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鄧鐵濤的食用方法

鄧鐵濤的食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08 04:17:44

1. 五指毛桃煲湯是廣東人的最愛,這道菜的做法有哪些

五指毛桃其實並不是桃啦,它是一種桑科的植物,這個名字的由來一般普遍是因為它的葉子和果實。五指毛桃的葉片有點像手掌,然後上面還有點毛茸茸的,而且它的果實也有一點像桃子,所以鐵毛桃的果實而得名。五指毛桃有益氣補虛、行氣解郁、壯筋活絡、健脾化濕等功效,因此也有「南芪」的稱呼。中醫泰斗鄧鐵濤就認為這不溫不燥、性味平和且能補氣健脾的南芪非常適合南方濕熱的氣濤教授常用的南芪——五指毛桃。

在廣東地區五指毛桃被稱為「廣東人參」,說它功效不比人參差。所以在女性產後期,或者是小孩子發育期,我認為:五指毛桃有健脾利濕、舒筋活絡的作用,通常可搭配健脾祛濕的湯料如山葯、薏米、眉豆、牛大力、土茯苓等來煲湯,再加一些肉類如瘦肉、排骨、雞肉、雞腳等增添湯水風味即可,只要搭都要時常喝的一款滋補湯。一般是燉肉類湯的,比如燉豬排骨、燉瘦肉為「廣東人參」。


2. 鄧鐵濤治胃病經方

其實對於胃病的調理原則無非就是注意,無刺激性,含低纖維質,易於消化,具有足夠營養的飲食;少食多餐;進餐時要放鬆,保持心情愉快。
多吃軟食。食用易於消化的食品,盡量減少對胃粘膜的刺激,細嚼慢咽,讓牙齒把食物完全磨碎使食物能與胃液充分混合。免用生冷、酸辣和硬質食品。少食多餐,粗糧細做。每天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保持積極愉悅的心情。平時可堅持飲用調理脾胃的
9味欣味茶
,組方科學,滋補溫中,修復胃粘膜,下氣補中,可以潤腸胃,是養胃的最好選擇喔。

3. 黃芪的食用方法

一、黃芪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說到黃芪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著名歷史典籍可以告訴我們。
黃芪始載於《神農本草經》,這本中葯學經典著作對它的功效描述為:「主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癩疾,五痔,鼠瘺,補虛,小兒百病。」可見黃芪在那時候就已經應用廣泛。
此後,黃芪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得到了諸多醫家的論證,許多經典名方中常有黃芪的身影,而且多是作為主葯。
如東漢張仲景《金匱要略》之黃芪桂枝五物湯;金代李東垣《內外傷辯惑論》之當歸補血湯;元代危亦林《世醫得效方》之玉屏風散;清代王清任《醫林改錯》之補陽還五湯;現代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朱良春教授等亦均是擅用重用黃芪的高手。
歸納起來,黃芪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主要在於四個方面,一是補氣升陽;二是固表斂汗;三是托瘡排膿;四是利水消腫。其中,補氣是最為關鍵也是最為常用的功效。
二、黃芪怎麼吃補氣效果好?
在許多人印象中,人參大補元氣,但其實黃芪的補氣功效並不亞於人參,而且黃芪葯勁較緩,適合各類人群日常滋補,人參則往往更適合危重病人回陽救逆所用。那麼日常如何用黃芪呢?是否黃芪泡水喝已經能夠滿足補氣所需?
其實,黃芪用來泡水泡茶是黃芪用法的一種——生用,其補氣功效偏弱,而更偏於托毒斂瘡的功效,所以如果是經常反復發作口腔潰瘍,那麼用黃芪泡水較為合適。
但黃芪泡水,僅能利用黃芪有效成分的三四成,實屬浪費。
而氣血虧虛,經常表現為全身無力、手腳冰涼、腰酸腿沉、氣短自汗的人群,則建議服用蜜炙黃芪,或更為方便的黃芪單方制劑——黃芪精口服液。
目前市場上暢銷的揚子江葯業黃芪精口服液,是用內蒙道地產區直供的黃芪為原料製作的,採用乙醇滲漉法工藝提取,又加煉蜜生產而成,不止完整保留了黃芪的有效成分,葯效更純,還改善了口感,尤其適合忙碌的現代人日常服用。

