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藿香味是什麼氣芳香
藿香是什麼
藿香有叫做合香、蒼告、山茴香。屬於唇形目,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一般0.5到1.5m,葉子心狀卵形,花冠呈淡紫藍色,長大約8mm。成熟的小堅果卵狀,長大約1.8mm,花期一般是六到九月,果期九到十一月。
喜高溫、陽光充足環境,在蔭蔽處生長欠佳,年平均氣溫19到26℃的地區較宜生長,溫度高於35℃或低於16℃時生長緩慢或停止。喜歡生長在濕潤、多雨的環境,怕乾旱,要求年降雨量達1600mm以上。幼苗期喜雨,生長期喜濕度大的環境(但是土壤濕度過大,也會爛根死亡)。雨量較少地區要注意灌溉。苗期喜蔭,需搭棚或蓋草,成株可在全光照下生長。根比較耐寒,在北方能越冬,次年返青長出藿香;地上部不耐寒,霜降後大量落葉,逐漸枯死。
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土壤均可生長,但以土層深厚肥沃而疏鬆的砂質壤土或壤土為佳。怕積水,在易積水的低窪地種植,根部易腐爛而死亡。種子壽命2到4年,故隔年籽可以播種,種子萌發需要光照條件,發芽適溫18到22℃,發芽天數7到10天。
藿香的功效與作用
藿香味辛、性微溫,歸脾、胃、肺經,具有祛暑解表,化濕脾,理氣和胃的功效,主治外感暑濕、寒濕、濕溫及濕阻中焦所致寒熱頭昏、胸脘痞悶、食少身困、嘔吐泄瀉,並妊娠惡阻,胎動不安,口臭,鼻淵,手足癬。
散寒的功效
藿香有散寒的作用,它性微溫,可以發散風寒,善於治療暑月外感風寒。
祛濕的作用
藿香具有祛濕的功能。藿香辛而微溫,善能芳香化濕,對於治療夏季的暑濕、濕溫具有很好的療效。
清熱解暑功效
藿香具有清熱解暑的作用。夏季炎熱,很容易中暑,我們都會喝點藿香正氣液來防治解暑,深受人們的喜愛。
治療嘔逆
藿香為治療嘔逆的常用葯,可與蒼術、厚朴、陳皮、半夏等配伍效果更好。
促消化的作用
藿香可以促進消化。它當中含有的揮發油可以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的功能,對人的腸胃有止痛解痙的作用。
抗菌消炎作用
霍香具有抗菌消炎的功能。霍香可擴張微血管而略有發汗作用,可以解除表邪,治療外感表證。霍香對常見致病真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均有抑製作用。
提高免疫力
霍香能有效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霍香中含有的甲基胡椒酚和茴香腦,具有升高白細胞數量、抗菌、抗痙的作用。對腫瘤患者及長期接觸放射線或因葯物所致的低白細胞患者有升高白細胞、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藿香的食用方法
藿香茶
組成:藿香15--20克。
製法:沸水沖泡,蓋悶10分鍾,1日飲盡。
功效:清暑辟濁,利濕醒脾。
主治:夏季感受暑濕濁邪,頭昏胸悶,惡心作嘔,或伴全身不適。並可用作防止中暑。
禁忌:陰虛火旺及胃有實熱者不宜飲用。
藿香姜棗飲
材料:藿香嫩葉25克,薑片5克,紅棗5枚,白糖適量。
製法:將藿香葉、薑片、紅棗分別洗凈;鍋內加水適量,放入薑片、紅棗煮沸20min,再加藿香煮10min,調入白糖攪勻即可。
功效:具有益脾和胃止嘔的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弱、嘔吐、胸脘痞悶、食慾不佳等病症。
