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魯梅克斯牧草種子幾月份種好
1、魯梅克斯種子幾月播種最好?
據了解,秋天和春天播種都是可以的,因為它的種子小,細,所以採用移栽的方法比較多。在播種之前,你要用清水浸泡種子十個小時械右,把癟粒和雜質給清除掉,然後取出晾乾。在苗床上施入足夠的肥料,整平,澆水,等水透到下面後,用刀在床面上劃傷十厘米的方塊狀,在每一個方塊中,放置三個種子,覆蓋一層薄薄的碎土和薄膜,大約十天的時間,就能長出幼苗。剛長出的幼苗要進行遮蔭處理,以免因為天氣過熱,把它灼傷。
一般出苗四十天後,葉片就會長到五到七片,這時就能定植。首先用小鏟子挖出魯梅克斯幼苗,由於苗嫩,會容易失去水分,所以要做到隨起隨栽。以四十到五十厘米的行距,三十厘米的株距為標準定植。每畝可以種植四千五到五千株魯梅克斯,澆水足夠水分,確保定植成功率。與此同時,在種植時,還要做好除草和保墒的工作
❷ 如何種植和利用魯梅克斯K-1雜交酸模喂豬
雜交酸模又稱高稈菠菜、酸模菠菜,品種名稱為魯梅克斯K-1。屬蓼科酸模類多年生草本植物,一次栽培可利用20~25年。1995開始引入我國,已在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推廣利用。抗嚴寒,耐鹽鹼,御乾旱,繁殖力強,高蛋白,鮮嫩適口,營養豐富,現蕾期干物質中分別含粗蛋白質28.72%,粗脂肪4.54%,粗纖維12.27%,無氮浸出物36.31%,粗灰分18.16%,除含有18種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外,胡蘿卜素、維生素C含量也比較高。在水肥充足的條件下,每公頃產鮮草150噸以上,就蛋白質量而言,1公頃魯梅克斯K-1與種植14公頃玉米和9公頃大豆的蛋白質總量相等。
春夏均可播種,可條播、穴播,也可育苗移栽。條播、穴播地溫要求10℃以上,行距40~60厘米,株距25~30厘米,每公頃用種量條播4500克,穴播1500~2250克,每穴3~5粒,播深1~2厘米。育苗栽培每公頃用種量750~900克,在露天地溫達10℃以上的前1~2個月育苗。採用小拱棚和大棚育苗。在做好的條形畦內,澆足底水,將催好芽的種子按照每平方米4~5克的量均勻撒播,覆土約1厘米,不可過深,注意保濕,一般一周內出齊。當大棚內溫度在25℃以上時,中午要放風。催芽的方法是將種子先用30℃的溫水浸泡6~8小時,撈出瀝干,在25~28℃條件下保濕催芽30小時,待種子1/3露白時播種。當苗長到5片真葉時,就可以移栽,移栽株距20~25厘米,栽深一般15厘米左右。魯梅克斯K-1喜肥,因此在播種和移栽前要施足有機底肥,田間管理一般和其他大田作物一樣,並無特殊要求。
魯梅克斯K-1以現蕾期刈割為宜,以後每隔30~40天刈割一次,留茬高度5~7厘米。霜前15~26天停止刈割。每次刈割後要及時澆水並追施氮、磷、鉀復合肥。
魯梅克斯K-1葉子味道似菠菜,微甜、略有酸味、無異味,適口性好,可切碎喂豬,是公豬和繁殖母豬良好的青綠飼料。
❸ 魯梅克斯K.Rumex是什麼
王賢
【分類及別名】蓼科,酸模屬。別名為俄羅斯飼料菜、高稈菠菜、雜交酸模、酸模飼料菠菜等。
【地理分布】本草為烏克蘭科學院經過雜交於1990年培育而成,我國1995年引入新疆與黑龍江兩地。目前烏克蘭、俄羅斯等國及我國北方有栽培,南方也可生長。
