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燒傷的鑒定標准 燒傷的程度劃分和簡單判斷
一度燒傷:損傷限於表皮淺層。症狀是患處皮膚發紅,疼痛不劇烈。可自然癒合,無疤痕。
二度燒傷分為:
淺二度燒傷:損傷深度為表皮和真皮上1/3,症狀是患處紅腫起水泡,可有劇烈疼痛和灼熱感。可
自然癒合,無疤痕或輕微疤痕。
深二度燒傷:損傷深度為表皮和真皮深部,症狀是患處發紅,起白色大水泡,因為神經末梢部分
受損,疼痛較淺二度要輕。可自然癒合,會留下疤痕。
三度燒傷:全部皮膚損傷。患處呈皮革狀黑色焦痂或蒼白,可有流液現象。由於大部分神經末梢
損壞,此類燒傷者經常無患處疼痛感。
四度燒傷:有皮下組織、肌肉甚至骨骼損傷。可導致截肢。
選自網路(對燒傷如何分級)
『貳』 燒傷怎麼鑒定
頭頸部皮膚結構損傷和修復功能障礙
皮膚的修復功能是指修復皮膚破損和其他損傷的功能。本標准中的皮膚修復功能障礙是指瘢痕形成。
頭頸部iii度燒傷,面積大於等於全身體表面積的8%2級
面部皮膚損傷導致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積大於等於面部皮膚面積的90%2級
頸部皮膚損傷導致瘢痕形成,頸部活動度完全喪失3級
面部皮膚損傷導致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積大於等於面部皮膚面積的80%3級
頸部皮膚損傷導致瘢痕形成,頸部活動度喪失大於等於75%4級
面部皮膚損傷導致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積大於等於面部皮膚面積的60%4級
頭頸部iii度燒傷,面積大於等於全身體表面積的5%,且小於8%5級
頸部皮膚損傷導致瘢痕形成,頸部活動度喪失大於等於50%5級
面部皮膚損傷導致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積大於等於面部皮膚面積的40%5級
面部皮膚損傷導致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積大於等於面部皮膚面積的20%6級
頭部撕脫傷後導致頭皮缺失,面積大於等於頭皮面積的20%6級
頸部皮膚損傷導致頸前三角區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積大於等於頸前三角區面積的75%7級
面部皮膚損傷導致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積大於等於24cm27級
頭頸部iii度燒傷,面積大於等於全身體表面積的2%,且小於5%8級
頸部皮膚損傷導致頸前三角區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積大於等於頸前三角區面積的50%8級
面部皮膚損傷導致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積大於等於18cm28級
面部皮膚損傷導致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積大於等於12cm2或面部線條狀瘢痕大於等於20cm9級
面部皮膚損傷導致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積大於等於6cm2或面部線條狀瘢痕大於等於10cm10級
註:
① 瘢痕:指創面癒合後的增生性瘢痕,不包括皮膚平整、無明顯質地改變的萎縮性瘢痕或疤痕。
