的的傳遞函數,使系統完全不受可測量擾動的影響(相當擾動不存在)。當然,由於物理裝置的制約,誤差全補償天劍往往無法准確實現,一般用近似全補償或者穩態全補償代替。

⑥ 自動化控制的方式有哪些

自動控制的基本形式:開環控制、閉環控制、補償控制。

控制系統的分類.是的反饋分為正反饋和負反饋兩種.控制方式通常可以有開環、閉環和復合控制方式三種.反饋方式就正反饋和負反饋。

自動控制系統是指用一些自動控制裝置,對生產中某些關鍵性參數進行自動控制,使它們在受到外界干擾(擾動)的影響而偏離正常狀態時,能夠被自動地調節而回到工藝所要求的數值范圍內。

生產過程中各種工藝條件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特別是化工生產,大多數是連續性生產,各設備相互關聯,當其中某一設備的工藝條件發生變化時,都可能引起其他設備中某些參數或多或少地波動,偏離了正常的工藝條件。

自動控制系統特點

自動控制能自動調節、檢測、加工的機器設備、儀表,按規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動進行作業的技術措施。其目的在於增加產量、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和勞動強度、保障生產安全等。

自動控制是相對人工控制概念而言的,指的是在沒人參與的情況下,利用控制裝置使被控對象或過程自動地按預定規律運行。自動控制技術的研究有利於將人類從復雜、危險、繁瑣的勞動環境中解放出來並大大提高控制效率。

自動控制是工程科學的一個分支,它涉及利用反饋原理的對動態系統的自動影響,以使得輸出值接近我們想要的值。從方法的角度看,它以數學的系統理論為基礎。我們今天稱作自動控制的是二十世紀中葉產生的控制論的一個分支。