4. 土鱉蟲怎麼吃 土鱉蟲食用方法

1、碰傷摔傷,傷處疼痛:

土鱉蟲1兩 ,焙乾,研末。每服1錢,黃酒沖服,每天2次。

2、經閉,痛經:

土鱉蟲2錢,丹參5錢,赤芍、香附各4錢,桃仁、延胡素各3錢,水煎服。

3、黑色素瘤:

土鱉蟲、金銀花各2斤,紅棗、核桃仁各1斤,制馬錢子半斤,冰片6錢,豬膽汁1.5斤。除豬膽汁外共研細粉。將豬膽汁煮沸1小時,加入葯粉,用適量蜂蜜為丸,每丸重2.5錢。每日早晚各服1丸。

4、治療痰瘀阻絡型增生性關節炎、肩關節周圍炎、術後關節粘連、滑囊炎等:

酒制土鱉蟲15克 配牛蒡子15克 僵蠶15克 膽南星6克 蒺藜10克 獨活15克 白芷6克 丹參20克 川烏10克 細辛6克 炙甘草30克。水煎每日一劑分二次服用。

5、治療肝硬化:

本方於十年前在廣州中醫大學一次座談會間由鄧鐵濤所授:土鱉蟲10克 配太子參30克 炙鱉甲30克 白術15克 茯苓15克 楮實子12克 菟絲子12克 萆薢10克 丹參20克 炙甘草6克。

6、治臌脹(屬肝鬱氣滯,肝脾不和):

土鱉蟲10克配生曬參15克,川芎20克,當歸15,車茵陳30克,姜黃10克,鱉甲30克,醋柴胡10克,青皮10克,白術15克,鬱金20克,炒丹皮20克,赤芍15克,雞內金15克,甘草6克。

(4)鄧鐵濤的食用方法擴展閱讀:

葯理作用:

提取液及水提醇沉液分別有抗血栓形成和溶解血栓的作用;提取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率,減少聚集數;總生物鹼可提高心肌和腦對缺血的耐受力,並降低心、腦組織的耗氧量;水煎液具有調脂作用,能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

提取物可抑制D-半乳糖所致的肝損害而有保肝作用。

相關配伍

1、治骨折筋傷後期,筋骨軟弱無力者,常配伍續斷、杜仲等,如壯筋續骨丸。(《傷科大成》)

2、治癓瘕痞塊,常配伍柴胡、桃仁、鱉甲等,如鱉甲煎丸。(《金匱要略》)

5. 誰知道草參的種植技術什麼時間育苗,用什麼土壤謝謝了~!

