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尿路感染10分鍾解決方法
尿路感染是泌尿系統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僅僅用10分鍾是沒有辦法解決的。對於尿路感染的病人還是需要及時的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療,就可以將尿路感染快速的治好,因為尿路感染主要是因為細菌等病原微生物在泌尿系統內大量繁殖,從而引起炎症反應,導致病人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甚至寒戰,發熱,腰痛等一系列的臨床症狀。
這時候快速的治療方法就是使用敏感的抗生素進行針對性的抗感染治療,口服碳酸氫鈉或枸櫞酸鉀,可以鹼化尿液,緩解膀胱刺激等不適症狀,還可以抑制細菌的生長,避免出現血凝塊。還需要進行抗菌葯物治療,主要使用阿莫西林、呋喃妥因、頭孢替安、頭孢美唑、頭孢呋辛、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等。如果疼痛強烈可以使用鎮痛葯物,如布洛芬、對乙醯氨基酚等,幫助緩解疼痛。
如果存在明顯尿痛的患者,可以進行膀胱區熱敷、熱水坐浴等方式緩解不適感。由於私處潮濕更加容易滋生細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外陰部的清潔與乾燥,勤換內褲,可以選擇棉質、透氣、較寬松的內褲,以免加重感染。
此外需注意治療期間避免同房,防止交叉感染或加重已有症狀當感染控制住了之後,這種臨床症狀就會徹底的緩解。同時在治療期間還可以讓病人適當的多喝水,多排尿,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可以加快尿路感染的康復。
2. 尿路感染怎樣治療
您好,如果得了尿路感染,那麼要做到以下七點:
第一,要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反復感染。
第二,要多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以提高抵抗力。
第三,要多喝水,每天在1500―2000毫升以上,以增加尿量,既可以沖洗和清潔尿道,又能將葯物的代謝產物排出體外,降低葯物的毒性。
第四,宜吃清淡、富含水分的食物,進食新鮮的蔬菜、水果,因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等,有利於控制炎症,幫助泌尿道上皮細胞的修復。還應多吃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功效的食物,如菊花、薺菜、馬蘭頭、冬瓜等。
第五,忌食韭菜、蔥、蒜、胡椒、生薑等辛辣的刺激性食品,忌食溫熱性的食物,如羊肉、狗肉、兔肉,以及油膩的食物,以免炎症加劇。
第六,忌煙酒的刺激。
第七,患病期間盡量避免房事,以減少泌尿生殖道充血,引發相互感染。
3. 如何緩解尿路感染
1 多喝水:尿路感染如果喝水少了會很難好的,而且時間越久越麻煩。如果轉變成慢性的尿路感染、腎炎就是個大問題了。多喝水,只要排尿就要立即喝水;
2 清淡飲食:尿路感染要保證清淡飲食。不要吃油膩辛辣食品,不要吃油炸的堅果零食等;
3 按時吃葯:建議吃一些消炎葯;
4 多吃含水量多的水果:首推西瓜,西瓜基本都是水,多吃西瓜可以有利於排尿。而多排尿就會讓尿路感染好的快。還有梨也是不錯的水果,清火的效果非常好。某些熱性的水果就不要吃了,很容易上火的;
5 注意休息:多休息,睡覺要早不要熬夜,不要活動過頻繁,以靜養為主。過度勞累會造成尿路感染時間過久,如果拖延時間越長越容易變成慢性的;
6 勤換內衣:感染的時候更要經常換衣服,不然感染會加重的。
4. 尿路感染吃什麼要可以痊癒
