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有肝炎,怎麼辦呀
慢性肝炎指急性肝炎在經過6個月後,仍有臨床症狀和肝功能障礙者,主要表現為食慾不振、疲乏無力,或上腹不適,嚴重者消瘦、面色灰暗、黃疽等。肝功能明顯異常,特別是體內轉氨酶升高。中醫學認為,急性肝炎遷延不愈,濕熱留變,肝病傳脾,氣滯血瘀成為慢性肝炎,臨床上:常用治療本病的有效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
垂盆草、陰行草各500克,矮地茶250克。上述各葯加工成棕褐色顆粒,每袋重13克;開水送服,每次l袋,日3次,代茶飲。
本方用於慢性肝炎有良效。
[方二]
虎杖根500克,北五味子250克,蜂蜜10130克。將虎杖、五味子洗凈,用砂鍋加水浸泡半小時,水量以浸沒葯物為度,中火煎沸後,改用小火煎半小時,等剩下1大碗葯液時,濾出頭汁;再加水2大碗,煎2汁,約剩下1大碗葯液時,濾出,棄渣;最後將頭、二汁及蜂蜜一起倒人大砂鍋內,小火煎沸5分鍾後,離火,冷卻,裝瓶,蓋緊,每日3次,每次1匙,飯後開水沖服,兩個月為1療程。
本方柔肝解毒,去疹止痛,利濕,適用於慢性肝炎。
[方三]
米醋1000毫升,鮮豬骨500克,紅、白糖各120克。共煮,不加水,沸後30分鍾取出過濾,成人每服30--40毫升。
本方可用於治療急、慢性傳染性肝炎。
[方四]
淮山、園肉各15--25克,水魚1隻(即甲魚)。先用熱水燙水魚,使其排尿後切開洗凈去腸腔,然後將水魚肉與殼一起連同淮山、園肉放燉盅內,加水適量,隔水燉熟服用。
本方治陰補陽,適用於慢性肝炎之症見氣血不足者。
[方五]
淡附片30--120克,龍膽草、萊菔子、白蒺藜各9克,石決明30克,女貞子、廣鬱金、當歸身、炒白術各9克,乾薑6克,粉丹皮9克,生甘草6克。先煎淡附片、乾薑、生甘草、石決明2--3小時,然後納入諸葯再煎1小時,1日1劑,分早晚服。
本方為中醫陸震治療慢性遷延性肝炎的經驗方,功能溫陽益陰,培土榮土。
[方六]
巴戟天15克,仙靈脾15—30克,菟絲於、桑寄生、丹參各30克,陳皮6克,虎杖15—30克,黃芩15--20克。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本方為上海市王英侖治療乙型慢性肝炎方,功能溫腎健脾,化濕活血。
[方七]
當歸、白術、柴胡各10克,茯苓、虎杖各15克,茵陳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1個月為1療程。
本方為湖北中醫鍾磊治療乙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方,功能清熱解毒,活血調肝。
[方八]
柴胡、枳殼、川芎、香附各12克,鬱金、太子參、茯苓各15克,陳皮、半夏各12克,白術、黃芩各15克。水煎服,日1劑,早晚服。
本方為上海中醫王育群治療慢性遷延性肝炎方,功能疏肝理氣,健脾和胃。
[方九]
金錢草、車前子(包)、澤瀉、薏苡仁各12克,草決明15克,山楂12克,丹皮10克,丹參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草河車12克,桑枝30克,大黃炭10克,生地15克,桃仁10克,黃精15克,生黃芪5克,何首烏12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本方為北京中醫陳增潭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方,功能清除里邪,扶正補虛,調理氣血。
[方十]
柏子仁、酸棗仁各12克,天冬10克,麥冬、當歸各12克,五味子9克,生地黃14克,黨參12克,玄參10參,丹參16克,遠志8克,茯苓12克,橘梗10克。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本方養心安神,治陰柔肝,對慢性遷延性肝炎有效,是空軍衡陽醫院中醫科奚彩昆的經驗方。
[方十一]
黃芪、黨參各15克,薏苡仁30克,蚤休、白芍各10克,丹參15克,貫眾10克,茵陳30克,女貞子、蠶砂各15克,白術、川楝子各10克,柴胡6克,枳實10克,生草6克,菟絲子30克。水煎服,30日為1療程。3-4個療程有效,見效後本方改為蜜丸以鞏固療效。
本方為湖北中醫劉宇富方,功能益氣補中,疏肝活血,適用於慢性乙型肝炎。
[方十二]
南沙參30克,全當歸、杭麥冬、甘構杞、熟地黃、杭白芍、制鱉甲、雞內金、霍山石斛各10克,北五味5克,廣鬱金、青陳皮各10克。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本方為湖北著名中醫杜健民驗方,功能滋陰養肝,可用以主治慢性肝炎,肝腎陰虛型, 症見兩脅隱痛、口苦咽干、手足心熱、頭昏身鳴、失眠多夢、腰膝酸軟、舌質紅、少苔或苔 薄黃、脈弦細。
口苦甚者加酒炒黃連以清熱,失眠者加酸棗仁、琥珀以安神定志,腹脹納差者加炒三仙以助運化,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者加桃仁、紅花、三七以活血通絡。
禁忌:肝膽濕熱及脾胃虛寒者忌服。
[方十三]
柴胡9克,茵陳20克,板藍根15克,當歸9克,丹參20克,莪術、黨參、炒白術各9克,黃芪、女貞子各20克,五味子15克,茯苓9克。水煎服,每日1劑。頭煎二煎葯液相混,早、中、晚分3次服。亦可共碾為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日服3丸。
