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寒暄語有哪些
惠書敬悉,遲復為歉。近來寒暑不常,希自珍慰。
久不通函,至以為念。前上一函,諒達雅鑒,迄今未聞復音。
音問久疏,唯願一切康適。知尊恙復發,心甚念之。寒暄有技巧.
寒暄,是社交中雙方見面時互相問候的應酬話。寒暄好像是樂曲的過門兒,並不是無足輕重的,實際上,巧妙的寒暄是准備導游講解的最好的鋪墊。所以寒暄不是簡單地打招呼,也不是輕描淡寫的問候,而是一種必要的溝通。在導游交際過程中,導游員與遊客見面伊始,都要說上幾句應酬話,從而溝通彼此的感情,創造出一種和諧的氣氛。
(一)寒暄的常見類型
1.問候型
(1)典型問候型 典型的說法是問好。常說的是「你們好!」、「大家好!」等等,這是近幾十年來新型的問候語,也是導游交際過程中用得最多的一種問候語。
(2)傳統意會問候型 傳統意會型問候主要是指一些貌似提問實際上只是表示問候的招呼語。如:「上哪去呀?」、「吃過飯了嗎?」、「怎麼這么忙啊?」等等。這一類問語並不表示提問,只是見面時交談開始的媒介語,並不需要回答。主要用於熟識的人際之間,在導游交際過程中,比較適用於導游員跟遊客熟悉以後的問候。
(3)古典問候型 具有古代漢語風格色彩的問候語主要有「幸會」、「久仰」等等。這一類問候語書面語風格比較鮮明,多用於比較莊重的場合,在導游交際這一類追求平和、親近的場合中用得比較少。如果導游員不顧旅行團的各種實際情況,自顧自地跟遊客說「久仰!久仰!」、「幸會!幸會!」,很有可能會引起遊客的反感,造成一些不良影響。
2.攀認型
攀認型問候是抓住雙方共同的親近點,並以此為契機進行發揮性問候,以達到與對方順利接近的目的。導游員與遊客接觸時,只要留心,就不難發現自己與遊客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共同點,像「同鄉」、「自己喜歡的地方」、「自己嚮往的地方」、「自己認為的人間好去處」等等就是與遊客攀認的契機,就能與遊客「沾親帶故」。如:「大家是廣州人,我母親出生在廣州,說起來,我們算是半個老鄉了。」「大家都是昆明人,我也算是昆明人。我在昆明讀了四年書,昆明可以說是我的第二故鄉了。」
3.關照型
關照型寒暄主要是在寒暄時要積極地關注遊客的各種需求,在寒暄過程中要不露痕跡地解決遊客的疑問或疑難。遊客的需求有衣食住行等具體方面的,也有心理感受方面的,如果導游員在寒暄中能夠有針對性地關注這些方面的問題,就能夠一定程度地解除遊客的某些必要的或者是不必要的擔心,就能有效地活躍遊客的情緒。
請看一個案例:
一個旅遊團在冬季來北京觀光,恰巧遇上了天下鵝毛大雪,著裝、行車、步行、登山等都將受到一定的影響,有的遊客對在北京的行程安全比較擔憂。這時導游員一定要把握住遊客的這種心理狀態,不失時機地加以安慰。在啟動出行的大巴上進行講解時就可以不失時機地這樣寒暄:「親愛的朋友們早上好。我想大家一定是真的好!因為北京此時正呈現出難得一見的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壯觀景象。今天實在是個難得的日子,是我們可以親自去體驗毛澤東主席詩句意境的日子。老天就是這么有眼,我們就是這么幸運,給我們送來飄飄的雪花,那麼就讓我們快樂地上路,去當一次踏雪登長城的好漢吧!」 導游員的寒暄講的是天氣,但又將美好的雪景與遊客的行程巧妙地結合起來,從而使遊客減少了對天氣變化所帶來的不便的擔心,情緒甚至慢慢高漲起來。
這種寒暄完全是從關照遊客的心理感受的角度出發的,自然也就容易被遊客接受。總之,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寒暄,都要掌握好分寸,恰到好處。從交際心理學的角度看,恰當的寒暄能夠使雙方產生一種認同心理,使一方被另一方的感情所同化,體現著人們在交際中的親和要求。這種親和需求在融洽的氣氛的推動下逐漸升華,從而順利地達到交際目的。
