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地基的處理常用方法

地基的處理常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05 18:58:32

『壹』 常見的地基處理方法有哪些

常見的地基處理方法有換填法、強夯法 、砂石樁法、振沖法 、預壓法等。
1、換填法
地基持力層較弱時,可將基礎底面以下一定范圍內的軟弱土挖去,回填以強度高、壓縮性低、無侵蝕性的材料,常見的是用砂和碎石混合的方式進行換填。
適用於淺層軟弱地基及不均勻地基的處理。
2、強夯法
將幾十噸的重錘從高處自由落下,重復多次夯擊地面,以夯實地基。
適用於處理碎石土、砂土、粘性土、濕陷性填土、雜填土以及人工填土等地基。
3、砂石樁法
利用振動機的振動效果把套管打到設定的深度,使套管周圍的土體更加緊密。然後,放入砂石,通過振動的力量循環密實成樁,多次循環後成為砂石樁。
適用於擠密鬆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 、雜填土等地基。
4、振沖法
以起重機吊起振沖器,啟動潛水電機帶動偏心塊,使振動器產生高頻振動,同時啟動水泵,使其通過噴嘴噴射高壓水流,邊振邊沖,將振動器沉到土中的預定深度。清孔後,從地面向孔內逐段填入碎石,使其在振動作用下被擠密實,達到要求的密實度後即可提升振動器。如此反復至地面,在地基中形成一個大直徑的密實樁與原地基構成復合地基,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少沉降。
適用於處理砂土、粉土、粉質粘土、素填土和雜填土等地基。
5、預壓法
在土的自重固結未完成或預測建築物的沉降過大等情況下,在建築的荷載施加前對土層施加荷載,使土層固結,增加強度和減少後期變形的處理地基的方法。
適用於處理厚度較大的淤泥、淤泥質土、沖填土等飽和粘性土地基。

『貳』 常用地基處理方法有哪些

原發布者:44air44
常用的人工
地基處理方法
常用的人工地基處理方法有
換土墊層法

重錘
表層夯實、
強夯
、振沖、
砂樁
擠密、深層攪拌、
堆載預壓

化學加固
等方法。(1)換土墊層法1)灰土墊層:適用於
地下水位
較低,基槽經常處於較乾燥狀態下的一般
粘性土
地基的加固。2)砂墊層和砂石墊層:砂墊層和砂石墊層是將基礎下面一定厚度
軟弱土層
挖除,然後用強度較高的砂或碎石等回填,並經分層夯實至密實,作為地基的
持力層
,以起到提高
地基承載力
、減少沉降、加速軟弱土層排水固結、防止
凍脹
和消除
膨脹土
的脹縮等作用。(2)夯實地基法1)重錘夯實法:適用於處理高於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濕的粘性土、砂土、
濕陷性黃土

雜填土
和分層填土地基的加固處理。2)
強夯法
:適用於處理
碎石土
、砂土、低飽和度的粘性土、
粉土
、濕陷性黃土及填土地基等的深層加固。(3)
擠密樁
施工法1)灰土擠密樁:適用於處理地下水位以上、
天然含水量
12%~25%、厚度5~
15m

素填土
、雜填土、濕陷性黃土以及
含水率
較大的
軟弱地基
等。2)砂石樁:砂樁和砂石樁統稱砂石樁,適用於擠密鬆散砂土、素填土和雜填土等地基,起到擠密周圍土層、增加地基承載力的作用。3)
水泥粉煤灰碎石樁
:水泥粉煤灰碎石樁是近年發展起來的處理軟弱地基的一種新方法。(4)深層密實法1)
振沖法
:振沖樁適用於加固鬆散的砂土地基。2)
深層攪拌法
:深層攪拌法適於加固較深、較厚的淤泥、
淤泥質土
、粉土和承載力不大於0.12MPa的飽和粘土和
軟粘土