我們這里把人工種植的人參叫作草參,不知道你說的是不是這個,如果是,你就看看吧. 人參主要產於吉林長白山脈、遼寧、黑龍江、河北、山西、湖北等地。 植物特性 人參植株高33~66厘米,莖單一,直立,圓柱形,光滑無毛。葉掌狀復葉,有長柄,基部葉最小,小葉橢圓形,邊緣細鋸齒,表面綠色,沿葉綠有稀疏毛。傘形花序單獨項生,小花有4~40餘朵,淡黃綠色。莖的下端常分又,頂端有根莖,俗稱蘆頭。 生長特性 人參喜冷涼、半陰半陽之處生長,耐寒,忌強光直射。栽培時需搭設蔭棚。參畦以上午8時前和下午6時後進陽光適宜,中午強光直射則會造成參葉焦枯。適宜在25℃以下氣溫中生長。森林腐殖土最適宜裁參,農田土加入充分腐熟的豬糞、堆肥等涼性肥料也可種植。要求柞、椴、棒等闊葉林地,土壤中性或弱酸性。農田栽參,前茬以種過禾本科及豆科,如玉米、高粱、穀子、大豆、小麥等地為好。根莖類作物為前茬不佳。栽種過人參的土地短期內不宜再栽參。怕積水,忌乾旱。 人參種子採下來就播種,要經過20~21個月才能發芽,經過8~9個月催芽處理才能發芽。因人參種子有胚後熟、生理後熟兩個過程,完成此過程需要一定的溫、濕度條件。在田間條件下,將種子播在5厘米厚土中,土壤濕度35%左右,從播種到種子裂口,土壤的溫度約為17~18℃左右為宜。此時土壤溫度由高到低的變化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即播種到種胚目視可見圓點為第一階段,此時平均溫度21℃左右;從目視種胚可見圓點到點到占乳的1/2為第二階段,平均地溫在17.4℃左右;第三個階段是胚占胚乳的1/2到裂口,此時胚乳仍繼續生長一個階段,再通過3個多月的低溫(5℃左右),至春季氣溫上升至11.8~15.2℃時,20天左右萌發率可達90%以上。 栽培技術1.選地整地 選栽種人參的環境要求無水災、旱災、風災和凍害的地方。在平原地區地農田栽培人參,須選地勢高、土質疏鬆肥沃、保水力強、排水良好的土地。人參喜森林腐區質土,若土壤的有機質含量低,須在整地時添加有機肥料,使土壤肥沃、性狀接近森林腐殖質土。若以一般農田為栽培用地時,前茬以玉米、穀子、豆類、小麥較好;也可在春季播種玉米、豆類,夏季翻壓作綠肥,均施入1/3腐熟豬糞、腐熟落葉、綠肥(大豆稈節)、餅肥,1/3草炭,若土質嚴緊再加入適量細砂,與1/3畔面上反復翻拌3次,使之均勻,然後做成高畦。在拌土時應於每平方米施入過磷酸鈣0.01~0.025千克以增加肥力,或每平方米施入豬糞2.5千克,老房土1千克,豆餅、過磷酸鈣各0.5千克,與畦土拌勻。山坡地栽培人參,應選擇坡度為5~25度高燥的緩坡,台地、山地一般20~30度為宜。坡度過大作業不方便,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宜選腐殖質較厚(13厘米左右)的土壤,有條件也應施入一定量基肥。 山地選好之後,進行場地處理。把喬木和石塊清除場地之外,然後把灌木、草貼地皮割下,均勻鋪在地面上曬干,四周圍打火道,選無風天,太空晴朗,點火燒,全部變成紅炭,滅火。用土埋或用水澆均可,這樣增加了磷鉀肥,也殺死了地下害蟲。增高了地溫和加快腐熟。 山地栽參有個原則:「頭戴帽,腰束帶,腳穿靴」,目的防止水土流失。按坡度陡坦,留出攔排水的攔水壩。所以燒完場地後定出排水壩的位置。一般每隔2000~4000厘米設一條蹬,寬100厘米,蹬的斜度與山地等高線的夾角以2~3度為宜,留做蹬的樹柱子,起固定作用。翻地時,定蹬的位置不翻。應把石塊。雜物等檢出來難到蹬的旁邊。做成壩形,起到攔水和排水的作用。 確定參畦的走向:主要還是利用阜陽、晚陽,躲開中午陽光直射。山地栽參畦的走向多是正南。正北走向,如果東西有高山影響,以稍偏西為好,南北兩坡,可順山做畦,東西坡坡度不大,雨水能順流,可以橫山或斜山做畦,特陡的山,斜山順山做畦,方向定好後,釘上標樁,撒白灰做標記也可以。參畦萬向的標准線,用羅盤儀或經緯儀測定。將儀器放在地的一端架設好,調節儀器上的度數與床位要求的度數相符,從鏡筒找標准桿位置,使之與羅盤儀十字線相重合,在標准點和羅盤儀重錘指點各插一個標樁,用測繩連接兩標樁,順測繩撒上白灰即成基準線。從基準線兩個端點做垂線即為端線。從基準線兩個端點起,沿端線方向,用測繩或尺碼桿量出畦串的寬度(畦寬和作業道寬度)插好標桿。將端線上相對應的兩個標樁,用測線連接即成與基準線相平行的中線。兩串線之間面積即為~個參畦,畦的長短,根據地塊和地勢而定。 整地;用地頭一年翻耕土地,使用隔年上,夏秋兩季進行。播種地第二年7月翻耕。移栽用地9月翻耕15~20厘米深,交通不便的地方用人刨地,順著畦串用鎬或鐵杴、鍬翻起來的上扣在畦申中間,堆成壟,進行風化。樹根全部刨出,並填平坑踏實防上積水。把土整碎。細之後堆放畦串中間,播種前或栽參前再倒一次土,徹底清除碎石塊、樹根之類雜質,做畦。我國栽種人參,採取西洋參栽法,一棚多畦,畦寬130~150厘米,二畦間距50厘米,作業道寬200厘米;一棚二畦,畦寬130~150厘米,相鄰畦間距50厘米,作業道寬200厘米;一棚一畦,畦寬120~150厘米,作業道寬150-200厘米,畦高均為20~25厘米。 在選地的同時應確定畦的方向。人參忌強烈日光直射,在參畦架設蔭棚後,原則上不使中午強烈日光直射參苗。參畦用高畦,高20~33厘米;畦寬以作業方便為准,一般為100~130厘米;畦長不限定,作業道寬為130~300厘米,應以能保持作業方便及通風為准。山地栽參,中國人參傳統栽培法都是在長白山、大小興安嶺。1998年,東北、江南發生特大水災和砍伐森林,直接有關系,今後再山地栽參,應注意水土保持。 具體的,給你一個網頁你自己學習吧!