② 面部的范圍和瘢痕面積的計算:面部的范圍指上至發際、下至下頜下緣、兩側至下頜支後緣之間的區域,包括額部、眼部、眶部、鼻部、口唇部、頦部、顴部、頰部和腮腺咬肌部。面部瘢痕面積的計算採用全面部和5等分面部以及實測瘢痕面積的方法,分別計算瘢痕面積。面部多處瘢痕,其面積可以累加計算。
③ 頸前三角區:兩邊為胸鎖乳突肌前緣,底為舌骨體上緣及下頜骨下緣。
各部位皮膚結構損傷和修復功能障礙
皮膚損傷導致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積大於等於全身體表面積的90%1級
軀干及四肢iii度燒傷,面積大於等於全身皮膚面積的60%1級
皮膚損傷導致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積大於等於全身體表面積的80%2級
皮膚損傷導致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積大於等於全身體表面積的70%3級
軀干及四肢iii度燒傷,面積大於等於全身皮膚面積的40%3級
皮膚損傷導致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積大於等於全身體表面積的60%4級
皮膚損傷導致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積大於等於全身體表面積的50%5級
軀干及四肢iii度燒傷,面積大於等於全身皮膚面積的20%5級
皮膚損傷導致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積大於等於全身體表面積的40%6級
腹部損傷導致腹壁缺損面積大於等於腹壁面積的25%6級
皮膚損傷導致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積大於等於全身體表面積的30%7級
軀干及四肢iii度燒傷,面積大於等於全身皮膚面積的10%7級
皮膚損傷導致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積大於等於全身體表面積的20%8級
皮膚損傷導致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積大於等於全身體表面積的5%9級
註:
① 全身皮膚瘢痕面積的計算:按皮膚瘢痕面積佔全身體表面積的百分數來計算,即中國新九分法:在100%的體表總面積中:頭頸部佔9%(9×1)(頭部、面部、頸部各佔3%);雙上肢佔18%(9×2)(雙上臂7%,雙前臂6%,雙手5%);軀干前後包括會陰佔27%(9×3)(前軀13%,後軀13%,會陰1%);雙下肢(含臀部)佔46%(雙臀5%,雙大腿21%,雙小腿13%,雙足7%)(9×5+1)(女性雙足和臀各佔6%)。
② 燒傷面積和燒傷深度:燒傷面積的計算按中國新九分法,燒傷深度按三度四分法。iii度燒傷指燒傷深達皮膚全層甚至達到皮下、肌肉和骨骼。燒傷事故不包括凍傷、吸入性損傷(又稱呼吸道燒傷)和電擊傷。燒傷後按燒傷面積、深度評定傷殘等級,待醫療終結後,可以依據造成的功能障礙程度、皮膚瘢痕面積大小評定傷殘等級,最終的傷殘等級以嚴重者為准。
『叄』 怎樣區分深度燒傷和淺度燒傷
我國普遍採用三度四分法,即根據皮膚燒傷的深淺分為淺Ⅰ度、淺Ⅱ度、深Ⅱ度、Ⅲ度。深達肌肉、骨質者仍按Ⅲ度計算。臨床上為表達方便,將Ⅰ度和淺Ⅱ度稱為淺燒傷,將深Ⅱ度和Ⅲ度稱為深燒傷。
(1)Ⅰ度燒傷:稱紅斑性燒傷,僅傷及表皮淺層——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或傷及棘狀層,但發生層健在。局部發紅,微腫、灼痛、無水皰。3~5天內痊癒、脫細屑、不留瘢痕。
(2)Ⅱ度燒傷:又稱水皰性燒傷。
