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芒果的種植時間和種植方法
芒果種植時間:
以6-8月定植最好,如用袋裝苗,在非乾旱地區可在3-5月定植。
種植方法:
1、挑選一顆熟透的芒果,然後,用小刀把芒果的果肉等等全部切下來,留下種子備用。
2、用小刀把種子的外殼撥開,然後用力分成兩塊。將取下來的種子胚芽放水裡浸泡。
3、在花盆裡配製一份標準的種植培養土,然後在種子半埋在土裡。
4、芒果種子帶胚芽的一頭向下入土,這樣才能有利於種子的發芽,並保護胚芽不被螞蟻或者蝸牛等咬壞。種好以後把花盆放到溫暖潮濕有陽光的地方,注意照看並保持土壤濕潤。
5、正常溫度和濕度合適的條件下,大概在埋下種子的第五六天後,可以看到種子頂端開始發芽,並逐天長大。
6、第十一天,芒果樹就開始舒展他的第一根葉子,嫩嫩的綠綠黃黃的,很是可愛。
7、繼續耐心地種植和澆灌,等待葉子變綠,漂亮的芒果樹就完成了。
(1)小果的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生長發育
枝梢生長習性芒果枝梢呈蓬次式生長,芽由苞片包裹,生長時苞片先綻開,芽梢伸長,葉片開展,苞片隨即脫落。中、下部葉片互生,葉距較大。一般苗期和幼樹每年抽6-8次梢,幼齡結果樹抽2-4次,成齡樹1-2次。3-5月抽生的枝梢為春梢,6-8且為夏梢,9-11月為秋梢,12-2月為冬梢。在海南秋梢是主要結果母枝。但春、夏梢也可成為結果母枝,在條件良好的情況下,某些品種在12-1月抽生的冬梢也能開花結果.從芽萌動至枝梢停止生長、葉片老熟歷時15-35天。夏、秋梢歷時較短,冬梢較長。枝梢生長與根系生長交替進行。
花芽
花芽分化在正常情況下,芒果花芽分化從10月下旬至11月開始。使用催花劑則任何時候都可能分化。從花芽分化至花序的第一朵花開放歷時20-39天,但第一朵花開放後花序還在繼續伸長。適當的低溫乾旱有利於花芽分化;氣溫高有利於兩性花的形成。
開花
芒果樹自然開花在每年12月至次年1-2月,有時會早至11月或遲到次年3月,盛花期在春節前後。一個花序從第一朵花開放至全花序開放完畢需15-25天,一株樹的花期約50天。芒果花有兩性花與雄花,兩性花有發育正常的雄蕊和雌蕊,可進行正常的傳粉受精和結實;雄花沒有雌蕊,開花後不能結實。多數栽培品種兩性花佔15%以上。一朵花從花瓣展開至柱頭乾枯約1.5天。
果實
果實發育開花受精後子房開始膨大,約經1.5個月後迅速增大,采果前10-15天增長極緩慢或不增長,這時主要是增厚、充實、增重。從開花稔實至果實青熟,早熟種需85-110天,中熟種100-120天,遲熟種120-150天。在果實發育期間有兩次明顯的落果高峰:第一次在花後兩周左右,主要是受精不良的小果枯黃脫落,落果量較大;第二次在花後4-7周,除小部份是發育不良的畸形果或敗育果外,而更多是因養分和水分不足造成落果。花後2.5個月以後很少再發生生理落果,到80-85天只有風害、裂果或病蟲害才招致落果。果實收獲期在5-7月,因品種和地區而異。
參考資料:網路:芒果生長習性
㈡ 紅果仔的栽培技術
繁殖方法:用播種法,春、秋季為適期。將種子取出洗凈,淺埋於疏鬆土中,約經3個星期可發芽,約經1年,苗高15厘米以上再移植。另在植株附近的地面,常可發現由母株根際長出的幼株,亦可挖掘栽植。紅果仔的根為直根性,細根甚少,移植時應特別注意挖掘要深,盡量避免切斷根部,以免影響移植成活率。
播種:可在果實成熟後取下種子,隨采隨播,播後保持土壤濕潤,約40天左右出苗,第二年的春季分苗移栽。
根插:可結合春季換盆進行,將健壯的粗根剪下扦插,具有很高的成活率。 紅果仔適宜在含腐殖質豐富,疏鬆肥沃,透氣性良好的微酸性沙質土壤中生長。盆栽可用腐殖土5份、園土3份、沙土2份混合配製,並摻入少量的過磷酸鈣、骨粉等磷鉀肥。生長季節放在室外陽光充足、空氣流通處養護,夏季高溫時適當遮光防烈日曝曬;生長期勤澆水,勿使盆土乾燥,經常向植株及周圍環境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紅果仔雖然喜肥,但卻不喜濃肥,應薄肥勤施,可每10~15天施1次腐熟的稀薄液肥,幼樹或抽梢期以氮肥為主,其它時期則施以磷鉀肥為主的復合肥。冬季移入室內,控制澆水,5℃以上可安全越冬。紅果仔耐修剪,可根據不同的樹型進行修剪整形,生長期隨時抹去無用的芽,適時摘心,以保持株型的完美。每2年左右在春季換盆1次,換盆時去掉2/3的舊土,剪去過長的老根,再用新的培養土栽種 。
