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急!!!脂質體粒徑怎麼測比較准確啊
一、脂質體的分離
適當化學結構的親脂性葯物是鑲嵌在雙層膜內而被包裹在脂質體中,其包封率取決於所用脂質的濃度。在這種情況下,包封率可達到90%,就不一定要除去未包裹葯物。但是對水溶性葯物而言,被包裹的葯物僅是總量中的一部分,就必須從脂質體懸液中除去未包裹葯物。由於脂質體比被包裹的葯物分子要大得多,因此可利用它們的不同大小來分離除去未包裹的葯物,這些方法有凝膠過濾柱層析法,滲析法等;若被包裹的物質是蛋白質或DNA,或者未被包裹的葯物可能形成較大的聚結物,則可利用它們與脂質體浮力、密度的不同而採用諸如離心等方法進行分離。
(一)柱層析法
凝膠滲透層析技術廣泛用於從脂質體懸液中分離除去未包裹葯物,也可用於對懸液中的脂質體大小分組,這一技術在實驗室中很有效且快速。在大規模生產上,雖然也可用凝膠過濾來純化,但技術較困難且價格昂貴。另外,脂質體被洗脫介質稀釋後可能需要增加濃縮步驟。
柱層析填料常用葡聚糖如Sephadex G-50,其步驟與常規方法一致。但必須指出:①在葡聚糖表面存在著能與脂質體膜結合並相互作用的微小部位。雖然這種作用並不影響脂質體在凝膠柱上的流動特徵,但仍可導致少量脂質的損失,使膜的不穩定性增加,從而導致膜滲透性的改變及包裹物質的滲漏。這種現象在脂質濃度較低的情況下特別應予注意,一般可通過加大脂質體樣品上柱量或用空脂質體預先將柱子飽和來解決。通常使用20mg脂質製成的小單層脂質體可飽和10g凝膠;②若凝膠顆粒太細,較大的脂質體可能被滯留在凝膠柱上,因此對多層脂質體宜選用中粗級的凝膠(粒徑大小為50~150µm),而對小單層脂質體則可用任何級別的凝膠。
(二)滲析法
此法是最簡單的也是最常用的除去未包裹葯物的方法(大分子化合物除外)。它不需要復雜的技術,也無須昂貴的儀器,且能夠擴大生產。通過不斷改換滲析介質可除去所有的游離葯物。但是此法很費時,一般在室溫條件下,要除去95%以上的游離葯物至少需要更換三次滲析介質,時間在10~24h以上。此外,滲析介質的滲透強度應與脂質體懸液一致,否則在滲析中就會改變脂質體懸液的體積,且可能引起包裹物質的滲漏。
(三)離心法
在不同的離心力下離心是分離除去不同種類脂質體中游離葯物的有效方法。為了完全除去游離葯物,常常需重復懸浮和多次離心。使脂質體下沉所需的離心力取決於脂質體的大小,在某種程度上還取決於混懸液的絮凝狀態。如果脂質體小且分布窄,就需要高速離心及冰凍條件。低速(2000~4000r/min)離心只能使大脂質體沉降。
顯然,對於大量脂質體利用高速冰凍離心是極其耗能和昂貴的,因此此法不適於分離小脂質體。對於比較大的脂質體,低速離心可縮短操作時間並且可同時將較稀的脂質體懸液濃縮到所需濃度。為了避免脂質體遭到破壞,必須注意保證重復混懸介質的滲透壓與脂質體懸液的滲透壓相一致。
二、脂質體包封率的測定
(一)百分包封率的測定
顯然,在考查包裹物質在生物體內的行為之前必須測定該物質在脂質體中的量,採用上述方法分離除去未包入脂質體中的游離物質,就可利用下式計算出百分包封率(Encapsulation percentage。EN%)
EN%=(1一Cf/Ct)×100%
式中,Cf為游離葯物的量;Ct為脂質體懸液中葯物的總量。
這里再介紹兩種快速、用量少且適應性廣的分離游離物質並測定EN%的方法。
1.微型柱離心法(minicolumn centrifugation method)
取一塑料注射針筒,填上過濾膜作襯片,裝入用生理鹽水溶脹的Sephadex G-50,再將針筒置一離心管中低速離心(2000r/min,3min)除去多餘的生理鹽水,此時,凝膠柱變干並可能與針筒內壁分離,精確定量加入脂質體樣品,注意勿滴入柱床邊緣,離心(2000r/min,3min)使脂質體進入離心管中,待測。再在凝膠柱上加入少量生理鹽水,依上法離心,此次離心液中可能不再有脂質體或仍含有少量,這主要取決於脂質體的大小及組成,但游離葯物在此過程中因葡聚糖吸附而不會被離出,然後可在凝膠柱上再加生理鹽水,離心使柱干,此時游離葯物被洗脫進入離心液中,反復幾次,直至全部游離葯物均從柱子上離心洗脫下來,分別測定包封葯物及游離葯物濃度,就可計算出EN%(圖20—10)。
微型柱離心法的優點是脂質體懸液幾乎沒有被稀釋,對於實驗室小規模的試驗,可較好地用來分離除去未包裹葯物和快速地測定包封率。
2.魚精蛋白凝聚法(protamine aggregation)
此法可用於任何組成的脂質體,如中性或帶負電荷的脂質體(圖20-11)。方法如下:
取0.1ml脂質體懸液於10ml錐形離心管中,加入0.1ml魚精蛋白溶液(10mg/ml),攪勻,靜置3min,再加3ml生理鹽水,在室溫條件下離心,吸取2ml上清液,測定游離葯物的濃度。將剩餘上清液棄去,沉澱物以0.6ml 10% Triton X-100重新混懸,使脂質體膜材溶解,再補充生理鹽水至總體積為3.2ml,測定包封葯物的濃度,就可方便地算出EN%。
(二)包裹容積的測定
包裹容積(entrapped volume)是指製成的脂質體相對於每毫克磷脂所佔的內水相的體積,一般以微升(µl)表示。包裹容積的計算可通過測定包裹在脂質體內葯物的總量來推測。假設在脂質體內水性介質中葯物的濃度與開始制備時所用的葯物濃度一樣,經分離除去未包裹葯物後沒有物質從脂質體中滲漏出來,則很容易計算。但是在許多情況下,這樣的假設往往不能成立。例如用二次乳化法制備脂質體時,在乾燥除去有機溶劑時內水相可能也會失去;另外由於內外滲透壓的差異,水分子可以進入或逸出脂質體,因此測定內部容積最好的辦法是直接測定水的量。例如利用具有光譜性的液體代替內相介質,利用核磁共振法(NMR)測定,然後測出水的量。將脂質體在高速離心(200000g,6h)下沉降成為緊密的沉澱,小心除盡上清液,將沉澱物以D20(deuterium oxide)重新混懸,由於膜對於水的滲透性使整個體系中H20和D20很快達到平衡,取出少量用於磷脂量測定,剩餘部分可作水的NMR掃描,峰高與D20中含水濃度成正比,與標准溶液對照即可求得水的量,從而計算出脂質體的包裹容積。
三、脂質體的穩定性
脂質體在放置過程中可能發生多種不同的變化。如磷脂質會氧化和水解,生成短鏈的磷脂,並在膜中形成具溶解性的衍生物;另外脂質體還可發生凝聚、融合等物理變化,從而導致包裹物質的滲漏。因此脂質體制劑若要發展為產品應市,必須在貯藏期間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在體內到達靶組織之前或發揮其緩釋作用之前亦須保持一定的大小及完整性。已證明脂質體在血液中比較穩定,但隨磷脂的化學性質、膽固醇的比例和脂質體的大小、雙分子層的數目等的不同,脂質體在體內的穩定性也會有所不同。但若在貯存過程中,葯物從脂質體迅速滲漏,則必將限制脂質體的應用價值。