本方為甘蕭著名中醫周信有驗方,功能舒肝解郁,活血化瘀,清解祛邪,培補脾腎,可主治慢性、毒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脾腫大、肝功能異常等。
有濕熱證候或瘀膽現象的,方中茵陳可重用40—60克,以利於清利濕熱,再加赤芍、梔子,是出於祛瘀利膽的目的。虛贏不足嚴重的,偏於陽虛酌加淫羊藿、仙茅、肉桂以溫補腎陽,偏於陰虛酌加生地。枸杞等以滋補腎陰。對於肝硬化代償失調,血脈瘀滯,陽虛不化所出現的腹水,根據「去瘀生新、溫陽利水」的治則,在重用補益脾腎和活血祛瘀之品的基礎上,尚須酌加理氣利水之品,如大腹皮、茯苓皮、澤瀉、白茅根等,如此標本兼治,有利於腹水消除,恢復肝臟代償功能。
[方十四]
黃芪、黨參、白術、茯苓各15克,甘草6克,黃精、沙參各15克,麥冬10克,枸杞子、白芍各15克。上葯共煎,每次煎得葯汁1印口150毫升。早晚各服1次。
本方為上海著名中醫王翹楚驗方,功能健脾、益氣、生津、養肝,適用於急性病毒性肝炎恢復期,慢性病毒性肝炎由於肝病日久、脾虛失運、肝陰受損、纏綿不易恢復者。
黃疽尚未退凈,GFI仍不正常,濕熱余邪未清者,加金錢草、車前草、大黃,以清瀉濕熱、利膽退黃;有肝鬱氣滯證候者,加柴胡、鬱金、枳殼,以舒肝理氣;肝區疼痛甚者,加金鈴子、延胡索以止痛;有肝陽擾心者,心情急躁易怒,夜寐不安,心慌,夢多,則加龍骨、牡蠣、珍珠母、五味子、酸棗仁、夜交藤等,以平肝、寧心、安神。
[方十五]
豬肉、鮮平菇各500克,料酒、精鹽、蔥段、薑片、生油適量。將豬肉洗凈,下沸水鍋焯一會,撈出洗凈切成塊,平菇用水洗凈。坐鍋加入生油,油熱後加入姜、蔥煸香,放人肉塊,烹入料酒,煸炒至水干,加入清水、精鹽,用武火燒沸,文火燉至肉熟,倒人乎菇燉至平菇熟透人味即成。
乎菇內含較高的碳水化合物及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不僅味鮮美,而且治療作用較好。對肝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軟骨病和高血壓等病均有很好的療效,能調節婦女更年期綜合征,改善人體新陳代謝、增強體質,並含有某些抗癌的物質,所以又能作為預防癌症的保健食品。配以溫補之品豬肉,能提高平菇的滋補保健療效。
[方十六]
泥鰍500克,豆腐250克,食鹽適量。泥鰍去腮及內臟,沖洗干凈,放人鍋中,加清水,煮至半熟,再加豆腐、食鹽,燉至熟爛即成。
本方有清利濕熱功效,適用於濕熱黃疸,小便不利及傳染性肝炎。
本方出自《泉州本草》,方名為後補,原方用於「黃疸濕熱小便不利」。為治療濕熱黃疸方。濕熱熏蒸,膽液外泄,則見黃疸,法宜清利濕熱。方中以泥鰍為主,清利小便以除濕熱,尤宜於黃疸;以豆腐為輔佐,清熱解毒以助清利濕熱之力,合用而成清利濕熱之方。
[方十七]
活鯉魚250克,白糖40克,植物油500克(實際耗用50克),蔥、姜、蒜各10克,麵粉40克,干團粉5克,本養數個,筍尖8克,干木耳O.15克,醬油15克,醋、料酒各10克,清湯60克,清鹽5克。
把干木耳用開水發好,蔥、姜、蒜切成細絲,荸薺、筍切成薄片,團粉加上一倍以上的水調成濕團粉;將活鯉魚殺死,去鱗挖鰓,取出內臟,洗干凈,抹乾,再將魚的兩面用刀劃成5.6公分的刀口,先將精鹽撒進刀口處,稍腌,再把乾麵粉向各刀口撒勻,然後把整條魚的兩面都沾滿麵粉,並且要沾得均勻;把油鍋燒至滾時,將魚放人油鍋,魚身上的刀口立即張開,魚尾翹起,用刀鏟不斷地鏟動鍋底,以防粘鍋。這時,可將魚尾推向鍋邊,使魚身稍彎,翻過來再炸,然後把魚身壓平,並把魚頭按進油里,讓它炸透,等呈金黃色時,取出,濾去油之後,放進盤里;再取少量植物油,放上蔥、姜、蒜絲,加人醋,同時,加進木耳及筍片、荸薺片、肉湯、料酒、白糖、濕團粉等,燒成濃汁,快速澆在已炸好的魚身上即成。在正餐時食用,1日1次。
內含有蛋白質31.1克,脂肪58.6克,糖76克,熱量956仟卡,鈣434毫克,磷397毫克,鐵5.7毫克,硫胺素0.18毫克,核黃素0.19毫克,尼克酸6.2毫克。
本品適用;廠冠心病、高血壓、腦血管病、營養不良、消化不良以及肝臟病患者食用。
[方十八]
山葯50克,蛋黃2個,粳米150克。將雞蛋打破,去白留黃,用筷子將蛋黃打散,山葯洗凈,切片;粳米淘洗干凈。將山葯、粳米一道放入鍋內,加水適量。將鍋置武火上燒開,改用文火熬煮至熟。起鍋前,將雞蛋黃倒入粥內,再拌勻燒開即成。
本方有滋陰潤燥,養血息風之功。是中老年人體質虛弱者春季最佳的飯食。可輔治心煩不得眠、熱病痙厥、虛勞吐血、嘔逆、下痢、胎漏下血、燙飭、肝炎、小兒消化不良等症。
參考資料:http://www.bioon.com/Article/Class190/yanfang/gandang/200407/58815.html
㈡ 治肝炎有什麼好方法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臟炎性病變為主並可引起多器官損害的一種傳染病。本病廣泛流行於世界各國,主要侵犯兒童及青壯年,少數患者可轉化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它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國當前流行最為廣泛、危害性最嚴重的一種傳染病。
