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急性顱腦損傷有哪些急救方法

急性顱腦損傷有哪些急救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17 02:42:00

㈠ 腦挫傷的腦挫傷檢查

1、X線平片:在傷情允許的情況下,X線顱骨平片檢查仍有其重要價值,不僅能了解骨折的具體情況,並對分析致傷機理和判斷傷情亦有其特殊意義。
2、CT掃描:對腦挫裂傷與腦震盪可以作出明確的鑒別診斷,並能清楚地顯示腦挫裂傷的部位、程度和有無繼發損害,如出血和水腫情況。同時,可根據腦室和腦池的大小、形態和移位的情況間接估計顱內壓的高低。尤為重要的是,對一些不典型的病例,可以通過定期CT掃描,動態地觀察腦水腫的演變或遲發性血腫的發生。
3、MRI(磁共振成像):一般少用於急性顱腦損傷的診斷。MRI成像時間較長,某些金屬急救設備不能進入機房,躁動病人難以合作,故多以CT為首選檢查項目。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MRI優於CT,如對腦干、胼胝體、顱神經的顯示;對微小腦挫傷灶、軸索損傷及早期腦梗死的顯示;以及對血腫處於CT等密度階段的顯示和鑒別診斷方面,MRI有其獨具的優勢,是CT所不及的。
4、腰椎穿刺:有助於了解腦脊液中含血情況,可賴以與腦震盪鑒別,同時,能夠測定顱內壓及引流血性腦脊液。不過對有明顯顱內高壓的病人,應禁忌腰穿檢查,以免促發腦疝。
5、其他輔助檢查:如腦血管造影檢查,現在已較少用,但在還沒有CT的醫院或地區,仍須依靠腦血管造影輔助診斷;腦電圖檢查,主要用於對預後的判斷或對癲癇的監測;腦干聽覺誘發電位檢查,對於分析腦功能受損程度特別是對腦干損傷平面的判定,有重要參考價值。此外,放射性核素檢查對腦挫裂傷後期並發症,如血管栓塞、動靜脈瘺、腦脊液漏以及腦積水等情況有重要價值。
治療顱腦損傷的方法有「常見手術治療、立體定向腦內血腫穿刺引流術、亞低溫治療、神經營養葯物治療、顱骨修補術」,專家利用這些技術針對性的治療顱腦損傷患者,治療效果好,預後效果好。

㈡ 腦外傷,

你要注意的問題,總結有如下四點:
(1) 嚴密觀察,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及時治療。傷後6小時內CT不能全部反映重型顱腦損傷的顱 內血腫及腦組織的動態變化,而傷後6小時~3天內復查,CT則能較全面反映病情的客觀事實,這對於非手術治療的病人至關重要。應嚴密觀察保守治療病人的生命體征變化,及時復查顱腦CT,必要時及時手術。
(2) 如果有多發傷的話,要防治休克,積極治療合並傷。會加重顱腦損傷程度,增加休克的發生機會,尤其是顱腦損傷合並內臟破裂出血和四肢骨折時。
(3) 早期氣管切開,可防止腦外傷昏迷病人嘔吐後誤吸,且對已發生誤吸的病人,有利於其呼吸道內污物的吸除,易於保持呼吸道通暢。同時,氣管切開可使呼吸道死腔從150ml減至50ml,減少呼吸道死腔 60%,能顯著提高呼吸的有效交換量,提高血氧飽合度,促進腦的供氧。
(4) 掌握手術指征,及時開顱,有效降低顱內壓。重型顱腦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嚴重的腦損傷及顱內血腫、各種原因的延誤診療時機及發生嚴重的並發症。對於急性重型顱腦損傷傷員必須早診早治,對GCS低,CT顯示有明顯的腦室受壓、中線結構移位、環池封閉者,應急症開顱徹底清除血腫 及挫滅的腦組織,如腦腫脹嚴重須同時行去骨瓣減壓術。

依你所述,你父親腦室受壓、中線移位,有腦腫脹、腦疝傾向;如果該醫院的資質可以完成開顱手術,應立即進行開顱手術,清除血腫及挫滅的腦組織!

另外需要你注意一點是,肺部感染往往是腦損傷的並發症,是因為病人抵抗力差造成的。說話記得戴口罩,保持病房的衛生,以及病人的清潔,如果護士允許,可以給病人變換體位,以防止褥瘡的發生。