8月是紅果仔的花芽分化期,應適當控制澆水,增施磷鉀肥,到了10月就會有花蕾出現。冬季注意保溫,溫度不可低於10℃。12月初部分老葉脫落,並陸續開花。花期澆水不要將水淋到花上,南方室外種植也要注意防雨,以免造成落花。由於花期是在冬季,沒有什麼昆蟲可以傳粉,可在每天上午進行人工授粉,以增加著果量。紅果仔具有邊開花、邊結果的習性,為了使果實大小均勻,盡量保留同一批果子,當果子達到所需的數量時,可將剩餘的花蕾剪掉,把小果、弱果、過密果疏除,以使果子大小統一。當果子穩定後,應增加磷鉀肥的用量,可每7天左右噴施1次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到2至3月,果實成熟,這是紅果仔的最佳觀賞期。如果冬季溫度較低,紅果仔的花期會推遲到第二年的2至3月,5至6月果實才陸續成熟。
觀賞期過後,將殘余的果子摘掉,對植株進行1次重剪,剪去細弱枝、病枝,將過長的枝條剪短,修剪後加強水肥管理,約20天左右就會有新芽長出;當新芽長到15~20cm時進行摘心,摘心後再次萌發的枝條,除保留3~5個枝條作為「犧牲枝」任其生長外,其餘的枝條摘除頂芽,以促使秋芽短細,形成花枝,從而達到多開花、多結果的目的。到11月底老葉成熟,營養回縮時將「犧牲枝」剪除。
㈢ 四季果的養殖方法與注意事項,四季果怎麼養
四季果屬木本植物,常綠小灌木,直立形,株高可達40公分,光滑無毛,葉互生,長圓形;花白色,果實成熟時為紅色,圓球形,直徑1公分以上。別名 :珊瑚櫻、吉慶果、珊瑚子、玉珊瑚、紅珊瑚、野辣茄、野海椒、山紅珠。
四季果全株有毒,葉比果毒性更大。中毒症狀為頭暈、惡心、思睡、劇烈腹痛、瞳孔散大。但是只要不大量服用,純粹觀賞就沒事的。
形態特徵
直立小灌木,多分枝成叢生狀,作1-2年生栽培。株高30-60厘米。葉互生,狹長圓形至倒披針形。夏秋開花,花小,白色,腋生。
漿果成:成熟時成深橙紅色,圓球形,直徑1-1.5厘米。花後結果,經久不落,可在枝頭留存到春節以後。栽培有矮生種,株形矮多分枝。漿果,種子小,十分像辣椒的種子。果形為廣橢圓球形,前端尖。
生長習性
不耐寒,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土壤要求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富含磷肥使著果時間長,盆栽要摘心以促進多枝多花多果。屬於茄科茄屬的植物,多年生木本,直立形,不加以控制株高達40公分,光滑無毛,葉互生,長圓形;花白色,果實成熟時為紅色,圓球形,直徑1公分以上。
春季3月於溫室或秋季10月於室外苗床內,防止過度低溫冬季的過冬溫度約5℃—10℃。
觀賞價值
多作為觀賞植物,在南方作為盆景栽培。裝飾應用:中小型盆栽。果熟期正值元旦,春節期間,陳設於廳堂幾架、窗檯上,可增加喜慶氣氛。
栽培技術
播種前種子用溫水浸泡6—8小時,覆土約0.4公分,長出4片葉子後可分苗,苗高10—12公分進行移植或換盆,生長期間適當澆水、施肥。
土肥水管理
土壤管理
應搞好深翻擴穴、熟化土壤,禁止在園內種植玉米、小麥等高桿植物,搞好合理間作和中耕除草等工作。
肥水管理
(1)施肥原則:應充分滿足血橙對各種營養元素的需要,提倡多施有機肥、合理施用無機肥和配方肥料。並根據葉片分析結果、果園土壤分析結果、血橙物候期等指導施肥。
(2)施肥方法:以土壤施肥為主,配合葉面施肥。採用環狀溝施、條溝施、穴施和土面撒肥等方法。
(3)幼樹施肥:勤施薄施,以氮肥為主,配合施用磷、鉀肥,春、夏、秋梢抽發期施肥5-6次,(3、5、6、7、9、12月,每次每株施碳銨0.4斤或尿素0.2斤。1-3年幼樹單株年施純氮100-400g,氮、磷、鉀比例以1.0:(0.4-0.5):1.0為宜。成年樹施好四次肥即萌芽肥、保果肥、壯果肥、采果肥。施肥量一般萌芽肥2-3斤化肥,一擔糞水;保果肥1-2斤磷鉀肥+1斤化肥;壯果肥1-2斤化肥+1-2斤磷鉀肥;采果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株施50-100斤有機肥+1-2斤化肥。
