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sumif函數如何滿足三個條件用法
SUMIF只適於單個條件,可以用SUM數組公式或SUMPRODUCT
【含義】
在給定的幾組數組中,將數組間對應的元素相乘,並返回乘積之和。
[編輯本段]【語法】
SUMPRODUCT(array1,array2,array3, ...) Array1,array2,array3, ... 為 2 到 30 個數組,其相應元素需要進行相乘並求和。
[編輯本段]【說明】
• 數組參數必須具有相同的維數,否則,函數 SUMPRODUCT 將返回錯誤值 #VALUE!。 • 函數 SUMPRODUCT 將非數值型的數組元素作為 0 處理。
[編輯本段]【示例】
如果將示例復制到空白工作表中,可能會更易於理解該示例。
B C D E
1 Array1 Array1 Array2 Array2
2 3 4 2 7
3 8 6 6 7
4 1 9 5 3
公式 說明(結果)
=SUMPRODUCT(B2:C4,D2:E4) 兩個數組的所有元素對應相乘,然後把乘積相加,即3*2+4*7+8*6+6*7+1*5+9*3。(156)
數學函數SUMPRODUCT應用實例 一、基本功能 1.函數SUMPRODUCT的功能返回相應的區域或數組乘積的和。 2.基本格式SUMPRODUCT(數據1,數據2,……,數據30)3.示例數據表A列 B列 C列 D列 E列數據1數據2數據3數據4數據52 3 4 12 105 5 6 5 209 7 8 #N/A 307 2 7 9 KL1 6 2 8 2 ⑴基本計算 ①區域計算要求:計算A、B、C三列對應數據乘積的和。公式:=SUMPRODUCT(A2:A6,B2:B6,C2:C6)計算方式:=A2*B2*C2+A3*B3*C3+A4*B4*C4+A5*B5*C5+A6*B6*C6即三個區域A2:A6,B2:B6,C2:C6同行數據積的和。返回值788。 ②數組計算要求:把上面數據表中的三個區域A2:A6,B2:B6,C2:C6數據按一個區域一個數組,計算對應數組積的和。把A2:A6,B2:B6,C2:C6分別作為一個數組,即A2:A6表示為數組-{2;5;9;7;1}B2:B6表示為數組-{3;5;7;2;6}C2:C6表示為數組-{4;6;8;7;2}公式: =SUMPRODUCT({2;5;9;7;1},{3;5;7;2;6},{4;6;8;7;2}) =788 注意:數組數據用大括弧{}括起來。行數據之間用分號";"分隔,如果是同一行的數據,用逗號","分隔。 ⑵可能出現的錯誤 ①編輯公式時,引用的數據區域大小不一致導致計算錯誤,返回值為#VALUE!。示例:在上面的數據表中,計算A列與B列數據區域積的和。公式: =SUMPRODUCT(A2:A6,B2:B5) 或 =SUMPRODUCT(A2:A6,B2:B8) 都會返回錯誤值#VALUE!。所以在用SUMPRODUCT函數時,引用的數據區域大小要一致。 ②數據區域中有錯誤值時,計算出現錯誤值。示例:在上面的數據表中,計算數據區域A2:A6與D2:D6對應積的和。公式: =SUMPRODUCT(A2:A6,D2:D6) 因為D2:D6中有錯誤值#N/A,所以公式返回值為錯誤值#N/A。 ③數據區域引用不能整列引用。示例:計算上面數據表中A2:A6和B2:B6區域對應數據積的和,正確公式為=SUMPRODUCT(A2:A6,B2:B6)則返回正確的計算值94。如果用公式 =SUMPRODUCT(A:A,B:B) 則返回錯誤值#NUM!。 ④數據區域有文本,計算中系統默認文本值為0。示例:在上面數據表中,計算A2:A6和E2:E6區域中對應數據積的和。公式 =SUMPRODUCT(A2:A6,E2:E6) 返回值是392,其中E5是文本KL,則A5*E5=0。 二、用於多條件計數用數學函數SUMOPRODUCT計算符合2個及以上條件的數據個數 ⑴數據表如下數據表所示:
A B C
1 姓名 性別 職稱
2 A 男 中一
3 B 女 中二
4 C 女 中一
5 D 男 中一
6 E 女 中一
7 F 男 中二
8 G 女 中二
9 H 男 中一