總結:本文為大家介紹了什麼是藿香,相信大家看完之後都有了答案。除此之外,文中還為大家介紹了藿香的功效與作用以及它的一些食用方法,僅供大家參考,各位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嘗試
② 藿香葉能生吃嗎
藿香
唇形科,藿香屬。多年生草本。莖方形,葉對生,三角狀卵形,邊緣有鋸齒,有葉柄。夏季,葉頂開唇形花,白色或紫色,在莖上部排列成多輪的穗狀花序。我國各地均有。用種子或分根繁殖。莖葉可提取芳香油。中醫學上以莖葉入葯,性微溫,味辛甘,功能解暑、化濕、和胃,主治頭痛發熱、胸悶腹脹、嘔吐、泄瀉等症丹參 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根肥大,丹紅色,故叫「紅根」。莖方形、有腺毛。葉對生,羽狀復葉。春夏間開花,花唇形,紫色,排成數輪。我國各地均有分布,日本也有。用種子和根繁殖。以根入葯,性微寒,味苦辛。近常用於冠心病患者。
不能,可能導致慢性疾病。事實上中葯包裝上都不寫副作用不是沒有副作用,想想看中葯的提煉方法最多就是萃取屬於粗加工,和西葯的復雜工藝不能比,有副作用的可能很大,但很多是慢性的不易被查出是中葯導致的,所以所有的中葯都不是保險的,都要慎吃。個人認為因為歷史上的錯誤觀念不對中葯做嚴格的葯物實驗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我已經說了,可能有說明書上不註明的副作用,而藿香正氣前段時間剛好曝光有副作用,所以不能隨便吃,中葯都不應該隨便吃
③ 野藿香籽炸的油能吃嗎
吃應該能吃吧
不過還是少吃點 應該不好
要不 早有商人 去研究開發了
④ 藿香的種子要怎樣播種
藿香的種子播種方法:主要用直播,也可育苗移栽。按常規整地,整地前施足基肥,每667米2用腐熟有機肥2500千克左右,地整好後即可播種。南方多為秋播,北方主要為春播。如四川一般於9~10播種。
按株行距各30厘米開穴,深3~6厘米,穴大底平,先施入人畜糞尿後,每667米2用種子0.5千克,拌草木灰,勻播穴內,蓋薄土0.5~1厘米,稍加鎮壓,土干要及時澆水,秋播當年出苗,生長季長,產量較高;北方採用春播,播種期3~4月,按行距30厘米左右劃1.5~2.0厘米深的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土0.5~1厘米,並用腳踩踏一遍,播後如土干應及時澆水,用種量每667米2需0.5~0.8千克。
種子發芽率一般為90%,如在15~17攝氏度,有足夠濕度,播後約8~10天出苗,如溫度升高到18~23攝氏度出苗可縮短到5~6天。
出苗後要加強鬆土除草,當苗高5~10厘米時進行間苗定苗。條播按株距10~15厘米間苗定苗,穴播的每穴留苗3~4株。
⑤ 你見過藿香嗎
藿香是一種多年生草本直立植物,會有香氣,在中國的南方有許多人種植。根系發達。株高1.5-1.8m。莖4棱,直立,上部分枝,被微柔毛,下部無毛。葉卵圓形,有柄,邊緣有粗齒,葉面深綠色,葉背淡綠色,有微柔毛和腺點。葉對生。輪傘花序,花小,在主莖或分枝上排列成頂生的穗狀花序。苞片披針形,花萼管狀鍾形,花冠淡紫藍色、紫色或白色。堅果長卵圓形,種子千粒重0.59g左右。藿香對溫度適應性強,在北方寒地-31℃的氣溫下地下部分能露地越冬。它全草會有揮發油,可以用來製作芳香料,成為香水的主要成分。
⑥ 藿香的種植方法和注意事項
藿香唇形目唇形科藿香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藿香的莖直立,高0.5-1.5m,四棱形,花冠淡紫藍色,成熟小堅果卵狀長圓形,花期6-9月,果期9-11月。它喜高溫、陽光充足環境,喜濕潤、多雨的環境,怕乾旱,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土壤均可生長。