(4)水分:土壤乾旱時灌水,積水時排水。
整形修剪
1、原則
因地制宜,因樹修剪,促抑得當,通風透光,立體結果。
2、整形(自然開心形)
干高20-40cm,主枝(3-4個枝)在主幹上分布錯落有致,主桿分枝角30°-50°,各主枝上留副主枝2-3個。一般在第三主枝形成後,即將類中央干剪除扭向一邊作結果枝組。
3.、修剪
(1)幼樹:輕剪為主。選定類中央的延長枝和各主枝、副主枝延長枝後,對其進行中度甚至重度短截,並以短截程度和剪口芽方向調節各主枝之間生長的平衡。除對過密枝群作適當疏刪外,內膛枝和樹冠中下部較弱的枝梢一般應保留。
(2)初結果期:繼續選擇短截處理各級骨幹延長枝,抹除夏梢,促發健壯秋梢。秋季對旺長樹採用環割、斷根、控水等促花措施。
(3)盛果期:及時回縮結果枝組,落花結果枝組和衰退枝組、剪除擋光枝、枯枝、病蟲枝。
病蟲害防治
蟎類
(柑桔紅蜘蛛、四斑黃蜘蛛銹壁虱)。開花前後(3-5月)和秋季(9-11月)是防治紅蜘蛛的重點時期:花前蟲口密度達1-2頭/葉,花後和秋季達5-6頭/葉即需進行防治。春梢抽發期、幼果期和果實膨大期為銹虱防治主要時期:當年生春梢葉背初現鐵銹色;葉或果上蟲口密度達每葉2-3頭時即時防治。常用葯劑有噻蟎酮、達蟎靈、炔蟎特、溴蟎酯、雙甲眯等,注意保護長須蟎、鈍蟎、食蟎瓢蟲、日本方頭甲和草蛉等天敵。
蚧類
(矢尖蚧、紅蠟蚧、吹棉蚧等)。葯物防治重點時期:矢尖蚧為第一代若蟲期,紅蠟蚧為幼蟲期大量上梢為害時期(一般為5月上、中旬至6月中旬),吹棉蚧為幼蟲盛發階段。常用葯劑陰噻嗪酮、殺撲磷、苦參鹼+煙鹼、樂斯本、機油乳劑等。注意改善園內通風透光條件;保護和利用日本方頭甲、紅點唇瓢蟲、草蛉、黃金蚜小蜂、澳洲瓢蟲、大紅瓢蟲等天敵。
蚜蟲
新梢被害率達25%,應即時噴葯防治。常用葯劑有叮蟲脒、樂果、丁硫克威等。應注意保護七星瓢蟲、大草蛉、食蚜蠅、蚜小蜂等,剪除越冬蟲卵,減少害蟲基數。
潛葉蛾
防治的重點時期為夏、秋梢抽發期(7月上中旬)。及時抹除零星抽發的夏秋梢,結合肥水管理,促使植株抽發的新梢健壯整齊。葯劑防治:新梢抽發至1-2cm時噴葯,7-10天噴一次,連續2-3次。常用葯劑有阿維菌素、殺螟丹、氯氟氰菊酯等。
花蕾蛆
現蕾時選用甲敵粉、二嗪農顆粒等加細土混勻後撒施於樹盤土面,每7天一次,連續2-3次;當花蕾直徑為2-3mm時(現白時)選用硫磷、敵百蟲等噴樹冠;盡早摘除受害花蕾,集中深埋或煮沸;冬季深翻園土,可消滅部分越冬害蟲蛹。
紅蜘蛛
防治辦法:噴灑大蒜的汁液和少量肥皂水合成的液體噴灑在蟲體上可有效抑制。
㈣ 種草莓種植方法
草莓種植技術 草莓種子的種植與一般的瓜果種子不同,草莓種子在播種前要通過春化處理後才能使萌芽率提高. 1、種子處理 在播種前將草莓種子包在紗布內,用水浸泡24小時,然後將種子放進冰箱低溫保存15天左右。
2、土壤要求
種植草莓最好選擇肥沃疏鬆、透氣性強的微酸土壤,播種前將土壤敲碎,放在太陽下暴曬3天消毒,再與適量有機肥混合攪拌均勻。
3、播種
將處理好的土壤裝進盆子中,澆透水,待土壤吸收肥料1小時後將草莓種子均勻的撒上去,在種植上覆1cm左右細土。
4、澆水
一般播種完後不用太頻繁的澆水,按照不幹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進行為好,夏季溫度較高時可以適當增加澆水。草莓種子出苗後要做好保濕工作,不能讓小苗太乾燥,但澆水時不要用太大的水,以免小苗被沖到地方粘著;不能將小苗放在陽光猛烈的環境中,以免被曬死
5、移植
待幼苗長出3-5片葉片時便可進行移植,可以將小苗移植到花盆中做盆栽草莓,也可將它移植到地下進行栽培;但在移植時要連根帶土一起移植,以提高存活率。
6、施肥
在移植前不需要對草莓進行施肥,移植之後也不能馬上施肥;等草莓幼苗適應環境之後便可施一些氮肥。
7、花期管理