(二)寒暄的基本要求
1.自然切題
寒暄的話題十分廣泛,比如天氣冷暖、身體健康、風土人情、新聞大事等,但是寒暄時具體話題的選擇要講究,話題的切入要自然。在導游交際中最容易切入的話題就是遊客生活當地的地方風物情況,這是導游員必須表示出職業興趣而遊客又必然感興趣的話題了。
2.建立認同感 切入了自然而得體的寒暄話題,雙方的心理距離就會有效地縮短,雙方的認同感就容易建立起來了。
3.調諧氣氛 有了自然而得體的話題,有了認同感,再加上寒暄時誠懇、熱情的態度、語言、表情以及雙方表現出的對寒暄內容的勃勃興致,和諧的交際氣氛也就自然地創造出來了,這樣就為下一步的導游交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⑵ 有關參與寒暄的技巧
寒暄是有技巧的,一定要表現出非常的真誠,要真心實意的問候對方,不要讓對方覺得你只是為了應付,說了一大堆,很虛的話,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寒暄做的好,決定著別人對你的第一印象好與壞。
和人見面寒暄的時候,問工作的進展和身體狀況,是一個非常好的溝通方法。比如說你最近很忙嗎?一定要注意身體哦,不要只顧著工作,而忽略了身體的健康,等等。這樣對方不僅能夠感覺到你對她的關心,還能迅速的化解彼此的陌生感,為進一步的溝通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礎。
和別人寒暄的時候,一旦把話匣子打開,一定要收斂自己的嘴,讓對方多說自己,多聽在傾聽的過程當中,給別人以積極的回應,這樣就能讓別人感覺到你不是在應付他,而是實實在在的和她進行溝通和交流。
比如說別人下班的時候你就不能說上班的事兒。同樣,別人上班的時候就不能說下班的事。你明顯的看出別人的心情不好,就不能跟人家說特別高興的事。別人的性格比較內向,寒暄的時候就不要跟人家說開玩笑的事,這個尤其重要。
⑶ 客人拜訪時,常用哪些話語寒喧
寒喧並不僅僅是「早上好!」「您好!」「近來好嗎?」等問候,它可以採取多種方式進行: (1)誇贊的方式 可以不自覺地誇他幾句,這樣能使他心花怒放。 (2)招呼、點頭的方式簡單招呼一下,叫一下他的名字或微笑著向他點一下頭也是很好的方式。 (3)詢問的方式可以根據他當時的神情、著裝、情緒狀態揣測一下對方的行為動向,並抱著關切的態度詢問一下。 (4)「開場」的方式 也許「開場」才是寒喧最初的用處。當我們要和別人商談某事;或參加一個非正式會議遇上別的公司的董事、經理;或是和異性初次約會時,為了避免初次見面的廂生感而不知如何開口;或緩解正式場合的緊張氣氛,我們可以先談些與正事無關的彼此熟知的話題,如天氣、社會風氣等。我們用這種方式,可以讓交談的話題永葆新鮮,談興更濃。 上面這些寒喧方式是最基本的。除了這些,還可以憑自己的經驗,根據不同的情境想出一些寒喧的方式,藉以達到融洽關系的目的。寒暄看似簡單,但要真正恰到好處地運用,充分發揮其作用,卻也要花點功夫。寒喧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一定要積極、主動、爽朗地向人寒喧 記住,不論對任何人,你都得做到這一點,而且最好附之以和善的微笑。這樣會很快得到回禮或回應。 (2)根據不同的對象、不同的場合採用不同的方式 對特別熟悉的客人,也要大大方方地問好,或關切地詢問對方最近的學習、工作情況,盡管可能是無意間的寒膻,但這一瞬間卻成了較好的思想交流的時刻,同時你們之間的情義也更深了。 (3)注意寒喧時的表情和姿勢 寒喧時最好配以笑臉,對久別重逢的好友可上前握手、擁抱,要和對方的目光接觸。如果行禮時,一定要挺直上身,以優美的姿勢使你的寒暄更有效果。 適度的客氣是一門藝術,可以收到很好的交際效果;過度的客氣則是對人對己的傷害,因為它使你無節制地看低自己,不僅不會使對方身心愉悅,相反更易引起對方的反感。 說話恭敬,對人客氣,是一種美德。但不分青紅皂白地恭敬,過度地客氣,那就不大好了。 開始會面時的幾句客氣話是應該的,如果繼續說個不停就不太妥當了。談話的目的在於溝通雙方的情感,在於增加雙方的興趣,而客氣話則恰恰是橫擋在雙方中間的牆,如果不把這堵牆搬走,人們只能隔著牆做極簡單的敷衍酬答。
⑷ 如何與客戶寒暄
對於能夠和對方約見是業務過程中最基本的一個環節,最重要的是你能否在約見後進行成功的談判,進而達到銷售的目的! 1、鋪墊 開場寒暄過後最好是以問詢他們的業務作為你們展開話題的開端,比如他是做培訓的、賣電腦的、做房產的、美容的等等等等~~,你可以先問一下他們的銷售對象情況(要認真詳細的,不要醉翁之意不在酒),然後告訴他你有很多的客戶,有的可能需要,可以幫忙推薦一下他們的項目。同時索要資料,先要認真的看一下,再問一些相關的問題,然後把資料裝進你的包里,告訴他如果有消息就馬上通知他。這樣做一般情況下對方都會很認真的聽你講你的產品。 重點就是:拋線釣魚,鉤上一定要有餌! 2、運用幽默 在和對方溝通的時候,一定要適宜的插入幽默話題,這樣有助於創造溝通的融洽氛圍,不要一直一本正經的談,始終處於雙方談判的對立立場。比如,我上次和一個沒見過面的客戶通過電話第一次交流,我說你可以到北京我們總部來看看啊,他說我剛好前幾天去了北京!我馬上說,那你怎麼沒給我打電話呢,我好請您吃飯!他說,那時我怎麼知道你的電話啊?!我說,呵呵,對呀,那時我們還不認識呢!那下次來我就一定請您,把這頓飯補上,然後雙方都哈哈大笑~~~ 重點就是:短時間迅速拉近距離,成為朋友! 3、聽完再說 很多的銷售人員往往是這樣,客戶剛提完個問題就馬上接過話題盡力解釋,但這樣你會發現,你回答完了,他馬上會有第二個問題出現,你再解釋,如此延續~~~~,最後客戶沒問題了,基本就是這樣結尾:「我再考慮考慮吧」,就會進入他覺得還應該有問題的,只是當時可能想不起來的狀態。所以,在和客戶溝通時記住,讓客戶把想問的問題全都講完(哪怕他說的是錯的或是對你公司誤解的東西),在這過程中你可以有較充足的時間考慮回答方式。然後你說:「您還有問題嗎?」好,您看您比較關心的是:1、+++2、++++3、+++,然後一一做回答。如果你是在電話溝通,就在聽的過程中把客戶的問題一一記在本子上。 重點就是:把客戶問題打包解決,而不是一條一條,疲於應付。 4、以退為進 很銷售人員在給客戶介紹產品或項目的時候,往往想方設法把東西講的越完美越好,生怕有什麼漏洞,這樣反而更會讓對方懷疑,因為對方了解你的產品不單單是想知道他的好處和優勢,也抱著為發現你的產品不足的態度,以盡量減少風險。所以,你可以適當的說出你們無關緊要的不足方面,使客戶覺得你很實在,也是站在他的立場上考慮。但在介紹你們不足的同時一定潛移默化的把這個產品才是最適合他的意思表達出來、傳遞過去!重點就是:能拋出去,就要能收回來! 5、關注決策者,兼顧陪同者 很多人在溝通談判時,往往只會盯住有決策權的人,只和他一人聊,常常忽視對方身邊的陪同人員,這樣做,會讓對方身邊的人感到無事可做,從而不會認真聽你講話,當結束後決策者徵求他們意見的時候,他們卻說不出所以然或是乾脆不支持,這就得不償失了。所以當你在和決策者談話的時候一定時不時和他身邊的人聊幾句或是關心他們一下。這樣做無形當中就把他們拉到你這一邊了,之後可能會成為你的泛支持者。重點就是:爭取群眾支持!
