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斷句的方法筆記圖片

斷句的方法筆記圖片

發布時間:2022-06-03 05:04:41

❶ 文言文斷句技巧ppt

(1)找名詞(代詞),定句讀。和現代漢語一樣,文言文中名詞(代詞)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因此,找出文中反復出現的名詞或代詞,就基本上可以斷出句讀了。如:城和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2)看虛詞、副詞定句讀。古人寫文章,不用標點符號。他們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重要標志。尤其是語氣詞和一些連詞的前後,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如:夫、蓋、凡、竊、清、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歟、焉、哉等語氣詞常常用在句尾;以、干、為、而、則等連詞常用在句中。根據這一特點,找出虛詞就有助於句讀。如:今殺相如/終不得璧也/而絕秦趙之歡。

(3)找頂真,定句讀。頂真是文言文中常見的形式。句子前後相承,前一句做賓語的詞,在後一句又作了主語。例如:「畏懼則存想,存想則目虛見。」(王充《訂鬼》)根據這一特點,我們也可以確定句讀。如:具告沛公/沛公大驚。

(4)據排偶,定句讀。一排比、對偶、對稱是文言文中最常見的修辭方法。句式整齊,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語言上的一大特點。這一特點,又為斷句提供了方便。如: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

(5)依總分,定句讀。文言文中,也往往有總分、分總的形式,據此也可以進行斷句。如: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6)對話、引文定句讀。文言文中對話、引用常用「曰」、「雲」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寫出人名,以後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時,應根據上下文判斷出問者、答者,明辨句讀。

(7)察反復,定句讀。反復,特別是間隔反復,也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修辭方法。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復,這也為斷句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❷ 斷句文言文方法

斷句是古代啟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讀書人的一項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傳統方式。在一句話的末了用「。」斷開,叫「句」;在一句之內語氣停頓的地方用「、」斷開,叫「讀」(dòu)。給文言文斷句,傳統上稱之為「句讀」。
斷句的基本方法:
1.弄通文意斷句。給文言文斷句,首先要閱讀全文,了解文意,這是斷句的先決條件,如果想當然地斷下去,就容易發生錯斷。通讀全文,搞清屬於什麼文體,寫了什麼內容,想表達什麼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單音詞佔多數的特點,抓住幾個關鍵的字詞翻譯以理解文段大意。
2.利用對話標志斷句。常以「曰」、「雲」、「言」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寫出人名,以後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時,應根據上下文判斷出問者、答者,明辨句讀。
3.藉助文言虛詞斷句。古人的文章沒有標點符號,為了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重要的標志。尤其是一些語氣詞和連詞的前後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文言文,多用虛詞來表達語氣或感情。
【句首發語詞】夫、蓋、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竊、請、敬等常用於一句話的開頭,在它們的前面一般要斷開。
【句尾詞】也、矣、焉、耳等經常用於陳述句尾;耶、與(歟)、邪(耶)等經常用於疑問句末尾;哉、夫等經常用於感嘆句尾。其後面一般要斷開。
【疑問語氣詞】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與、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詞或固定結構之後,一般可構成疑問句,只要貫通上下文意,就可斷句。
【復句中的關聯詞】雖、雖然、縱、縱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則、然則、或、況、而況、且、若夫、至於、至若、已而、於是、豈、豈非,在它們的前面一般要斷開。
【其它的詞】以、於、為、則、而,往往用於句中,在他們的前後一般就不斷句;(「而」表轉折而且後面為一個比較長和完整的句子時,「而」前面要斷開)。
4.找出動詞 ,明確句意。古漢語中,句子多以動詞或形容詞謂語為中心。找出了動詞或形容詞謂語,也就區分出獨立的句子,明確了語句的意思,從而正確斷句。比如2004年北京卷考題 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句中動詞有「亡」「入」「吊」,因此可區分出兩個句子。 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句中動詞有「將」「歸」「賀」,可區分出兩個句子。
5.藉助名詞(代詞)斷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謂賓,而主語一般由名詞或代詞充當。名詞一般為文章陳述、描寫、說明或議論的對象,在它們的前後往往要進行斷句。名詞(代詞)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因此,找出文中反復出現的名詞或代詞,就基本上可以斷出句讀了。常見代詞有:吾、余(表示「我」),予、爾、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
6.藉助語法結構斷句。文言語法中有一些固定結構,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與……乎」、「為……所……」、「受……於……」等,根據這些結構也可斷句。
7.利用總分關系斷句。文言文中常用總說分承或分說總承的寫法,掌握了這個寫法對斷句很有幫助。如《謀攻》的最後一段:「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這顯然是總說分承的寫法了。再如「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這顯然是分說總承的寫法了。
8.藉助對比、對偶、排比、頂真等修辭斷句。文言中常有對偶句、排比句,抓住這個特點斷句,常能收到斷開一處、接著斷開幾處的效果。
9.利用對稱句式。解題時,注意古文講究整齊對稱、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數和相同的結構的特點。如「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句式工整,都為四字一句,據此可正確斷句。
當然,斷句的方法還有很多,如根據押韻規律斷句、根據間隔反復斷句、特殊句式等斷句,綜合運用這些方法,效果會更好。

