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攝影照片處理手法中合成是指什麼
簡單的說就是把不同平面的照片放在同一個平面上顯示。
合成通常是PHOTO SHOP(簡稱PS)中的一種說法,PS中對原始照片的處理方法是,每一張照片即定為一個圖層,把這些不同的圖層放在同一平面顯示出來,即達成了簡單的合成目的。
② 怎麼提高自己的攝影技術,還有圖片處理。
踏踏實實從光圈、快門、焦距、感光度學起吧,再學習端穩相機,這些都是基本功,然後就是構圖,用什麼都能練習構圖,甚至是手機,四根手指。
我最初看一些器材和各種題材攝影的書,後來看構圖方面的書。現在你看看紐約攝影學院出的書吧,少看那些什麼單反相機速成之類的,誤人子弟,看看操作之外的書,比如攝影思想。
看一些攝影,繪畫作品,增加自己的鑒賞力。
拍照時千萬不要用自動檔,全手動是極有樂趣的,沒照好不要怪相機,想想自己哪做的不對,哪些方面還要改進,多聽聽攝影思想方面的忠告,多談技術與想法,多想想按快門之前的事;少依賴後期,少談論照相機,少買賣照相機。
實踐是最重要的,我自己總結的步驟,下面每一步都是練好了再練下一步。
第一步:拍攝相片內所有景物都清晰的照片。
第二步:拍攝相片內主體清晰其他模糊的照片。
第三步:以高速快門拍攝。
第四步:以低速快門拍攝。
第五步:拍攝低速運動的物體。
第六步:拍攝高速運動的物體。
第七步:夜間拍攝。
第八步:拍攝低調照片。
第九步:拍攝高調照片。
第十步:追隨拍攝。
第十一步:擺拍,用自然光。
第十二步:擺拍,自己部光。
第十三步:抓拍,表現大場面。
第十四步:抓拍,表現人物表情。
第十五步:想方設法把自己拍進照片,而照片中不出現相機。
第十六步:自己創新。
第十五步以前禁止用閃光燈。
你會覺得以上越來越難,但通過了,自己的水平就漲一塊。
③ 手機攝影講堂十九期:巧用圖片處理工具
【IT168 評測】相信各位小夥伴對Photoshop這個軟體都有耳聞,作為亞洲三大邪術之一,PS(Photoshop)一直都是攝影愛好者們的必備工具之一。但隨著手機攝影的興起,用戶使用移動設備處理圖片的需求與日俱增,而傳統的生產力工具(PS)對於移動設備的支持並不是特別友好。當熱,目前已經有很多第三方修圖應用,在上期攝影講堂中,我們也和小夥伴們分享VSCOcam這款APP來製作日系風格照。而本期手機攝影講堂我們就來聊聊如何運用手機自帶圖片剪輯功能讓照片更有風格。
本次使用的手機是最近發布的努比亞Z11miniS(簡稱努比亞miniS),其搭載2300像素攝像頭,採用索尼IMX318感測器,並擁有F2.0的光圈,CMOS面積達到1/2.6英寸,單位像素大小為1μm,擁有全新的相位+反差的混合自動對焦系統。作為索尼新一代高像素感測器,配合努比亞在拍照領域的優化,實際的成像能力可圈可點。除了硬體之外,主打拍照的努比亞還集成了目前市場上較為全面的圖片編輯工具,這也是本期攝影講堂選中努比亞miniS的重要原因。
▲界面設計
身為一名常年混跡於各大論壇的骨灰級P圖狗,小編每次拍照後如果不P圖就會感覺渾身難受,而隨著手機P圖軟體的爆發,在手機上處理圖片更是我的最愛。通常情況下小編都是使用各種各樣的第三方APP來完成圖片處理,但最近主編大大扔過來一台努比亞miniS,小編第一時間體驗了其自帶的圖片編輯軟體,相比某些知名P圖軟體,努比亞自帶的這套工具給小編的感覺就是在簡單的同時卻不失專業與高效。
相比其他圖片編輯工具,努比亞自帶的圖片編輯器的操作方式更傾向於Photoshop手機版。並且界面設計相比PS手機版要更加簡潔,功能上雖然沒有那個豐富但是關鍵的功能都有。簡單來講就是逼格沒有PS高,但是更加實在。廢話不多說,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些本人在日常使用手機P圖的小技巧:
提高照片的逼格小技巧:善用調整工具來提升照片的整體觀感
由於手機拍照的天然劣勢(感測器尺寸比較小),手機拍出來的照片或多或少會有一些小問題需要調整。比方說裁剪圖片重新構圖,調整亮度、對比度、飽和度等等,而這些參數的調整我們都可以通過手機自帶的圖片編輯工具進行處理。
▲原圖
▲處理後
就例如上面這組對比圖,原圖的色彩比較單一,各個顏色之間的表現也過於平淡,並沒有一個較為明顯的層次感。而在小編適當的調整了圖片的亮度以及對比度後,小夥伴們發現沒有,整個照片的層次感立刻就體現了出來。
▲原圖
▲處理後
而在這張圖片中,小編進行了簡單的裁剪,並適當調高了照片的對比度,使圖片的亮部和暗部更加分明。同時還調高了色彩飽和度,以突出黃昏時間的顏色。這種調整方案還適用於需要突出色彩的表現,同時光暗部分較為分明的場景。
▲原圖
▲處理後
而在夜景的處理方面,為了更加突出燈光的倒影,小編調整了低光的數值,提高了倒影的亮度。而上面的主體部分則降低了高光的數值,讓畫面變得更加純凈。
看到這里小夥伴們可以發現,其實提升畫面質感並不需要調整過多的選項,也無需記住諸多的參數。通常情況下需要調整的選項不外乎亮度、對比度以及色彩的飽和度這三個選項,只要熟練運用這三個參數就足以讓照片提高一個Level。
提高照片的逼格小技巧:活用濾鏡使多種風格一步到位
相比上面對於參數的探索,濾鏡這項功能相信小夥伴們都不會陌生。「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濾鏡」這個台詞也經常出現在我們手機攝影講堂的文章裡面。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濾鏡這項功能真的非常的強大。簡單一步就能使我們的照片更有風格,省卻調整參數的煩惱。
▲原圖
▲濾鏡處理後
在日常的拍攝中,我們通常是不會直接使用濾鏡來拍攝照片的,因此在處理圖片的時候一鍵濾鏡功能就顯得更加重要。例如上圖,小編想營造一種庄嚴肅穆的感覺,因此在後期處理中加入了「復古」濾鏡,整個畫面立刻就給人一種「這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的感覺。
▲雖然用了微距,但還是覺得缺點什麼
▲濾鏡一上,夏日小清新撲面而來
而在這張圖片中,雖然使用微距模式來拍攝,但整個圖片並沒有一種讓人心動的感覺,就很普通的一張照片。而在加入了濾鏡之後,微博微信心靈雞湯的配圖既視感有木有。整個畫面相比原圖有一種不一樣的風格。
▲原圖相對比較平淡
▲濾鏡的使用能讓照片更裝逼
除了給照片附加風格之外,濾鏡還能讓你的照片更加個(zhuang)性(bi),比方說小編你前幾天聚會拍下來的照片,如果沒有濾鏡的話就是普普通通的聚餐照片。而濾鏡加入了之後,逼格瞬間提高了無數倍,相信能給你搜集更多的贊提供助力。
小結:小編認為,在手機上處理圖片無外乎就上面兩點:第一點就是濾鏡的使用,善用濾鏡能使你的照片更加個性;第二點就是文中所提到的那幾個運用的比較多的參數,特別特別特別需要注意,這些參數並不需要特意去記什麼調整的數值,只需要在處理圖片的過程中多去調一下,找到適合自己的就OK。以上兩點交叉使用基本可以滿足所有的需求,看完小編的分享後,不知道小夥伴們GET到沒有呢?也歡迎小夥伴們在評論區把你們知道的小技巧分享給我們哦。
④ 攝影後期處理需要注意哪些
1.後期處理有什麼作用?
用戶學會使用圖像編輯工具。有時用相機拍攝的數字圖像不是十分完美,但是,數字圖像的優勢就在於可以方便地進行後期加工,只要適當利用圖像編輯工具軟體,比如Photoshop等,就可以獲取令人比較滿意的圖像文件。通過圖像編輯工具軟體的加工,可以使曝光不足的圖像加亮、校正色彩、剪裁掉分散注意力的背景、覆蓋住一些小的缺陷,比如:對人物主體臉部的缺陷進行修正。
2.使用數碼單反相機如何省電?