6. 鄧鐵濤的資料

鄧鐵濤,男,1916年10月出生於廣東省開平縣。廣州中醫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省名老中醫,內科專家。

鄧鐵濤教授畢業於廣東中醫葯專門學校。歷任廣州中醫學 院教務處副處長、副院長,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常務理事,中華全國中醫學會中醫理論整理委 員會副主任委員。現任中國中醫葯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中醫葯學會中醫理論整理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西知結合學會第二、三屆理事會名譽理事,廣東省衛生廳葯品審評委員會委員,廣州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顧問,中國中醫研究院客座教授,遼寧中醫學院名譽教授,廣東省第四、五屆政協委員。1989年被英國劍橋世界名人中心載入世界名人錄。1990年被遴選為全國繼承中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指導教師。1993年榮獲廣東省「南粵傑出教師」特等獎。

鄧鐵濤教授擅治心務疾病,研製成功的中成葯有「冠心丸」、「五靈止痛散」等。臨床長於對內科雜 病的診治。並擅於運用中醫脾胃學說論治西醫多個系統的疾病以及疑難雜症,如重症如肌無力、萎縮性胃炎、肝炎、肝硬化、再生障礙性貧血、硬皮病、風濕性心臟病、紅斑狼瘡等,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其著述、主編及編寫的論著名8部、發表論文80多篇。專著有《學說探討與臨證》、《耕耘集》、《鄧鐵濤醫話集》。主編《中醫學新編》、《中醫大辭典》、《實用中醫內科學》、《中醫論斷學》、《實用中醫診斷學》等。1986年開始主持國家七五攻關項目--重症肌無力的臨床的實驗研究課題,1990年通過國家科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7. 五指毛桃和土茯苓煲雞吃了有什麼作用