乙型肝炎無一定的流行期,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多屬散發。近年來乙肝發病率呈明顯增高趨勢,fx120提醒您,避開流行區域、注意衛生習慣、居住條件、提高自身免疫水平等措施可以有效預防乙肝。
醫學上肝炎可分為甲、乙、丙、丁、戊、己、庚七種類型,其中乙肝是流行最廣泛、危害最嚴重的一種傳染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簡稱乙肝病毒)引起的肝臟炎性損害,本病遍及全球,臨床表現為乏力、食慾減退、惡心、嘔吐、厭油、腹瀉及腹脹,部分病例有發熱、黃疸,約有半數患者起病隱匿,在檢查中發現。乙肝病毒感染人體後,廣泛存在於血液、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精液等處,主要通過血液、性接觸、密切接觸等傳播,所以乙肝發病具有家族性。
但並不是每個感染病毒的人都會成為乙肝患者,這與患者感染的病毒數量、毒力和感染方式等因素密切相關,每個人的身體素質、免疫反應狀態,也在乙肝病情和病程的轉歸上起著重要作用。所以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後可能出現下面結果:不發病且產生保護性乙肝表面抗體、長期慢性無症狀帶毒者、輕度慢性肝炎、重型肝炎。
乙肝難以根治,治療上目前沒有特效葯。所以乙肝應該從多方面綜合治療:1、要有克敵制勝的堅強意志,「怒則傷肝」,要保持愉快心情;2、病毒活動期患者必須卧床休息,等到病情穩定,轉氨酶不升高時才能適當活動;3、乙肝用葯如用兵,多則有害,少則無效,針對自己的病情,在專家指導下選擇服用抗病毒葯、調整免疫葯、活血化瘀葯、抗纖維化和促進肝細胞再生的葯物,切勿有病亂投醫濫用葯;4、保持生活有規律,合理安排飲食,飲食以清淡為主。
乙肝難治,但是不難防。如果我們大家把好預防這一關,乙肝就並不可怕,乙肝的預防包括:1、廣泛推行乙肝疫苗的接種工作;2、保持積極的心態與樂觀的情緒,堅定戰勝疾病的信心;3、了解和掌握乙肝病的一些防治知識,養成並堅持良好、科學的生活規律;4、合理調配營養與食療,忌煙酒,少食油膩之物,避免便秘;5、注意起居和個人衛生,根據氣溫增減衣服,積極預防各種感染;6、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在醫生指導下用葯,定期復查肝功能。
乙肝病毒感染人體後,如果身體抵抗力強,免疫功能正常,而且治療及時,那麼乙肝病毒會很快被清除,乙肝在急性期就能治癒。但一旦乙肝病毒沒能及時清除,乙肝會轉為慢性,病毒會長期攜帶,檢查表現為乙肝抗原陽性,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乙肝病毒攜帶者。 如果乙肝病毒在肝細胞內活動,復制繁殖,則可以出現臨床症狀,常見症狀有:感覺肝區不適、隱隱作痛、全身倦怠、乏力,食慾減退、感到惡心、厭油、腹瀉。病人有時會有低熱,嚴重的病人可能出現黃疸,這時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如果延誤治療,少數病人會發展成為重症肝炎,表現為肝功能損害急劇加重,直到衰竭,同時伴有腎功能衰竭等多臟器功能損害,病人會出現持續加重的黃疸,少尿、無尿、腹水、意識模糊、譫妄、昏迷。 慢性乙肝患病日久,會沿著「乙肝-肝硬化-肝癌」的方向演變,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乙肝三部曲」,所以患乙肝後應採取治療措施,並定期檢查身體。
如何正確認識乙肝治療效果的判定標准
許多患者認為只有「大小三陽全部轉陰」才是乙肝治療的唯一目的。其實,這種觀點是非常不正確的,也不符合目前乙肝治療的實際情況。比較客觀科學的療效判定標准可分為以下幾種:
(1) 臨床治癒血清學生化指標如轉氨酶、膽紅素等恢復正常,臨床症狀明顯改善或消失,不論其病毒學標志如何,均可視為臨床治癒。
(2)降低傳染性在臨床治癒的基礎上,經治療e抗原和血清HBV DNA (乙肝病毒基因)陰轉或病毒復制呈明顯下降,此類患者血中無完整的病毒顆粒,故傳染性極低。肝臟損傷相對較輕,對於招工、升學及妊娠應無明顯影響,可進行正常的社會活動,但應堅持復查,觀察病情變化。如出現下述情況之二,則應積極治療:血清HBV DNA轉為陽性;肝功能異常,有明顯臨床症狀;e抗原陽轉有明顯肝臟纖維化傾向或早期肝硬化跡象。
(3)病毒清除表現為血清中表面抗原陰轉,血中及肝臟組織的HBVDNA檢查均為陰性。且追蹤觀察一年以上無復發;但乙肝病毒的徹底清除仍是尚待解決的問題,國前尚不能以此作為乙肝治癒的唯一標准。
(4)抗體的轉陰。抗體的出現反映機體對病毒的反應性,一般而言,抗體的產生與治療有關,而杭體的消失與治療無關,隨著抗原的消失,其相關的抗體會自然陰轉。抗體陰轉的速度因人而異,也與抗體種類有關。如e抗體自然陰轉時間較短,而核心抗體在體內維持時間可長達十數年。涸此,只要血清學檢測表面抗原、戶抗原為陰性,血清HBV DNA陰性,不論其一種抗體或幾種抗體陽性,一般無治療指征,可定期觀察。當然,若表面抗體陰性,可接種乙肝疫茵,但接種劑量及程序與正常人有別,最好同時使用佐劑。
谷丙轉氨酶增高說明什麼
病毒性肝炎 這是引起谷酸丙氨酸轉氨酶,簡稱谷丙轉氨酶(CPT)增高最常見的原因。各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CPT均可增高,但升高幅度與肝臟損傷程度不成正比,絕不能以CTP數值的高低來判斷病情的輕得。