尿路感染是泌尿系統的常見病,是由細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種炎症性反應。一旦染患尿路感染,必須進行徹底治療,否則很容易由急性感染轉變為慢性疾病,從而容易經常復發。下面為你介紹一些治療尿路感染的葯方。
1.苦參通淋湯 (自擬方):苦參、柴胡、黃柏、公英、馬齒莧、石韋。治療泌尿系感染50例,其中急性40例,慢性10例,結果治癒48例,服葯量少者3劑,最多達15劑,一般服6劑臨床症狀消失,尿檢正常。
2.上方加用玉米須,治療急性尿路感染120例,療效優於西葯對照組。
3. 通淋利濕湯(自擬方):雙花、連翹、石韋、萆�、黃柏、�蓄、白茅根、西瓜皮、黃瓜皮、白蔻仁、木通、甘草。治療急性腎盂腎炎160例,治癒86例,總有效率86.2%。
4.輸液3天後給予虎車合劑:虎杖、大青葉、車前草、仙鶴草、白花蛇舌草、白芍、黃芪,每日1~2劑,治療21例,治癒18例,好轉3例,有效率100%。
5.中葯基本方:車前子、澤瀉、石韋、黃柏、茜草、生地、地丁、魚腥草。治療慢性腎盂腎炎34例,有效率73 5%,與西葯對照組療效無明顯差異(P>0.01)。
6.補氣益腎通淋方:黃芪、黨參、茯苓、菟絲子、金櫻子、牛膝、金錢草、山梔、�蓄。治療L-型細菌尿路感染10例,治癒7例,好轉3例。(註:L�型細菌是細菌和變異過程中因細胞壁缺陷而產生的變異型細菌,在體內的生成、致病與機體的免疫狀況有關。)
7.蒼耳子250克炒焦,加水600mL煎取葯液400mL,加紅糖100克,1次服用,服葯 1次治癒16例,2次治癒4例,共治28例,治癒率71.4%,未見任何毒副作用,可能與炒焦有關。
8.川楝子20~30克砸碎,水煎兩次,兩次葯汁混合,早晚分服,治療本病有效。
9.自擬方:金銀花、車前草、旱蓮草、益母草。每日1劑,水煎,分2~3次服,治療20餘例,效好。�
10.鳳尾草全草30~60克,冰糖15克,每日1劑,濃煎,分2次服,連服3~5日,治療急性尿路感染多例,均痊癒。
�11.馬齒莧120~150克(鮮品500克),紅糖90克,煎服,服葯後,蓋被卧床出汗。治療急性尿道炎11例,膀胱尿道炎29例,腎盂腎炎13例,全部治癒。此葯無副作用,脾虛者不必忌。�
12.金銀花15克,板藍根15克,魚腥草30克,車前子12克,澤瀉12克,瞿麥12克,海金沙9克,甘草梢6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治療急性泌尿系感染32例,痊癒31例。�
13.葫蘆茶15克,海金沙15克,功勞葉24克,金錢草30克,桃仁9 克。每日1劑,分3次服。治療尿路感染24例,痊癒20例。�
14.泡桐花(帶蒂,鮮、干品皆可)20~30個,水煎,將花棄去,1次服下,早晚各1劑,治療急性膀胱炎30餘例,多於服葯2 劑後症狀消失。�
15.滑石30克,甘草5克。共研末,分6份,日服2次,每次1份。治療尿道炎 10例,均痊癒。�
16.用坐浴方:苦參、土牛膝、黃柏、蛇床子、枯礬。每日1劑,坐浴2次,配合內服葯,治療頻繁發作的尿路感染有效。
5. 尿路感染的治療方法是什麼
1.急性膀胱炎:有效的抗菌素3天即可。可選復方新諾明加小蘇打口服,或氟哌酸、氟嗪酸、土黴素、羥氨苄青黴素等。
2.急性腎盂腎炎:
對症治療:根據病情可給退燒、解痙止痛治療。多飲水勤排尿。
抗菌素:可根據細菌學結果選抗菌素;在未獲知致病菌種前可選氨苄青黴素、羥氨苄青黴素、頭孢菌素類,復方新諾明加蘇打,抗菌治療2周。
3.慢性腎盂腎炎:積極尋找病因,並力爭除去病因:如尿路梗阻、盆腔炎症等。
抗菌素治療多採用長程、聯合用葯:可輪換選用有效抗菌素治療,連續2周為1個療程,停5~7天再進行下1個療程,總計2~4個月。抗菌素治療間隔期間可行尿細菌培養,以利選擇抗菌素。亦有主張在抗菌素治療無效時可採用抑菌療法,每晚睡前排空膀胱後服復方新諾明2片(或呋喃坦丁0.1克,氟哌酸0.2克),連用3~6個月。
6. 有哪些方法可以治療緩解尿路感染
【中葯處方】
[處方一]醋柴胡、車前草、五味子各30克
7. 尿路感染最快,最有效的治療方法誰知道謝謝!
