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施工測量中常用的測量校核方法有哪三種
一、水準路線有幾種,校核時有所不同:在閉合水準路線中,起始點和終止點都是同一個點,將各段高差求和,與理論值0進行比較。在附合水準路線總,用終點高程和起點高程之間的差值作為高差理論值,將高程求和,求誤差。支水準路線用往返來測量的方法,比較往返測量的高差絕對值進行檢核。
二、優缺點:閉合路線對於起自始點的精度過於依賴,一旦點位變動,無法發現;附合水準路線因為需要兩個水準點,其精度可靠性好,控制點有問題時容易發現;支水準路線可靠性和精度稍差,如果不往返測量,就很難確定精度,往返測量時,與閉合水準路線類似。
三、校核時,高差測量值的限差有兩種方法計算:其一是根據測站數進行計算,比如±12√n,其二是根據路線長度進行計算,比如±12√L。
前者缺點是:如果每站視距較小,則n多,限差偏大,適合坡度大的地方和山地進行測量。後者適合多種情況。
四、每站測量的方法有兩種:兩次儀器高法和雙面尺法。各有優缺點,前者測量時間長,後者更快速;前者適合於單面尺,後者適合紅黑尺和基輔分劃尺。
B. 在水準測量中如何進行計算校核,測站校核和路線校核
水準測量的計算校核、測站校核和路線校核分別如下:
計算校核:
待定點B的高程是根據A點和沿線各測站所測的高差計算出來的。為了確保觀測高差正確無誤,須對各測站的觀測高差進行檢核,這種檢核稱為測站檢核。常用的檢核方法有兩次儀器高法和雙面尺法兩種。
(1)兩次儀器高法:兩次儀器高法是在同一測站上用兩次不同的儀器高度,兩次測定高差。即測得第一次高差後,改變儀器高度約10cm以上,再次測定高差。若兩次測得的高差之差未超過6mm,則取其平均值作為該測站的觀測高差。否則需重測。
(2)雙面尺法:雙面尺法是在一測站上,儀器高度不變,分別用雙面水準尺的黑面和紅面兩次測定高差。若兩次測得高差之差未超過6mm,則取其平均值作為該測站的高差。否則需要重測。
測站校核:
雖然每一測站都進行了檢核,但一條水準路線是否有錯還是沒有保證。例如,在前、隱檔後視某一轉點時,水準尺未放在同一點上,利用該轉點計算的相鄰兩站的高差雖然精度符合要求,但這一條水準路線卻含有錯誤。
路線校核:
雖然每一測站都進行了檢核,灶察亂但一條水準路線是否有錯還是沒有保證。例如,在前、後視某一轉點時,水準尺未放沒孝在同一點上,利用該轉點計算的相鄰兩站的高差雖然精度符合要求,但這一條水準路線卻含有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