草莓開花時可進行人工授粉,將雌性花的花蕾相互接觸一下即可。若一棵草莓植株上開的花較多,可以將比較焉的花朵摘掉,以提高結果率。
8、果實管理
當草莓結出小果時,多注意觀察,以免草莓掉在泥土裡腐爛,待草莓完全成熟之後,盡早採摘。
㈤ 果樹的種植、和管理
搞好肥水管理和修剪是管理的精髓,更是蘋果獲得豐收的關鍵。
為了滿足蘋果在養分的需求,應及時追肥,追肥次數取決於氣候、土壤、樹齡和結果狀況。常用追肥期為花前期、花後期、果實膨大期、花芽分化期等。 微量元素使用量,因果樹缺素情況,結果樹從花期開始,直到秋季,可結合根施通與「微肥」配合灌根,能誘導植株對土壤中氮磷鉀及各種微量元素的吸收、消化、釋放,提升果實發育正能量,優化果實品質。夏季修剪主要是彌補冬剪不足,利用生長季樹體營養及內源激素的合成、輸導、積累與消消耗的規律來調整生長和結果的關系。蘋果樹腐爛病在病害迅速發展的4、5月巡徊檢查刮治,用根施通與「殺蟲劑」配合灌根,能促進農葯有效成分強力殺滅果樹根部蟲害。
㈥ 蘋果種植方法
蘋果的主要種植以及栽培技術如下:
一.幼苗栽培技術;
新建果園一律採用新砧木 新品種,推薦蘋果苗具有野生程度高,土壤適應性強抗病抗旱澇均適應多范圍氣溫條件 壽命長,為提高新建果園質量,嚴格整地,施足底肥,栽植前按所需密度挖定值坑,規格為0.6mx0.6m深為0.6m,,.底土與表土分開,施底肥/畝施肥(有機肥)1500kg-2000kg, 根據當地土壤可多施帶有細沙土的有機肥,(可少量加入氮肥每棵0.1kg鉀肥0.2km復合肥0.2kg)與表土混合回填至與地面15cm,踩實,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株行距2m x 2m,也可挖定植溝0.6mx0.6m,栽植前3-4天 穴內灌水,種植前在配有700倍甲基托布津或500倍多菌靈的溶液中浸泡一晝夜,使之充分吸收水分和對苗木消毒。浸泡後的苗木根系,放到配有生根粉的泥漿中浸蘸一下載植,栽植後及時澆水,覆土蓋地膜保濕,過澇時及時排水以防苗木發黃和糞水流失。 二.幼苗整形修剪
主要提倡紡綞形。紡綞形結果比較早,是目前提倡的一種樹形,紡綞形:樹高2.5—3.米,冠幅1.8米,干高70厘米,在中心幹上均勻著生10—15個主枝,不分層次,主枝間距15—20厘米,均勻向四周分布,主枝的開張角度達60—90度,這種樹形樹冠小易管理,當年開花,二年結果,三至四年生產量即可大幅度增加。幼苗修剪以整形為主,一般在早
春進行,樹干70cm以下的裙枝一概不留,90cm以上每20cm留一枝,要選好方向,生長長度在80cm一律不剪,全部拉平並刻芽,50-30cm截頭 促發新枝,來年再做處理,中央干不作短截,但每隔20cm環割一刀,促進枝條均勻生長。5-6月份要及時扭梢,摘心控制,健壯的樹進行主幹環割,促進花芽分化。樹枝太旺盛可澆多效唑葯物處理,控制樹枝增長,並促進花芽 增多 飽滿。 三,果樹修剪
1.春剪:萌芽後至花期前後進行,利用抹芽、疏枝、回縮、刻芽、環剝等措施完成修剪任務,幼齡果園還包括拉枝等整形修剪任務。
2.夏剪:採用開張角度、摘心、扭梢、環剝、疏截、環割等技術,緩和樹勢,改善 光照,擴大樹冠。
3. 秋剪:通過拉枝、疏剪直立枝、徒長枝、密生枝和過密的外圍新梢等措施,改善光照條件,促進花芽分化,提高樹體的抗寒性。 4. 休眠期的修剪
是從入冬落葉後到春季萌芽前進行的修剪。主要任務是疏除病蟲枝、密生枝、徒長枝等一些無用枝,方法有短截骨幹枝頭,回縮過長過大結果枝組、輔養枝和衰弱的骨幹枝頭,其作用是調整骨幹枝、輔養枝及結果枝組的角度和伸展方向,控制花葉芽比例,平衡樹勢,以達到豐產高產的目的
四.病蟲害防治
在樹葉未開的草春使用0.5o石流合劑對小苗噴施一便,主要對作物進行殺菌和越冬病蟲害防治,根據季節可對以下病蟲害進行防治,
1.(蘋果早期落葉病:)是蘋果葉部幾種病害的總稱。其中引起嚴重落葉的是褐斑病和斑點落葉病(由輪斑病菌中的強毒株系致病)兩種。褐斑病主要為害成葉,斑點落葉病主要侵染嫩葉,在春梢、秋梢旺長期發生兩次高峰,病菌均在病葉上越冬,其後借雨水飛濺傳播。防治方法:休眠期做好清園工作,掃除落葉燒毀。生長期噴葯保護葉片,褐斑病用50%多菌靈或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防治,也可用1:(2~3):240倍波爾多液防治。輪斑病用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葯劑防治,