1。沒空的話肌注丁胺卡那黴素或小諾黴素,有空的話可以靜脈滴注。效果更快更佳。
2。三金片+金錢草沖劑。
3。大量喝水,促進排尿排毒。
8. 尿路感染吃什麼葯好的最快
尿路感染概述 尿路感染是由細菌(極少數可由真菌、原蟲、病毒)直接侵襲所引起。尿路感染分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指的是腎盂腎炎,下尿路感染包括尿道炎和膀胱炎。腎盂腎炎又分為急性腎盂腎炎和慢性腎盂腎炎。好發於女性。 尿路感染病因 尿路感染是由細菌(極少數可由真菌、原蟲、病毒)直接侵襲所引起。 尿路感染症狀 一、急性腎盂腎炎 :1.起病急驟; 2寒戰、畏寒; 3.發熱; 4.全身不適、頭痛、乏力; 5.食慾減退、惡心、嘔吐; 6.尿頻、尿急、尿痛; 7.腰痛、腎區不適; 8.上輸尿管點壓痛; 9.肋腰點壓痛; 10.腎區叩擊痛; 11.膀胱區壓痛; 二、慢性腎盂腎炎 :1.急性發作時的表現可與急性腎盂腎炎一樣,但通常要輕得多,甚至無發熱、全身不適、頭痛等全身表現,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也不明顯; 2.水腫; 3.高血壓; 三、膀胱、尿道炎:尿頻、尿急、尿痛,膀胱區疼痛。尿道分泌物。 尿路感染需要做哪些檢查 1.肋腰點壓痛、腎區叩擊痛; 2.尿常規檢查,尿中白細胞增多、膿尿; 3.尿沉渣塗片染色,找到細菌; 4.尿細菌培養找到細菌; 5.尿菌落計數>10的5次方/ml,有尿頻等症狀者,>10的2次方/ml也有意義;球菌10的3次方-10的4次方/ml也有診斷意義; 6.一小時尿沉渣計數白細胞〉20萬個; 7.血常規示白細胞升高,中性粒細胞核左移; 8.血沉增快; 尿路感染治療 1.對症支持治療; 2.針對病原體的治療(頭孢唑啉鈉,諾氟沙星); 3.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4.對所有病人均鼓勵多喝水,喝水少的病人應給予輸液,保證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 5.部分病人可配合服用中葯。 尿路感染專家提示 尿路感染,多見於育齡期女性,注意外陰的清潔衛生很重要。尿路感染多有一定的誘因,故應仔細檢查患者有無尿路結石,腎或輸尿管有無畸形等情況。除葯物治療外,多喝水,保持每天尿量在2000ml以上,這樣起到尿路沖洗的作用,對於尿路感染的治療也很重要。另外,目前淋球菌性尿道炎也很常見,如有者,應先按淋病治療。應用中醫中葯治療尿路感染已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可以應用如清熱解毒的板蘭根、地丁、敗醬草、車前草等,此外,還應注意加強營養,增強體質。 下尿路感染 膀胱和尿道的細菌性炎症,統稱為下尿路感染,常見的致病菌為大腸桿菌和葡萄球菌,多數為繼發性的,女性較多見。常見的誘因有尿道梗阻、鄰近器官的炎症、膀胱或尿道器械檢查、創傷、手淫等。 (1)臨床表現 下尿路感染的主要表現分:起病多急驟,尿頻,尿急,尿痛,或有黏液性分泌物。檢查尿液有膿細胞、少量紅細胞。 (2)治療 包括: ①增強機體抵抗力,治療原發病灶並消除衣發因素; ②多飲水,熱水落石出或1:50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 ③抗感染:可選用增效聯磺1克,每天2次,慶大黴素片8萬單位,每天3次,諾氟沙星0.2克,每天3次,嚴重者可靜脈滴注氨苄青黴素2-4克或丁胺卡那黴素0.4-0.6克; ④尿道刺激症狀明顯者,可用適量解痙止痛葯,如山莨菪鹼5-10毫克,每天3次口服,或阿托品片0.3-0.6毫克,每天3次。 女性為何易患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細菌進入泌尿系統生長繁殖,導致炎症發生的一種疾病。各種調查資料均顯示,在成人中,女性罹患尿路感染明顯多於男性。為什麼會這樣呢?應如何針對各種致病原因進行預防?這是許多人,特別是女同胞十分關心的事。這里逐點剖析,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一, 女性泌尿生殖系統結構的特殊性,女性的尿道較男性短且寬弛,細菌易於進入。因此,女性應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二, 女性的尿道口與陰道和肛門鄰近,男性的尿道口遠離會陰部,而且還有一段"空間距離",因而不易患尿路感染。而女性的尿 道口與陰道,肛門距離很近,無論是陰道還是肛門周圍,都有大量細菌,陰道的分泌物也是一種較好的培養基,使用菌更容易繁殖。因此女性預防尿路感染之法便是勤加清洗,盡量減少細菌的數量。以降低發病機會。 三, 月經和性活動,月經血是細菌最好的培養基,經期衛生,特別是月經用品的清潔和消毒,是減少細菌入侵的重要環節。性交活動可以把前尿道的細菌通過機械性的推擠動作推進後尿道和膀胱。臨床上有一些病例,都是房事後發病的,說明了這點。性活動是夫妻生活的重要部分,當然不可能"因噎廢食",但在反復發病且病因與性活動情況下,適當節欲也是應該的。更重要的還是採取下列措施:房事前飲一杯開水,目的是增加尿量;房事結束後就廁小解,把因性動作而推進去的細菌,在它侵入黏膜組織之前沖洗、排放出體外,若這兩種方法仍未能杜絕尿路感染發生,可於房事後服抗菌葯物一次(具體葯物和劑量由醫生指導),預防效果慪氣理想,且副作用也極小。 四, 妊娠 懷孕時,增大的子宮會壓近膀胱和輸尿管,內分泌的變化也使輸尿管舒張和蠕動減慢,使尿流緩慢或者形成一種輕度的積液。此種情況也利於細菌侵入和繁殖而致病。以前有人用抗菌葯物進行預防,但此法不可取。因為濫用抗菌葯物對母體和胎兒可能產生某些負面影響,何況漫長的十月懷胎,可謂防不勝防。筆者認為安全之法還是嚴密觀察,定期檢查尿液,一旦發現及時治療。 五, 憋尿 這是女性常見的不良習慣。其會造成兩種不良後果。其一,尿液在膀胱內停留時間長,萬一有少量細菌侵入,便使其有更多時間繁殖,也有更多時間侵入組織;其二,膀胱滿盈,壓力增高,尿液會逆流向上至輸尿管,若已有細菌侵入,便會將細菌送到更上游的位置,引發腎盂腎炎。解決之法當然是不憋尿,甚至應養成"勤"小解的好習慣。
9. 尿路感染是如何治療的
消炎抗感染治療,病情較輕,可以口服葯物,症狀較重,需要住院治療,注意會陰部的清潔衛生,多飲水。不需要導尿的。
10. 治癒尿路感染的方法有些
對有排尿異常症狀如尿頻、尿急、尿痛者首先應證實有無菌尿,尤其是有意義的菌尿,而不能確定感染部位者,診斷為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繼呼吸道感染,機體第二易感染疾病。青少年和成年人群中女性感染率遠遠高於男性。在女性,年齡每增加10歲感染率便增加1%,約有50%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有一次尿路感染。一組性活躍期婦女的前瞻性研究表明,尿路感染的危險性與性生活有關。
