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們預測天氣的途徑和方法有哪些
我們預測天氣的途徑和方法有很多,最常用的有兩種。
一種是傳統的天氣學方法,就是將同一時刻同一層次的氣象數據填繪在一張特製的圖上,這張圖稱為天氣圖。經過對天氣圖上的各種氣象要素進行分析,預報員就可以了解當前天氣系統(如台風、鋒等)的分布和結構,判斷天氣系統與具體天氣(如雨、風、霧等)的聯系及其未來演變情況,從而作出各地的天氣預報。現在,天氣圖的繪制和分析都由計算機來完成。
另一種是數值預報方法,它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它作出的天氣預報是靠計算機「算出來」的。由於大氣的運動遵循一些已知的物理定律,根據這些定律,可以將大氣運動狀態寫成一組偏微分方程,只要給出初值(大氣的當前狀況),就可以求解出方程組隨時間變化的變數值,據此得到大氣的未來狀況。
求解方程的過程極其復雜,要求在規定的時間里處理大量的氣象數據,即使最簡化的大氣方程也必須在高速計算機上進行運算。
無論是天氣學方法,還是數值預報方法,或者是其他預報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預報結論也不盡相同,這就需要預報員對各種預報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判斷。
2. 了解明天的天氣情況有幾種方法
了解明天天氣情況可以看一下手機,也可以看電視聽天氣預報。
3. 除了天氣預報,還有什麼方法能知道准確的天氣情況呀
你好, 1,還可以上網進行查詢。 2,也可以電話預定天氣簡訊。 3,一些自然現象也會反應天氣,如螞蟻搬家。
4. 天氣預報是怎麼測的
天氣預報有兩種方法:天氣圖是傳統天氣預報主要方法,數值天氣預報是現代天氣預報的主要方法。
天氣圖:所謂天氣圖就是標有同一時間、不同地點天氣現象和氣象要素的地圖。天氣圖分地面、高空兩大類。從天氣圖上可一目瞭然地年看到天氣系統和天氣的分布,知道冷空氣、暖空氣在哪裡,哪裡刮風下雨、哪裡天氣晴好。連續分析不同時刻天氣圖,就知道天氣系統的移向移速,從而判斷本地未來受什麼天氣系統影響,會出現什麼天氣。
數值天氣預報: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遙感、計算技術和氣象衛星資料的廣泛應用,世界天氣預報出現了新的飛躍,傳統的天氣圖已被數值天氣預報取代。所謂數值天氣預報應用7個流體力學、熱力學微分議程來描述大氣運動規律,7個議程中含有7個未知數--最高氣溫、最低氣溫、降水量、濕度、氣壓、風向、風速,通過大型高速計算機求解方程組,獲得未來7個未知數的時空分析,即未來天氣分布。世界上有30多個國家開展數值預報業務,發達國家建立了全球和有限區域兩種預報模式,計算機最高運行速度40億次/秒。全還應數值預報模式垂直分層超過30層,水平解析度60公里,預報可用時效中高緯10天,低緯5天。有限區域預報模式水平解析度15公里,美國、德國可達2公里。
5. 人類不能預測未來,那天氣預報是怎麼提前知曉天氣變化的
說到「預測天氣」可能最著名的橋段可能就是三國演義赤壁大戰中的「諸葛亮借東風」了,當時孫劉聯軍位於長江南岸,而曹操軍隊位於長江北岸,如果要由南往北進攻,那麼就需要刮東南風才可以,而當時正值冬季,我國東部地區屬於季風氣候,冬季盛行西北季風,哪裡來的東南風呢?這時候,三國時期的氣象預報員「諸葛亮」就登場了,他登台做法,預測到十一月二十甲子日有東南風,果然,到了那日東南風便起,才有了後來精彩的赤壁大戰。
