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比較線段長度常用的方法有什麼

比較線段長度常用的方法有什麼

發布時間:2022-06-07 21:22:36

1. 比較線段長短的方法有哪三種

1、度量比較法
2、疊合比較法:從形的角度來比較,比較線段的長短的方法步驟:兩條線段的一個端點重合,另一個端點落在此端點的同一側,看另一端點的位置。
線段中點的定義
A M B
點M把線段AB分成相等的兩條線段AM與BM,則點M即為線段AB的中點。你能嘗試給出線段中點的定義嗎?
把一條線段分成兩條相等線段的點叫做線段的中點。
點M就是線段AB的中點。可記作
定義具有判定和性質的雙重屬性,即:
若,則M是AB的中點
若M是線段AB的中點,則或
3,尺規作圖比較法

2. 線段的比較方法

用圓規量取一條線段
再以另一條線段的一個端點為圓心,用剛才的圓規畫圓
如果與這條線段有交點,這條線段較長
否則較短
不宜作相等的判斷。

3. 比較兩條線段的長度,我們可以用刻度尺分別測量出()來比較,或把其中的一條線段移到()作比較

比較兩條線段的長度,我們可以用刻度尺分別測量出(度量法)來比較,或把其中的一條線段移到(疊合法)作比較

4. 比較線段的長短的方法有兩種( )( )

常用的方法有兩種,如下:

1、度量比較法。

量得兩條線段的長度,比較大小。

2、疊合比較法。

將兩條線段重疊在一起,兩條線段的一個端點重合,另一個端點落在另一條線段內的線段較短。

(4)比較線段長度常用的方法有什麼擴展閱讀

刻度尺使用前

做到三看,即首先看刻度尺的零刻度是否磨損,如已磨損則應重選一個刻度值作為測量的起點。

其次看刻度尺的測量范圍(即量程)。原則上測長度要求一次測量,如果測量范圍小於實際長度,勢必要移動刻度尺測量若干次,則會產生較大的誤差。

最後應看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最小刻度代表的長度值不僅反映了刻度尺不同的准確程度,而且還涉及到測量結果的有效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應從實際測量要求出發兼顧選擇。

5. 比較兩條線段的長短的方法有哪三種

1、度量比較法
2、疊合比較法:從形的角度來比較,比較線段的長短的方法步驟:兩條線段的一個端點重合,另一個端點落在此端點的同一側,看另一端點的位置。
線段中點的定義
A
M
B
點M把線段AB分成相等的兩條線段AM與BM,則點M即為線段AB的中點。你能嘗試給出線段中點的定義嗎?
把一條線段分成兩條相等線段的點叫做線段的中點。
點M就是線段AB的中點。可記作
定義具有判定和性質的雙重屬性,即:
若,則M是AB的中點
若M是線段AB的中點,則或
3,尺規作圖比較法

6. 求線段長度的方法

【方法一】等面積法——用不同方式表示同一三角形的面積

解:∵∠C=90°,AC=4,BC=3,∴AB=5.

又∵CD為斜邊AB上的高,∴S△ABC=AC·BC=AB·CD,

∴4×3=5CD,CD=2.4.

【方法二】勾股定理——構造直角三角形,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

解:∵∠C=90°,AC=4,BC=3,∴AB=5.

設BD=x,則AD=5-x.

又∵CD為斜邊AB上的高,

∴在Rt△ADC與Rt△BDC中,

CD^2=AC^2-AD^2=BC^2-BD^2,

即4^2-(5-x)^2=3^2-x^2,x=2.4.∴CD=2.4.

【方法三】相似——根據邊角關系發現相似三角形的模型

解:∵∠C=90°,AC=4,BC=3,∴AB=5,∠A+∠B=90°.

又∵CD為斜邊AB上的高,∴∠BDC=∠ADC=∠C=90°.

∴∠A+∠ACD=90°.∴∠B=∠ACD.

∴△ABC∽△ACD.∴AB:AC=BC:CD,即5:4=3:CD,∴CD=2.4.

【方法四】銳角三角函數——遇直角,優先考慮三角函數與勾股

解:∵∠C=90°,AC=4,BC=3,∴AB=5.

又∵CD為斜邊AB上的高,∴∠BDC=∠C=90°.

∴sin B=CD:BC=AC:AB,即CD:3=4:5.∴CD=2.4.

【方法五】兩點之間的距離公式——勾股定理的推廣,不超綱,選填直接用

如圖2,以點C為坐標原點,CA,CB所在直線分別為x軸,y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

則C(0,0),A(0,4),B(3,0).

【備注】兩點間的距離公式:

A(x1,y1),B(x2,y2)

AB=√(x1-x2)²+(y1-y2)²

【方法六】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結合垂直的斜率關系

如圖2,以點C為坐標原點,CA,CB所在直線分別為x軸,y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

則C(0,0),A(0,4),B(3,0).

設直線AB的解析式為y=kx+4,代入B(3,0),得0=3k+4,k=-.

圖2

【備注】兩直線平行:k1=k2;兩直線垂直:k1·k2=-1.