【生物學及生態學特性】魯梅克斯有極其發達粗壯的肉質根莖。為多年生植物,一次栽培可利用10~25年。再生力極強。具喜溫、耐寒、耐乾旱、抗鹽鹼、喜光、稍耐蔭、喜水肥、耐瘠薄等特點。喜溫耐寒耐熱:是在北緯45°以上的寒帶育成,對寒冷具有先天的適應性,在-40℃可安全露地越冬,一般霜凍對其生長無影響;喜濕潤耐乾旱,在年降水130毫米的乾旱地區,仍可種植;在荒山荒坡、水肥不足的瘠薄土地上,2年後也可達高產;不喜過度濕澇,水淹易爛根死亡,窪澇地多水期要排水;喜肥耐瘠薄,對土壤要求不嚴;耐鹽鹼,在土壤含鹽0.3%,pH8.0條件下生長良好。喜光也耐蔭。
【栽培方法】種子繁殖,可條播、穴播,目前種子珍貴以穴播為宜。3~6月均可播種。7月以後播種則第二年難以抽莖結實。播種要求墒情好,土溫穩定在7~9℃以上,以灌水早播為好,在沙地上應及時播種、覆膜保濕。種子缺乏時,可用切根繁殖。肥沃土地,以50厘米×70厘米株行距為宜,瘠薄土地以50厘米×50厘米為好,一般條件下可用50厘米×60厘米。穴播每穴播10粒,播量為750~1500克/公頃。如育苗移栽,每公頃300克。播種深度以1~1.5厘米為宜,過深不易出苗。
【經濟價值】魯梅克斯草為高蛋白植物,為牧草之冠。其鮮嫩多汁適口,營養豐富,含有18種氨基酸和有機鐵、硒、碘等多種微量元素及維生素,具有極高的飼用價值。豬、牛、羊、鴨、雞、鵝、兔、草魚等均喜食,為極好的飼草。可青飼、青貯、制乾草粉,以青飼為最好。也宜作蔬菜食用,可作飲料開發或提取葉蛋白。
❹ 如何種植魯梅克斯
魯梅克斯可採用育苗移栽的方式種植,也可以大田直播。
(1)育苗移栽。
①育苗。
a.育苗地選擇。育苗地應選擇離大田較近、交通方便、土壤肥沃疏鬆、有灌溉條件的溫室、大棚或露地。地下病蟲害嚴重的老菜田以及鹽鹼地不適合作育苗地。
b.作畦。育苗畦寬1.5米左右,長度可以根據需要和條件靈活掌握,以能夠整平畦面為限度。畦面要求平整而細碎。每667米2施3000~4000千克腐熟過篩的廄肥。播種前要灌足水。在黏重土壤育苗最好在畦面鋪一薄層沙土(蓋住畦面即可)。
c.播種。播種前應先將種子用水浸泡12小時左右,然後撈出,在室內晾至種皮無水、種子自由滑落時即可播種,浸種過的種子不宜再過分乾燥。播種量以每平方米5克左右為宜,播種方式為撒播。將種子均勻地撒在畦面上,然後覆蓋0.5~1.0厘米厚沙土或沙壤土。為了預防地下害蟲可製作一些毒餌與種子混播。
d.幼苗管理。播種後需要控制溫度,地表溫度低於10℃時需覆蓋增溫與保濕,地表溫度超過35℃需遮陽降溫。畦面要保溫直至出齊苗。出苗後要防止高溫、暴曬、霜凍、水淹、乾旱等不利因素對幼苗的傷害。覆蓋地膜的要在出齊苗後揭膜。保護地育苗要注意放風煉苗。如播種均勻,一般不需間苗,如發現局部過密可適當間苗,間至不擁擠即可。雜草嚴重,影響幼苗生長。
②移栽。
a.選地。魯梅克斯K-1適應性強。各種土壤條件都能生長。但為了取得較高的產量和效益,最好選擇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酸鹼度適中、排灌方便的耕地。新開墾的鹽鹼荒地應經過改良熟化後再進行種植。如以防風固沙、保持水土為主要目的,選地條件可放寬。
b.整地、施基肥。對於未翻耕土地要進行翻耕。冬前已翻耕的土地要淺耕或耙地。翻耕深度要在20厘米以上。整地要求平整、疏鬆、細碎。採取渠灌方式的要根據播種機和收割機寬度作畦。採取噴灌方式的可不作畦。要結合整地施足基肥。中等肥力的土壤要求施腐熟的廄肥3000~4000千克,如無條件施廄肥,也可以用磷酸二銨代替,以每667米2 30千克左右為宜。缺鉀地區要適當增施鉀肥。
③定植。苗齡以40~50天為宜,如苗齡大,根系和葉片過長,可採取截斷根系(留10~15厘米)和葉片(留10厘米左右)的方式移栽。起苗後要及時栽植。栽植要求栽勻、栽直、栽正,深淺合適,栽後踏實。株行距為12~15厘米×50厘米。栽後灌足水,定植魯梅克斯成活率一般在95%以上。