2.紅蜘蛛 病蟲害; (麥收前如蟲口密度大,可改噴20%滅掃利乳劑3000倍液,或20%蟎死凈或10%克勝滿凈2000~3000倍液。)
3.蘋果小卷葉蛾 ;(以初齡幼蟲在樹皮、剪鋸口縫隙中結繭越冬。次春吐絲綴葉或綴花為害葉片,啃食果皮。防治方法:休眠期刮除老樹皮燒毀。幼蟲近出蟄期,用50%敵百蟲200~250倍液封閉剪鋸口,減少蟲源。成蟲發生期蘋果園掛糖酪罐誘殺。糖醋液的比例是糖1份、醋3份和水10份。第一代幼蟲發生期噴50%敵敵畏1000倍液,或噴布各種菊酯類農葯2000~4000倍液。 注;一般病蟲害生長在樹葉的底面、噴施農葯時噴灑樹葉底面為主 。
參考資料:http://wenku..com/link?url=_FnSY-o5tk-
㈦ 果樹栽培技術
果樹是龍何示範區幾年來重點發展的經濟植物(表30)。據統計,2002年~2005年,龍何示範區種植的果樹種類(品種)包括火龍果、無核黃皮、牛心李、桂華李、澳洲堅果和酸梅等,總株數達43618株,合計面積33.50hm2。在此期間,科技人員對部分種植地採取集約型的栽培管理技術,探索出石漠化地區種植這些果樹的基本技術。
表30 龍何示範區經濟植物調查統計表
(一)火龍果
火龍果屬仙人掌科,具肉質莖,自然狀態下匍匐於地面生長,支撐力差,根系分布較淺,耐旱力強,產量較低,而採取柱式栽培或棚架栽培則能夠大大提高火龍果的產量(陳振東等,2001)。火龍果具有成活率極高、恢復期短、生長迅速和結果期早等特點,對水肥的需求量較多。火龍果耐旱忌澇,移栽成活率幾乎達到100%,在定植15 天後即開始萌發新芽,每年抽芽5次以上,並且在定植當年即有部分植株開花結果,第3年即進入盛產期,最高產量可達到1500kg/畝。
龍何示範區採用柱式栽培。定植前,先在定植點固定一個高2m(含入土40~50cm)、寬10cm的四方形水泥柱,然後深翻(深30cm、寬60cm)其周圍的土壤,放入10~15kg漚熟的農家肥拌勻。定植點之間的株、行距3m×4m,每畝55株。
充足的水肥供應是火龍果速生、豐產和優質的重要前提。火龍果的施肥分基肥和追肥,每年施基肥兩次,即生長季前(3月)和采完果後(9月)各一次,每次20~25kg/坑。「早、薄、勤」是火龍果追肥的基本原則。「早」是指在其成活萌芽後不久即開始施肥;「薄」是指以麩水、沼氣水等水肥為主,濃度要低;「勤」是指間隔期要短,次數要多,每隔10~15天一次,在其開花前至采完果後還要適當縮短間隔期。
綁扎和修剪對促進火龍果生長和提高產量十分必要。在其枝條尚未伸長至支架前,只保留生長最好的1個芽節靠在水泥柱上並用布繩綁住,以後每隔30~40cm綁扎一節,使其肉質莖順著水泥柱向上蔓延和生長。待其長至水泥柱頂的支架後,一般只修剪掉一些生長較差的弱枝,其他則盡量保留。產季結束後,將已結果過的老枝或者過於密集的枝條剪掉,讓其重新萌發新枝。
在龍何示範區,每年7月初為火龍果的初花期,然後陸續開花和結果至9月中旬,持續時間較長,開花數量較多,但在自然狀態下座果率較低和果實較小。為提高座果率和單果重,採取疏花疏果、人工授粉以及增加施肥和灌溉次數等技術措施,即在其開花初期摘去生長弱小的花芽或花蕾,每一結果枝(節)只保留1~2個花蕾;而在開花後,用毛筆蘸花粉後再輕觸柱頭進行人工授粉。在開花結果期間,除保證水分供應外,每隔半個月淋施水肥(沼氣水+復合肥)一次。
(二)無核黃皮
無核黃皮屬芸香科,是由黃皮發生變異而成的一個優良品種(吳健華等,2004年),具有果大、味甜、產量高和適應性廣等優點。無核黃皮忌濕,有較強的耐旱能力,不宜種在地下水位高或易受水淹的地方(徐炯志等,1998)。平地栽培的株、行距為3m×3m,每畝74株;在寬度較窄的梯地,根據梯地走向布置定植點,相鄰兩行的定植點呈「品」字形排列,株間距離可適當減小為2.5m。定植坑寬80cm、深60cm,挖好後按先表土、後底土的方式回坑至離地面1/3處,再放入20kg的農家肥並與土拌勻。定植後在離地面35~40cm 處截頂,並在樹盤蓋草或薄膜以減少水分蒸發而提高苗木成活率。