生長習性
喜高溫、陽光充足環境,在蔭蔽處生長欠佳,年平均氣溫19~26℃的地區較宜生長,溫度高於35℃或低於16℃時生長緩慢或停止。喜歡生長在濕潤、多雨的環境,怕乾旱,要求年降雨量達1600mm以上。幼苗期喜雨,生長期喜濕度大的環境(但是土壤濕度過大,也會爛根死亡)。雨量較少地區要注意灌溉。苗期喜蔭,需搭棚或蓋草,成株可在全光照下生長。根比較耐寒,在北方能越冬,次年返青長出藿香;地上部不耐寒,霜降後大量落葉,逐漸枯死。
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土壤均可生長,但以土層深厚肥沃而疏鬆的砂質壤土或壤土為佳。怕積水,在易積水的低窪地種植,根部易腐爛而死亡。種子壽命2~4年,故隔年籽可以播種,種子萌發需要光照條件,發芽適溫18~22℃,發芽天數7~10天。
繁殖方法
藿香多用種子繁殖,當年播種,當年收獲為新藿香,葉子多,葉片質量好。也可宿根繁殖(老藿香),是指留種的新藿香收過種子後,讓其老根在原地越冬,翌春新苗出土後移至大田而獲全草。
種子繁殖
北方春季播種在4月中下旬育苗,撒播或條播,播種前,將苗床每平方米施腐熟人畜糞水2.5~3kg,濕潤畦面作基肥,整平耙細後播種。
撒播:將種子拌細沙或草木灰,均勻地撒在畦面上,用薄板輕輕拍打畦面,使種子與畦面緊密接觸,覆土厚度1cm。
條播:順畦按行距25~30cm開淺溝,溝深1~1.5cm,澆透水,將種子拌細沙均勻地撒入溝內,覆土1cm,稍加鎮壓。
育苗播種量:2~4g/m2,每667m2本田用種量500~800g。最後畦面覆蓋薄膜保溫保濕。
定植:當苗高12~15cm,4~6片真葉時按株距25cm,行距40m選擇陰天澆稀薄糞水定植,每667m2定植6~7千株,定植後澆透定根水。
宿根繁殖
宿根移栽(老藿香)極易成活,宿根在第二年(5月)出苗,用剪刀緊貼地面剪掉冬季枯死的地上殘莖,然後澆一次稀薄糞水,促進新苗生長,到苗高9~15cm時,即可將苗挖起,帶土移栽大田,應於雨天或陰天隨挖隨栽,成活率高。移栽株行距30cm×35cm,每667m2栽6千株。栽好後立即澆1次稀薄的糞水,促進成活。宿根發出的藿香高達70~90cm時,當年春播的藿香15~36cm高。宿根移栽6月底至7月初開始開花,當年春播的7月中旬開花。
栽培技術
整地播種
苗床以選擇排灌、管理方便、肥力中上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塊為好;結合翻耕施腐熟欄糞22.5t/hm2作基肥;然後開溝敲細土垡,整成邊溝1.5m寬的龜背形苗床,用腐熟人糞尿7.5t/hm2澆濕畦面,將種子拌細沙或草木灰均勻撒於畦面後,用細泥:草木灰=1:0.5的肥土覆蓋約1cm厚;最後用竹片或小樹枝在畦面上間隔約80cm架成小拱形蓋上薄膜保溫育苗。一般每公頃本田需要苗床120~150m2、種子2.25~2.7kg。
田間管理
溫度管理
氣溫保持在20~25℃時,10~15天出苗,出苗率達70%時,揭去薄膜,適宜生長溫度18~25℃,當年春播的藿香在苗高12cm,主莖有5對葉子時,基部的葉腋開始發生分枝,6月以後,氣溫升高,雨季來臨,藿香進入旺盛生長期。
水肥管理
藿香莖葉均作葯用,施肥以「全肥」為好(包括氮、磷、鉀)如人畜糞、油餅等。第一次追肥在苗高3cm鬆土後每平方米施腐熟稀薄人畜糞水1.5~2kg,以後分別在苗高7~10cm、15~20cm、25~30cm時,中耕除草後,每次每667m2施腐熟人畜糞水1500kg,或每667m2施磷酸二銨10~12kg,施肥後應澆水,封壟後不再追肥。旱季要及時澆水,抗旱保苗,雨季及時疏溝排水,防止積水引起植株爛根。
中耕除草間苗
