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發動機的潤滑方式有哪幾種
發動機各零件的潤滑強度取決於該零件的環境、相對運動速度和承受機械負荷、熱負荷的大小。
潤滑方式有四種。
①壓力潤滑:壓力潤滑是利用機油的壓力將油輸送到各摩擦表面進行強制性潤滑,如曲軸主軸承、連桿軸承及凸輪軸軸承等處,需要以一定壓力將機油輸送到摩擦面的間隙中。
②飛濺潤滑:利用曲軸的運轉將油從軸承兩側甩出,在曲軸箱內形成許多油滴或油霧,飛濺到各摩擦表面進行潤滑,如氣缸壁、活塞銷等。
③綜合潤滑(壓力和飛濺結合):這種方法廣泛應用到現代汽車發動機上。
④潤滑脂潤滑:發動機的附件如發電機、水泵等軸承均採用潤滑脂潤滑,需要定期加註或清洗更換。
保養注意事項:
1、清理空氣濾清器
空氣濾清器直接關繫到汽車在行駛過程中發動機的進氣問題,廣本經銷店的經理告訴記者說,車輛只在城市中行駛,空氣濾清器還不會堵塞,但是汽車如果在灰塵較多的路面上行駛後,就需要特別關注一下空氣濾清器的清潔問題了。
如果空氣濾清器發生堵塞或積塵過多就會致使發動機進氣不暢,而且大量的灰塵進入汽缸,會加快汽缸積炭速度,使發動機點火不暢,動力不足,車輛的油耗就自然會升高。
如果在正常的城市公路上行駛,空氣濾清器在汽車行駛5000公里時就應該進行檢查,如果濾清器上積塵過多,可以考慮用壓縮空氣從濾芯內部向外吹,將灰塵吹凈。但壓縮空氣的壓力也不能過高,以防濾紙被損壞。他告訴記者,在清潔空氣濾清器時切不可用水或油,以防止油水浸染濾芯。
2、驅除節氣門油泥
節氣門處油泥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燃料燃燒的廢氣在節氣門處形成積碳;再就是沒有被空氣濾清器過濾的雜質在節氣門處殘留形成。油泥多了進氣會產生氣阻,從而導致油耗的增加。車一般在行駛1萬到2萬公里時就應該對節氣門進行清洗。
3、清洗噴油嘴積碳
因為燃燒室容易產生積碳,而積炭會導致啟動困難;噴油嘴積炭也會導致油道堵塞、汽油噴射變形、霧化差,燃油消耗自然也會增大。
對於燃燒室的清洗可以採用專用退炭劑,使燃燒室和噴油嘴上的積炭軟化並與零件表面脫離,然後將軟化的積炭除去。這種除炭方法效果好,比起以前直接擦拭相比有不損傷零件表面等優點,並且除炭的效率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Ⅱ 常用的潤滑方式有幾種
1、手工潤滑
手工潤滑是一種最普遍、最簡單的方法。一般是由設備油槍向油孔、油嘴加油。油注入油孔後,沿著摩擦副對偶表面因潤滑油量不均勻、不連續、無壓力而且依靠操作人員的自覺性可靠,故只適用於低速、輕負荷和間歇工作的部件和部位,如開式及不經常使用的粗糙機械。
2、滴油潤滑
滴油潤滑主要是滴油式油杯潤滑,它依靠油的自重向潤滑部位滴油,構造簡單、使用方便。其缺點是給油量不易控制,機械的振動、溫度低都會改變滴油量。
3、飛濺潤滑
飛濺潤滑是利用高速旋轉零件或附加的甩油盤、甩油片散成飛沫向摩擦副供油,主要用於閉式齒輪副及曲軸軸承等處。油槽還能部分濺散的潤滑油引到軸承內潤滑。飛濺潤滑時件或附件的圓周速度不應超過12.5m/s,否則將產生大量泡沫及化變質。應裝設備通風孔以加強箱內外空氣的對流,以便油麵指示。
4、油繩、油墊潤滑