清明日近,忽冷忽熱且「雨紛紛」的天氣如期而至,特介紹一道五指毛桃煲雞湯。五指毛桃是客家人常用的煲湯材料,有行氣、祛濕的功效,配以有補益作用的雞肉一起入湯,味道清香,正是掃墓踏春的應節靚湯。 做法: 1. 五指毛桃洗凈,稍浸泡;紅棗洗凈,去核; 2. 洗凈宰好的光雞,斬大塊,氽水撈起; 3. 煮沸瓦煲里的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轉文火煲一個半小時,下鹽調味飲用。 功效:行氣血、補脾胃、舒筋活絡。 ●靚湯心水 五指毛桃一般在大超市或市場的雜貨店有售,亦可在信得過的網店購買。 ●美食科學堂 「南芪」-- 五指毛桃 五指毛桃是客家人常用的煲湯材料,所用部分其實是這種植物的根莖,因葉子形似五指,結像毛桃的果實而得名。五指毛桃有益氣補虛、行氣解郁、壯筋活絡、健脾化濕等功效,因此也有「南芪」的稱呼。中醫泰斗鄧鐵濤就認為這不溫不燥、性味平和且能補氣健脾的南芪非常適合南方濕熱的氣候使用。 用五指毛桃煲出的湯水有一股椰奶香味,食味甚佳。除了五指毛桃煲雞,煲豬骨、鴿子、豬腳都是比較常見的搭配。而針對不同的功效,也可以加些土茯苓或牛大力等葯材,增強祛濕或強筋骨的功效。 不久前到韶關,就品嘗到了一味獨具客家風味的五指毛桃?香雞,和一般的鹽?雞相比,更多了五指毛桃的椰香味,十分好吃,類似的還有五指毛桃香鴨、五指毛桃香雞爪,真是「吮指留香」。 要買到好的五指毛桃,也有一套方法,中醫師就教路,一是要看色澤,一般以棕黃色為佳;二是挑質地,粗黑的有效成分反而較少,根須細的比較好;三是聞味道,沒有硫磺味,好的五指毛桃有一股淡淡的椰香味。

8. 黃芪做法指導

黃芪始載於《神農本草經》,這本中葯學經典著作對它的功效描述為:「主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癩疾,五痔,鼠瘺,補虛,小兒百病。」可見黃芪在那時候就已經應用廣泛。
此後,黃芪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得到了諸多醫家的論證,許多經典名方中常有黃芪的身影,而且多是作為主葯。
如東漢張仲景《金匱要略》之黃芪桂枝五物湯;金代李東垣《內外傷辯惑論》之當歸補血湯;元代危亦林《世醫得效方》之玉屏風散;清代王清任《醫林改錯》之補陽還五湯;現代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朱良春教授等亦均是擅用重用黃芪的高手。
歸納起來,黃芪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主要在於四個方面,一是補氣升陽;二是固表斂汗;三是托瘡排膿;四是利水消腫。其中,補氣是最為關鍵也是最為常用的功效。

9. 我想知道有什麼偏方可以治療高血壓

鮮西瓜皮、鮮冬瓜皮各250克,洗凈、切碎,加調味品,炒食,連食10天。適用於高血壓病人煩躁口渴,或浮腫、小便不利。

☆枸杞嫩葉、嫩莖共600克,洗凈。加調味品,炒成菜餚,每天食之,適用於高血壓病人頭暈腦脹,頭痛。

★羊肉1000克,黑豆100克,當歸10克,桂圓肉5克。先將黑豆洗凈,放入鍋中,加水煮軟;羊肉洗凈切成薄片,放入鍋中,加水煮沸,除去浮沫及肥油,然後將黑豆及羊肉連湯倒入燉盅內,加入當歸和切碎的桂圓肉,隔水燉約3小時,佐餐食用。具有補血活血,鎮靜止痛的功效,適用於更年期綜合征、月經不調、高血壓等病人。

☆杭菊花、槐花、玉米須各6克,決明子18克。煎水代茶飲之,連飲15天,適用於高血壓病人頭暈目眩,便秘,或伴眼底出血。

★大鮮西紅柿2隻,洗凈,除皮;白糖30克。同搗爛,晨食,連食15天以上。適用於高血壓病人煩躁,或口渴,或眼底出血。

☆鮮嫩豌豆葉或苗600克,洗凈,切碎,加調味品,炒食10天。適用於高血壓病人頭暈目赤,大便干結。

★生綠豆粉100克,豬膽汁200克。以上2味混勻,曬干為末,備用。日服2次,每服6克,溫開水送服,具有清熱解毒、消暑利水的功效,適用於高血壓等。

☆鉤藤20克,搗碎,加少量冰片,用布包好,每日晨起和晚睡前放入盆或桶內,加溫水浴腳,每次30~45分鍾,可不斷加水,以保持水溫,每天1劑,10天為1個療程。

★夏枯草30克,鉤藤20克,桑葉15克,菊花20克。水煎。赤足在熱葯液中浸洗(注意不要燙傷),也可同時用手摩擦雙足的湧泉穴位,每日2次,每次10~15分鍾。長期堅持可降壓。