(一)化學穩定性
脂質體組分磷脂的氧化降解應在制備時即加以防止,可採用一些措施盡可能地降低氧化程度,例如,使用新鮮提純的磷脂和新鮮蒸餾的溶劑,盡量避免高溫,並在充氮和無氧的條件下完成制備過程,最後將脂質體貯存於惰性環境等。
在膜材組成中加入抗氧劑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抗氧劑是α-生育酚,為一種無毒的食用脂質。據認為蛋卵磷脂的氧化分解可因α-生育酚的加入大大減緩。另一可選擇的降低氧化程度的方法是使用飽和磷脂代替不飽和磷脂,在天然來源的磷脂中,其不飽和度隨植物、蛋黃、哺乳動物依次增加,對於蛋黃磷脂,不飽和度取決於動物的飼料及所用的提純方法。
但是,無論是不飽和還是飽和磷脂,在脂質體的水性懸液中,都可能水解而形成溶血磷脂和脂肪酸,溶血磷脂進一步水解而形成甘油磷脂和脂肪酸,甘油和磷酸之間的酯鍵很難水解,所以不產生游離的磷酸和甘油。精製天然豆磷脂在脂質體水性懸液中的水解動力學已有研究。結果表明,豆磷脂的水解主要受H+和OH+的催化作用,在pH6.5左右水解速率最小。體系中加入緩沖離子如醋酸、枸櫞酸和緩血酸銨也可輕度增加豆磷脂的水解。
(二)物理穩定性
脂質體中包裹葯物的滲漏和凝聚、融合成大的團塊等物理穩定性問題是脂質體研究工作中的一大難題。一些研究表明,小單層脂質體在貯存中體積增大,葯物滲漏與脂質成分及包裹葯物的性質有關。由中性磷脂制備的脂質體的凝聚主要是由於范德華力相互作用所致,可在膜材中加入少量負電荷磷脂(如10%PA或PG)來克服。在膜材中加入微量的1,3-二乙醯-2-磷脂醯膽鹼也可以阻止較小脂質體的融合。
較大的脂質體在制備方法適當的條件下一般不發生融合,而小於40nm的小單層脂質體由於膜的曲率大,易於發生融合,特別在相變溫度時更易發生。
採用前體脂質體等重建脂質體的方法可以較好地避免脂質體在貯存中發生的化學和物理變化。重建脂質體有以下三種類型:含葯或不含葯的干脂質膜;含葯或不含葯的凍干脂質混合物:含葯凍干脂質體。對於干脂質膜或凍干脂質混合物,重建時所獲得的葯物包封率是有限的,特別是對親水性葯物的包封率常常不高,懸液中含有較多的游離葯物,實際應成價值不大。對於具有適當結構的親脂性葯物,重建產品可達到較滿意的包封率,但在重建過程中所需的條件,例如攪拌程度和方法,要求在高出常溫下超聲處理等,實際應用不甚方便。
對於親水性葯物,可選擇含葯凍干脂質體這一重建形式,有報道在冰凍過程中若加入親水性聚合物,如葡聚糖能產生自由流動能,利於凍干脂質體在水性介質中重建。例如當含有胰島素的凍干脂質體用這種方法處理時,其重建後的包封率可達原來的70%,即在冰凍和重建過程中胰島素的滲漏率大約為30%。如果包裹的是低分子量葯物,滲漏率可能更高些。但是,這種技術為保證脂質體制劑在貯存中的穩定性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方法。
四、脂質體大小的測定
脂質體的大小將影響脂質體在體內的處置,也是脂質體重要的質量指標之一。測定脂質體大小的方法有激光掃描法,電子顯微鏡法或庫爾特粒度分析法。無疑,電鏡測定法最為准確。因為人們可以直接觀察每一個脂質體,並獲得各個大小范圍內脂質體外形的精確信息。但是要觀察大量脂質體樣本非常費時。相反.激光掃描法非常簡單且操作快速,但僅能測出脂質體的平均性質。與之類似,採用庫爾特粒度分析儀也可測出脂質體的大小分布,但後二種方法均難以描述更精細的結構。關於粒度測定的細節可參見本書第十二章。
五、脂質體的成分分析
(一)磷脂質的分析
1.含量測定
直接精確測定磷脂質濃度比較困難,因為乾燥磷脂中總含有一定量的殘留溶劑或其它雜質磷脂,因此最廣泛使用的測定磷脂的方法是非直接法,例如含磷量的測定。對於制備脂質體的大多數磷脂而言,每摩爾磷脂均含1mol磷,僅有個別例外,如每摩爾心磷脂含有2mol磷。因此樣品中磷脂的濃度可通過測定磷含量來計算。這里介紹二種磷測定法。
(1)Bartlett法
將磷脂的有機磷酸解成無機磷後,加入鉬酸銨使之轉化成磷鉬酸,磷鉬酸可用萘磺酸銨定量還原為藍色,藍色的強度由分光光度法測定,與標准品(如磷酸二氫鉀)對照即可計算出含磷量。該法靈敏度較高且重現性好,但若樣品中含有少量無機磷則會干擾測定。
(2)Stewart法
當脂質體混懸於磷酸鹽緩沖液中,此時宜採用Stewart法。該法是利用磷脂在有機溶劑中與亞鐵硫氰酸銨形成有色復合物,而不受無機磷存在的影響進行測定。在計算時,使用一與磷脂結構有關的轉換因子將吸收值換算成磷脂毫克數,該因子隨磷脂頭基不同而異。也可利用磷脂標准液繪制標准曲線來計算。因此該法不適於測定含有未知磷脂的混合物。特別須指出的是,該法不能用於甘油磷脂的測定,若脂質體中含有卵磷脂和甘油磷脂,則可用該法對前者定量,再通過Bartlett法測定總的磷脂,就可計算出甘油磷脂的量。
2.磷脂質的薄層層析
薄層層析是檢查磷脂質純度的主要手段。與所有的層析法一樣,磷脂質的薄層層析也是利用磷脂在液態有機相中對親水性固定相有不同的親和性,當液相在固定相展開時,不同的磷脂具有不同的保留時間,可根據親水性的強弱改變展開劑的組成,從而改變磷脂在兩相中的分配系數。最常用的固定相是硅膠,展開劑則常用含有氯仿的溶劑。如①氯仿:甲醇:水:(65:25:4 V/V);②氯仿:甲醇:水:氨水(65:35:2.5:2.5 V/V);③氯仿:丙酮:甲醇:醋酸:水(6:8:2:2:1 V/V);④乙酸乙酯:環己烷(1:1 V/V)等。最常用的顯色劑為碘,也可用50%的硫酸 - 甲醇液或重鉻酸鉀液顯色。
(三)磷脂氧化程度
1.磷脂的氧化
磷脂脂肪酸的氧化主要是由於游離基的作用。在電磁波輻射或者微量游離金屬離子的催化下。脂肪酸碳鏈上首先脫去一個氫原子形成游離基,進而與空氣中的氧發生連鎖反應。含有雙鍵的碳鏈更易受影響,因此聚合不飽和磷脂特別容易氧化降解。在含有單個或多個不飽和脂肪酸的脂質混合物中,磷脂的氧化分成三個階段進行:①單個雙鍵的偶合;②過氧化物的形成;③形成乙醛及鏈斷裂。
值得注意的是,在無氧情況下仍會發生游離基反應導致雙重或三重偶合的形成,但不產生過氧化物。另外,降解的最後一步過程要消耗偶合雙鍵,因此在最終降解產物增加的同時,笫一步的降解產物將會減少。故很難用一種試驗方法評估磷脂的氧化程度,甚至即使應用幾個不同試驗仍僅能大致估計氧化過程相對速率大小。
2.氧化指數的測定
氧化指數是用來檢測游離基偶合的指標,因為氧化偶合後的磷脂在230nm左右具有紫外吸收峰而有別於未氧化磷脂。典型的紫外吸收圖譜如圖20-12。
國內有人提出作為制備脂質體膜材的卵磷脂,其氧化指數應控制在0.2以下,測定方法是,將磷脂溶於無水乙醇,配成一定濃度的澄明溶液,分別測定在波長233nm及215nm吸收值。按下式計算:
氧化指數 = A233nm/A215nm
3.過氧化物的測定
卵磷脂氧化產生丙二醛及溶血磷脂等。丙二醛(MDA)在酸性條件下可與硫巴比妥酸(TBA)反應,生成一種紅色染料(TBA-Pigment)
該化合物在波長535nm處有特異吸收,吸收值的大小即反映磷脂的氧化程度。有人對丙二醛量與溶血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實驗證明,當每毫升含卵磷脂的生理鹽水中丙二醛含量超過2.3µg時,在37℃放置1~2h即產生溶血。
除上述方法可估計磷脂的氧化程度外,根據聚合不飽和脂肪酸鏈在氧化最後階段發生斷裂或縮短,也可用氣 - 液色譜法了解這些醯基鏈的變化。
(四)膽固醇的分析
與磷脂質類似,膽固醇的純度及其氧化產物可用氣 - 液色譜法進行檢測。另外,由於膽固醇不論是游離型還是酯化型都能與含高氯酸鐵的乙酸乙酯和硫酸試劑反應生成鐵復合物,在波長610nm處有紫外吸收,採用標准膽固醇溶液對照,就可計算出膽固醇的量。
六、脂質體的滅菌
許多研究論文都認為脂質體不宜用加熱滅菌的辦法,且對各類輻射及各種化學滅菌劑也敏感,所以只能使用過濾滅菌或採用無菌操作法進行制備。這也是影響脂質體廣泛應用於臨床的一個重要原因。
近年來,國內有人採用100℃ 30min濕熱滅菌法獲得成功,滅菌前後脂質體的形態及大小均無明顯的變化,滲漏率約為5%。另有人採用輻射滅菌法,即用60鈷發出的γ射線,對三磷酸腺苷脂質體和甲氨蝶呤脂質體作輻射滅菌,照射劑量為15~20kGy,無菌試驗結果均由試驗前的陽性轉為陰性。脂質體粒徑滅菌前後無顯著變化。滅菌所致滲漏率較小。
滅菌方法的實用性可能與混懸介質種類、磷脂組成及純度等有關。採用121℃加熱20min滅菌處理幾種脂質體,發現在生理鹽水中脂質體發生凝聚,而在等滲糖溶液和多羥基化合物溶液中不發生凝聚。加熱滅菌後,具有較高的過氧化物值的含蛋卵磷脂的分散液稍變黃,改用具低過氧化物值的蛋卵磷脂、氫化蛋卵磷脂或DPPC則無此變化。在中性pH時充入氮氣也可阻止顏色變化,但加入α-生育酚無效。經0.4µm膜過濾的由蛋卵磷脂組成的脂質體的大小變小。在這一變化中,介質的類型也有明顯影響。加熱滅菌期間,包裹有羧基熒光素陰離子的負電荷脂質體(PC/chol/PG)發生滲漏,而使用正電荷脂質體(PC/chol/十八胺)不僅在加熱滅菌期間不發生滲漏,且可貯存很長時間不滲漏。
Ⅱ 煤炭質量檢測都需要測哪些項目
一般來說煤炭的常規檢測項目包括:硫含量、發熱量,水分,灰分,揮發分,固定碳,焦渣特性。這是最基礎的檢測,不同單位對煤炭的指標需求不一樣,所以需要檢測的項目也不相同。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標准。
GB/T211 煤中全水分的測定方法
GB/T212 煤的工業分析方法(eqv ISO1171)
GB/T213 煤的發熱量測定方法(eqv ISO 1928)
GB/T214 煤中全硫的測定方法(eqv ISO 334\ISO 351)
GB 474-1996 煤樣的制備方法(eqv ISO 1988;1975)
GB 475-1996 商品煤樣採取方法(epv ISO 1988;1975)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標准:
3.1
檢驗值inspected value
檢驗單位按國家標准方法對被檢驗批煤進行采樣、制樣和化驗所得的煤炭質量指標值。
3.2
報告值 reported values
被檢驗單位出具的被檢驗批煤的質量 指標值,包括被檢驗單位的測定值或貿易合同約定值、產品標准(或規格)規定值。
3.3
質量指標允許差tolerance of quality parameter
被檢驗單位對一批煤的某一質量指標的報告值和檢驗單位對同一批煤的同一質量指標的檢驗值的差值在規定概率下的限值。
3.4
采樣基數 base for sampling
抽查或驗收時,實施采樣的批煤量。
4 商品煤質量抽查方法
4.1 方法提要
煤炭質量抽查單位從被抽查批煤中採取一個或數個總樣,然後進行制樣和有關項目測定,以抽查單位的報告值(3.2)與抽查單位的檢驗值(3.1)進行比較,對被抽查批煤的質量進行評定。
4.2 檢驗項目
4.2.1 原煤、篩選煤和其他洗煤(包括非冶煉用精煤):
檢驗發熱量(或灰分)和全硫。
4.2.2 冶煉用精煤:
檢驗全水分、灰分和全硫。
4.3 煤樣的採取、制備和化驗
4.3.1 采樣、制樣和化驗人員
采樣、制樣和化驗人員應經過專門的煤炭采樣、制樣和化驗技術培訓,並持有有效的操作證書或崗位合格證書。
Ⅲ 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注射液的用法用量
本品按20mg/m[sup]2[/sup],每2~3周一次靜脈內給葯,因不能排除葯物蓄積和毒性增強的可能,故給葯間隔不宜少於10天。病人應持續治療2~3個月以產生療效。為保持一定的療效,在需要時應繼續治療。本品用250ml或500ml,5%(50mg/ml)葡萄糖注射液稀釋後使用,靜脈滴注30分鍾以上。根據推薦劑量和病人的體表面積確定本品的劑量並按下述方法稀釋:劑量<90mg:本品用250ml 5% (50mg/ml)葡萄糖注射液稀釋。劑量≥90mg:本品用500ml 5% (50mg/ml)葡萄糖注射液稀釋。使用時應注意:1、禁用於肌肉和皮下注射。2、禁止使用有沉澱物或其他雜質的器材。3、用滅菌注射器吸取適量本品。4、由於本品中未加防腐劑或抑菌劑,故必須嚴格遵守無菌操作。5、除5%葡萄糖注射液外的其他稀釋劑或任何抑菌劑都可能使本品產生沉澱。6、建議將本品滴注管與5%葡萄糖靜脈滴注管相連通。禁止使用在線濾器。7、使用本品溶液時要謹慎,需戴手套。如果葯液與皮膚或粘膜發生接觸,應立即用肥皂水清洗。本品的應用和處置的方法與其他抗癌葯物相同。8、為減小滴注反應的風險,起始給葯速率應不大於1mg/min。如果無滴注反應,以後的滴注可在60分鍾完成。對有滴注反應的病人,滴注方法應作如下調整:總劑量的5%應在開始的15分鍾緩慢滴注,如果病人可以耐受且無反應,接下來的15分鍾里滴注速度可以加倍。如果仍能耐受,滴注可在接下來的一小時內完成,總滴注時間90分鍾。9、配伍禁忌:不得與其他葯物混合使用。特別注意:出現早期滴注反應的處理 如果病人出現早期滴注反應,應立即中斷滴注,預先給予合適的葯物(抗組胺和/或短效類固醇葯物),以更慢的滴注速度重新開始。禁止大劑量注射或給用未經稀釋的葯液。建議本品滴注管與5%葡萄糖滴注管相連接以進一步稀釋並最大限度地減少血栓形成和血管外漏危險。滴注可通過外周靜脈給葯。禁止使用在線濾器。本品禁用於肌肉和皮下注射。