淺Ⅱ度:毀及部分生發層或真皮乳頭層。傷區紅、腫、劇痛,出現水皰或表皮與真皮分離,內含血漿樣黃色液體,水皰去除後創面鮮紅、濕潤、疼痛更劇、滲出多。如無感染1~2周癒合。其上皮再生依靠殘留的生發層或毛囊上皮細胞,癒合後短期內可見痕跡或色素沉著,但不留瘢痕。
深Ⅱ度:除表皮、全部真皮乳頭層燒毀外,真皮網狀層部分受累,位於真皮深層的毛囊及汗腺尚有活力。水皰皮破裂或去除腐皮後,創面呈白中透紅,紅白相間或可見細小栓塞的血管網、創面滲出多、水腫明顯,痛覺遲鈍,拔毛試驗微痛。創面癒合需要經過壞死組織清除、脫落或痂皮下癒合的過程。由殘存的毛囊,汗腺水上皮細胞逐步生長使創面上皮化,一般需要18~23周癒合,可遺留瘢痕增生及攣縮畸形。
(3)Ⅲ度燒傷:又稱焦痂性燒傷。皮膚表皮及真皮全層被毀,深達皮下組織,甚至肌肉、骨骼亦損傷。創面上形成的一層壞死組織稱為焦痂,呈蒼白色,黃白色、焦黃或焦黑色,乾燥堅硬的焦痂可呈皮革樣,焦痂上可見到已栓塞的皮下靜脈網呈樹枝狀,創面痛覺消失,拔毛試驗易拔出而不感疼痛。燙傷的Ⅲ度創面可呈蒼白而潮濕。在傷後2~4周焦痂溶解脫落、形成肉芽創面,面積較大的多需植皮方可癒合,且常遺留瘢痕攣縮畸形。
以潮紅、起皰、燒焦來區分Ⅰ度、Ⅱ度、Ⅲ度燒傷,抓住了燒傷深度識別的主要特點,這樣易懂易記。由於皮膚的厚薄在不同個體與不同部位有較大差異,不同年齡也有差異,深Ⅱ度和Ⅲ度燒傷在早期有時難以准確區分。可在治療過程中加以核實,一般在2~3周後創面屬於深Ⅱ度或Ⅲ度將明朗。小兒皮膚薄,常易把Ⅲ度燒傷誤認為深Ⅱ度燒傷,應特別注意。
2001年在全國燒傷會議上,有關專家提出修訂燒傷深度估計方法的建議,2002年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學會常務委員擴大會議進行審議。之後中華醫學會主編《臨床診療常規(燒傷分冊)》正式將「三度四分法」改為「四度五分法」,即原來的三度進一步分為三度和四度,Ⅲ度為皮膚不同程度的損害,Ⅳ度為超越Ⅲ度的更深的燒傷,損傷程度嚴重達深筋膜以下。
『肆』 燒傷程度怎麼判斷
對於燒傷程度的判斷,由於自己不是專業人士,自己也沒有辦法去進行具體的解釋。只能根據自己的一些生活經驗和遇到的一些問題來簡單的分辨一下,第一,第一種情況就是皮膚的接觸到高溫時,會有會放紅會感到燒傷感灼熱感。一般這種情況,只需在水中流動的水中連續沖擊,直到責任感消失就可以了。第二,第二種了,應該就是那批再遇到高溫時會起水泡。這種了,遇到事剛遇到時一定要在流口水中沖擊之後。最好是進沖擊之後盡快去就醫。第三種應該就是皮膚潰爛,燒傷這種應該立即就醫,立即去醫院。
『伍』 簡答題燒傷深度的評估要點是什麼
燒傷深度的評估主要是按照三度四分法的分度、分型來決定。一度紅斑型,二度水泡型、三度壞死焦痂型。四分法就是在二度水泡型里,分一度、淺二度、深二度和三度。
『陸』 燒傷的三個程度是怎麼樣劃分的
國內現有中國新九分法和手掌法,後者用於小面積燒傷。新九分法是將人體各部分別定為若干個9%,主要適用於成人;對兒童因頭部較大而下肢較小,應稍加修改。手掌法是以傷者本人的一個手掌(指並攏)占體表面積1%估計。
深度的識別按熱力損傷組織的層次,燒傷分為I°、淺Ⅱ°、深Ⅱ°和Ⅲ°。
I°燒傷: 僅傷及表皮。局部呈現紅腫,故又稱紅斑性燒傷;有疼痛和燒灼感,皮溫稍增高。3~5日可好轉痊癒,脫屑而不留瘢痕。
Ⅱ°燒傷: 深達真皮,局部出現水泡,故又稱水泡性燒傷。
①淺Ⅱ°者僅傷及真皮淺層,一部分生發層健存。因滲出較多,水泡較飽滿,破裂後創面滲液明顯;創底腫脹發紅;有劇痛和感覺過敏;皮溫增高。若無感染等並發症,約2周可愈。愈後不留癱痕,短期內可有色素沉著,皮膚功能良好。
②深Ⅱ°者傷及真皮深層,尚殘留皮膚附件。因變質的表層組織稍厚,水泡較小或較扁薄,感覺稍遲鈍,皮溫也可稍低。去表皮後創面呈淺紅或紅白相間,或可見網狀栓塞血管;表面滲液少,但底部腫脹明顯。若無感染等並發症,3~4周可愈。因修復過程中間有部分肉芽組織,故留有瘢痕,但基本保存了皮膚功能。