10 I 男 中一
11 J 女 中一
統計表E列 F列 G列中一 中二男女要求:統計上面數據表中男、女性中分別是中一、中二的人數。如下圖片,A1:C11數據區域,在E1:G3區域統計男、女中中一和中二的人數是多少。 ⑵公式在數據統計區域中的F2單元格編輯如下公式: =SUMPRODUCT(($B$2:$B$11=$E2)*($C$2:$C$11=F$1)) 向下復制到F3,向右復制到G3。 ⑶公式分解及分析 ①條件1——$B$2:$B$11=$E2在計算過程中,條件1是一個數組,返回多值,寫成公式如下:=$B$2:$B$11=$E2具體操作:選中10個連續的單元格,輸入上述公式後,按Ctrl+Shift+回車鍵確認,返回10個邏輯判斷值——TRUE;FALSE;FALSE;TRUE;FALSE;TRUE;FALSE;TRUE;TRUE;FALSE。這10個邏輯判斷值構成一個新的由TRUE主FALSE組成的數組1。 ②條件2——$C$2:$C$11=F$1與條件1相同,是一個數組,返回多值,寫成公式如下:=$C$2:$C$11=F$1具體操作:同樣的方法,選中對應的10連續單元格,輸入上述公式,按Ctrl+Shift+回車鍵確認,返回10個邏輯判斷值——TRUE;FALSE;TRUE;TRUE;TRUE;FALSE; FALSE;TRUE; TRUE;TRUE。這10個邏輯判斷值構成另一個新的由TRUE主FALSE組成的數組2。 ③($B$2:$B$11=$E2)*($C$2:$C$11=F$1)由新構成的數組1乘以數組2,即: =($B$2:$B$11=$E2)*($C$2:$C$11=F$1) ={數組1*數組2} ={ TRUE;FALSE;FALSE;TRUE;FALSE;TRUE;FALSE;TRUE;TRUE;FALSE }*{ TRUE;FALSE;TRUE;TRUE;TRUE;FALSE; FALSE;TRUE; TRUE;TRUE } ={TRUE*TRUE;FALSE*FALSE;FALSE*TRUE;TRUE*TRUE;FALSE*TRUE;TRUE*FALSE; FALSE*FALSE;TRUE*TRUE;TRUE*TRUE; FALSE*TRUE} ={1;0;0;1;0;0;0;1;1;0} 其中,邏輯值TRU*與**LSE參與計算時: TRUE=1,FALSE=0,TRUE*TRUE=1,TRUE*FALSE=FALSE*TRUE=0,FALSE*FALSE=0 因此{數組1*數組2}={1;0;0;1;0;0;0;1;1;0}由1和0構成了一個新的數組3。 ④=SUMPRODUCT(($B$2:$B$11=$E2)*($C$2:$C$11=F$1)) 函數SUMPRODUCT對新的數組3中的所有數據求和。即: =SUMPRODUCT(($B$2:$B$11=$E2)*($C$2:$C$11=F$1))=SUMPRODUCT({數組1*數組2}) =SUMPRODUCT({數組3}) =SUMPRODUCT({1;0;0;1;0;0;0;1;1;0}) =4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公式編輯按照函數SUMPRODUCT的一般格式,可以編輯如下等效的公式: =SUMPRODUCT(($B$2:$B$11=$E2)*1,($C$2:$C$11=F$1)*1) 函數SUMPRODUCT的作用是對數組($B$2:$B$11=$E2)與數組($C$2:$C$11=F$1))計算其乘積的和,即: =SUMPRODUCT(($B$2:$B$11=$E2)*1,($C$2:$C$11=F$1)*1) =SUMPRODUCT({ TRUE;FALSE;FALSE;TRUE;FALSE;TRUE;FALSE;TRUE;TRUE;FALSE }*1,{ TRUE;FALSE;TRUE;TRUE;TRUE;FALSE; FALSE;TRUE; TRUE;TRUE }*1) =SUMPRODUCT({1;0;0;1;0;1;0;1;1;0},{1;0;1;1;1;0;0;1;1;1}) =SUMPRODUCT({1*1;0*0;0*1;1*1;0*1;1*0;0*0;1*1;1*1,0*1}) =SUMPRODUCT({1;0;0;1;0;0;0;1;1,0}) =4 注意:TRUE*1=1,FALSE*1=1*FALSE=0,TRUE*0=0*TRUE=0 。