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
Ⅱ 如何正確測量眼睛視力
1、睫狀肌麻痹法
捷狀肌麻痹法指的是用睫狀肌麻痹葯麻痹睫狀肌,這樣能夠使睫狀肌主動鬆弛下來,並能夠使眼睛處於靜態屈光狀態,在這種情況下,進行視力檢查以及驗光確定。
診斷結果:滴完葯劑,眼睛散瞳後,如發現視力沒有改變,則為真性近視,如提高,則為假性近視。是目前診斷近視最為准確的方法。
2、動態檢影法
可檢測出雙眼看遠處的裸眼視力和雙眼看近處的裸眼視力。
3、雲霧法
比較少用,結果沒有上述兩種准確,雲霧法是讓患者雙眼同時帶上球面鏡片看遠方的物體持續三分鍾以上,隨後馬上去掉一隻眼的鏡片,查得此眼的裸眼視力,若視力有所提高,則為假性近視,沒有提高,則為真性近視。隨後再以同樣的方法測試另外一隻眼的視力。
(2)測量視敏度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眼睛的日常維護:
1、配一副適合自己的眼鏡
不合適的眼睛,不但不能治療近視,還會加重度數,所以最好是進行專業驗光確定度數後,在選擇合適的眼鏡佩戴。
2、眼睛按摩
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和晚上睡覺之前,兩只手通過摩擦產生熱量,然後馬上閉上雙眼,然後雙手迅速以指尖處觸碰雙眼,輕微揉動,此時兩隻眼晴會感到一股暖流。重復這個動作多次,能夠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環,通經活絡,有效保護雙眼,緩解視力下降。
3、注意用眼衛生
一定要注意眼部的清潔,不要用手揉眼。
4、不要用眼過度
不要長時間的用眼,大約一小時就要休息一會,可以眺望遠方, 可以閉目養神,也可以做眼保健操,有助緩解眼部疲勞,避免視力在加深。
5、注意飲食
多吃一些對視力有好處的食物,比如魚、肝、胡蘿卜等,像辛辣刺激的、甜食、高糖的食物少吃,容易導致血液中產生大量酸性物質,這些酸性物質與人體內的鈣相結合,會造成人體血鈣含量降低,導致眼球壁的堅韌性下降,並且使眼軸極易拉長從而加重近視的程度。
Ⅲ 視力檢測方法
L一般指的是左眼,—1.50一般對應的應該是150度的近視的意思。0.8應該是矯正視力的意思吧,也就是戴上眼鏡以後能看到的視力。
這個也已經是屬於輕度近視了,是需要引起重視,及時予以矯正的。
一般常用的矯正方法有:
一、呼吸法
在長時間的用眼之後,應該停下來休息一下。身心都放鬆,然後平視前方,一邊慢慢吸氣,一邊把眼睛慢慢睜大;接著緩緩地吐氣,緩緩的合上眼睛。連續做幾次,每次可持續半分鍾。
二、轉眼法
在睡前,讓累了一天的眼睛休息一下。先用眼睛看下自己的下巴,然後順時針得把眼珠轉動,轉5圈,接著換另一個方向,逆時針再轉動5圈。一共十圈,可以做3-5次。可以閉著眼睛轉,也可以睜開眼轉。每次轉的時候,眼珠要盡力地轉,不要留有餘地。這樣可以鍛煉眼部肌肉,使眼睛更加充滿活力。
三、遠眺法
因為綠色的波長較短,能使眼睛放鬆,減輕疲勞感。所以辦公室家裡都喜歡擺放一點綠色的植物,看電視、玩手機、看書久了之後,可選擇遠處的一處綠色植物,凝視20秒左右,盡量不要眨眼和眯眼。然後選一個離的近的物體注視20秒,來回循環10次,這樣對眼睛是很有益處的。
四、熱敷法
晚上洗臉時,可以用熱毛巾輕輕的按在眼睛上,可促進眼部的血液循環。也可以可以倒上一杯熱開水,讓蒸汽給眼部輸送熱量,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沒有熱水,還可以將雙手搓熱,然後捂住眼睛,手涼了再放下重復這個動作。這個方法比較適合冬天使用。
