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50個經典家庭教育理念是什麼
50個經典家庭教育理念:
1、隔代教育需要資格。
2、培養孩子成材有多種渠道。
3、好習慣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4、家長的言行是孩子成長的教科書。
5、倡導孩子之間互相欣賞。互相關愛!
6、投資孩子的現在,而不是未來的補救。
7、永遠對孩子有信心。不管他現在怎樣?
8、教師和家長的魅力是吸引學生終身學習。
9、像保護孩子的眼睛一樣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10、應該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代替孩子成長。
11、要引導孩子戰勝壓力,不可一味地施加壓力。
12、強迫孩子學習等於擬制孩子的大腦發育。
13、對孩子的要求說「不」。懂得拒絕孩子的需求!
14、要鼓勵孩子勇敢,不可扼殺孩子的冒險意識。
15、要想讓孩子好好學習,父母必須天天向上!
16、教師和家長的水平越高,分數的分量越低。
17、多帶孩子走近大自然。接近大自然,從大自然中吸取營養!
18、在孩子的興趣點上做文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19、和諧的夫妻關系是培養孩子最好的土壤。
20、要培養孩子分享意識,不可讓孩子獨享生活果實。
21、自我管理教育應該是18歲之前最好的教育。
22、聰明的孩子都愛玩。從玩中學習,從玩中收獲!
23、孩子在不斷努力做好,就算他在弄得最糟糕的`時候也是一樣。
24、教育總有更好的方法,只在於家長肯不肯去找。如果我們的孩子表現不好,說明我們的教育方法不夠好。教育孩子從來就沒有失敗,除非你終止嘗試。
25、所有親子關系的改善,必先來自家長的一些改變。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什麼樣的人,決定於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親子關系。理想的家庭環境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土壤。
26、家長會敗,也會勝。家長比一些人聰明,也比一些人蠢,在一些事情上能力強,在一些事情上能力弱。在孩子面前,家長不需要永遠正確,成功,愉快!不必要害怕承認錯誤!孩子一定有一些地方比你更好,而你的優點,長處,孩子不會全部擁有!
27、家長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孩子也一樣。家長希望在做的不好的時候,有人能原諒和鼓勵,孩子也一樣。家長當感到沮喪,煩惱時,家長希望有人給予支持,安慰,孩子也一樣。父母越尊重和理解孩子,孩子也能夠尊重和理解父母。
28、沒有兩個人對同一事物的看法絕對一致,所有孩子的看法與你不同,沒有什麼奇怪的。
29、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學不到該學的東西,長大以後會付出更大的代價。大多數無所作為的人都是小的時候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
30、賞識帶給孩子自信。不失時機強化成就感。如果我們把精力放在尋找孩子優點方面,那麼我們就會發現孩子的優點越來越多。
31、現代教育的弊端是批量生產,整齊劃一的教學模式,泯殺學生的個性,束縛學生的創造性。學校教育向學生灌輸書本知識,忽略了向學生傳授生存的知識和本能。課業負擔沉重,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的健康和發展。心理問題突現。
32、父母帶孩子共同做好事,不求回報!培養孩子的愛心!這是一生的財富!
33、教育孩子以生活為課堂。教育不是多麼高深的理論,而是生活的細節。
34、理財教育要從小做起。從小不學會珍惜,將來再多的財富都可能毀掉。
35、別在飯桌上,客人面前訓斥孩子。當你在情緒之中對待孩子的時候,說明你還不成熟。
36、父教是不可少的教育。父性教育有許多母性教育不能取代的優勢。
37、教育的誤區是:要一定把孩子培養成為「好孩子」。所謂學習好就是「好孩子」。
38、一種在貧瘠和苦難中滋長起來的精神,它會有堅如磐石的堅強,一個人體嘗一種生活的苦難和精神反而成就一個人的輝煌。
39、讓孩子把困難看成人生道路上的考驗。不但學習成功學,也要學習逆境學。要教給孩子戰勝失敗,不消極對待失敗。
40、世界上沒有差孩子,如果有,一定在差的老師班級里或者差的父母家裡。
41、素質比成績重要,好多家長的誤區是只要孩子學習好,什麼都可以原諒,什麼都可以不做。
42、孩子有「病」,給家長吃「葯」;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後都有問題家長。
43、教育孩子好比是一架飛機,左翼是學校教育、右翼是家庭教育,而自我管理好比是發動機。自我管理是18歲以前最好的教育。
44、所有成功的人士都愛自己的父母,在他們孩童的時候也都愛。
45、培養一個正常「殘疾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溺愛取代孩子成長,讓他失去獨立自主的能力。
46、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健全的人格,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並充分開發孩子潛能!