無核黃皮生長快、結果早,一般每年可抽生4~5次新梢,定植後第3年即可開花結果。為培育良好的豐產樹形,龍何示範區對無核黃皮的早期管理採取了「定干、抹芽、施肥、修剪」等技術措施。定干是定植時在植株離地面50~60cm 處截頂;早抹芽是在苗木成活後首次抽生的多個新芽中,只保留3~4個不同方向且生長良好的新芽培育主枝,其他則予以除去;在苗木成活後第1次新梢老熟前後及其每次抽梢前,開淺溝撒施尿素、復合肥或淋施沼氣水等,每年2~3次,每株用量0.5~1.5kg,此外每年冬末春初施放基肥,沿樹冠滴水線挖一寬20~30cm、深30cm左右的環溝,每株施農家肥5~15kg加少量復合肥。每次新梢老熟後,結合採用摘頂芽、輕修剪等措施,使樹冠逐步形成有利於豐產的自然圓頭形(吳耕民,1979)。
保花保果對提高無核黃皮產量和果實品質非常重要,其基本措施包括施足基肥、勤追肥和勤除新梢等。無核黃皮開花量較大,座果率也較高,但其生理落果早、次數多、數量大,如管理不夠極易造成低產或者絕收,因而重施基肥、勤追肥和防治蟲害十分必要。2004年,對開始掛果的幼樹基肥每株10kg+復合肥0.25kg,2005年略有增加,每年追肥2~3次,每次復合肥0.25kg+尿素50g;在第1次生理落果前後各噴一次2%的磷酸二氫鉀+0.5%尿素水或「保果靈」溶液,果實成熟前還不定期地抹除全部新梢和疏除生長不良的小果等,並根據蟲害情況噴灑敵敵畏(800倍)或樂果(1000倍)等。
(三)牛心李、桂華李
兩者均為薔薇科李屬落葉果樹,是近年發展較快的優良果樹品種,具有品質好、結果早、產量高和適應性強等特點,也是今後岩溶地區值得重點發展的果樹品種。牛心李和桂華李的定植密度和技術與無核黃皮相近,只是兩者定植後截頂高度以70~80cm為宜(果樹整形修剪,1983)。
牛心李和桂華李成活率高,恢復期短,在定植後15 天左右即開始萌發新梢。與無核黃皮相比,兩者在一年內的生長期較短,每年抽梢2~3次,但其每次新梢的生長量較大,間隔也較短,因而其每年的生長量也較大,對水肥需求也較多。一般是每年每株施基肥2次,冬天和夏天各一次,每次5~10kg;追肥2~3次,每次復混肥0.5~0.75kg,結果樹可適當增加施肥次數和數量。
牛心李和桂華李修剪分夏剪和冬剪,以冬剪為主。修剪時根據樹體狀況和枝條位置及長勢等採取重剪或輕剪,幼樹和弱枝輕剪,大樹和強枝重剪。
牛心李和桂華李開花結果早,一般定植後第2年即有部分植株開花,但掛果很少,第3年後即大量開花,第5年將進入盛產期。在龍何示範區,牛心李於2003年定植,2004年即有少量植株開花。2005年,牛心李開花的植株占定植總數的95%以上,開花量也很大,而且在現蕾期和盛花期各噴一次2%的磷酸二氫鉀或「保果靈」,但由於適逢低溫陰雨天氣,持續時間較長,因而座果率很低。
(四)澳洲堅果
澳洲堅果屬山龍眼科,原產澳大利亞,是近年來引進的適宜我國華南地區種植的一種常綠果樹(杜麗清等,2004),因其營養價值高、生長快和適應性廣而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澳洲堅果根系較淺,須根較多,但主根不明顯(陸宗超等,1997),忌濕,樹體和冠幅較大,其株行距、定植坑規格以及基肥用量等均要略高(大)於無核黃皮等果樹。澳洲堅果的株、行距為4m×4m,畝植42株;定植坑寬度和深度均為80cm,每株施農家肥20~25kg。定植苗選用2年生嫁接苗,由於澳洲堅果存在較高的自交不孕性的特點,龍何示範區選擇廣西熱帶作物研究所培育的兩個優良品種「695」、「900」混種,混種比例為1∶1。
由於澳洲堅果的生理期較長,始果期較晚,一般在定植後第5~6年才少量開花,同時它又是較粗生的樹種,水肥需求量較少,病蟲害也不多,管理技術比較簡單。在龍何示範區,澳洲堅果從定植到現在主要是確保其植株的營養生長,每年2月和7~8月各施1次有機肥,每次5kg/株,同時在抽梢前(促梢肥)和抽梢後(壯梢肥)各追施化肥一次,每株用量為復合肥25g、尿素50g和鉀肥15g。2005年,澳洲堅果開花率約佔25%,掛果植株約佔10%,表明其已經開始進入結果期。
