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矮牽牛的栽培技術
在終霜後定植露地,經90天左右可培育出6~8個大的分枝,葉片數50枚以上,有的品種達上百枚,並且至少開1朵花的很大秧苗。如果在4月份播種,60多天可開花。有的雜交品種在播種出苗期間,抗不良環境條件的能力遠不如常規品種,因此播種時一定要注意環境條件的控制。每平方米苗床播種量1.5克左右,如用價格昂貴的種子,不超過1.2克。由於種子極細小,應將種子與30~50倍的細土或細砂粒混合後再播。播後覆蓋細土0.2厘米,防止吊干種芽。薄覆土比沒有覆土的出苗率高。
種子發芽出土期間控溫20~24℃,播干種子單瓣品種4~5天出苗。當有1片真葉時移植,最好只移植1次,用直徑7~8厘米的容器培育成苗。如果需要定植已經開花並生長量很大的秧苗,可先移入72孔的穴盤,最後用直徑13厘米或稍大的塑料盆成苗。白天生長最適溫度幼苗期23℃左右,成苗期 27~28℃,夜間13~15℃。在保護地育苗時應把矮牽牛放在光線最好的地方,光照充足,葉片平展。在低溫短日照條件下,莖葉生長繁茂,在長日照條件下莖葉頂端很快著生花蕾。最適宜的土壤pH值6.0~6.5。土壤應保持濕潤,忌濕度太大。春育苗的定植前5~7天降溫,逐漸加大通風和適度控制水分進行煉苗。 矮牽牛大型穴盤生產技術:對不用補光而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來促進其成苗的栽培者來就,使用大型穴盤栽培是最好的選擇。
大型穴盤規格:72孔或更大。「紫色波浪」和淡紫色波浪:在50孔的大型穴盤中播種開花整齊。
播種:直接在大型穴盤中播種或先在512孔或406孔穴盤中播種再移栽到大型穴盤。注意:如果直接播種,要遵守發芽需要的條件。
光周期:在植株具有5片真葉或更早時,開始給予長日照(日照長度延長到14小時或夜間補充4小時光照)。在植株葉片數達到12片以前一直給予長日照。(大概播種後6~7周即可長出12片真葉。但根據土壤溫度的條件,如果是從小穴盤移栽到大型穴盤的苗,可能需要9周時間生出12片真葉)
生長調節劑:大型穴盤栽培的「五一」用矮牽牛施用生長調節劑的具體栽培安排如下:
第3周:施用5000ppm的B9。
第4周:施用5000ppm的B9。
第5-6周:噴施50~60ppm的Bonzi或30ppm的Bonzi和2500ppm的B9的混合液。
在低冷涼的弱光條件下,運用大型穴盤,從播種到開花需7周。其它環境條件與普通矮牽牛盆栽生產要求相同。
注意:如果盆栽苗卷根,植株生長滯緩。若卷根後在移植大約得恢復1~2周。確保植株的根系有足夠生長空間。
繼續生長到成苗:
容器規格:容器的直徑大約在10厘米或更大。10~15厘米盆每盆種植一株:25厘米盆栽培時,「紫色矮牽牛」或「柔和的淡紫色波浪」每盆種植3株;「粉色波浪」或「玫瑰紅色」每籃種植4株。
基質:使用排水良好、無病害、pH值為5.5~6.3的土壤為基質和使用中等肥量的基肥。
溫度:夜間:13~16℃,白天:16~18℃。如果適應性良好,「波浪」系列矮牽牛能耐零下幾攝氏度的低溫。
光周期/光照:
花芽形成:「波浪」系列矮牽牛是長日照植物。「紫色波浪」、「粉紅色波浪」、「玫瑰紅色波浪」和「淡紫色波浪」花芽形成需要每日多於13小時的日照時數:短日照條件下,植株不開花或開花延遲。「柔和淡紫色的波浪」對長日照沒有那樣敏感,要求多天12小時的日照時數。植株有5片真葉或更早時,開始給予長日照條件。植株移栽後繼續給予長日照,直到植株至少具有12片為止。短日照和條件下,可通過持續補光來縮短開花時間,如延長白天日照長度或進行夜間補光(從晚 10:00到次日凌晨2:00)。