五、推拿法
首先將兩眼自然閉合,然後慢慢的按摩眼睛周圍的穴位。要求取穴准確、手法輕緩,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度。4穴位按摩療法,也就是眼保健操,它是根據造成近視眼的原因,綜合祖國針灸醫學、經絡、穴位按摩等方法設計而成的。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使眼部調節痙攣和集合緊張得以緩解,以達到治療和預防近視之作用。
六、補充視力營養法
適用於18周歲以下,尚處於視力發育期的近視。一般建議服用樂睛視力營養素,每天兩包,堅持服用一段時間,能增強眼睛抗疲勞能力,改善近視,提升視力。年齡越小越適用。
Ⅳ 測定嬰兒的感知覺能力都有哪些方法
感知覺屬於心理活動中較低級的形式,它出現早、發展快,許多感知覺在嬰幼兒期已經達到成人水平。從個體發展的情況看,一般是先有各種具體的感覺,然後,在此基礎上出現種種知覺,但在現實生活中,純粹的感覺是很少見的。在出生前,孩子的感覺器官已經很完善了。並且,嬰兒也已經擁有相當驚人的知覺能力和反應能力。在出生前...,孩子的感覺器官已經很完善了。並且,嬰兒也已經擁有相當驚人的知覺能力和反應能力。 嬰兒感知覺研究的最大障礙在於,他們既不能用言語報告自己的知覺活動,也不 能以熟練的行為做出反應。因此,研究者能否機智地利用嬰兒的非言語反應,作為推斷他們感知覺活動的指標,就成為嬰兒感知覺研究成功與否的關鍵。 (一)習慣化與去習慣化方法 習慣化或去習慣化法經常用注視時間、心率、吮吸頻率等作指標,來測量嬰兒感知覺的辨別能力。 習慣化是指同樣的刺激如果反復地呈現,最後就會使原先出現的定向反射的完全消失,這種現象可以稱之為習慣化。當出現新刺激時,個體又產生反射行為,表明個體能將新舊刺激加以區別,這種恢復了對新事件的興趣的現象稱「去習慣化」。 (二)偏愛方法 當給嬰兒呈現兩個或多個不同的刺激物時,嬰兒或很快地注視其中的一個,或較長時間地注視其中的一個,這種現象就是視覺偏愛。 (三)操作性條件反射 通常採用兩種反應:一是頭的轉動,另個一是啄奶嘴。每當產生這兩種反應時,就用嬰兒感興趣的東西予以強化。 (四)有意義的自然反應 1、視崖反應 2、抓握反應與眼動 3、迴避反應 (五)其他 1、視動眼球震顫法:這種方法是根據嬰兒掃視物體時不自覺的眼球運動來鑒別其視敏度。 2、誘發電位測量法:通過測量記錄大腦枕葉區(視覺中樞)腦電波變化的特點來確定嬰兒的視敏度。 3、配色法:蕭孝嶸(1939)用配色發測定嬰兒顏色辨別力,張增慧(1984)也用了這種方法做了測試,發現2歲嬰兒中有30%能識別和匹配紅色、白色和黃色;2.5—3歲時。95.8%能識別和匹配紅、白、黃、綠、紫、藍和橙色。 4、心理物理學方法: 對於3或4歲的幼兒而言,測量其聽力的發展,則可以用心理物理學方法中成人程序的變式來加以測量(Wightman,Allen,Dolan,Kistler,&Jamieson,1989) 實驗程序:通常給兒童呈現三種不同的聲音間隔,但是只有其中一種信號需要加工,而且這種信號是隨機地出現在一種間隔中,兒童要求選擇出包含著不同聲音的間隔。同時,這些聲音間隔伴隨著卡通圖片出現,這使得整個實驗程序看起來更像一種視聽游戲。 目前研究嬰兒視敏度的方法有三種:視覺偏愛法、視動眼球震顫法、視覺誘發電 位測量法。測定嬰兒辨別顏色的方法有:視覺偏愛法、記錄腦電活動、去習慣化、配色法。 願我的回答可以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果滿意,請採納!