⑦ 自動控制系統最常用的補償方法

最常用的補償方法是PID調節
超前校正、滯後校正、滯後超前校正等

⑧ 自動控制原理與系統的圖書信息2

書 名: 自動控制原理與系統(第3版)作者:孔凡才
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07-29
ISBN: 7111050800
開本: 16開
定價: 34.00元
本書是在1996年出版的高專規劃教材《自動控制原理與系統》(第2版)的基礎上,根據當今高新技術的發展和高職高專更側重現場技術應用的特點而進行更新與修訂的。全書分為兩篇,第1篇為自動控制原理,它包括系統數學模型的建立,分析系統性能常用的方法,對系統的性能進行分析,探討改善系統性能的途徑,其中包括時域分析法,頻率特性法和MATLAB軟體的應用。第2篇為自動控制系統,它包括直流調速系統、交流調速系統、位置隨動系統和實際系統的分析與調試。其中新增加了BJT-PWM控制系統,IGBT-SPWM—VVVF交流變頻調速系統,微機控制的、採用專用集成晶元的位置隨動系統等。 本書第3版修訂時,仍將保持原書獲得好評的特色,以自控理論作為分析的工具, 自控系統則作為分析的對象,圍繞系統性能的分析與改善途徑,以方法論為主線,通過應用舉例的形式,著重物理含義和物理過程的闡述,努力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分析細致、通俗易懂和切合實用。 全書每章均有小結、思考題與習題,它們多為生產實際中的問題。書中還安排了較多的閱讀材料、實例分析和讀圖練習,以利學生的自學、分析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為便於新版教材的使用,本書還附帶一張配套的多媒體光碟。光碟內容包括[教學指導]、[參考電子教案]、 [自學輔導]、 [疑難問題解答]及[實例分析]等。該光碟對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都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本書可供高職高專院校、應用型本科、職工大學的自動化類專業、電氣類專業、機電一體化類專業和應用電子類專業使用,也可作自學考試教材,並可供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本書第1版獲第二屆全國高校機電類優秀教材一等獎; 第2版獲機械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篇 自動控制原理
第1章 自動控制系統概述
1.1 引言
1.2 開環控制和閉環控制
1.2.1開環控制系統
1.2.2 閉環控制系統
1.3 自動控制系統的組成
1.4 自動控制系統的分類
1.4.1 按輸入量變化的規律分類
1.4.2 按系統傳輸信號對時間的關系分類
1.4.3 按系統的輸出量和輸入量間的關系分類
1.4.4 按系統中的參數對時間的變化情況分類
1.5 自動控制系統的性能指標
1.5.1 系統的穩定性
1.5.2 系統的穩態性能指標
1.5.3 系統的動態性能指標
1.6 研究自動控制系統的方法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第2章 拉普拉斯變換及其應用
2.1 拉氏變換的概念
2.2 拉氏變換的運算定理
2.3 拉氏反變換
2.4 應用拉氏變換求解微分方程
小結
習題
第3章 自動控制系統的數學模型
3.1 系統的微分方程
3.1.1 系統微分方程式的建立
3.1.2 微分方程建立舉例
3.2 傳遞函數
3.2.1 傳遞函數的定義
3.2.2 傳遞函數的一般表達式
3.2.3 傳遞函數的性質
3.3 系統框圖(結構圖)
3.4 典型環節的傳遞函數和功能框
3.4.1 比例環節
3.4.2 積分環節
3.4.3 理想微分環節
3.4.4 慣性環節
3.4.5 比例微分環節
3.4,6 振盪環節
3.4.7 延遲環節
3.4.8 運算放大器
3.5 自動控制系統的框圖
3.5.1 系統框圖的畫法
3.5.2 系統框圖的物理含義
3.6 框圖的變換、化簡和系統閉環傳遞函數的求取
3.6.1 框圖的等效變換規則
3.6.2 自動控制系統閉環傳遞函數的求取
3.6.3 交叉反饋系統框圖的化簡及其閉環傳遞函數的求取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第4章 分析自動控制系統性能常用的方法
4.1 時域分析法4.2 頻率特性法
4.2.1 頻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4.2.2 頻率特性的表示方式
4.2.3 典型環節的對數頻率特性
4.2.4 系統的開環對數頻率特性
4.2.5 系統的閉環頻率特性
4.3 MATLAB軟體在系統性能分析中的應用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4.3.1 MATLAB的安裝與啟動
4.3.2 MATLAB指令窗
4.3.3 MATLAB中的數值表示、變數命名、運算符號和表達式
4.3.4 應用MATLAB進行數值運算
4.3.5 應用MATLAB繪制二維圖線
4.3.6 應用MATLAB處理傳遞函數的變換
4.3.7 應用MATLAB求取輸出量對時間的響應
4.3.8 SIMULINK模擬軟體及其應用
第5章 自動控制系統的性能分析
5.1 自動控制系統的穩定性分析
5.1.1 系統穩定性概念
5.1.2 系統穩定的充要條件
5.1.3 奈氏穩定判據和對數頻率判據
5.1.4 穩定裕量與系統相對穩定性
