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怎麼推算年份方法

怎麼推算年份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16 04:39:06

❶ 古人是怎麼計算年份的

天乾地支簡稱干支,是夏歷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稱十二地支。干支還是陰陽之分:甲、丙、戊、庚、壬為陽干,乙、丁、己、辛、癸為陰干;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丑、卯、巳、未、酉、亥為陰支。以一個天乾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干在前,地支在後,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干配陽支,陰干配陰支(陽干不配陰支,陰干不配陽支),共有六十個組合,稱為「六十甲子」。我國人民過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環起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任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己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干支紀年法

如甲子為第一年,乙丑為第二年,丙寅為第三年……六十年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環下去。例如1929年是農歷己巳年,1930年是農歷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農歷己巳年。我們在日歷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紀年這種方法排列下來的。陽歷年份除以60的余數減3便得該年農歷干支序號數,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紀。如果序號數小於、等於零則於支序號數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餘11,年干支序號數=11-3=8。查干支表知該年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餘3,干支序號=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該年為癸亥。

干支紀月法

干支紀月法未普遍實行,主要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為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餘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紀日法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為第二日,丙寅為第三日……60日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復始,循環下去。例如農歷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紀時法

一天中時辰的地支也是確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時配十二地支,由夜間十一點至一點為子時,一點至三點為丑時,其餘照推。時的天由該日所對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還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從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發,壬子是真途。
即若該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時上配上甲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時上配上丙為丙子;丙辛日子時配上戊為戊子;丁任日為庚子;戊癸日為壬子。知道了子時的干支,便可推知其餘。

❷ 天乾地支怎麼計算年份

十天干與十二地支對應的序號分別如下:

十天干: 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10癸;

十二地支:1子、2丑、3寅、4卯、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11戌、12亥。

用天乾地支推算某一年的年份,記住一個口訣就行了:

所需年份的天干=( 公元年數-3 )÷10的余數。

所需年份的地支=( 公元年數-3 )÷12的余數。

余數就等同於我們上面說的天乾地支對應的序號,然後再用余數 ,去循環查找對應的天乾地支的次序就可以了。

以2010年為例,給各位舉一個例子:

2010年的年份的天干=( 2010-3 )÷10的余數為7,對應上文天乾的次序,則2010年的年份的天干為庚;

2010年的年份的地支=( 2010-3 )÷12的余數為3,對應上文地支的次序,則2010年的年份的天干為寅。所以2010年對應天乾地支為庚寅。

❸ 年份是怎樣推算的

天乾地支簡稱干支,是夏歷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稱十二地支。干支還是陰陽之分:甲、丙、戊、庚、壬為陽干,乙、丁、己、辛、癸為陰干;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丑、卯、巳、未、酉、亥為陰支。以一個天乾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干在前,地支在後,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干配陽支,陰干配陰支(陽干不配陰支,陰干不配陽支),共有六十個組合,稱為「六十甲子」。我國人民過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環起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任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己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干支紀年法

如甲子為第一年,乙丑為第二年,丙寅為第三年……六十年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環下去。例如1929年是農歷己巳年,1930年是農歷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農歷己巳年。我們在日歷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紀年這種方法排列下來的。陽歷年份除以60的余數減3便得該年農歷干支序號數,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紀。如果序號數小於、等於零則於支序號數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餘11,年干支序號數=11-3=8。查干支表知該年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餘3,干支序號=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該年為癸亥。

干支紀月法

干支紀月法未普遍實行,主要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為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餘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紀日法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為第二日,丙寅為第三日……60日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復始,循環下去。例如農歷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紀時法

一天中時辰的地支也是確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時配十二地支,由夜間十一點至一點為子時,一點至三點為丑時,其餘照推。時的天由該日所對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還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從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發,壬子是真途。
即若該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時上配上甲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時上配上丙為丙子;丙辛日子時配上戊為戊子;丁任日為庚子;戊癸日為壬子。知道了子時的干支,便可推知其餘。