㈧ 小紅玉西瓜種植技術視頻
小果型西瓜也稱袖珍西瓜、迷你西瓜,由於其果形小、品質優、攜帶方便等特點,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有看中小果型西瓜市場發展前景,並想學習小果型西瓜栽培技術的朋友可以來星火視頻觀看實用小果型西瓜栽培技術教程。透過這部教程,您可以全面了解了小果型西瓜的生長發育特性;主要小果型西瓜品種;早春設施栽培、春季露地或小拱棚覆蓋栽培、夏秋季栽培等知識。
(1)品種選擇。我國剛開始發展小果型西瓜栽培時,品種主要從日本、我國台灣省和韓國等地引進,品種有早春紅玉、紅小玉、黃小玉、特小鳳、小蘭、黑美人等。近年來,我國育種工作者自己也育成了一批小果型西瓜品種,如豫藝黑小寶、小天使、京秀等可供選擇。
(2)嫁接育大苗。由於小西瓜前期生長弱,種子也貴,因此,採用嫁接育苗提高小西瓜的生長勢,培育壯苗,適當稀植,大苗定植,是小果型西瓜早熟豐產的關鍵。
(3)整地施肥做畦。由於小果型西瓜的需肥量比普通西瓜要少,一般自根栽培時,施肥量為普通西瓜施肥量的百分之70到80;採用嫁接栽培時,施肥量為昔通西瓜的百分之50到60。
(4)定植密度。小果型西瓜種植密度因栽培方式和整枝方法的不同而異。爬地栽培時,如果採用雙蔓整枝,一般每畝種植800到l000株;採用三蔓整枝,每畝種植600株左右;採用四蔓整枝時,每畝種植450株左右。小果型西瓜的種植密度有向稀植多蔓方向發展的趨勢。採用稀植多蔓整枝的好處:一是符合小果型西瓜的分枝和結果習性;二是由於小果型西瓜種子非常昂貴,稀植可以節省種子,節約生產成本。
由於小西瓜果小、植株小的特點,還特別適於吊蔓栽培,每畝可栽2000株以上。
(5)整枝壓蔓。根據小西瓜分枝多、枝葉弱小的生育特點,除吊蔓栽培(單蔓或雙蔓整枝)外,可採用多蔓整枝、及時打杈的枝蔓管理。
整枝方法分保留主蔓和苗期摘心兩種。前者主蔓始終保持頂端優勢,結果較早,但各蔓間長勢參差不齊,開花授粉時間不一,果實間成熟的一致性差;後者則選留若干生長相對一致的子蔓,開花時間和坐果位置相近,可望同時結果,果型圓整,商品率高。保留主蔓整枝時,在主蔓基部保留2到3條子蔓,形成三蔓或四蔓整枝的方式,摘除其餘子蔓及坐果前發生的孫蔓,這種整枝方式的留果節位以主、側蔓第2雌花為主。主蔓摘心整枝時應在幼苗6片真葉時進行,摘心後保留3到5條生長相近的子蔓,使其平行生長,摘除其餘子蔓及坐果前子蔓上發生的孫蔓。
(6)選留果。小果型西瓜不論是主蔓還是側蔓,以第2雌花留果為宜(第10到15節)。此外,可根據植株的生長勢留果,生長勢強時,可利用低節位雌花留果;反之,則推遲留果節位。至於留果數目,同一茬瓜留瓜愈多,果型愈小,果型整齊度差,一般以每株留2到3個果為宜,坐果多時應適當疏果,尤其是根瓜要及時疏掉,以防墜秧。當頭茬瓜生長10到15天以後可留二茬瓜。
(7)肥水管理。在施足基肥、澆足底水、重施長效有機肥的基礎上,頭茬瓜採收前原則上不施肥,不澆水。若表現水分不足,應於膨瓜前適當補充水分。在頭茬瓜大部分採收後第2茬瓜開始膨大時應進行追肥,以鉀、氮肥為主,同時補充部分磷肥,每畝施三元復合肥50千克,於根的外圍開溝撒施,施後覆土澆水。第2茬瓜大部分採收,第3茬瓜開始膨大時,按前次用量和施肥方法追肥,並適當增加澆水次數。
(8)採收。小果型西瓜果型小,從雌花開放至果實成熟時間較短,在適溫條件下較普通西瓜早熟7到8天,果實發育約需25天。採收前的氣候條件及成熟度與瓜的品質有關,溫度高,光照充足,土壤濕度小,則瓜的品質優良;反之則品質下降。果實的成熟度根據開花後天數推算,並可剖瓜試樣確定。在收多茬瓜時可適當提前採收,減輕植株負擔,有利於下一茬瓜的生長及膨大,可以增加總體產量。
http://video.1kejian.com/agriculture/zhong/55312/
㈨ 芒果的種植方法
1、種植時間
由於芒果喜歡在溫暖濕潤的環境下生長,一般芒果栽種的時間在春季的3~5月份進行最佳,此時的氣候條件也是利於種子的萌發和生長。
2、種子選取
那麼芒果怎麼種植才最好呢,一般來說選取熟透果實的種子先清洗干凈,然後用小刀劃開表皮,放在培養土裡露出一半即可,然後置於溫暖潮濕的地方即可。