(2)大田直播。根據魯梅克斯K-1的特性,只要條件合適,一年四季均可播種,限制因素主要是溫度。當地溫達到10℃以上時即可播種,氣溫超過35℃以上不宜播種。在北方地區最遲播種期不得晚於魯梅克斯K-1停止生長前兩個半月。播種過晚,根內養分貯藏不足,不利於越冬和返青。在北京地區春播以3月下旬至5月上旬為宜,秋播以8月下旬至9月中旬合適。春播生長旺盛,當年不抽薹,播種當年就容易獲得較高產量,缺點是需要在苗期下力量控制雜草。秋播的好處是雜草容易控制,入冬後一年生雜草自然死亡,缺點是播種當年無產量。各地氣候條件差異較大,具體什麼時間播種需因地制宜。
大田直播,每667米2播種100~150克,為保證播種均勻需混合10倍左右的填充料,填充料可用小米、過篩磷酸二銨以及其他與種子大小、比重、光滑度相近且對出苗無害的物料。
播種方式以使用小麥精量播種機條播為好。行距50厘米左右,株距待間苗時確定,以10~15厘米為宜。播種深度為1.5~2.0厘米。播後要立即鎮壓。底墒不足的要灌水。灌水時採用噴灌或小水緩灌,不要大水漫灌,以防沖走種子。播種後5~6天即可出苗,9~15天可出齊。
(3)田間管理與收獲。
①灌水。魯梅克斯K-1是耐旱作物,同時也是喜水作物。成苗以後,尤其是二年生以上魯梅克斯K-1由於根系十分發達,不容易被旱死。但是,分枝以前的幼苗不耐旱,成苗後乾旱會嚴重影響生物產量。因此,灌水就成為田間管理的關鍵環節。
魯梅克斯K-1的田間灌溉方式可以靈活掌握,噴灌、滴灌、渠灌均可。不管採取哪種方式,每次灌水都要澆足澆透。移栽大田,從栽植到第一次收獲一般灌水2~3次。直播大田,從播種到第一次收獲一般灌水3~4次,第一次收獲後的灌水次數和方法,移栽的和直播的可以完全相同。入冬前,夜凍晝消時期要澆1次凍水,早春返青之前要澆一次返青水。每次刈割以後到下一次刈割期間灌水1~2次。下透雨可以代替灌水。夏季如遇持續高溫乾旱,要增加灌水次數。
②追肥。魯梅克斯K-1的生物產量和營養價值高,其消耗的養分也就比較多。除了施足基肥外,每次刈割後均要追肥,追肥以氮肥為主,一般每667米2追尿素20~25千克。磷、鉀肥的施用要根據土壤情況酌情掌握。在一般土壤條件下,春季施1次過磷酸鈣(20~30千克)和硫酸鉀(10~20千克),其他時間可不追施。有條件的地區另追施有機肥、微量元素肥、生物肥及噴葉面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產效果。
③中耕除草。中耕鬆土不僅可以改善土壤通氣性,減少水分蒸發,增加產量,而且有利於延長魯梅克斯K-1的高產期,因此,每年要結合除草中耕2~3次。苗期除中耕以外要結合間苗去除株間雜草。對禾本科雜草也可用蓋草能等選擇性除草劑滅殺。魯梅克斯K-1幼苗時「草欺苗」,要注意控制雜草,待植株生長到40~50厘米高以後就形成「苗欺草」,在收割以後植株也比雜草長得快。此時,雜草的危害會大大減輕。
④收獲。魯梅克斯K-1生物量大,刈割次數多,收獲占整個勞動消耗的比重較大,需合理安排,嚴密組織。
當魯梅克斯K-1的植株高度達到70~90厘米即可刈割,其後30~45天可再次刈割。小面積種植可以人工刈割,大面積種植宜採用機械收割,在新疆和北京等地使用圓盤收割機收割效率比較高。由於魯梅克斯K-1蛋白質含量高,含水量大,收割後要及時裝運、加工利用,否則容易發霉腐爛。
溫室內種植魯梅克斯,可陸續採摘嫩葉供食用。
❺ 魯梅克斯是不是俄羅斯飼料菜
1、魯梅克斯是不是俄羅斯飼料菜
不是的,魯梅克斯既具有高產、速生和品質優良的特性,又有極強的耐寒性,能耐—40℃的低溫但極不耐高溫,在長江以南很難種植成功。除此以外,它還具抗旱、耐澇、耐鹼、耐瘠薄、適應性廣、抗逆再生能力強等特性,在山地、林緣、河岸、谷地、田間路旁及庭院附近均能生長。適於在鹽漬土上種植,可在PH值8至9、含鹽量0.5%的土壤上正常生長發育。