❸ 古文怎樣斷句

個人來說:把人名地名等挖出來,剩下的字詞,分析詞性,是動詞,形容詞,名字還是介詞等等,找出一種斷句方法,讓意思能翻譯得通順。斷錯了意思往往會偏差很多,但是譯法還是通暢的,這就要涉及更深的學術方面了。
教學來說:
兩個原則
1不破壞詞語相對完整性
比如青山不能斷為青/山
2符合我們平常朗讀習慣
否則就像上面人說的,一個標點斷一下就行了
示範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台齊;

❹ 怎樣斷句

斷句的具體方法如下:

1、弄通文意斷句;

2、利用對話標志斷句;

3、藉助文言虛詞斷句;

4、找出動詞 ,明確句意;

5、藉助名詞(代詞)斷句;

6、藉助語法結構斷句;

7、利用總分關系斷句;

8、藉助對比、對偶、排比、頂真等修辭斷句;

9、利用對稱句式。

拓展資料

一、簡介

首先要正確判斷所要斷句的文體。如果是有故事情節的傳記文,就必須掌握它的大致情節、中心事件和人物間的關系;如果是議論說理文,就要明確這篇文章的論述中心,再根據中心進一步明確前後的邏輯關系。總之,斷句前,必須把所給文段通讀幾遍,盡可能把握篇章大意。

「特徵」即特殊詞語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曰」「雲」之類的動詞,一類是虛詞。尤其要注意虛詞,因為虛詞使用頻率高,語法功能強,藉助虛詞,能幫助我們准確斷句。像上述文段中「而」表承接,使「見」和「愛」有內在聯系,前後都不能斷開;「之」為代詞,通常作賓語,這里指代香爐峰與遺愛寺之間的風景,後面應當斷;「因」為連詞,意思是「於是」,前面應當斷。

