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有哪些養生方法屬於順應自然

有哪些養生方法屬於順應自然

發布時間:2022-02-25 09:33:46

① 養生有哪些方法

1.養氣

所謂養氣,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指調養健全人體各臟腑之功能。二是注重精神的保養調節。後者尤其重要。《素同.上古天真論》中說:「恬涑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但在實際生活中真正能做到志佣寡慾、情緒安定、不妄想貪求而形神兼養者,是很不容易的。這就必須長時間的性格修養,使正氣和調順達,這樣病邪就無從所人。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孟子曾說過:「吾善養吾浩然之氣。'隻要順從自然,內無雜念紛擾,安靜樂觀,怡然自得,這樣形體就不易寰老,精神也不易耗散了。以上是指精神上的養氣之道。在形體上,又要注重保養人體的正氣。即保證五臟之氣健旺,特別是保養脾胃之氣及腎氣。因為腎為人體先天之本,其精氣主持人體生長發育及盛衰,腎中精氣旺盛,不使安泄,這樣才使人體健康強壯,才能益壽延年。再者,脾胃是後天之本,是維持先天之精氣充足的根本來源。所以要飲食規律,切勿暴飲暴食;定時定量,以保持脾胃功能健全。

2.調飲食

飲食不分精、細、粗、劣,都有其一定的「營養精微'。《內經》中所言「美其食',並不是指食物的精美,而是講無論食物的精粗,食之皆為甘美,所以不偏食、不妄補、不過量是飲食調節的重要一環。此外,飲食的調節要適應季節氣候的變化,以求與自然界相適應。如夏季氣候炎熱而濕重,飲食上就要少食辛辣油膩厚味之品,宜甘寒清淡,如西瓜、黃瓜、鮮藕、青菜等。可用綠豆湯加冰糖代茶飲,既能清熱解毒,又可利濕。

3.運動

人體的氣血運行,飲食的消化,都是運動。運動,可增強人體的新陳代謝,改善氣血的運行,提高人體抗病能力,延緩人體的衰老,即常言所說的,「生命在於運動'。

② 養身方法有哪些

夏日高溫天氣容易使人出汗,經常使人感到口乾,乏力,容易疲憊。專家認為,這由氣虛和陰虛所致。夏日人體出汗增多,氣隨汗脫,容易致人氣虛。受涼熱積,過分疲勞,則容易陰虛。中醫認為,夏日應該多選擇些補氣的食品滋陰補氣。

專家指出,對於氣虛體質者,可以通過飲食的方法進行調養。選擇補氣的食品,如小米、粳米、糯米、莜麥、扁豆、菜花、胡蘿卜、香菇、豆腐、馬鈴薯、紅薯、牛肉、兔肉、豬肚、雞肉、雞蛋、鰱魚、黃魚、比目魚等。這些食物有很好的健脾益氣的作用,但食用的量不可過多,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進餐,也可以配合葯膳,效果會更好。

對於陰虛者,應少吃刺激性食品,飲食宜清淡,少飲酒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同時保持心情舒暢,生活有規律。但是不可盲目服葯,隨意進補,以免引起不良後果。專家建議,可以多從日常飲食中注意補氣滋陰去火。記者特邀一些中醫專家,提供以下一些補氣滋陰去火的食方。

生津補氣人參茶

人參和麥冬,略為浸泡湯水中1小時,將人參取出切細片後加水4-6杯,放入鍋中煮至半杯,略冷,濾去渣,倒入瓶中冷後當茶飲。

●功效:人參補氣,麥冬也補氣,是適合熱燥性者之補氣葯材。人參主根甘醇,麥冬滋陰生津,兩者配合可生津補氣。夏日有皮膚化膿者則可以參須10克,瘦豬裡脊肉,燉食,每日喝湯吃肉,可即改善。

人參大棗粥

人參6克,大棗5枚,大米60克加水熬成粥。在製作時,大棗應去掉核,以防人在食用時誤吞而發生意外,與人參同煮。

●功效:經常食用此粥可補中益氣,尤其適合脾胃虛諸症,是很好的葯膳。

金沙玉米粥

玉米粒80克,糯米40克,紅沙糖40克 (玉米和糯米要用清水浸泡2個小時),加水適量,用大火煮沸後,再用小火煮至軟熟,加入糖再煮5分鍾即可。

●功效:玉米中含有抗氧化劑等對人體健康有益的成分,所以,此粥對氣虛體弱者強身健體有好處。

山葯桂圓粥

山葯100克,桂圓肉15克,荔枝肉3個,五味子3克,白糖適量。把山葯去皮切成薄片。將山葯片、桂圓、荔枝肉、五味子同煮,煮好後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此粥可補中益氣、益肺固精、壯筋強骨、生長肌肉。山葯中含有澱粉酶等營養成分,對氣虛體質者頗有益處。