中毒性肝炎 多種葯物和化學制劑,如紅黴素、異煙肼、保泰松等都可引起CPT升高,停葯以後,CPT很快恢復正常。
肝硬化和肝癌 肝硬化、原發性或轉移性肝癌患者的CPT常常高於正常水平。但有的患者GPT指標變化不明顯,此時,可以加測血液中其他酶類和甲胎蛋白,同時B超或CT檢查也有助於鑒別診斷。
酒精中毒性肝病 許多研究表明,酒精中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脂肪肝患者CPT水平增高,但脂肪肝患者同時伴有膽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的增高。
膽道疾病 膽囊炎、膽石症等急性發作時,患者CPT指標也可升高,但都同時伴有發熱、腹痛、黃疸、膽紅素升高等症狀,在炎症控制後,CPT可降至正常。
心臟疾患 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時CPT水平升高,但升高程度不如COT(穀草轉氨酶)明顯。
其他某些感染性疾病 如肺炎、結核病等也可出現CPT的升高,但這些疾病都各有其特殊的臨床表現,藉助於一些實驗室檢查可明確診斷。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又稱HBV)引起的,HBV存在於乙肝病人的血液、汗液、唾液、月經、乳汁及淚液等分泌物中。與乙肝急性期和慢性肝炎急性發作期時病人的上述體液及分泌物接觸後,HBV進入血液中即可傳染上乙型肝炎。
HBV進入血液的主要途徑:
①母嬰垂直傳播:我國現有HBsAg陽性者約1.4億人,其中85%通過母嬰傳播。垂直傳播是我國乙型肝炎蔓延和高發的主要原因。也有少數為父嬰傳播者。母嬰傳播主要是通過產道感染或宮內感染。
②血液或血製品傳播:被HBV污染的血製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輸給受血者,多數會發生輸血後肝炎,另外血液透析、腎透析時也會感染HBV。
③醫源性傳播:被HBV污染的醫療器械(如手術刀、牙鑽、內窺鏡、腹腔鏡等)均可傳播HBV。
④家庭內密切接觸:主要指性接觸、日常生活密切接觸(如同用一個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受HBV感染的可能。HBV可通過破損粘膜進入密切接觸者的體內。
⑤公共場所、理發店、美容院等容易被HBV污染,如浴池、剃刀等均可傳染HBV。
預防措施
首先母嬰傳播是我國乙肝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國內十分重視,自80年代起HBsAg陽性孕婦出生的嬰兒均普遍注射乙肝疫苗。通過20年的努力,上海市出生的嬰兒HBsAg攜帶者從9.8%降至0.5%。因而我們可以驕傲地說,中國不久將來HBsAg 攜帶者將會明顯降低,乙肝完全可以預防。其次嚴格篩選獻血員,確保醫用血液及血製品不被污染。
最後要加強對乙肝病人的治療,慢性活動性乙肝首選α-干擾素抗病毒治療。應加強衛生常識普及宣傳,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通過上述各種措施,相信不久的將來,乙肝病人將大大大減少。
消滅乙肝關鍵在於預防,乙肝病毒傳播的途徑概括起來有二個方面:
經血傳染:如輸入全血、血漿、血清或其它血製品。在熱帶、副熱帶的蚊蟲以及各種吸血昆蟲,可能會傳播乙肝病毒。
母嬰傳播:孕婦是乙肝帶原者,通過產道直接傳染給新生兒。
體液傳播:如醫療器材被乙肝病毒污染後消毒不徹底或處理不當引起傳染。性接觸的傳播。與乙肝患者或帶原者長期密切接觸如:唾液、尿液、血液、膽汁及乳汁均會造成污染而傳染乙肝。
乙肝的檢測指標「兩對半」,其檢測方法技術成熟,簡便易行,價格低廉,又具有較重要的臨床意義,能說明很多臨床問題,因此在各級醫院都廣泛開展了「兩對半」的化驗。人們約定俗成地給這「兩對半」5項指標排了個隊,依次為HBsAg(乙肝表面抗原)、抗-HBs(乙肝表面抗體)、HBeAg(乙肝e抗原)、抗—HBe(乙肝e抗體)、抗—HBc(乙肝核心抗體),然後老百姓又將第一、三、五項陽性(即HBsAg、HBeAg和抗-HBc)稱為大三陽,將第一、四、五項陽性(HBsAg、抗-HBe、抗—HBc)稱為小三陽。
「大三陽」的意義如何呢?我們就從這三項陽性指標來進行分析。首先是HBsAg陽性。一般提示體內有乙肝病毒存在,現在正被感染;HBeAg陽性是乙肝病毒的復制指標,提示乙肝病毒正在體內活躍復制,病毒含量較多,傳染性相對較強。抗抗—HBc的陽性意義不大,只提示曾被乙肝病毒感染過,現在體內也許有病毒,也許沒有。所以綜合起來講,「大三陽」的含意是有肯定的乙肝病毒現症感染,病毒正在活躍復制,病毒數量較多,傳染性相對較強。
應當指出的是, 「大三陽」只能說明體內病毒的情況,而不能說明肝功能的情況,不能說明肝損害的嚴重程度。有人誤以為「大三陽」就是肝損害很重的意思,這是錯誤的。肝損害的嚴重程度只能通過化驗肝功能,作B超等檢查來確定,而與病毒指標的某一項或幾項陽性沒有必然的聯系。
1、什麼是乙肝?簡要發病機理是什麼?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臟疾病。HBV本身對肝臟無明顯損傷,主要通過人體的免疫應答造成肝細胞損傷,HBV感染人體後可刺激機體產生一系列抗體和細胞免疫反應,如果機體免疫反應正常,可以清除感染的病毒而痊癒;免疫反應不足以清除病毒,病毒可持續存在,成為慢性乙肝。
2、乙肝傳播途徑是什麼?如何避免感染乙肝?