攝影者在拍攝過程中,盡量不用顯示屏取景,用相機的小光學取景器。再者,盡量不用或盡量少用回放看拍過的照片。還有,不要總是對相機開關機,這樣會加速電量的消耗。
3.如何使照片更清晰
對攝影來說,焦點清晰是基本的要求,但對於初學者來說,要求每張照片都能焦點清晰是有一定的難度。影響焦點清晰的因素很多,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就很難獲得好的效果。
⑤ 攝影作品後期處理有哪些步驟
白平衡—色溫和色調調整
曝光—曝光補償、高光和陰影修復
降低噪點—對raw格式照片後期時
鏡頭校正—畸變、暗角和色差
細節—銳化,紋理增強
對比度—色階調整和曲線工具
圖像修正—拉直和裁切
微調—色彩調整和選擇性增強
1.白平衡
白平衡的英文為White Balance,其基本概念是「不管在任何光源下,都能將白色物體還原為白色」,對在特定光源下拍攝時出現的偏色現象,通過加強對應的補色來進行補償。合適的相機白平衡必須考慮光源的「色溫」,即白光的相對溫度或冷度。我們的眼睛非常善於判斷不同光源下的白色,但數碼相機在自動白平衡(AWB)方面往往有很大的困難——而且會產生難看的藍色、橙色甚至綠色的陰影。理解數字白平衡可以幫助你避免這些色彩投射,從而在更大范圍的光照條件下改善你的照片。簡單地調整好白平衡通常可以使照片的顏色得到最大的改善。一個不正確的白平衡會使你的照片顏色發生轉變,並能顯著降低對比度和色彩飽和度:
2.曝光
一張照片的曝光是極其重要的,雖然這主要取決於前期拍攝時相機的設置,有時候我們已經盡可能的獲得准確的曝光,然而還是不盡如人意,因此在這一步,我們需要對曝光進行調整:
▶直方圖
在使用數碼相機拍攝圖片時,圖像直方圖可能是要熟悉的最重要的概念。直方圖可以告訴你你的照片是否被正確地曝光,光照是強烈的還是平坦的,以及什麼調整是最好的。
3.降低噪點
如果你使用高ISO進行拍攝,那麼後期時你可能需要這一步。首先,在任何其他圖像編輯之前,降噪是最有效後期處理手段
⑥ 如何學習攝影和處理照片
第一步:扎實技術基礎
先不要去談風格,談色彩,談思想,先扎實技術基礎,這是第一步的,無論如何,都是跳不過的一個門檻,也是基礎中的基礎,非常重要。還是老調重彈的建議許多初學者影友不要著急,我在八年前正式決定學習PS的時候,為了磨練基本的基礎,一張照片反復最多後期出30多個版本比較,自己不斷體會一絲改變帶來的效果差,所以,扎實技術之後日後才能靈活應用,舉一反三。
第二步:先建立後期思路,再著手調整
拿到一張照片,不要急著先上手後期,第一眼看過去,首先要學會慢慢梳理自己的後期思路,即一張照片哪裡有問題,所謂後期更多的是對拍攝前期不足的彌補。
1、先看是不是有點曝光不足,或者曝光過度,如果是有,那麼第一步是加減曝光,讓其看上去更舒服,符合視覺的美。至少加多少,減多少,那是個人審美問題,沒有必要統一標准,學會建立自己的個性,這就是第一步。
2、曝光問題解決了再看看構圖問題,先做減法,看看哪裡是多餘的,是與整個照片主題無關的元素,如果可以剪裁掉,那麼在不失去比例和美感的前提可以毫不猶豫的剪裁掉。這里住一個畫面視覺平衡的問題,如果剪裁損失了視覺平衡感,是得不償失的。所以,剪裁照片必須主題視覺平衡感的元素。
3、完成了上面兩個步驟,才是算正式進入後期主題:顏色與光的調整。我個人的習慣是先調整光,最後調整顏色,調整光的意思是尋找光的視覺線,晴天有,陰天也有,每一張照片的光是形成了一個視覺線,也是整個照片的引導線。 這個光未必是可以看到的光線,明暗交疊的也是光,主體物體構成的線條本身也是屬於一種光線,對於初學者而言,不能認死理,學會靈活找光不僅僅是拍攝要領,也是後期的要領。 找到光線之後,一切照片元素明暗調整都是圍繞這個光的主線來調整,該加亮的地方加亮,該壓暗的地方壓暗。 這里可能又有新人會問,哪裡加亮,哪裡壓暗,我只能無奈的說,這是個人審美與風格問題,沒法定製標准,後期的學習三分是技術,七分也是技術之外的藝術審美了。