❻ 魯梅克斯缺點有哪些
魯梅克斯直根系,根體粗,根深可達1.5~2.0米。生長第一年為若干葉片和芽組成的葉簇。第二年抽莖開花結實。葉長45~100厘米,寬10~20厘米;莖生葉6~10片,小而狹,幾乎無葉柄。莖直立,粗1.9~2.4厘米,中空,開花期株高可達1.7~2.9米。花兩性,雌雄同株,瘦果,具三棱、褐色,種子千粒重3克左右。
❼ 魯梅克斯的生長環境
魯梅克斯既具有高產、速生和品質優良的特性,又有極強的耐寒性,能耐—40℃的低溫但極不耐高溫,在長江以南很難種植成功。除此以外,它還具抗旱、耐澇、耐鹼、耐瘠薄、適應性廣、抗逆再生能力強等特性,在山地、林緣、河岸、谷地、田間路旁及庭院附近均能生長。適於在鹽漬土上種植,可在PH值8至9、含鹽量0.5%的土壤上正常生長發育。魯梅克斯雖然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但不抗鹽鹼,在鹼性土壤上生長不好,更不具備改良鹽鹼土壤的能力。因此,魯梅克斯並不是「不受土壤影響,全國適應」 的作物,至少在鹽鹼地上種植是不可行的。此外,它抗熱性較差,七八月高溫季節,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在山東中部,12月中旬進入半枯萎期,2月底返青,返青後根莖部的葉簇能再生,種植一次,可連續利用10至15年,畝產鮮葉可達1萬公斤。
魯梅克斯屬蓼科酸模屬(SLAM)多年生宿根植物,具有下列優特點:
①耐鹽鹼:在含鹽量0.07-1.02%、PH值8-10的鹽鹼地及乾旱的風沙地中均能正常生長,而大多數作物在土壤含鹽量超過0.3%就不能正常生長。它的抗鹽鹼特性對充分開發利用和改造我國5.2億畝鹽鹼地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②抗旱耐寒:魯梅克斯在年降雨量為130毫米的地區仍能生長,可有效抵禦因降雨少造成的熱風乾旱天氣,並能在我國北方安全越冬、結籽;③產草高:由於魯梅克斯生長力強,北方春夏秋三季、南方一年四季可隨割隨長,畝產鮮草鹽鹼荒地1萬公斤左右,中等肥力田地達2萬公斤以上;④營養豐富:魯梅克斯質地細軟,切碎後柔軟多汁、微甜香、適口性好,豬、牛、羊、兔、雞、鴨、等各種畜禽及魚類均喜食,其粗蛋白含量為30-40%,相當於大豆的蛋白含量,是玉米的4倍、穀子的3.4倍、小麥、苜蓿的1.1倍,還含有18種氨基酸和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C及多種礦物質;⑤利用效益:作蔬菜食品,可製作出數百鮮、干腌家庭特色菜餚、飲品、面點。作飼料廣泛用於養殖各種畜禽及魚類,效果均優於其它牧草,綜合效益顯示飼養成本降低10-15%,經濟效益提高30-50%。魯梅克斯利用生長期長,一次種植可連續收割利用10-15年。
❽ 魯梅克斯草的介紹
1、形態特徵
魯梅克斯為多年生草本,莖直立不分枝,根莖部著生側芽,主根發達,葉簇生,披針狀長橢圓形,長30至45厘米,寬12至20厘米,葉柄長20至30厘米,光滑全緣、葉色青綠。初夏莖梢著生淡綠色小花,圓錐花序,雄蕊6枚,雌花柱紅紫色。果實外包3片翅狀的宿存萼片,小堅果三棱型,黃褐色,落粒性強,種子千粒重為4克。
❾ 牧草循環種植技術
牧草循環種植技術:
(一)牧草的播種技術