Ⅳ 視銳度有哪幾種測量方法
測量視銳度的幾種方法
覺察 定位 解像 識別
視銳度是能夠辨別出視野中空間距離非常小的兩個物體的能力。當能夠將兩個相距很近的刺激物區分開來時,兩個刺激物之間能有一個最小的距離,這個距離所形成的視角就是這兩個刺激物的最小區分閾限,它的倒數就是視銳度。天文學家早期測量出的視銳度大約是1』視角,即1.o視力。我們現在知道,在理想的條件下,大部分人眼睛的分辨能力要高於這個數值,有的還可達到2.0視力,即能分辨30秒視角。從理論上推測,為了區分兩個物體,它們的視象必須落到中央窩兩個鄰近的錐體細胞上面,而且在這兩個細胞之間還必須至少有一個不受刺激的錐體細胞。根據組織學提供的最近測量的結果,一個中央窩錐體細胞的實際大小大約是24秒角。因此,兩個物體之間的距離若大於24"角,這兩個物體的視象就可落到兩個錐體細胞上,而且其間還有可能相隔一個錐體細胞。人眼實際的分辨視角是30—60",正與這個理論相符合。然而,用這個理論解釋另外一些視銳度現象還有一定的困難。例如,人有很精確的游標尺對線的視覺能力。在使用游標尺時要求看出上下兩根直線是否錯開了。在敏銳視力條件下,兩根直線錯開2—4"視角便能分辨出來。2"視角的差別相當在1m(米)距離外兩根線錯位0.01mm,它的視象的大小隻有錐體細胞直徑的1/10,這種分辨能力的確是很精細的。
在醫學上把視銳度叫做視力。 檢查視力就是測量視覺的分辨能力。 眼科常用「曠字視力表或「蘭道環」視力表作為檢查人的視銳度的工具,它測查眼睛所能分辨的兩個空間單位的最小距離。雖然我們不能完全用視網膜細胞的微粒結構,即錐體細胞的尺寸和細胞間的距離來解釋各種視銳度現象,但二者仍有一定的關系。人們發現,視野中心的視銳度最高,錐體細胞的密度在中央窩的中心也最高;當我們由中央窩逐漸往視野邊緣測試時,視銳度就會急劇下降,錐體細胞的密度越往視網膜邊緣也越小。說明了視網膜不同區域的視銳度。值得注意的是,甚至在沒有桿體細胞的中央窩部位,越向其邊緣,視銳度也越低。這種視銳度的下降,可能和錐體細胞密度的降低有密切關系。當進一步測試視野的更外周時,由於主要是桿體細胞接受刺激,其視銳度便降到更低的水平。
視網膜中央窩錐體細胞有較高分辨能力的另一種解釋是:每一錐體細胞都有一個單獨的神經通路把神經興奮傳送到大腦皮層,即兩個錐體細胞能傳送兩個獨立的信息,因而能精確地把視網膜刺激的細節分別傳到視覺中樞,形成較高的分辨能力;桿體細胞則沒有單獨的神經通路,而是許多桿體細胞互相聯接匯集成一條神經通路把神經興奮傳到中樞,所以其分辨能力較差。但是由於許多桿體細胞匯集在一起,對刺激有總合作用,許多細胞的興奮通過總合作用而集中傳到視覺中樞,使傳人視覺中樞的興奮增強。因而造成在微光下視網膜邊緣的較高察覺能力。在黑暗中,中央視覺不能發現的暗淡的星星,可以用邊緣視覺察覺出來。一旦刺激物的強度達到中央視覺的分辨閾限,其分辨能力遠高於邊緣視覺。
許多研究者研究了照明與人眼分辨能力的關系。喻柏林等(1979)得出的在不同照度下視覺所能辨認的(蘭道環——Laodoltring)視角的大小。照度與視角的關系這條曲線表明,為滿足清晰辨認,視角愈大所要求的照度愈低,視角愈小要求的照度愈高。隨著照度的增高,視角減小的速度開始時較快,而後便逐漸減慢,即隨照度的增高,視覺效果的改善趨於減少。這就是說,視戶大的對象縮小時,只需增加較小的照度便能滿足辨認的需要,而視角小的對象若按同一比例縮小,則要增加較多的照度才能滿足辨認的需要;而且視角愈小,照度的增量愈大。對同一比例的視角變化,對大視角和小視角所要求的照度變化相差懸殊,這個規律叫做「照明收效遞減律」。