主要傳播途徑有三:血液傳播;母嬰垂直傳播;性傳播。乙肝不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播,所以日常接觸如握手、擁抱、一起工作、吃飯等一般不會傳播乙肝,完全沒必要談肝色變。
避免乙肝感染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注射乙肝疫苗,與乙肝患者接觸應注意避免皮膚、粘膜的破損。特別提醒:補牙、修面、修腳、醫療器械如針具、口腔器材、內鏡等消毒不徹底,也可能引起乙肝的傳播。
3、新生兒免疫是我國乙肝預防的重點
在中國,乙肝病毒感染絕大多數始於幼齡期,特別是母嬰傳播。嬰幼兒因缺乏自我保護、皮膚嬌嫩易破更容易感染乙肝,同時因免疫功能不完善,更容易轉為慢性。據統計,幼齡感染者中90%發展為慢性,而成人感染者中僅5-10%轉為慢性,所以抓好新生兒免疫是目前解決乙肝的根本辦法。
我國政府自2002年12月起,已經把乙型肝炎疫苗納入新生兒計劃免疫,每年用上億人民幣為新生兒免費提供乙型肝炎疫苗。目標是經過兩代人的努力(約50年),通過接種乙肝疫苗,將乙型肝炎病毒攜帶率由1992年的10%下降至1%以下。乙肝免疫的重點在農村,從衛生部現有資料估計,我國城市乙肝接種率已達90%,農村約40%,還有太多的工作需要去做。
4、如何預防母嬰傳播?
母嬰傳播是我國乙肝的主要傳播方式。女性孕前檢查HBV-DNA,最好在DNA陰性時考慮懷孕。HBV-DNA陽性母親的孩子出生後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越早越好,並程序注射乙肝疫苗,成功率約95%左右,應及時檢查是否產生抗體;DNA陰性母親的孩子可以只注射乙肝疫苗,保險起見也可以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目前對母親是否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尚有爭議,不作常規推薦。
父親為大三陽或小三陽但DNA陽性者,孩子出生時也建議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避免出生後密切接觸傳播。
5、慢性乙肝患者是否可以結婚、生育?
絕大多數乙肝患者在肝功能穩定、病毒不復制的情況下可以結婚、生育,對方應該注射乙肝疫苗並產生保護性抗體,女性乙肝患者尤其要注意預防母嬰傳播。對於症狀嚴重、肝功能明顯異常的慢性患者,暫不宜結婚,應積極治療,待病情穩定後再結婚。
6、乙肝的常規檢查及意義?
乙肝五項:是診斷乙肝感染的基本依據,HBsAg(+)提示感染了乙肝病毒,但不提示病毒復制及傳染性;抗HBs(+)表示有保護性抗體,對乙肝有免疫力,注射乙肝疫苗及自然感染痊癒後都可產生抗HBs;HBeAg(+)是乙肝病毒復制的指標,提示有傳染性;抗HBe(+),一般情況下提示乙肝病毒低復制或不復制,少數情況下結合DNA檢測明確是否存在病毒變異;抗HBc提示感染過乙肝;抗HBc-IgM(+)提示病毒復制。
HBVDNA陽性提示病毒復制、有傳染性。目前DNA應該採用PCR定量檢測,靈敏度高但假陽性率也高,DNA一定要到大型、正規醫院檢測以避免誤差。
肝功能:轉氨酶尤其是ALT是肝細胞損傷的敏感標志;血清總蛋白分白蛋白和球蛋白,白蛋白下降提示肝細胞損害,慢性肝炎、肝硬化時常出現白蛋白減少而球蛋白增加,A/G比例倒置。
B超:肝臟影像學檢查,對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腹水、肝癌都有一定的提示和診斷作用。
以上結果應該由專業醫生綜合分析,不要盲目猜測。
7、飲食、生活注意事項:
飲食方面主要是戒酒、避免辛辣刺激食品,一些如「不能吃雞肉、羊肉、海鮮」的說法多無科學依據;避免過度勞累,遠離化學毒素,慎用葯物尤其是對肝臟有損害的葯物。肝功異常、病情活動時要注意休息,飲食清淡、營養均衡。
8、慢性乙肝的治療:
目前慢性乙肝的治療尚是世界性難題,沒有特效葯可以根治,所以市場上一切宣傳「治癒乙肝」、「大小三陽轉陰」的葯品、療法都是徹頭徹尾的騙子,要注意鑒別,不要存在僥幸心理,你的上當會助長欺騙的社會風氣。
到正規的醫院尋求專科醫生診治,制定適合你的治療方案,並定期復查,及時調整治療方案。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的飲食起居、樂觀的心理狀態是治療的有利因素。
2003年1月15日,國家工商總局、衛生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公布了《關於規范醫療廣告活動,加強醫療廣告監管的通知》,包括乙肝在內的11種疾病的醫療廣告暫不準發布,所以凡是涉及到乙肝的廣告均屬違法!
