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棉花的種植密度和方法

棉花的種植密度和方法

發布時間:2025-01-17 13:43:39

如何種植棉花

棉花是秧苗種植。

栽培技術:

一、抓全苗

缺苗的地方應盡早採取措施:將同時播種的預備苗盡早移入缺苗處,移苗越早緩苗期越短,恢復正常生長越快,越能縮小與其它苗的差別。沒有預備苗時,應盡可能移行間的多餘苗,時間越早越好。

二、早防病

棉花在現蕾之前所發生的病害統稱為苗期病害,這個時期營養面積較小,根系尚不發達,在遇到低溫陰雨天氣時,病菌極易感染,輕者棉苗生長弱小,重者造成大面積死苗。

三、中耕鬆土

對露地行早中耕鬆土能盡早消除播種時機械行走和人員踩踏形成的板結,能降低土壤濕度減輕苗期病害,能提高地溫促進棉苗早發育。

在每次降雨過後要適時中耕鬆土,使土壤疏鬆層保持疏鬆,土壤溫度、空氣、水分、養分得到較好調節,促進根系生長快、扎的深、分布廣,成為發達的根系,增強吸收水分、養分和抵抗外界不良條件的能力,實現壯苗早發。

露地行中耕深度以8~10cm為宜,中耕次數不宜過勤,經常保持地面無雜草、不板結、表土較為疏鬆即可。

四、消滅大小苗

俗話說大苗欺小苗,小苗不結桃,意思是說大苗形體大,有較強的爭光、爭營養優勢,而弱苗處於劣勢條件下越是被動,兩者差距越是拉大,形成這樣的群體結構不會獲得理想產量。

因此,棉田管理上要早動手對小苗施用偏心肥,用0.5%~1.0%尿素水溶液灌根(苗較小時用低濃度),方法是將溶液裝入噴霧器內,卸下噴頭順棵流滲,每棵流滲溶液150~200毫升即可。

五、早治蟲

棉花苗期蟲害較為嚴重,不同的危害時間和危害方式,給棉苗生長帶來較大影響,也對田間防治帶來一定難度。害蟲的發生有的傳播病毒、有的影響棉長推遲發育,還有的失去生長點變成公棉花、或是斷莖造成無頭棵。

六、蕾期管理

棉花蕾期是指現蕾至開花這一段時間,一般棉田從6月上旬至7月上旬。此期間棉株生長最快,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並進時期。但以營養生長占優勢,以擴大營養體為主。

1、中耕:蕾期中耕可起到抗旱保墒、抑制雜草、促根下扎、提高地溫、生長穩健的作用。

2、揭膜培土:進入盛蕾期後應及時揭膜,促根下扎,提高抗逆性。

3、 施肥:蕾期施肥既要滿足棉花發棵,搭豐產架子的需要,又要防止施肥不當,造成棉花徒長。因此要根據苗子的長勢施用。對長勢弱的棉苗,採用病苗10-15厘米偏施,多施,提高蕾期的生長整齊度,同時注意噴施葉面肥。

4、澆水:蕾期一般雨量偏小,易乾旱,特別是底墒不足的棉田,適量澆水,對提高產量有重要作用。對高產棉田容易徒長,應適當推遲澆水時間,有利棉株穩長,促根下扎,增強抗旱能力,如遇乾旱年份,澆水時一定要控制水量,最好採用小水隔溝澆,切忌大水漫灌。

(1)棉花的種植密度和方法擴展閱讀:

棉花,是錦葵科(Malvaceae)棉屬(Gossypium)植物的種籽纖維,原產於亞熱帶。植株灌木狀,在熱帶地區栽培可長到6米高,一般為1到2米。

花朵乳白色,開花後不久轉成深紅色然後凋謝,留下綠色小型的蒴果,稱為棉鈴。棉鈴內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從棉籽表皮長出,塞滿棉鈴內部,棉鈴成熟時裂開,露出柔軟的纖維。纖維白色或白中帶黃,長約2至4厘米(0.75~1.5寸),含纖維素約87~90%,水5~8%,其他物質4~6%。棉花產量最高的國家有中國、美國、印度等。

吐絮期的管理:

棉花從開始裂鈴吐絮到吐絮收花結束的時間段稱為吐絮期。冀南一般棉田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進入吐絮期,此期田間管理的重點是保根、保葉、促早熟、防早衰,具體做法是:

1、繼續搞好整枝打杈。加強棉花後期整枝,能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減少養分消耗,有利於增結秋桃,提高鈴重,促進早熟,並可減少爛桃。整枝的主要任務是:減去棉株下部老葉和空果枝,並打掉果枝群尖。

2、 噴施葉面肥防早衰。由於後期溫度較低,根的吸收能力較差,應噴施葉面肥,達到保葉增產的目的,一般每畝噴施60倍液的尿素溶液或500倍液的磷酸二氫鉀溶液70公斤,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3~4次。