☆干蚯蚓40克,研末,加入60%酒精100毫升中,浸漬72小時,每日振搖2次。過濾澄清後保存備用。每日3次,每次10毫升,飯後加入少量溫開水沖服。一般於服後10天內血壓下降,大多數患者療效顯著。

★車前草(鮮品)10株,水煎服,每日1劑。

☆花生仁適量,浸泡在食醋中7天以上,時間越久越好。每日晚臨睡前服,每次3粒左右,嚼碎吞服,連服7天為1個療程。本方還可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對動脈硬化也有效。

★鮮芥菜300克,鮮旱蓮草200克。加調味品,炒食,連吃半月,適用於高血壓病人眼底出血,或腎功能不全,或伴泌尿系感染,或伴乳糜尿、血尿。

☆鮮芹菜500克,洗凈,開水燙2分鍾,切細,絞汁,每次服50毫升,1日2次;或用鮮芹菜放入調味品,炒食,連吃15天以上。適用於高血壓病人頭痛腦脹、顏面潮紅、精神亢奮。

★荸薺100克,海蜇頭(洗去鹽)20克,洗凈,煮熟。吃荸薺、喝湯,連吃10天。適用於高血壓病人伴有慢性支氣管炎、咳喘多稠痰者。

高血壓食療法

1. 山楂粥

【原料】山楂30~40克粳米100克砂糖10克。

【製作】先將山楂入砂鍋煎取濃汁,去渣,然後加入粳米、砂糖煮粥。

【用法】可在兩餐之間當點心服食,不宜空腹食,以7~10天為一療程。

【功效】健脾胃,消食積,散淤血。適用於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高脂血症以及食積停滯、腹痛、腹瀉、小兒乳食不消等。

2. 桃仁粥

【原料】桃仁10~15克粳米50~100克。

【製作】先將桃仁搗爛如泥,加水研汁去渣,同粳米煮為稀粥。

【用法】每日1次,5~7天為一療程。

【功效】活血通經,祛痰止痛。適用於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等。

【宜忌】用量不宜過大;懷孕婦女及平素大便稀薄者不宜服用。

3. 胡蘿卜粥

【原料】新鮮胡蘿卜粳米各適量。

【製作】將胡蘿卜洗凈切碎,與粳米同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煮至米開粥稠即可。

【用法】早晚餐溫熱食。本粥味甜易變質,需現煮現吃,不宜多煮久放。

【功效】健脾和胃,下氣化滯,明目,降壓利尿。適用於高血壓以及消化不良、久痢、夜盲症、小兒軟骨病、營養不良等。
4 玉米糕

【原料】新玉米面450克,紅糖200克,食用鹼4克,熟豬油15克,發酵面50克。

【製作】把發酵粉和玉米面摻適量清水合成團後發酵,發酵好之後加上述其他原料揉均勻,然後用濕布蓋好,餳一小時。再反復揉已餳好的面團,整塊投入蒸鍋鋪平,用旺火蒸25分鍾左右。出籠略涼後刀切為塊或菱狀即可隨意食用。

【功能】調中開胃,適用於高血壓,咯血等症。

5西米(獼猴桃)粥

【原料】西米100克,獼猴桃200克,白糖100克。

【製作】洗凈西米浸泡30分鍾瀝干,獼猴桃去皮用刀切成豆粒大小的丁塊;大火燒開倒入西米,開水後改成中火將其他原料放入鍋中,稍煮即成。

【功能】滋補強身,解熱止渴,宜於高血壓、肝炎等病的中老年人。

6藕藏花生

【原料】大藕1公斤,花生米200至300克,白糖若干。

【製作】在藕節的一端切開灌入花生米,灌滿後將切下的藕接在切口處用竹簽固定,放入鍋內用冷水浸沒,中火煮2小時至藕酥熟,然後擠汁水2碗,食用時用刀切成厚片,每日2次為宜,以白糖佐食。