4、最後一步應該是才顏色調整,顏色的調整並非面目全非的隨意調整。原則上攝影永遠是寫實的藝術,即你不能改變物體本來的顏色,比如本來是綠色的樹林,你改成了藍色,那就是不合情理的。 但如果把翠綠色稍微壓暗一點,讓其看上去不是那麼扎眼,則是可以的。顏色調整需要分區域分別調整,我常常看到許多影友調色是整體批量調整,把湖水調整藍色的同時,把湖上木船也調整成了藍色,看著總是怪怪的。在把藍天弄的更藍的同時,你不能把地面也調的更藍,所以後期顏色調整必須分區域調整,用調整畫筆分別完善。
第三步:逐步提高審美,形成自己的照片風格
談完技術問題,繼續談談藝術問題。 攝影是個奇怪的藝術,當作記錄來看,就是記錄,當做藝術來品鑒,也有藝術的魅力。上面技術分享時,有幾點模糊概念,比如,告訴了影友如何操刀,但刀切多少,下刀的力度卻不是可以分享的,這都是個人審美的積累,反饋了個人性格與美的喜好,並沒有對錯,自然也沒有標准。 照片從來只有你喜歡或者你不喜歡,沒有什麼誰對誰錯之分。
⑦ 高效管理大量照片的方法有哪些
每個人用圖片的方式不同,每個人管理的方式也不同。作為一個攝影愛好者,我使用圖片管理圖片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一、存儲。二、分類。三、編輯處理。四、搜索查找 為了更好的管理這些圖片,我為自己選用了一套軟體組合。管理圖片用BR,編輯圖片用PS,列印輸出用AI,
第三個方面:圖片的編輯,關於圖片的編輯只說一句話,就是在編輯圖片的時候,一定要記住,編輯原圖片的備份,不要編輯原圖片。在隨時保留原圖片,並把處理過程中臨時的文件刪除。
第四個方面:搜索查找 。如果你在之前存儲的時候,形成了自己嚴謹的習慣了,那麼搜索就非常容易了。這里要的只是對軟體的應該技巧,就不在這里說明了。
⑧ 如何將自己的照片美化
如果你的工作性質是處理大量圖片的,那麼就經常需要對圖片進行批量處理了,畢竟一張一張地處理會影響效率。然後電腦上不安裝一個圖片處理工具那肯定說不過去吧,如果你不知道哪些圖片處理工具好用,那麼可以參考本文內容,很大程度上能幫你解決不少關於圖片編輯的問題呢!
例如需要批量美化一些圖片,給他們增加一點亮度或者曝光度等,以下方法可以幫你一鍵批量處理。新手小白無需擔心軟體使用難度,方法步驟很簡單,只需簡單幾個步驟就能實現,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我是如何批量美化圖片的吧!
藉助工具:圖叫獸
操作方法:
第一步、首先,雙擊打開軟體,在這里選擇「美化圖片」;
⑨ 攝影的修圖步驟和方法有哪些
在攝影方面應注重攝影質量中的一些知識要領,拍不好首先就大半的失敗,如果圖片難到無法去修,啥技術到修圖這也白搭了。攝影成像是需要個人積累經驗,久之則知什麼作品需要定位的的是什麼。比如《夕陽下的麗影》它可能體現於光感效果,不能太亮也不能太暗且畫中人的肢體美感與攝像頭的遠近距離要把握恰到好處,這都需要找感覺個人慢慢從經驗中體會它的美,最後成為佳作。軟體修圖只不過是輔助而已,應學的還攝影技術。它可不是簡單的一拍,許多技術含量在拍攝前就該成型,要把自己的眼睛當成一部照像機來捕捉最美畫卷,正所謂萬事具備,只欠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