當苗高3cm,及時間去過密苗,使幼苗營養面積4cm2,或進行分苗,分苗株距6~8cm。穴播的藿香每穴留3~4株,條播可按株距10~12cm間苗,兩行錯開定苗;缺苗要在陰天補栽,栽後澆1次稀薄人畜糞水,以利成活。第一次收獲前中耕除草2~3次,分別在苗高3cm、12~15cm、21~24cm時進行。苗高25~30cm時第2次收割後進行培土6cm護根。
排水抗旱
藿香喜微潮土壤環境,在播種、移栽後,如遇乾旱無雨,應注意及時澆(灌)水抗旱護苗;多雨天氣及灌水後,應及時做好清溝排水工作,以防積水,引起爛根。
病害防治
根腐病
此病多發生於夏季多雨季節,病株從根部和根狀莖處發生腐爛,逐漸延至地上部,使皮層變褐色,最後枯萎而死。
防治方法:拔除病株並集中燒毀,再在病穴上撒入石灰消毒,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用50%多菌靈500倍液澆灌病穴。
枯萎病
此病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發生,最初病株葉片及葉梢部下垂,青枯狀,最後根部腐爛,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
藿香收獲後,清除病殘株,集中燒毀,消滅越冬病原菌。雨後及時疏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
結合噴葯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提高植株抗病力;
發病初期拔除病株並用50%多菌靈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40%多菌靈膠懸液500倍液澆灌病穴及鄰近植株根部,防止蔓延。
角斑病
主要危害葉片,多雨季節發生,開始時呈水浸狀病斑,以後逐漸擴大為多角形褐色病斑,嚴重時葉片乾枯脫落,造成減產。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用1:1.5:120倍波爾多液,或72%農用鏈黴素1000倍液、或77%可殺得500倍液噴霧防治,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褐斑病
真菌病害,主要危害葉片,5~6月份在葉面形成近圓形的病斑,中間淡褐色,邊緣暗褐色,並生淡黑色霉狀物,潮濕雨季嚴重。
防治方法:摘除病葉燒毀,用1:1:120倍波爾多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500倍液噴霧防治。
斑枯病
葉片兩面病斑呈多角形,初時直徑1~3mm,暗褐色,葉色變黃,嚴重時病斑匯合,葉片枯死。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噴灑50%瑞毒霉1000倍液,每隔7天噴1次,連續噴2~3次。
蚜蟲
成蟲和若蟲群集在嫩梢嫩葉上危害,使植株生長不良,不能正常長出新芽新葉。
防治方法: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500倍液噴灑。收前半個月停葯,免留殘毒。
紅蜘蛛
6~8月高溫低濕季節發生嚴重,該蟲主要吮吸植株營養,橘紅色或黃色,在葉背面吸食汁液,受害部位初現黃白色小斑,逐漸成大黃褐色焦斑,最後全葉變黃脫落。
防治方法:用蟲蟎立克1500倍液、或40%速克朗或1.8%阿維菌素3000倍液噴灑。
銀紋葉蛾
銀紋葉蛾以其幼蟲咬食葉片成孔洞或缺刻,幼蟲白天潛伏在葉背,晚上和陰天多在葉面取食。
防治方法:用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或25%殺蟲脒水劑300~350倍液噴霧。