㈢ 面對意外傷害,如何現場救護

災害事故現場的救護原則是根據其特點而制定的。
特點是災害現場一般都很混亂,救災醫療救護條件艱苦,災後瞬間可能出現大批傷員,而且傷情復雜,大量傷員同時需要救護。所以現場救護原則是先救命後治傷,先重傷後輕傷,先搶後救,搶中有救,盡快脫離事故現場,先分類再後送。醫療救護人員以救為主,其他人員以搶為主,各負其責,相互配合。
一、現場特點
(一)災害現場混亂
(二)醫療救護條件艱苦
(三)災後瞬間可能出現大批傷員
(四)傷情復雜
(五)災害現場交通通信不便
(六)大量傷員同時需要救護
二、實施救護三個階段
對災害事故傷員實施醫學救護目前通常分為三個階段。
(一)現場搶救
災害事故現場一般都很混亂,組織指揮特別重要,應快速組成臨時現場救護小組,統一指揮,加強災害事故現場一線救護,這是保證搶救成功的關鍵措施之一。
避免慌亂,盡可能縮短傷後至搶救的時間,強調提高基本治療技術是做好災害事故現場救護的最重要的問題。能善於應用現有的先進科技手段,體現「立體救護、快速反應」的救護原則,提高救護的成功率。
現場救護原則是先救命後治傷,先重傷後輕傷,先搶後救,搶中有救,盡快脫離事故現場,先分類再後送,醫護人員以救為主,其他人員以搶為主,各負其責,相互配合,以免延誤搶救時機。現場救護人員應注意自身防護。
(二)後送傷員
首批進入現場的醫護人員應對災害事故傷員及時做出分類,做好後送前醫療處置,指定後送,救護人員可協助後送,使傷員在最短時間內能獲得必要治療。而且在後送途中要保證對危重傷員進行不間斷地搶救。
(三)醫院救護
對危重災害事故傷員盡快送往醫院救治,對某些特殊傷員的傷員應送專科醫院。
三、現場救護原則
(一)自救、互救
1、緊急呼救
當緊急災害事故發生時,應盡快拔打電話120、999、110呼叫急救車,或當地擔負急救任務醫療部門的電話。
2、先救命後治傷,先重傷後輕傷
在事故的搶救工作中不要因忙亂,或受到干擾,被輕傷員咕叫所迷惑,使危重傷員落在最後搶出,處在奄奄一息狀態,或者已經喪命,故一定要本著先救命後治傷的總原則。
3、先搶後救、搶中有救,盡快脫離事故現場
特別是失火能引起爆炸的現場,以免發生爆炸或有害氣體中毒,確保救護者與傷者的安全。
4、先分類再後送
不管傷輕傷重,甚至大出血、嚴重撕裂傷、內臟損傷、顱腦損傷傷者,如果未經檢傷和任何醫療急救處置就急送醫院,後果十分嚴重。因此,必須堅持先作傷情分類,把傷員集中到標志相同的救護區,有的損傷需待穩定傷情後方能後送。
5、醫護人員以救為主,其他人員以搶為主
各負其責,相互配合,以免延誤搶救時機。通常先到現場的醫護人員應該擔負現場搶救的組織指揮。
6、消除傷員的精神創傷
一切有生命威脅的刺激對人都能引起強烈的心理效應,進而影響行為活動。災害的強烈刺激使部分人精神難適應,據統計約有3/4的人出現輕重不同的所謂災害綜合征。有時失去常態,表現有恐懼感,很容易輕信謠言等,災害給傷員造成的精神創傷是明顯的。對傷員的救護現場救護及早期治療外,及時後送傷員在某種程度上往往可能減輕這種精神上的創傷。
7、傷面的救護措施
採用止血、包紮、固定、搬運等技術進行處理。
8、窒息性氣體引起急性中毒
其共同特點是突發性、快速性和高度致命性。其機制一般認為與急性反應性喉痙攣,反應性延髓中樞麻痹或呼吸中樞麻痹等有關。救護人員應穿戴防護用具,正確施救,以降低死亡率。
9、盡力保護好事故現場
(二)現場傷情、傷員分類和設立救護區標志
1、重視傷員分類
2、救護區標志的設置
這樣可以減少搶救的盲目性,節省時間,較准確地按傷情分別進行有組織的救護,快速進入「綠色生命安全通道」,有利於最大限度地發揮有限醫護人員的作用,把救護力量投入到最需要救護的傷員身上。
用彩旗顯示救護區的位置在混成的現場意義及價值十分重要。其目的是便於提擔架從分類組抬出的傷員准確地送到相應的救護組,也便於轉運傷員(圖6-1)。
Ⅰ類 傷救護區插紅色彩旗顯示;
Ⅱ類 傷救護區插黃色彩旗顯示;
Ⅲ類 傷救護區插綠色彩旗顯示;
0類傷救護區插黑色旗顯示。
(三)傷員轉送
傷員運送是將傷員經過現場初步處理後送到醫療技術條件較好的醫院的過程。搬運傷員時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搬運方法和搬運工。在搬運傷員時,動作要輕巧、敏捷、協調。對於轉運路途較遠的傷員,需要尋找合適的輕便且震動較小的交通工具。途中應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必要時作急救處理。傷員送到醫院後,陪送人應向醫務人員交待病情,介紹急救處理經過,以便入院後的進一步處理。
1、掌握後送指征
①下列情況之一的傷病員應該後送:
後送途中沒有生命危險者
手術後傷情已穩定者
應當實施的醫療處置已全部作完者
傷病情有變化已經處置者
骨折已固定確實者
體溫在38.5℃以下者
②下列情況之一者暫緩後送:
休克症狀未糾正,病情不穩定者
顱腦傷穎有顱內高壓,有發生腦疝可能者
頸髓損傷有呼吸功能障礙者
胸、腹部術後病情不穩定者
骨折固定不確定或未經妥善處理者
2、為了正確掌握後送指征,送出單位和後送醫療隊均要把關,對不符合後送條件者不後送。分類的同時現場救護人員對傷員進行基本生命支持,必要時進行高級生命支持。
(四)復合傷傷員急救現場救護原則
1、准確判斷傷情。不但應迅速明確損傷累及部位,還應確下損傷是否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需優先處理。其救護順序一般為心胸部外傷—腹部外傷—顱腦損傷—四肢、脊柱損傷等。
2、迅速而安全地使傷員離開現場。搬運過程中,要保持呼吸道通暢和適當的體位。
3、心搏和呼吸驟停時,立即行心肺復甦術
4、對連伽胸患者,立即予以加壓包紮,開放性氣胸應用大塊敷料密封胸壁創口,紅力性氣胸用注射器排氣
意外傷害、突發事件,一般都發生在動盪不安全的現場,而專業人員到場需要十多分鍾甚至更長時間。因此,作為「第一目擊者」首先要評估現場情況,注意安全,對傷員所處的狀態進行判斷,分清傷情、病情的輕重緩急,不失時機地、盡可能地進行現場救護。

