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建築結構優化設計方法有哪些
一、並行演算法
高層建築結構的主要因素是結構的抵抗水平力的性能。因此,抗側移性能的強弱成為高層建築結構設計的關鍵因素,且是衡量建築結構安全性、穩定性能的標准。
在建築結構中,單位建築結構面積的結構材料中,用於承擔重力荷載的結構材料用量與房屋的層數近似成正比例線性關系。
二、高層體系優化法
建築使用性能的不同,所以其對內部空間的要求不同。同時,高層建築結構使用功能不同,則其平面布置也發生改變。通常,住宅和旅館的客房等宜採用小空間平面布置方案;辦公樓則適合採用大小空間均有;商場、飯店、展覽廳以及工廠廠房等則適宜採用大空間的的平面布置;宴會廳、舞廳則要求結構內部沒有柱子的大空間。
三、可靠度優化法
在非地震災害區高層建築結構的方案選型時,應優先選用抗風性能比較好的結構體系,也就是選用風壓體型系數較小的建築結構體系。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小風荷載作用下的扭轉效應引起的結構變形和內力的影響。
⑵ 結構優化設計的基本方法
數學規劃法的命題是:求n個變數xi(i=l,2,…,n),滿足m個約束條件Gj(xi)≤0 (j=l,2,…,m),且使目標函數W(xi)為最小(或最大)。如果約束條件和目標函數都是xi的線性函數,這便是線性規劃問題,已有成熟的解法;如果在這些函數中有一個是非線性函數,便成為非線性規劃問題。隨著非線性函數的性質和形式的不同,非線性規劃問題有很多類型,特殊的解法很多,在應用上各有局限性,沒有普遍適用的最好解法。
用數學規劃法來作結構優化設計,變數xi便代表可以變化的各種結構參數,如元件截面積或厚度、節點位置、材料性質等;約束條件Gj(xi)≤0代表設計必須滿足的各種限制,例如結構各部位的靜應力,動應力或變位不得超過規定的容許值,元件的截面或厚度尺寸不得超出給定的范圍,結構的頻率不應落在某個禁區,結構的失穩臨界力或飛行器的顫振速度不得小於某一下限,等等;而目標函數則代表結構優化所追求的指標,例如,結構重量最小和成本最低等可以定量的指標;也可將重量、造價作為約束條件,而把某種結構性能,例如剛度作為目標函數。
數學規劃法的基本目的是,在以設計變數為坐標的多維空間里搜索最優點。如果有n個設計變數,則相應的n維設計變數空間中的每個點都代表一個設計方案。在無限多的點中要盡快地搜索出既滿足所有的約束條件,又能使目標函數盡量接近最小值(或最大值)的點,就是數學規劃設計法的任務,這種搜索的過程稱為「優化過程」。
附圖表示一個二維設計空間,圖中的一簇曲線是目標函數W(x1,x2)為常數的等值線。約束函數Gj(x1,x2)為零的曲線所圍成的區域是可行域。A、B、C點各代表一個可行的方案.圍線以外的點(如D)不滿足約束條件,所以是不可行方案。顯然,滿足約束條件並使目標函數W最小的最優方案點是M。數學規劃就是要以最迅速的方式找到點M。這好比在山坡上—個用柵欄圍起來的區域里找最低點,如果這個山坡不是凹的,則可以斷定最低點必在柵欄所在的邊界上。數學規劃提供了很多搜索的辦法,基本原則都是在選好一個出發點後,經過分析判斷,找出一個邁步的有利方向,沿這個方向跨出有利的步長以到達新的一點。再從此點出發,重復上述過程,一步一步走下去,直到再也找不到可走的有利方向,就是達到了最低點。從第n點到第(n+1)點這一步可表達為:
式中 為有利方向, 為有利步長系數,它們依靠在點進行的分析所提供的信息來確定。例如,從可行點A出發,沿著等高線的梯度負向,即最陡下降方向逐步走到邊界點1,然後再沿著邊界逐步走到最低點M,這個方法叫作梯度投影法。實際上還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可以看出,如果初始出發點選的是B,用同樣的走法也可以走到最低點M;但如果初始點選的是C,那就會走到另一個局部最低點N。M點代表全局最優解,因為它是全部可行域中的最低點。N點只是在它附近的可行域中的最低點,所以是局部最優解。現在還沒有一個可靠的實用方法能保證搜索到的解一定是全局最優解。一般是在可能的情況下取若干不同的出發點作幾次搜索,以期找到全局最優解。