6. 天氣預報越來越准,他們是用什麼方式來預知天氣
人們是用氣象衛星、氣象雷達來預測天氣的。從古至今,人們都會依靠大量的生活常識以及運算方法對天氣進行預測,從而提醒老百姓們及時預防不良天氣,減少氣象災害的影響。
一、天氣預報的類型按照預報時效的長短來分,天氣預報可分為短期天氣預報,中期天氣預報和長期天氣預報。氣象台可通過各種渠道及時對老百姓公布氣象情況,尤其是災害性的氣象預報,可以大大地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發展。人們在看完新聞聯播之後,會看天氣預報,確定第二天的穿衣。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他們習慣在晚飯的時候觀看天氣預報,從而決定第二天的穿衣情況。對於年輕人來說,他們生活節奏快,習慣在手機上及時查看天氣情況。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們是通過什麼方式來查看天氣情況的呢?歡迎在評論區中分享你們的看法。
7. 有哪些方法預知天氣
除天氣預報外,下列方法可知氣候: 麻雀不遠飛,總是飛飛落落,時而高飛,時而急飛,30分鍾到1個小時以後就會下雨。在野外放牧的牛羊,天晚了也不回家,總是低頭猛吃,第二天會有雨。青蛙是用聲帶鳴叫的動物,它靠頭部兩側的兩個小氣泡一張一合發聲。如果在晴天,由於氣溫適中,氣壓正常,青蛙的叫聲悠揚動聽,很有節奏;如果在大雨快要來臨時,氣溫升高,溫度增大,迫使青蛙的聲帶發聲困難,青蛙就會無規律地亂叫。 螞蟻在森林裡向高處搬家,三天以內將會有大雨 「螞蟻遷窩,洪水必到」、「螞蟻成干,大雨漣漣」、「螞蟻滿地跑,當天天氣好。」 蜻蜒、蝴蝶、蜜蜂、黃蜂、飛蛾等飛蟲,如果在飛行時慌慌張張,東一頭,西一頭亂飛瞎撞,翅膀扇動得很急促,大約在一兩小時內也會有雨。
8. 通過哪四種方法可以了解未來的天氣
看雲彩、看彩虹、看動物、看植物。
1、看雲識天氣
雲的特徵和分類
雲是大氣中水汽凝結成的水滴、過冷水滴、冰晶或它們混合組成的可見懸浮體。
雲的生成、外形特徵、量的多少、分布及其演變,不僅反映了當時大氣的運動、穩定程度和水汽狀況等,而且也是預示未來天氣變化的重要特徵之一。正確觀測分析雲的變化,是了解認識大氣物理狀況,掌握天氣變化規律的一個重要因素。
雲的生成和變化是十分復雜的,它和任何事物一樣都包含著本身特殊的矛盾,由此而形成了絢麗多彩的外貌和瞬息萬變的特點。掌握雲的這些特點才能正確識別雲,不斷提高雲的觀測水平。
雲的外形特徵千變萬化,形成原因各不相同,但是又有其共同的特點。通常根據其共同的特點,結合實際需要,按雲的底部高度把雲分為低、中、高三族,然後按照雲的外形特徵、結構、核成因劃分為十屬及若干類。
低 雲
低雲多由水滴組成,厚的或垂直發展旺盛的低雲則是由水滴、過冷水滴、冰晶混合組成。雲底高度一般在2500米以下,但又隨季節、天氣條件及不同的地理緯度而有變化。大部分低雲都可能產生降水,雨層雲常有連續性降水,積雨雲多有陣性降水,有時降水量很大。
積雲
積雲個體明顯,底部較平,頂部凸起,雲塊之間多不相連;由空氣對流、水汽凝結而成的雲。
積雨雲
雲濃而厚,雲體龐大,很像聳立的高山,頂部已開始凍結,呈白色,輪廓模糊,有的有纖維般的結構。底部十分陰暗,常有雨幡下垂或伴有碎雨雲。
積雨雲多由水滴、過冷卻水滴、冰晶、雪花組成,有時還包含有散粒、雹。在雲內有強烈的上升、下沉氣流區,可觀測到速度為幾十米/秒的上升、下沉氣流,並經常出現起伏不平的雲底。
積雨雲是對流發展的極盛階段。發展成熟的積雨雲常產生較強的陣性降水,可伴有大風、雷電等現象,有時還會降冰雹,偶爾有龍卷風產生。