47、教育的誤區是:孩子是我們的,想怎麼管,就怎麼管。
48、教育的誤區是:把孩子交給學校,以為學校可以全包了。
49、教育的誤區是:性教育將來孩子自己會知道的。
50、教育的誤區是:聽話孩子是好孩子。
⑵ 家長對孩子教育的主要內容方法有哪些
鏈接: https://pan..com/s/1TEuhx8H2IEPdfF8vOGEOwA
⑶ 想要教育孩子為人處事的道理,你覺得什麼教育方式比較好
我想沒有什麼教育是絕對正確的,只有合適和不斷進步的家庭教育才是家長需要努力的方向。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回答,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⑷ 50個經典家庭教育理念
我結合培養我兒子的經驗分享給你,家庭教育理念有如下幾方面:
1、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家長要用言傳身教的方式,影響孩子,成為孩子的榜樣,培養良好的性格、品德,形成健康的世界觀,為將來成為有用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2、家長要陪伴孩子找到感興趣的事情。我兒子5歲時他母親每晚陪伴他彈鋼琴1.5小時,除了春節休息幾天,一年365天每晚堅持練習陪他鋼琴,放棄了看電視時間,在小學5年取得了鋼琴業餘十級的成績。
3、培養孩子養成好習慣入手,從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兩個方面進行培養。「與其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給孩子好習慣。」好習慣可以使孩子終生受益。
4、培養孩子不怕學習,面對困難的勇氣。
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困難與挫折,家長應該對孩子多多啟發,幫助他順利闖過難關,這樣既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孩子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謝謝!
⑸ 《弟子規》當中有什麼值得學習的教育方法
弟子規中有一些教育方法其實對於當下的教育還是有一些用處的,但是很多內容其實體現著落後的教育理念,已經適合當下的教育,所以應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不能不加區別的盲目採用。
總之,弟子規中的很多東西是否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都需要打一個問號,因此父母在運用時要獨具慧眼,加以甄別。
⑹ 有哪些國際上知名且經典的兒童教育方法
美國:十分重視人的獨立性和自力更生精神,因此,從嬰兒1歲半起就開始培養其自我服務技能。他們認為,自我服務技能的掌握,可以增強嬰幼兒的獨立性和成功感,可以使嬰幼兒和家長雙方受益。嬰幼兒的自我服務技能包括:系鞋帶、穿衣服、扣紐扣、拉開或拉上拉鏈、洗臉、刷牙、梳頭、吃飯、上廁所等等。
英國;很重視5歲以下孩子的學前早期教育,為有孩子的家庭提供了很多的服務,出生到5歲,寶寶可以加入各個社區兒童中心的活動,媽媽也可以參加各種育兒的論壇和培訓,解決教育孩子過程中的問題,如果3歲前需要送孩子上幼兒園,就要自己付費,一個月大約1000多英鎊。
法國:認為藝術教育對孩子的未來非常重要。而這些教育早在孩子襁褓之中,家長就會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孩子,法國的早教課更像是藝術細胞的培養和激發課程。他們首先是尊重孩子,在這個基礎上培養孩子的感性認識。
加拿大:寶寶稍大一點時可以送其到「playschool」,不是去上課學習,而是參加那裡的美術、勞作、音樂以及唱遊等活動,而且與眾不同的是,這樣的早教學校不會設置寫字和計數等課程。加拿大的早教專家普遍認為,幼兒期是動作能力均衡發展的關鍵期,也是培養創造力的重要時期,因此培養動手能力更為重要,若讓孩子過早認字、寫字和計數,會耗費幼兒的體力和腦力,延緩他們的動作發展。
日本: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他們灌輸一種思想:不要給別人添麻煩。在日常生活中從家長到早教學校都會注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你會發現在日本,孩子上課甚至全家人外出旅行的時候,孩子都要無一例外地背一個小背包,裡面裝著他自己的物品,很多事情年幼的孩子都要自己去做,家長和老師只是在一旁略加指導。
