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吃了這么久的雞,怎麼正確吃雞
在談雞的吃法之前,我們先來聊聊為什麼要吃雞?是不是沒人想過這個問題,都習以為常地忽略了。
㈡ 雞的吃法有幾種
若論雞的吃法有幾種?我覺得恐怕都有N種了吧,雞可按不同的烹飪方法分為多種,又可按調味料的不同分為多種,還可與多種配料食材互相搭配分為多種,而這些又可以兩兩組合,或是兩、三組合等等,真是數不清楚呢。
不過,若說雞的最為簡單又省事的做法,莫過於這一道醬油雞。前兩天家裡買了一隻崇仁麻雞。
這崇仁麻雞是江西省崇仁縣的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據說崇仁麻雞起源於唐末,是中國十大名雞、江西四大名雞之一。
崇仁麻雞的特點是體重適中,外貌優美,以肉嫩味鮮、營養豐富而聞名遐爾。它的羽毛為麻色,光滑鮮亮,酷似山中野雞,相傳為家雞與野雞交配所產,迄今飼養歷史逾千年。
這樣的一隻雞,我得想想要怎麼做,雖說新鮮的雞無論怎麼做都好吃,可也得每回換個花樣吃才行。
偏偏那天上午很忙,很晚才開始燒中午飯,所以,我用快速的方法做了一道醬油雞,沒有切塊,洗干凈後整雞入鍋燒的,炊具用的是電壓力鍋。
醬油雞非常的好吃,家裡人都好喜歡。吃完跟我爸閑聊時,我爸說這燒法很像他以前在鄉下吃過的一種,也是不加水的燒,但是不用醬油,僅是用米酒與食用鹽抹勻雞身內外,然後放在大碗里,放蒸鍋里蒸熟,蒸好後味道也是很香很好吃。
我爸邊說,我邊腦補著那情形,想想那種方法大概也是需要蠻長時間的,還是用電壓力鍋來得更為直接些。
當然,不同的烹飪方法會決定著雞肉肉質的口感,以及調味料的不同,煮出來的雞的味道也會不同。我想,有機會我還是會試試後面那種方法的。
雞的吃法有幾種?啰嗦地講了這么多,無非就是想說一點,雞的吃法實在是太多了,哪怕變化一小點,也是一種吃法,所以若要細分下來,還真的數不清呢。
㈢ 雞怎麼個吃法最好
各種雞的最佳吃法(白切雞)做法一:
1、將雞在滾開湯鍋內浸燙熟(不宜過熟,一般15分鍾左右即可),取出晾涼後切成塊(晾涼再切雞肉不會散),裝在盤中;
註:為了使雞皮爽滑生雞要在熱水中燙一下,緊接著用冷水沖涼。 在煮雞的過程中要幾次控凈雞肚子里的水,為的是使雞肉受熱均勻。 浸雞時要提出水面兩次,即每隔5分鍾一次,提出後立即倒出雞腔內的水,復放鍋中,以保持腔內外溫度一致,使之均勻致熟。然後用鐵鉤鉤起,立即放入冷開水浸沒,使之迅速冷卻,從而皮爽肉滑,並洗去絨毛黃衣。(如有條件最好用冰凍了的開水,提前將冷卻的開水放冰箱裡面凍起來,溫度越低越好,只要不結冰就行)
2、蔥,姜切成末;分別裝在小碗中,碗內在加少許的鹽(姜蔥是同放一起調味的,出來只有一個味碟,另外還有姜蔥里加少許香菜也可,口味更好)
3、炒勺內倒入油,在旺火上燒開,澆在蔥末和薑末上。作成兩個粘料。
4、切好的雞和粘料一切上桌。
做法二:
1. 嫩子雞宰殺煺毛,去內臟,洗凈,備用;
2. 姜去皮拍剁成泥;
3. 蔥去根須,洗凈,取蔥白切成絲;
4. 將姜、蔥、精鹽拌勻,分盛二小碟;
5. 用中火燒熱炒鍋,下油燒至微沸後,取出50克,分別淋在二小碟中,剩下10 克盛起待用;
6. 將宰凈的雞,放入微沸的沸水鍋浸沒,浸時用鐵鉤(夾)將雞每5 分鍾提出一次,倒出腔內水,以保持雞腔內外溫度一致;
7. 約浸15 分鍾雞便熟,用鐵鉤勾起,迅速將雞放入冷開水中浸沒冷卻;
8. 然後倒去冷開水,將雞晾乾表皮,在雞皮上塗上剩下的10 克熟花生油;
9. 全雞切成小塊,盛入碟中即成。 提示 1. 若將煮好的雞砌回雞型更佳;
2. 制白切雞的關鍵在以微沸水浸至僅熟,再用冷開水過冷而成。以雞的兩
腿骨微帶血色為上品。 特色 雞肉鮮嫩,原汁原味。色潔白帶油黃,具有蔥油香味,蔥段打花鑲邊,食時帶芥末醬、醬油,系廣東家鄉菜,食之別有風味。
㈣ 怎樣正確吃雞肉
雞的營養價值以草雞為優,烏雞尤為雞中上品。雞肉的食用方法很多,蒸煮、燒湯、腌制、風干,均各具風味。除雞肉和雞湯外,雞肝、雞腎、雞心、雞膽、雞內金等均有良好的醫療保健作用。如雞肝有補肝、養血的作用,雞心有補心鎮靜的作用,雞膽有清熱、解毒的作用等。但是,對於雞肉的食用,我們常常存在著不同的誤解,以下幾種則是最為常見的:
誤區1:雞皮很油,含脂肪多,應在烹飪前去掉。