層積雲
雲塊一般較大,在厚薄、形狀上有很大差異,有的成條,有的成片,有的成團。常呈灰白色或灰色,結構比較鬆散,薄的雲塊可辨太陽的位置,厚的雲塊比較陰暗。雲塊常呈行或呈波狀排列。
層積雲厚度一般從幾百米到二千米。多由直徑為5-40微米的水滴組成。在冬季出現的積雨雲也可能由冰晶或雪花組成。
層積雲在多數情況下,是由於空氣的波狀運動和亂流混合作用使水汽凝結而成。有時是強烈的輻射冷卻而形成的。一般表示天氣比較穩定,不過層積雲逐漸加厚,甚至融合成層則表示天氣將有變化。低而厚的層積雲往往產生降水。
層雲
雲體均勻成層,呈灰色很像霧,雲底很低但不接觸地面。
層雲一般由直徑5-30微米的水滴或過冷卻水滴組成。厚度一般為400-500米。
層雲是在氣層穩定的情況下,由於夜間強烈的輻射冷卻或亂流混合作用使水汽凝結或霧抬升而成。層雲經常在日出後因氣溫上升,穩定層遭到破壞而隨之消散。有時層雲也會下毛毛雨或米雪。
雨層雲
雨層雲低而漫無定形,雲體均勻成層,能完全遮蔽日月,呈暗灰色或灰白色,雲底常伴有碎雨雲。雲層水平分布范圍很廣,常布滿全天。雲層厚度達4000-5000米。
雨層雲的下部一般由水滴或過冷卻水滴組成。北方出現的雨層雲中,上部常由冰晶或雪晶組成。
雨層雲多出現在暖鋒雲系中,(有時出現在其他天氣系統中),由整層潮濕空氣系統滑升,絕熱冷卻而形成。它往往會造成較長時間的連續性降水,農諺「天上灰布懸,雨絲定連綿」即指雨層雲的降水狀況。
中 雲
中雲多由水滴、過冷水滴、冰晶或它們混合組成,有的高積雲也可由單一的水滴組成。雲底高度通常在2500-5000米之間。高層雲常產生降水,薄的高積雲一般無降水產生。
高層雲
雲體成均勻分布,灰白色或灰色,雲底常有條文結構,多出現在鋒面雲系中,常布滿全天。高層雲一般由直徑5-20微米的水滴、過冷水滴和冰晶、雪晶混合組成。
高積雲
雲塊較小,輪廓分明,在厚薄、層次上有很大差異,薄的雲塊成白色,能見日月輪廓,厚的雲塊成暗灰色,日月輪廓分辨不清。常成扁圓型、瓦塊狀魚鱗片或水波狀的密集雲條。
高積雲由水滴或水滴冰晶混合組成。日月光透過薄的高積雲常由於衍射而形成內蘭外紅的光環或華。
高積雲的成因與層積雲類似。薄的高積雲穩定少變,一般預示晴天,民間有「瓦塊雲,曬煞人」「天上鯉魚斑,曬谷不用翻」的說法。厚的高積雲如繼續增厚,融合成層,則說明天氣將有變化,甚至會產生降水。
高 雲
高雲全部由細小的冰晶組成。雲底高度通常在5000米以上。高雲一般不產生降水,冬季北方的卷層雲、密卷雲偶爾也會降雪,有時可以見到雪幡。
卷雲
雲體具有纖維狀結構,常成白色,無暗影,有毛絲般的光澤,多成絲條狀、片狀、羽毛狀、鉤狀、團狀等。卷雲由冰晶組成。
卷層雲
雲體均勻成層,透明或成乳白色,透過雲層日月輪廓清晰,地物有影,常有暈的現象。卷層雲加厚降低,系統發展,多預示有天氣系統影響測站,故民間有「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等說法。但是如果無明顯發展,甚至雲量減小,未來天氣也不會有明顯變化。
2、看彩虹
幾千年來,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積累並流傳了許多與彩虹相關的看天經驗,並用簡潔語言編成諺語。這些諺語反映了天氣變化的客觀規律,已成為人們推測未來天氣變化的依據之一。例如「東虹日頭、西虹雨」 (或早虹雨,晚虹晴)根據彩虹的出現,推測未來天氣變化情況。虹在西方,說明西邊大氣中有大量雨滴存在,隨著天氣系統東移;本地將會有雨;西虹多出現在早晨。虹在東方,說明東邊大氣中有雨滴存在,天氣系統已經移過本地,天氣即將轉晴;東虹多出現在傍晚。又如:「晚虹日頭早虹雨;虹高日頭低,早晚披蓑衣;虹高日頭低,大水沒過溪;斷虹見,風隨見;斷虹早見,風雨即見;虹吃雲下一指,雲吃虹下一丈」等等,都是跟彩虹相關的天氣諺語。
