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內耳前庭訓練怎麼做
前庭是人體平衡系統的主要末梢感受器官,負責人對重力的感受、判斷身體與環境的關系、控制身體的平衡、方向感、距離感的正確掌握。
在寶寶的各種感覺器官中,前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與作用。人體通過視覺、前庭、觸覺、運動、手等感覺器官從外界獲得的各種信息,在前庭的輔佐協助下,通過腦干傳送到大腦。如果前庭出了問題,不僅會影響大腦對其他感覺的綜合分析與處理,還會導致其他感覺的失常。
② 內耳前庭刺激方法
內耳的構造非常復雜,包括聽覺神經和前庭神經末梢。刺激內耳神經末梢產生的感覺信息非常重要,有點像交警,幫助整合各感官的信息,把我們五大感官的信息分類和整合輸送到大腦各區域。內耳的前庭器官具有調節身體平衡的能力。
前庭:位於內耳,能感受頭部位置變動的情況,與維持身體平衡有關。耳前庭是內耳的組成部分,它控制著平衡、協調、垂直平衡、肌肉緊張度及身體所有的肌肉, 包括眼睛的肌肉。正是由於耳前庭的存在我們才可以在空間中表達我們的身體,作出各種動作。 耳前庭還是身體傳達給肢體所有感官信息的重要中繼站。(基本就是控制平衡。)
前庭功能失調可能會出現的表現:
主要表現為: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聽而不見,久轉不暈,平衡能力差,看到了仍常碰撞桌椅、門牆。
改善前庭功能失調訓練方法:
以下是網路上找到的前庭功能訓練的一些方法,有些很專業,不太適合用於非專業人士的訓練。
四、前庭平衡能力訓練
前庭感覺是綜合判斷頭部位置和身體變化的綜合性感覺,有助於人的頭、眼、四肢和身體相互協調做出一系列動作,前庭感覺的協調又稱為前庭平衡,前庭平衡不良會造成身體控制不良。通過給予前庭器官的各種不同程度的刺激,使調節姿勢反應的前功能正常化,在接受觸覺刺激的同時,有助於其他感覺的統合。前庭的功能對大腦整體功能起著重要作用,刺激前庭在知覺運動訓練中廣泛得到應用。在治療感覺統合的許多方法中,刺激內耳前庭是一種卓有成效的矯治方式。前庭刺激和觸覺刺激具有促進其他感覺統合的作用,因此被優先引入感覺統合矯治中。
治療師在對兒童進行被動式前庭刺激時,一般讓兒童躺或坐在吊網床中,然後使其進行有節奏地搖擺或旋轉,從而達到刺激前庭感覺的效果,如果有些兒童對前庭刺激過分敏感,甚至產生不安全感,可以讓孩子用雙手在地上輕輕地推動自己的身體,或是拉著眼前的繩子來搖擺自己,而不是由別人推動旋轉或搖擺。主動參與活動會促進個體的順應性反應,而順應性反應又能改善感覺統合。
對於正常人來說,在旋轉中會有眩暈感,旁人也能看到眼球震顫;而前庭反應不足的兒童在被旋轉後,很少產生眩暈感和眼球震顫。這表明前庭信息並未在神經系統中得到正常處理。因此,治療師可讓兒童以向上的姿勢坐在網纜中,由治療師把網上端扭緊後放鬆,造成旋轉,讓前庭受到刺激,以逐漸產生眼球震顫和眩暈感進而打通那些處於沉睡狀態的神經通道。
如果前庭刺激產生過度興奮或過度抑制時,可鼓勵兒童進行順應性反應,而使前庭反應回到常態。例如,在大球上前後滾動時,可伸出雙手按住地面。重新組合好一項反應時,可使腦功能的興奮和抑製作用趨於平衡。
另外,還可以讓孩子接受下列各種運動的訓練來刺激平衡能力的發展:
① 旋轉運動:旋轉圓桶、旋轉木馬、旋轉椅子等。