⑸ 在生活中我們一般要如何寒暄呢
宣暄者,應酬之語是也。問候,也就是人們相逢之際所打的招呼,所問的安好。在多數情況下,二者應用的情景都比較相似,都是作為交談的"開場白"來被使用的。從這個意義講,二者之間的界限常常難以確定。寒暄的主要的用途,是在人際交往中打破僵局,縮短人際距離,向交談對象表示自己的敬意,或是藉以向對方表示樂於與多結交之意。所以說,在與他人見面之時,若能選用適當的寒暄語,往往會為雙方進一步的交談,做好良好的鋪墊。反之,在本該與對方寒暄幾句的時刻,反而一言不發,則是極其無禮的。在當被介紹給他人之後,應當跟對方寒暄。若只向他點點頭,或是只握一下手,通常會被理解為不想與之深談,不願與之結交。碰上熟人,也應當跟他寒暄一兩句。若視若不見,不置一辭,難免顯得自己妄自尊大。在不同時候,適用的寒暄語各有特點。跟初次見面的人寒暄,最標準的說法是:"你好!""很高興能認識您"."見到您非常榮幸".比較文雅一些的話,可以說:"久仰",或者說:"幸會".要想隨便一些,也可以說:"早聽說過您的大名"、"某某某人經常跟我談起您",或是"我早就拜讀過您的大作"、"我聽過您作的報告",等等。跟熟人寒暄,用語則不妨顯得親切一些,具體一些,可以說"好久沒見了"、"又見面了",也可以講:"你氣色不錯"、"您的發型真棒","您的小孫女好可愛呀"、"今天的風真大"、"上班去嗎?"寒暄語不一定具有實質性內容,而且可長可短,需要因人、因時、因地而異,而它卻不能不具備簡潔、友好與尊重的特徵。寒暄語應當刪繁就簡,不要過於程式化,像寫八股文。例如,兩人初次見面,一個說:"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今日得見,三生有幸",另一個則道:"豈敢,豈敢!"搞得像演出古裝戲一樣,就大可不必了。寒暄語應帶有友好之意,敬重之心。既不容許敷衍了事般地打哈哈,也不可用以戲弄對方。"來了","瞧您那德性","喂,您又長膘了",等等,自然均應禁用。問候,多見於熟人之間打招呼。西方人愛說:"嗨!"中國人則愛問"去哪兒"、"忙什麼"、"身體怎麼樣"、"家人都好吧?"在商務活動中,也有人為了節省時間,而將寒暄與問候合二為一,以一句"您好",來一了百了。
問候語具有非常鮮明的民俗性、地域性的特徵。比如,老北京愛問別人:"吃過飯了嗎?"其實質就是"您好!"您要是答以"還沒吃",意思就不大對勁了。若以之問候南方人或外國人,常會被理解為:"要請我吃飯"、"諷刺我不具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多管閑事"、"沒話找話",從而引起誤會。在阿拉伯人中間,也有一句與"吃過飯沒有"異曲同工的問候語:"牲口好嗎?"你可別生氣,人家這樣問候您,絕不是拿您當牲口,而是關心您的經濟狀況如何。在以游牧為主的阿拉伯人中間,還有什麼比牲口更重要的呢?問您"牲口好嗎?"的確是關心您的日子過得怎麼樣。為了避免誤解,統一而規范,商界人士應以"您好"、"忙嗎"為問候語,最好不要亂說。牽涉到個人私生活、個人禁忌等方面的話語,最好別拿出來"獻丑".例如,一見面就問候人家"跟朋友吹了沒有",或是"現在還吃不吃中葯",都會令對方反感至極。
⑹ 好久沒聯系的客戶怎麼寒暄
說好久沒見呀,最近還好嗎?
