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在家熬葯膏(蜜煉)
用料:枇杷2500g、川貝10克、冰糖400g、枇杷老葉6-8片、蜂蜜50g
【春夏熱咳的剋星】自製川貝蜜煉枇杷膏的做法
1、枇杷葉刷洗掉背面的絨毛後剪碎。
2. 軟膏劑的制備方法有哪些
軟膏劑的制備方法:
軟膏劑研合法
由半固體和液體組分組成的軟膏基質可用此法。可先取葯物與部分基質或適宜液體研磨成細膩糊狀,再遞加其餘基質研勻至取少許塗布於手背上無顆粒感覺為止。大量生產時可用電動研缽進行。
軟膏劑熔合法
由熔點較高的組分組成的基質,常溫下不能均勻混合,須用此法。若主葯可溶於基質者亦可用此法混入。或一些葯材需用基質加熱浸取其有效成分者也用此法。操作時通常先將基質加熱熔化,濾過,加入葯物,攪勻並至冷凝。大量制備可用電動攪拌機混合。含不溶性葯物粉末的軟膏,可通過研磨機進一步研磨使其更細膩均勻。
軟膏劑乳化法
將油性物質(如凡士林、羊毛脂、硬脂酸、高級脂肪醇、單硬脂酸甘油酯等)加熱至80℃左右使熔化,用細布濾過;另將水溶性成分(如硼砂、氫氧化鈉、三乙醇胺、月桂醇硫酸鈉及保濕劑、防腐劑等)溶於水,加熱至較油相溫度略高時(防止兩相混合時油相中的組分過早析出或凝結),將水溶液慢慢加入油相中,邊加邊攪,製成乳劑基質。加入葯物並攪拌至冷凝。
乳化劑中水、油兩相的混合有三種方法:
①兩相同時摻和,適用於連續的或大批量的操作,需要一定設備。
②分散相加到連續相中,適合於含小體積分散相的乳劑系統。
③連續相加到分散相中,適用於多數乳劑系統,在混合過程中引起乳劑的轉型,從而產生更為細小的分散相粒子。如制備O/W型乳劑基質時,水相在攪拌下極緩加到油相內,開始時水相的濃度低於油相,形成W/O型乳劑,當更多水加入時,乳劑粘度繼續增加,直至W/O型乳劑水相的體積擴大到最大限度,超過此限,乳劑粘度降低,發生轉型而成O/W型乳劑;使內相(油相)得以更細地分散。
3. 請問中葯高手:軟膏劑如何製作
將青黛研末和凡士林攪勻即可,放入瓷瓶中備用
是將葯物加入適宜的基質中,製成均勻、細膩、易於塗布於皮膚、粘膜或病損面的半固體狀外用制劑。它具有不易乾燥,易於粘著人體體表,作用持久深入,可保護皮膚,防止外界物理、化學因素影響等特點。根據制備方法,軟膏可分為六類:1。調膏:用動物油或植物油(現代還可用礦物油如凡士林)調和葯未成糊狀即成。2。熬膏:以水或酒作溶媒,將生葯中的可溶成分加熱溶出,濾凈去渣,再加熱濃縮而成,也可直接用生葯汁加熱濃縮制備。3。油蠟膏:系用植物油或動物油煎熬葯料溶取其可溶成分,濾凈,再加蜂蠟或蟲白蠟溶化成膏。4。搗研膏:將富含油脂的生葯搗研而成。5。醋膏:以醋為溶媒,按熬膏的方法制備而成。6。蜜膏:以蜂蜜配合葯物細未制備成的膏劑。
4. 中葯外用膏葯如何製作
膏劑是將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濃縮而成的劑型...
有內服和外用兩種...
內服膏通常又分流浸膏、浸膏、煎膏三種...
外用膏有軟膏、硬膏兩種...
其中內服煎膏和外用軟膏是膏劑中常見的劑型。...
內服的煎膏又叫膏滋,是把葯物加水煎熬,濾滓,加入冰糖、蜂蜜等,熬成稠厚的膏,可長期服用...常用於慢性疾病或身體虛弱者...
外用的軟膏稱油膏,一般葯膏,是把蜂蠟加入棉子油或花生油中,加熱熔化,乘熱加入應用的葯物細粉,不斷攪拌,待冷凝即成。冰片、樟腦等容易揮發的葯,可在油膏冷後加入攪勻。外用葯膏一般用於外塗皮膚瘡瘍疥癬等...