沼澤地帶

泥炭土
等地基。(5)預

『叄』 地基處理方法有哪些

導語:地基是我們建造房屋的基礎,它的穩固性直接決定了上部建築的質量,因此,人們想出了許多地基處理的方法來加固地基,保護上層建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地基處理方法有哪些。


地基處理其實就是指根據上層建築物的需求對地基進行處理,使它更堅固,承重力更強,以此來保障建築物的質量。地基處理的方法很多,下面,我們來一一了解。

換填墊層法

這種方法主要是用來彌補軟弱或不均勻的地基,這類地基的承重程度較差,通過處理可以加固地基,增強它的承載力度。


強夯法

如果地基是由沙土、碎石或是雜填土等構成,它的密實性和強度就比較差,強夯法就是對這類地基進行壓縮,增強土壤的緊密型,提高它的強度,這種方法在使用前需要測試是否適用。

水泥土攪拌法

水泥土攪拌法分為干法攪拌和濕法攪拌,當地基出現固結的淤泥、粘性土或是黃土等,可以使用這種方法,但是泥炭土、粘度較大的土質、水分過大或是過小的土質不適合用這種方法處理。

砂石樁法

這種方法是向地基裡面加入砂石樁,使砂石樁與疏鬆、軟粘的土壤形成復合地基,增強原有地基的承重力。


振沖法

振沖法可以加填料或是不加填料,加填料振沖是指向地基里加入碎石樁,主要用於處理粘土、粉土、素填土地基,增強它的堅固性。不加填料振沖可以用於處理粘度較小的地基,防止地基下沉。

預壓法

當地基是由淤泥和沖填土構成時,可以採用預壓法處理,粘度較小的地基可以使用堆載預壓法,粘度較大時可以使用塑料預壓法,防止地基下沉可以使用真空預壓法,使用真空預壓法需要在地基里安裝排水豎井。

夯實水泥土樁法

這種方法造作簡單,陳本低,見效快,主要適用於靠近地下水位的雜填土、素填土和粘土地基,尤其在危改小區作用明顯。


高壓噴射注漿法

高壓噴射的深度較大,加固地基之外,還可以用於大壩止水,這種方法適合含有較大石塊、較多有機質和植物莖根的地基,高壓噴射可以將石塊和根莖擊碎,均勻地基土質,增強地基的穩定性,地下水流較大的地基不適宜這種方法。


除了上述幾種方法,地基的處理方法還有石灰柱法、灰土擠密樁法、柱錘沖擴樁法等許多方法。這些方法的施工方式不盡相同,但是它們作用都是堅固地基,增強地基的堅固性,我們在使用時可根據實際情況選用。

『肆』 地基處理方法分類

地基處理方法的分類有很多種。按時間可分為臨時處理和永久處理;按處理深度可分為淺層處理和深層處理;按土性對象可分為砂性土處理和粘性土處理、飽和土處理和非飽和土處理;也可按照地基處理的作用機理進行分類,見表7-1。表中所列的各種地基處理方法使用時必須注意每種處理方法的適用范圍。

地基處理的基本方法主要是置換、夯實、擠密、排水、膠結、加筋和熱學等方法。需要指出的是,很多地基處理的方法,具有多種處理的效果。如碎石樁具有置換、擠密、排水和加筋的多重作用;石灰樁又擠密又吸水,吸水後又進一步擠密等,因而一種處理方法可能具有多種處理的效果。此外,由於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如今的地基處理施工有時會採用多種地基處理方法的組合:如真空法和堆載法組合;碎石樁和褥墊法組合等。

常用地基處理方法的原理、作用及適用范圍,見表7-2。

表7-1 地基處理方法的分類表

表7-2 常用地基處理方法的原理、作用及適用范圍

『伍』 什麼是地基處理 常用的地基處理方法有哪些

一般地基處理是指提高地基的承載力,以改善其變形性能或滲透性能而採取的技術措施。常用的地基處理方法:換填墊層、壓實或夯實地基、預壓或真空預壓地基、加筋墊層處理、砂石樁復合地基、水泥土攪拌樁復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樁復合地基、砂石樁復合地基、旋噴樁復合地基、樹根樁(微型樁)復合地基、注漿加固地基等。