③ 現在哪些做法不符合順應自然的養生之道

1人體之陰陽,隨著自然變化漸生漸藏。

要深入理解中醫養生,應該首先了解中醫里一個重要的核心概念——陰陽。《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的開篇即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這段話是對陰陽這個概念的高度濃縮和概括。

為了解釋清楚,我們用大家最熟悉的自然現象來加以說明。如晴天的時候陽光明媚,大大的太陽在天上,則相較於陰天來說就是「陽」。陽的屬性是向外擴張的,天熱時人們的汗孔都是張開的,使汗液外泄,帶走體內的熱氣。可是陰天下雨和下雪的時候,大家都冷得縮起來了。所以,向外張是陽,向內收是陰。

「陰陽」的最初含義 , 是針對太陽的向背而言。漸漸地,有智慧的古人就總結出這樣的規律:凡是運動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無形的、明亮的、興奮的都屬於陽;而相對靜止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屬於陰。

不難理解,春夏秋冬既反映了季節的變化,也反映了陰陽消長的狀態。「春」實際上就是陽氣處於生的狀態所在的時段,「夏」是陽氣處於長的狀態所處的時段,「秋」是陽氣處於收的狀態所處的時段,「冬」是陽氣處於藏的狀態所處的時段。由陽的變化產生了春夏秋冬,而萬物又因春夏秋冬的變化而生長收藏。

《素問·脈要精微論》中記載:「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陽氣微下。」「四十五日」是指從冬至到立春,從夏至到立秋,均為四十五日。「冬至一陽生」,所以從冬至到立春,陽氣逐漸上升,陰氣逐漸下降,到夏季則陽氣盛極,陰氣伏藏。「夏至一陰生」,從夏至到立秋,陰氣逐漸上升,陽氣逐漸下降,到冬季則陰氣盛極,陽氣伏藏。如此循環,年復一年。人體內的陰陽之氣,會隨著自然陰陽之氣的變化而相應的漸生漸藏。養生,順應自然,才是王道。

2了解自己的體質,獲取自我「專屬」的養生法。

由於氣候、地理位置、先天稟賦等各方面的因素不同,人和人的體質也不盡相同。正如17世紀德國著名自然科學家萊布尼茨所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人類的生命現象是復雜而多元化的,我們可以試著從以下幾個角度來理解。

首先,從社會角度來看,人不單單是一個生物體(自然屬性),而且具有社會屬性,人會因為周圍的人事關系的變化促使自我情緒的改變,這些社會因素都會影響到人的精神和情緒,甚至身體健康狀況。

其次,從自然角度來看,人又是一個自然人。比如:新疆人和杭州人就大不一樣,新疆的風沙、日照、風土人情與生活在吳儂軟語、煙雨蒙蒙的杭州截然不同,這就必然造就出不同的人生;而在內蒙古大草原,奔馬馳騁,「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造就了游牧民族彪悍的個性,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再比如,炎熱的夏天同在開著空調的室內,有的人感覺溫度正好,而有的人卻要披上衣物,其原因或許是後者屬陽虛體質;正好相反,有的人怕熱,空調溫度要調的低一些才舒服,平時性子急,喜歡吃涼的東西,這可能因為其陽氣比較足。

一年四季,寒來暑往,體質不同,反應各異。

因此,每一個人都應該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體質,並由此得到自我「專屬」的養生保健方法。《靈樞·本神篇》指出 :「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 , 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人是天地造化的產物,是萬物之靈長。如果我們能夠多留意一下天氣的變化,慢慢感應和捕捉到自己身體微小變化的訊號,採用相應的方法調養治療,方能體悟到中醫養生理念之精華。

唐代學者王冰說,養生者必敬順天時。養生如果能符合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時序規律,也就自然能有利於身體康養,逐漸提高自愈能力。