二、造句

1、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對判斷句里很重要。

2、他們會更頻繁地使用斷句,而且常常是用倒序從結果開始說起。

3、還有就是我們在高考的時候,不是也經常做這樣的斷句練習,不知道做了多少。

❺ 文言文斷句方法總結

一、 根據詞性、語序斷句
1、 發語詞領句斷句。
常用發語詞:蓋、夫、且夫、今夫等。
2、 時間詞語領句斷句
常見的表時間的詞語:是時、昔者、日者、既一、既而、向者、俄而(俄頃)、方今、有頃(頃之、頃間)、乃今(乃今而後、而今而後)等。
3、 復音虛詞領句斷句
常用於句首的復音虛詞:豈唯(豈獨、豈特)、然則、故夫、大抵、得無(得毋)、何為(何謂、胡為、曷為、奚為)、何以、何其、何必、何不(胡不)、何乃、未必、無乃.
4、 謙辭領句斷句
常見的謙辭:下官、竊、寡人、孤、仆、愚、妾、賤妾、婢子等。
5、「故」、「然」、「然而」領句斷句
6、方位詞領句斷句
以上情況,要在這些詞語之前斷開。
7、語氣詞句尾斷句
常見語氣詞:與(歟)、邪(耶)、乎、哉、也、矣、焉、耳等。
8、嘆詞斷句
常見嘆詞有:嗟夫、嗚呼、嗚呼哀哉、嘻等,嘆詞要獨自斷開。
9、呼語斷句
白居易《與元九書》:「微之(元稹,字微之)/古人雲: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元稹是呼語,在其前後斷開。
10、序數詞斷句
「夫立策決勝之術,其要有三/一曰形/二曰勢/三曰情/……」
二、 根據修辭斷句
1、比喻斷句 2、對比斷句 3、頂針斷句 4、重復斷句
5、排比斷句 6、對偶斷句
三、 根據固定句式斷句
「……者,……也」、「無乃……乎」「如……何」等
四、 根據對話用語詞語斷句
如「語曰、曰、雲、道、白、對、謂」等
斷句練習:
1、 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人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答案: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辯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
答案: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剛。
3、 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不幸而在窮僻之域無車馬之資猶當博學審問古人與稽(1)以求其是非之所以庶幾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戶又不讀書則是面牆之士隨子羔原憲(2)之賢終無濟於天下
註:(1)稽:相同 (jī),考證 (2)子羔:春秋衛人,孔子的學生;原憲,春秋魯人,也是孔子的學生
答案: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不幸而在窮僻之域,無車馬之資,猶當博學審問,「古人與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幾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戶,又不讀書,則是面牆之士,雖子羔、原憲之賢,終無濟於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夫以孔子之聖,猶須好學,今人可不勉乎?
4、 公孫儀相魯而嗜魚,一國盡爭買魚而獻之。公儀子不受。其子弟諫曰:「夫子嗜魚而不受者,何也?」對曰:「夫唯嗜魚故不受也夫既受魚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將枉於法枉於法則免於相雖嗜魚彼必不能長給我魚我又不能自給魚即無受魚而不免於相雖嗜魚我能長自給魚。」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答案:公孫儀相魯而嗜魚,一國盡爭買魚而獻之,公儀子不受。其子弟諫曰:「夫子嗜魚而不受者,何也?」對曰:「夫唯嗜魚,故不受也。夫即受魚,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將枉於法;枉於法,則免於相。雖嗜魚,此不必致我魚,我又不能自給魚。即無受魚而不免於相,雖嗜魚,我能長自給魚。」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於人之為己者不如己之自為也。
5、 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為善聞古之人有舜者其為人也仁義人也求其所以為舜者責於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答案: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為善。聞古之人有舜者,其為人也,仁義人也,求其所以為舜者,責於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6、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
答案: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7、齊人有好獵者曠日持久而不得獸入則愧其家出則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則狗惡也欲得良狗則家貧無以於是還疾耕疾耕則家富家富則有以求良狗狗良則數得獸矣田獵之獲常過人矣非獨獵也百事也盡然
答案:齊人有好獵者,曠日持久而不得獸,入則羞對其家室。出則愧對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於耕作。」獵者曰:「何為?」人不對。獵者自思,得無欲吾致力於耕作有獲而後市良犬乎?於是退而疾耕。疾耕則家富,家富則市得良犬,於是獵獸之獲,常過人矣。非獨獵也,百事也盡然。

❻ 朗誦詩的技巧如何斷句

一、朗誦的基本表達手段

朗誦時,一方面要深刻透徹地把握作品的內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運用各種藝術手段,准確地表達作品的內在含義。常用的基本表達手段有:停頓、重音、語速、句調。

1、停頓

停頓指語句或詞語之間聲音上的間歇。停頓一方面是由於朗誦者在朗誦時生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句子結構上的需要;再一方面是為了充分表達思想感情的需要;同時,也可給聽者一個領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餘地,幫助聽者理解文章含義,加深印象。停頓包括生理停頓、語法停頓、強調停頓。

a)生理停頓

生理停頓即朗誦者根據氣息需要,在不影響語義完整的地方作一個短暫的停歇。要注意,生理停頓,不要妨礙語意表達,不割裂語法結構;

b)語法停頓

語法停頓是反映一句話裡面的語法關系的,在書面語言里就反映為標點。一般來說,語法停頓時間的長短同標點大致相關。例如句號、問號、嘆號後的停頓比分號、冒號長;分號、冒號後的停頓比逗號長;逗號後的停頓比頓號長;段落之間的停頓則長於句子停頓的時間。

c)強調停頓

為了強調某一事物,突出某個語意或某種感情,而在書面上沒有標點、在生理上也可不作停頓的地方作了停頓,或者在書面上有標點的地方作了較大的停頓,這樣的停頓我們稱為強調停頓。強調停頓主要是靠仔細揣摩作品,深刻體會其內在含義來安排的。

2、重音

重音是指朗誦、說話時句子里某些詞語念得比較重的現象。一般用增加聲音的強度來體現。重音有語法重音和強調重音兩種。

a)語法重音

在不表示什麼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況下,根據語法結構的特點,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讀的,叫語法重音。語法重音的位置比較固定,常見的規律是:

①一般短句子里的謂語部分常重讀;

②動詞或形容詞前的狀語常重讀;

③動詞後面由形容詞。動詞及部分片語充當的補語常重讀;

④名詞前的定語常重讀;

⑤有些代詞也常重讀;

b)強調重音

強調重音指的是為了表示某種特殊的感情和強調某種特殊意義而故意說得重一些的音,目的在引起聽者注意自己所要強調的某個部分。語句在什麼地方該用強調重音並沒有固定的規律,而是受說話的環境。內容和感情支配的。同一句話,強調重音不同,表達的意思也往往不同。

3、語速

語速是指說話或朗誦時每個音節的長短及音節之間連接的緊松。說話的速度是由說話人的感情決定的,朗誦的速度則與文章的思想內容相聯系。一般說來,熱烈,歡快、興奮、緊張的內容速度快一些;

平靜、莊重、悲傷、沉重、追憶的內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敘述、說明、議論則用中速。以(雷雨)中周朴園和魯侍萍的對話為例,朗誦時應根據人物心情的變化調整語速,而不應一律以一種速度讀下來。

4、句調

在漢語中,字有字調,句有句調。我們通常稱字調為聲調,是指音節的高低升降。而句調我們則稱為語調,是指語句的高低升降。句調是貫穿整個句乾的,只是在句未音節上表現得特別明顯。句調根據表示的語氣和感情態度的不同,可分為四種:升調、降調、平調、曲調。

a)升調(↑),前低後高,語勢上升。一般用來表示疑問、反問、驚異等語氣。

b)降調(↓),前高後低,語勢漸降。一般用於陳述句、感嘆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堅決、贊美、祝福等感情。

c)平調。(一),這種調子,語勢平穩舒緩,沒有明顯的升降變化,用於不帶特殊感情的陳述和說明,還可表示庄嚴、悲痛、冷淡等感情。

d)曲調。全句語調彎曲,或先升後降,或先降後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詞語拖長著念,這種句調常用來表示諷刺、厭惡、反語、意在言外等語氣。

除了以上這些基本表達手段外,要使朗誦有聲有色,還得藉助一些特殊的表達手段,例如:笑語、顫音、泣訴、重音輕讀等。

詩歌朗誦技巧

一、深知背景,明確目的,朗誦詩歌前,應搞清詩歌寫作的時代背景,作者為什麼要寫這首詩,了解了背景和目的後,會更加深刻的理解作品內容,朗誦時有利於喚起自己的激情,從而很好的表達詩人的意志和胸懷。

二、運用想像,大膽設計,一首詩寫情、寫景、寫人、寫物,雖是各有特色,但都離不開形象,詩人往往在抒發感情時,用形象來表達自己要說的話,我們在進行詩歌朗誦時,要運用形象思維,以"詩情畫意"來豐富自己的想像,同時還要大膽的運用聯想進行設計,更多詩詞朗誦技巧可以到習古堂國學網學習。

三、節奏和諧,語言流暢,節奏是語言的音樂性,及其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語音強弱、長短的現象,節奏的輕重緩急是隨著人的情緒起伏和環境的變遷而變化的,詩歌的節奏尤為明顯,以古詩五言或七言絕句來說,如不掌握其節奏,朗誦後會給人以雜亂無章的感覺,要掌握好節奏,主要是處理好詩歌詞句的停頓及節拍。

閱讀全文

與斷句的方法筆記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下水高錳酸鉀指數測量方法 瀏覽:341
纖維樁使用方法 瀏覽:693
貴州點光源安裝方法 瀏覽:817
化學鍍方法和技巧 瀏覽:500
寶寶怎麼治療最好的方法 瀏覽:467
csgo連入專屬伺服器失敗解決方法 瀏覽:947
溶液酸鹼性計算方法 瀏覽:213
戰馬貼膜的正確方法 瀏覽:180
復印機安裝與操作方法 瀏覽:28
概率中的個數計算方法 瀏覽:833
金帥洗衣機使用方法 瀏覽:662
怎麼選擇樁的施工方法 瀏覽:601
聯想筆記本限速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96
怎樣快速止牙痛土方法 瀏覽:64
子宮肌層2mm治療方法 瀏覽:801
波紋排水管安裝方法 瀏覽:261
華為網路密碼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015
含羞草如何種植方法 瀏覽:363
小米note微信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56
在家製作紅棗糕的簡單方法 瀏覽: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