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食用菌培養基及其製作方法
食用菌品種很多,培養基也不同,在這里是無法說清楚的。而且沒有實地操作也是有一定的風險的。建議你最好實地學習操作一下。
❷ 【視界網】食用菌菌種發酵罐專用母種製作方法有哪些
所以要找相關技術人員進行學習啊。發酵罐算是對液體菌種的一種擴繁吧。
❸ 平菇菌袋怎麼製作
具體步驟:
1、收到菌包後,准備一個大一些的塑料桶或者紙箱(紙箱的話最好在里邊墊上一張防水薄膜),在里邊倒入一小杯水,把菌包封口處的報紙撕掉,然後將菌包在塑料桶里邊。(當然有泡沫箱的話,也可以把這些菌包放在泡沫箱裡面)。
(3)食用菌罐的製作方法擴展閱讀
病害防治
病害常見以下兩類:
1、在栽培過程中,環境條件及管理方法不妥,造成反常的生理活動的現象。我們稱為生理性病害。
菌絲風長:菌絲表層氣生菌絲濃密,影響出菇。形成菌絲風長的原因主要是空氣濕度大,通風不良所致。防止辦法,加強通風,降低濕度即可。
平菇的大腳菇:子實體菌蓋極小,菌柄粗長。這主要是缺氧、通風不良造成的。只要加強通風,注意光線即可防止。
平菇枯萎:菇蕾或子實體生長停滯,逐步萎縮、變乾枯死、腐爛。發生的原因主要是水分不足,通風過大。防止辦法,增加空氣相對濕度,不使料面乾燥,通風時切勿讓風直吹菇蕾或子實體。
平菇葯害:子實體噴葯後(敵敵畏),菌蓋停止生長,邊緣形成一條黑邊、翻卷。要禁止使用一些有害的農葯。
銹斑:平菇菌蓋、菌柄上產生銹褐色斑點。發生的原因,主要是通風不良、濕度過大形成的。防止辦法,加強通風,降低濕度。
2、子實體被其他雜菌污染致使發病或死亡,我們稱為浸染質病害。
平菇常見的病是干泡病(褐斑病),主要危害其正常生長。其症狀為子實體表面產生白色絨毛狀菌絲,出現褐色斑點,菌蓋萎縮、乾裂。
防治法:降低溫度,加強通風。病區噴2%甲醛液或1:500倍多菌靈。
❹ 食用菌包是怎麼做的
購買專用的食用菌菌袋,將培養料裝入菌袋,然後經過滅菌,接種,培養就完成菌棒製作了。
❺ 食用菌液體菌種發酵罐,價格1.2-2.4萬太高了。我想自製。請幫我
製作一台機大的械搖瓶機,約要600元加瓶300元,一次能生產100公升。我已製作好還沒有開始應用。有可能我會發圖片給你。 hezhong
❻ 怎麼做簡單的菌包(可以長出食用菌的)
先把熟料帶消毒消毒干凈,然後放入木頭削。
(6)食用菌罐的製作方法擴展閱讀:
菌包(菌棒)培養,是現代食用菌培養的通用方法。
類似於一、二年生花卉草本花卉、糧食作物和蔬菜的生產是基於種子。
食用菌的生產是來自於菌包。
菌包是用袋裝的培養基植料(如棉籽殼)接入菌種再經過大棚培養和溫控培養做成的。
生產食用菌時,只要保持特定的溫度和濕度以及菌包內的水分,就可以長出食用菌。
參考資料:網路-菌包
❼ 食用菌接種箱怎樣製作
一般農村都是找木匠製作。你可以在網路圖片搜索接種箱。就可以看到相關的圖片。
❽ 油桶自製食用菌滅菌鍋爐方法,希望有圖片
油桶製作食用菌滅菌灶的方法比較簡單。但是很少有圖片。可以採用三個油桶串聯起來的方式。兩個油桶直接加熱。一個油桶在上面預熱。下面壘砌爐灶。然後旁邊建造一個滅菌池就可以了。
❾ 怎麼製作菌包平菇
步驟如下:
1、收到菌包後,准備一個大一些的塑料桶或者紙箱(紙箱的話最好在里邊墊上一張防水薄膜),在里邊倒入一小杯水,把菌包封口處的報紙撕掉,然後將菌包在塑料桶里邊。(當然有泡沫箱的話,也可以把這些菌包放在泡沫箱裡面)。
拓展資料
生長環境:
1.營養:平菇可利用的營養很多,木質類的植物殘體和纖維質的植物殘體都能利用。人工栽培時,依次以廢棉、棉籽殼、玉米芯、棉稈、大豆秸產量較高,其他農林廢物也可利用,如木屑、稻草、麥秸、玉米芯等。
2.溫度:菌絲生長不同種的菌絲生長溫度范圍和適宜溫度不完全相同,多數種和品種在5~35℃下都能生長,20~30℃是它們生長共同的適宜溫度范圍,低溫和中低溫類品種的最適生長溫度為24~26℃,中高溫類和廣溫類品種的最適生長溫度為28℃左右,鳳尾菇的最適生長溫度25~27℃。
3.濕度:菌絲體生長的基質含水量以60%~65%為最適,基質含水量不足時,發菌緩慢,發菌完成後出菇推遲。生料栽培,基質含水量過高時,透氣性差,菌絲生長緩慢,同時易滋生厭氧細菌或黴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