乙肝如何治療才能避免失敗
目前被國內外專家公認的療效確切的抗乙肝病毒葯只有α干擾素和拉米夫定,國內近年又推出了苦參素。其他幾種抗乙肝病毒葯如單磷酸阿糖腺苷、膦甲酸鈉等,雖有一定的抗乙肝病毒作用,但因副作用多等原因,臨床應用不多,有的在國外已被淘汰。評價抗乙肝病毒葯的標准首先是有效(抑制和殺滅乙肝病毒),其次是副作用小,病人可以長期應用。然而,符合上述條件的葯物還不多,所以,從醫生到病人都要珍惜現有的抗乙肝病毒葯物。慢性乙肝是個非常復雜的疾病,即使應用了抗乙肝病毒葯,治療也可能失敗,主要原因有如下幾條。
適應症不妥
不管幹擾素還是拉米夫定,都有嚴格的適應症,不是所有的感染乙肝病毒的人都能應用。這兩種葯共同的適應症是慢性乙肝病人,轉氨酶升高達正常值上限的2~10倍,肝臟炎症反應明顯者。這時病人正處於「免疫清除期」,即體內的免疫功能啟動,對乙肝病毒發起圍剿和清除,此時應用抗病毒葯助一臂之力,效果顯著。在「免疫耐受期」,轉氨酶正常或少許超過正常值,肝臟炎症輕或無,例如乙肝病毒攜帶者,體內免疫功能對乙肝病毒「熟視無睹」,這時應用任何抗病毒葯也是枉然,對此,干擾素、拉米夫定的效果極為有限。
如果適應症選擇准確,療效會明顯提高,選擇不當,濫「干擾」、「濫抗毒」,不但不能收到滿意療效,還會挫傷病人的治療信心,或對抗病毒治療產生抵觸情緒,並製造「抗病毒無效論」,影響乙肝病人正常用葯。
抗乙肝病毒葯物有局限性
慢性乙肝並非用上干擾素或拉米夫定就萬事大吉了,更不是用葯後一定會康復。其實,抗乙肝病毒葯都有其局限性,目前所有抗病毒葯都對乙肝病毒復制的原始模板(cccDNA)無效,一旦停葯,乙肝病毒就很快以cccDNA為模板繼續復制,結果大量新生乙肝病毒又猖獗起來,造成肝病復發。醫學家們指出,如堅持長期用葯,最大限度地壓制體內病毒的復制,再加上自身的免疫功能參與,方可最終將病毒清除,患者才有可能康復。
慢性乙肝病人的用葯,必需消除速戰速決、一蹴而就的觀念,要有長期用葯的准備。「速效論」是假話,不能相信。
抗乙肝病毒葯的另一個局限性為病人對其「應答率」不是100%(應答指病人用葯後HBeAg轉陰,抗-HBe轉陽,HBVDNA轉陰,轉氨酶正常),干擾素治療慢性乙肝的「應答率」在40%左右,而遠期應答率僅為30%左右。拉米夫定治療慢性乙肝時,用葯1年,HBeAg轉陰率不到20%,發生抗-HBe轉陽者僅15%左右,盡管HBVDNA轉陰率高達96%~100%,但HBeAg不轉陰或抗-HBe不轉陽,就易於復發。因此,我們既要看到抗病毒葯的有效性,也要了解其局限性,正確認識這些葯物,不能因其「局限性」而棄之不用,也不能因其「有效」而盲目樂觀。
葯物的毒副作用
「是葯三分毒」,抗乙肝病毒葯也有毒副作用,這又往往因人而異。應用干擾素除可引起流感樣癥候群之外,還可引起白細胞、血小板減少,也有脫發、抑鬱等情況發生,有時因為毒副作用使治療受挫。拉米夫定有時可引起胃腸道反應。
乙肝病毒變異
慢性乙肝是個復雜多變的疾病,在抗病毒葯物作用下和人體免疫壓力下,病毒常常發生變異,這可導致治療失敗。治療過程中、患者病情也經常波動,出現反復,這不一定歸咎於抗病毒葯物的應用。另外,慢性乙肝病人的免疫功能失調,在治療中可發生「混合感染」,如乙肝+丙肝,乙肝+丁肝,乙肝+甲肝等,或乙肝合並脂肪肝,有時又因濫用葯、飲酒等,使病情復雜,治療更困難,這都不是抗病毒葯的過錯。分析和找到失敗原因再採取措施,仍然會取得療效。
在應用抗乙肝病毒葯過程中,要細致觀察,多方分析,抗乙肝病毒葯不是「萬能靈葯」,其他葯物如抗肝纖維化、調節免疫功能方面的輔助用葯也是非常必要的。治療乙肝失敗,不能否定抗病毒葯物,大家也不可苛求抗病毒葯。乙肝治療學發展至今,最大的進步是確立了抗病毒為主的綜合治療戰略,如果不去抗病毒,就要走回頭路,千百萬乙肝病人將無所適從。當然,對抗病毒葯的不足,科學家早已察覺,現在正深入研究和開發更有效的抗病毒葯,應當說前景是樂觀的。
㈢ 患有急性肝炎怎麼辦用什麼辦法治最有效
急性肝炎需針對病因進行治療,病情一般可以得到控制。若由葯物原因引起的急性肝炎,需立即停用可疑葯物,並使用保肝降酶類葯物輔助治療肝炎。如果患者由於病毒感染引起急性肝炎,比如乙肝表面抗原陽性、肝功能異常、脾臟與肝臟增大、乙肝病毒DNA定量檢測指標明顯升高,表明患者可能患有急性乙型肝炎,需抗炎並使用保肝降酶類葯物對症治療。
㈣ 肝炎的最好的治療方法
肝炎的治療,根據病因和輕重程度採取不同的方法,其治療方法有:
1、葯物治療:禁止服用引發肝炎的葯物或由醫生調整肝炎用葯;
2、抗病毒治療:根據不同的病毒,採取針對性的治療方法;
