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膽囊炎怎麼治
膽囊炎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內科治療和外科治療:
內科治療: 葯物治療:主要採用消炎利膽的葯物,如消炎利膽片、利膽醇、舒膽通等,但這些葯物難以根治,僅適用於緩解症狀。 中醫中葯:如使用玉米須、蒲公英、茵陳等中葯材煎服,或採用經驗方如消炎利膽茶、金錢敗醬茵陳茶等,這些葯方對膽囊炎有一定的療效,但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外科治療: 膽囊切除術:對於臨床症狀明顯且伴有膽石的患者,或膽囊無功能、反復發作膽絞痛的患者,應考慮膽囊切除術治療。手術可起到根治作用,並預防膽囊癌的發生。
日常飲食注意事項: 急性發作期:忌食油炸、煎的食物,蛋類、肉湯及飲酒;進食應限於低脂肪、低蛋白、少量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慢性期:平日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大量飲水以稀釋膽汁;定時定量,少吃多餐,嚴格控制脂肪和含膽固醇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動物內臟等。 補充營養:宜多吃蘿卜、青菜、豆類等副食,以及水果、果汁等,以彌補炎症造成的津液和維生素的損失。
請注意,以上治療方法和飲食建議均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以確保安全和有效。如有任何疑問或症狀加重,請及時就醫。
② 急性膽囊炎的治療方法有幾種
(1)西葯治療:
1.溶石治療:口服鵝去氧膽酸或熊去氧膽酸治療。但有一定副作用,且效果不穩定,有復發可能性。
2.慢性間歇期可用利膽或助消化葯物,如利膽醇、利膽素、酵母片等;急性發作期,可給予抗生素治療,如氨苄青黴素、慶大黴素、甲硝唑和先鋒黴素等。
(2)手術治療:可行膽囊切除術、膽囊造瘺術,膽總管切開取石術、膽總管空腸吻合術,具體方式應視病情而定。
(3)中醫驗方:
1.消石散:鬱金粉、甘草粉各0.3克,火硝粉1克,白礬末0.5克,滑石粉1.8克。每日1劑,分2~3次沖服,可連服15~30天。孕婦忌服,小兒量酌減。
2.膽道排石湯:生大黃、木香、枳殼各15克,金錢草30克。氣滯者加川楝子、黃芩各10克;濕熱者加山梔12克,元胡15克,虎杖30克。一般用葯後一周開始排石,可持續數天至數十天,1個療程為2~3個月。本方對膽囊結石無效。
3.中成葯:膽舒膠囊。
③ 中醫治療膽囊炎的偏方
中醫治療膽囊炎方法是什麼?膽囊炎是較常見的疾病,發病率較高,分為急性膽囊炎和慢性膽囊炎兩種。那麼你知道中醫治療膽囊炎方法有哪些嗎?x下面我給大家詳細講解相關知識吧。
1、白術白芍治慢性膽囊炎
【功能主治】斂陰止痛,理氣健脾。主治慢性膽囊炎。
【偏方組成】土炒白術12克,酒白芍、陳皮各10克,防風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48例,痊癒38例,好轉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1.7%。
2、黨參合歡皮治慢性膽囊炎
【功能主治】補脾運中,疏泄肝膽。主治慢性膽囊炎。證見右脅疼痛,痛連右肩胛及右背,食葷及脂肪過多則疼痛加劇,經年累月不愈,體質偏虛,屬脾虛肝鬱症。
【偏方組成】潞黨參、合歡皮各15克,炒白術、白茯苓、陳香櫞、金鈴子各12克,廣除皮6克,甘草、廣木香山5克,廣鬱金10克,參三七末2克(分沖)。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亦可以此方數倍量,共研細末,過100目篩,水泛為丸如萊菔子大。每服10克,每日3次,開水送下。1個月為1療程。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患者36例,其者痊癒21例,好轉12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1.7%。
3、中醫治療膽囊炎的其他偏方
3.1、每天早上一個煮的爛爛的豬手,一瓶啤酒溫熱,一起吃掉。
3.2、三兩江米炒黃擀成面,加上一個豬苦膽汁,再炒炒,捏成丸,早晚各吃一粒。
3.3、鮮嫩小麥稈100克(採取春天已灌漿,尚未成熟的小麥),白糖少許。麥稈加水煮半小時左右,加白糖使之微甜代茶飲,每天半小碗,一日3次。