3、保溫處理
由於芒果喜高溫,不耐寒,生長適溫在24℃~27℃,夏季炎熱天氣可進行短時間遮陰處理,冬季時候最好在表面覆蓋一層薄膜,避免植株凍傷。
4、合理施肥
芒果樹施肥最好以氮,鉀肥為主,而且鉀肥的含量不能少於氮肥,種植後最好每隔隔30天左右施加一次尿素溶液,壯果期的時候最好每隔15天追加一次氮、鉀肥最佳。
5、充分光照
由於芒果是向陽性生長的,一般每天保持有6個小時的短日照處理,炎熱氣候可適當進行遮陰處理,但是不能處於蔭蔽處太久,以促使植株的生長發育。
6、澆水管理
芒果在濕潤的環境中會生長十分迅速,栽培後及時澆水,以促使根部有效吸收,然後出苗後每天澆水一次,保持土壤濕潤,保持良好的通風即可。
(9)小果的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芒果樹生長還有一個比較獨特的秘訣,就是在芒果樹生長到一定程度時,需要在芒果樹的枝幹部位進行環割,這樣可以中斷有機物質的運輸以及阻礙營養物質的運輸,從而抑制它的營養生長和根系生長,這樣就可以促進芒果的成熟,所以說它是一種催熟的方法。
但是為了避免環割是果樹受到傷害,我們在環割的時候要注意一般是在芒果開花前一個月進行,並且切口不能太寬也不能太窄,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太深或太淺,太深會傷及果樹,太淺有沒有效果,還有就是要注意盡管這個方法很好用,但是也不能每年都進行環割,這樣還是會影響果樹的生長的。
㈩ 果樹結的是小果怎樣改良才能讓果子變大
果樹結的是小果怎樣改良才能讓果子變大?
果樹結的是小果,影響果實大小,形狀的因素較多,情況也復雜,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一是果樹的品種特性。果樹在不同的品種,果實形狀差別較大,而有的果樹品種畸形果率比較大,所以,品種也是影響果實形狀發育的因素之一。
二是果樹的栽培環境。在環境上,例如光照、溫度、水分等,都會影響果實的發育,一般高溫、強光、乾旱等逆境條件不僅影響果實的大小、著色、口感等,而且還會對果形指數有直接或間接影響。
三是果樹的營養狀況。果樹的養分如何,直接關繫到果實品質問題。例如幼苗在花芽分化期的肥水過於充足或缺失,超過或低於花芽正常分化和發育的需要時,就會導致花器畸形,產生畸形果。而在果樹花芽形成和分化以及坐果期間,缺乏任何一種營養元素,都可能會導致畸形果的出現,如柑橘雖需磷不多,但是缺磷就會使果實變小、空心、果皮粗皺。
四是果樹的內源激素。果樹的內源激素的含量的不足,均會導致畸形果的大量發生。
五是影響果實形狀的其他因素。影響果實形狀的因素還有很多,例如病蟲危害、疏花疏果、留果部位、栽培密度等等,都會或多或少的導致果實發育中出現畸形現象。
從上述幾個方面的因素來看,我們要防止果實畸形現象的出現,有效的增大果個,端正果形,在選對品種,適地適樹的建好果園後,強化管理才是正確。一般採取的措施主要有下面幾個方面:
A科學施肥增強樹勢。要讓果實端正個大,需要根據不同樹種果實發育特點,最大限度地滿足其對營養物質的需求,提高樹體營養水平,並通過適時修剪,維持良好的樹體結構,及時防治病蟲害,增加有效枝葉的同化能力,適時灌水等措施來增強樹勢。
B人工授粉提高坐果率。人工輔助授粉除了可以提高座果率外,還有利於果實的增大和端正果形,這是因為人工授粉能促進受精良好,有效促進子房的發育和促長激素的合成,增加幼果在樹體營養分配中的競爭力,果實發育快,單過重增加,果實的發育均勻端正,減少和防止果實畸形。
C疏花疏果合理負載。果樹的樹體留果量過多,會對果實的個體發育造成影響很大,從而造成單果重量降低,畸形果增大。所以,需要根據不同樹種、品種和樹勢,採取措施疏花疏果,達到合理的葉果比和枝果比,維持良好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平衡。另外在疏花疏果時,要注意留果位置,因為留果位置對果實的大小和形狀具有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