不同牧草種子其播種期有所不同,應按照播種期進行播種。一年生的牧草如土壤墒情好,要盡量搶前抓早。多年生牧草如土壤墒情不好,可在雨季到來前播種,但播種期不能晚於7月末。一些牧草種子硬實率較高,需經過破殼處理才能播種。青刈的牧草宜適度密植,留種的牧草適宜稀植,留種用的牧草種子播種量相當於青刈播種量的2/3,套種、間種和混種的播種量酌減。播種完畢,還應注意對牧草的日常管理,除草、灌溉、施肥和病蟲害的防治一樣不能少。
(二)牧草的收獲和貯存
1.青刈
不同生育時期牧草產量不同,質量也有很大差別。隨著生長階段的延長,牧草的粗蛋白含量逐漸降低,而家畜不易消化吸收的粗纖維含量則顯著增加。然而,刈割過早則產量低,因此必須確定一個最適宜的刈割期。一般來講禾本科牧草適宜的刈割期是抽穗期,而豆科牧草則為顯蕾至初花期。對多年生牧草來說,刈割不僅是一次產品的收獲,也是一項田間管理措施,因為刈割時期是否得當,留茬是否合適(一般留茬5~8cm),都對牧草的生長發育產生很大的影響。
2.曬制乾草
優質的乾草營養價值高、適口性好,各種家畜都喜歡採食。貯備足量的乾草,可以保證家畜在冬春缺草季節的營養需要,提高家畜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增強畜牧業的穩定性。禾本科牧草莖葉乾燥速度較一致,比較容易曬制。而豆科牧草莖、葉乾燥時間不同,葉片乾燥快而莖稈乾燥慢,曬制過程中葉片大量損失,嚴重降低乾草的營養價值。曬制乾草首先應考慮當地氣候特點,選擇在晴天進行。刈割後就地平攤,晴天晾曬1天後,葉片凋萎,含水量降為45%~50%左右,此時將其堆成1m高的小堆,經過2~3天後即可運回畜圈附近堆垛貯存。曬制過程中要防雨淋、霉變,以保證乾草質量,同時要減少牧草葉片的損失。
3.牧草的青貯
青貯是保證牧草營養價值的最佳方法。其原理是在密封厭氧的條件下通過乳酸菌發酵使青貯料變成酸性,抑制其他引起腐敗的微生物的活動,使青貯料得以長期保存。禾本科牧草含碳水化合物較多,容易青貯。豆科牧草含蛋白質較多,單貯不易成功,宜與禾本科牧草混合青貯。青貯時牧草的水分含量應在65%~75%之間。豆科牧草也可以進行低水分青貯或半干青貯,即在豆科牧草刈割後晾曬1天,使含水量達45%~50%時,切短、壓緊和密封。這種青貯,由於含水量較低,干物質含量比一般青貯料高1倍,所含營養物質也較多,損失較少,適口性好,兼有乾草和青貯料兩者的特點,這是解決豆科牧草青貯的好方法。
為提高青貯品質,青貯過程中需要加入適宜添加劑,常用的添加劑有氨水、尿素、甲酸、酶制劑、乳酸發酵劑、食鹽、糖蜜等物質。
(三)牧草的飼喂技術
雖然各種牧草飼喂動物的方法有所不同,但都基本遵循以下原則:
(1)定時喂料。讓動物盡快形成條件反射,可以大大提高飼草的利用率。白天多喂一些草料,晚上多喂一些精料。
(2)先粗後精。一般先喂粗飼料,後喂精飼料。對反芻動物來說,這種方法對瘤胃的消化有極大的好處。而當採食高峰期過後,食槽里應留有少量的青粗飼料,讓其自由採食。
(3)逐漸過渡。若要更換牧草品種,應由少到多,逐漸過渡。如果突然性更換,尤其是飼喂草木樨等有氣味的粗飼料時,往往會產生應激反應,導致動物拒食。
(4)保證飲水。應備有專門的水槽供應清潔飲水,特別是在精飼料、乾草飼喂過多或者天氣炎熱情況下,更應保證充足飲水,天氣寒冷時還應供給溫水。
(5)混合飼喂。牧草中所含的營養物質極為豐富,但是單一品種中的營養物質比例不平衡,可能缺乏某些營養素。單獨使用一種牧草飼喂,不能保證動物獲得所需的營養物質,所以牧草應當搭配飼喂。湯少勛(2005)通過體外發酵產氣試驗發現魯梅克斯與牧畜按50∶50、牧畜與三葉草按25∶75、魯梅克斯與三葉草按25∶75的比例組合較為適合。此外,還應提供精料、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