出現手足紅腫綜合症(PPE)的劑量調整 出現手足紅腫綜合症(PPE),可以減小劑量或延遲給葯。本品劑量調整指南參見表1。表中毒性級別根據美國國立腫瘤研究所毒性評價標准(NCI-CTC)設定。表1.出現PPE症狀的劑量調整方案 前 次 給 予 本 品 後 周 數 毒性級別 第4周 第5周 第6周1級 繼續給葯;如病人之 繼續給葯;如病人之 減量25%繼續給葯,並恢復(輕度紅斑,水腫或脫皮但不 前曾發生過3,4級皮 前曾發生過3,4級皮 4周給葯間隔影響日常行為活動) 膚毒性反應,給葯應 膚毒性反應,給葯應 推遲一周 推遲一周2級 給葯推遲一周 給葯推遲一周 減量25%繼續給葯,並恢復(紅斑,脫皮或水腫,有影響 4周給葯間隔但可以進行正常的活動。小水 泡或潰瘍小於2厘米) 3級 給葯推遲一周 給葯推遲一周 停止治療(發熱,潰瘍或腫脹影響行走或正常行為,不能正常穿衣。)4級 給葯推遲一周 給葯推遲一周 停止治療(擴散或局部感染並發症,或 卧床不起或住院)出現口腔炎時的劑量調整 當病人出現口腔炎症狀時,可按表2進行劑量調整。表2.出現口腔炎的劑量調整方案 前 次 給 予 本 品 後 周 數 毒性級別 第4周 第5周 第6周1級 繼續給葯;如病人之 繼續給葯;如病人之 減量25%繼續給葯,並恢復(無痛的潰瘍,紅斑或輕度疼 前曾發生過3,4級口 前曾發生過3,4級口 4周給葯間隔。或遵醫囑停痛) 腔炎,給葯應推遲 腔炎,給葯應推遲 止治療。 一周 一周2級 給葯推遲一周 給葯推遲一周 減量25%繼續給葯,並恢復(疼痛性紅斑,水腫或潰瘍 4周給葯間隔。或遵醫囑停但可以進食) 止治療。3級 給葯推遲一周 給葯推遲一周 停止治療(疼痛性紅斑,水腫或潰瘍不能進食)4級 給葯推遲一周 給葯推遲一周 停止治療(需要接受腸道內或腸道外 營養支持治療)出現血液毒性的劑量調整 白細胞減少症是這一人群出現最多的不良反應,嗜中性粒細胞減少症、貧血和血小板減少症也有出現。當病人ANC計數<1,000/mm[sup]3[/sup]和/或血小板計數<50,000/mm[sup]3[/sup]時需要臨時暫停本品。當ANC計數<1,000/mm[sup]3[/sup]時,可在隨後的治療中同時給予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or GM-CSF)治療,以維持血細胞數量。特殊病人肝功能不全病人:曾對少量肝功能不全病人(膽紅素值達4mg/dl)給予20mg/m[sup]2[/sup]本品,血漿清除率和淸除半衰期未見變化。根據以往使用鹽酸多柔比星的經驗,對於肝功能不全的病人應減少給葯量。建議當膽紅素髙於以下數值時考慮減少用量:血清膽紅素1.2~3.0mg/dl,採用常用量的1/2;大於3.0mg/dl時,採用常用量的1/4。腎功能不全病人:由於多柔比星由肝臟代謝和經膽汁排泄,故使用本品時劑量不需要調整。脾切除病人:目前尚無本品用於脾切除病人的經驗,故不推薦使用。
Ⅳ 焦化,煉焦煤方面的知識!!
各種煤的成焦性能
氣煤
氣煤是一種變質程度低、揮發分較高的煉焦煤。煤的分子結構中側鏈多且長,含氧量高,熱解時不僅側鏈從縮合芳環上斷開,側鏈本身又在氧鍵處斷開,產生的分子量小,熱解過程中可生成不同數量的膠質體,但熱穩定性較差,易於分解,膠質體的粘結性較弱,流動性強,在生成半焦時膠質體可分解出大量的揮發物質,能產生較高的煤氣和較多的焦油;能單獨結焦,生成的焦炭因收縮大而產生很多縱裂紋,可使焦炭塊度降低,焦炭多呈細長條而易碎。配入氣煤可以緩解煉焦過程中膨脹壓力和增大焦餅的收縮,便於推焦,同時氣煤揮發分高,還可增加煤氣和化學產品的產率。
氣肥煤
氣肥煤是煤化程度與氣煤相近的揮發分和膠質體最大厚度Y值很高的強黏結性煉焦煤。單獨煉焦時能產生大量的煤氣和膠質體,但因為氣體析出過多,不能生成強度高的焦炭。它最適合於高溫干餾製造城市煤氣,也可以用於配煤煉焦以增加化學產品的產率。
1/3焦煤
1/3焦煤是中等偏高揮發分的較強黏結性煉焦煤,是一種介於焦煤、肥煤和氣煤之間的過渡煤。在單獨煉焦時能生成強度較高的焦炭,焦炭的抗碎強度接近肥煤,耐磨強度則明顯地高於氣煤。在煉焦時其配入量可在較寬范圍內波動而獲得很高強度的焦炭。
肥煤
肥煤是中等變質程度的煤,揮發分范圍較廣,揮發分多在25%-35%。肥煤的分子結構中雖然側鏈較多,但含氧量少,膠質層厚度大於25毫米,受熱時產生大量的膠質體,其流動性大,熱穩定性較氣煤膠質體好。在半焦收縮過程中可產生較大的內應力,故單獨煉焦有較多的橫裂紋,焦炭易成碎塊,焦根部分常有蜂焦。肥煤是配煤煉焦的重要成分,並可以多配弱粘結性煤而煉成機械強度較好的冶金焦炭,但揮發分高的肥煤,結焦性較差,煉焦配煤中使用此種煤時,配合煤中氣煤用量需要減少。
焦煤
焦煤,又稱主焦煤,是中等變質程度的煤種,具有中等膠質層厚度,大多數焦煤單獨煉焦時可以形成熱穩定性很好的膠質體,能得到塊大、裂紋少、耐磨好的焦炭,但不宜採用它單獨煉焦,主要原因是收縮度小,膨脹壓力大,因此可能產生推焦困難,引起焦爐的損壞。同時因我國焦煤儲量有限,為了合理利用中國煤炭資源,不僅不要單獨用焦煤煉焦,而且在配煤中應盡量減少焦煤的配比,以節約焦煤煤源使用。在配煤中配入焦煤,主要是用來提高焦炭機械強度的作用。
瘦煤
瘦煤的變質程度較高,揮發分低,在加熱時產生的膠質體少。不同的瘦煤單獨煉焦時,焦炭的強度有很大的差別,大多數瘦煤煉出的焦炭塊度大、裂紋少,熔融性較差,有粒狀物質存在,焦炭的耐磨強度較差。煉焦時配入瘦煤可以提高炭的塊度。有些粘結性好的瘦煤具有很大的膨脹壓力。
其他煤種
其他煤種如長焰煤、貧煤和無煙煤,因膠質層厚度小,粘結性級弱,不能單獨結成焦炭,一般不列入煉焦煤范圍內,但目前為降低配煤成本,也有廠家少量配加,但需要預處理
Ⅳ 想知道什麼是「工業煤」
工業的糧食-煤
來源:學生網路圖書 類別:閱讀 發布時間:05-17
--------------------------------------------------------------------------------
人類發現煤的歷史相當長,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用煤作燃料的國家.遠在 3000 多年前, 我們的祖先就已開始採煤, 並用這種」黑石」來取暖、燒水煮飯了.在漢唐時代, 就已經建立了手工煤炭業, 煤在冶鑄金屬(利用熱能)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可這時, 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還不知道煤是什麼東西呢! 煤在古代除了叫黑石之外, 還有其他許多名稱.如石涅啦, 黑金啦, 石墨啦, 石炭啦, 等等都是.
