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總稱。人們早在約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發明了陶器。常見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鋁、高嶺土等。陶瓷的製作步驟如下:一、制坯:制坯的方法分手製成形(手捏、土條、土片挖空、拉坯等)和模具成形(模製成形可大量翻制)。
二、陰乾:陰乾的速度依作品的大小、厚薄及氣候而定,正常的天氣下約一周左右,若需加速乾燥,可將生坯先用電扇吹至表面變色後,排放於電窯內,以10~20安培數持溫200度C之窯溫烘乾,此時窯蓋需開約20公分,使土坯內蒸汽排出。
三、素燒:土坯在呈皮革硬度時,使用光滑石頭、湯匙、燈泡、、等表面光滑的器物打磨坯體,使其表面光滑。素燒後不上釉,可在窯外以紙、木屑、樹枝、樹葉、稻殼、甘蔗等為材料,利用燒的煙熏染作品,使坯體表面轉變成黑且光亮的效果。亦可用錫箔紙將作品與木屑包裹後放入電窯內燒至500度C即可達熏燒效果。
四、釉上彩:坯體經過素燒高溫釉燒後,將釉上彩的顏料塗於坯體上,在經過第三次的窯燒才完成。(※釉上彩多用低溫【700~900度C】處理,且因釉彩原料含鉛,所以用釉上採製造食用器皿時,需特別注意安全性。
五、釉下彩:先將一些特別的顏色料,畫在坯體上,然後再上釉,釉燒後使作品呈現特別的效果。
陶瓷的製作就講這么多了,如果您有更多的疑問,可以關注們齊家論壇。
② 陶器製作步驟簡介
對於陶瓷,相信很多朋友並不會感到陌生。從小學開始,我們就知道陶瓷作為中華文明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中國也被世界各國稱為是「陶瓷的故鄉」。而陶瓷中的「陶」就是指的陶器。朋友們對於陶器由了解多少呢?下面小編就為朋友們介紹一下陶器,以及陶器的製作方法和步驟吧。
什麼是陶器?
陶器是指以黏土或陶土為主要原料,經過多道工序後加工製作成型的一類物品。
陶器有著很多種分類,可以區分為細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無釉或有釉等。但是不管哪一種陶器,其都具有著其獨特而又濃厚的生活氣息和多種多樣的藝術風格。
陶器是如何製作而成的?
陶器的出現,標志著人類文明進入了嶄新的歷史。因為製作陶器是人類第一次利用天然物質製作出符合自己意志要求的東西。那麼,陶器是如何製作而成的呢?下面小編就為朋友們簡單介紹一下陶器的製作方法和步驟吧。
第一步:准備工作。
製作陶器之前,需要做好准備工作,即將製作陶器的工具准備齊全,另外,還要講製作陶器的黏土或者陶土准備充分。
第二步:原料加工。
原料加工主要是指配泥,即將陶土或者黏土中的雜質清除出去,同時,安裝需要將不同產地的陶土或者黏土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配成符合自己要求的熟土。另外,如果是製作有釉的陶器,就需要配釉工作。
第三步:泥坯塑制。
泥坯塑制過程,即是揉泥和成型的過程。其中,揉泥是拉坯的准備工作,具體就是將泥團放於車面的圓心部位,轉動轆轤的同時用雙手以相反作用力把泥團把握在圓心之中,然後雙手把泥團反復幾次上下托拉。待揉泥完成後,製作成型。
第四步:陶器施釉。
此一步主要是針對有釉陶器而言的。主要的施釉方法主要有三種,即浸釉、塗釉和噴釉。
第五步:陶器煅燒。
在陶器製作過程中,最關鍵的一步就是陶器煅燒了。一般情況下,將製作成型或者施釉完成後的陶器放入窯內進行煅燒,其最適宜的煅燒溫度在800℃至900℃左右。
以上就是陶器製作方法及其大體的製作步驟,希望對朋友們有所幫助。