3、看動物
牛和羊常常被人相提並論,牛能預測天氣,羊也不例外。大科學家牛頓有一回聽牧羊人說天要下雨,他便表示懷疑,因為當時天氣異常晴朗。可是沒出半個小時,果然下起大雨。牛頓大為驚嘆,便去請教。牧羊人說,羊是一隻「活濕度計」,如果它喜歡躺在屋檐下,天就要下雨;如果羊在草地上蹦跳,則為晴天。
青蛙在動物界被稱為「活晴雨表」。當空氣乾燥時,青蛙皮膚水分蒸發加快,它自然就會呆在水中(以保持皮膚濕潤);而在陰濕多雨的季節,包括下雨前夕空氣水分較多時,青蛙就會跳出水面。正因如此,非洲的土著居民只要看到樹蛙由水中爬到樹上,便開始進行一些防雨、防潮措施。
麻雀在鳥類中可謂「最不珍貴」,但它對天氣變化卻是「敏感者」。冬季里,如果發現麻雀四處尋食,飛個不停,進巢時,嘴裡還叼著雜草、種子之類的東西,這就表明麻雀在囤積食物了,一般3—5天內將要下雪。夏秋季節,天氣悶熱,空氣潮濕,麻雀感到身癢,便飛到淺水地方洗澡散熱,這種情況將預示一兩天內有雨;如果大群麻雀洗澡,未來則有大到暴雨,故民諺道:「群雀洗涼,落雨大又強。」
蜘蛛也是一種其貌不揚的小動物,但歷史上的軍事家們可喜歡「看蛛網,測天氣」呢!1940年夏季,希特勒制定了「鷹計劃」,試圖利用大霧天氣轟炸英國的大工廠———突出在霧海之上的高大煙囪是德軍轟炸的目標,而英國的飛機在霧天迎戰必將不利。8月15日,德軍開始轟炸了,但正是這一天,英軍從當地蜘蛛大量吐絲結網的現象中得知天氣將變好、霧將散盡的信息,於是做好戰斗准備,很快就將大部分德軍轟炸機擊落,希特勒的「鷹計劃」徹底破產。
野蒿(主要指黃化蒿和杜蒿)遍布我國各地,是耐旱能力極強的菊科野生植物。若在大旱天氣里發現它的根部生出很多幼嫩的白色小芽,則預示著不久天將下雨。
女貞是一種常綠的喬木,它的葉子隨落隨長。如果夏季出現反常,只落葉,不長葉(或長的葉子很少),好似要進入冬天休眠一樣,則預示著未來2—3個月內將有一場秋季連陰雨天氣,即如諺語所雲:「女貞葉落盡,當秋必主淋。」
紫茉莉又稱胭脂花,夏季開花,有紫、紅、白等色。通常頭天傍晚開花,第二天早晨凋萎。根據其花凋萎的時間,可對當天的天氣作出判斷:若天剛放亮花就立刻凋萎,預示著當日天晴;若花凋萎的時間較晚,則預兆著當日為陰雨天氣。
**"螞蟻擋道,大雨即到。螞蟻搬家,大雨要下"。
雨前,空氣中水氣加多,蟻穴變潮,致使螞蟻不能安居而離巢穴。
**"蜻蜓低飛,不風即雨"。
雨前,氣壓低,昆蟲多在低空浮游,蜻蜓為了覓食,往往在離地二、三米處的空中飛行,這是即將有風雨的徵兆。
**"蜘蛛結網晴,收網陰"。
雨後氣壓上升,濕度減少,蜘蛛張網以捕食昆蟲,有風雨的天氣蜘蛛是不結網的。故可以蜘蛛結網收網來預測天氣的晴陰。
**"蚯蚓路上爬,雨水亂如麻。螻蛄唱歌,天氣晴和"。
蚯蚓性喜穴居於低濕疏鬆的泥土裡,如出土活動,表明空氣中水汽多,氣壓低,這是有暴雨的徵兆。嘍蛄(又叫拉蛄蛄)也穴居於泥土裡,多鳴於夏天的黃昏。螻蛄鳴,表示空氣中水汽不多,為晴天的一種徵兆。
**"長蟲過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蛇俗稱長蟲。蛇過道表明空氣中濕度增大,氣壓低,洞內水汽不易擴散蒸發,因而悶熱,蛇呼吸困難,故出洞透氣,不天將下雨之兆。蛤蟆為兩棲動物。雨前氣壓低,水汽多,蛙類感覺呼吸不暢就哇哇大叫。雷雨來臨前,蛤蟆叫有這種表現:叫的很不響亮,叫聲時斷時續,忽大忽小,聲音嘶啞。
**"烏鴉唱晚,風雨不遠。"
烏鴉頭總是頂著風。傍晚,烏鴉滿天迴旋飛翔,且哇哇叫,表明天空風向不定,而風向不定是天將有風雨的一種徵象。