那麼, 煤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人類發現和使用煤炭, 雖然已有3000 多年的歷史了, 但煤是怎樣生成的, 卻是近幾百年來才逐步弄清的.
煤是由植物變來的, 這已是我們誰也不會懷疑的事實.但煤裡面的熱能是從哪裡來的呢? 這就需要從植物說起了.
原來, 綠色植物中的葉綠素, 能夠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 同時吸收太陽光;依靠太陽光的能量, 把根部送來的水分解, 放出氧氣, 而把氫氣同二氧化碳發生一系列的復雜的化學反應, 變成為植物生存所必需的物質——各種各樣的糖類.這個奇妙的過程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光合作用」, 正因為有了光合作用, 植物才會越長越高.那麼, 綠油油的樹枝、粗大的樹干, 是怎麼變成黑色的像石頭一樣的煤呢?
早在遠古時代, 地球上還沒有人類.氣候比現在也要溫暖濕潤得多, 因而地面上到處生長著茂密高大的造煤植物.特別是在海邊和內陸湖沼地帶, 由於這里終年積水, 營養豐富, 植物尤其茂盛.一開始, 這些地方生長著的植物並不高大, 但隨著植物不斷地生長和死亡, 這些植物的遺體越堆越多, 使得水越來越淺, 養料也越來越豐富.最後, 這些地方發育了高大茂密的森林.
森林一批批生長, 又一批批地死亡.經過許多次的不斷反復之後, 植物遺體在這些地方越堆越多.在細菌的作用下, 植物的遺體最終變成一種黑褐色或褐色的淤泥狀物質——泥炭.由植物遺體變成泥炭, 我們把這一變化過程叫」泥炭化階段」, 它是煤即將形成的前奏.
如果地球的表面和地殼真是永遠不變的話, 即使有了很多的植物遺體, 煤仍是無法形成的.但我們知道, 地球的表面從來沒有安靜過, 常常發生頻繁的地殼運動.
如果地殼上升了, 低窪的地方變成平地甚至高山, 由於水分減少, 植物將生長得少而慢, 一般是無法形成煤的.
如果地殼下降了, 而且下降得很快的話, 特別是當地殼下降的速度超過植物遺體堆積的速度時, 植物由於水太深而無法繼續生長下去, 那麼, 煤同樣也是難以形成的.
只有當地殼緩慢地下降時, 植物才能不斷地生長和死亡, 泥炭層也才能不斷地形成和加厚.而且有可能形成很厚的煤層.
如果這里的地殼反復地上升和下降, 則有可能形成許多煤層.在淺海和內陸湖沼, 由於地殼下降, 泥炭層會被陸地上的河流帶來的泥沙掩埋, 而且隨著地殼的不斷下降, 覆蓋在泥炭層上的泥沙會越來越厚, 泥炭層會被掩埋得越來越深.這些被掩埋的植物遺體, 經過長期的高溫高壓和細菌的作用, 形成了褐煤.由泥炭變成褐煤的作用, 我們把它叫做」岩化作用」.
褐煤在高溫高壓下, 將繼續失去水分和揮發水分, 碳會進一步增加, 慢慢地變成了煙煤: 煙煤進一步變化, 最後變成了無煙煤.
由褐煤、煙煤到無煙煤的過程, 最主要的變化就是煤裡面碳的含量在不斷地增多, 所以這種作用又叫做」碳化作用」或者」變質作用」.所以說, 只有大量的植物是不夠的;適當的、有節奏的地殼運動也是造煤的一個必要前提, 二者缺一不可.說到這里, 你對為什麼把煤叫做」太陽石」這個問題應該弄清楚了吧! 在地球形成和演化的整個地質歷史上, 曾多次出現過有利於成煤的地質條件.例如我國在石炭紀、二疊紀(距今2.5~3.3 億年)和侏羅紀(距今 1.4~1.95 億年)等時期, 對煤的形成就很有利, 我國的煤大都是這些時期形成的.把煤作為燃料燒掉, 多少年來我們都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近幾十年來,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 人們才發現煤渾身都是寶.不僅是一種重要的能源, 而且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那麼, 煤究竟有哪些用處呢? 從前面的敘述中我們已經知道, 」煤氏三兄弟」中變質程度最深的是無煙煤, 它的發熱量也最高.燒起來火力很強, 煙塵很少, 燃燒後灰渣也不多, 是一種很好的燃料;煙煤雖說變質程度比無煙煤差, 發熱量中等, 但它卻是三兄弟中最有出息的一個, 因為它不僅可以用來煉焦冶煉鋼鐵, 而且還可以被氣化、液化用於生產和生活的許多方面;褐煤變質程度最差, 發熱量也最低, 但它卻是很好的化工原料! 那麼, 把煤作為化工原料又能幹什麼呢? 要想知道這些, 我們就首先必須知道煤焦油的來歷.我們把煤放到煉焦爐里, 隔絕空氣, 加熱到1000℃左右時, 就可得到焦炭、煤焦油和焦爐氣這些產品.1 噸優質煉焦煤, 經焦化, 可得到700~800kg 焦炭, 30~40kg 的煤焦油和100 多kg 的焦爐氣.其中, 焦炭是冶金工業的 」糧食」, 而且還可以用來生產煤氣、電極、合成氨、電石等.電石除用於照明、切割和焊接金屬外, 還是生產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等重要化工產品的原料.至於焦爐氣么, 首先它是很好的氣體燃料, 使用煤氣這在許多城市裡已是很普遍的了.其次它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說來說去, 最有用處的還是要數煤焦油了.它的用途真是豐富多采, 極為廣泛.說來話長, 100 多年前, 由於人們對它知之甚少, 當時是把它當做廢物倒掉的.光陰似箭, 日月如梭, 到了19 世紀中葉, 隨著化學工業的發展, 人們才發現煤焦油原來成分極為復雜, 多達500 種以上.用它可以製造出千百種用途各異、色彩繽紛的化工產品.於是, 煤焦油一下子成了有機化學工業珍貴的」原料倉庫」.比如染料、香料、合成橡膠、塑料、合成纖維、農葯、化肥、炸葯、洗滌劑、除草劑、溶劑、瀝青、油漆、糖精、衛生球等等.製造這些產品的原料都可以從煤焦油中獲得.