這種潤滑方法是將油繩、墊或泡沫塑料等浸在油中,利用毛細管的虹吸作用進行供油。油繩、油墊本身可起到過濾作用,因此能使油保持清潔,且供油連續均勻。其缺點是油量不易調節,另外,當油中的水分超過0.5%時,油繩就會停止供油。另油繩不能與運動表面接觸,以免被捲入摩擦面之間。為了使給油量均勻,油杯中的油位應保持在油繩全高的3/4,最低也要在1/3以上。多用在低、中速的機械上。
5、油環、油鏈潤滑
這種潤滑方法只用於水平軸,如電風扇、電動機、機床等主軸的潤滑。這種方法非常簡單,它依靠套在軸上的環或鏈把油從油池中帶到軸位。如能在油池中保持一定油位,這種方法是很可靠的。
油環最好做成整體,為了便於裝配也可做成拼湊式,但以免妨礙轉動。油環的直徑一般比軸大1.5~2倍,通常採用矩形給油量,可以在內表面車幾個圓環槽;當需要油量較少時,最好採用潤滑適用於轉速為50~3000r/min的水平軸,如轉速過高,環將在轉速過低時油環所帶的油量將不足,甚至油環將不能隨軸轉動。
油鏈與軸、油的接觸面積都較大,所以在低速時也能隨軸轉動和帶起較多的油。因此油鏈潤滑最適於低速機械。在高速運轉時,油被劇烈攪動,鏈易脫節,故不適於高速機械。
6、強制潤滑
強制送油潤滑是泵將油壓送到潤滑部位,由於具有壓力的油到達潤滑部位時能克服旋轉零件表面上產生的離心力,因此給油量比較豐富,潤滑效果好,而且冷卻效果也較好。強制送油潤滑方法和其他方法比較,更易控制,供油量的大小也更可靠。因此,它被廣泛地用於大型、重載、高速、精密、自動化的各種機械設備。強制潤滑又可以分為全損耗潤滑、循環潤滑和集中潤滑三種類型。
(1)全損耗性潤滑。這種潤滑是指經過摩擦副的潤滑油不再循環使用的一種潤滑方式。它用於需油量較少的各種設備的潤滑點,而且常常通過運動的機械或電動機帶動柱塞泵從油池中把油壓送到潤滑點,供油是間歇的,流量由柱塞的行程來調整,慢的幾分鍾發送一滴油,快的每秒鍾發送幾滴。它既可以做單獨潤滑,也可以將幾個泵組合起來作集中潤滑。
(2)循環潤滑。這種潤滑是液壓泵從機身油池中把油壓送到潤滑部位,經過潤滑部位後的油又迴流到機身油池內而循環使用。
(3)集中潤滑。集中潤滑是由一個中心油箱向數個潤滑部位供油。它主要用於有大量潤滑點的機械設備甚至整個車間或工廠。這種方式不但可以手工操作,也可自動配送適量的潤滑油。集中潤滑的優點是:可以連接許多部位,可以適應潤滑部位的改變,能精確地分配潤滑劑,容易實現各種機械的自動化生產,可實現機器起動前的預潤滑,可控制潤滑劑流動狀態或整個潤滑過程,簡化維修,當機械中的潤滑劑缺乏或集中潤滑系統發生故障時,可使機械停車。
Ⅲ 設備潤滑管理有哪些基本方法
設備潤滑管理的基本方法:
1、設備潤滑的「五定」和油品的「三級」過濾
設備潤滑「五定」是:
(1)定點根據設備技術規范或圖紙指定的潤滑部位進行注油、補油和換油。
(2)定質按設備說明書或潤滑圖表中規定的油品對設備進行潤滑,並保證油品質量。
(3)定量按規定的數量對各潤滑部位注油。
(4)定人每台設備的潤滑都要有專人負責。
(5)定時定時間加油,定期補油,定期換油。
設備換油期的長短不應簡單地規定,應參考設備出廠說明書並結合實際使用情況來確定。
油品「三級」過濾:
潤滑油品從進庫到加註到潤滑部位上,一般要經過幾次容器的倒換、存儲和搬運。為保證油品的清潔,要求從大桶到油庫貯槽,從貯槽到油壺,從油壺到設備之間要進行三次過濾。三次過濾網的密度要逐次加密,故稱為「三級」過濾。「三級」過濾所用濾網要符合下述規定:
(1)大桶到貯油槽(箱)之間為40—60目;
(2)貯油槽(箱)到加油壺之間為80目;
(3)加油壺到設備之間為100目。
2、編制潤滑技術檔案
(1)設備潤滑圖表標明設備潤滑部位、油品牌號、加油量及時間間隔。