如果是線性規劃問題,搜索過程就簡便得多。所以有時把非線性問題轉化成一系列線性問題來逼近。為此,在某一設計點附近將目標函數和約束函數都線性化,也就是在該點將函數作泰勒展開,並只保留它們的線性項。然後作有一定步長限制的線性規劃,得到新的一點。如此重復下去,直到收斂於最優點為止。
由於不帶約束的規劃問題比較容易作,所以有時也把有約束問題轉化成一個序列的無約束問題。為此,可以把約束表示成一個罰函數加到目標函數上去,構成一個新的目標函數,即
式中 即為罰函數,r是個相當小的正數,它在序列無約束問題中,逐次減小。因為r值很小,當代表某一設計方案的點在離開邊界較遠的可行域內部行動時,;但是當接近可行域的邊界.某約束函數Gj(xi)將由負值趨近於零,於是罰函數急劇增大,因此,的最小點不可能越過可行域邊界。r越小,無約束問題的W最小點越接近於有約束問題的W最小點。但是如果一開始就取很小的r,無約束問題將遇到收斂上的困難,所以有必要將有約束問題化成一個序列的無約束問題,讓系數r在這個序列中逐漸減小到適當的程度。
此外,還有一些非線性規劃的特殊方法,如幾何規劃和動態規劃,各有其適應的范圍,在結構優化設計中也得到應用。 以滿足某種准則來代替目標函數在約束條件下取極值的方法,叫作優化准則法。最簡單的一個優化准則法,便是前面提到的滿應力設計方法。只有對於內力分布不隨設計變數改變而變化的靜定結構,而且容許應力與設計變數無關的情況下,才能通過一次結構分析和修改設計得出滿應力結構。對於其他情況,為使各元件趨向於滿應力,必須進行下列的選代:
式中 和 為第n次迭代的第i元件的截面積和最大應力, 為第i元件的容許應力。公式給出經過修正的第i元件的截面積 。迭代收斂時, ,就達到 的滿應力准則。滿應力准則和結構最小重量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但是一般的滿應力設計可能相當接近於甚至就等於最輕設計。當然,這個方法只適用於受應力約束的最輕設計問題。
60年代末,出現了更科學的優化准則法。它通過數學推演,把在一定約束下求最輕設計化為求滿足某種優化准則的設計,舉只有一個變位約束優化設計問題為例:求xi,滿足在單約束G(xi)≤0的條件下,使W(xi)最小(i=1,2,…,n)。可以用目標函數和約束函數建立一個新的混合函數,即拉格朗日函數:
式中λ為一個待定的拉格朗日乘子。原來的約束極值問題等價於:
由此得:
這便是關於單約束優化設計必須滿足的准則。優化設計x,必須使優化函數和目標函數對任一個設計變數xi的偏導數的比值是同一個常數。如果約束函數G是某處的變位,則 表示設計變數xi作單位增長時變位值的減小,即結構的剛度收益;如果目標函數W是結構的總重量,則 表示xi作單位增長時重量的增加,即付出的代價。因此,上述准則可以理解為:最輕設計必須滿足的條件是:當任何一個自由設計變數作單位變化時,結構的剛度收益和重量支出的比值應彼此相等,即都等於某一常數。也可以說,在最輕結構中,自由設計變數都被調整到具有相等的優化效率。這意味著對結構剛度貢獻大的設計變數,應該多負點重量。用這個准則,可以建立一套迭代演算法,從某個初始方案開始,用選代方法逐步使這個准則得到滿足,最後獲得優化方案。如果是多約束問題,約束不止一個,優化准則便是:
式中λj是對應於第j個有效約束Gi的拉格朗日乘子,可以理解為:
的權系數。所有λj都應為非負值,即λj≥0;如果由准則算出的某λj為負值,則相應的約束就是不起作用的松約束,應該取這個λj為零值。多約束的演算法,要比單約束復雜,其困難在於每一步選代都要區別出起作用的和不起作用的約束。
優化准則法自60年代末以來被成功地用於航空結構設計。它的優點是演算法簡單,收斂快,不受變數多少的影響。一般經過十次左右的迭代,就可滿足設計要求。選代次數的多少,在實際的結構優化設計中極為重要。因為選代一次,就需要將結構重新分析一次,而作一次結構分析的代價是很大的。
⑶ 對於化學穩定性較差的葯物進行處方設計時可以採取哪些方法增加其穩定性
對於化學穩定性較差的葯物進行處方設計時,可選擇下列方法
增加其穩定性
:
(1)改變葯物的結構 可將葯物製成難溶性鹽或難溶性脂類衍生物, 水溶性越低,穩定性越好;製成復合物;利用化學方法制備前提葯物。
(2)製成固體制劑 凡在水溶液中不穩定的葯物,一般製成固體制劑。
