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堆使用方法

堆使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03 10:14:01

❶ 求我的世界下界反應堆的使用方法

貼吧教程: http://tieba..com/p/2389176617?share=9105
求採納~

❷ java語言中提及的「堆」主要有什麼用「棧又有什麼用」

堆:
由系統自動分配。 例如,聲明在函數中一個局部變數 int b; 系統自動在棧中為b開辟空間
棧:
需要程序員自己申請,並指明大小,在c中malloc函數

❸ C程序中如何使用堆棧

最簡單實用的寫法

例:
int stack[100+1];
int top = -1;

進棧 stack[++top] = value;
出棧 value = stack[top--];
if(top<0) 棧為空
if(top==100) 棧滿

學數據結構, 學的是思想
實現起來可以各種各樣, 只要你寫的熟練了, 就會覺得很簡單, 關鍵還是明白原理是什麼, 為什麼這種數據結構適合這種問題, 為什麼它的時間復雜度更好

而且到後來, 數據結構根本不用你自己去寫, 寫STL(標准模板庫)的人, 寫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數據結構, 他們不比咱寫的好?

舉個例子, 自己寫個紅黑樹要150行都不一定寫得好。 用STL, 就像用int一樣簡單, 直接聲明、 調用函數。 所以你要知道的就是紅黑樹是什麼, 為什麼好使。

數據結構很重要, 但不難, 慢慢來, 掌握好學習方法:)

❹ java中什麼是堆和棧,如何應用,最好舉個例子,並詳細地說明一下,謝謝了

Java棧與堆

----對這兩個概念的不明好久,終於找到一篇好文,拿來共享

1. 棧(stack)與堆(heap)都是Java用來在Ram中存放數據的地方。與C++不同,Java自動管理棧和堆,程序員不能直接地設置棧或堆。

2. 棧的優勢是,存取速度比堆要快,僅次於直接位於CPU中的寄存器。但缺點是,存在棧中的數據大小與生存期必須是確定的,缺乏靈活性。另外,棧數據可以共享,詳見第3點。堆的優勢是可以動態地分配內存大小,生存期也不必事先告訴編譯器,Java的垃圾收集器會自動收走這些不再使用的數據。但缺點是,由於要在運行時動態分配內存,存取速度較慢。

3. Java中的數據類型有兩種。

一種是基本類型(primitive types), 共有8種,即int, short, long, byte, float, double, boolean, char(注意,並沒有string的基本類型)。這種類型的定義是通過諸如int a = 3; long b = 255L;的形式來定義的,稱為自動變數。值得注意的是,自動變數存的是字面值,不是類的實例,即不是類的引用,這里並沒有類的存在。如int a = 3; 這里的a是一個指向int類型的引用,指向3這個字面值。這些字面值的數據,由於大小可知,生存期可知(這些字面值固定定義在某個程序塊裡面,程序塊退出後,欄位值就消失了),出於追求速度的原因,就存在於棧中。

另外,棧有一個很重要的特殊性,就是存在棧中的數據可以共享。假設我們同時定義:
復制內容到剪貼板代碼:
int a = 3;
int b = 3;
編譯器先處理int a = 3;首先它會在棧中創建一個變數為a的引用,然後查找有沒有字面值為3的地址,沒找到,就開辟一個存放3這個字面值的地址,然後將a指向3的地址。接著處理int b = 3;在創建完b的引用變數後,由於在棧中已經有3這個字面值,便將b直接指向3的地址。這樣,就出現了a與b同時均指向3的情況。

特別注意的是,這種字面值的引用與類對象的引用不同。假定兩個類對象的引用同時指向一個對象,如果一個對象引用變數修改了這個對象的內部狀態,那麼另一個對象引用變數也即刻反映出這個變化。相反,通過字面值的引用來修改其值,不會導致另一個指向此字面值的引用的值也跟著改變的情況。如上例,我們定義完a與b的值後,再令a=4;那麼,b不會等於4,還是等於3。在編譯器內部,遇到a=4;時,它就會重新搜索棧中是否有4的字面值,如果沒有,重新開闢地址存放4的值;如果已經有了,則直接將a指向這個地址。因此a值的改變不會影響到b的值。