『陸』 一般常用的地基處理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地基處理方法有:孔內深層強夯法、換填墊層法、強夯法、砂石樁法、振沖法、水泥土攪拌法、高壓噴射注漿法、預壓法、夯實水泥土樁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樁法、石灰樁法、灰土擠密樁法和土擠密樁法、柱錘沖擴樁法、單液硅化法和鹼液法等。江蘇華信&勘&測和您詳細說明一下
換填墊層法:適用於淺層軟弱地基及不均勻地基的處理。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少沉降量,加速軟弱土層的排水固結,防止凍脹和消除膨脹土的脹縮。 強夯法:適用於處理碎石土、砂土、低飽和度的粉土與粘性土、濕陷性黃土、雜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強夯置換法:適用於高飽和度的粉土,軟-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對變形控制不嚴的工程,在設計前必須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和處理效果。強夯法和強夯置換法主要用來提高土的強度,減少壓縮性,改善土體抵抗振動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濕陷性。對飽和粘性土宜結合堆載預壓法和垂直排水法使用。
砂石樁法:適用於擠密鬆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雜填土等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載力和降低壓縮性,也可用於處理可液化地基。對飽和粘土地基上變形控制不嚴的工程也可採用砂石樁置換處理,使砂石樁與軟粘土構成復合地基,加速軟土的排水固結,提高地基承載力。 振沖法:分加填料和不加填料兩種。加填料的通常稱為振沖碎石樁法。振沖法適用於處理砂土、粉土、粉質粘土、素填土和雜填土等地基。對於處理不排水抗剪強度不小於20kPa的粘性土和飽和黃土地基,應在施工前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不加填料振沖加密適用於處理粘粒含量不大於10%的中、粗砂地基。振沖碎石樁主要用來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少地基沉降量,還可用來提高土坡的抗滑穩定性或提高土體的抗剪強度。
水泥土攪拌法:分為漿液深層攪拌法(簡稱濕法)和粉體噴攪法(簡稱干法)。水泥土攪拌法適用於處理正常固結的淤泥與淤泥質土、粘性土、粉土、飽和黃土、素填土以及無流動地下水的飽和鬆散砂土等地基。不宜用於處理泥炭土、塑性指數大於25的粘土、地下水具有腐蝕性以及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地基。若需採用時必須通過試驗確定其適用性。當地基的天然含水量小於30%(黃土含水量小於25%)、大於70%或地下水的pH值小於4時不宜採用於法。連續搭接的水泥攪拌樁可作為基坑的止水帷幕,受其攪拌能力的限制,該法在地基承載力大於140kPa的粘性土和粉土地基中的應用有一定難度。
高壓噴射注漿法:適用於處理淤泥、淤泥質土、粘性土、粉土、砂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地基。當地基中含有較多的大粒徑塊石、大量植物根莖或較高的有機質時,應根據現場試驗結果確定其適用性。對地下水流速度過大、噴射漿液無法在注漿套管周圍凝固等情況不宜採用。高壓旋噴樁的處理深度較大,除地基加固外,也可作為深基坑或大壩的止水帷幕,目前最大處理深度已超過30m。
預壓法:適用於處理淤泥、淤泥質土、沖填土等飽和粘性土地基。按預壓方法分為堆載預壓法及真空預壓法。堆載預壓分塑料排水帶或砂井地基堆載預壓和天然地基堆載預壓。當軟土層厚度小於4m時,可採用天然地基堆載預壓法處理,當軟土層厚度超過4m時,應採用塑料排水帶、砂井等豎向排水預壓法處理。對真空預壓工程,必須在地基內設置排水豎井。預壓法主要用來解決地基的沉降及穩定問題。 夯實水泥土樁法:適用於處理地下水位以上的粉土、素填土、雜填土、粘性土等地基。