(3)採用粉末直接壓片或包衣工藝 一些對濕熱不穩定的葯物,可以 採用粉末直接壓片或干法制粒。包衣是解決片劑穩定性的常規方法之 一。
(4)製成微囊、微球或包合物 將葯物之稱微囊、微球或環糊精包合 物後可增加葯物的穩定性。
⑷ 優化設計的方法與造價控制要點有哪些
優化設計的方法與造價控制要點有哪些
(一)優化設計的方法
優化設計一般是在設計階段進行的,包括初步設計、技術設計、施工圖設計階段。優化
的內容有整個項目設計方案的優化、項目局部設計方案的優化、項目局部結構設計優化等。
1.初步設計的優化
在初步設計階段,需要設計優化的工作很多,主要應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總平面設計優化。減少佔地面積,提高土地利用率;合理布置主要建築物
和構築物及公用設施,做好功能分區;合理規劃生產物料運輸路線和方式;保證外部運
輸、水、電、氣供應順暢及其他外部協作條件協調等;
(2)做好工藝設計,縮短工藝流程。確定合理的技術水平,包括建設規模、標准和
產品方案、工藝流程和主要設備的選型;
(3)合理規劃主要原材料和燃料供應;
(4)做到生產與環境保護兼顧;
(5)合理配置輔助設施和公用設施:
(6)確定適當建設標准。
2.施工圖設計的優化
施工圖設計的優化是初步設計優化工作的延續,主要側重於項目局部設計方案的優化
和結構設計優化等。施工圖設計優化主要應做好以下工作:
(1)核實初步設計確定的總平面、工藝流程及主要設備選型、輔助設施、公用設施、
建設標準是否最優,是否還有進一步優化的可能;
(2)配套的輔助設備盡量選用標准設備、通用設備,兼顧生產運行中的保養和維修;
(3)建築物和構築物設計要考慮當地習慣做法,盡量採用標准圖和通用圖;
(4)材料的選用要考慮當地市場供應情況;
(5)選擇合理的建設標准;
(6)充分考慮施工能力和施工方法;
(7)結合當地預制加工能力,合理採用預制構件,盡量工廠化生產。
3.採取各種手段優化設計
設計優化工作要有一定的手段來保證,我們通常通過設計招標、方案競選等措施優化
設計方案。限額設計是優化設計中的一種方法。
4.技術與經濟有機結合優化設計
設計優化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技術優化,另一個方面是投資造價控制。這兩個
方面應該兼顧,處理好技術與經濟的關系才能保證設計的優化,片面地強調技術先進或
節約投資降低造價都是不正確的,要做到技術與經濟有機結合。爭取做到技術先進與經
濟合理統籌兼顧、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兼顧、建設標准與投資造價控制兼顧。
(二)造價控制
(1)做好優化設計工作。優化設計是合理控制項目概算投資及工程建設造價水平的
重要手段:
(2)做好設計概預算的編制及管理工作。設計概預算的編制及管理是合理有效地確
定和控制項目投資水平及工程建設造價水平的基礎:
(3)做好設計概預算的審查工作。設計概預算的評估審查是合理有效地確定和控制
項目投資水平及工程建設造價水平的保障。
⑸ 工程中關於優化設計有哪些具體方法
答:深圳同圓告訴您。
1、優選設計單位、設計方案;
2、實行限額設計;
3、增強設計人員的經濟意識;
4、認真組織圖紙會審;
5、加強工程設計變更的管理;
6、加強工程項目的前期監理工作。
最直接的方式是找深圳同圓建築與工程設計咨詢有限公司,彌補設計的不足,做業主管理的補位。
⑹ 如何優化設計方案合理降低成本的針對性保證措施
成本優化節約管理
1、制訂成本標准。成本標準是成本控制的准繩,成本標准首先包括成本計劃中規定的各項指標。但成本計劃中的一些指標都比較綜合,還不能滿足具體控制的要求,這就必須規定一系列具體的標准。確定這些標準的方法,大致有三種:
(1)計劃指標分解法。即將大指標分解為小指標。分解時,可以按部門、單位分解,也可以按不同產品和各種產品的工藝階段或零部件進行分解,若更細致一點,還可以按工序進行分解。
(2)預演算法。就是用制訂預算的辦法來制訂控制標准。有的企業基本上是根據季度的生產銷售計劃來制訂較短期的(如月份)的費用開支預算,並把它作為成本控制的標准。採用這種方法特別要注意從實際出發來制訂預算。