現場救護目的是挽救生命,減輕傷殘。在生命得以挽救,傷病情得以防止進一步惡化這一最重要、最基本的前提下,還要注意減少傷殘的發生,盡量減輕病痛,對神志清醒者要注意做好心理護理,為日後傷員身心全面康復打下良好基礎。總之,要記住現場救護的原則是:先救命,後治傷。

㈣ 1.顱腦損傷病人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2.簡述甲狀腺大部切除術後,發生呼吸困難和窒息的常見原因和護理措施

出血,氣管軟化塌陷,雙側喉返損傷,喉頭水腫。
據估計約20%的創傷病人死於院前不適當的處置。對於顱腦損傷病人,傷後全身系統異常可引起顱腦損傷病人的嚴重後果,如創傷性呼吸停止、缺氧、低血壓、高碳酸血症、急性失血等均可導致嚴重繼發性腦損傷。現場人員救治時應採取以下措施:
1、脫離事故現場 根據事故現場危險因素,要迅速將傷員從險境中救出。但要注意避免不適當或不必要地搬動病人,以免加重損傷和延誤搶救。

2、維持呼吸 保持呼吸道通暢是急救中的首要環節。昏迷傷員應側俯卧位,便於迅速清除口腔及咽喉部異物,防止誤吸窒息及舌後墜。若傷員呼吸停止應進行口對口(成人),口對口鼻(兒童),口對鼻(口腔不暢)人工呼吸,合並開放性氣胸或連枷胸要給予包紮固定。

3、心肺復甦 如傷員無頸動脈搏動,出現發紺、意識喪失,瞳孔散大,無自主呼吸,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同步胸外心臟按壓。按壓部位於胸骨中下三分之一處。按壓頻率即一100次/分;按壓用力方式:搶救者一手掌交又置於另一手背上,貼胸壁的手指稍向上抬起,雙臂綳直向下用力。按壓應平穩、規律、連續,按壓至最低點有一停頓,然後完全放鬆,但手掌不要離開胸壁,下壓與放鬆的時間相等,人工呼吸在下壓的間期進行。觀察按壓是否有效的指標為頸動脈有無搏動,面色是否轉紅潤,瞳孔是否恢復正常,意識是否好轉。

4、止血 大出血時要迅速進行暫時加壓包紮或上止血帶止血,開放性顱腦損傷要進行傷口保護性包紮,合並骨折要給予臨時固定。

㈤ 在遇到緊急情況時候,什麼才是最有效的求救方式

如何應對意想不到的災難?遇險時如何自救?有關專家總結了以下不同險情的正確自救方法。

地震發生時:應先躲避後逃生,等搖晃停止後再出門。躲避時不要站在房間中央,應及時尋找有支撐物的地方躲避。撤離時應走樓梯,不要乘電梯。

車輛著火時:車輛著火要及時報警,隨後要充分利用隨車滅火器材積極自救,沒有滅火器材或者滅火器材數量不夠的,可以用衣服、棉被等物撲火。

地鐵故障時:要注意聽地鐵人工廣播,並聽從工作人員統一指揮和引導,沿著規定方向疏散。最好用濕的衣服、毛巾、口罩等織物蒙鼻,逆風而行,不要深呼吸。

乘船落水時:應迅速穿上救生衣,發出求救信號。除非別無他法,否則不要棄船。一旦棄船,應迎著風向,雙臂交疊在胸前,壓住救生衣,雙手捂住口鼻跳水。

高樓失火時:逃生勿入電梯,利用樓梯救急。身居樓層較高時,可用房間內的床單、窗簾等織物撕成能負重的布條連成繩索,系在窗戶或陽台的構件上向無火層逃離。當所有通道被切斷時,最佳的避難場所是衛生間。