3、免疫調節:服用強的松、免疫抑制劑等;
4、保肝治療:依據不同的損傷類型,應用中葯和西葯治療。
具體用葯請結合臨床,由醫生面診指導為准。
㈤ 肝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你好:肝炎很嚴重,只有用中醫中葯才能花小錢,徹底根治,用西醫花錢多,治標不治本,要在正規醫院接受科學有效的治療。永遠不能恢復健康
㈥ 得了肝炎怎麼辦
你好, 肝炎是分很多種的,而且病情不同治療也是不一樣的,建議你還是先做一下全面檢查吧,這樣可以指導治療的。
㈦ 肝炎怎樣治療
肝炎肝硬變分為活動性肝硬變和靜止性肝硬變兩種。治療的重點均應放在日常
生活保健包括調整飲食結構、增加營養、減輕肝臟的炎症損害、促進肝功能的恢復以及預防各種並發症上。
(1)活動性肝硬變:即肝臟炎症仍在活動的肝硬變。治療原則如下:
1)積極控制和減輕肝臟炎症:據報道,長期注射甘草甜素(如甘利欣)可產生類似皮質激素樣非特異性的減輕炎症作用,可控制肝臟炎症和壞死,減輕肝臟纖維化。一般應連續用葯6個月以上。
2)干擾細胞膠原分泌,抑制膠原的形成:可用秋水仙鹼1毫克/日,每周用葯5天。對慢性肝炎有肝硬變傾向者,可能有一定療效,而有的學者認為無效。治療初期為減少副作用,可從小劑量開始。
3)改善微循環及結統組織代謝;可採用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的中葯,如用「強肝湯」治療肝炎、肝硬變;用丹參、黃芪等葯組成的活血化瘀、益氣平肝方;以及冬蟲夏草菌絲(心肝寶)等,對防止肝纖維化均有一定作用。
(2)靜止性肝硬變:即肝臟炎症已經停止的肝硬變。應採取綜合治療措施:
1)調整飲食與營養:給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低脂肪飲食。尤其高蛋白飲食較為重要。此外,還應補充足夠的微量元素。
2)保護肝功能,促進肝細胞修復:肝功異常、轉氨酶升高、黃疸者,可給肌苷、肝泰樂等促進肝細胞代謝葯;也可眼雞骨草,冬蟲夏草、五味子、山豆根、甘草甜素、豬苓多糖、香菇多糖等以增強免疫力,減輕肝內炎症反應,降低轉氨酶和退黃疸作用的中成葯制劑;此外,還可應用促肝細胞生長肽以促進肝細胞的再生和肝功能的恢復。
3)補充蛋白質:除飲食補充外,還可通過靜脈給予多種氨基酸和蛋白制劑,如復合氨基酸、白蛋白、新鮮血漿等,以促進肝臟蛋白合成,提高血漿白蛋白水平。此外,中成葯烏雞白鳳丸對促進蛋白合成、降低麝香草酚濁度有顯著療效。
4)體育鍛煉:如氣功、太極拳及各種體育鍛煉,對提高既體抵抗力頗有效果,運動量應掌握在以不感到疲勞為度。
5)禁戒煙、酒。
6)慎用各類保肝葯,嚴禁使用能夠損害肝臟的葯物。
7)預防肝昏迷、肝腎綜合征。
8)以脾功能亢進為主要表現的病人,可行一支或兩支脾動脈栓塞,以提高血小板和血白細胞。
一般認為,在肝硬變階段,病人的病毒水平大多已趨於低復制狀態,因此,抗病毒治療已不再是主要的治療手段。更何況一些抗病毒葯還可誘發肝功能損傷。
㈧ 肝炎怎麼辦
肝炎分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兩部分。急性肝炎以清熱解毒為主,輔以行血化痰,利水除濕之法,又必須時時顧護脾胃之氣,用心調理,病不難愈。正所謂是花20%的力氣就可以拯救80%的生命。在這一階段,只需要使胃氣不敗,按法調治,就可以使病向愈而防止了病情向慢性化轉變。但最忌諱者莫過於醫者一味苦寒攻伐,致使病未祛而本已傷,那便是醫者的過錯了。在此期間,患者適宜的食物是鯽魚豆腐湯之類利濕補脾的膳食,休息以左側卧為主,宜用觀脾之法。急性期是關鍵時期,宜將患者送醫院隔離治療,若由急性轉為慢性,則治療難度何止增加十倍?機不可失!肝炎急性篇「肝熱病者,尿先黃」,急性傳染型肝炎在發作前有數周乃至幾個月的潛伏期,在這段時間內,還未出現很明顯的症狀,只是尿黃,渾身乏力,惡寒發熱,食慾減退,甚至於嘔吐、頭眩和小便不利等不明顯的症狀。若出現這些不明原因的症狀時,宜考慮是否已經感染上了肝炎,趕緊到醫院去做一下身體檢查,發現的越早對治療越有利,防微杜漸,在危險還未形成之前就把它解除了,這才是最明智也是最省力氣的做法。 急性肝炎發作時,約八成的患者都會出現一個症狀——黃疸,表現為周身黃染,連眼睛本來是白的地方也變成黃的,尿也是黃如茶的。下面請讓小子試著為您解釋一下黃疸的由來(以下純屬一家之言)。 黃疸一症,歷來認為多是由於濕熱郁阻於中焦使脾色外現所致,而此症又多見於肝炎。