卷葉螟
卷葉螟以其幼蟲在幼芽、幼葉上吐絲卷葉,藏於其中咀食葉片。
防治方法:用敵百蟲300~400倍液葉面噴灑。
地老虎、螻蛄
害蟲咬斷幼苗根莖,造成缺苗,影響產量。
防治方法:用90%晶體敵百蟲做成毒餌誘殺,或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拌毒土條施於溝內。
⑦ 請問藿香如何栽培以及食用葯用價值是什麼呢
藿香可選擇在春季與秋季播種,北方地區適宜春播,南方地區適宜秋播,期間可以育苗移植,也可以用種子直接進行播種。
藿香可以採取條播或者撒播,平均每畝用種量為500-800克,然後在畦面上覆蓋薄膜,進行保溫保濕。
藿香當中含有多種成分,能促進胃液分泌,可以提升人的消化功能,對於胃腸道蠕動不佳的人,可根據情況適當食用。藿香還能治療風寒感冒,拉肚子等疾病。
⑧ 霍香草能泡水喝嗎
藿香草可以泡水喝。
藿香草為唇形科植物,其食用部位一般為嫩莖葉,其嫩莖葉為野味之佳品。可涼拌、炒食、炸食,也可做粥。藿香草亦可作為烹飪佐料或材料。因其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是一種既是食品又是葯品的烹飪原料,故某些比較生僻的菜餚和民間小吃中利用其豐富口味,增加營養價值。
藿香草的功能與主治:芳香化濁,和中止嘔,發表解暑。用於濕濁中阻,脘痞嘔吐,暑濕表證,濕溫初起,發熱倦怠,胸悶不舒,寒濕閉暑,腹痛吐瀉,鼻淵頭痛。
藿香有殺菌功能,口含一葉可除口臭,預防傳染病,並能用作防腐劑。夏季用藿香煮粥或泡茶飲服,對暑濕重症,脾胃濕阻,脘腹脹滿,肢體重困,惡心嘔吐有效。
⑨ 藿香是什麼哪裡能找到種子
藿香,為唇形科廣藿香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川藿香、蘇藿香、把篙等。以嫩莖葉和花序供食用。嫩莖葉用沸水焯後用清水浸泡l天後炒食、涼拌或做湯,可直接作調味料,花序洗凈後可生食,撫順多用莖葉作醬食用。藿香含藿香素、藿香貳、異藿香貳等,藿香揮發油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功能,具一定的葯用價值,同時也是一種觀賞植物。
特徵特性:
根系發達。株高1.5-1.8m。莖4棱,直立,上部分枝,被微柔毛,下部無毛。葉卵圓形,有柄,邊緣有粗齒,葉面深綠色,葉背淡綠色,有微柔毛和腺點。葉對生。輪傘花序,花小,在主莖或分枝上排列成頂生的穗狀花序。苞片披針形,花萼管狀鍾形,花冠淡紫藍色、紫色或白色。堅果長卵圓形,種子千粒重0.59g左右。藿香對溫度適應性強,在北方寒地-31℃的氣溫下地下部分能露地越冬。
喜光,對土壤要求不嚴格。
栽培要點:
分株繁殖或用種子繁殖,分株繁殖在春秋雨季進行。用種子繁殖北方以春播為主,南方多秋播。直播或育苗移栽。可在房前屋後零星栽培,如種植面積稍大,應施足底肥,精細整地。畦作,也可壟作。條播或點播,行距25-33cm,點播的穴距30cm左右。種子小,應與20倍左右的細沙、細土或草木灰混勻後播種,667m2用種量直播的500g左右,育苗移栽的20g左右。
株高6-10cm時間苗,條播的株距10-15cm,穴播的每穴留3-4株,作多年生栽培株距應大些,作一年生栽培株距小些。株高25-30cm時開始採收嫩莖葉食用,采後適當澆水追肥。植株花序抽出未開花時收獲食用。秋季種子成熟,收下晾乾貯存。作葯用的在花序抽出但還未開花時第一次收割,下部留2-3對葉,10月份收第2次,迅速曬干包好,減少香氣的損失。
主要病害有褐斑病、斑枯病、枯萎病,主要蟲害有硃砂葉蟎、銀紋夜娥,適時防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