食物中毒時:應馬上向急救中心120呼救,隨後用手指、筷子等刺激舌根部催吐,大量飲用溫開水或稀鹽水,減少毒素的吸收。

被劫持時:最重要的是盡量保持鎮定,不要做無謂抗爭。同時,要盡量觀察劫持者的特徵,為獲救或日後案件偵破贏得線索。

發生燙傷時:做好現場急救和早期適當處理可使傷勢不再繼續加重,預防感染和防止休克。
遇到燙傷情況發生:
1、應沉著鎮靜,使受傷者脫離火源。
2、衣服著火時,立即脫去著火衣服或就地打滾撲滅火焰,切勿奔跑,以免風助火勢,加重傷情;
3、可用被褥、毯子等覆蓋滅火。
4、高溫水或油燙傷時,應立即將被燙部位浸入冷水中或冷水及冰水沖洗,以減少熱力繼續留在皮膚上起作用。
5、嚴重燙傷時,創面不要塗葯,用消毒敷料或干凈被單等簡單包紮,防止進一步損傷和污染。
6、在寒冷季節要注意身體的保暖,盡快送醫院。
小面積的輕度燙傷:
1、早期未形成水泡時,有紅熱剌痛者,可擦用菜油、豆油、清涼油和藍油烴等或用消毒的凡士林紗布敷蓋,也可用醬油濕敷,可起到消腫、止痛作用。
2、已形成水泡者,先用0.1%新潔爾滅溶液或75%酒精塗拭周圍皮膚,創面用生理鹽水或肥皂水沖洗干凈,在無菌條件下,將泡內液體抽出,創面用三磺軟膏、四環素軟膏、燙傷膏或消毒凡士林紗布加壓包紮。
二度燙傷:處理應注意預防感染,並給止痛片減輕疼痛。
大面積燙傷:必須立即送醫院急救。

游泳自救的方法
1.腿部抽筋
若在淺水區發生抽筋時,可馬上站立並用力伸蹬,或用手把足拇指往上掰,並按摩小腿可緩解。如在深水區,可採取仰泳姿勢,把抽筋的腿伸直不動,待稍有緩解時,用手和另一條腿游向岸邊,再按上述方法處理即可。
2.嗆水
嗆水時不要慌張,調整好呼吸動作即可。如發生在深水區而覺得身體十分疲勞不能繼續游時,可以呼叫旁人幫助上岸休息。
3.腹痛
是腹部受驚所致。入水前應充分做好准備工作,如用手按摩腹臍部數分鍾,用少量水擦胸、腹部及全身、以適應水溫。如在水中發生腹痛,應立即上岸並注意保暖。可以帶一瓶藿香正氣水,飲後腹痛會漸漸消失。
4.頭暈
游得時間過長或恰好腹中空空,可能會頭暈、惡心,這是疲勞缺氧所致。要注意保暖,按摩肌肉,喝些糖水或吃些水果等,很快可恢復。

危急病人自救互救方法
顱腦損傷的急救: 現場急救首先要止血包紮。如已引起鼻、耳、眼等五官出血,切勿用棉球等填塞法止血,否則會使血液積聚在頭顱內引起顱內高壓和感染。應讓其流出,可用清潔布不停地將流出的血液擦去。出現血腫,應該用冷毛巾敷在腫塊上促進消散。對昏迷者應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

心絞痛的急救: 病人應坐下或卧床休息,如在室外,應原地蹲下休息。立即口服硝酸甘油或消心痛。一時無急救葯時,可針刺或指掐內關節,也有止頭痛、安靜、活血作用。

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 應絕對卧床休息,避光,防止不良刺激。有條件時應及時吸氧。給予硝酸甘油片含服。進食流汁或半流汁,保證必需的熱量並保持大便通暢。需在醫生的指導下才可搬運病人。

中風的急救: 醫學上稱中風為腦血管意外。家屬或現場人不可隨意推動和翻動病人。減少光、聲的刺激。病人取平卧位,不宜加墊枕頭,需脫開病人衣服,用紗布包住病人舌頭拉出,並及時消除其口腔內黏液、分泌物和嘔吐物,使呼吸道通暢。把冰塊或冷毛巾安置於病人前額,以利止血和降低顱內壓。搬運病人時需保持水平位。

教會孩子十種自護自救的方法

下面是轉貼的關於孩子自救的內容,希望媽媽們在平時正確地引導孩子,盡量避免孩子受到傷害。

兒童如何應付突發事件和威脅呢?下述十種方法可供參考。

一、 注意獲取感覺

在緊要關頭,應該相信直覺。家長不僅要告誡孩子留神從接觸的人或事中獲取不安的感覺,還要注意傾聽,鼓勵孩子講出他感覺不安的人和事。

二、 學會識別誘惑

平時,家長應告訴孩子,對於陌生人問路或請求協助尋找丟失的寵物之類的事應保持警惕,這是犯罪分子誘拐兒童的兩種普遍策略。如:有的罪犯裝作認識你,叫出你的名字(其實他可能是看到了綉在孩子衣服上的名字或跟蹤你時聽到有人這么稱呼過);有的罪犯自稱是消防人員;編造你家房子著火的緊急情況,等等。家長應告訴孩子:任何人甚至是警察和消防員,在未得到孩子監護人允許的情況下,都不能將他帶走。

三、 不要只關注陌生人

家長常會這樣叮囑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說話。」什麽是陌生人?孩子並不一定真正懂得,若讓孩子畫出陌生人的面孔,一般他都會畫出一個可怕的面孔。其實,那些想侵犯孩子的人一般都會裝出一副和藹可親的面孔。

據有關方面調查,對兒童進行性犯罪的嫌疑人中,90%是兒童認識的人。家長應特別提醒女孩兒不要單獨外宿或跟異性到任何地方去。

四、 要學會大聲呼叫

小孩子身單力薄是打不敗侵犯者的,因此不用教一個小孩子如何用拳腳打敗侵犯者,但是孩子卻能做許多吸引周圍人注意力的事情。比如:大聲呼喊:「救命!他不是我的爸爸!」騎自行車的孩子可以利用自行車為掩護物,讓罪犯難以將你劫持走,同時大聲呼救,這樣會引起圍觀者的注意和警惕,爭取得到救助的可能。