**"老牛抬頭朝天嗅,雨臨頭.馬嘴朝天,大雨眼前"。
當天氣即將下雨,空氣中水汽增大,氣壓低,牲畜身體向外散熱困難,有時會出現張嘴朝天以散熱的現象。
**"骨節發痛,不雨即風。早上瘡疤癢,晚上大風響"。
將要出現大風、大雨天氣之前,溫、壓、濕等氣象要素均有較大變化,上了年紀的人或身體受過傷的人,尤為敏感,身體上的反應是疲乏或骨節酸痛,瘡疤奇癢。這是人體活動受天氣變化影響的一種表現。
**"頭發響,風一場"。
用木梳子梳頭發,有時會辟拍作響,這是因為空氣乾燥,木梳子與頭發摩擦產生靜電之故。這種情況多發生於春秋兩季大風即將來臨之際。乾燥的空氣來自我國的西北,它的前沿常有大風。
動物測天諺語(順口溜)
一、燕: 燕高飛,晴天去;燕低飛,雨天報;燕洗澡,天將雨;燕趴地,大雨到。
二、雀: 雀叫晴,鳩叫雨;雀吃水,會下雨;雀洗澡,雨不小;雀擦嘴,將陰雨。
三、雁: 雁飛海口,天氣晴好;雁飛內陸,有大風暴;群雁南飛,天將轉冷;群雁北飛,天將轉暖。
四、蟬: 蟬鳴天氣晴,雨天蟬不鳴;蟬在雨中叫,預報晴天到;蟬兒鳴叫,雨季早停止;蟬鳴結束早,秋季轉涼早。
五、蜻蜓: 蜻蜓高,曬得焦;蜻蜓低,帶棕衣,蜻蜓點水,連續陰雨;蜻蜓千百繞天空,不過三日雨蒙蒙。
六、泥鰍:泥鰍靜,天氣晴,泥鰍動,天氣變;泥鰍暴跳,風雨必到;泥鰍起泡,有雨將到。
七、蛙: 久雨叫蛙鳴,天氣將轉晴;久晴聽蛙鳴,風雨快來臨;雨停聽蛙鳴,天氣還不晴;蛙大聲密叫,大雨快來到。
金花鼠生活在寒冷的西伯利亞,它也能預測天氣。在晴朗的天氣里,若金花鼠發出刺耳的尖叫,並竄來竄去,則表明烏雲不久就會籠罩天空,大雨將至;若金花鼠在早晨高聲嘶叫,則表明傍晚前後會出現壞天氣。
4、看植物
植物也知陰晴
柳樹在夏季里,柳葉下垂,隨風搖擺,不失為一種景緻;但如果發現柳葉變成白色,就預兆著陰雨天氣將會來臨。其實,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並非柳葉變白,而是柳葉在陰雨天前會全部反轉過來,而柳葉的反面是淺綠色的,表面還帶一層「白霜」。如果你有興趣,不妨在夏秋時節的陰雨前後觀察、驗證一番。
南瓜藤的頂端通常都是向下面緩緩趨前生長的,但是,倘若在夏季的早晨,發現南瓜藤的頂端普遍朝上,則預示著天氣將由晴轉雨。反之,若在陰雨天氣里發現南瓜藤的頂端普遍朝下,則預示著天氣將要轉晴。
桃竹是我國南方的一種植物,它每年都要長筍子。當筍子長在母竹中間時(俗稱為「娘抱崽」),就預兆著當年的冬天比較冷;反之,當筍子長在母竹的外圍時(俗稱為「崽抱娘」),則預示著當年的冬天比較暖和。
含羞草是很奇妙的:你碰它一下,它的葉子會合攏起來,又垂下去,像害羞似的。這其中,因為「害羞」的程度不一樣,預示的天氣也不一樣:如果被觸動的含羞草葉子很快合攏、下垂,之後,需經過相當長的時間才能恢復原態,則說明天氣將艷陽高照,晴空萬里;反之,葉子受觸後收縮緩慢、下垂遲緩,或葉子稍一閉後即張開,則預示著風雨即將來臨。
9. 了解天氣的途徑和方法有什麼
1、天氣預報
天氣預報(測)或氣象預報(測)是使用現代科學技術對未來某一地點地球大氣層的狀態進行預測。從史前人類就已經開始對天氣進行預測來相應地安排其工作與生活(比如農業生產、軍事行動等等)。
今天的天氣預報主要是使用收集大量的數據(氣溫、濕度、風向和風速、氣壓等等),然後使用目前對大氣過程的認識(氣象學)來確定未來空氣變化。由於大氣過程的混亂以及今天科學並沒有最終透徹地了解大氣過程,因此天氣預報總是有一定誤差的。
2、天氣諺語
天氣諺語基本上是農業社會的產物,口述與筆記的歷史充滿韻文、軼事與諺語來指示明日天氣是天朗氣清還是風雨飄移。不論是要耕種的農民,貿易的商賈還是其他人,能否預知明日的天氣已是成敗的關鍵。