數組中用分號分隔,表示數組是一列數組,分號相當於換行。兩個數組相乘是同一行的對應兩個數相乘。 三、用於多條件求和對於計算符合某一個條件的數據求和,可以用SUMIF函數來解決。如果要計算符合2個以上條件的數據求和,用SUMIF函數就不能夠完成了。這就可以用函數SUMPRODUCT。 用函數SUMPRODUCT計算符合多條件的數據和,其基本格式是:SUMPRODUCT(條件1*條件2*……,求和數據區域) 數據表
A B C D
1 姓名 性別 職稱 課時
2 A 男 中一 15
3 B 女 中二 16
4 C 女 中一 14
5 D 男 中一 13
6 E 女 中一 18
7 F 男 中二 15
8 G 女 中二 16
9 H 男 中一 14
10 I 男 中一 17
11 J 女 中一 18
要求:計算男、女分別是中一或中二的總課時數。 統計表F列 G列 H列 中一 中二男女在G2中編輯公式 =SUMPRODUCT(($B$2:$B$11=$F2)*($C$2:$C$11=G$1),$D$2:$D$11) 回車確認後向下向右復制公式到H3單元格。 公式釋義:性別區域$B$2:$B$11中滿足條件男和職稱區域$C$2:$C$11中滿足條件中一的數據,通過判斷計算後由1和0組成一個新的數據區域,這個新的數據區域再和課時區域$D$2:$D$11中的對應數據相乘後求和。 公式對比:到此,對函數SUMPRODUCT用來計數和求和,試作一對比 計數公式 =SUMPRODUCT(($B$2:$B$11=$E2)*($C$2:$C$11=F$1)) 求和公式 =SUMPRODUCT(($B$2:$B$11=$F2)*($C$2:$C$11=G$1),$D$2:$D$11) 不難看出,求和公式在原來的計數公式中,在相同判斷條件下,增加了一個求和的數據區域。也就是說,用函數SUMPRODUCT求和,函數需要的參數一個是進行判斷的條件,另一個是用來求和的數據區域。 四、用於排名次如下A列數據:A列 B列數據 名次56658965567890526090需要排出區域A2:A11中10個數據的名次。在B2中編輯公式: =SUMPRODUCT((A2<$A$2:$A$11)*1)+1 向下復制到單元格B11。 公式釋義:用A2到$A$2:$A$11(用絕對引用$保證公式在向下復制時整個數據區域不發生變化)中進行比較,當A2<$A$2:$A$11成立時,則返回TRUE;如果A2<$A$2:$A$11不成立就返回FALSE。所以數組公式=A2<$A$2:$A$11返回一個由TRUE和FALSE構成的邏輯數組。把數組公式=A2<$A$2:$A$11構成的邏輯數組乘1,得到一個由0和1構成的新數組。SUMPRODUCT再對由0和1構成的新數組求和,表示在數據區域$A$2:$A$11中比A2大的數據個數。所以A2在數據區域$A$2:$A$11內排列的位次應該是比A2大的數據個數+1,即公式=數據區域$A$2:$A$11內比A2大的個數+1 =SUMPRODUCT((A2<$A$2:$A$11)*1)+1 公式向下復制,則依次對$A$2:$A$11中每一個數據重復進行上述判斷求和,從而排出數據區域$A$2:$A$11中每一個數據的位次。很顯然,對於數據區域$A$2:$A$11中相同的數,判斷和計算結果是相同的,也就是排出來的位次相同。所以用SUMPRODUCT函數排出來的名次,與直接用RANK函數排出來的名次是一樣的,有重復名次,但最大位次數不超過數據區域$A$2:$A$11中的總數據個數。 如果希望排出的位次沒有重復,而數據區域$A$2:$A$11中相同數據的位次按數據出現的先後順序排位,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SUMPRODUCT((A2<$A$2:$A$11)*1)+COUNTIF($A$2:A2,A2) 公式向下復制即可。