五、 要勇敢地說:「不!」

每位父母都想培養一個有教養的孩子,但也應讓孩子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打破常規。比如,假如有人威逼孩子做無禮或危險的事時,要勇於說「不!」

六、 讓孩子盡情傾訴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與孩子要經常進行交流。如果孩子對某人有所不滿,家長不要簡單地說,不許說某人壞話,而要和孩子一起予以分析,這樣孩子才能暢所欲言。一旦他遇到不愜意的事,或有人搔擾了他,孩子能夠向他所信賴的人盡情地傾訴。孩子知道有人時刻在關心著他,就能減輕心理壓力,減輕心理傷害,並能及時讓壞人得到應得的懲治。

七、明確不可觸摸的地方

孩子到了四五歲,家長就應向孩子說明泳衣遮蓋的部位是個人隱私區,任何人都無權接觸。即使是醫生作檢查,也應要求監護人在場監督。這是兒童的正當權利。

八、 能幫你的人很多

遇到麻煩找警察,是最基本的常識,但僅此還不夠。假如警察不在附近,孩子就不會求助於任何人。還應讓孩子知道,公園、商場、電影院等地方的工作人員都可以求助,多一個機遇就多了一個生存的希望。

九、 警惕電子領域

無論家裡有沒有計算機,家長告訴孩子注意電子領域的安全事項也非常重要。孩子可能在學校,圖書館和同學的家裡使用網際網路,因此,應告訴孩子要注意保守家庭及個人的一些秘密,不要輕易約見在網上結識的任何人。

十、在游戲、演練中增強自護自救本領

僅跟孩子講述一些自護自救的方法是遠遠不夠的,說了當時可能記住了過後一會兒就忘記。惟一能使孩子掌握的途徑是通過角色游戲和演練。經過多次演練就能逐漸掌握要領。在家庭游戲中父母可設計多種可能發生的情境,向孩子提出問題,測試他們的反應能力。同時還要演練父母和孩子之間如何保持通訊聯絡的內容。