除煤焦油、煤氣、焦炭外, 就是一向被我們看作是廢物的許多東西, 今天也都是」寶貝」了.如燃燒煤過程中產生的硫氧化物, 現在用它可以生產出優質硫酸;煤灰和煤渣, 現在可以用來製造水泥等建築材料.在煤灰里甚至還可以提取出大量的被譽為」電子工具的糧食」的半導體材料——鍺和鎵.
噢! 從煤里竟能得到這么多寶貴的東西, 怪不得它被人們稱譽為」萬能的原料, 黑色的金子」呢!
可以說, 從18 世紀末到20 世紀初的100 年時間里, 以煤為主要能源的世界, 發生了科學技術、經濟和社會的巨變, 今天這個高度現代化的世界經濟, 就是在以煤為主要能源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新中國成立40 年來, 我國的煤炭工業發展十分迅速.1990 年我國原煤產量達10.8 億噸, 比1949 年增長了32 倍, 是世界上產煤最多的國家.我國的煤炭資源分布十分廣泛而又不均勻.
主要分布在山西、內蒙古、陝西、河南、山東、河北一帶, 以及安徽、江蘇兩省北部、新疆、貴州、雲南、黑龍江等省、區也不少.其中, 尤以山西、內蒙古、新疆、陝西最為集中, 北方僅山西、內蒙古兩省區的煤炭儲量就佔全國煤炭總儲量的60%以上.
由於我國的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北方, 因而我國的煤炭基地也主要在北方.全國年產量超過1000 萬噸的12 個大煤礦, 有10 個在北方.
目前, 我國最大的煤礦是山西的大同, 年產量達3500 萬噸以上, 被譽為 」煤都」.在大同的西南, 有我國也是世界最大的露天煤礦——山西平朔的安太堡露天煤礦, 年產量達1533 萬噸.它是我國現代化水平最高的煤礦, 從剝離到採煤, 從運輸到選煤, 全部是現代化設備.在這里, 你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大的斗容25m3 的特大電鏟, 不停地把土和岩石剝掉, 把煤挖出來.然後, 通過我國第一條現代化鐵路——大秦鐵路線, 將煤運到我國最大的煤炭轉運港——秦皇島港.由此再轉運到我國的東北、華東和華南等地區, 支持著那裡的社會主義建設.
總之, 我國不僅煤炭資源極為豐富, 而且質地優良, 品種齊全.通過廣大煤礦工人的辛勤勞動, 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糧食」.然而, 隨著工業的發展, 煤炭的消耗越來越大.因燒煤產生的大量煙灰、飄塵和有害氣體, 污染了環境, 人們逐漸轉向比它更優越的新能源: 石油.
Ⅵ 煤炭里的 G值 和 Y值 是什麼意思
G值指的是粘結指數。在規定條件下以煙煤在加熱後粘結專用無煙煤的能力,它是煤炭分類的重要標准之一,是冶煉精煤的重要指標。枯結指數越高,結焦性越強。
Y值指的是膠質層最大厚度。煙煤在加熱到一定溫度後,所形成的膠質層最大厚度是煙煤膠質層指數測定中利用探針測出的膠質體上、F 層面差的最大值。它是煤炭分類的重要標准之一。動力煤膠質層厚度大,容易結焦;冶煉精煤對膠質層厚度有明確要求。
1.煤炭質量是指煤炭的物理、化學特性及其適用性,其主要指標有灰分、水分、硫分、發熱量、揮發分、塊煤限率、含矸率以及結焦性、粘結性等。
2.煤炭被人們譽為黑色的金子,工業的食糧,它是十八世紀以來人類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雖然煤炭的價值大不如從前,但畢竟目前和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內煤炭還是我們人類的生產生活必不可缺的能量來源之一。
Ⅶ 煤炭的國家標准
煤被稱為工業的「糧食」,其種類多種多樣,以我國為例,一般來說煤炭資源分為煙煤、無煙煤和褐煤。工業用煤主要是煙煤,煙煤的種類也較多,主要有以下的各種類型。
長焰煤:長焰煤是最年輕的煙煤。呈弱粘結性的長焰煤在低溫干餾時能析出較多的焦油。—般用作動力、民用燃料,氣化原料,也可供低溫干餾生產半焦或煉油原料。主要產地有甘肅的靖運、河南的義馬、陝西的彬縣、遼寧的阜新、撫順,山西的大同及平朔等。
瘦煤:瘦煤屬中高等變質煙煤,加熱時能產生少量的膠質體,軟化溫度高,可以單獨煉焦,結成的焦炭塊度大,裂紋少,熔解較差,耐磨強度低。主要產地有陝西的銅川、韓城、蒲白和澄合等煤礦,河南的平頂山,河北的峰峰煤礦等。
不粘煤:不粘煤在焦化中不結焦,煤的水分有時高達10%以上,一般用作動力及民用燃燒,也可作氣化用煤。主要產地有遼寧的阜新、陝西的神府等。
氣煤:氣煤屬低等變質煙煤,加熱時有較多的揮發物和焦油析出,膠質體的熱穩定性差。氣煤能單獨煉焦,但焦炭細長而易碎,配煤煉焦可以增加煤氣生產率和提高副產品回收率。主要產地有山西的大同、黑龍江的鶴崗、江西的樂平,陝西的黃陵等地。
焦煤:焦煤屬中等變質煙煤,加熱時能產生穩定性很好的膠質體。焦煤是優質的煉焦原料,用焦煤單獨煉焦時,所得焦炭塊度大、裂紋少;機械強度和耐磨強度都很高,但由於膨脹壓力大,用大型煉焦爐生產時,易造成推焦困難。主要產地有河北的開灤、峰峰,江蘇的大屯,安徽的兩淮、山西的軒崗和黑龍江的雙鴨山等煤礦。
肥煤:肥煤屬中等變質的煙煤,加熱時能產生大量的膠質體。在煉焦過程中,煤的軟化、固化溫度的間隔較大,用肥煤單獨煉焦時能產生熔解性良好的焦炭。但裂紋較多,焦炭易成小塊,機械強度及耐磨強度均差,多用作配煤煉焦的主要成分。主要產地有山東的究州,河南的平頂山和山西的霍縣等。
除了煙煤以外,我國其它的煤炭品種尚有:
燭煤:有一種炭,用紙就可點燃,並發出明亮的光焰,像蠟燭一樣,因此人們稱它為燭煤。燭煤通常呈灰黑色或褐色,光澤也較暗淡,有時略帶油脂光澤,斷口呈貝殼狀,含植物小袍子較多,可含少量藻類,也可能不含。燭煤揮發物含量和焦油產出軍較高。主要產地:山西的渾源、大同,山東的新滇、兗州和棗庄。
藻煤:有—種光澤暗淡、結構均一、呈塊狀構造、韌性較大、易燃、有瀝青味的煤;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它主要是由密集的藻類組成的,也含有少量粘土礦物,這就是藻煤。藻煤的揮發物氫含量高、焦油產出宰高,但有時灰分也高。主要產地:山西的渾源、蒲縣,山東的肥城和兗州。
弱鑽煤:弱粘煤是隔絕空氣加壓時產生的。膠質體很少,有時也可單獨煉焦,但焦炭多呈小塊,易粉碎。煉焦時可小量配用。它的主要用途是作氣化原料和機車、發電廠燃料。主要產地有陝西的彬(縣)長(武)礦區、銅川的焦坪等。