Ⅲ°燒傷: 傷及皮膚全層,甚至可深達皮下、肌肉、骨等。皮膚壞死、脫水後可形成焦痂、故又稱焦痂性燒傷。創面無水泡,蠟白或焦黃,或可見樹枝狀栓塞血管;觸之如皮革;甚至已炭化。感覺消失;皮溫低。自然愈回甚緩慢,須持焦痂脫落,肉芽組織生長而後形成瘢痕,僅邊緣有上皮,不僅喪失皮膚功能,而且常造成畸形。有的創面甚至難以自愈。
I°燒傷容易識別。淺Ⅱ°與深Ⅱ°、深Ⅱ°與Ⅲ°的燒傷有時不易在傷後即刻識別。如作用於傷處的熱力不均勻,不同深度的燒傷區之間可有移行部。表皮覆蓋下的創面變化,一時未能看清。創面發生感染或者並發深度休克,可增加皮膚損害深度,致使淺I°燒傷後損害如同深Ⅱ°,深Ⅱ°者如同Ⅲ°。
(二)燒傷嚴重性分度為了設計治療方案,特別是處理成批傷員時,籌組人力、物質條件,需要區別燒傷嚴重程度的分類。
我國常用下列分度法:
輕度燒傷:Ⅱ°燒傷面積9%以下。
中度燒傷:Ⅱ°燒傷面積10%~29%;或Ⅲ°燒傷面積不足10%。
重度燒傷:總面積30%~49%;或Ⅲ°燒傷面積10%~19%;或Ⅱ°、Ⅲ°燒傷面積雖不達上述百分比,但已發生休克等並發症、呼吸道燒傷或有較重的復合傷。
特重燒傷:總面積50%以上;或Ⅲ°燒傷20%以上;或已有嚴重並發症。
另外,臨床上還常稱呼小、中和大面積燒傷,以示其損傷輕重,但區分標准尚欠明確。故病歷記載仍應明確面積(%)和深度。
(三)全身性反應和並發症中度以上燒傷的嚴重性實際包含其全身反應和並發症,並發症甚至可使輕度燒傷病人發生危險。預防或減輕並發症,則可促使燒傷病人順利或較好地治癒。
為此,必須重視燒傷的全身性反應和並發症的早期表現。低血容量的表現,主要有口渴、唇乾、尿少、脈率增快、血壓偏低、紅細胞比積增高等。如發生休克,可有煩躁不安或表情淡漠、反應遲鈍、出冷汗或肢端涼濕、脈搏細弱或觸不清、血壓明顯降低或測不到、尿量甚少或導尿始能觀測尿量、中心靜脈壓降低等。
燒傷容易並發感染。創面上的化膿易發現。壞死組織、焦痂下的感染和全身性感染,則可能被忽視。此時病人體溫明顯上升、白細胞及其中性百分率明顯增多;但重病人的體溫反可降低、白細胞可不增多或減少。應取創面分泌物和血液,作細菌培養和葯敏試驗。還要根據燒傷嚴重程度,監測腎、肺等重要器官功能。例如:對腎功能改變,除了計算每小時尿量,還要化驗尿常規(含比重)、測定血/尿肌酐、血/尿鈉等。對肺部改變,除了呼吸系統的理學檢查,需要時攝X線胸片和血氣分析等檢查。
『柒』 臨床上常用三度四分法識別燒傷深度,請描述各度的特點
I燒傷
僅傷及表皮淺層,生發層健在表面紅斑狀、乾燥、燒灼感3~7天脫屑痊癒短期內有色素沉著
淺Ⅱ燒傷
傷及表皮的生發層、真皮的乳頭層局部紅腫明顯,有水泡形成水泡剝脫後,創面紅潤、潮濕、疼痛劇烈如無感染,1~2周內癒合一般不留瘢痕,多數有色素沉著
深Ⅱ燒傷
傷及皮膚的真皮層可有水泡,水泡剝脫後創面微濕,紅白相間,痛覺較遲鈍有殘存的皮膚附件,如無感染,可融合修復需時3~4周,且常有瘢痕增生
Ⅲ燒傷
皮膚全層甚至達到皮下、肌肉或骨胳創面無水泡,如皮革狀,痂下血管栓塞痛覺消失除小面積燒傷外,常需要植皮瘢痕增生明顯
『捌』 燒傷具體的級別
1、Ⅰ度燒傷
又稱紅斑性燒傷,僅傷及表皮的一部分,但生發層健在,因而增殖再生能力活躍,常於3~5天內癒合,不留瘢痕。
2、淺Ⅱ度燒傷傷及整個表皮和部分乳頭層。由於生發層部分受損,上皮的再生有賴於殘存的生發層及皮膚附件,如汗腺及毛囊的上皮增殖。如無繼發感染,一般經1~2周左右癒合,亦不留瘢痕。
3、深Ⅱ度燒傷
燒傷深及真皮乳頭層以下,但仍殘留部分真皮及皮膚附件,癒合依賴於皮膚附件上皮,特別是毛囊突出部內的表皮祖細胞的增殖。如無感染,一般需3~4周自行癒合,常留有瘢痕。
4、Ⅲ度燒傷
又稱焦痂性燒傷。一般指全程皮膚的燒傷,表皮、真皮及皮膚附件全部毀損,創面修復依賴於手術植皮或皮瓣修復。