(2)潤滑記錄卡註明設備名稱、加油部位、油品牌號,加(換)油日期等。
(3)根據裝置內設備的具體情況制訂合理的設備清洗,換油計劃。該計劃一般應盡量與設備檢修計劃相吻合。
3、設備潤滑狀態管理
(1)設備潤滑狀態檢查設備潤滑狀態檢查是巡檢的重要內容之一。要注意設備潤滑系統的工作狀況,如供油壓力,回油流量,油杯或油桶液面,油路是否暢通及油質情況等。對設備潤滑裝置或潤滑系統部件缺損或故障要及時補充或更換。
(2)定期對主要運轉設備的潤滑油進行常規分析,進行鐵譜或光譜分析,檢查潤滑油中的雜質、金屬微粒等,了解設備的潤滑狀態和磨損情況,常規分析是狀態監測的重要方法之一。
4、裝置潤滑油品計劃管理
(1)潤滑油品計劃每年應根據裝置潤滑油的使用和消耗情況編制年、季度用油計劃。
(2)油料存放與檢驗油品進入裝置,必須進行分析化驗,確認合格後方可使用。油庫內油品需分類貯存,定期抽檢。
(3)油品選配與代用一般機械設備說明書都規定或推薦使用潤滑油(脂)的種類、牌號及有關規格指標。選配和代用油品的依據是設備出廠說明書,據此查找相似的油品和牌號。重要設備潤滑油的選配與代用必須慎重。要根據設備的工作條件如轉速、軸承載荷、工作溫度、潤滑方式、環境狀況等,提出專業性報告,必要時要經有關技術機構進行代用油的試驗,方可進入試用階段。在試用代用油(脂)期間要嚴格加強設備運行狀態的監測,定期取樣進行油質分析,及時檢查,試用效果良好的,可由主管部門備案正式作為代用油。
設備潤滑管理是指對企業設備的潤滑工作,進行全面合理的組織和監督,按技術規范的要求,實現設備的合理潤滑和節約用油,使設備正常安全的運行。潤滑管理貫穿於設備的全壽命周期,它是一項系統工程,首先需要領導的關注,建立健全企業的組織和制度予以保證。其具體內容包括物質管理和技術管理兩個方面:物質管理是指潤滑劑的采購、運輸、庫存、發放和廢油處置等方面的工作;技術管理是指潤滑劑的選用、維護、分析檢測、潤滑故障的分析處理等方面的工作。
Ⅳ 潤滑油的潤滑方式
潤滑油的潤滑方法
1、手工潤滑,由設備油槍向油孔、油嘴加油。
2、滴油潤滑主要是滴油式油杯潤滑。
3、飛濺潤滑利用高速旋轉零件或附加的甩油盤。
Ⅳ 車床上常用的潤滑方法有哪些用於何處
車床上常用的潤滑方法是用油槍,平面及山形導軌用
導軌油
。
齒輪箱
用30—50號機油。
Ⅵ 發動機潤滑方式有幾種各潤滑哪些部位麻煩告訴我
根據柴油機類型和潤滑部位的不同對零件摩擦表面有不同的潤滑方式。
(1)壓力循環潤滑:對於承受較大負荷的摩擦面,如主軸承、連桿軸承、凸輪軸軸承等的潤滑,是將潤滑油在潤滑油泵的作用下,以一定的壓力注人摩擦部位,這種潤滑方式稱為壓力循環潤滑。其特點是工作可靠,潤滑效果好,並且具有強烈的清洗和冷卻作用,但結構復雜。
(2)濺潤滑:對於用壓力送油難以到達或承受負荷不大的摩擦部位,如氣缸壁、正時齒輪、凸輪表面、氣門挺柱等處的潤滑,則利用運動零件的激濺作用或下落機油,將潤滑油送至摩擦表面.:》這種方式稱為飛濺潤滑。其特點是結構簡單,消耗功率小,但潤滑不夠可靠,並且容易造成機油的氧化和污染。
(3)油霧潤滑:對於承受負荷較小或相對運動速度不大的摩擦部位,如氣門調整螺釘球頭、氣門桿頂端與搖臂間等處的潤滑,則利用油霧附著於摩擦表面周圍,積多後滲人摩擦部位,這種潤滑方式稱為油霧潤滑。
(4)潤滑脂潤滑:其它輔助機構的零件,如風扇和水泵軸、發電機軸等,由於負荷小,而且摩擦損失不大,採用定期加註潤滑脂的方法進行潤滑。
現代多數發動機的潤滑系統是上述各種潤滑方式的組合,稱為復合潤滑。回答者:網友
Ⅶ 發動機有哪些常見的潤滑方式
您好!