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

點A(x′,y′),直線l:y=kx+b,則

點A到直線l的距離為:d=|kx′-y′+b|/√(1+k²)

即:把y=kx+b移項變成kx-y+b=0,把點A的橫縱坐標代入左邊,得kx′-y′+b並取絕對值,再除以(1+k²)的算術平方根

7. 線段大小的比較方法

1,度量法、疊合法
相等、AM=MB=AB/2、2AM=2MB=AB
2,兩點之間的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簡單地說: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兩點之間線段的長度叫做這兩點之間的距離.

8. 我們知道,比較兩條線段的長短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度量法,是用刻度尺量出它們的長度,再進行比較;另一種

(1)如圖所示:
12×3=1.5cm,
∴DE=CD+CE=2+1.5=3.5cm.

9. 線段之間可以比較大小,方法有: 和

一、常用的方法有兩種,如下:

1、度量比較法。

量得兩條線段的長度,比較大小。

2、疊合比較法。

將兩條線段重疊在一起,兩條線段的一個端點重合,另一個端點落在另一條線段內的線段較短。

二、長度的測量

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最常用的工具是秤。

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m),常用的單位是公里(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納米(nm)等。

在長度單位換算中,乘法使小單位變大,除法使大單位變小。

(9)比較線段長度常用的方法有什麼擴展閱讀:

一、正確使用比例尺、量程和分界值。

注意當使用:

1、尺子應沿被測長度放置,尺子邊緣應與被測物體對准。尺子必須放在正的位置,重合而不歪斜。

2、不要使用磨損的零點標記。如果由於零位標記磨損而將另一個滿刻度作為零位標記,不要忘記從最終讀數中減去所替換的零位標記值。

3、粗尺應垂直放置。

4、閱讀時,視線應與標尺垂直。

二、正確記錄測量值。

測量由數字和單位組成。

1、只寫數字而沒有單位的記錄是沒有意義的。

2、閱讀時,要估計閱讀的尺度程度。

3、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值。

錯誤不能避免,可以最小化,可以避免的錯誤不應該發生。

減少誤差的基本方法是計算多次測量的平均值。此外,使用精密儀器和改進測量方法也可以減少誤差。

10. 中考綜合題中求線段長度的常用方法哪些

一、當一條線段上有多條線段時
1、利用觀察圖形的方法,直觀地求線段的長度。
當點把一條線段分成幾條線段時,可以直觀地觀察圖形,找出已知線段與未知線段的和差的關系,從而求出線段。
例1、已知如圖,線段AB=10,點C在線段AB上,且AC=3,求BC的長。
這題就可以直觀地觀察圖形,找出未知線段BC=已知線段AB-已知線段AC,從而求出。
2、利用線段中點的定義,求線段的長度。
當有線段中點出現時,可以考慮運用線段中點的定義。把例1變式為點C為線段AB的中點,線段AB=10,求BC的長。
這題可以運用線段中點的定義可以得出BC等於AB的一半,從而求出。
3、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用列方程的方法求線段的長度。把例1變式為點C、D為線段AB上的點,把AB分成2:3:5三部分,線段AB=10,求線段AC、CD、DB的長度。
本題通過觀察圖形,找出線段之間的相等關系,AC+CD+DB=AB,正確設元,設AC=2x,CD=3x,DB=5x.從而列方程求解。
本類題型,通過觀察圖形的方法,正確找出已知線段與未知線段的關系,正確求出線段的長度。
二、當所求線段是三角形的邊元素時
1、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勾股定理求解。
直角三角形中的一個常用定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極其重要的定理,它是溝通代數與幾何的橋梁,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邊之間的數量關系,應用十分廣泛。是用來求線段的長度的基本方法。可以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任意兩邊的長度,求第三邊的長度。
例2:在Rt△ABC中,∠C=90O,AB=10,BC=6,求AC的長。
分析:這題已知直角三
角形的一條斜邊和一條直角邊,求另一條直角邊,就可以運用勾股定理。
利用勾股定理求線段的長度關鍵是構健出直角三角形,再找出所求的線段是這個三角形的直角邊還是斜邊 就是用垂直 中點 等邊 等腰 三角形相似求解

閱讀全文

與比較線段長度常用的方法有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下水高錳酸鉀指數測量方法 瀏覽:335
纖維樁使用方法 瀏覽:689
貴州點光源安裝方法 瀏覽:811
化學鍍方法和技巧 瀏覽:496
寶寶怎麼治療最好的方法 瀏覽:461
csgo連入專屬伺服器失敗解決方法 瀏覽:941
溶液酸鹼性計算方法 瀏覽:208
戰馬貼膜的正確方法 瀏覽:177
復印機安裝與操作方法 瀏覽:23
概率中的個數計算方法 瀏覽:829
金帥洗衣機使用方法 瀏覽:657
怎麼選擇樁的施工方法 瀏覽:589
聯想筆記本限速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87
怎樣快速止牙痛土方法 瀏覽:59
子宮肌層2mm治療方法 瀏覽:800
波紋排水管安裝方法 瀏覽:258
華為網路密碼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011
含羞草如何種植方法 瀏覽:359
小米note微信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53
在家製作紅棗糕的簡單方法 瀏覽: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