http://www.glasses.com.cn/news/2007-11-28/289302497.html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Ⅵ 視力怎麼檢測
最簡單的檢查,就是看視力表。但是如果想要檢查的結果准確,那麼最好是去醫院檢查。
如果說眼睛視力已經影響了日常視物,那麼需要去醫院精準驗光,然後選配合適的度數,鏡片以及鏡架,一般來說是要佩戴的舒適,自然是要看東西清楚才行。眼睛近視,除了佩戴合適的眼鏡,平時還需要注意:
一、近距離用眼時間不宜過長,每隔40--50分鍾就應該稍微休息3一5分鍾,向遠處眺望一會減緩視力疲勞。
二、讀書寫字,玩電腦,保持正確姿勢,桌椅高低要合適,眼與讀物之間應保持在33厘米左右的距離。
三、五穀雜糧、葷素搭配,多吃青菜水果,不要偏食。食物中缺乏維生素容易發生夜盲症和乾眼病,食物中缺乏微量元素鉻和鈣,容易患近視。另外還需注意定期補充樂睛視力營養素,不從眼睛所需的營養,增強眼睛的抗疲勞能力,更好的保護視力。
四、看書寫字時,光線應適度,不宜過強或過暗,光線應從左前方射來,以免手的陰影防礙視線。光線要柔和,如為白熾燈,應在25~40W之間,不建議在太陽光下看書。因為光線強弱對瞳孔擴張有直接影響,過強的光線會增加眼睛調節強度,加重眼睛勞動強度,時間長了反而容易造成近視。一般桌面台燈以40瓦以下為宜。
五、避免邊走路邊看書或在行走的車廂里看書。因為車廂在震動,身體在搖動,眼睛和書本距離無法固定,眼鏡的負擔就會加重。經常如此就很可能得近視眼。
六、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當眼球追隨目標時,睫狀肌不斷地放鬆與收縮,以及眼外肌的協同作用,可以提高眼的血液灌注量,促進眼部新陳代謝,從而減輕眼疲勞。而且身體素質的好壞與兒童近視眼的發生也有密切關聯。營養不良,體質虛弱的孩子容易得近視眼。
七、堅持做正確的眼保健操。通過按摩眼睛四周的穴位以增強眼眶的血液循環,改善神經營養,消除眼內的過渡充血,達到解除眼疲勞的目的,有利於青少年假性近視的防治,是青少年眼部自我保健的好方法。
八、少吃糖果和高糖食品。食糖過多,會使血液中產生大量酸性物質,酸與肌體內的食鹽,特別是鈣相結合,造成了血鈣減少,這就會影響眼球壁的堅韌性,使眼軸易於伸長,助長了近視發生和發展。
Ⅶ 視敏度中最小間隔敏度的測量方法
視敏度一般可分為最小可見敏度、最小間隔敏度和游標敏度三種。
最小可見敏度是指視覺系統能夠分辨最小物體的能力。測量這種敏度通常以白色背景上的一條黑線做為測試圖形,在變化黑線寬度的情況下,要求被試報告是否覺察到它的存在。在最好的觀察條件下,人們能夠覺察的最小物體為0.5弧度秒寬的一條細線。
游標視敏度是用游標來測定的。它要求被試能夠分辨兩條線段的相對移動。在最佳觀察條件下,成人剛剛可以分辨的最小偏移為2弧度秒。所以,測試的方法與手段不同,視敏度的大小是不同的。
最小間隔敏度是指視覺系統區別物體間最小間隔的能力。一種測量方法是採用具有相等寬度的黑白交替的線條圖形(柵條圖形)。被試能夠分辨的柵條寬度越小或圖形的空間頻率越大,那麼視敏度就越好。在醫院檢查視力時使用的E型視標和藍道環(C),也是用來測量最小間隔敏度的。
Ⅷ 檢查兒童的視力的方法,一般都有哪些
檢查兒童的視力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
1.近視檢查
一般來說,E的標准視力表用於檢查