為什麼呢?一般的人濕熱體質的多的是,為什麼又沒有出現黃疸呢?難道真的僅僅是濕熱內蘊這么簡單嗎?顯然不是的。黃色為脾之本色,臟色外現一般是極其嚴重的情況下才會出現的。從黃疸症身目俱黃可知此症不僅跟脾有關,還跟肝有關。因於「肝開竅於目」的緣故!脾為諫議之官,看歷史上的魏徵就知道了,性情是極為中正剛直的,有啥就說啥,從來不會有所隱瞞。脾也是,它發現身體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立馬就上報給君主知道,然後君主就會及時採取應對的措施。而在五臟的關系中,脾屬土,肝屬木,所以肝是脾的上司,脾為肝之下屬。而肝為將軍之官,手握兵權,關繫到國家的安危,如果兵權旁落,則國家的命運也就由他人主宰了。而脾「知周出焉」,是那個最早發現異況的人;為保國家和主子的安全,也只能挺身而出,一顯英雄本色!按說這肝為將軍之官,他本身有危險不應當坐視不管,所以那個要謀害他的敵人必定是他所喜歡的,而且不會直接傷害他,而是在旁挑撥離間之類的暗中使壞。脾為了使主上不被迷惑,只能冒死犯諫,於是這場除奸行動,悄然展開。所以要消除黃疸,必須先解除肝臟的隱患。因此所用葯物,一要能抑制肝炎病毒,二要有退黃的功效,三要有除濕的作用,四能化瘀行血,在黃疸消退後,又當調補脾土。以下一項一項試為說明。 首先,抑制病毒是直指矛盾的源頭,故此是重中之重。在這方面,西醫做的比較多,只是小子對西醫所知甚少,不敢班門弄斧。近幾十年來,中醫葯的葯理實驗也做了許多這方面的工作,如茵陳、板藍根等都有很好的抑制病毒的效果,而茵陳又為退黃除濕的要葯,故為首選。 其次,要退黃就必須要促進膽汁分泌。黃疸之所以發黃,就是膽汁分泌疏泄不暢而進入血液循環,使血中膽紅素上升所導致的。膽為少陽相火,具生發之性,與其用苦寒瀉火的葯物如龍膽草、黃連、黃柏等強行抑制其火勢,不如遂其生發之性,郁則發之,用生發之葯遂其生發之性。「三月茵陳能治病,四月蓬蒿當柴燒」說的就是利用茵陳的生發之性來治療黃疸病的。三月的茵陳正是發芽抽穗的時候,具生發之性,到了四月就長成的蘆葦蓬蒿了,成了沒有葯用價值的東西了。中醫的葯理有好時候真的讓人覺得很奇怪,但又很有道理啊! 第三,黃疸病,但利小便。小便不通則濕熱內蘊。可見,濕是黃疸的一個重要因素。為什麼呢? 是在這樣的,脾為濕土,喜燥惡濕,地本來就很泥濘,還整天下雨,那當然就令人討厭了。濕性傷陽,「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所以,除了喜歡喝酒這一特殊原因外,必須是陽虛的體質方能出現黃疸症。在《飲食篇》、《五臟虛損演義》中都曾論述過五臟的血氣不足的問題,回憶一下,血氣不足於脾則表現為陽虛,此時雖然看起來比較弱,但有大量的儲備,所以此時的黃疸表現為通身發黃,黃如橘子色,口不渴,治療起來也比較容易痊癒。血氣不足於肝表現為陰虛火亢,此時不容易出現黃疸症狀。血氣不足於腎,腎為水火之臟,或表現為陰虛,或表現為陽虛,但其實陰陽都已經很弱。陰虛之體易發為萎黃,手足躁擾,煩躁不安,口渴欲飲,皮膚萎黃,大便黑色,小便短赤,這種是比較難辦的。陽虛之體易發為陰黃,腹腫,食慾不振,神情漠然,皮膚黯黃,大便黑色,小便澀,脈沉,棘手!血氣不足於肺,皮膚枯黑,骨瘦如柴,與萎黃大體相同。血氣不足於心,五臟皆病,血脈空虛,如果出現黃疸,那一定是敗血之黃,萬無一生。而黃疸除此五種情況之外,又可有因暴飲寒涼熱導致脾陽受寒濕之困;或者因洩慾過度,脾陽未虛而腎陽先衰,猶如釜底抽薪,就算是開水也會慢慢變涼的,發為女勞疸;又有那貪杯的傢伙,酒毒傷肝,濕熱內生,即使不陽虛也會出現黃疸,名曰:「酒疸」,表現為「心中懊噥而熱,不能食,時欲吐」等等,大體如此
㈨ 肝炎怎麼治療會比較好,有哪些方法治療
肝臟是體內的一個重要器官,人們從食物攝取營養物質的同時,也有不少對身體有害的物質一起進入體內,如一些重金屬、農葯殘毒、亞硝胺等,都需要通過肝臟解毒。
乙肝病人的肝臟往往比普通人的肝臟更加脆弱,而負荷卻更重,且更需要養護。金相伴花粉可以很好的養護肝臟,特別是乙肝病人的肝臟。而且金相伴花粉還可以提高T細胞活力,修復肝臟受損部分,提高肝臟抗病毒的能力從而促進身體的自愈功能。如果配合葯物一同作用效果更好,達到葯物殺滅病毒,金相伴花粉減毒增效、養護肝臟、提高身體機能,從而達到康復乙肝的作用。
㈩ 治療肝炎的方法
沒有能根治的葯
只要不發是跟正常人一樣地啊
但是大三陽的傳染性想對要高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