白熾燈補光可有效的促進花芽形成,但是在白熾燈照射下生長的植株容易出現徒長現象,需要使用更多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以控制株高。用白熾燈補光植株受白熾燈光的影響,芽比短日照條件下的芽更具直立生長性,因為會影響整個植株的分枝性,特別是「粉紅色波浪」、「玫瑰紅色波浪」和 「柔和的淡紫色波浪」。園林中,在自然光照下生長,植株恢復其匍匐特性。保持適宜溫度的同時給予植株盡可能充足的的光照。強光照或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會使「柔和淡紫色波浪」的花朵上出現「白斑」或星狀圖案。
施用:「波浪」系列矮牽牛比普通矮牽牛需要肥量大。在每次灌溉時施用營養元素均衡的肥料以達到最佳的效果。「粉紅色波浪」和「柔和淡紫色波浪」需施300~400ppm。為客戶達到滿意,可在運輸前10天適量施用緩效肥料。
植物生長調節劑:為增加「波浪」系列矮牽牛15厘米盆霜的分枝性,泛美公司使用生長調節劑對其進行調節。盆栽開花時,冠幅達到25~30厘米。處於最佳觀賞效果時,盆栽「淡紫色波浪」、「粉紅色波浪」、「玫瑰紅色波浪」和「柔和淡紫色波浪」、「粉紅色波浪」、「玫瑰紅色波浪」和「柔和淡紫色波浪」花團緊簇。
15厘米盆栽
移栽後7~10天噴施一次3000~5000ppm的B-9溶液。7天後再用一次。移植後3~4周或冠幅與盆直徑齊寬時,噴施5ppm的Bonzi。在出現可見芽後再用30ppm的Bonzi噴施一資助。成苗階段稍微乾燥的條件會使「波浪」系列株型更緊湊;可以在植株稍有萎蔫時澆水。如果植株盆栽時過於緊密,通常會更多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高溫或潮濕的栽培環境使更多的應用生長調節劑來促進植株生長成為必要。 矮牽牛常見的病害有:白黴病、葉斑病、病毒病和蚜蟲。防治方法:
白黴病
發病後及時摘除病葉,發病初期噴灑75%百菌清600~800倍液。
葉斑病
盡量避免碰傷葉片並注意防止風害、日灼及凍害;及時摘除病葉並燒毀,注意清除落葉;噴灑50%代森銨1000倍液。
病毒病
間接的防治方法是噴殺蟲劑防治蚜蟲,噴灑40%氧化樂果1000倍溶液;在栽培作業中,接觸過病株的工具和手都要進行消毒。
蚜蟲
發現大量蚜蟲時,應及時隔離,用10%氧化樂果乳劑1000倍液或馬拉硫磺乳劑1000~1500倍液或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或高搏(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15000~20000倍液噴灑。
Ⅱ 矮牛如何種植
矮牽牛
Petunia x hybrida
穴盤生產
使用排水良好、無病基質、pH5.5-6.0、電導值0.75mmhos/cn的基質進行播種。播種不需覆蓋。
發芽溫度24-26℃。子葉出土後將溫度降低至20-24℃。真葉生長溫度為18-21℃。穴盤苗移栽以前進一步將栽培溫度降至16-18℃。
在發芽期間,為了提高發芽整齊度和種苗質量,需要補光。為防治種苗徒長,發芽後必須立即給種苗補光。光照強度維持在11000-323000lux。種苗成熟期,如果能夠可以很好地控制溫度,光照強度可增加到581000lux。
子葉出土前,保持相對濕度在100%。穴盤苗成熟後,一般將相對濕度減低到50%左右。
幼根一長出,就可施用50ppm15-0-15的氮肥。子葉伸展階段,施肥濃度提高到100-150ppm。如果生長緩慢,可每隔一周施用一次20-10-20的肥料。保持基質的電導值在1.0-1.5mmhos/cm。