5、Ⅳ度燒傷
燒傷深及肌肉、骨骼甚至內臟器官,創面修復依賴於手術植皮或皮瓣修復,嚴重者需截肢。
6、淺度燒傷
創面在傷後21天內自行癒合的燒傷,包括Ⅰ度燒傷和淺Ⅱ度和部分較淺的深Ⅱ度燒傷。
7、深度燒傷
創面自行癒合需要21天以上的燒傷。包括較深或伴感染的深Ⅱ度燒傷、Ⅲ度燒傷和Ⅳ度燒傷,通常需要手術治療。深Ⅱ度燒傷表皮發白或棕黃,去除壞死皮後,創面微濕或紅白相間,感覺遲鈍,可見粟粒大小的紅色小點,一般需3~4周癒合。
8、中度燒傷
成人燒傷面積在11%~30%之間(小兒5%~15%)或Ⅲ度燒傷面積在10%以下(小兒5%以下),並且無吸入性損傷或者嚴重並發症的燒傷。
9、重度燒傷
成人燒傷面積在31%~50%之間(小兒16%~25%之間)或Ⅲ度燒傷面積在10%~20%之間(小兒10%以下),或成人燒傷面積不足31%(小兒不足16%)。
(8)燒傷的深度常用判定方法擴展閱讀
燒傷面積計算方法:
1、成年人,燒傷面積估算依照」九法則「來估算的:頭部占身體表面積的9%,軀干正面占身體表面積的18%,軀干背面占身體表面積的18%,一條腿占身體表面積的18%,一條手臂占身體表面積的9%,生殖器及會陰部佔1%。
2、幼童及兒童,燒傷面積估算依照」5法則「來估算的:頭部占身體表面積的15%,軀干正面占身體表面積的20%,軀干背面占身體表面積的15%,一條腿占身體表面積的15%,一條手臂占身體表面積的10%。
3、嬰兒,燒傷面積的估算依照」五法則「:頭部占身體表面積的20%,軀干正面占身體表面積的20%,軀干背面占身體表面積的20%,一條腿占身體表面積的10%,一條手臂占身體表面積的10%。
4、小型燒傷,燒傷面積採取以下估算方法:以燒傷患者手掌面積占身體表面積的1%為基準,估算燒傷面積為多少基準單位。
『玖』 燒傷深度是怎麼評估的
燒傷深度的估計目前國際上慣用三度四分法,即Ⅰ度、淺Ⅱ度、深Ⅱ度、Ⅲ度。三度四分法的表現如下:
1、Ⅰ度燒傷:又稱紅斑燒傷,局部乾燥、疼痛、微紅而腫、無水皰。3-5天後局部由紅轉為淡褐色,表皮皺縮、脫落,露出紅嫩光滑的上皮面而癒合,不留瘢痕,可有短時間的色素沉著或改變。
2、淺Ⅱ度燒傷:又稱水皰性燒傷,局部紅腫明顯,有大小不等的水皰,內含黃色(或淡紅色)血漿樣液體或蛋白凝固的膠腖物。水皰破裂後,可見潮紅的創面,質地柔軟,溫度較高,疼痛劇烈,痛覺敏感。癒合後不留瘢痕,可有時間不等的色素沉著。
3、深Ⅱ度燒傷:局部腫脹,表皮較白或棕黃,間或有較小的水皰。去除壞死皮後,創面微濕、微紅或紅白相間,質地較韌,感覺遲鈍,溫度較低,拔毛痛。
4、Ⅲ度燒傷:又稱焦痂性燒傷,由於燒傷程度不同,局部表現可為蒼白、黃褐、焦黃。嚴重者呈焦灼狀或炭化,皮膚沒有彈性,觸之硬如皮革,創面乾燥無滲液,發涼,針刺無痛覺,拔毛不痛。可見粗大栓塞的血管網,如樹枝狀,多在傷後即可出現,尤以四肢內側皮膚薄處多見。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4-1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拾』 請問怎麼區分燒傷的深度
你好,目前,根據燒傷損傷到皮膚不同的深度,可粗略將燒傷分成一度、二度、三度和四度燒傷。在了解這個概念之前,必須了解皮膚的概念。皮膚指身體表麵包在肌肉外面的組織,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主要承擔著保護身體、排汗、感覺冷熱和壓力的功能。人和高等動物的皮膚由表皮、真皮、皮下組織三層組成。而表皮和真皮又分別由很多層構成,表皮是基底層、棘層、顆粒層、透明層、角質層;真皮是乳頭層和網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