真相:這樣做不僅會破壞雞肉的美味.,同時,在雞皮和雞肉之間有一層薄膜,在保持肉質水分的同時也防止脂肪的外溢。所以,在烹制後去皮才是正確的。
誤區2:雞胸肉的脂肪和卡路里含量要比雞腿肉低,
所以雞胸肉比雞腿肉更健康。
真相:其實只要把雞皮去掉,
雞腿肉的脂肪含量還是相對較低的,
而且雞腿肉含鐵比胸肉多,味道也要比胸肉好。
誤區3:黃皮雞要比淺色皮雞的脂肪含量來得低。
真相:事實上,雞皮的顏色是由飼料決定的,
跟營養價值、味道、鮮嫩度及脂肪的含量都無關。
誤區4:烹制好的雞肉,如果一旦雞骨周圍發黑,就說明熟雞肉變質了。
真相:在烹飪雞肉時,黑色的營養色素會從骨頭中滲出,它含鐵,可以安全食用。因此雞骨周圍發黑並不意味著熟雞肉變質。
㈤ 雞肉的吃法
薩拉米雞肉的做法:
食材:薩拉米 適量 、 雞肉丁 一小碗 、 青椒 適量 、 紅椒 適量 、 洋蔥 適量 、 紅蘿卜 適量步驟1食材備好,雞肉丁腌上15分鍾左右
步驟2准備齊全,薩拉米,披薩醬……把腌好的黑椒雞肉丁炒好後,熱油翻一下紅蘿卜絲。步驟3餅胚紮好洞洞,刷食用油,披薩醬,然後把薩拉米鋪好。擺上炒過的雞肉丁,青椒,紅椒,洋蔥~步驟4上面再鋪一層厚厚的馬蘇里拉乳酪步驟5預熱烤箱,雙層溫度調到下層180度,上層200度即可
雞肉的營養價值:
蛋白質:蛋白質的含量在不同部位的含量有所不同,雞胸脯肉蛋白質含量為19.4%,雞腿只有16%。
脂肪:不同部位脂肪含量也可能有較大差異,雞腿、雞翅分別含有13%、11.8%的脂肪,而雞胸脯肉只有5%。雞的脂肪酸組成優於畜類(豬、牛、羊等)脂肪,在選擇時應先於畜肉,但是,雞的內臟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含量較高,例如雞肝的膽固醇含量為356毫克/100克,是肌肉中含量的3倍左右。
維生素:主要以維生素A和B族維生素(如維生素B2、煙酸)為主,雞肝臟中的維生素含量最多。
礦物質:雞肉肝臟和血液中鐵的含量非常豐富,分別為12毫克/100克、25毫克/100克。
火腿腸性溫,味甘,咸。含有優質蛋白、膳食纖維、膽固醇、脂肪、維生素C、維生素A、胡蘿卜素、維生素B2、煙酸、多種微量元素(鈣、鐵、鋅、鈉、鉀、磷)、氨基酸等營養成分。
㈥ 雞肉怎麼吃才好吃
㈦ 雞怎麼做好吃簡單
1、雞洗凈後切小塊,撒上鹽、澱粉一勺、一小勺白酒(讓雞肉增香,爆炒之後容易脫骨);
2、炒鍋里放適量油,要比平時炒菜的量多一倍,把干辣椒、花椒、
一半量的蔥、姜用小火慢慢炒香,看到辣椒變成鮮艷的紅色即可撈出;
3、鍋里剩下的辣椒油燒熱,此時的油量要夠炒熟雞肉的阿。待燒至五成熱時,下蔥段和薑片炒香,放入雞肉,中火不停翻炒至雞肉變白,此時將雞肉盛出,鍋里多餘的油倒出不用;
4、油鍋加熱到略微冒煙時,快速放下炸好的干辣椒
整雞、花椒、干辣椒、食用油適量、蔥、鹽、雞精、料酒、姜、蒜、白糖少量。
1、將雞切成小塊,放鹽和料酒腌片刻。
2、雞塊放入油鍋中炸,至外表變干成深黃色後,撈起待用。
3、鍋里油燒熱, 倒入姜蒜炒出香味。
4、倒入干辣椒和花椒,翻炒至氣味開始嗆鼻。
5、倒入炸好的雞塊,炒至雞塊均勻地分布在辣椒中後撒入蔥,雞精,白糖,炒勻後起鍋。
童子雞,花生(炒),食鹽,蔥,蒜,干辣椒,白糖,雞精,姜,花椒,料酒,植物油(花生油)。
做法步驟1、將雞切小塊,放在碗中,加入料酒,鹽拌均,腌制20分鍾入味。
2、姜、蒜切片,蔥切段備用。干辣椒切成小段備用。
3、鍋中倒入油,燒熱,放入幾塊略炸,炸至金黃色,盛出瀝干。
4、再次下鍋,大火炸一遍,炸至表面金黃,肉質更脆,然後出鍋瀝油備用。
5、在鍋中留底油,大火燒熱,加入姜、蒜片爆香,接著放入切成段的辣椒乾和花椒,小火煸炒出麻辣香味。放入炸好的雞塊翻炒。最後加入炒好的花生米,撒雞精、糖、蔥段炒勻,
㈧ 雞的20種吃法
大盤雞、白斬雞、干炸雞、沸油雞、鍋燒雞、香酥雞、香菇雞、蔥油雞、雞蓉、雞絲炒雞蛋、氣鍋雞、烤雞等。
以大盤雞為例,做法如下:
用料
主料;雞肉500克、青辣椒10克、紅辣椒10克、土豆1個。
輔料;紅蔥頭2克、姜2克、花椒1克、八角1克、干辣椒2克、豆瓣醬3克、生抽3克、糖2克。
大盤雞的做法
1、准備好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