5.1.5 自動控制系統的穩定性分析舉例
5.2 自動控制系統的穩態性能分析
5.2.1 系統穩態誤差的概念
5.2.2 系統穩態誤差與系統型別、系統開環增益間的關系
5.2.3 系統穩態誤差與輸入信號間的關系
5.2.4 由系統的開環對數頻率特性去分析系統的穩態性能
5.2.5 自動控制系統穩態性能分析舉例
5.3 自動控制系統的動態性能分析
5.3.1 系統跟隨動態指標的求取及分析
5.3.2 跟隨動態性能分析
5,3.3 系統動態性能與開環頻率特性間的關系
5.4 系統分析舉例——水位控制系統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第6章 自動控制系統的校正(改善系統性能的途徑)
6.1 校正裝置
6.1.1 無源校正裝置
6.1.2 有源校正裝置
6.2 串聯校正
6.2.1 比例(P)校正
6.2.2 比例—微分(PD)校正(相位超前校正)
6.2.3 比例—積分(P1)校正(相位滯後校正)
6.2.4 比例—積分—微分(PID)校正(相位滯後-超前校正)
6.3 反饋校正6.4 順饋補償
6.4.1 擾動順饋補償
6.4.2 輸入順饋補償
6.4.3 順饋補償應用舉例
小結
思考題習題
第2篇 自動控制系統第7章 直流調速系統
7.1 轉速負反饋晶閘管直流調速系統
7.1.1 系統的組成
7.1.2 系統的框圖
7.1.3 系統的自動調節過程
7.1.4 系統的性能分析
7.2 小功率有靜差直流調速系統實例分析(閱讀材料)
7.2.1 系統結構特點和技術數據
7.2.2 定性分析
7.2.3 系統框圖
7.2.4 系統的自動調節過程
7.2.5 系統性能分析
7.3 速度和電流雙閉環直流調速系統
7.3.1 雙閉環直流調速系統的組成
7.3.2 系統框圖
7.3.3 雙閉環直流調速系統的工作原理和自動調節過程
7.3.4 系統性能分析
7.3.5 雙閉環直流調速系統的優點
7.3.6 給定積分器的應用
7.3.7 調節器的實用線路(閱讀材料)
7.4 雙極晶體管脈寬調制控制的直流調速系統
7.4.1 雙極晶體管(BJT)一脈寬調制(PWM)型直流調壓電路
7.4.2 由專用集成電路控制的BJT-PWM直流調速系統
7.4.3 BJT-PWM控制系統的特點
7.5 晶閘管可逆直流調速系統
7.5.1 可逆直流調速電路的幾種形式
7.5.2 可逆拖動的四種工作狀態
7.5.3 邏輯控制的無環流可逆直流調速系統
7.6 轉速、電流雙閉環數字式直流調速系統
7.6.1 數字式直流調速系統的組成
7.6.2 數字式直流調速系統的軟體功能
7.6.3 數字式直流調速系統的硬性組成
7.6.4 數字式與模擬式直流調速系統的比較
小結
思考題
習題讀圖
練習
第8章 交流調速系統
8.1 絕緣柵雙極晶體管(IGBT)——正弦脈寬調制(SPWM)型交流變頻電路
8.1.1 絕緣柵雙極晶體管(IGBT)及其驅動、保護電路
8.1.2 二極體整流器一IGBT逆變器構成的交一直一交變壓變頻電路
8.2 交流調速的基本方案與變壓變頻的基本控制方式
8.2.1 交流調速的基本方案
8.2.2 變壓變頻調速的基本控制方式
8.3 模擬式IGBT—SPWM—VVVF交流調速系統
8.4 微機控制的IGBT—SPWM—VVVF交流調速系統簡介
8.5 矢量控制的交流變頻調速系統簡介
8.5.1 三相交流電機(繞組)和直流電機(繞組)物理模型的等效變換
8.5.2 矢量控制的基本思路
8.5.3 非同步電動機矢量控制變頻調速系統的框架結構
8.6 直接轉矩控制交流變頻調速裝置實例(閱讀材料)
8.7 通用變頻器
8.7.1 通用變頻器的功能
8.7.2 通用變頻器的結構
8.7.3 通用變頻器的使用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讀圖練習
第9章 位置隨動系統
9.1 位置隨動系統概述
9.1.1 位置隨動系統的組成
9.1.2 位置隨動系統的特點
9.2 位置隨動系統的主要部件
9.2.1 線位移檢測元件(感應同步器)
9.2.2 角位移檢測元件
9.2.3 直流伺服電動機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與工作特性
9.2.4 交流伺服電動機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
9.3 位置隨動系統的組成和工作原理
9.3.1 系統的組成
9.3.2 系統的組成框圖
9.3.3 系統的工作原理
9.3.4 系統框圖
9.4 位置隨動系統性能分析
9.4.1 系統穩態性能分析
9.4.2 系統穩定性分析
9.4.3 系統動態性能分析
9.5 位置隨動系統實例讀圖分析(閱讀材料)
9.5.1 系統的組成
9.5.2 專用集成控制晶元的工作原理
9.5.3 微機控制的、由L290/1/2晶元組成的直流位置隨動系統的工作原理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讀圖練習
第10章 自動控制系統的分析、調試與故障的排除
10.1 自動控制系統的分析步驟
10.1.1 了解工作對象對系統的要求
10.1.2 搞清系統各單元的工作原理
10.1,3 搞清整個系統的工作原理
10.2 自動控制系統的調試方法
10.2.1 系統調試前的准備工作
10.2.2 制訂調試大綱的原則
10.2.3 系統調試過程
10.2.4 由專用的(或通用的)控制器驅動的自動控制系統的調試
10.3 自動控制系統的維護、使用和故障的排除
10.3.1 系統的維護和使用
10.3.2 系統故障的檢查與排除
小結
思考題
習題附錄
附錄A 常用文字元號
附錄B 自動控制技術術語的中、英名詞對照參考文獻