兩種排名對比如下表所示:A列 B列 C列數據 名次重復順序名次56 8 865 5 589 3 365 5 656 8 978 4 490 1 152 10 1060 7 790 1 2 綜上所述,對於多條件的計數或者求和,可以用數學函數SUMPRODUCT來比較方便的解決。在使用函數時,進行數據引用的單元格區域或數組應該大小一致,不能採取整列引用(形如A:A)。如果跨表使用函數SUMPRODUCT,與其它函數跨表引用數據一樣,數據區域前面應該標明工作表名稱。[color=#EE1D24,strength=3);]計數公式中最關鍵的是確定計數的判斷條件。[color=#EE1D24,strength=3);]求和公式在原來的計數公式中,在相同判斷條件下增加了一個求和的數據區域。[color=#EE1D24,strength=3);]用函數SUMPRODUCT求和,函數需要的參數一個是進行判斷的條件,另一個是用來求和的數據區域。
❷ sumif函數的用法
在公式中輸入=SUMIF(range,criteria,sum_range)
Range為條件區域。Criteria是求和條件。Sum_range 為實際求和區域。
例如:
選中F2單元格,輸入公式:=SUMIF(B2:B19,E2,C2:C19),輸入公式完成後,直接按enter鍵,即可統計出辦公軟體欄目的總流量。
選中F3單元格,輸入公式:=SUMIF(B2:B19,E3,C2:C19),輸入公式完成後,直接按enter鍵,可以求得網站運營欄目的總流量。
選中F4單元格,輸入公式:=SUMIF(B2:B19,E4,C2:C19)可以求得電腦醫院欄目的總流量。
選中F5單元格,輸入公式:=SUMIF(B2:B19,E5,C2:C19)可以求得工具軟體欄目的總流量。
選中F6單元格,輸入公式:=SUMIF(B2:B19,E6,C2:C19)可以求得網路安全欄目的總流量。
(2)sumif函數的使用方法及實例擴展閱讀:
在求值單元格中輸入:=SUMIF(A1:A6,10,B1:B6)
SUMIF函數:對符合指定條件的單元格求和
語法:SUMIF(range,criteria,sum_range)
range是指用於篩選的單元格區域;criteria是篩選的條件,可以是數字、表達式或文本值,如≥100、<100等;sum_range是實際的求和區域;例如:假設A1:A4中的數據是10、20、30、40,B1:B4中的數據是100、200、300、400,那麼SUMIF(A1:A4,「15」,B1:B4)的值等於900。
那是因為A2、A3、A4中的數據滿足條件,所以相對應的對B2、B3、B4中的數據進行計算。
❸ Excel 中 sumif 函數用法
例如,你的3在a1,要求,第一列大於10的單元格,與它對應的第二列單元格求和。
在求值單元格中輸入:=sumif(a1:a6,>10,b1:b6)
sumif函數:對符合指定條件的單元格求和
語法:sumif(range,criteria,sum_range)
range是指用於篩選的單元格區域;criteria是篩選的條件,可以是數字、表達式或文本值,如≥100、<100等;sum_range是實際的求和區域;例如:假設a1:a4中的數據是10、20、30、40,b1:b4中的數據是100、200、300、400,那麼sumif(a1:a4,「>15」,b1:b4)的值等於900。那是因為a2、a3、a4中的數據滿足條件,所以相對應的對b2、b3、b4中的數據進行計算。
❹ EXCEL請詳細說明sumif函數的用法
例如,你的3在A1,要求,第一列大於10的單元格,與它對應的第二列單元格求和。
在求值單元格中輸入:=SUMIF(A1:A6,>10,B1:B6)
SUMIF函數:對符合指定條件的單元格求和
語法:SUMIF(range,criteria,sum_range)
range是指用於篩選的單元格區域;criteria是篩選的條件,可以是數字、表達式或文本值,如≥100、<100等;sum_range是實際的求和區域;例如:假設A1:A4中的數據是10、20、30、40,B1:B4中的數據是100、200、300、400,那麼SUMIF(A1:A4,「>15」,B1:B4)的值等於900。那是因為A2、A3、A4中的數據滿足條件,所以相對應的對B2、B3、B4中的數據進行計算。