『柒』 軟土地基的常用處理方法有哪些

軟土路基處理方法較多,分類也各有不同,常用的處理方法主要如下描述:
1.砂墊層法
砂墊層法是在軟土地基頂面鋪設厚度為0.6-1.0m的砂墊層(具體厚度視路堤高度、軟土層厚度及壓縮性而定,太厚施工困難,太薄效果差)作為軟土層固結所需要的上部排水層,以加速沉降的發展,縮短固結過程的方法。砂墊層可作為路堤內的地下排水層,以降低堤內水位,改善施工時重型機械的作業條件。
砂墊層法具有施工簡單,不需要特殊機具設備等特點。主要適用於以下情況:路堤高度小於2倍極限高度;軟土表面無透水性低的硬殼;軟土層不很厚、或具有雙面排水條件的情況;當地有砂,且運距不太遠,施工期限不甚緊迫的工程。
採用砂墊層,砂宜採用中砂及粗砂,要求級配良好。顆粒的不均勻系數不大於5,且含量不宜超過3%-5%。砂墊層一般用自卸汽車及推土機配合攤鋪,攤鋪應均勻,注意不要有很大的集中載荷作用。當路堤為粉土類土,透水性不好時,路堤坡腳附近砂墊層被路堤覆蓋,可能會阻礙側向排水,必須注意做好砂墊層端部的處理。
在路堤的填築過程中,填築的速度要合理安排,使載入的速率與地基承載力增加的速率相適應,以保證地基在路堤填築過程中不發生破壞。通常可利用埋設在路堤中線的地面沉降板以及布置在路堤坡腳的位移邊樁進行施工觀測,隨時掌握地基在路堤填築過程中的變形情況和發展趨勢,藉以判斷地基是否穩定,控制填土的速度。
2.強夯法
強夯法處理軟土地基是利用重錘自山落下產生的沖擊波使地基密實,這種沖擊引起的振動在土中是以波的形式向地下傳播的。對於飽和無粘性土,夯擊過程中,土體可能會產生液化,其緻密過程與爆破和振動壓密過程相似;對於飽和細粒粘土的效果尚不明確,成功和失敗的例子均有報道,對於這類飽和的細顆粒土,要求破壞土的結構、產生超孔隙水壓力、山裂隙形成排水通道。
如果將地基視為彈性板空間體,則夯錘自由下落過程也就是勢能轉換為動能的過程,即隨著夯錘下落勢能越來越小,動能越來越大,在落到地面以前的瞬間,勢能的極大部分都轉換為動能,夯錘夯擊地面時,這部分動能除一部分以聲波形式向四周傳播,一部分由於夯錘和土體摩擦而變成熱能外,其餘的大部分沖擊能則使土體產生自由振動,並以壓縮波(也稱為縱波)、剪切波(也稱為橫波)和瑞利波(也稱為表面波)的波體系聯合在地基內傳播,在地基中產生一個波場。
此外,壓縮波大部分通過液相運動,使孔隙水壓力增大,同時使土顆粒錯位,土體骨架解體。而隨後到的剪切波使土顆粒處於更密實的狀態。占總能量67%的瑞利波,其豎向分量起到松動土的作用,但其水平分量可使土得到密實。
3.換填法
換填法就是將基礎地面以下不太深的一定范圍內的軟弱土層挖去,然後以質地堅硬、強度較高、性能穩定、具有抗侵蝕性的砂、碎石、卵石、素土、灰土、煤渣、礦渣等材料分層充填,並同時以人工或機械方法分層壓、夯、振動,使之達到要求的密實度,成為良好的人工地基。當地基軟弱土層較薄,而且上部荷載不大時,也可直接以人工或機械方法(填料或石填料)進行表層壓、夯、振動等密實處理,同樣可取得換填加固地基的效果。