3、 加強病蟲害防治。棉田後期主要害蟲有:盲椿象、蚜蟲、棉鈴蟲。盲椿象可用辛硫磷、馬拉硫磷、銳勁特交替使用;棉蚜可用高深吡蟲啉、啶蟲脒噴霧防治;棉鈴蟲菊酯類、甲維鹽高氯噴霧防治。防治時間一般掌握在上午9點前、下午5點後。

4、 做到「旱能澆、澇能排」。棉花吐絮期雖然需水不多,但適宜的水分仍是提高產量和品質的保證,因此要旱能澆、澇能排。澆水時要小水溝灌,避免大水漫灌,遇澇要及時排水。

5、 堅持中耕鬆土。俗話說「棵衰根先衰、防衰抓保根」,由於棉田後期土壤板結,影響根的呼吸、養分的吸收及土壤微生物的代謝,應中耕鬆土,以達到保根防早衰的目的,但中耕不宜過深,以免傷根,一般中耕3~5厘米即可。

6、化學催熟。對晚熟棉鈴較多、不能適時吐絮的棉田,可採用乙烯利催熟,一般噴葯後3~5天氣溫保持在20℃以上或枯霜前15~20天晴天噴霧(即常年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一般畝用40%乙烯利水劑300~800倍液60公斤,噴霧重點是棉株上的青鈴。

7、適時採收。棉花從開裂到收摘以5~7天為宜。過早色澤差、品質低,過晚則纖維強度下降。採摘時應注意分開爛鈴棉、蟲蛀棉和僵瓣棉。

② 棉花怎麼種植方法 棉花種植方法介紹

1、處理種子。選購優質的棉種並曬種,可將棉種攤在晾席上或乾燥的硬地上晾曬3-5天,需要不停的翻動。注意:不可攤曬在水泥地、柏油路面或塑料布上。
2、足墒播種。(1)在播種棉花前15天左右時進行整地施肥造墒,一般畝施有機肥6-8斤、三元復合肥100斤、鋅肥2-4斤、硼肥2斤。(2)在施肥後需要及時耕翻整地,要求平整無窪地,可在大雨後及時排水。(3)整地後,有水澆條件的種植戶,需要及時澆水造墒,利於播種。
3、播種。(1)一般可在5cm的地溫穩定通過16℃時進行播種,通常可約在4月20日播種。(2)播種的深度以3-4cm為宜,在播種後需要及時覆土並適當鎮壓。
(3)畝產量在250-300kg的一般棉田,畝種植密度在3200株左右,而畝產量在300-350kg的高產棉田,畝種植密度在3000株左右,小行的行距一般為50-55cm,大行行距一般為100-120cm,需要根據密度靈活掌握。
4、日常管理。(1)當植株出現第1片真葉時進行間苗,出現3片真葉時進行定苗。(2)在雨後需要及時中耕鬆土,破除板結,散墒提溫,中耕的深度不宜超過5cm。(3)澆水時需掌握遇旱澆水的原則,以小水為主,若水量過大,容易造成落花、落蕾現象。(4)根據不同種植密度合理整枝,通常若密度在3000株左右的常規棉,可在有果枝以及葉枝時,去掉葉枝,但需要保留主莖下部的大葉,在缺苗斷壟的地方可留1-2個葉枝。密度為2500-2800株的棉田,一般需要1-3個葉枝。(5)全程化控,需要根據棉花品種特性、長勢、土壤墒情、種植密度等因素合理調整。在雨水勤、雨量大,植株生長旺盛時適期早噴,在天氣乾旱、植株矮小時可適期晚噴。(6)注意防治棉鈴蟲、盲蝽蟓、薊馬、白粉虱、棉葉蟎、象甲等害蟲。

閱讀全文

與棉花的種植密度和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變質量問題的解決方法探討 瀏覽:208
胃脘痛的針灸治療方法 瀏覽:898
rilastil面膜使用方法 瀏覽:359
失戀有什麼方法 瀏覽:349
火的處理方法有哪些 瀏覽:948
神戶勝利訓練方法 瀏覽:681
管理者如何找對方法 瀏覽:632
痤瘡丙酸桿菌檢測方法 瀏覽:446
正確的炒菜方法 瀏覽:92
機動車尾氣檢測儀使用方法 瀏覽:580
女方出軌了怎麼辦最好的方法 瀏覽:715
簡單綉春天的方法 瀏覽:768
抓中魚的最佳方法 瀏覽:921
現代簡便記事方法 瀏覽:861
百鮮果食用方法 瀏覽:416
摩擦風扇的計算方法 瀏覽:764
柳林西瓜的種植方法 瀏覽:550
電子列印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06
中控讀頭連接控制板方法 瀏覽:14
體方法師是哪裡人 瀏覽: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