德國:「兩代人之間的爭辯,對於下一代來說,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因此,他們鼓勵孩子就某件事與父母爭辯,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通過爭辯,孩子覺得父母講正義、講道理,他會打心眼裡更加愛你、依賴你、尊重你。你要孩子做的事,他通過爭辯弄明白了,會心悅誠服地去做。你有難題,孩子參與爭辯,也能啟發你。
猶太人:當小孩子稍微懂事時,母親就會翻開《聖經》,滴一點蜂蜜在上面,然後讓小孩去吻《聖經》上的蜂蜜。這個儀式的用意不言而喻:書本是甜的。古時候猶太人的墓園常常就有本書,說是在夜深人靜時,死者會來看書。這種做法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即生命結束有時刻,求知卻無止境。
丹麥人:思想比較「超前」,丹麥的孩子交給父母的是一份「四格成績單」,上面沒有語文、數學、社會、自然的分數,也沒有老師的評語,更沒有排名。事實上,這份成績單是由孩子自己或寫或畫完成的,上面只有四個格子,分別是「最喜歡的事情」、「最討厭的事情」、「最擅長的事情」以及「最希望學習的事情」。丹麥兒童教育從「人」出發,每個階段都有清楚的重點。幼兒時期,重點在孩子適應能力和社群能力的培養;年紀稍長,重心逐漸轉移到好奇心的激發,訓練孩子跨領域的知識運用,探索興趣,多元認識自己。到了年紀大一點的小學生,教育的重點則轉移到團隊合作和主動探索知識方面。
韓國: 「Nature(自然)育兒法」開始受到重視,而且漸漸流行起來。「自然育兒法」的核心就是將孩子的生活、教育、游戲等都盡可能回歸自然,最大限度地使孩子在自然的狀態下成長。 讓孩子從小單獨睡覺。不管是嬰兒還是幼兒,韓國人開始流行讓孩子單獨睡覺。漢城婦幼保健醫院的朴醫師說:「以往從嬰兒開始,我們就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身邊睡覺。這樣做,有的是圖餵奶方便;有的是不放心嬰兒自己睡覺,怕出什麼事;有的是怕孩子睡覺時因蹬被子著涼而生病;還有的是怕分床睡覺,和孩子少了那份親情
⑺ 最經典的家長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
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
管教孩子要言出必行
大聲責罵時,孩子「如你所願」能被嚇哭,但是次數多後,他就習慣了,每次被罵的時候注意力都是游離的,他根本沒有在聽,所謂「入鮑魚之肆,久聞而不知其臭」。
因此管教孩子要言出必行,說到做到,威脅的次數多了,也就沒有效了。
吼罵孩子是白費口舌
罵孩子的壞處是,他一緊張,大腦會自動轉入逃生機制,他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逃過一劫,父母就白費唇舌了。
此外,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你大聲吼他,他將來在外面也大聲吼別人,這會使他沒有人緣,交不到好朋友,以後人生的路會很孤寂,而且你吼他,他以後也會繼續去吼你的孫子。
人都有好奇心,越是聽不清楚的,越會注意去聽。因此,要孩子注意聽你說話,不必大聲吼,只要引起他的動機,你越不要他聽見,他越會注意聽。其實最好的溝通方式是身教,因為太小的孩子還不能說理,當大人做給他看時,他便自然會學進去。
怎麼正確管教孩子
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但是這樣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管教孩子,關鍵是要找出孩子犯錯的原因,從源頭下手,把原因除去。
此時家長應先冷靜下來,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么做的原因是什麼。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同孩子做協商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但是這樣做往往會激化矛盾,叫他不要他偏要。這時,父母不妨放下身段,不要總是命令孩子,而是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你再怎麼吼叫也是無用的。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