換填法適用於淺層地基處理,包括淤泥、淤泥質土、鬆散素填土、雜填土、已完成自重固結的回填土等地基處理以及暗塘、暗洪、暗溝等淺層處理和低窪區域的填築。換填法還適用於一些地域性特殊土的處理:用於膨脹土地基可消除地基上的脹縮作用,用於濕陷性黃土地基可消除黃土的濕陷性,用於山區地基可用於處理岩面傾斜、破碎、高低差,軟硬不勻以及岩溶與土洞等,用於季節性凍土地基可消除凍脹力和防止凍脹損壞等。
4.靜力排水固結法
靜力排水固結法地對天然地基,或先在地基中設置砂井等豎向排水體,然後利用建築物本身重量分級逐漸載入,或是在建築物建造以前,在場地先行載入預壓,使土整體的孔隙水排出,逐漸固結,地基發生沉降,同時強度逐步提高的方法。靜力排水固結法可以解決以下兩個問題:
(1)沉降問題:使地基沉降在載入預壓期間,即修築路面之前沉降大部分或基本完成,路面在使用期間不致產生不利的沉降和沉降差。
(2)穩定問題:排水固結法加速地基土的抗剪強度的增長,從而提高地基的承載力和穩定性,公路是條帶狀荷載,在橫斷方向受力面積較小,穩定問題尤為重要。
排水固結法是由排水系統和加壓系統兩部分共同組合而成的。排水系統有豎向排水體(包括普通砂井、袋裝砂井和塑料排水板)和水平排水體(砂墊層);加壓系統包括堆載法、真空法、降低地下水位法、電滲法和聯合法。設置排水系統主要在於改變地基原有的排水邊界條件,增加孔隙水排出的途徑,縮短排水距離。加壓系統即是起固結作用的荷載,要使地基土的固結壓力增加而產生固結。
5.碎石樁法
利用一個產生水平向振動的管狀設備在高壓水流作用下邊振邊沖,在軟弱粘土中成孔後,再往孔內分批填入碎石等堅硬材料製成一根根樁體,由碎石樁體和樁間土組成復合地基,從而提高原有地基承載力,減少沉降量,這種加固地基技術叫作振沖置換或碎石樁法。此種方法由擠密砂體的振沖技術演變發展而來,其主要作用是置換部分軟土,形成一個類似於鋼筋混凝土復合結構,由於此種方法不受地下水位影響,且造價低,又能減少路基沉降,所以建設中越來越受到普遍重視。
碎石樁的施工質量控制,實質上就是對施工中作用的水、電、料三者的控制。對於粘性土的質量控制,目前尚無嚴格的規范可循,必須通過現場試驗進行綜合分析,以便制訂出合理的控制數據。
(1)控制好樁位中心軸線及樁底標高。按要求振沖器尖端噴水中心與孔徑中心偏差不得大於5cm。尤其是樁底標高,在造孔過程中,一定要測量其樁底標高,確保達到設計高程。
(2)控制好成孔質量,防止塌孔。造孔時應根據要求掌握好水壓,水量和灌入速度,每灌入1m左右將振動器提起留振約5s進行擴孔,當接近樁底標高時要降低水壓,以免破壞樁底以下土層。在整修造孔過程中孔內應充滿水,以防塌孔。
(3)振密工序是確保碎石樁質量的關鍵,當造孔完畢並清孔後,應立即進行填料振密工作。要嚴格控制填料的粒徑和每批填料量,粒徑宜選擇2cm-5cm孔隙率最小的級配為好。粒徑大於10cm容易卡住振沖器。一定要按照試驗所確定的振密電流和留振時間操作。
(4)制樁完成後應逐樁進行標准貫入試驗,連續5擊,下沉小於7cm視為合格。連續出現下沉量大於7cm的樁長達0.5m,或間斷出現大於7cm的累計樁長1m以上的樁,視為不合格,應採取襯強措施。
(5)該段地基處理完畢後,立即進行填築作業以使地基有一充足的沉降時間。