❹ 用天乾地支怎樣算年份

用天乾地支是推導年份,是一項復雜的寒暑題。根據歷史計時公元1年即對應l號辛酉,公元2年對應2號壬戍……那麼,公元前的年代怎麼辦?實際上,公元前的年代就是公元的年代向前推,只不過沒有公元0年.那麼,可以很自然地把公元前1年記作「一1」,這可以列出一條特殊的數軸來說明(圖1)。下面我要用到一個很重要的數學概念,剩餘類的概念。
先看這樣一個例子:把鍾表的12個數字作為一個集合,那麼以外的點數,比如說13:00就是指針指向1,15:00就是指針指向3……。13除以12餘1,15除以12餘3,而由於1和3不能被12整除,余數便是它們本身。這樣,可以按照余數的類別,將1和13,3和15各分為一組,一共可以分出12個「剩餘類」,它們分別對應著除以12餘l、2、3、…11、0的數的集合。受鍾點集合得出的結論啟發,從剩餘類的概念出發,可以推證,將公元年份除以60,把得出的60種不同餘數的數字進行分類,便得到了60個集合,即60個不同的干支年所對應的公元年數的集合。由於已把公元1年設為1,於是就可以直接用公元年份除以60,余數是幾,對應的號碼就是所要求的干支年份了。對於公元前的年份,由於計算所得的余數是—60到—1之間的負整數,又由於沒有公元0年,所以負整數余數最終要加上61,才能化為60以內的集合號。比如公元12年,即12號壬申,而公元432年除以60餘12,自然也是壬申年,公元35年即35號乙未,而公元275年除以60餘35,也是乙未年。再用傳統方法進行檢驗,結果完全正確。再加上號碼的多少是與余數的大小一致的,節約了查表的時間,使我的方法既快速又准確。我們不妨隨便抽幾個數,公元115年,除以60餘55,為55號乙卯,公元前145年,為—145除以60,余—25,化為60以內的集合就是36號,即丙申。公元1278年,除以60餘18,為戊寅年,公元前221年,—221÷60,余—4l,化為60以內的集合為20號,庚辰年。經過驗算,又全部正確。只是公元前的運算要稍復雜一點,但比起傳統方法,仍然簡捷。3.建立數學模型——已知干支年份求出公元年份由於干支年實際只有六十個,而公元年卻有無窮個。因此,可以畫這樣一個函數的圖象(圖2):
由圖l可見,一個y(干支)對應著無窮多個x(公元),由圖象可以得到x與y的關系:
比如說,1號即辛酉年,可以是公元1年、61年、121年、181年……,及公元前60年、前120年、前180年……,至於究竟是它們中的哪一年,就要靠歷史學家去推算,畢竟六十年的間隔,還是有把握考證出來的,但如果文章有明顯的提示,能確定要查的干支年的大致年代范圍(不見得非在60年以內,有時超過60年也可以分析出對應的公元年),就可以進行換算(見下文)。三、應用舉例1.已知干支年份求公元年份我國清朝愛國詩人龔自珍有一首著名的《已亥雜詩》(「不拘一格降人才」),但是已亥年究竟是公元哪一年呢?我先後查閱了《中國歷代文選》(人民教育出版社)和《簡明文學手冊》(內蒙古人民出版社),但只看到了龔自珍的生卒年(1791—1841)和「《已亥雜詩》」,不過這已足夠了。根據生卒年(1791)計算,被60除後,餘51,是51號辛亥,又由於詩人生命只有50年,因而只會遇到一次已亥(39號),從51號往後數的第一個已亥與之相差48(60—5l+39=48),因此,該詩作於詩人48歲,即公元1839年。2.已知公元年份求干支年份在我國近代史上,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或事件以干支年命名,比如戊戌變法,辛丑條約,辛亥革命。由於組成干支年的字多不常見,因而易遺忘,假如手頭沒有一張大事年表,這時只要記住年份就行了。戊戌變法是1898年,被60除,餘38,即38號戊戌年,用同樣的方法可
以算出1901年余數是41,應該對應的是辛丑
年,1911年余數是51,對應的是辛亥年。四、論文結論和意義1.這篇小論文是用數學的手段研究歷史年代的一種嘗試。我想這些推算可以告訴人們,運用數學工具可以探索更廣闊的領域。2.本文推導的這個方法比較簡單,稍通數學的人就可以使用。它可以更好地用於天乾地支紀年與公元紀年的換算,並且它要比使用傳統方法快捷得多。3.用本文推導的紀年換算方法,可以幫助外國朋友更好地了解我國古代的歷史和文化,有助於中華文明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

❺ 農歷的年份怎麼算啊

是按照六十順序甲子排列的。
六十甲子(六十花甲子,六甲)
1、以天乾和地支按順序相配,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組合,從"甲子"起,到"癸亥"止,滿六十為一周,稱為"六十甲子"。亦稱"六十花甲子"。
又因起頭是「甲」字的有六組,所以也叫「六甲」。
2、指人滿六十歲。
3、道家信奉的六十個星宿神,即六十甲子日值日的六十位神。用天乾和地支循環相配作為稱呼這些神的名字。
農歷是兼顧太陽、月亮與地球關系的一種歷法。陰歷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運行,因而使得四季的變化在陰歷上就沒有固定的時間,不能反映季節。與陽歷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陰歷年相比陽歷年在天數上有時會相差一個月;為了協調陰歷年與陽歷年之間的天數,於是便通過「置閏法」進行調整使陰歷月相總天數與陽歷回歸年總天數相適應。
陰歷是月亮歷,也叫太陰歷,是以月亮圍繞地球轉動的規律制定的。以月球繞行地球一周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陰歷的一個月叫做「朔望月」。每月初一為朔日,十五為望日,「朔望月」是月相盈虧的平均周期。陰歷只管朔望月,不管回歸年,所以和一年四季無關。