② 搖晃運動:採取腹卧位、仰卧位、側卧位、頭腳顛倒等體位進行鞦韆、吊床等游戲。
③ 平衡運動:走平衡木、平衡板等。
④ 跳躍性運動:蹦床、翻滾、墊上運動等。
⑤ 姿勢反應性運動:進行兒童踏板車、沙坑、草坪、滑梯腹部爬行等游戲。
⑥ 速度感、位置感、距離感的體驗:讓孩子一隻腳著地,一隻腳踏上滑行的兒童踏板車。
對孩子前庭平衡功能的訓練應從懷孕時開始。胎兒在前三個月主要是發育大腦神經系統,但此時的媽媽都比較緊張地「保胎」而很少活動,有的孕婦在床上要躺好幾個月。其實,在整個懷孕期間都應該適當地運動,如散步、一些家務等。孩子出生回家後,每天都可以做幾秒鍾的俯卧抬頭、頭豎直等訓練。適當地搖抱孩子,不要老讓孩子躺在床上看天花板。三個月開始訓練孩子翻身,六個月開始訓練孩子坐,七、八個月開始訓練孩子爬行。據調查,現在有不少孩子沒孩子的注意力、動作協調性、語言能力等關系密切。所以,家長不要給孩子過早使用學步車,不要超越爬行階段。12個月時訓練孩子走,然後逐步訓練孩子跑、跳、單、雙腿蹦、上下台階、走平衡木、坐滑梯、跳繩、拍球、坐旋轉游戲等活動能力。
[以下適合普通人聯系]:
Cawthorne-Cooksey前庭功能訓練
發表者:於棟禎
前庭功能異常的病人多數可以採用Cawthorne-Cooksey訓練。訓練內容從簡單的眼動到復雜的扔球等,持之以恆的認真訓練可以加快前庭功能的恢復。可由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或在家屬的陪同下進行訓練。
一、躺在床上或坐位
1. 眼球運動,由慢到快
1.1上下運動:雙眼向上看,再向下看
1.2 左右運動:雙眼向一側看,然後轉到另一側
1.3遠近注視:注視手指病人面前1米處逐漸移近病人至0.3米,病人雙眼跟隨手指移動。
2. 頭部運動,先慢、再快、然後閉眼
2.1頭前屈、後伸
2.2左右轉頭
二、坐位
1. 同上眼球與頭部運動
2. 聳肩與轉肩
2. 前屈,並從地下撿起物體
三、站位
1. 同上眼球、頭和肩部運動
2. 睜眼和閉眼時從坐位到站位
3. 在眼球水平雙手間傳遞小球
4. 從坐位到站位,中間轉身
四、活動(室內)
1. 以站房間中間的人轉圈,並與該人傳遞球。
2. 睜眼與閉眼時穿過過房間
3. 睜眼與閉眼時上下斜坡
4. 睜眼與閉眼時上下台階
5. 任何需要彎腰、伸展和有目標的運動,如打保齡球和籃球。
游戲訓練方法
1.充分爬行
要訓練寶寶爬行,出生後28天內寶寶就具有爬行反射,每天讓寶寶俯卧幾秒鍾,先鍛煉頸部肌肉,使他慢慢能抬頭,用手抵住他的雙腳,寶寶可趁勢向前爬,會爬後再充分爬行3個月以上,盡量不使用學步車,可以專門准備一塊地毯在地上,讓孩子在上面爬,即保證了安全又使孩子有足夠大的活動區域,爬行不足的孩子走路容易摔跤,磕磕碰碰。
2.平衡游戲
嬰兒期家長要多搖抱,也可以讓寶寶多坐搖籃,強化孩子對自身重力感刺激的輸入,大一點的孩子要讓他們玩盪鞦韆、走平衡木等游戲。
3.飛機游戲
由家長平躺,向上伸出胳臂,雙手頂住孩子的前肩,並彎曲雙腿用腿托住孩子的腹部,孩子則頸部抬高,雙臂張開,雙腿並攏伸直,做飛機的模樣,這時可做前後左右的搖動。
搖擺毛巾游戲
用毛巾將孩子包在其中,由父母各拉一端,左右或上下搖動,也可在擺動時指示孩子向固定目標投球。
雙側前庭功能完全喪失的患者運動療法難以奏效,但對單側或雙側的部分功能喪失卻常可通過運動療法收到治療效果,但弱前庭功能障礙合並視或軀體感障礙時,治療收效也很難。Susan等設計出一套提高前庭適應性和在平衡中誘發視和軀體感覺參與的提高姿勢穩定性的練習,其法如下:
I.患者雙腳盡可能靠攏,必要時雙手或單手扶牆保持平衡,然後左右轉頭,其後單手或雙手不扶牆站立,時間逐漸延長並仍保持平衡,雙腳再靠攏些
II.患者步行,必要時他人給予幫助
III.患者練習在行走中轉頭
Ⅳ.患者應雙腳分開與肩同寬站立,直視前方目標,逐漸使支持基底變窄,即雙腳間距離縮短至1/2足長。在進行這一訓練時前臂首先伸展,然後放置體側,再交叉於胸前,在進行下一個難度訓練之前,每一體位至少保持15s。訓練時間總共為5—15min
V.患者雙腳與肩同寬站立,直視前方目標,逐漸使支持基底變窄,即雙腳間距離縮短至1/2足長。在進行這一徐連時,雙眼先斷續閉攏,然後閉眼時間逐漸延長。與此同時,前臂先伸展,然後放置體側,再交叉於胸前。在進行下一難度訓練之前,每前一體位至少保持15s,訓練時間總共為5—15mln
Ⅵ.患者站立於軟墊上,可從站立於硬地板開始,逐漸過渡到在薄地毯、薄枕頭或沙發墊上站立
Ⅶ.患者在行走中轉圈練習,從轉大圈開始,逐漸變得愈來愈小,兩個方向均應練習。
[下面這個感覺更適合專業人士的訓練]:
訓練的目的是通過逐漸增加前庭器官的刺激量,以提高受訓人員的適應水平.前蘇聯很重視航天員飛行前的前庭功能訓練.訓練的方法包括主動和被動兩種,前者包括體操,彈跳網,跳板,轉輪,滑冰,游泳(每次游800米,形式是游泳-桑拿-游泳-桑拿反復2~3次)等體育訓練,主動訓練的目的是為了鞏固被動訓練.被動訓練包括轉椅,鞦韆,離心機上旋轉,頭低位6°體液倒轉技術訓練,生物反饋訓練,帶倒相棱鏡步行加頭動訓練,特技飛行訓練和拋物線飛行訓練等.一般認為這些訓練有一定效果,尤其是拋物線飛行可產生短期的失重,效果較好.生物反饋訓練應用到航天中,也取得一定效果.
1.轉椅訓練
被動訓練主要是轉椅訓練,失重飛機訓練.轉椅訓練貫穿在整個飛行前的訓練過程中,分為幾個階段:
綜合訓練階段凡是在訓練期間前庭檢查中未達到標準的航天員都要進行轉椅訓練,轉椅旋轉的負荷是遞增的,要進行兩種方式的訓練:連續旋轉15分鍾,旋轉中身體前後運動;間斷地訓練,身體左右運動.被動訓練達到標准後,以主動訓練為主.
編入小組訓練對未編入航天員小組的航天員前庭訓練較松,只有在1年四次的體檢中,前庭功能檢查不合格時再進行被動訓練.編入小組的航天員要求較高,每月進行1次訓練.
乘員組階段參加過飛行,身體狀態良好的航天員作為任務乘員的機會越多,轉椅訓練的次數也更多,3天1次,一直堅持到進入發射場,在發射場,1天1次,至發射前2天.在發射場的訓練方法是:大幅度的旋轉運動,找出前庭器官的敏感點,以在航天中避免出現這種運動.
在訓練時期,根據航天員的情況,給予人參口服液(70%酒精提取液),1ml/日,1天3次.有的在飛行前1.5月,訓練前口服6ml.在航天中也服人參液,或根據航天員的情況帶適合自己的草葯.長期航天中如果葯用完,可通過貨運飛船將葯帶到航天站上.
2. 失重飛機訓練
失重飛機飛每個拋物線時產生28秒左右的失重,一次飛行通常飛10~15個拋物線,一般在6~7個拋物線時前庭功能良好的航天員都會出現嘔吐.
俄羅斯專家認為經過這樣的前庭功能訓練,基本可以防止航天運動病.前蘇聯從80年代中期後沒有報道航天運動病的發病率,可能與運動病的發病率減少有關.俄羅斯的航天員好勝心較強,一些能忍受的運動病症狀常常不報告,但至少說明經過訓練不會引起明顯的運動病症狀,訓練是有效的.