【功能】補脾潤肺、止血化痰、高血壓、心血管病宜食。

高血壓病人的飲食方法:

1. 三餐

飲食安排應少量多餐,避免過飽;高血壓患者常較肥胖,必須吃低熱能食物,總熱量宜控制在每天8.36兆焦左右,每天主食150-250克,動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各佔50%。不伴有腎病或痛風病的高血壓病人,可多吃大豆、花生、黑木耳或白木耳及水果。晚餐應少而清淡,過量油膩食物會誘發中風。食用油要用含維生素E和亞油酸的素油;不吃甜食。多吃高纖維素食物,如筍、青菜、大白菜、冬瓜、番茄、茄子、豆芽、海蜇、海帶、洋蔥等,以及少量魚、蝦、禽肉、脫脂奶粉、蛋清等。

2. 低鹽

每人每天吃鹽量應嚴格控制在2-5克,即約一小匙。食鹽量還應減去烹調用醬油中所含的鈉,3毫升醬油相當於1克鹽。咸(醬)菜、腐乳、鹹肉(蛋)、腌製品、蛤貝類、蝦米、皮蛋、以及茼蒿菜、草頭、空心菜等蔬菜含鈉均較高,應盡量少吃或不吃。

3.高鉀

富含鉀的食物進入人體可以對抗鈉所引起的升壓和血管損傷作用,可以在食譜中經常"露面"。這類食物包括豆類、冬菇、黑棗、杏仁、核桃、花生、土豆、竹筍、瘦肉、魚、禽肉類,根莖類蔬菜如莧菜、油菜及大蔥等,水果如香蕉、棗、桃、橘子等。魚不論對哪種高血壓患者,魚是首選的,因為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每星期吃一次魚的比不吃魚者,心臟病的死亡率明顯低。

5.果蔬

每天人體需要B族維生素、維生素C,可以通過多吃新鮮蔬菜及水果來滿足。有人提倡,每天吃1-2隻蘋果,有益於健康,水果還可補充鈣,鉀、鐵、鎂等。

6.補鈣

有人讓高血壓患者每天服1克鈣,8星期後發現血壓下降。因此應多吃些富含鈣的食品,如黃豆、葵花子、核桃、牛奶、花生、魚蝦、紅棗、鮮雪裡蕻、蒜苗、紫菜等。

7.補鐵

研究發現,老年高血壓患者血漿鐵低於正常,因此多吃豌豆、木耳等富含鐵的食物,不但可以降血壓,還可預防老年人貧血

8.飲水

天然礦泉水中含鋰、鍶、鋅、硒、碘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煮沸後的水因產生沉澱,對人體有益的鈣、鎂、鐵、鋅等會明顯減少,因此對符合標準的飲用水宜生喝。茶葉內含茶多酚,且綠茶中的含量比紅茶高,它可防止維生素C氧化,有助於維生素C在體內的利用,並可排除有害的鉻離子。此外還含鉀、鈣、鎂、鋅、氟等微量元素。因此每天用4-6克茶葉(相當於2-3杯袋泡茶)沖泡,長期服用,對人體有益。

以上飲食原則,高血壓病人若能落到實處,持之以恆,必會有益於健康。

10. 胃出血可以吃鐵樹楓斗

鐵皮石斛是如何作用於「胃」的:鐵皮石斛可「益胃生津」:
《神農本草經》就記載,「久服厚腸胃,輕身延年」;
《本草內經》則稱鐵皮石斛「養胃益液,為無上妙品」,並且認為,老人脾胃虛弱,胃液不足但又不宜進補太寒之品,鐵皮石斛為老人滋養脾胃「佳品」。
那麼如何吃才可「益胃生津」