(3)定額法。就是建立起定額和費用開支限額,並將這些定額和限額作為控制標准來進行控制。在企業里,凡是能建立定額的地方,都應把定額建立起來,如材料消耗定額、工時定額等等。實行定額控制的辦法有利於成本控制的具體化和經常化。
在採用上述方法確定成本控制標准時,一定要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和科學計算。同時還要正確處理成本指標與其他技術經濟指標的關系(如和質量、生產效率等關系),從完成企業的總體目標出發,經過綜合平衡,防止片面性。必要時。還應搞多種方案的擇優選用。
2、監督成本的形成。這就是根據控制標准,對成本形成的各個項目,經常地進行檢查、評比和監督。不僅要檢查指標本身的執行情況,而且要檢查和監督影響指標的各項條件,如設備、工藝、工具、工人技術水平、工作環境等。所以,成本日常控制要與生產作業控制等結合起來進行。
成本日常控制的主要方面有:
(1)材料費用的日常控制。車間施工員和技術檢查員要監督按圖紙、工藝、工裝要求進行操作,實行首件檢查,防止成批報廢。車間設備員要按工藝規程規定的要求監督設備維修和使用情況,不合要求不能開工生產。供應部門材料員要按規定的品種、規格、材質實行限額發料,監督領料、補料、退料等制度的執行。生產調度人員要控制生產批量,合理下料,合理投料,監督期量標準的執行。車間材料費的日常控制,一般由車間材料核算員負責,它要經常收集材料,分析對比,追蹤原因,並會同有關部門和人員提出改進措施。
(2)工資費用的日常控制。主要是車間勞資員對生產現場的工時定額、出勤率、工時利用率、勞動組織的調整、獎金、津貼等的監督和控制。此外,生產調度人員要監督車間內部作業計劃的合理安排,要合理投產、合理派工、控制窩工、停工、加班、加點等。車間勞資員(或定額員)對上述有關指標負責控制和核算,分析偏差,尋找原因。
(3)間接費用的日常控制。車間經費、企業管理費的項目很多,發生的情況各異。有定額的按定額控制,沒有定額的按各項費用預算進行控制,如採用費用開支手冊、企業內費用券(又叫本票、企業內流通券)等形式來實行控制。各個部門、車間、班組分別由有關人員負責控制和監督,並提出改進意見。
上述各生產費用的日常控制,不僅要有專人負責和監督,而且要使費用發生的執行者實行自我控制。還應當在責任制中加以規定。這樣才能調動全體職工的積極性,使成本的日常控制有群眾基礎。
3、及時糾正偏差。針對成本差異發生的原因,查明責任者,分別情況,分別輕重緩急,提出改進措施,加以貫徹執行。對於重大差異項目的糾正,一般採用下列程序:
(1)提出課題。從各種成本超支的原因中提出降低成本的課題。這些課題首先應當是那些成本降低潛力大、各方關心、可能實行的項目。提出課題的要求,包括課題的目的、內容、理由、根據和預期達到的經濟效益。
(2)討論和決策。課題選定以後,應發動有關部門和人員進行廣泛的研究和討論。對重大課題,可能要提出多種解決方案,然後進行各種方案的對比分析,從中選出最優方案。
(3)確定方案實施的方法步驟及負責執行的部門和人員。
(4)貫徹執行確定的方案。在執行過程中也要及時加以監督檢查。方案實現以後,還要檢查方案實現後的經濟效益,衡量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⑺ 工程中優化設計有哪些方法
採用成熟先進的施工工藝,避免不必要的浪費。部分結構的調整等省下費用
⑻ 現代設計方法有哪些
現代設計方法是隨著當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而在涉及領域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的多元交叉學科。它是以設計產品為目標的一個總的知識群體的總稱。目前它的內容主要包括:優化設計、可靠性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工業藝術造型設計、虛擬設計、疲勞設計、三次設計、相似性設計、模塊化設計、反求工程設計、動態設計、有限元法、人機工程、價值工程、並行工程、人工神經元計算方法等。在運用他們進行工程設計時,一般都以計算機作為分析、計算、綜合、決策的工具。本節以計算機輔助設計、優化設計、可靠性設計、有限元法、工業藝術造型設計、設計方法學、三次設計等為例來說明現代設計方法的基本內容與特點。