運動病症狀常常出現在航天員返回地面後,迎接航天員返回的航天醫生必須帶嘔吐袋.說明前庭系統適應失重環境後對地面的1G的環境又出現了不適應.
3.生物反饋訓練
生物反饋方法是通過人的意識來控制自主神經系統的活動,其基本的原理和方法是讓被試者注視自己的某項生理指標,例如心率和血壓,然後調整自己的情緒或心理狀態來改變它,使它升高或降低;通過儀器將改變的結果再反饋給被試者.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可以將生理狀態控制在較佳的狀態.中國的氣功實際上也是一種生物反饋方法.我們的實驗證明它在防止失重引起的不良反應,例如運動病症狀,立位耐力降低,卧床時出現的主客觀反應等都有一定的效果.
③ 怎樣鍛煉前庭功能
一、鍛煉方式:
1,可嘗試去走獨木橋等來提高人體的平衡力;
2,可多坐盪鞦韆來減少前庭器官的敏感度;
3,也可以通過一些旋轉運動來改善自己前庭功能。
二、注意事項:
1,可採用一些提高人體平衡力的運動,同時也要注意人生安全;
2,也要保持個人衛生避免耳朵受到感染;
3,每天可適量的運動來提高人體的平衡力。
前廳前庭可由內耳疾病、中樞性疾病和許多全身性疾病所引起。內耳疾病中如迷路炎、梅尼埃爾氏病等。中樞性疾病中如聽神經瘤、顳葉腫瘤等。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硬化、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前庭功能檢查對鑒別這些疾病有重要價值。
(3)嬰兒內耳前庭訓練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前庭功能中的眼肌對於起自前庭及半規管的輸入沖動產生反射性反應即出現眼球震顫。因此,前庭迷路有病變時(如梅尼埃爾氏病)或作冷熱水試驗時,半規管受到刺激,就產生眼球震顫。
檢查眼震時,囑受檢者注視檢查者向各個方向緩慢移動的食指,手指距病人眼球約50cm,受檢者的注視角度(視線與中線相交之角)不宜超過45°,超過45°時可誘發生理性終位性眼震而影響檢查的准確性。手指移動的方向是向左、向右、向上和向下 4個方向。必要時,還要向右上左下和左上右下斜向移動。
④ 寶寶幾個月可以進行內耳前庭訓練
前庭功能是人體平衡系統的重要神經末梢感受內臟器官,責任者對相互作用力的感受、辨別身體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控制身體的平衡、方位感、戒備心的適當掌握。
在寶寶的各式各樣視覺器官中,前庭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力與作用。人體依據視覺沖擊、前庭功能、手感、運動健身、手等視覺器官從外界獲得的各式各樣信息,在前庭功能的相互配合協助下,依據脊髓傳送到人腦。倘若前庭功能出了問題,不僅會影響人腦對其他感覺的綜合分析與處理,還會繼續再次導致其他感覺的混亂。
在飲食起居中,一些寶寶出現左右不分,方位感模模糊糊,經常跌跌撞撞;在保育院中好動焦躁不安,注意力訓練不集中,喜愛姿勢,鍾愛哄女孩,心煩氣躁,愛發脾血,缺乏自信心;在與人交往中,不願和他人共享資源玩具、食物和高興,不能充分考慮別人的需要;出現語言語言語言發育遲緩、語言表達能力工作能力艱辛、運動障礙、大腦發育遲緩等情況,全是由於前庭功能感覺缺乏訓練,發育不良所造成的。
便於幫助年輕父母提升寶寶的前庭功能感覺功效,我們這兒詳解一些行之有效、具體成效顯著的前庭功能感覺游戲。
前庭功能游戲一絲綿被旋轉
適合年齡:會俯趴抬著頭~4歲
特惠活動:每一次1分鍾