煤精:煤精是煤的一個特殊品種,煤精又稱煤玉、炭精、灰根、烏玉、墨石、煤根石、墨精石等。它同普通煤一樣可以燃燒,其主要特點是質地緻密,具有一定的韌性,不透明,黝黑閃亮,拋光後呈玻璃光澤,硬度2.4—4,相對密度1.3—1.35,可用作工藝雕刻製品原料;實物資料證實,有些煤精製品及其坯料被埋在地下數百年乃至數千年,仍保存完好,沒有風化、龜裂現象。沈陽新東遺址發掘出來的煤精雕刻製品,是我國從六七千年前石器時代就已開始利用煤炭的直接證據。
無煙煤:無煙煤是變質最深的礦產煤,含碳量通常高達90%一98%,而可燃基氫含量很低,一般<4%,它的化學反應性較低,光澤強、硬度高,常常供作民用燃料。但有些化學反應性較強,熱穩定性較高的無煙煤,可用作化學作合成的原料。而低灰、低硫的老年無煙煤則是生產碳素製品的重要原料。無煙煤主要產地有寧夏的汝箕溝,山西的晉城、陽泉,河南的焦作、鄭州,貴州的畢節地區等。
褐煤:褐煤是未經變質的煤,其化學反應性強,放在空氣中極易風化而破碎成小塊,熱穩定差,塊煤加熱後破碎嚴重,多作民用燃料或煤化工產品,如褐煤臘、硝基腐植酸銨等。主要產地有內蒙古伊敏河、霍林河、大雁、元寶山、准噶爾,雲南小龍潭、昭通等。
(http://www.6chem.com/04.asp?classfirst=%C3%BA%BB%AF%B9%A4&classtwo=%CA%D0%B3%A1%B5%F7%D1%D0&id=188)
煤炭質量分析-相關國家標准目錄
DL/T 465-1992 煤的沖刷磨損指數試驗方法 查看
DL/T 498-1992 粉煤灰游離氧化鈣測定方法 查看
DL/T 660-1998 煤灰高溫黏度特性試驗方法 查看
DZ 48-1987 岩石中有機碳分析方法 查看
GB 14181-1997 測定煙煤粘結指數專用無煙煤技術條件 查看
GB 189-1963 煤炭粒度分級 查看
GB 2566-1995 低煤階煤透光率測定方法 查看
GB 4632-1997 煤的最高內在水分測定方法 查看
GB 474-1996 煤樣的制備方法 查看
GB 475-1996 商品煤樣採取方法 查看
GB 5751-1986 中國煤炭分類 查看
GB/T 11957-2001 煤中腐植酸產率測定方法 查看
GB/T 1341-2001 煤的格金低溫干餾試驗方法 查看
GB/T 14181-1993 測定煙煤粘結指數專用無煙煤技術條件 查看
GB/T 15334-1994 煤的水分測定方法 微波乾燥法 查看
GB/T 15458-1995 煤的磨損指數測定方法 查看
GB/T 15459-1995 煤的抗碎強度測定方法 查看
GB/T 15460-1995 煤中碳和氫的測定方法 電量-重量法 查看
GB/T 1572-2001 煤的結渣性測定方法 查看
GB/T 1573-2001 煤的熱穩定性測定方法 查看
GB/T 1574-1995 煤灰成分分析方法 查看
GB/T 1575-2001 褐煤的苯萃取物產率測定方法 查看
GB/T 16415-1996 煤中硒的測定方法 氫化物發生原子吸收法 查看
GB/T 16416-1996 褐煤中溶於稀鹽酸的鈉和鉀測定用的萃取方法 查看
GB/T 16658-1996 煤中鉻、鎘、鉛的測定方法 查看
GB/T 16659-1996 煤中汞的測定方法 查看
GB/T 18510-2001 煤和焦炭試驗可替代方法確認准則 查看
GB/T 18511-2001 煤的著火溫度測定方法 查看
GB/T 18666-2002 商品煤質量抽查和驗收方法 查看
GB/T 18855-2002 水煤漿技術條件 查看
GB/T 18856.1-2002 水煤漿質量試驗方法 第1部分:水煤漿采樣方法 查看
GB/T 18856.10-2002 水煤漿質量試驗方法 第10部分:水煤漿灰熔融性測定方法 查看
GB/T 18856.11-2002 水煤漿質量試驗方法 第11部分:水煤漿碳氫測定方法 查看
GB/T 18856.12-2002 水煤漿質量試驗方法 第12部分:水煤漿氮測定方法 查看
GB/T 18856.13-2002 水煤漿質量試驗方法 第13部分:水煤漿灰成分測定方法 查看
GB/T 18856.14-2002 水煤漿質量試驗方法 第14部分:水煤漿PH值測定方法 查看
GB/T 18856.2-2002 水煤漿質量試驗方法 第2部分:水煤漿濃度測定方法 查看
GB/T 18856.3-2002 水煤漿質量試驗方法 第3部分:水煤漿篩分試驗方法 查看
GB/T 18856.4-2002 水煤漿質量試驗方法 第42部分:水煤漿表觀粘度測定方法 查看
GB/T 18856.5-2002 水煤漿質量試驗方法 第5部分:水煤漿穩定性測定方法 查看
GB/T 18856.6-2002 水煤漿質量試驗方法 第6部分:水煤漿發熱量測定方法 查看
GB/T 18856.7-2002 水煤漿質量試驗方法 第7部分:水煤漿工業分析方法 查看
GB/T 18856.8-2002 水煤漿質量試驗方法 第8部分:水煤漿全硫測定方法 查看
GB/T 18856.9-2002 水煤漿質量試驗方法 第9部分:水煤漿密度測定方法 查看
GB/T 211-1996 煤中全水分的測定方法 查看
GB/T 212-1991 煤的工業分析方法 查看
GB/T 212-2001 煤的工業分析方法 查看
GB/T 213-1996 煤的發熱量測定方法 查看
GB/T 214-1996 煤中全硫的測定方法 查看
GB/T 215-1996 煤中各種形態硫的測定方法
GB/T 216-1996 煤中磷的測定方法 查看
GB/T 217-1996 煤的真相對密度測定方法 查看
GB/T 218-1996 煤中碳酸鹽二氧化碳含量的測定方法 查看
GB/T 219-1996 煤灰熔融性的測定方法 查看
GB/T 220-2001 煤對二氧化碳化學反應性的測定方法 查看
GB/T 2565-1998 煤的可磨性指數測定方法(哈德格羅夫法) 查看
GB/T 2566-1995 低煤階煤的透光率測定方法 查看
GB/T 3058-1996 煤中砷的測定方法 查看
GB/T 3558-1996 煤中氯的測定方法 查看
GB/T 4633-1997 煤中氟的測定方法 查看
GB/T 4634-1996 煤灰中鉀、鈉、鐵、鈣、鎂、錳的測定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查看