5. 松香膏葯的製作方法
1、准備好水少許和松香。
6. 膏葯的製作方法
傳統型黑膏葯的製作方法
黑膏葯系以食用油炸取葯料,去渣後在高溫下與黃丹反應而成的鉛硬膏。
一、基質原料的選擇與葯料的處理
1. 植物油:以質地純凈的麻油為好。其優點是煉時泡沫少,有利於操作。且製成的膏葯色澤光亮,性粘,質量好。亦可以採用棉子油、菜子油、花生油等,不宜用豆油。
2. 黃丹:又稱章丹、鉛丹、紅丹、陶丹,橘黃色,質重,粉末狀,主要成為為四氧化三鉛,純度要求在95%以上。(可在大型葯店或化工店買到)
3. 葯料的處理:葯料可分為一般葯料(粗料)與細料兩類。粗料為一般性的中葯根莖葉等,細料為貴重葯與芳香葯。粗料按處方取好,並進行適當的粉碎,為熬枯去渣作準備。細料如麝香等研成細粉備用,攤塗時撒在膏葯表面;可溶性或揮發性的細料如冰片、樟腦、沒葯、乳香等可先研為細粉備用,在攤塗前投入熔化的膏葯中混勻。(細粉要過120目篩)
二、傳統黑膏葯的製作工藝
1.葯料的提取(熬枯去渣):取植物油置鍋中,微熱後將葯料投入,加熱並不斷攪拌,直至葯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內部焦黃為度。此時溫度可達220度,炸好後可用鐵絲篩撈去葯渣,去渣後的油為葯油。(鍋最好用銅鍋,控制溫度可用專用高溫溫度計,醫療器械商場都有賣)
2.煉油:取上述葯油繼續熬煉,待油溫度上升到320度(一定要達到溫度,很關鍵),改用中火。煉油的火候:一是看溫度計,達到規定溫度;二是看油煙,開始為淺青色,漸為黑而濃,進而為白色濃煙,無風時白煙直上;三是看油花:沸騰開始時,油花多在鍋壁周邊附近,當油花向鍋中央聚集時為度;四是看滴水成珠:取少許葯油滴於水中,不散開成珠狀為度。(本關最難,一定要煉油到滴水成珠,一定要注意防火,溫度太高)
3.下丹成膏:葯油煉成後,離火下丹,一般500克油可加250克左右丹,黃丹在下前先乾燥並過100目篩。少量加丹,邊加邊攪動,一定要向同方向攪拌。攪成粘稠的膏體,膏葯不粘手,拉絲不斷為好,過硬則老,過粘則嫩。
4. 去火毒:膏葯製成後放入冷水,浸泡,每一日換一次水,七日後膏成。
5. 取膏葯團置於容器中,在水浴或文火上熔化,將細料兌入,攪勻,用竹簽取一定量的膏葯在牛皮紙或膏葯布上即可,麝香等特別貴重的葯可最後撒上。
無鉛無丹膏葯的滲透主要靠膏葯的促進滲透劑如麝香、冰片、氮酮等,無鉛無丹膏製作方便,環境衛生,較易為患者接受。
7. 傳統膏葯的製作方法
結合你咨詢的問題就是膏葯的製作方法,一般是選擇好葯物和芝麻油浸泡後在油炸的方法,使用鉛丹熬制就可以的。可以起到活血止痛的效果的。
8. 膏葯熬制過程及配方
1葯材單獨加工:一般情況下,單獨加工的葯材用的不多,有的話,醫生會特別交代,按照古代炮製標准進行炮製,炮製的目的主要是祛毒或改變葯效;
2.打粉浸泡:我做葯膏,都是把葯材全部打成粉劑,再用3--5倍水浸泡兩個小時,這樣能發揮葯材的最大效用;
3.熬制:將所需葯材裝進過濾袋,連著泡葯的水一起,開大火,水開後,轉中火,熬制5小時,熬制過程中,要不定時攪動,以免糊鍋;
如果是熬制清膏,到這里,工序差不多就完了,接下來無非就是繼續加熱濃縮,一般收膏至總葯料的1.5倍左右即可。
如果是熬制俗稱「膏滋」的話,此時進入第四個步驟:
4.加入蜂蜜/麥芽糖等輔料收膏:
一般來說,輔料的量與葯粉的量是1:1,收膏時,用文火,不斷順著一個方向攪拌,否則易糊鍋,盡量把水收干,此過程約需2小時,做出的膏方能夠長期保存不霉變,且色澤靚麗,口感好!
(註:不同輔料,適宜於不同功效的膏方或是病人,有一點要注意的事,針對患有乳腺、婦科方面疾病的女性膏方,不宜用蜂蜜收膏!)