1、計算機輔助設計
計算機輔助設計(Computer Aided Design),簡稱CAD。他是把計算機技術引入設計過程並用來完成計算、選型、繪圖及其他作業的一種現代設計方法。計算機、繪圖積極其他外圍設備構成CAD硬體系統,而操作系統、語言處理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和應用軟體等構成CAD的軟體系統。通常所說的CAD系統是只由系統硬體和系統軟體組成,兼有計算、圖形處理、資料庫等功能,並能綜合利用這些功能完成設計作業的系統。典型的CAD工作過程如圖1-3所示。
2、優化設計
優化設計(Optimal Design)是把最優化數學原理應用於工程設計問題,在所有可行方案中尋求最佳設計方案的一種現代設計方法。
在進行工程優化設計時,首先把工程問題按優化設計所規定的格式建立數學模型,然後選用合適的優化計算方法在計算機上對數學模型進行尋優求解,得到工程設計問題的最優設計方案。
在建立優化設計數學模型的過程中,把影響設計方案選取的那些參數稱為設計變數;設計變數應當滿足的條件稱為約束條件;而設計者選定來衡量設計方案優劣並期望得到改進的指標表示為設計變數的函數,稱為目標函數。設計變數、約束函數、目標函數組成了優化設計問題的數學模型。優化設計需要把數學模型和優化算發放到計算機程序中用計算機自動尋優求解。常用的優化演算法有:0.618法、鮑威爾(Power)法、變尺度法、復合型法、懲罰函數法。
3、 可靠性設計
可靠性設計(Reliability Design)是以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為理論基礎,是以失效分析、失效預測及各種可靠性試驗為依據,以保證產品的可靠性為目標的現代設計方法。
可靠性設計的基本內容是:選定產品的可靠性指標及量值,對可靠性指標進行合理的分配,再把規定的可靠性指標設計到產品中去。
4、有限元法
有限元法(Finite Method)是以電子計算機為工具的一種數值計算方法。目前,該方法不僅能用於工程中復雜的非線性問題、非穩態問題(如結構力學、流體力學、熱傳導、電磁場等方面的問題)的求解,而且還可以用於工程設計中進行復雜結構的靜態和動力學分析,並能准確地計算復雜零件的應力分布和變形,成為復雜零件強度和剛度計算的有利分析工具。
5、工業藝術造型設計
工業藝術造型設計時工程技術與美學藝術相結合的一門新學科。他是旨在保證產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用藝術手段按照美學法則對工業產品進行造型活動,包括結構尺寸、體面形態、色彩、材質、線條、裝飾及人際關系等因素進行有機的綜合處理,從而設計出優質美觀的產品造型。實用和美觀的最佳統一是工業藝術造型的基本原則。
這一學科的主要內容包括:造型設計的基本要素、造型設計的基本原則、美學法則、色彩設計、人機工程學等。
6、反求工程設計
反求工程設計(Reverse Engineering)是消化吸收並改進國內外先進技術的一系列工作方法和技術的總和。它是通過實物或技術資料對已有的先進產品進行分析、解剖、試驗,了解其材料、組成、結構、性能、功能,掌握其工藝原理和工作機理,已進行消化仿製、改進或發展、創造新產品的一種方法和技術。它是針對消化吸收先進技術的系列分析方法和應用技術的組合。
⑼ 簡述西葯處方審查的內容和方法
根據《醫療機構處方審核規范》
第十二條 處方審核流程:
(一)葯師接收待審核處方,對處方進行合法性、規范性、適宜性審核。
(二)若經審核判定為合理處方,葯師在紙質處方上手寫簽名(或加蓋專用印章)、在電子處方上進行電子簽名,處方經葯師簽名後進入收費和調配環節。
(三)若經審核判定為不合理處方,由葯師負責聯系處方醫師,請其確認或重新開具處方,並再次進入處方審核流程。
第四章 審核內容
第十三條 合法性審核。
(一)處方開具人是否根據《執業醫師法》取得醫師資格,並執業注冊。
(二)處方開具時,處方醫師是否根據《處方管理辦法》在執業地點取得處方權。
(三)麻醉葯品、第一類精神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放射性葯品、抗菌葯物等葯品處方,是否由具有相應處方權的醫師開具。