如果是客戶的話,可以通過微信QQ或者電子郵件定期的來問好問候。因為今年和他做不了生意,也許明年後年大後年就會做生意,目前我們認識最久的客戶也有十年八年了,基本上平常就會一個月打一個電話兩三個月會聚一下。
我記得很清楚,上個月有一個陌生電話打進來,是一個做MP3的老客戶,自從MP3市場不行了之後就沒再聯系過。然後對方說我拿到一個BOM表,上面很多人的電話都已經換了,只有你的電話還能打通,然後很開心的約我見面送樣,最後就成交。
寒暄的方法
1. 主動問候法
這種方法常用來表達對顧客的友好問候,使顧客感到溫暖和親切。它可以分為三種語言。例如,禮貌用語:「早上好!」「您好!」表示想念的語言:「好久不見,不知近來可好」;表示關心的語言:「最近工作怎麼樣?順利嗎?」
2. 觸景生情法
特別是在與顧客溝通的時候,如果能以周圍的一些東西為主題,就能激發顧客的思考,引起情感共鳴。
例如:「您也喜歡書法啊!我曾經自學了一陣子,現在看到您的字,簡直是小巫碰上大巫了,有時間得向您請教請教,不知道我有沒有這個榮幸」。
3. 贊美寒暄法
每個人都想聽到與自己相關的贊美語言,如果推銷能在拜訪顧客之前,准備好在適當的時候贊美顧客,更能拉近與顧客的心理距離。
比如可以說:「我曾經聽過您講過某某課程」;「同行經常提起您」;「之前有看過您寫的論文」等等。
⑺ 怎麼跟人寒暄
俗話說:「話要開好頭,事要收好尾。」說好第一句話的方法很多,寒暄便是其中之一。一番恰到好處的寒暄,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力,起到抓住人心的效果,特別是對談話內容的深入,能起到潛移默化的導引作用。那麼,如何學會跟人寒暄呢?
如何學會跟人寒暄
所謂寒暄,是指人們見面互相問候一下,以示禮貌和關心。在人際交往中,寒暄起到了聯絡感情的作用,它能在兩個陌生人的談話之間架起一座友誼的橋梁。人們見面時打個招呼、寒暄兩句,是在所難免的。可是,寒暄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要把寒暄的話說得更動聽。兩個初次見面的人,彼此間都缺乏了解,在這種情況下,往往使雙方陷入僵局,打破僵局的有效方法就是寒暄。人們不妨以這樣的方式開始寒暄,如:問問工作情況,對熟識的人,還可以打聽一下身體狀況等等。具體方法,可參考如下幾點:
(1)寒暄要流露出真摯的感情
人初次見面時的寒暄,一定要表現出誠意,要真心實意地詢問對方,不要讓別人感覺你只是為了應酬,才說出那些體貼關懷的話。
(2)用詢問工作進展、身體狀況的方式,展開談話內容
與人見面寒暄時,詢問工作進展、身體狀況,是一個非常好的溝通方法。可以這樣問:「最近工作忙嗎?可要注意身體啊!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不要只顧工作,而忽視了健康啊!」這樣一來,對方不但能感受到你對他的關心,還能迅速消除彼此間的陌生感,為進一步交流,奠定了基礎。
(3)依照行動確定寒暄內容
當看到某人下班時,可以用「下班啦」這樣的寒暄語打開話匣子,這樣的問話,既大方自然,又能使對方感到親切,使對方願意與你交談。
(4)寒暄前,了解對方的基本情況,是十分必要的
人與人之間的交談,實際上就是感情的交流。而交流則需要建立在了解的基礎之上,只要事先對交談對象有個大概的了解,在交談過程中,就能抓住對方的心,達到自己的目的。
每個人都希望他人對自己暢所欲言,但那需要激起對方的談話慾望,打開對方的「話匣子」,從而引起共鳴,你的觀點或勸導,才更容易被對方接受。人人都清楚地明白,談話氣氛對深度交談的重要性,也都知道輕松愉悅的談話氣氛,是拉近談話雙方距離的主要方法之一。所以,在與人交談時,一定要注意這點,盡量用輕松、親和、充滿感情的語氣與他人談話,就像在家中茶餘飯後的閑談一樣,這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拉近談話雙方的心理距離。
適當的寒暄,可以緩和僵硬的談話氣氛,但寒暄不能過長,它只是與人交談時的前奏曲,要適可而止。因為寒暄的主要作用,是融洽談話氣氛,拉近談話雙方距離,為步入正題做准備。如若把寒暄當成了談話的主要內容,就會引起別人的反感,認為你是個虛偽的人,辦事效率也不會很高。
寒暄語就像是打開談話大門的一把鑰匙,運用得當,就能輕松躍過門檻,可運用不當,就有吃閉門羹的可能。所以,在寒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一個度,使寒暄恰到好處,這樣,不相識的陌生人也可成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