潤滑方式有四種。
①壓力潤滑:壓力潤滑是利用機油的壓力將油輸送到各摩擦表面進行強制性潤滑,如曲軸主軸承、連桿軸承及凸輪軸軸承等處,需要以一定壓力將機油輸送到摩擦面的間隙中。
②飛濺潤滑:利用曲軸的運轉將油從軸承兩側甩出,在曲軸箱內形成許多油滴或油霧,飛濺到各摩擦表面進行潤滑,如氣缸壁、活塞銷等。
③綜合潤滑(壓力和飛濺結合):這種方法廣泛應用到現代汽車發動機上。
④潤滑脂潤滑:發動機的附件如發電機、水泵等軸承均採用潤滑脂潤滑,需要定期加註或清洗更換。
以上幾點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謝謝!
Ⅷ 齒輪傳動的常用潤滑方式有哪些
開式的減速器的齒輪可以使用稀油潤*滑、干油潤*滑和固體潤*滑,但都使用在齒輪的線速度不太高的情況;軸承的潤*滑通常做干油潤*滑.多數的減速器為閉式傳動且齒輪和軸承通常使用稀油潤*滑,閉式減速器實現稀油潤*滑方式的主要有兩種:
1) 稀油內部循環
內部循環也就是飛*濺潤*滑,飛*濺潤*滑是靠齒輪的旋轉將潤*滑油從油地帶到摩擦副和軸承上形成自動潤*滑,飛*濺潤*滑主要適用於齒輪圓周速度不超過12~14米每秒的情況.
2)稀油外部循環
當齒輪的線速度大於12~14米每秒時,使用內部循環會使油溫升高,而且一些大型的減速器當使用內部循環潤*滑不理想,此時需要使用外部循環.外部循環是用油泵向齒輪和軸承噴油,這樣不但起潤*滑的作用,而且有冷卻的作用.對於不重要的減速器外部循環只是把減速器中的油通*過油泵抽*出來送入各個潤換點,然後潤*滑油流入箱體中,依次循環.對於重要的減速器,還需要在外部增設油站,此時潤*滑油不是直接被送入潤*滑點,而是進入油站,油站對潤*滑油進行處理(過濾、降溫等)後再把潤*滑油送入各個潤*滑點,清潔後的潤*滑油對提高減速器的可靠性起到重要的作用.