第十四條 規范性審核。
(一)處方是否符合規定的標准和格式,處方醫師簽名或加蓋的專用簽章有無備案,電子處方是否有處方醫師的電子簽名。
(二)處方前記、正文和後記是否符合《處方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文字是否正確、清晰、完整。
(三)條目是否規范。
1、年齡應當為實足年齡,新生兒、嬰幼兒應當寫日、月齡,必要時要註明體重;
2、中葯飲片、中葯注射劑要單獨開具處方;
3、開具西葯、中成葯處方,每一種葯品應當另起一行,每張處方不得超過5種葯品;
4、葯品名稱應當使用經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並公布的葯品通用名稱、新活性化合物的專利葯品名稱和復方制劑葯品名稱,或使用由原衛生部公布的葯品習慣名稱;醫院制劑應當使用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正式批準的名稱;
5、葯品劑量、規格、用法、用量准確清楚,符合《處方管理辦法》規定,不得使用「遵醫囑」「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6、普通葯品處方量及處方效期符合《處方管理辦法》的規定,抗菌葯物、麻醉葯品、精神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放射葯品、易制毒化學品等的使用符合相關管理規定;
7、中葯飲片、中成葯的處方書寫應當符合《中葯處方格式及書寫規范》。
第十五條 適宜性審核。
(一)西葯及中成葯處方,應當審核以下項目:
1、處方用葯與診斷是否相符;
2、規定必須做皮試的葯品,是否註明過敏試驗及結果的判定;
3、處方劑量、用法是否正確,單次處方總量是否符合規定;
4、選用劑型與給葯途徑是否適宜;
5、是否有重復給葯和相互作用情況,包括西葯、中成葯、中成葯與西葯、中成葯與中葯飲片之間是否存在重復給葯和有臨床意義的相互作用;
6、是否存在配伍禁忌;
7、是否有用葯禁忌:兒童、老年人、孕婦及哺乳期婦女、臟器功能不全患者用葯是否有禁忌使用的葯物,患者用葯是否有食物及葯物過敏史禁忌證、診斷禁忌證、疾病史禁忌證與性別禁忌證;
8、溶媒的選擇、用法用量是否適宜,靜脈輸注的葯品給葯速度是否適宜;
9、是否存在其他用葯不適宜情況。
(9)處方優化設計的方法主要有哪些擴展閱讀
根據《醫療機構處方審核規范》
第十六條 處方審核質量管理以自我監測評價為主,以行政部門干預評價為輔。
醫療機構應當在醫院葯事管理與葯物治療學委員會(組)和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領導下設立處方審核質量管理小組或指定專(兼)職人員,定期對機構內處方審核質量開展監測與評價,包括對信息系統審核的處方進行抽查,發現問題及時改進。
縣級以上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含中醫葯主管部門)可以組織或委託第三方對其核發《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醫療機構處方審核質量進行檢查評價。
第十七條 開展處方審核應當滿足以下必備條件:
(一)配備適宜的處方審核人員;
(二)處方審核人員符合本規范第五條要求;
(三)具備處方審核場所;
(四)配備相應的處方審核工具,鼓勵醫療機構建立處方審核信息系統;
(五)制訂本機構的處方審核規范與制度。
第十八條 建立並實施處方審核全過程質量管理機制。
(一)審核過程追溯機制:醫療機構應當保證處方審核的全過程可以追溯,特別是針對關鍵流程的處理應當保存相應的記錄。
(二)審核反饋機制:建立不合理處方的反饋機制,並有相應的記錄。
(三)審核質量改進機制:針對處方審核,建立質量改進機制,並有相應的措施與記錄。
第十九條 建立處方審核質量監測指標體系,對處方審核的數量、質量、效率和效果等進行評價。至少包括處方審核率、處方干預率、處方合理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