控制穴盤苗的生長,首先是要控制環境,加強營養和水分的管理,其次是使用化學的生物植物調節劑。盡量少使用銨態氮肥,避免幼苗徒長。也可運用晝夜溫差來控制株高。如果有必要使用生長調節劑,可用B9、Bonzi、或A-Rest 霧劑。B9的使用濃度在2500-5000ppm,Bonzi使用濃度在6-15ppm,A-Rest的濃度在26-132ppm。第一次要使用適用濃度的最低限度,如果必要再次使用,第二次增加濃度。
繼續生長到成苗
保持白天溫度在16-18℃,夜間溫度13-16℃。注意:成熟後,如果逐漸降低溫度,矮牽牛可以不受凍害。在條件適宜的條件下,矮牽牛能耐零度的低溫。溫度在24℃以上會減弱植株分枝性,引起莖的徒長。在保證溫度合適的前提下,光照要盡可能保持在較高的水平。
使用排水良好、無病害、pH值5.5-6.3的基質。每澆一次清水施一次肥。施肥注意交替使用150ppm15-0-15的氮肥和20-10-20的氮肥。土壤電導值在1.0mmhos/cm。
控制矮牽牛株高最有效的方法是對於環境的控制。一旦種苗移栽成苗,可以通過調節水分來控制株高。也可以控制施肥,尤其是控制銨態氮肥和磷肥的使用。矮牽牛對晝夜溫差很敏感,負晝夜溫差可使植株變矮。另外,雖然生長調節劑不是在所有條件下都適合使用,但B9、Bonzi、A-Rest和Sumagic對於控制矮牽牛的株高很有效。在使用生長調節劑時要參考葯劑標簽。可使用的生長調節劑有2500-5000ppmB9、15-50ppmBonzi、或10-30ppmSumagic。如果在用生長調節劑對芽進行處理,其對植物生長的表現最為明顯。
從播種到移栽需要4-6周,從移栽到開花需要11-13周。
常見問題
矮牽牛易受蚜蟲、薊馬和白粉虱侵擾,也容易得根腐病。枝條柔軟、變褐、爛根等症狀是根腐病的症狀。可以採用Sube、Banrot、Truban或相似的混合物進行灌根。灰霉病會出現黃葉、花斑。保持良好的通風條件和較低的濕度能夠有效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栽培管理中,應及時去除死葉、病葉或病花。
缺鐵也是一個問題。缺鐵或pH值在6.8以上都會引起萎黃病。混色矮牽牛對缺鐵更為敏感一些,在其它顏色沒有表現出症狀的時候,它們可能就會出現這種問題。如果pH值在6.5以上,可通過加入硫酸鐵來降低土壤pH值。可以使用85-141克硫酸鐵配400升水這個濃度的溶液對土壤進行灌根。使用後,用清水洗滌葉片。
土壤pH值過低會引起鐵或鎂的毒害。如果葉片出現褐色或黃褐色的傷害,說明植株已受害。可施15-0-15的基肥。如果症狀得不到改善,或土壤pH值低於5.5,應用熟石灰溶液澆灌。為了提高土壤pH,可用340克熟石灰配400升水來配置溶液。
土壤pH高或可溶解的硼含量低會導致缺硼症。其表現為葉片扭曲,葉尖乾枯,分生組織以下的側芽增生。土壤pH維持在5.5-6.3為宜。在必要的情況下,可在土壤中添加硼。配置添加液時,用8克硼砂配400升水這個濃度即可。生產過程中使用1-2次。使用硼砂前,先將其放在熱水中溶解。
Ⅲ 矮牽牛幼苗要如何種植
矮牽牛,又稱碧冬茄。為多年生草本。矮牽牛繁殖,主要採用育苗移栽,一年四季均可播種育苗,以春、秋季為主。一般夏季種植,比較耐高溫,只在移栽後幾天,加以遮陽、緩苗,在整個生長期均不需要遮陽,幼苗移栽成活後,10月即可開花。
Ⅳ 矮牽牛的栽培有哪些技術要點
矮牽牛是茄科矮牽牛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多作一二年生栽培。是目前市場應用極為廣泛的花壇花之一。其品種豐富多彩,有大花型、中花型、小花型以及垂吊品種等,花色繁多,有紅色、粉色、白色、紫色、藍色以及雙色等。性喜溫暖,稍耐寒,在夏天花開繁茂。有著花壇「皇後」的美譽。矮牽牛生長期一般在100~120天。