GB/T 476-1991 煤的元素分析方法 查看
GB/T 476-2001 煤的元素分析方法 查看
GB/T 478-2001 煤炭浮沉試驗方法 查看
GB/T 479-2000 煙煤膠質層指數測定方法 查看
GB/T 480-2000 煤的鋁甑低溫干餾試驗方法 查看
GB/T 483-1998 煤炭分析試驗方法一般規定 查看
GB/T 5447-1997 煙煤粘結指數測定方法 查看
GB/T 5448-1997 煙煤坩堝膨脹序數的測定 電加熱法 查看
GB/T 5449-1997 煙煤羅加指數測定方法 查看
GB/T 5450-1997 煙煤奧阿膨脹計試驗 查看
GB/T 6949-1998 煤的視相對密度測定方法 查看
GB/T 7560-2001 煤中礦物質的測定方法 查看
JB/T 7610-1994 鍋爐煤粉燃燒特性試驗規范 查看
JB/T 7611-1994 鍋爐煤粉氣流著火指數測定試驗規范
JB/T 7612-1994 鍋爐煤粉粒度分布測試規范 查看
MT 190-1988 選煤廠煤泥水沉降試驗方法 查看
MT 263-1991 煙煤宏觀類型的劃分與描述 查看
MT 265-1991 商品煤隨機反射率分布圖的判別方法 查看
MT 422-1996 煤礦粉塵粒度分布測定方法(質量法) 查看
MT 56-1981 中國煤炭可選性測定標准 查看
MT 80-1984 煤中灰分快速測定方法 查看
MT/T 1-1996 商品煤含矸率和限下率的測定方法 查看
MT/T 109-1996 煤和矸石泥化試驗方法 查看
MT/T 340.1-1994 冶金焦用北淮礦務局煤技術條件 查看
MT/T 340.2-1994 發電煤粉鍋爐用淮北礦務局煤技術條件 查看
MT/T 340.3-1994 水泥回轉窯用淮北礦務局煤技術條件 查看
MT/T 341.1-1994 冶金焦用大屯煤電公司煤技術條件 查看
MT/T 341.2-1994 發電煤粉鍋爐用大屯煤電公司煤技術條件 查看
MT/T 341.3-1994 蒸汽機車用大屯煤電公司煤技術條件 查看
MT/T 342.1-1994 冶金焦用七台河礦務局煤技術條件 查看
MT/T 342.2-1994 常壓固定床煤氣發生爐用七台河礦務局煤技術條件 查看
MT/T 342.3-1994 蒸汽機車用七台河礦務局煤技術條件 查看
MT/T 342.4-1994 水泥回轉窯用七台河礦務局煤技術條件 查看
MT/T 342.5-1994 發電煤粉鍋爐用七台河礦務局煤技術條件 查看
MT/T 343.1-1994 冶金焦用西山礦務局煤技術條件 查看
MT/T 343.2-1994 發電煤粉鍋爐用西山礦務局煤技術條件 查看
MT/T 344.1-1994 發電煤粉鍋爐用龍口礦務局煤技術條件 查看
MT/T 344.2-1994 常壓固定床煤氣發生爐用龍口礦務局煤技術條件 查看
MT/T 345.1-1994 發電煤粉鍋爐用霍州礦務局煤技術條件
MT/T 345.2-1994 冶金焦用霍州礦務局煤技術條件 查看
MT/T 346.1-1994 發電煤粉鍋爐用大雁礦務局煤技術條件 查看
MT/T 347.1-1994 發電煤粉鍋爐用扎賚諾爾礦務局煤技術條件 查看
MT/T 348.1-1994 冶金焦用萍鄉礦務局煤技術條件 查看
MT/T 348.2-1994 發電煤粉鍋爐用萍鄉礦務局煤技術條件 查看
MT/T 348.3-1994 合成氨用萍鄉礦務局煤技術條件 查看
MT/T 348.4-1994 水泥回轉窯用萍鄉礦務局煤技術條件 查看
MT/T 349.1-1994 冶金焦用潞安礦務局煤技術條件 查看
MT/T 349.2-1994 發電煤粉鍋爐用潞安礦務局煤技術條件 查看
MT/T 349.3-1994 蒸汽機車用潞安礦務局煤技術條件 查看
MT/T 357-1994 煤的三氯甲烷萃取物測定方法 查看
MT/T 358-1994 煤的三氯甲烷萃取物族組分測定方法 查看
MT/T 384-1994 煤中鈾的測定方法 查看
MT/T 385-1994 煤中釩的測定方法 查看
MT/T 560-1996 煤的熱穩定性分級 查看
MT/T 561-1996 煤的固定碳分級 查看
MT/T 562-1996 煤中磷分分級 查看
MT/T 574-1996 煤矸石生物肥料技術條件 查看
MT/T 594-1996 煤顯微組分熒光光譜測定方法 查看
MT/T 595-1996 煤顯微組分熒光強度測定方法 查看
MT/T 596-1996 煙煤粘結指數分級 查看
MT/T 597-1996 煤中氯含量分級 查看
MT/T 736-1997 無煙煤電阻率測定方法 查看
MT/T 737-1997 量熱儀氧彈安全性能檢驗規范 查看
MT/T 739-1997 煤炭堆密度小容器測定方法
MT/T 740-1997 煤炭堆密度大容器測定方法 查看
MT/T 741-1997 煤系高嶺岩 三氧化二鋁浸出率測定方法 查看
MT/T 748-1997 工業型煤冷壓強度測定方法 查看
MT/T 749-1997 工業型煤浸水強度和浸水復干強度的測定方法 查看
MT/T 750-1997 工業型煤中的全硫測定方法 查看
MT/T 751-1997 工業型煤發熱量測定方法 查看
MT/T 791-1998 水煤漿采樣方法 查看
MT/T 792-1998 水煤漿濃度測定方法 查看
MT/T 799-1999 煤系高嶺岩(土)及其煅燒土沉降體積測定方法 查看
MT/T 800-1999 煤系高嶺岩(土)煅燒土白度測定方法 查看
MT/T 801-1999 煤系高嶺岩(土)及其煅燒土懸浮性能測定方法 查看
MT/T 802.1-1999 煤系硫鐵礦及硫精礦中有效硫的測定方法 查看
MT/T 802.2-1999 煤系硫鐵礦及硫精礦中全硫、硫酸鹽硫、硫化鐵硫的測定方法 查看
MT/T 802.3-1999 煤系硫鐵礦及硫精礦中總碳量的測定方法 查看
MT/T 802.4-1999 煤系硫鐵礦及硫精礦中砷含量的測定方法 查看
MT/T 846-1999 煤體導水性分類 查看
SD 210-1987 火電廠動力煤標准煤樣(第一批) 查看
(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shtml/20040801/68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