另一種是包裝類數據,如Integer, String, Double等將相應的基本數據類型包裝起來的類。這些類數據全部存在於堆中,Java用new()語句來顯示地告訴編譯器,在運行時才根據需要動態創建,因此比較靈活,但缺點是要佔用更多的時間。 4. String是一個特殊的包裝類數據。即可以用String str = new String("abc");的形式來創建,也可以用String str = "abc";的形式來創建(作為對比,在JDK 5.0之前,你從未見過Integer i = 3;的表達式,因為類與字面值是不能通用的,除了String。而在JDK 5.0中,這種表達式是可以的!因為編譯器在後台進行Integer i = new Integer(3)的轉換)。前者是規范的類的創建過程,即在Java中,一切都是對象,而對象是類的實例,全部通過new()的形式來創建。Java中的有些類,如DateFormat類,可以通過該類的getInstance()方法來返回一個新創建的類,似乎違反了此原則。其實不然。該類運用了單例模式來返回類的實例,只不過這個實例是在該類內部通過new()來創建的,而getInstance()向外部隱藏了此細節。那為什麼在String str = "abc";中,並沒有通過new()來創建實例,是不是違反了上述原則?其實沒有。

5. 關於String str = "abc"的內部工作。Java內部將此語句轉化為以下幾個步驟:

(1)先定義一個名為str的對String類的對象引用變數:String str;

(2)在棧中查找有沒有存放值為"abc"的地址,如果沒有,則開辟一個存放字面值為"abc"的地址,接著創建一個新的String類的對象o,並將o的字元串值指向這個地址,而且在棧中這個地址旁邊記下這個引用的對象o。如果已經有了值為"abc"的地址,則查找對象o,並返回o的地址。

(3)將str指向對象o的地址。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String類中字元串值都是直接存值的。但像String str = "abc";這種場合下,其字元串值卻是保存了一個指向存在棧中數據的引用!

為了更好地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以下的幾個代碼進行驗證。
復制內容到剪貼板代碼:
String str1 = "abc";
String str2 = "abc";
System.out.println(str1==str2); //true
注意,我們這里並不用str1.equals(str2);的方式,因為這將比較兩個字元串的值是否相等。==號,根據JDK的說明,只有在兩個引用都指向了同一個對象時才返回真值。而我們在這里要看的是,str1與str2是否都指向了同一個對象。
結果說明,JVM創建了兩個引用str1和str2,但只創建了一個對象,而且兩個引用都指向了這個對象。

我們再來更進一步,將以上代碼改成:
復制內容到剪貼板代碼:
String str1 = "abc";
String str2 = "abc";
str1 = "bcd";
System.out.println(str1 + "," + str2); //bcd, abc
System.out.println(str1==str2); //false
這就是說,賦值的變化導致了類對象引用的變化,str1指向了另外一個新對象!而str2仍舊指向原來的對象。上例中,當我們將str1的值改為"bcd"時,JVM發現在棧中沒有存放該值的地址,便開辟了這個地址,並創建了一個新的對象,其字元串的值指向這個地址。

事實上,String類被設計成為不可改變(immutable)的類。如果你要改變其值,可以,但JVM在運行時根據新值悄悄創建了一個新對象,然後將這個對象的地址返回給原來類的引用。這個創建過程雖說是完全自動進行的,但它畢竟佔用了更多的時間。在對時間要求比較敏感的環境中,會帶有一定的不良影響。

再修改原來代碼:
復制內容到剪貼板代碼:
String str1 = "abc";
String str2 = "abc";

str1 = "bcd";

String str3 = str1;
System.out.println(str3); //bcd

String str4 = "bcd";
System.out.println(str1 == str4); //true
str3這個對象的引用直接指向str1所指向的對象(注意,str3並沒有創建新對象)。當str1改完其值後,再創建一個String的引用str4,並指向因str1修改值而創建的新的對象。可以發現,這回str4也沒有創建新的對象,從而再次實現棧中數據的共享。

我們再接著看以下的代碼。
復制內容到剪貼板代碼:
String str1 = new String("abc");
String str2 = "abc";
System.out.println(str1==str2); //false 創建了兩個引用。創建了兩個對象。兩個引用分別指向不同的兩個對象。

String str1 = "abc";
String str2 = new String("abc");
System.out.println(str1==str2); //false
創建了兩個引用。創建了兩個對象。兩個引用分別指向不同的兩個對象。

以上兩段代碼說明,只要是用new()來新建對象的,都會在堆中創建,而且其字元串是單獨存值的,即使與棧中的數據相同,也不會與棧中的數據共享。

6. 數據類型包裝類的值不可修改。不僅僅是String類的值不可修改,所有的數據類型包裝類都不能更改其內部的值。 7. 結論與建議:

(1)我們在使用諸如String str = "abc";的格式定義類時,總是想當然地認為,我們創建了String類的對象str。擔心陷阱!對象可能並沒有被創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指向String類的引用被創建了。至於這個引用到底是否指向了一個新的對象,必須根據上下文來考慮,除非你通過new()方法來顯要地創建一個新的對象。因此,更為准確的說法是,我們創建了一個指向String類的對象的引用變數str,這個對象引用變數指向了某個值為"abc"的String類。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對排除程序中難以發現的bug是很有幫助的。