3.4、紅瓤西瓜14克,凍粉1.5克,白糖60克,香蕉油1滴,清水90克。西瓜瓤去掉種子,切碎,擠出瓜汁,凍粉切成寸段,在瓜汁中加白糖15克,放入凍粉煮化,攪均勻,涼透,凝結成凍,即成西瓜酪。清水加入剩餘白糖燒開,涼透,加上香蕉油,把西瓜酪割成小塊,在盤子四周澆上糖水即成。——適用於膽囊炎,膽石症。
1、飲食護理
膽囊炎患者在發作的時候,在消除炎症的同時,應當採取禁食的措施。當症狀有所緩解以後,可以吃點流食,比如豆漿、果子汁、素菜湯、濃米湯等。慢性膽囊炎患者可以吃點瘦肉、雞肉、魚肉及蔬菜、水果泥等低脂肪、低膽固醇半流質食物。同時平時應當多喝白開水,促進膽汁的排出。
2、工作活動
急性膽囊炎患者在發病期間卧床休息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病情才會平穩,慢性膽囊炎患者在運動的時候也應當慢一點,不可以過度運動。因為大量活動是會造成疲勞的,這是臨床上面誘發膽囊炎的主要病因,而且活動量比較大,消耗的熱量比較多,需要補充的能量就越多,這樣會大大降低膽囊的負擔。
3、一般護理
術後第1天:腸蠕動恢復後,可飲水,飲水後無腹脹不適,可進流食。忌牛奶、豆漿。
術後第2天:進流食後如無不適,可進清淡半流食兩天。
術後第4天:進清淡半流食後如無不適主訴,可進普食。
1、辣椒
由於辣椒素的刺激,引起胃酸分泌增加,胃酸多了可引起膽囊收縮,膽道口括約肌痙攣,造成膽汁排出困難,從而誘發膽囊炎、膽絞痛及胰腺炎。如川椒、辣椒、辣油等,應忌食。
2、高脂食物
膽囊炎患者倘若吃了油膩或高脂肪食物(如花生、牛奶等),會引起復發,從而加重病情。因為一旦膽道系統發生炎症,膽汁的排放就受到阻礙,膽汁的主要成分膽鹽的排出量也相應減少,從而削弱了消化脂肪的能力。所以,膽囊炎病人常常會因吃了油膩和高脂肪的食物無法消化,而造成右上腹劇痛,導致膽囊炎病復發,從而使病情加重。
3、蛋類
得了膽囊炎再吃些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會加重膽囊的負擔,不利於炎症的恢復,嚴重時還會感到疼痛。為此,有這類疾病的人不要吃蛋類、辛辣食品和刺激性強的調味品,還有油性大的食品。
4、過冷、過熱食物
④ 95歲的老人查出患有膽結石感到疼痛難受,醫生覺得年紀大了不能開刀,有什麼辦法或者食物讓她減少點痛苦
按摩能緩解膽結石的疼痛
發生急性膽絞痛時,病人有明顯的右上腹痛或中上腹痛,多為陣發性絞痛,輕者不久能減輕或緩解,嚴重者腹痛難忍,以下按摩可以起到解除痙攣、緩解疼痛的作用。
點按穴位法:常用穴位如陽陵泉(膝蓋成直角時,外側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丘墟(位於足外踝的前下方的凹陷處)、太沖(以手指沿足拇指、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血管搏動處)、期門(位於胸部乳頭之下、左右肋骨相交處水平點),患者自己用拇指指端點按穴位,力量可稍重一些,每個穴位按揉1―2分鍾,穴位處出現酸脹感即可。
腹部揉按法:病人仰卧或坐位,右手緊貼在右上腹,在前臂和腕關節的帶動下,環形連續並有節奏地按摩,方向呈順時針,用力要均勻,平均每分鍾80―100次,按摩時間為15分鍾左右,腹痛緩解即可停止。
耳穴按壓法:用拇指和食指按捏耳部,凡是出現疼痛明顯的部位,可稍加力量揉按,時間為5―10分鍾,疼痛緩解則止。
在疾病間歇期,大部分膽結石患者沒有明顯的症狀,進行保健按摩可以預防症狀發作。如果是肥胖、血脂偏高等膽石症高危人群,可以通過按摩防病。
穴位按摩:常用穴位為曲池(位於曲肘時肘關節外側凹陷處)、內關(位於手腕橫紋肌向上三指前臂中央),一般用手的拇指按順時針方向按揉30―40圈,約1分鍾,每日1―2次。
腹部按摩:通常按摩的穴位有中脘(位於胸骨下端與肚臍連線中點處)、天樞(位於中腹肚臍左右各三橫指處)等,具體方法是,以食指為中心,四指為輔,或以手掌為點,順時針按揉穴位,每次30―50次,每日1次。
⑤ 中醫怎麼緩解疾病
1、點壓陽陵泉穴治膽絞痛
膽囊炎、膽結石發作右上腹發生劇烈絞痛,若距醫院較遠,病人可在右小腿外側腓骨頭下尋找壓痛敏感點,此點多在陽陵泉穴上。
兩手大拇指分別按壓此穴,並持續按摩2分鍾,可獲良好止痛效果。
2、點壓至陽穴緩解心絞痛
心絞痛發作常伴有胸部壓迫、窒息感,病情十分危急。此時可手持五分硬幣,用硬幣邊緣按壓至陽穴(位於背部第七胸椎下,病人卧位低頭垂臂,兩側肩胛角下緣連線交於脊背正中點即是此穴),每次按壓3-6分鍾,心絞痛即可緩解。若每日定時按壓3-4次至陽穴,可有效防止心絞痛發作。
3、點壓三陰交穴治腎絞痛
腎絞痛是泌尿系統結石所引起的外科急症。由於疼痛劇烈,患者苦不堪言。此時,可用大拇指點壓揉按三陰交穴(在內踝上3寸處),反復按摩3—5分鍾,腎絞痛即可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