在水銀晴雨表發明以前,收集任何有關天氣的預測數據均是極為困難的。盡管有如天氣棒般可提供濕度變化預測的工具,但最可靠的預測天氣的方法仍是人類的經驗。
(9)哪些方法知道未來天氣擴展閱讀:
天氣預報發展歷史:
西方15世紀發明了壓板風速儀,首次可以對大氣運動的速度(能量)進行定量測量了。17-18世紀,科學家相繼發明了各種定量測量天氣現象的儀器,標志著氣象科學研究的探測手段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英國物理學家虎克(1635-1703)發明了濕度計。1606年,伽利略發明溫度計。1639年,伽利略的弟子Benedetto Castelli發明雨量器。1644年,托里拆利發明氣壓計。1774年,Cotte發明了濕度計。18世紀中葉,人們開始進行高空探測的嘗試。
1748年,英國的A·威爾遜等人開始用風箏等攜帶溫度表,觀測低空溫度。1752年,美國科學家B.富蘭克林利用風箏等工具探測和研究雷暴雲中的電荷性質。
1783年,法國的J.A.C.査理第一次用氫氣球攜帶溫度、氣壓等自記氣象儀器測量各個高度的溫度和氣壓等要素。這些較早進行的高空探測,為以後研究大氣象儀器測量各個高度的溫度和氣壓等要素。
10. 怎麼預知未來的天氣
天氣預報就是應用大氣變化的規律,根據當前及近期的天氣形勢,對未來一定時期內的天氣狀況進行預測。它是根據對衛星雲圖和天氣圖的分析,結合有關氣象資料、地形和季節特點、群眾經驗等綜合研究後作出的。如我國中央氣象台的衛星雲圖,就是我國製造的「風雲一號」氣象衛星攝取的。利用衛星雲圖照片進行分析,能提高天氣預報的准確率。天氣預報就時效的長短通常分為三種:短期天氣預報(2~3天)、中期天氣預報(4~9天),長期天氣預報(10~15天以上)。中央電視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氣預報。
天氣預報如何預知未來
氣象是特定時間和特定地方的大氣狀況,它與氣溫、降水和雲量等其他因素有關。氣象受多種外因影響,有些外因顯而易見,有些外因並不明顯。例如從洋面吹來的溫暖、潮濕的氣團有助於降水。陽光加熱地面,產生上升氣流,有助於夏季形成雷暴雨。
山脈和城市也會對氣象產生影響。迎風坡之所以會形成降水,是因為風沿山脊上行,導致上升空氣溫度下降。從而形成雨、雪和多雲天氣。城市道路、停車場和屋頂經陽光照射升溫,會形成「熱島」效應。這種情況不僅導致城市溫度升高,而且會影響天氣,產生雷暴雨或者改變其他城市的暴雨路線。
天氣預報是一門預知未來將要發生什麼的藝術。預報天氣情況最簡單的一種方法是看一看窗外,查看周圍是什麼類型的雲團,它們是如何運動的。熟知當地的天氣模式,能更好地預報未來12到24小時的天氣情況。專業天氣預報員會藉助其他很多氣象預測工具進行天氣預報。氣象站和人造衛星分布在全球各地,幫助他們繪制出非常詳細的氣象圖。氣象氣球和雷達對天氣預報也有很大作用。
然而對很長時間內的天氣情況進行預報非常困難。因為天氣預報涉及到數學概念混沌理論,即在天氣預報中出現極其微小的錯誤,在長期預報過程中會慢慢累積成大錯。例如,據說一隻蝴蝶今天在中國扇動翅膀,兩周後會在美國堪薩斯州形成龍卷風。這種所謂的蝴蝶效應顯然有些誇張,但它涉及的基本概念非常簡單:即使是最微小的因素也可以改變長期天氣預報的結果。大部分天氣預報員認為,根本無法精確預報超過未來兩周時間的天氣情況。現在超過5天到7天的天氣預報結果都有猜測的成份,經常預報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