(2)使用String str = "abc";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程序的運行速度,因為JVM會自動根據棧中數據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有必要創建新對象。而對於String str = new String("abc");的代碼,則一概在堆中創建新對象,而不管其字元串值是否相等,是否有必要創建新對象,從而加重了程序的負擔。這個思想應該是享元模式的思想,但JDK的內部在這里實現是否應用了這個模式,不得而知。

(3)當比較包裝類裡面的數值是否相等時,用equals()方法;當測試兩個包裝類的引用是否指向同一個對象時,用==。

(4)由於String類的immutable性質,當String變數需要經常變換其值時,應該考慮使用StringBuffer類,以提高程序效率。

❺ 倉庫貨物有那幾種堆放方法

1、垛堆法

一般對有包裝的貨物以及裸裝計件的貨物採用垛堆法。其中還包括:通風式、栽柱式、俯仰相間式、置疊式、壓縫式、縱橫交錯式等方式。

(1)通風式

讓相鄰的貨物間都留有一定的空隙,這樣能有效的通風防潮,還能散熱散濕。

(2)栽柱式

在貨堆的兩邊栽上木樁或者是鋼棒,使之形成一個U形的貨架,再把貨物放在樁柱之間,碼幾層後就用鐵絲將相對 的兩邊樁柱連起來,接著再擺放貨物。

(3)俯仰相間式

對上下兩面相差較大或者是凹凸的貨物,可以先將貨物仰放一層後,再反面伏放一層,是仰伏之間相扣。

(4)置疊式

重疊式又稱宜疊式,貨物逐件、逐層向上整齊地碼放。這種方式穩定性較差,易倒垛。

(5)壓縫式

壓縫式即上一層貨物跨壓在下一層兩件貨物之間。如果每層貨物都不改變方式,則形成梯形形狀。如果每層都改變方向,則類似於縱橫交錯式。

(6)縱橫交錯式

縱橫交錯式即每層貨物都改變方向向上堆放。

2、貨架法

貨架法即直接使用通用或專用的貨架進行貨物堆碼。這種方法適用於存放不宜堆高,需要特殊保管的小件、高值、包裝脆弱或易損的貨物,如小百貨、小五金、醫葯品等。

3、成組堆碼法

成組堆碼法即採取貨板、托盤、網格等成組工具使貨物的堆存單元擴大,一般以密集、穩固、多裝為原則,同類貨物組合單元應高低一致。這種方法可以提高倉容利用率,實現貨物的安全搬運和堆存,適合半機械化和機械化作業。提高勞動效率,減少貨損貨差。

(5)堆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存儲原則

1.存儲規定

a)防火、防水、防壓、防潮;

b)定點、定位、定容、定量;

c)先進先出

2.物料存儲要分門別類,按「先進先出」原則堆放物料,填寫《物料標識卡》等標識,尾數應貼上「尾數標簽」或做好尾數標識,並有相應的台賬、卡賬以供查詢;

3.對因有批次規定、色別規定等特殊原因而不能混放的同一物料應分開擺放;

4.物料儲存要盡量做到「上小下大,上輕下重,不超安全高度」

料不得直接置於地上,必要時加墊板、紙皮或置於容器內,予以保護存放;

5.任何物料不得堆放在倉庫通道上,以免影響物料的收發

❻ Java內存中的棧,堆和方法區的用法有什麼不同

JAVA的JVM的內存可分為3個區:堆(heap)、棧(stack)和方法區(method)也叫靜態存儲區。

堆區:

  1. 存儲的全部是對象,每個對象都包含一個與之對應的class的信息。(class的目的是得到操作指令)

2.jvm只有一個堆區(heap)被所有線程共享,堆中不存放基本類型和對象引用,只存放對象本身

棧區:

  1. 每個線程包含一個棧區,棧中只保存基礎數據類型的對象和自定義對象的引用(不是對象),對象都存放在堆區中

2.每個棧中的數據(原始類型和對象引用)都是私有的,其他棧不能訪問。

3.棧分為3個部分:基本類型變數區、執行環境上下文、操作指令區(存放操作指令)。

方法區:

  1. 又叫靜態區,跟堆一樣,被所有的線程共享。方法區包含所有的class和static變數。

2.方法區中包含的都是在整個程序中永遠唯一的元素,如class,static變數。

❼ 什麼是堆

堆是計算機科學中的一種特別的樹狀數據結構,堆總是一棵完全二叉樹,它總是滿足下列性質:

堆中某個節點的值總是不大於或不小於其父節點的值;

堆總是一棵完全二叉樹。

堆的特徵就是:給定堆中任意節點P和C,若P是C的母節點,那麼P的值會小於等於(或大於等於) C 的值」。若母節點的值恆小於等於子節點的值,此堆稱為最小堆;反之,若母節點的值恆大於等於子節點的值,此堆稱為最大堆。

棧又名堆棧,它是一種運算受限的線性表。其限制是僅允許在表的一端進行插入和刪除運算。這一端被稱為棧頂,相對地,把另一端稱為棧底。向一個棧插入新元素又稱作進棧、入棧或壓棧,它是把新元素放到棧頂元素的上面,使之成為新的棧頂元素;

(7)堆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堆是在程序運行時,而不是在程序編譯時,申請某個大小的內存空間。即動態分配內存,對其訪問和對一般內存的訪問沒有區別。它也是在應用程序運行的時候請求操作系統分配給自己內存,一般是申請/給予的過程。

堆的定義如下:n個元素的序列{k1,k2,ki,…,kn}當且僅當滿足下關系時,稱之為堆。

(ki<= k2i,ki<= k2i+1)或者(ki>= k2i,ki>= k2i+1), (i = 1,2,3,4...n/2)

若將和此次序列對應的一維數組(即以一維數組作此序列的存儲結構)看成是一個完全二叉樹,則堆的含義表明,完全二叉樹中所有非終端結點的值均不大於(或不小於)其左、右孩子結點的值。由此,若序列{k1,k2,…,kn}是堆,則堆頂元素(或完全二叉樹的根)必為序列中n個元素的最小值(或最大值)。

棧是限定僅在表頭進行插入和刪除操作的線性表。要搞清楚這個概念,首先要明白」棧「原來的意思,如此才能把握本質。"棧「者,存儲貨物或供旅客住宿的地方,可引申為倉庫、中轉站,所以引入到計算機領域里,就是指數據暫時存儲的地方,所以才有進棧、出棧的說法。

❽ java 堆、棧中的變數使用的時候是怎麼用的

你好,Java把內存分成兩種,一種叫做棧內存,一種叫做堆內存
在函數中定義的一些基本類型的變數和對象的引用變數都是在函數的棧內存中分配。當在一段代碼塊中定義一個變數時,java就在棧中為這個變數分配內存空間,當超過變數的作用域後,java會自動釋放掉為該變數分配的內存空間,該內存空間可以立刻被另作他用。
堆內存用於存放由new創建的對象和數組。在堆中分配的內存,由java虛擬機自動垃圾回收器來管理。在堆中產生了一個數組或者對象後,還可以在棧中定義一個特殊的變數,這個變數的取值等於數組或者對象在堆內存中的首地址,在棧中的這個特殊的變數就變成了數組或者對象的引用變數,以後就可以在程序中使用棧內存中的引用變數來訪問堆中的數組或者對象,引用變數相當於為數組或者對象起的一個別名,或者代號。
引用變數是普通變數,定義時在棧中分配內存,引用變數在程序運行到作用域外釋放。而數組&對象本身在堆中分配,即使程序運行到使用new產生數組和對象的語句所在地代碼塊之外,數組和對象本身佔用的堆內存也不會被釋放,數組和對象在沒有引用變數指向它的時候,才變成垃圾,不能再被使用,但是仍然占著內存,在隨後的一個不確定的時間被垃圾回收器釋放掉。這個也是java比較占內存的主要原因。
這些東西都在虛擬機內部完成,我們不需要操作,你知道是怎麼回事就可以了。

閱讀全文

與堆使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下水高錳酸鉀指數測量方法 瀏覽:341
纖維樁使用方法 瀏覽:693
貴州點光源安裝方法 瀏覽:817
化學鍍方法和技巧 瀏覽:500
寶寶怎麼治療最好的方法 瀏覽:467
csgo連入專屬伺服器失敗解決方法 瀏覽:947
溶液酸鹼性計算方法 瀏覽:213
戰馬貼膜的正確方法 瀏覽:181
復印機安裝與操作方法 瀏覽:29
概率中的個數計算方法 瀏覽:833
金帥洗衣機使用方法 瀏覽:662
怎麼選擇樁的施工方法 瀏覽:601
聯想筆記本限速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96
怎樣快速止牙痛土方法 瀏覽:64
子宮肌層2mm治療方法 瀏覽:801
波紋排水管安裝方法 瀏覽:261
華為網路密碼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015
含羞草如何種植方法 瀏覽:363
小米note微信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56
在家製作紅棗糕的簡單方法 瀏覽: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