一 、治胃、十二指腸潰瘍方
(來自國醫大師鄧鐵濤的經驗方)
〔組成〕黨參18克,白術12克,雲苓15克,柴胡9克佛手片5克,烏賊骨(或瓦楞子(煅))15克,甘草5克。
〔功效〕健脾益氣,舒肝和胃。
〔主治〕氣虛型 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腸神經官能症。
〔加減法〕噯氣反酸者加砂仁、元胡或合用烏貝散(烏賊骨85%,浙貝母15%研為極細末),每服2~3克。肝氣郁結者加白芍、枳殼、鬱金,或左金丸。肝鬱化火或胃熱過盛者合用三黃瀉心湯。脾胃虛寒者加黃芪、桂枝、法夏或附桂理中湯。兼吐血便血者加側柏葉、白及、阿膠、田七末(炒)。胃陰虧虛者加麥冬、石斛、玉竹等。
另一法:臨睡前麥芽糖一湯匙,吞服。
二、治萎縮性胃炎方
(來自國醫大師鄧鐵濤的經驗方)
〔組成〕太子參30克,雲苓12克,淮山葯12克,石斛12克,小環釵12克,麥芽 30 克,丹參12克,鱉甲30克(先煎),甘草5克,田七末3克(沖服)。
〔功效〕健脾養胃,益陰活絡。
〔主治〕氣陰兩虛型 萎縮性胃炎,慢性淺表性胃炎。
〔加減法〕脾胃氣虛較甚者加黃芪或參須(另燉);濕濁偏重者加扁豆、雞蛋花、苡仁等;肝鬱者加素馨花、合歡皮、鬱金等。

三、養胃生津
(來自《石斛治百病》)
材料:新鮮鐵皮石斛30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做法:取鐵皮石斛加水煎半小時以上,去渣取汁;加入粳米、冰糖,再加水同煮,至米開粥稠,停火。
功效:滋陰清熱,養胃生津。適用於熱病傷津,心煩口渴,或病後津虧,虛熱不退,或胃虛隱痛兼干嘔,舌光苔少。
注意:鐵皮石斛性涼而清,凡津液未傷者不宜食用。另外,熬湯後的鐵皮石斛不要扔棄,直接嚼食後吐渣。

四、養陰清熱
(來自《石斛治百病》)
材料:昌弘鐵皮石斛、玉竹各10克,牛肚500克,紅棗5枚,食鹽、味精適量
做法:將紅棗去核,鐵皮石斛、玉竹用干凈紗布包好,牛肚洗凈、切片。先將牛肚加適量水煮沸,加入紅棗及葯包,煮至牛肚熟爛,去葯包,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養陰清熱、益胃止痛。適用於胃熱陰虛、胃脘疼痛、胃內灼熱、口苦咽乾等症。
五、一般腸胃問題
鐵皮石斛和西洋參分別以1:0.3的比例(可磨粉),用開水沖泡服用即可。
關於鐵皮石斛怎麼吃對胃病好的問題,以上食療方供參考之用,如涉及到具體胃病,還請先對病情進行診治,咨詢專業人士後再選擇食用方法。另:鐵皮石斛無節奏之功效,並非一吃就能見效,需要堅持。


能夠降低血糖,還能夠益胃生津,非常珍貴,吃法也很多,有的是鮮吃,也有的是煎湯的還有其他的食用方法,你要選購的話,康順堂霍山石斛就是一個不錯的種植銷售的商家。

閱讀全文

與鄧鐵濤的食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下水高錳酸鉀指數測量方法 瀏覽:334
纖維樁使用方法 瀏覽:689
貴州點光源安裝方法 瀏覽:810
化學鍍方法和技巧 瀏覽:495
寶寶怎麼治療最好的方法 瀏覽:460
csgo連入專屬伺服器失敗解決方法 瀏覽:941
溶液酸鹼性計算方法 瀏覽:207
戰馬貼膜的正確方法 瀏覽:176
復印機安裝與操作方法 瀏覽:22
概率中的個數計算方法 瀏覽:829
金帥洗衣機使用方法 瀏覽:656
怎麼選擇樁的施工方法 瀏覽:588
聯想筆記本限速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85
怎樣快速止牙痛土方法 瀏覽:58
子宮肌層2mm治療方法 瀏覽:800
波紋排水管安裝方法 瀏覽:258
華為網路密碼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011
含羞草如何種植方法 瀏覽:359
小米note微信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53
在家製作紅棗糕的簡單方法 瀏覽: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