⑨ 請問,電路在什麼情況下需要補償,目前常用的補償方式有那些,各有那些優缺點

在感性負載較多 功率因數較低的情況下需要補償

一般都是電容補償

⑩ 自動控制原理與系統的圖書信息3

書名:新編21世紀高等職業教育電子信息類教材--自動控制原理與系統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定價:18
條形碼:9787505389083
ISBN:ISBN 7-5053-8908-4
作者:熊新民
印刷日期:2003-7-1
出版日期:2003-7-1
精裝平裝_開本_頁數:平裝16開,207頁
中圖法:
中圖法一級分類:
中圖法二級分類:
書號:
簡介:前 言
根據教育部《關於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精神,為滿足高職高專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基本建設的需要,在教育部高教司和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的關心和指導下,於2002年11月在杭州召開了由電子工業出版社牽頭組織的全國高職高專機電信息類專業教材建設研討會。全國近百所高職高專院校100多位專家學者經過充分討論,一致確定新世紀高職高專教材應該遵循「淡化理論、加強應用、聯系實際、突出特色」的總體編寫原則,同時落實了60本教材的編寫規劃和編寫任務,並組織了編寫班子和審訂了編寫大綱。本教材就是根據這次會議的基本精神和審定的編寫大綱組織編寫的新一輪全國高職高專規劃教材之一。
「自動控制原理與系統」課程是高職高專電子信息類專業的主要課程,其教學內容既包含作為專業基礎的自動控制原理部分,也涵蓋實踐性很強的自動控制系統部分,同時還受到教學時數的限制。為此,本教材在內容選取和編寫思路上力圖體現高職高專培養工業、工程生產第一線高等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的要求,力爭做到重點突出、概念清楚、層次清晰、深入淺出、簡明易學,力求達到緊密聯系實際、學用一致的目的。
本教材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下述兩個方面:一是體系組織方面,在原有同類教材基礎上進行了較大調整和擴充。全書可分為控制理論和控制系統兩大部分,對控制理論進行了刪削重組,把時域法和頻率特性統一整合成三性分析;同時對控制系統進行了類別增補,特別是增加了過程式控制制系統,既改變了以往系統類別過於單調的局面,也有效地擴大了教材應用面。二是內容取捨方面,主要介紹經典控制理論和常用控制系統,並且做到刪繁就簡,去舊推新,加強了對基本理論和應用的闡述,減少了公式和結論的理論推導過程,去掉了應用較少的根軌跡法,增添了應用日益普遍的、基於MATLAB的計算機輔助系統分析和優化設計的內容,既為教師進行CAI教學提供了條件,又使學生有機會掌握一種系統分析與設計的現代工具。
本教材由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熊新民副教授擔任主編,由河北師范大學職業技術學院劉紅運、南京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張泉擔任副主編,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的郭再泉副教授擔任本教材的主審。
本書第1, 2, 3章由熊新民編寫,第5, 6, 7章由劉紅運編寫,第4, 8, 9章由張泉編寫。全書由主編統稿,後又根據主審的意見進行了必要修改和定稿。
本教材的參考學時為60~80學時,適用於高職高專電子信息類各專業的教學需要,也可供相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建議控制原理部分全講,控制系統部分可以根據學校性質和行業需要選講。如機電行業可以側重講授調速系統及相關內容,化工行業可以側重選講過程式控制制系統及相關內容,以求更具針對性。
書中錯誤和不妥之處,懇請廣大師生和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2003年4月
目錄:第1章 緒論
1.1 概述