❺ EXCEL條件求和函數SUMIF的幾種常見用法
SUMIF函數的使用方法如下:
使用 SUMIF 函數可以對范圍中符合指定條件的值求和。
公式使用過程中,請注意參數的使用要求:
1、range必需。用於條件計算的單元格區域。每個區域中的單元格都必須是數字或名稱、數組或包含數字的引用。空值和文本值將被忽略。
2、criteria必需。用於確定對哪些單元格求和的條件,其形式可以為數字、表達式、單元格引用、文本或函數。例如,條件可以表示為 32、">32"、B5、"32"、"蘋果" 或 TODAY()。
3、重要任何文本條件或任何含有邏輯或數學符號的條件都必須使用雙引號 (") 括起來。 如果條件為數字,則無需使用雙引號。
sum_range可選。要求和的實際單元格(如果要對未在 range 參數中指定的單元格求和)。如果省略 sum_range 參數,Excel 會對在 range 參數中指定的單元格(即應用條件的單元格)求和。
4、可以在 criteria 參數中使用通配符(包括問號 (?) 和星號 (*))。問號匹配任意單個字元;星號匹配任意一串字元。如果要查找實際的問號或星號,請在該字元前鍵入波形符 (~)。
❻ sumif函數詳細的用法
1、返回如花的銷售額。
=SUMIF(B:B,"如花",C:C)
2、返回除了如花之外的銷售額。
=SUMIF(B:B,"如花",C:C)
3、返回大於900的銷售額
=SUMIF(C:C,">900")
4、返回低於平均值的銷售總額
=SUMIF(C:C,"
注意,當使用其他公式作為求和條件時,如果在求和條件的公式前使用大於、小於、不等於這些比較運算符,運算符前後要使用半形引號,同時要使用連接符&,將比較運算符與公式連接起來。
5、返回等於單元格E1中姓名的銷售額
=SUMIF(B:B,E1,C:C)
6、返回B列不為空的銷售額
=SUMIF(B:B,"*",C:C)
(6)sumif函數的使用方法及實例擴展閱讀:
sumif函數的參數如下:
第一個參數:Range為條件區域,用於條件判斷的單元格區域。
第二個參數:Criteria是求和條件,由數字、邏輯表達式等組成的判定條件。
第三個參數:Sum_range 為實際求和區域,需要求和的單元格、區域或引用。
當省略第三個參數時,則條件區域就是實際求和區域。
criteria 參數中使用通配符(包括問號 (?) 和星號 (*))。問號匹配任意單個字元;星號匹配任意一串字元。如果要查找實際的問號或星號,請在該字元前鍵入波形符 (~)。
❼ excel函數中SUMIF函數的使用方法
sumif函數語法是:=SUMIF(range,criteria,sum_range)
sumif函數的參數如下:
第一個參數:Range為條件區域,用於條件判斷的單元格區域。
第二個參數:Criteria是求和條件,由數字、邏輯表達式等組成的判定條件。
第三個參數:Sum_range 為實際求和區域,需要求和的單元格、區域或引用。
當省略第三個參數時,則條件區域就是實際求和區域。
(7)sumif函數的使用方法及實例擴展閱讀:
只有在區域中相應的單元格符合條件的情況下,sum_range 中的單元格才求和。如果忽略了 sum_range,則對區域中的單元格求和。
Microsoft Excel 還提供了其他一些函數,它們可根據條件來分析數據。例如,如果要計算單元格區域內某個文本字元串或數字出現的次數,則可使用 COUNTIF 函數。如果要讓公式根據某一條件返回兩個數值中的某一值(例如,根據指定銷售額返回銷售紅利),則可使用 IF 函數。
使用 SUMIF 函數匹配超過 255 個字元的字元串時,將返回不正確的結果 #VALUE!。
sum_range 參數與 range 參數的大小和形狀可以不同。 求和的實際單元格通過以下方法確定:使用 sum_range 參數中左上角的單元格作為起始單元格,然後包括與 range 參數大小和形狀相對應的單元格。
但是,當 SUMIF 函數中的range和 sum_range 參數不包含相同的單元格個數時,工作表重新計算需要的時間可能比預期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