③ 陶瓷是如何製作出來的
一、制坯:制坯的方法分手製成形(手捏、土條、土片挖空、拉坯等)和模具成形(模製成形可大量翻制)。 二、陰乾:陰乾的速度依作品的大小、厚薄及氣候而定,正常的天氣下約一周左右,若需加速乾燥,可將生坯先用電扇吹至表面變色後,排放於電窯內,以10~20安培數持溫200度C之窯溫烘乾,此時窯蓋需開約20公分,使土坯內蒸汽排出。 三、素燒:土坯在呈皮革硬度時,使用光滑石頭、湯匙、燈泡、、、等表面光滑的器物打磨坯體,使其表面光滑。素燒後不上釉,可在窯外以紙、木屑、樹枝、樹葉、稻殼、甘蔗等為材料,利用燒的煙熏染作品,使坯體表面轉變成黑且光亮的效果。亦可用錫箔紙將作品與木屑包裹後放入電窯內燒至500度C即可達熏燒效果。 四、釉上彩:坯體經過素燒高溫釉燒後,將釉上彩的顏料塗於坯體上,在經過第三次的窯燒才完成。(※釉上彩多用低溫【700~900度C】處理,且因釉彩原料含鉛,所以用釉上採製造食用器皿時,需特別注意安全性。 五、釉下彩:先將一些特別的顏色料,畫在坯體上,然後再上釉,釉燒後使作品呈現特別的效果。(釉像一層保護膜,覆蓋於色料之上,在高溫燒至1100度C至1200度C以上,所以較具安全。)
④ 陶器的製作方法
製作一件陶器之前,最基礎的工作是選擇適合的黏土。黏土是制陶的原料,而它又分為陶土和瓷土。瓷土含鉛量較少,沒有很多雜質,氧化鋁含量較高,熔點也較高,而陶土卻有可能含一些微量的金屬或其它草類,所以陶土成形需要的溫度低,瓷土成形需要的溫度較高。
接下來就是動手做了。首先把你要的形狀(在此我們製作一個變形的花瓶)在腦袋裡構思好,再來要依靠拉胚機把濕泥拉成圓柱體,然後隨著拉胚機的旋轉,把圓柱體向你構思的形狀靠近。
根據瓶形製作底部造型,等到陶土半乾的時候,再沾上水將瓶形和底部粘合,就是很簡單的器皿了。
接著把泥漿倒入器形,讓泥漿在接近底部的部分進行凝結,時間根據溫度、泥漿濃度、自我需要等因素自由控制,到了一定的厚度,把裡面的泥水到出,直到沒有水為止,等泥漿半干後仔細的修整器形,直到自己滿意。
再拿去窯里燒兩、三個小時,就可以了。
⑤ 在陶器的製作上,大致有幾種方法
在陶器的製作上,大致有那麼幾種:一是捏製法。就是用手把泥團捏製成一定的器物形狀,然後製作成一定的器皿。這種製作方法比較粗糙,不規則。二是貼築法。將粘濕的泥團捏成片,再一片片地貼在某一物件上,烘乾後就成了一件陶製品。三是盤築法。將泥料搓成條,從下往上盤繞成形,然後拍打、壓抹完成。這三種中最常用的是第三種。
⑥ 陶器的製作方法是什麼
陶器的製作方法
揉泥。
揉泥是陶藝創作中首先要掌握的技巧或者是訓練的方法,是成型創作的第一道工序。揉泥,目的在於排空泥料中的氣泡,使得泥料進一步緊致。缺少這一道工序,則容易出現坯體中含有氣泡,坯體乾燥燒制時容易破裂變形。
⑦ 陶藝製作過程步驟有哪些
陶藝製作過程步驟如下:
1、准備好材料,進行拉坯成型。
(7)陶器的制坯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主要製作方法有拉坯成型、泥板成型、泥塑成型、泥條盤築、捏塑、素坯彩繪等等。
1,拉坯成型,是利用拉坯機產生的離心運動,在旋轉過程中,對含水半固化狀態的泥料按照設計構思拉伸成型。
1,泥板成型,用泥板製作陶藝最主要的特徵就是容易形成較大的完整的表面,成型速度較快。
3,泥塑成型,利用泥塑的方法進行陶藝成型,由於整個造型是實心的,所以也叫做實泥成型。
4,泥條盤築,泥條法是通過泥條來構築成型的一種盤築技法。
5,捏塑,捏塑是用手捏成,多屬小件玩具,如唐宋兩代各種姿態的娃娃、雜技人、牛羊馬狗猴等十二辰屬相等。
6,素坯彩繪,是用顏料在素燒的花瓶、碗、盤、罐等器物(素坯)上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