1.2 自動控制與自動控制系統
1.2.1 自動控制系統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1.2.2 自動控制的基本方式
1.2.3 閉環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
1.2.4 自動控制系統的基本類型
1.2.5 對控制系統的基本要求
1.3 MATLAB軟體及其應用簡介
1.3.1 MATLAB的命令窗口
1.3.2 MATLAB中的命令函數和M文件
1.3.3 MATLAB中的變數和語句
1.3.4 MATLAB中的運算符
1.3.5 用MATLAB繪制響應曲線
1.3.6 Simulink簡介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題
第2章 控制系統的數學模型
2.1 控制系統的微分方程
2.1.1 控制系統微分方程的建立
2.1.2 控制系統微分方程的求解
2.2 控制系統的傳遞函數
2.2.1 傳遞函數的定義
2.2.2 傳遞函數的求取
2.2.3 傳遞函數的性質
2.3 控制系統的動態結構圖
2.3.1 動態結構圖的組成與畫法
2.3.2 動態結構圖的等效變換及簡化
2.3.3 用梅遜公式(S.J.Mason)求傳遞函數
2.4 控制系統的頻率特性
2.4.1 頻率特性的概念與定義
2.4.2 頻率特性的求取方法
2.4.3 頻率特性的表示方式
2.5 典型環節的數學模型和典型系統的傳遞函數
2.5.1 典型環節的數學模型
2.5.2 典型系統的傳遞函數
2.6 數學模型的MATLAB表示與變換
2.6.1 數學模型的MATLAB表示
2.6.2 數學模型的MATLAB變換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題
第3章 控制系統的性能分析
3.1 概述
3.1.1 典型輸入信號及其時間響應
3.1.2 高階系統的開環頻率特性
3.2 穩定性分析
3.2.1 系統穩定性的概念
3.2.2 線性系統穩定的充分必要條件
3.2.3 系統穩定性的代數判據
3.2.4 系統穩定性的頻域判據
3.2.5 系統穩定性的MATLAB分析法
3.3 動態性能分析
3.3.1 動態性能的時域分析
3.3.2 動態性能的頻域分析
3.3.3 動態性能的MATLAB分析
3.4 穩態性能分析
3.4.1 系統誤差與穩態誤差
3.4.2 穩態性能的頻域分析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題
第4章 控制系統的校正
4.1 系統校正概述
4.1.1 系統校正的概念
4.1.2 系統校正的方式
4.1.3 系統指標的確定
4.2 串聯校正
4.2.1 串聯校正裝置及其特性
4.2.2 串聯校正方法
4.3 反饋校正
4.3.1 反饋校正及效果
4.3.2 反饋校正方法
4.4 復合校正
4.4.1 按輸入補償的復合校正
4.4.2 按擾動補償的復合校正
4.5 自動控制系統的一般設計方法
4.5.1 設計自動控制系統的基本步驟
4.5.2 系統固有部分開環頻率特性的確定
4.5.3 系統預期開環對數頻率特性的確定
4.5.4 系統校正環節頻率特性的確定
4.5.5 系統校正示例
4.6 MATLAB在系統校正中的應用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題
第5章 直流調速系統
5.1 直流調速系統概述
5.1.1 直流調速系統的基本概念
5.1.2 直流調速方式
5.1.3 晶閘管直流調速系統的機械特性
5.1.4 生產機械對直流調速系統的要求及調速指標
5.2 單閉環調速系統
5.2.1 有靜差單閉環調速系統
5.2.2 無靜差單閉環調速系統
5.2.3 單閉環直流調速系統的限流保護
5.2.4 其他單閉環調速系統
5.2.5 檢測裝置
5.3 雙閉環直流調速系統
5.3.1 最佳過渡過程的基本概念
5.3.2 轉速電流雙閉環直流調速系統的原理結構和數學模型
5.3.3 雙閉環直流調速系統的靜特性分析
5.3.4 雙閉環直流調速系統的動特性分析
5.3.5 雙閉環直流調速系統的工程設計
5.4 可逆直流調速系統
5.4.1 直流調速系統的可逆線路
5.4.2 可逆直流調速系統中的環流分析
5.4.3 有環流可逆直流調速系統的回饋制動