9. 中葯葯丸(葯膏)的製作方法
醫生葯方上備注蜂蜜半斤是讓你做成蜜丸或是膏用的。膏製作相對性方便一點,最少不用搓丸。你把其他葯加水浸泡2小時左右,加水量為全部蓋住葯材幾公分左右,然後進行煎煮,煎煮兩到三次次,後兩次的加水量以能蓋住葯材即可,合並濾液,沉澱過夜,然後過濾上清液,濃縮成清膏(取一滴滴於紙上,無水漬滲出)。蜂蜜煉成老蜜(變成老紅色,同樣取一滴滴於紙上,無滲出),膠類打粉,將三者合並一塊,充分攪拌均勻,加熱濃縮即成(同樣滴於紙上)。
註:1、煎煮的時候不要用鐵鍋,以砂鍋為佳,實在不行的話就用不銹鋼。
2、濃縮的時候在電磁爐上就可以進行,但是要注意火候,尤其是比較稠的時候不停攪拌,防止糊鍋。並且要不間斷的把產生的白色泡沫撇出。尤其在煉制蜂蜜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泡沫,一定要不斷攪拌,防止漫鍋。
3、膏方製作成功後,趁熱放入已經清洗晾乾的容器中,等冷卻後放入冰箱保鮮就行。
10. 如何將草葯製作成外用的葯膏
一丹二油,膏葯呈稠,三上三下,熬枯去渣,滴水成珠,離火下丹,丹熟造化,冷水地下,其形黑似漆,熱則軟,涼則硬,貼之即粘,拔之即起。熬膏葯應掌握的技術要領:1。炸葯勿太過或不及,如不及則功效難求,太過則影響膏葯黏度。2。下丹注意掌握火候和劑量大小,溫度低影響丹油化合,其色不澤。大火易燃,丹量小則膏嫩,易流失起不到固定作用。丹量大 則膏老,質脆而不粘,貼敷易脫落。3。祖曰:膏葯之黑功在熬,亮之功在攪,下丹後要不停的攪,並用扇子或風扇煽動,盡量使油丹化合時產生的氣體跑掉,則膏葯光亮,粘膩。
二、詳細步驟
黑膏葯系以食用油炸取葯料,去渣後在高溫下與黃丹反應而成的鉛硬膏。
一、基質原料的選擇與葯料的處理
1. 植物油:以質地純凈的麻油為好。其優點是煉時泡沫少,有利於操作。且製成的膏葯色澤光亮,性粘,質量好。亦可以採用棉子油、菜子油、花生油等,不宜用豆油。
2. 黃丹:又稱章丹、鉛丹、紅丹、陶丹,橘黃色,質重,粉末狀,主要成為為四氧化三鉛,純度要求在95%以上。(可在大型葯店或化工店買到)
3. 葯料的處理:葯料可分為一般葯料(粗料)與細料兩類。粗料為一般性的中葯根莖葉等,細料為貴重葯與芳香葯。粗料按處方取好,並進行適當的粉碎,為熬枯去渣作準備。細料如麝香等研成細粉備用,攤塗時撒在膏葯表面;可溶性或揮發性的細料如冰片、樟腦、沒葯、乳香等可先研為細粉備用,在攤塗前投入熔化的膏葯中混勻。(細粉要過120目篩)
二、傳統黑膏葯的製作工藝
1.葯料的提取(熬枯去渣):取植物油置鍋中,微熱後將葯料投入,加熱並不斷攪拌,直至葯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內部焦黃為度。此時溫度可達220度,炸好後可用鐵絲篩撈去葯渣,去渣後的油為葯油。(鍋最好用銅鍋,控制溫度可用專用高溫溫度計,醫療器械商場都有賣)
2.煉油:取上述葯油繼續熬煉,待油溫度上升到320度(一定要達到溫度,很關鍵),改用中火。煉油的火候:一是看溫度計,達到規定溫度;二是看油煙,開始為淺青色,漸為黑而濃,進而為白色濃煙,無風時白煙直上;三是看油花:沸騰開始時,油花多在鍋壁周邊附近,當油花向鍋中央聚集時為度;四是看滴水成珠:取少許葯油滴於水中,不散開成珠狀為度。(本關最難,一定要煉油到滴水成珠,一定要注意防火,溫度太高)
3.下丹成膏:葯油煉成後,離火下丹,一般500克油可加250克左右丹,黃丹在下前先乾燥並過100目篩。少量加丹,邊加邊攪動,一定要向同方向攪拌。攪成粘稠的膏體,膏葯不粘手,拉絲不斷為好,過硬則老,過粘則嫩。
4. 去火毒:膏葯製成後放入冷水,浸泡,每一日換一次水,七日後膏成。
5. 取膏葯團置於容器中,在水浴或文火上熔化,將細料兌入,攪勻,用竹簽取一定量的膏葯在牛皮紙或膏葯布上即可,麝香等特別貴重的葯可最後撒上。
無鉛無丹膏葯的滲透主要靠膏葯的促進滲透劑如麝香、冰片、氮酮等,無鉛無丹膏製作方便,環境衛生,較易為患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