㈥ 腦損傷的護理措施

1應急護理
1.1預防誤吸
了解病情,採取合適的體位並及時清楚口鼻腔內的血痂、痰液及嘔吐:腦脊液耳、鼻漏患者有可能腦脊誤吸致肺部感染,應給予高側卧位,床頭可抬高15°~30°。有義齒的應給予摘除,防止吸入致窒息。
1.2促進有效排痰
加強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指導病人有效咳嗽的正確方法,協助患者翻身、叩背,由下至上、由外至內、有節律地叩擊,力量適中,以病人不感到疼痛為宜。能增強患者氣道的清潔功能,及時排出氣管深部的分泌物。下呼吸道感染時,杯狀細胞數量增多,分泌亢進,纖毛不能有效擺動和清除呼吸時的分泌物 ,採用高頻率、規范的雙手叩肺排痰方法效果比較理想。
1.3霧化吸入
選用能有效降低痰液粘稠度的霧化吸入液,用生理鹽水10毫升加糜蛋白酶4000單位、慶大黴素8萬單位及地塞米松2毫克、沐舒坦45毫克進行霧化吸入。每日2-3次,每次30分鍾。達到祛痰、消炎、止咳、平喘的作用。一般控制濕化溫度在35-37℃,密切觀察各種吸入葯物的副作用。 注意嚴格無菌操作,加強氣道濕化,及時吸除氣道內的分泌物和異物,也是預防肺部感染的重要環節。
1.3.1口鼻區及氣管切開處應用雙層生理鹽水紗布覆蓋並反復更換消毒,保持濕潤,0.45%的鹽水適合於支氣管肺泡滲透壓,採用微量輸液泵持續氣道內滴入0.45%的鹽水、抗生素、激素、糜蛋白酶等溶液250ml/d,濕化液溫度控制在32℃~36℃。防止過冷的滴入濕化液引起支氣管痙攣。另外,還可配合霧化吸入。吸痰注意事項:(1)嚴格無菌操作:強調每次氣管內吸痰前後洗手,嚴格執行正確吸痰方法及消毒吸痰用品,減少感染。(2)吸痰時壓力不能太大,時間不能過長,一般每次吸痰時間不能超過15s,兩次吸痰時間相隔0.5h左右,以免引起吸收性肺不張或缺氧加重腦水腫。(3)腦脊液鼻漏者禁在換側吸引,防止進行感染和腦脊液吸出過多引起顱內低壓;(4)適時吸痰即聽到氣道痰鳴音即吸,無痰鳴音每1~2h吸1次翻身叩背1次,翻身時手掌呈背隆掌空杯狀,由上而下,自外向內有節律的拍擊。並注意翻身應吸痰後進行,做到有痰必吸,吸必徹底。
2護理措施
2.1口腔護理
口腔護理是預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先用3%雙氧水擦洗上呼吸道內的污血,直至無活動性出血為止,然後用2%的碳酸氫鈉溶液清洗口腔,並每天檢查口腔內有無感染徵象,遇有可疑情況應做塗片和培養加葯敏試驗。
2.2心理護理
顱腦損傷的發生是一種嚴重的突發性不可控事件,患者和家屬對這一突發事件在心理上會產生急性反應,不知如何應對,有措手不及的感覺,生活和工作常規被打亂,一時間難以接受,常常表現為緊張、恐懼、焦慮、大難臨頭的心理。護理人員在緊張的搶救和治療過程中要沉著冷靜,有條不紊,要體貼安慰病人,與家屬及時溝通,介紹疾病知識,緩解家屬的焦慮心理,使其能參與到患者護理計劃的實施過程中,針對肺部感染要講明排痰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以及如何配合。對於病情重,治療費用大,時間長的病人,要抱著同情關心的態度幫助病人,加強生活護理,讓家屬能妥善安排生活和工作,盡可能地為病人節約費用。
2.3一般護理
2.3.1環境准備
提供安靜舒適、空氣潔凈的環境,合適的溫度和濕度,定時開窗通風,冬春季節注意保暖,防止受涼。病情危重者轉入重症監護病房,術後病人入住搶救室或單人病房,室溫控制在18-22℃,濕度50-60%,地面和物品每日消毒1-2次,空氣每日紫外線消毒2次。
2.3.2加強飲食護理防止感染
顱腦損傷後伴隨意識障礙,吞咽反射遲鈍或消失,多採用鼻飼維持營養。鼻飼時要抬高床頭,檢查鼻飼管理在咽部無盤曲和脫出方能鼻飼。進食速度適當,鼻飼前吸痰1次,鼻飼後0.5h內禁忌氣道內吸痰,防止誘發嘔吐及誤吸。意識、吞咽、咳嗽反射恢復時課拔出鼻飼,取半卧位經口進食,將食物順下唇邊至舌前部便於患者掌握吞咽速度。
2.4並發症的護理
顱腦損傷後易並發消化道出血,胃內常留多量咖啡色樣液體易引起呃逆與嘔吐,易造成誤吸窒息並影響呼吸節律。需及時診治。採取側卧位,禁食、禁水、持續胃腸減壓,以防止加重缺氧和肺部感染。合並胸部外傷者,易發生胸部並發症。此類患者應嚴加觀察呼吸情況,做好吸氧與吸痰工作,定時更換體位,並做好胸腔閉式引流護理,防止拔管和脫管。
3管理措施
3.1套管管理
對氣管切開者的氣管套管管理同樣不能忽視,氣管套管採取煮沸消毒法,每日定時消毒,切開處敷料每日定時更換,遇有滲血、痰液污染隨時更換,保持其清潔乾燥。
3.2觀察生命體征
密切觀察生命體征,了解血象及血氣分析結果,有助於肺部的計劃護理。對出現發熱、呼吸異常、血象增高或低氧血症者,為預防和減輕肺部炎症,均按上述要點進行並發肺部感染護理。同時做好降溫處理,適當提高氧氣吸入流量等。
總之,要抓住威脅顱內損傷患者生命的呼吸、循環和腦受壓三大因素進行搶救,要爭取早期開顱,充分減壓。肺部感染是導致顱腦損傷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通過積極治療與採用有效預防性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是控制肺部感染、減少肺部並發症及提高治癒率的關鍵。

㈦ 顱腦外傷的急救法有哪些

腦外傷的發生率僅次於四肢骨折,但死亡率和殘廢率卻更高。腦外傷主要包括:頭皮損傷、顱骨骨折,這些外傷都可導致硬腦膜血腫以及直接的腦組織損傷。

直接暴力又稱為加速傷,如拳擊、棒擊、飛起的石塊等,常引起硬腦膜外血腫。

墜落,從車上摔下時頭部著地,又稱為減速傷,常引起硬腦膜下血腫和腦內血腫。

腦外傷患者常有頭痛、嘔吐、頭暈和惡心等症狀,尤其頭痛越來越重,嘔吐次數越來越多;顱腦外傷病人,如果人事不省的時間不超過10~20分鍾,以後一直很清醒,這多半是腦震盪,屬於輕度腦挫傷。傷後一直昏迷,或者傷後昏迷,不久醒來,後又陷入昏迷狀態,這極可能是有硬膜外血腫和嚴重的腦挫傷;如果傷者兩眼瞳孔逐漸散大,或者一大一小,昏迷加深,還有偏癱,這是最危險的症狀,常常預示著腦疝即將發生,若不立即就醫搶救可能會很快死亡;如果病人的脈搏越來越緩慢有力,血壓上升,同時呼吸慢而深沉,這是顱內出血或腦水腫的表現。

顱腦外傷的家庭急救法有以下幾種:

(1)昏迷病人,必須保持氣道通暢。舌根下墜、嘔吐物是堵塞的主要原因。

(2)開放的顱骨骨折或腦已外露,可以將傷口周圍5厘米范圍內的頭發剪去。輕輕地覆蓋無菌紗布,輕輕地包紮。

(3)顱底骨折,耳或鼻內流出腦脊液時,處理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不要用棉花堵塞鼻、耳等處的外漏腦脊液,它具有減低顱內壓,防止鼻、耳等處病菌從傷口逆行進入顱內的作用;

見到耳、鼻流出腦脊液時,嚴禁用水沖洗,可用滅菌棉棍蘸取酒精(70%),對外耳進行消毒;