❻ 農歷的年份是怎麼算的

是按照六十順序甲子排列的。

六十甲子(六十花甲子,六甲)

1、以天乾和地支按順序相配,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組合,從"甲子"起,到"癸亥"止,滿六十為一周,稱為"六十甲子"。亦稱"六十花甲子"。 又因起頭是「甲」字的有六組,所以也叫「六甲」。

2、指人滿六十歲。

3、道家信奉的六十個星宿神,即六十甲子日值日的六十位神。用天乾和地支循環相配作為稱呼這些神的名字。

農歷是兼顧太陽、月亮與地球關系的一種歷法。陰歷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運行,因而使得四季的變化在陰歷上就沒有固定的時間,不能反映季節。與陽歷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陰歷年相比陽歷年在天數上有時會相差一個月;為了協調陰歷年與陽歷年之間的天數,於是便通過「置閏法」進行調整使陰歷月相總天數與陽歷回歸年總天數相適應。

陰歷是月亮歷,也叫太陰歷,是以月亮圍繞地球轉動的規律制定的。以月球繞行地球一周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陰歷的一個月叫做「朔望月」。每月初一為朔日,十五為望日,「朔望月」是月相盈虧的平均周期。陰歷只管朔望月,不管回歸年,所以和一年四季無關。

❼ 天乾地支是怎麼推算年份的

1、公元前的演算法:

年干=8-N(N﹤8)或8-N+10(N≧8),N=年號除以10的余數=年號個位數。

年支=10-N(N<10)或10-N+12(N≧10),N=年號除以12的余數。

例:求公元前22年和公元前159年的干支?

解:前22的年干=8-2=6=己,前159年的年干=8-9+10=9=壬;

前22的年支=10-10+12=12=亥,前159年的年支=10-3=7=午;

故前22年的干支為己亥,前159年的干支為壬午。

2、公元後的演算法:

年干=N-3(N>3)或N-3+10(N≤3),N=年號除以10的余數=年號個位數。

年支=N-3(N>3)或N-3+12(N≤3),N=年號除以12的余數。

例:求公元1164年和2011年的干支?

1164年的年干=4-3=1=甲,2011年的年干=1-3+10=8=辛;

1164年的年支=0-3+12=9=申,2011年的年支=7-3=4=卯;

故公元1164年的干支為甲申,2011年的干支為辛卯。

干支紀日

干支紀日從幾千年前開始至今,一直紀日沒有中斷和錯誤,是一部了不起的紀日歷史。目前能清楚考證的是起於魯隱公三年二月己巳日。

但在歷史書籍中還有許多記載著干支紀日的,如《尚書·周·泰誓》的「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尚書·周·武成》的「惟一月壬辰,旁死魄」等記載了干支紀日。因此,足以證明在周代以前都已經在使用干支紀日了。

如何用天乾地支計算年月日時

快速推算年柱干支法:

1、推算天干:

公元後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數-3=年干,負數則加10

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數+8=年干

(因為公元3年為癸亥年,而天干又是逢10一循環。公元4年天干是甲,而4-3=1。由於沒有公元0年,所以公元前的天干為末位數-3+1,再+10轉為正數)

2、推算地支:

公元後任何年代:(公元年數-3)÷12,得余數0-11為年支,負數則加12,0視作12

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數-2)÷12,余數-11-0為年支,加12轉為正數,0視作12

另:

1、公元年末二位數+9=年支(適用於1800—1899 年);

2、公元年末二位數+1=年支(適用於1900—1999 年);

3、公元年末二位數+5=年支(適用於2000—2099 年);

年干支是以立春為界,而不是以春節為界的。如1964年陽歷2月4日的陰歷為十二月二十一,仍為癸卯年;但1964年陽歷2月5日的陰歷雖為十二月二十二,而此日已立春,宜做甲辰年。

(8)怎麼推算年份方法擴展閱讀:

干支歷法是上古文明的產物,又稱節氣歷或中國陽歷,是一部深奧的歷法。它是用60組各不相同的天乾地支標記年月日時的歷法。主要由干支紀年、干支紀月、干支紀日、干支紀時四部分組成。它以立春為歲首,交節日為月首。年長即回歸年,一節一中為一個月。干支歷通過天乾地支論太陽與地球的關系,二十四節氣和十二月建是基本內容。