重要目的:訓練寶寶對相互作用力的感受與身體平衡。
游戲方式:選擇一床小絲綿被,讓寶寶俯趴在絲綿被上,把頭抬起來,父母拉起被子的一角,沿著順時針方向轉一圈,接著再沿反向方向轉三轉,速度可偏慢一點,一定要融進寶寶的需要。
前庭功能游戲二托坐走動
適合年齡:3月~6月
特惠活動:30秒~1分鍾
重要目的:煅煉寶寶的平衡功效。
游戲方式:將寶寶緊抱,一手拉住屁股,一手扶拖拉機著肩或頸部,坐穩後托著寶寶在屋子內外隨意走動,位置可以高低變化,但一定要平穩和減輕。當寶寶慢慢融進後,可用一手拉住小孩屁股,一手改摟住寶寶的腹部,接著父母隨意超級跑車,讓寶寶感覺上下波動。
前庭功能游戲三雛鷹起飛
適合年齡:3月~6月
特惠活動:30秒
每天次數:不限
重要目的:煅煉寶寶的平衡功效。
⑤ 如何在家裡和寶寶做有趣的內耳前庭訓練
1. 剛出生幾個月的寶寶可以讓他們坐搖籃和搖椅,搖晃中產生的輕柔的刺激可以讓嬰兒更易入睡。經常接受內耳刺激的嬰孩,研究表明,將來在運動能力上更具優勢。
2. 可以雙手握住寶寶的腋下,讓寶寶左右搖晃。
3. 在不平的路面上推嬰兒車,適度的搖晃和顛簸對寶寶的成長有好處。
4.讓寶寶多盪鞦韆,即使剛開始不適應的寶寶,慢慢的也會喜歡這項刺激的游戲哦。
5.讓寶寶經常做做前滾翻、倒立之類的動作,不光刺激內耳前庭,而且增強血液循環和大腦供氧。
方法還有很多啦,總之讓寶寶打破常規站立或坐立的姿勢,寶寶將來的運動能力會得到很大增強的。
⑥ 內耳前庭訓練幾個月可以做
內耳前庭訓練幾個月都是可以做的。
我們的很多媽媽開始關注內耳前庭的發育了,因為它真的是太重要了,會影響到我們的各個方面。我們開車的時候需要內耳前庭,內耳前庭不好就容易追尾,還容易迷路,方向感特別差。
他們上學的時候學數學、學物理化學都得用內耳前庭,內耳前庭不好的就只能去文科班了。然後咱們到了一個新的環境里頭,如果內耳前庭不好就會怎麼樣呢?就會渾身不舒服不自在等等這些。你看真的是連睡覺的時候都需要內耳前庭,如果睡覺的時候你內耳前庭不好,你就容易怎麼樣?掉床,然後會翻來翻去。比如說如果你在家裡,你經常把老公擠到床底下去了,你的內耳前庭就需要加強了。因為我在我們家就是這樣的,我自己的內耳前庭也是需要去加強的。
我們怎麼給孩子進行內耳前庭的練習呢?
其實,用簡單的一句話來說,只要我們的身體在活動,我們的內耳前庭就在得到鍛煉。但是這個鍛煉有的時候可能是不夠的,它需要專門的鍛煉。比如說我們講一歲的孩子的內耳前庭鍛煉的強度已經很大了,非常大了。
但是內耳前庭的鍛煉,第一個它取決於現有的內耳前庭水平。因為如果你現有的內耳前庭的水平,只相當於一個三個月的寶寶,那你只能做三個月左右寶寶這樣的活動。如果你去做一歲的,你就會出現不適,就會非常不舒服。那如果內耳前庭的幅度太簡單了,那可能作用就不大。在這里給到大家幾個簡單的方法,基本上各個月齡的孩子都適合的。
比如說我們的媽媽抱著我們的寶寶,輕微的、輕輕的左右的搖晃,輕一點、慢一點左右的搖晃,這個幾乎是所有年齡段的孩子都適合。還有就是比如說,我們抱著我們的孩子轉圈跳舞, 跳舞的時候慢慢的轉圈,這個也都是非常適合的。那至於說其他,不同年齡段的內耳前庭的鍛煉不一樣,我們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內耳前庭的水平來進行練習。內耳前庭練習的方法非常多,每個階段可能都有幾十種。有時候一種方法可能做幾天孩子就沒有興趣了,我們就需要換另外一種方法。所以建議您還是咨詢,比如說專業的睡眠顧問,或者專業的運動指導老師,然後來給寶寶進行內耳前庭訓練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