5.4.4 邏輯控制無環流可逆直流調速系統
5.5 直流調速系統的MATLAB模擬分析與優化設計
5.6 直流調速系統的調試與維護
5.6.1 系統調試
5.6.2 系統的維護使用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題
第6章 直流脈寬調速系統
6.1 脈寬調制基本原理
6.1.1 脈寬調速原理及特點
6.1.2 不可逆PWM變換器
6.1.3 可逆PWM變換器
6.2 直流脈寬調速系統的控制電路
6.2.1 脈沖寬度調制器
6.2.2 邏輯延時及限流保護
6.2.3 驅動電路
6.3 直流脈寬調速系統實例分析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題
第7章 張力控制系統
7.1 張力控制系統概述
7.1.1 張力系統簡述
7.1.2 張力控制方案
7.1.3 張力控制的必要性
7.2 張力檢測的方法
7.2.1 直接檢測張力的方法
7.2.2 間接檢測張力的方法
7.3 直接反饋張力控制系統
7.4 擾動補償張力控制系統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題
第8章 位置隨動系統
8.1 位置檢測與位置驅動
8.1.1 位置檢測元件
8.1.2 相敏整流與濾波電路
8.1.3 放大電路
8.1.4 執行機構
8.2 位置隨動系統的控制方案和基本類型
8.2.1 位置隨動系統的控制方案
8.2.2 位置隨動系統的基本類型
8.3 位置隨動系統的控制性能與校正設計
8.3.1 系統組成及數學模型
8.3.2 系統的自動調節過程
8.3.3 系統的穩態性能分析
8.3.4 系統的動態性能分析
8.3.5 系統的校正設計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題
第9章 過程式控制制系統
9.1 過程式控制制系統概述
9.1.1 過程式控制制的概念
9.1.2 過程式控制制系統的組成與分類
9.1.3 過程式控制制系統的特點
9.1.4 過程式控制制系統的性能指標
9.2 過程參數的檢測與變送
9.2.1 測量誤差
9.2.2 檢測儀表的結構
9.2.3 溫度檢測與變送
9.2.4 其他參量的檢測與變送
9.3 過程式控制制儀表
9.3.1 DDZ-Ⅲ型調節器
9.3.2 可編程調節器
9.3.3 執行器
9.4 單迴路過程式控制制系統
9.4.1 單迴路過程式控制制系統的原理結構
9.4.2 單迴路過程式控制制系統的特性分析
9.4.3 單迴路過程式控制制系統的選型分析
9.5 串級過程式控制制系統
9.5.1 串級控制系統的結構與模型
9.5.2 串級過程式控制制系統的特點與應用
9.5.3 串級過程式控制制系統的設計與調整
9.6 過程式控制制系統的其他形式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題
參考文獻

閱讀全文

與自動控制常用的輸入補償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下水高錳酸鉀指數測量方法 瀏覽:341
纖維樁使用方法 瀏覽:693
貴州點光源安裝方法 瀏覽:817
化學鍍方法和技巧 瀏覽:500
寶寶怎麼治療最好的方法 瀏覽:467
csgo連入專屬伺服器失敗解決方法 瀏覽:947
溶液酸鹼性計算方法 瀏覽:213
戰馬貼膜的正確方法 瀏覽:181
復印機安裝與操作方法 瀏覽:28
概率中的個數計算方法 瀏覽:833
金帥洗衣機使用方法 瀏覽:662
怎麼選擇樁的施工方法 瀏覽:601
聯想筆記本限速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96
怎樣快速止牙痛土方法 瀏覽:64
子宮肌層2mm治療方法 瀏覽:801
波紋排水管安裝方法 瀏覽:261
華為網路密碼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015
含羞草如何種植方法 瀏覽:363
小米note微信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56
在家製作紅棗糕的簡單方法 瀏覽: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