④ 起居養生法有哪些 起居養生的有多重要

四季起居養生法,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遵循傳統的養生原則而合理地安排起居,從而達到健康長壽的方法。
《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說,「起居有常」而能「盡終其天年」;反之,若「起居無節」多致「半百而衰」。「起居」主要指生活作息。「有常」是指有一定的規律。所以,起居養生法是一種通過調節人體的生活起居,使之符合人的生理規律的一種養生方法。有關起居養生法的運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起卧有常,二是勞逸適度。
四季的起卧應順應自然之氣的變化而有早晚之分;春季宜「夜卧早起,廣歩於庭」,以順應春陽生發之氣;夏季宜「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以順應夏季華秀之氣;秋季宜「早卧早起,與雞俱興」,以應秋令收斂之氣;冬季宜「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以應冬日收藏之氣。唐代醫家孫思邈對此極力推崇,強調「營養生者,卧起有四時之早晚,興居有至和之常制」。反之,則損傷人體。大量的實踐證明,人體的重要生命指標、生化指數、物理參數、代謝水平,乃至情緒的變化都按照一定的規律呈現有節律的變動,其中包括晝夜變化的日節律,28日左右為周期的月節律,以及年節律等。說明人體存在著生物鍾現象,其調控著人體的各種生理功能,甚至決定著人體的壽夭。
人類的日常生活離不開勞動,故起居有常當包括勞逸適度,即勞動應符合人體生理活動的規律,即不可過勞,也不可過逸。適度勞動,可使氣機通利,臟腑功能正常。正如孫思邈所說,養性之道,常欲小勞。

⑤ 中醫養生有哪些方法

「少房事多運動重食療選環境」這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醫學家、葯王孫思邈的養生法。孫思邈長期居住民間研究醫學,為人療疾,采種中葯,著書立說,被人們尊稱為「葯王」。同時,孫思邈又是一位著名的養生學家,他提倡養生、食治和怡老,內容豐富,涉及到預防醫學、心身醫學、老年醫學諸方面。由於他身體力行,活到了101歲,從而成為中國歷史上罕見的能將養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長壽老人。具體地說:他的養生理論歸納有如下四點。

1.提倡抑情節欲

孫思邈認為情慾過度是罹疾早衰的重要因素之一,提倡要做到「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並強調性醫學保健的重要性,認為房事太過,不僅可以影響本人的身體健康,而且還會影響優生優育、波及下一代的身心發育。為此,他引用彭祖的觀點:「上士別床,中士異被,服葯百裹,不如獨卧。」以說明節制房事的重要性。

2.主張「常欲小勞」

孫思邈說:「養性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他認為運動比營養、休息更為重要,從而把按摩、搖動肢節等全身運動作為養生的重要內容。

3.強調食養重視葯餌孫思邈指出:「安身之本必須於食,救疾之道惟在於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不明葯性者,不能以除病。」可見其對食養與葯餌的重視。在飲食調養方面,他主張飲食清淡,少吃葷、腥,忌吃生、雜。他還力倡「先飢而食、先渴而飲、食慾數而少、不欲頓而多」,認為少食多餐有益身心健康。同時,他把服食具有滋補和防治老年病功效的中葯作為養生的措施之一。

4.環境居處很重要

在住地方面,孫思邈強調要「背山臨水,氣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及「山林深處,固是佳境」。現在世界各地幾乎都把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空氣清新、環境幽靜處作為療養勝地,可見葯王對居住環境的要求是有道理的。在住室方面他又指出:「但令雅素潔凈,無風雨暑濕地為佳。」

總之,葯王孫思邈的養生思想和方法是非常豐富的,他說到了,也做到了,名副其實。

什麼是順應自然養生法

遵循自然法

閱讀全文

與有哪些養生方法屬於順應自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開賬的步驟與方法 瀏覽:277
養金魚簡單方法 瀏覽:824
手機遙控長虹電視方法 瀏覽:34
蒸芋頭粉中間夾生有什麼補救方法 瀏覽:501
非瘟治療土方法 瀏覽:660
列印位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81
乘法帶零的簡便方法 瀏覽:383
咖啡機的使用方法圖解 瀏覽:976
微生物遺傳型的鑒定方法有哪些 瀏覽:428
怕丟人怎麼辦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908
怎麼判斷浮漂的准確方法 瀏覽:602
階段性鼻炎治療方法 瀏覽:133
具體研究方法及研究計劃 瀏覽:260
什麼方法可以最快消腫 瀏覽:776
心房顫動有什麼非葯物治療方法 瀏覽:802
拆千紙鶴方法視頻 瀏覽:209
樣品預處理有哪些預處理方法優缺點 瀏覽:895
綁絲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755
怎樣快速解決痛經的方法 瀏覽:790
七年級列方程的方法與技巧 瀏覽: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