操作:將視力表放在明亮或有燈光的地方,以增加視力表的亮度。兒童的眼睛離視力表有30厘米遠,可以清楚地看到第10行,即正常視力為1.0。如果孩子是近視或遠視,眼睛和視力表之間的距離會在檢查過程中發生變化,需要單獨標記。
遠視力
檢查採用國際標准視力表(1.0)或對數視力表(5.0)。
操作:兒童坐在離視力表5米遠的地方,眼睛呈直線。從上到下,先左後右。應該讓孩子迅速指出表格上該點標記的空白方向,並寫出正確答案的最小字型大小。正常值為1.0或5.0。如果視敏度小於0.1,從視敏度圖中縮小距離,將測量距離乘以0.1,再除以5,即測量值。
4.麻醉性斜視兒童的視力檢查。這種疾病限制了眼肌運動和復視。為了避免復視對檢查視力的干擾,通常會有代償性的頭部位置,如右側外直肌麻痹、右眼內斜、頭部向右轉動,因此檢查時患者的頭部應向右傾斜。垂直肌麻痹的病人也應該檢查他們的代償頭位是否稍高或稍低。
Ⅸ 測定嬰兒的感知覺能力都有哪些方法
感知覺屬於心理活動中較低級的形式,它出現早、發展快,許多感知覺在嬰幼兒期已經達到成人水平。從個體發展的情況看,一般是先有各種具體的感覺,然後,在此基礎上出現種種知覺,但在現實生活中,純粹的感覺是很少見的。在出生前,孩子的感覺器官已經很完善了。並且,嬰兒也已經擁有相當驚人的知覺能力和反應能力。在出生前,孩子的感覺器官已經很完善了。並且,嬰兒也已經擁有相當驚人的知覺能力和反應能力。
嬰兒感知覺研究的最大障礙在於,他們既不能用言語報告自己的知覺活動,也不 能以熟練的行為做出反應。因此,研究者能否機智地利用嬰兒的非言語反應,作為推斷他們感知覺活動的指標,就成為嬰兒感知覺研究成功與否的關鍵。
(一)習慣化與去習慣化方法
習慣化或去習慣化法經常用注視時間、心率、吮吸頻率等作指標,來測量嬰兒感知覺的辨別能力。 習慣化是指同樣的刺激如果反復地呈現,最後就會使原先出現的定向反射的完全消失,這種現象可以稱之為習慣化。當出現新刺激時,個體又產生反射行為,表明個體能將新舊刺激加以區別,這種恢復了對新事件的興趣的現象稱「去習慣化」。
(二)偏愛方法
當給嬰兒呈現兩個或多個不同的刺激物時,嬰兒或很快地注視其中的一個,或較長時間地注視其中的一個,這種現象就是視覺偏愛。
(三)操作性條件反射
通常採用兩種反應:一是頭的轉動,另個一是啄奶嘴。每當產生這兩種反應時,就用嬰兒感興趣的東西予以強化。
(四)有意義的自然反應
1、視崖反應
2、抓握反應與眼動
3、迴避反應
(五)其他
1、視動眼球震顫法:這種方法是根據嬰兒掃視物體時不自覺的眼球運動來鑒別其視敏度。
2、誘發電位測量法:通過測量記錄大腦枕葉區(視覺中樞)腦電波變化的特點來確定嬰兒的視敏度。
3、配色法:蕭孝嶸(1939)用配色發測定嬰兒顏色辨別力,張增慧(1984)也用了這種方法做了測試,發現2歲嬰兒中有30%能識別和匹配紅色、白色和黃色;2.5—3歲時。95.8%能識別和匹配紅、白、黃、綠、紫、藍和橙色。
4、心理物理學方法: 對於3或4歲的幼兒而言,測量其聽力的發展,則可以用心理物理學方法中成人程序的變式來加以測量(Wightman,Allen,Dolan,Kistler,&Jamieson,1989) 實驗程序:通常給兒童呈現三種不同的聲音間隔,但是只有其中一種信號需要加工,而且這種信號是隨機地出現在一種間隔中,兒童要求選擇出包含著不同聲音的間隔。同時,這些聲音間隔伴隨著卡通圖片出現,這使得整個實驗程序看起來更像一種視聽游戲。
目前研究嬰兒視敏度的方法有三種:視覺偏愛法、視動眼球震顫法、視覺誘發電 位測量法。測定嬰兒辨別顏色的方法有:視覺偏愛法、記錄腦電活動、去習慣化、配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