『捌』 地基的處理方法有哪些並簡述原理及適用性

基礎、地基加固常用方法 1.增大截面法 適用於埋深相對較淺的獨立基礎、條形基礎,對筏基、箱基、 樁基 適用性差。 2.增加埋深法 適用於緊鄰下卧層為良好持力土層的情況,同時持力層最好在地下水位線以上。 3.改變基礎類型法 如由獨立基礎改為條基;由條基改為筏基、樁基;由磚條基改為混凝土條基等。 4.壓力注漿法 適用於處理承載力不均勻的地基土,漿液採用水泥漿或水泥-水玻璃混合液,但一般不能用於有濕陷性的土層。 5.靜壓樁法 適用性廣,將荷載向深層土體傳遞,但壓樁力應小於上部結構自重的80%。 6.樹根樁法 適用性廣,既加固了地基土,又將上部荷載向深層土體傳遞。但易塌孔的土層(如淤泥質土)慎用。

『玖』 地基處理的處理方法

常用的地基處理方法有:換填墊層法、強夯法、砂石樁法、振沖法、水泥土攪拌法、高壓噴射注漿法、預壓法、夯實水泥土樁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樁法、石灰樁法、灰土擠密樁法和土擠密樁法、柱錘沖擴樁法、單液硅化法和鹼液法等。
1、換填墊層法
適用於淺層軟弱地基及不均勻地基的處理。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少沉降量,加速軟弱土層的排水固結,防止凍脹和消除膨脹土的脹縮。
2、強夯法
適用於處理碎石土、砂土、低飽和度的粉土與粘性土、濕陷性黃土、雜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強夯置換法適用於高飽和度的粉土,軟-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對變形控制不嚴的工程,在設計前必須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和處理效果。強夯法和強夯置換法主要用來提高土的強度,減少壓縮性,改善土體抵抗振動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濕陷性。對飽和粘性土宜結合堆載預壓法和垂直排水法使用。
3、砂石樁法
適用於擠密鬆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雜填土等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載力和降低壓縮性,也可用於處理可液化地基。對飽和粘土地基上變形控制不嚴的工程也可採用砂石樁置換處理,使砂石樁與軟粘土構成復合地基,加速軟土的排水固結,提高地基承載力。
4、振沖法
分加填料和不加填料兩種。加填料的通常稱為振沖碎石樁法。振沖法適用於處理砂土、粉土、粉質粘土、素填土和雜填土等地基。對於處理不排水抗剪強度不小於20kPa的粘性土和飽和黃土地基,應在施工前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不加填料振沖加密適用於處理粘粒含量不大於10%的中、粗砂地基。振沖碎石樁主要用來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少地基沉降量,還可用來提高土坡的抗滑穩定性或提高土體的抗剪強度。
5、水泥土攪拌法
分為漿液深層攪拌法(簡稱濕法)和粉體噴攪法(簡稱干法)。水泥土攪拌法適用於處理正常固結的淤泥與淤泥質土、粘性土、粉土、飽和黃土、素填土以及無流動地下水的飽和鬆散砂土等地基。不宜用於處理泥炭土、塑性指數大於25的粘土、地下水具有腐蝕性以及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地基。若需採用時必須通過試驗確定其適用性。當地基的天然含水量小於30%(黃土含水量小於25%)、大於70%或地下水的pH值小於4時不宜採用於法。連續搭接的水泥攪拌樁可作為基坑的止水帷幕,受其攪拌能力的限制,該法在地基承載力大於140kPa的粘性土和粉土地基中的應用有一定難度。
6、高壓噴射注漿法
適用於處理淤泥、淤泥質土、粘性土、粉土、砂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地基。當地基中含有較多的大粒徑塊石、大量植物根莖或較高的有機質時,應根據現場試驗結果確定其適用性。對地下水流速度過大、噴射漿液無法在注漿套管周圍凝固等情況不宜採用。高壓旋噴樁的處理深度較大,除地基加固外,也可作為深基坑或大壩的止水帷幕,目前最大處理深度已超過30m.