用高枕,使頭處於高位;

立即送往醫院,運送時注意,必須用木板或擔架抬送,不能用背負,運送時要盡量減少震動,清醒的病人,適當用高枕,昏迷病人,務必防止氣道不暢及嘔吐物誤吸入肺;

遇有昏迷或清醒後再昏迷的患者,要迅速送往醫院,明確有無顱內血腫,爭取手術時間。

㈧ 顱骨骨折的急救措施

顱骨骨折本身並不危及生命,需要緊急處理的是致命的並發症。顱中窩骨折有時可引起嚴重大量鼻衄,可因休克或窒息致死,需要緊急處理。應立即氣管內插管,清除氣道內血液保證呼吸,隨即填塞鼻腔,有時需經咽部堵塞鼻後孔;快速補充失血量;於患側頸部壓迫頸總動脈,必要時施行手術結扎,以挽救生命。顱後窩骨折急性期若有呼吸功能紊亂或頸髓受壓時,應及早進行氣管切開,顱骨牽引,必要時作輔助呼吸或人工呼吸,甚至施行顱後窩及頸椎椎板減壓術。若有休克應首先加以糾正。
火器開放性顱腦損傷是顱腦損傷的特殊類型,常發生在戰場。急救程序為:
①保持呼吸道通暢:簡單的方法是把下頜向前推拉,側卧,吸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嘔吐物,也可插管過度換氣。
②搶救休克:強調早期足量的輸血和控制氣路是戰爭與和平時期槍傷治療的兩大原則。火器性穿通傷可急症輸低滴度「O」型全血,但最好還是輸同型血。
③嚴重腦受壓的急救:傷員在較短時間內出現單側瞳孔散大或很快雙瞳變化,呼吸轉慢,估計不能轉送至手術醫院時,則應迅速擴大穿通傷入口,創道淺層血腫常可湧出而使部分傷員獲救,然後再考慮轉送。
④創傷包紮:現場搶救只作傷口簡單包紮,以減少出血,有腦膨出時,用敷料繞其周圍,保護腦組織以免污染和增加損傷。強調直接送專科處理,但已出現休克或已有中樞衰竭徵象者,應就地急救,不宜轉送。盡早開始大劑量抗生素治療,應用TAT。

㈨ 腦外傷後遺症的治療有哪些方法

腦外傷後遺症對於病人的傷害很大,所以,要及時治療腦外傷後遺症,在此,了解腦外傷後遺症的治療方法很重要,那麼,怎麼去治療腦外傷後遺症最安全可靠呢?下面由專家為您介紹一下。 腦外傷後遺症的治療方法有: 第一、常見功能障礙的處理:急性期的處理,必要的要物和手術治療,加強營養;被動活動,預防關節僵硬;預防壓瘡、深靜脈血栓形成;腦外傷後遺症康復要利用反射抑制模式矯正異常姿勢。 第二、制定康復目標,專家說康復目標是多方面的,但總的來說是要使其感覺運動功能、生活自理功能、認知功能、言語交流功能和社交生活技能恢復到可能達到的最大限度。腦外傷後遺症的康復治療就是要發揮潛能,重新融入社會。 第三、制定康復計劃的原則,腦外傷引起的功能障礙是多種多樣的,患者之間的差異很大,因此治療計劃應因人而異。腦外傷後遺症康復是長期的,損傷後軀體方面的障礙在1年內大多已經穩定,但認知、行為和社會心理方面的問題往往持續很長時間,所以必須制定長期康復的目標。 如何治療腦外傷後遺症,以上做了具體的介紹,溫馨提醒:無論使用哪種治療方法,重要的是患者的病情能得到好轉,因此對腦外傷後遺症進行治療時應該到正規的醫院進行。便民提示:為了節省您的寶貴時間,來院前請提前預約,通過網路預約,到院憑預約號直接就診,無需排隊等候!>>>推薦閱讀:腦外傷後遺症的治療需要注意哪幾方面

