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直腸前突怎麼治療
治療
先採用保守治療,但不主張採用峻瀉劑和灌腸,而強調三多,多食粗製主食或富含食物纖維的水果蔬菜;多飲水每日總量達2000~3000ml;多活動。通過以上治療,一般患者的症狀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經過3個月正規非手術療效治療症狀無好轉、療效不明顯者可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方式主要有以下3類:
經直腸內修補
患者取俯卧位,雙下肢下垂45º左右,下腹及恥骨聯合部略墊高。可採用腰麻或骶麻。用寬膠布粘貼雙側臀部,向兩側牽開,顯露肛門部。常規消毒臀部、肛門及陰道,用手指輕輕擴張肛門,以容納4~6指為宜。將直角拉鉤或S形拉鉤伸入肛門內,助手協助暴露直腸前壁。具體手術方法分2種。
直腸指檢
1.Sehapayah法:在直腸下端,齒線上方0.5cm處作縱形切口,長約7cm,深達粘膜下層,顯露肌層,根據前突的寬度,游離兩側粘膜瓣,為1~2cm。左食指插入陰道內,將陰道後壁向直腸方向頂起,以便於協助壓迫止血及防止損傷陰道,然後用2/0鉻制腸線縫合,進針點距中張的距離可根據前突程度而定,一般進針點選擇在前突的邊緣正常組織處可從右側肛提肌邊緣自外向內進針,再從左側肛提肌邊緣畢,用右手食指能觸摸出一條垂直而堅固的肌柱。縫合時針尖切勿穿過陰道後壁粘膜,以防發生陰道直腸瘺。最後修正兩側膜瓣,用鉻制腸線間斷縫合粘膜切口。直腸內置凡士林紗條,從肛門引出。
2.Khubchandani法:在齒線處作橫切口,工為1.5~2cm,在切口兩端向上各作縱作切口,每側長約7cm,成「U」字形。游離基底較寬的粘膜肌層瓣(瓣內必須有肌層),粘膜肌層瓣向上分離須超過直腸陰道隔的薄弱處。先做3~4間斷橫行縫合,橫行縫疊鬆弛的直腸陰道隔;再做2~3針間斷垂直縫合,縮短直愮前壁,降低縫合粘膜肌層瓣的張力,促進癒合。切除過多的粘膜,將粘膜肌層瓣邊緣與齒線間斷縫合,最後間斷或連續縫合兩側縱形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