既管年又管月,兼具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是根據黃道面劃分出來的,用二十四節氣劃分出十二個月,每個月含有兩個節氣,沒有閏月。二十四節氣與地球環繞太陽的周期運動有關,其年月日全由太陽視運動決定,與太陰月相無關。

它又與通常的陽歷(如公歷)不同,公歷的月長由人為規定而與天象無涉;干支歷的年月日均由天象決定,無須通過人為調整,是完全符合天象規律的一部歷法。目前,干支歷依舊流行於萬年歷等書,用於象數、風水和命理學中。

❾ 怎樣用天乾地支計算年份

天干按公元紀年末尾數字確認。

公元前:0為辛,1為庚,2為己,3為戊,4為丁,5為丙,6為乙,7為甲,8為癸,9為壬。公元後:0為庚,1為辛,2為壬,3為癸,4為甲,5為乙,6為丙,7為丁,8為戊,9為己。

地支的推算地支可分為奇數組和偶數組。(公元後奇數公元紀年配偶數組,偶數公元紀年配奇數組。公元前則相反。)

奇數組:偶數組:123456123456子寅辰午申戌丑卯巳未酉亥計算地支時,用6去除公元紀年去掉末尾數的數字(如:2009年則用6除2009)。除以6所得的余數就可得出地支。但是,由於末尾數字的差異,所得地支也就不同。

(9)怎麼推算年份方法擴展閱讀: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的說法,簡稱」干支」。

」干支」取義於樹木的乾和枝,大概是由於古人認為大樹順應四時節氣的變化而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一直隨著天地乾坤的變化、星移物轉的變換,頂立於天地之間,似與天地相呼應一般,未曾耽誤一分一毫,在節氣的變化中提醒著世間萬物這歲月的流逝。

❿ 歷史年份怎麼計算的

關於公元紀年的計算方法

一、世紀

100年一個世紀,百位前面數值加1, 例:1069年(王安石開始變法),10+1=11,所以,公元11世紀; 例: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2+1=3,所以,公元前3世紀; 例:公元前27年(羅馬帝國建立),0+1=1,所以,公元前1世紀; 例:公元9年(西漢結束),0+1=1,所以,公元1世紀。

二、年代

1.早期(初期):世紀頭二十年 例:20世紀早期,1900——1919年左右; 例:前594(魯國實行「初稅畝」),公元前6世紀早期。

2.上半期:世紀前50年 例:1800年——1850年左右,19世紀上半期。

3.中期:40——60年代 例: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開始),19世紀中期。

4.後半期:世紀後50年代 例:1851年——1899年,18世紀後半期。如:公元20年—公元29年,為公元1世紀20年代;公元1980年—公元1989年則為公元20世紀80年代。20~29年稱為20年代,30~39年稱為30年代,……,90~99年稱為90年代。

三、計算涉及跨公元前後的時間

與單純的計算公元前或公元後的時間有所不同,即必須在計算出的時間總數上減去一年,如計算公元前841年到1949年之間有多少年,正確的計算是841+1949-1=2789年,可以把這種演算法歸納成一個簡單公式「前後相加再減一」。

這里之所以要減出一年是因為公元紀年不設公元0年,不能按照數學上的正負數的概念來計算跨公元前後的時間。

(10)怎麼推算年份方法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的劃分:

1、中國近代史: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1919年五四運動

1840年鴉片戰爭是古代史與近代史的分界點,標志著中國由一個獨立的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中國現代史:1919年-1949年

1919年的五四運動是近代史與現代史的分界點,這標志著中國的革命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為新民主主義革命。

3、中國當代史:1949年至今,也有將中國現代史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閱讀全文

與怎麼推算年份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餐巾紙盒圖片製作方法 瀏覽:499
野釣小羅非鬧窩解決方法 瀏覽:285
木扶手與立柱連接方法 瀏覽:533
打伊藤的最佳方法 瀏覽:369
來電顯示位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01
單元閥安裝方法 瀏覽:549
一個口腔里潰瘍最快解決方法 瀏覽:652
魚石脂軟膏的使用方法 瀏覽:525
蘋果手機的通知聲音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69
七年級上冊數學練習題計算方法 瀏覽:578
sbs包管子簡單方法 瀏覽:83
魚貝類品質評定方法有哪些 瀏覽:837
水泵灌注樁施工方法視頻 瀏覽:799
方管厚度不一致的立角焊方法技巧 瀏覽:134
醋鵝子做醋方法步驟 瀏覽:53
召喚電腦靈魂的方法 瀏覽:114
馬拉松訓練方法講解 瀏覽:422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方法論集 瀏覽:416
情感滲透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749
用牛尿洗頭的正確方法 瀏覽: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