㈩ 意外傷害的應急處理及急救措施有哪些

發生傷害事故的常見原因一般有,觸電、物體打擊、高處墜落、機械碾壓(壓榨)傷,土石方坍塌掩埋等。以下介紹十種常見傷害事件的急救處理方法。
一、創傷出血
1、傷口不深的外出血症狀,先用雙氧水將創口的污物進行清冼,再用酒精消毒(無雙氧水、酒精等消毒液時可用瓶裝水沖洗傷口污物),傷口清洗干凈後用敷料包紮止血。出血較嚴重者用多層敷料加壓包紮止血。
2、一般的小動脈出血,用多層敷料加壓包紮即可止血。較大的動脈創傷出血,還應在出血位置的上方動脈搏動處用手指壓迫或用止血膠管在傷口近心端進行綁扎,加強止血效果。(上肢:肱動脈,腋下動脈;下肢:足背動脈,股動脈;頜面部:頜下動脈,耳前動脈,頭頸部:鎖骨下動脈,頸動脈。)
3、大的動脈及深創傷大出血,在現場做好應急止血加壓包紮後,立即送醫院處理,以免貽誤救治時機。
4、對出血較嚴重的傷員,在止血的同時,還應密切注視傷員的神志、皮膚溫度、脈搏、呼吸等體征情況,以判斷傷員是否進入休克狀態。
5、對在高處墜落,腰、腹部遭受重物打擊或被車輛撞擊的傷者,無明顯大量外出血但迅速進入休克狀態的傷員(症見:神情淡漠、面色蒼白,皮膚冰冷、脈搏細弱且快、血壓下降),應高度懷疑為內臟破裂出血,要立即送院檢查觀察。
二、擠壓傷
1.盡快解除重物壓迫,減少擠壓綜合症的發生。
2.傷肢制動,可用夾板等簡單托持傷肢。
3.傷肢降溫(避免凍傷),盡量避免局部熱缺血。
4.傷肢不應抬高,按摩或熱敷。
5.如果擠壓部位有開放性創傷及活動出血者,應止血,但避免加壓,除有大血管斷裂外不用止血帶。
6.迅速轉往醫院。
三、燒傷
發生燒傷時的處理原則時迅速消除致傷原因,脫離現場,並及時予以適當的治療,盡可能地減輕傷情。
衣服著火時,應盡快脫去著火的或沸液浸漬的衣服;或迅速卧倒,慢慢就地滾動,壓滅火焰;或用手邊不容易燃燒的材料加大衣、沙土等,迅速覆蓋著火處,使之與空氣隔絕;也可用水將火澆滅或跳入附近水池、河溝內。堅決制止傷者奔跑呼叫或用雙手撲打火焰,以免助長燃燒並引起頭面部、呼吸道和雙手燒傷。電擊傷應盡快中止電流繼續作用,並將傷員移至安全地帶。
對於傷者的處理:面積不大的肢體燒傷可用冷水或冰水浸泡0.5-1小時。此方法可減輕損傷程度和緩解疼痛,效果良好。酸鹼及其他化學物品致傷後,應迅速脫去被浸漬的衣服,用大量清水沖洗,越快越好。瀝青燙傷後,應用冷水浸泡或澆灑,使瀝青盡快冷卻,避免熱力繼續作用。然後用軟布浸松節油後輕輕將體表的瀝青擦去,減少毒素吸收,避免瀝青中毒。切勿強行撕扯體表的瀝青。
燒傷創面處理:用滅菌敷料或干凈被單、衣服、毛巾等手邊材料,將創面簡單包紮加以保護,以減輕污染和再損傷,並減少疼痛。對復合的其他創傷如骨折等給予包紮、固定。經過簡單處理,傷員可轉送醫院。途中注意防寒、防塵、減少顛簸。
四、創傷性窒息
創傷性窒息又稱胸部擠壓傷。常見於過程塌方、房屋倒塌、車輛碾軋等。傷者常伴有其他胸部損傷,如多發肋骨骨折、氣胸、血胸或心臟挫傷。
在事故現場,如果傷員出現呼吸、心跳驟停,應立即行心肺復甦,人工胸外心臟按壓和輔助呼吸搶救;根據具體情況,邊搶救邊運轉或待生命體征相對平穩後,迅速轉往醫院。
五、休克傷員應急處理
處於休克狀態的傷員要使其安靜、保暖,在平卧的體位將下肢抬高約20度左右。遇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臟擠壓。對創傷性休克傷員應盡快送往醫院進行搶救治療。
六、顱腦損傷應急處理
顱骨損傷如導致顱內高壓的症狀有:昏迷、嘔吐(呈噴射狀嘔吐)、脈搏或呼吸紊亂、瞳孔放大或縮小,大小便失禁等。
顱底骨折或顳骨骨折的傷員不一定有昏迷、嘔吐症狀,但有脈搏或呼吸紊亂、瞳孔放大或縮小,鼻、眼、口腔甚至耳朵可有無色的液體流出,伴顱內出血者可見血性液體流出。
顱腦損傷的病員有昏迷者,首先必須維持呼吸道通暢。昏迷傷員應側卧位或仰卧偏頭,以防舌根下墜或分泌物、嘔吐物吸入氣管,發生氣道阻塞。對煩躁不安者可因地制宜的予以手足約束,以防止傷及開放傷口。
有骨折者,應初步固定後再搬運。脊柱有骨折者應用硬板擔架運送,勿使脊柱扭曲,以防途中顛簸使脊柱骨折或脫位加重,造成或加重脊髓損傷。有顱骨凹陷性骨折,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綳帶或布條包紮後,立即送往就近有條件的醫院治療。

閱讀全文

與急性顱腦損傷有哪些急救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情感滲透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749
用牛尿洗頭的正確方法 瀏覽:893
抓羽毛球拍子正確方法 瀏覽:766
三星顯示器感應開關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38
吸入硝酸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618
如何撩帥哥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767
小型投資者最佳方法 瀏覽:500
國內羅西尼自動手錶如何調試方法 瀏覽:786
裝修支線的連接方法 瀏覽:747
經常愛放屁有什麼方法可以治療嗎 瀏覽:780
浙江應變測量系統方法指南 瀏覽:172
簡單的折紙信封的方法 瀏覽:678
可暖使用方法 瀏覽:444
物理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瀏覽:85
雙母音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9
素麻花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564
旅遊失溫的解決方法 瀏覽:343
敲木架陶瓷瓦的安裝方法 瀏覽:315
2連續乘以十個2的簡便方法 瀏覽:904
葯物分析tlc雜質檢查方法 瀏覽: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