尿路感染的成立決定於致病菌的數量、毒力和機體的局部及全身抵抗力。婦女外陰的清潔、維持一定的尿量和排尿可減少細菌的粘附,這些對預防尿路感染有積極的意義。對於與性交有關的尿路感染,在性交後即刻排空膀胱,並服單劑量抗菌葯,與此同時應積極尋找導致尿路感染頻繁發作的原因並加以糾正。
尿路感染的治療目前多採用分型治療,即將尿路感染分為膀胱炎、急性腎盂腎炎、男性尿路感染、復雜性尿路感染、妊娠合並尿路感染、無症狀細菌尿等不同類型給予相應的處理,使治療更有針對性。
膀胱炎
多見於年輕女性,僅為膀胱黏膜的表淺感染,亦稱下尿路感染。患者有明顯的膀胱刺激症狀而無發熱,尿內白細胞較多,即可診斷為單純性膀胱炎,可予短程抗菌葯治療,無需尿培養。短程抗菌葯治療包括單劑療法、3天療法和7天療法。單劑療法是一次服用大劑量的抗菌葯,如復方新諾明5片或諾氟沙星1.2克,其優點是經濟、簡便而葯副反應少,但治癒率比3天療法低,而復發率高。7天療法的療效與3天療法相似。短程抗菌葯治療後1周,復查尿培養,如為陰性則屬治癒;如為陽性則按急性腎盂腎炎治療。
急性腎盂腎炎
屬上尿路感染,除尿路症狀外,大多有高熱等全身症狀。在給葯前應先作尿培養,病象較輕者可選用喹諾酮類葯口服,病象較重者可選用諾氟沙星、氨苄青黴素加慶大黴素、氨苄青黴素加舒巴坦、頭孢三嗪等抗生素靜脈注射。待有尿培養報告出來後,根據葯敏調整用葯。治療急性腎盂腎炎應連續給予抗菌葯10~14天,療程結束後1周和1個月分別作尿培養,如菌尿持續存在,宜繼續使用抗菌葯4~6周。如抗菌治療72小時發熱不退時,除調整用葯外,可作泌尿系B超及同位素腎圖,以排除尿路梗阻性疾病。
妊娠尿路感染
妊娠初3個月的孕婦中約20%~40%可檢測到無症狀性菌尿。菌尿的細菌大多是大腸桿菌(80%),余為克雷伯桿菌、變形桿菌、腸球菌等。近年來婦女尿道炎、宮頸炎感染衣原體者日漸增多,應予注意。孕婦是處於相對的免疫抑制狀態,有菌尿的孕婦如不治療,其中有30%可引起急性腎盂腎炎,對母體和胎兒都可造成影響,如早產或死產。因而在妊娠期監測、防治無症狀性菌尿有重要意義。第一次產檢和妊娠28周時應常規作尿培養檢查。
多數抗菌葯物對胎兒和母體有毒副作用。目前認為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和紅黴素等在孕期中可安全使用。治療無症狀菌尿可給頭孢氨苄7~10天,菌尿轉陰後每月作尿培養1次直至分娩;每次性生活後即服單劑頭孢氨苄預防之。孕期中如發現有衣原體感染應積極治療,可予紅黴素7~10天,以防未足月胎膜早破、低體重兒、新生兒鼻咽炎、肺炎、結膜炎等並發症。
無症狀細菌尿
無症狀菌尿是指連續兩次清潔中段尿培養細菌數>10厘米/毫升,而臨床上無明顯尿路感染的症狀及膿尿。無症狀菌尿發展成為有症狀的尿路感染或導致並發症的可能性有多大尚不清楚。因而這些病人是否需要抗菌治療尚有爭議。一般認為有尿路解剖異常(如多囊腎、海綿腎)、梗阻(如尿石)、准備作尿路器械檢查者或伴有妊娠、糖尿病、腎功能不全、腎移植者、使用免疫抑制劑者等,應給予抗菌葯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