Ⅸ 設備常用的潤滑裝置和潤滑方法有哪些
1.手工給油裝置
由操作工使用油壺或油槍向潤滑點的油孔,油嘴及油杯加油稱為手工給油潤滑,主要用於低速、輕載和間歇工作的滑動面、開式齒輪、鏈條以及其他單個摩擦副。加油量依靠工人感覺與經驗加以控制。
2.滴油潤滑
滴油潤滑主要使用油杯向潤滑點供油。常用的油杯有:針閥式注油杯、壓力作用滴油油杯等。油杯多用鋁或鋁合金等輕金屬製成骨架,杯壁的檢查孔多用透明的塑料或玻璃製造,以便觀察其內部油位。
1)針閥式注油杯
這種注油杯的滴油量受針閥的控制,油杯中油位的高低可直接影響通過針閥環形間隙的滴油量。
2)壓力作用滴油油杯
這種油杯的底面有一個針閥,其閥桿通過油杯上的操作缸伸出外部連接調節螺母。閥的起閉由壓縮機的排氣通過彈簧壓著的活塞加以控制,並可用閥桿上的螺母來調節油杯的滴油量。
3)跳針式潤滑油杯
這種潤滑油杯一般直接裝在摩擦副上,通過摩擦副輕微的垂直振動產生泵送的作用,使油洞著跳針下降而潤滑摩擦副。
4)熱膨脹油杯
這種油杯由摩擦副的溫度變化來控制。摩擦副中的溫度變化通過油杯的金屬管傳到油杯的上腔使其中的空氣膨脹或收縮。當空氣膨脹時,油杯上面空腔內的氣壓增大,強迫少量潤滑油流出油杯送入摩擦副;而在空氣收縮時,油流即停止,如是連續不斷地動作。這種油杯在某些要求先加油然後起動摩擦副上不能應用。
5)連續壓注油杯
這種連續壓注油杯由於其下面儲油器能保持著不變的油壓,所以能保證自動均勻的供油。
6)均勻滴油油杯
潤滑油從上面儲油器經過連在浮飄上的閥,補充到下面的儲油器,送往摩擦副的油量靠針閥來調節。
7)活塞式滴油油杯
它的滴油量可通過杯上的杠桿機構來調節。
3.油繩和油墊潤滑
油繩和油墊潤滑方法是將油繩、氈墊等浸在潤滑油中,應用虹吸管和毛細管作用吸油。所使用油的粘度應低些。油繩和油墊等具有一定過濾作用,可保持油的清潔。
油墊潤滑一般應用於加油有困難或不易接近的軸承,但所潤滑的表面的速度不宜過高。油墊從專用的儲油槽中吸進潤滑油經供給與它相接觸的軸頸。油墊主要應用粗毛氈製造,使用時應定期清洗並加以烘乾,然後重新裝配使用。
4.油環或油鏈潤滑
油環或油鏈潤滑只能用於水平安裝的軸,在軸上掛一油環,環的下部浸在油池內,利用軸轉動時的摩擦力,把油環帶著旋轉,將潤滑油帶到軸頸上,再在軸頸的表面流散到各潤滑點。需要注意轉軸應無沖擊振動,轉速不易過高。
5.油浴和飛濺潤滑
油浴和飛濺潤滑主要用於閉式齒輪箱、鏈條和內燃機等。一般利用高速(不高於12.5m/s)旋轉的機件從專門設計的油池中將油帶到附近的潤滑點。有時在軸上設置帶油的輪子把油帶到軸頸上。飛濺潤滑所用油池應裝設油標,油池的油位深度應保持最低具輪被淹沒2~3個齒高。為了便於散熱,最好在密閉的齒輪箱上設置通風孔以加強箱內外空氣的對流。
6.壓力強制潤滑
壓力強制潤滑是在設備內部設置小型潤滑泵通過傳動機件或電動機帶動,從油池中將潤滑油供送到潤滑點。供油是間歇的,它既可用作單獨潤滑,也可將幾個泵組合在一起潤滑。
強制潤滑時,潤滑油隨設備的開、停而自動送、停。油的流量由柱塞行程來調整,由每秒幾滴至幾分鍾1滴。油壓范圍為0.1~4MPa。為保持潤滑油的清潔,油池應有一定深度,以防止吸入油池中的沉澱物。
7.噴油潤滑
噴油潤滑是指將潤滑油與一定壓力的壓縮空氣在噴射閥混合後噴射向潤滑點的潤滑方式。對齒輪的潤滑要求在直接壓力下把潤滑油從輪齒的嚙入方向送到嚙合的齒隙中以進行潤滑。對雙向轉動的齒輪,則需在齒輪的兩面均安裝噴油孔管。在蝸輪傳動中,噴油應從蝸桿的螺旋開始與蝸輪嚙合的一面噴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