矮牽牛種子細小,一般採用床播或箱播育苗。播種基質宜採用疏鬆、經過消毒的人工配製的基質。可用草炭土、珍珠岩、蛭石按照10∶1∶1的比例配製。用水澆透基質,待表面水完全滲透,約半小時後可以進行播種。播種後可覆一薄層蛭石。基質pH須維持在5.8~6.2,EC值為0.5~0.75。發芽溫度控制在22~24攝氏度為好。播種後採用噴細霧方式,4~7天可出苗。
在胚根出現後,要繼續保持基質的濕潤,可以給與一些光照。在第一對真葉出現後,可以開始施肥,採用濃度為50毫克/千克20-10-20水溶性肥料。之後,種苗進入快速生長期。基質的溫度可以降低到18~20攝氏度左右。每隔一周可施用20-10-20水溶性肥料和14-0-14液肥。要注意通風,每隔一周左右噴施甲基托布津等葯劑,以防止病蟲害發生。在長出3對真葉後,可進行移植。移植時注意多帶土,以免傷根,對其恢復生長不利。移植後的幾天要適當遮陽。
矮牽牛是陽性植物,生長開花需要充足的陽光,整個生長期幾乎不需要遮陽。最佳生長溫度白天為15~25攝氏度,夜間為13~16攝氏度,高於25攝氏度分生枝條顯著增長,導致植株徒長。
澆水遵循不幹不澆、澆就澆透的原則。盛花期要注意控水,保持介質乾燥,防止植株腐爛及徒長。
矮牽牛常見病害是炭疽病、葉斑病、根腐病和灰霉病。可每隔一周用達科寧800倍液、可殺得2000的1000倍液交替噴施進行預防。蟲害主要有蚜蟲、白粉虱、潛葉蠅等,可用粘蟲板或葯劑防治。
Ⅳ 矮牽牛怎麼種植
1、土壤:矮牽牛對土壤要求不嚴格,普通種植土或者園土均可種植,但矮牽牛怕水多,土壤水多會造成爛根等情況,所以盆栽矮牽牛宜用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砂壤土。
2、澆水:矮牽牛平時澆水要適量,防止過干或過濕。過干植株易凋萎,過濕易爛根。夏季天氣熱、蒸發最大,應及時補充澆水,保持盆土濕潤而不積水,雨季需及時排水防澇。
3、光照:矮牽牛為長日照植物,不論盆栽或地栽均需給予充足的光照。陽光充足則生長茁壯,葉茂花繁。若光照不足,枝葉易徒長,開花少或開花質量差。
4、溫度:矮牽牛不耐霜凍,生長適溫為13~18℃,冬季溫度在4~10℃,如低於4℃植株生長停止,夏季能耐35℃以上的高溫。
5、施肥:矮牽牛花期長需要不斷補充營養才能持續開花,小苗生長前期應勤施薄肥。冬季生產盆花,在3~4月勤施復合肥,視生長情況適當追施氮肥。
6、蟲害:矮牽牛的病害有猝倒病、莖腐病等,蟲害有菜蛾、蚜蟲、卷葉蛾等,猝倒病可用百菌清、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防治。
7、修剪:矮牽牛幼苗長到約10厘米高時進行摘心,促使其萌發側枝則開花多。每次花謝後如不需留種應及時剪除殘花,並剪短枝條,又可繼續萌發側枝不斷開花。
(5)矮牽牛種植方法詳解擴展閱讀:
矮牽牛的品種:
1、梅林:單瓣密花品種,株高25厘米,早花種,分枝性強,花色多樣。
2、超級:早花種,適用於室外栽培,花大,花徑10厘米。
3、盲珠:花徑10厘米,花瓣具深色脈紋,花色有橙、藍、粉、紫等。
4、地毯:單瓣多花品種,抗熱品種,分枝性強,花緊湊。
5、獵鷹:矮生種,株高10厘米,花徑9厘米,花色多。
Ⅵ 矮牽牛的種植和養護方法有哪些以及有哪些注意事項
矮牽牛養殖其實很簡單,只要在養殖的時候多注意一些小細節就可以了,下面就給大傢具體的說一下養殖矮牽牛的方法和養殖細節,希望能幫助到你們。
一、養殖矮牽牛的必要條養殖矮牽牛需要將溫度保持在15度左右,每天的光照時間不少於6個小時,澆水的時候要根據土壤的情況決定澆水的量,一般都是見干見濕就可以,在花期的時候要注意減少施肥。
2.播種法
如果用播種法繁殖矮牽牛的話,在春秋的季節給濕潤肥沃的土壤撒進去矮牽牛的種子,讓後澆水,放到比較陰涼的地方等待出芽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