7、預壓法
適用於處理淤泥、淤泥質土、沖填土等飽和粘性土地基。按預壓方法分為堆載預壓法及真空預壓法。堆載預壓分塑料排水帶或砂井地基堆載預壓和天然地基堆載預壓。當軟土層厚度小於4m時,可採用天然地基堆載預壓法處理,當軟土層厚度超過4m時,應採用塑料排水帶、砂井等豎向排水預壓法處理。對真空預壓工程,必須在地基內設置排水豎井。預壓法主要用來解決地基的沉降及穩定問題。
8、夯實水泥土樁法
適用於處理地下水位以上的粉土、素填土、雜填土、粘性土等地基。該法施工周期短、造價低、施工文明、造價容易控制,在北京、河北等地的舊城區危改小區工程中得到不少成功的應用。
9、水泥粉煤灰碎石樁(CFG樁)法
適用於處理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結的素填土等地基。對淤泥質土應根據地區經驗或現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基礎和樁頂之間需設置一定厚度的褥墊層,保證樁、土共同承擔荷載形成復合地基。該法適用於條基、獨立基礎、箱基、筏基,可用來提高地基承載力和減少變形。對可液化地基,可採用碎石樁和水泥粉煤灰碎石樁多樁型復合地基,達到消除地基土的液化和提高承載力的目的。
10、石灰樁法
適用於處理飽和粘性土、淤泥、淤泥質土、雜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用於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層時,可採取減少生石灰用量和增加摻合料含水量的辦法提高樁身強度。該法不適用於地下水下的砂類土。
11、灰土擠密樁法和土擠密樁法
適用於處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濕陷性黃土、素填土和雜填土等地基,可處理的深度為5~15m.當用來消除地基土的濕陷性時,宜採用土擠密樁法;當用來提高地基土的承載力或增強其水穩定性時,宜採用灰土擠密樁法;當地基土的含水量大於24%、飽和度大於65%時,不宜採用這種方法。灰土擠密樁法和土擠密樁法在消除土的濕陷性和減少滲透性方面效果基本相同,土擠密樁法地基的承載力和水穩定性不及灰土擠密樁法。
12、柱錘沖擴樁法
適用於處理雜填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和黃土等地基,對地下水位以下的飽和松軟土層,應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地基處理深度不宜超過6m.
13、單液硅化法和鹼液法
適用於處理地下水位以上滲透系數為0.1~2m/d的濕陷性黃土等地基。在自重濕陷性黃土場地,對Ⅱ級濕陷性地基,應通過試驗確定鹼液法的適用性。
14、綜合比較法
在確定地基處理方案時,宜選取不同的多種方法進行比選。對復合地基而言,方案選擇是針對不同土性、設計要求的承載力提高幅質、選取適宜的成樁工藝和增強體材料。

閱讀全文

與地基的處理常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下水高錳酸鉀指數測量方法 瀏覽:338
纖維樁使用方法 瀏覽:692
貴州點光源安裝方法 瀏覽:814
化學鍍方法和技巧 瀏覽:497
寶寶怎麼治療最好的方法 瀏覽:464
csgo連入專屬伺服器失敗解決方法 瀏覽:944
溶液酸鹼性計算方法 瀏覽:210
戰馬貼膜的正確方法 瀏覽:179
復印機安裝與操作方法 瀏覽:25
概率中的個數計算方法 瀏覽:832
金帥洗衣機使用方法 瀏覽:659
怎麼選擇樁的施工方法 瀏覽:598
聯想筆記本限速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93
怎樣快速止牙痛土方法 瀏覽:61
子宮肌層2mm治療方法 瀏覽:800
波紋排水管安裝方法 瀏覽:258
華為網路密碼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012
含羞草如何種植方法 瀏覽:360
小米note微信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53
在家製作紅棗糕的簡單方法 瀏覽: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