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名著 的摘抄及 賞析 (賞析要100字,內容包括修辭手法,感受等)
夏洛蒂 勃朗特
《簡愛》
1如果我剛離開了一個溫暖的家和慈祥的雙親,這一時刻也許會非常後悔當初的離別;那風會使我傷心不已:這種模糊的混沌會打破我的平靜,但實際上兩者激起了我一莫名的興奮,在不安和狂熱之中,我盼望風會咆哮得更猛烈;天色會更加昏暗變得一團漆黑,嗡嗡的人聲會進而成為喧囂。
感悟:蠻喜歡夏洛蒂的文字,很簡單,但讀起來又很舒服。這一段用這樣舒心的文字表現了簡愛送去羅沃德的心情,沒有傷心,卻是莫名的興奮和狂熱。這種感覺初品有些讓人錯愕,再想又覺得情有可原了。這個可愛的小姑娘,將在這里開始她新的人生了。
2對一位涉世未深的年輕人來說,一種奇怪的感受是體會到自己在世上孑然一身:一切聯系已被割斷,能否抵達目的港又無把握,要返回出發點則障礙重重。冒險的魅力使這種感受愉快甜蜜,自豪的激情使它溫暖,但隨後的恐懼又使之不安。半小時過去,我依然孤單一人時,恐懼心理壓倒了一切。我決定去按鈴。
感悟:這一段感情似乎發至肺腑,讓我也感觸良深。年輕的心在呼喚著冒險的魅力和自豪的激情,既興奮又不安,這種情感伴隨著簡愛敲響了桑菲爾德的大門。新的生活要開始了,我和簡愛一樣感到莫名的興奮,盡管已經知道故事的大概,卻還是很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⑵ 四大名著深究賞析 (見補充說明)(沒辦法,問題字數太多!)
發表文章
《三國演義》開篇詩賞析
2006-09-25 16:09:18
大中小
明 楊慎《二十一史》彈詞第三章《說秦漢》開場詞《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此句甚為豪邁、悲壯,其中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後的失落、孤獨感,又含高山隱士對名利的澹泊、輕視。臨江豪邁的英世偉業的消逝,像滾滾長江一樣,洶涌東逝,不可拒,空留偉業。歷史給人的感受是濃厚、深沉的,不似單刀直入的快意,而似歷盡榮辱後的滄桑。「青山依舊在」即象是對英雄偉業的映證,又象對其的否定,但這些都不必深究,「幾度夕陽紅」,面對似血的殘陽,歷史彷彿也凝固了。
在這凝固地歷史畫面上,白發的漁夫、悠然的樵漢,意趣盎然於秋月春風。但「慣」字又表現出了莫名的孤獨與滄涼。「一壺濁酒喜相逢」使這份孤獨與滄涼有了一份安慰,有朋自遠方來的喜悅,給這首的詞的寧靜氣氛增加了幾份動感。「濁酒」顯現出了主人與來客友誼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在這些高山隱士心中,那些名垂千古的豐功偉績只不過是人們荼余飯後的談資,何足道哉!該詞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在感受滄涼悲壯的同時,又創造了一種淡泊寧靜的氣氛,詞中高遠意境就在這寧靜的氣氛中反射出來。
滾滾長江東逝水 白發漁樵江楮上 浪花淘盡英雄慣看秋月春風是非成敗轉頭空 一壺濁酒喜相逢 青山依舊在 古今多少事幾度夕陽紅都付笑談中僅是這首調寄的《臨江仙》,就能跨越幾十個世紀,將我們帶入那個烽火連天的年代。遙想當年英雄迎風傲立,釃酒臨江,橫槊賦詩的萬丈豪情,不禁亦要仰天長嘯,一抒胸中之激盪。如此的盪氣回腸,如此的扣人心弦。那段紛亂的歷史,在作者羅兄的妙筆之下,以一種更為灑脫的面目呈現在世人面前。讀罷《三國》,在為玄德興復漢室之宏願落空而扼腕嘆息,在為雲長水淹七軍贏得生前身後之名而擊節叫好,在為姜維詐降豈料巧計成虛話而大呼可惜之餘回過神來細細品評一下其中的人物,也不失為一種對歷史對文學的精益求精。羅兄褒劉貶曹,認為天下是漢家的天下,即使漢家時日無多,那皇帝也得由姓劉的來做!若是別家問鼎帝位,那麼就是篡位,大逆不道。如第八十回回目就是一有利的佐證:曹丕廢帝篡炎劉,漢王正位續大統。由於這一觀點立場,曹操由一代豪傑不幸「淪」為了人人願得而誅之的奸雄,挾天子以令諸侯,冒天下之大不諱!而劉備卻成了以中興漢室為己任的英雄。而在下竊以為曹操的境界遠比劉備來的高。首先,劉備為人臣子卻覬覦帝位,他的兩個兒子一名封,一名禪。合起來就是封禪,即是天子祭天地之禮,其野心由此可見一斑。而曹操反是極力維護帝位的唯一性的。袁術逆天稱帝,終被曹操所滅。他自己更是未稱帝,所謂的三國分裂是在曹操死後才出現的,基於此點,曹操於所謂的「炎劉」實有大功。其實真正的英雄又何必為區區帝位所累?其次,劉備由織席小販直至稱帝西蜀,一路似乎順理成章,也許是命運使然。但是曹操能成大業完全是靠著自身的實幹才能。他曾行刺董卓,力求為天下除一大害;他也曾幾憑一己之力收復了黃巾起義軍,成為軍中大佬。他自始至終都展現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無論是平定漢中地還是抹書間韓遂,其用兵之妙,計謀之深都可見一斑。而劉備卻遠不能與其相提並論,甚至最終又敗亡自軍事。加之東漢末年,諸侯並起,天下大亂。大多諸侯崇尚武力,疲於軍事,因而對於文學的修養也就鬆懈了。但無論是諸葛亮大唱空城也好,還是周公瑾火燒赤壁也好,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之類的千古名句卻一句也無,至於後來曹操的取文姬歸漢,囑銅雀之妾分香賣履等所為都在當初傳為一時佳話。由此可見,曹操文韜武略,德才兼備,「英雄」這一稱號可謂是當之無愧。此外,《三國》中讓我產生疑問較多的就是諸葛亮這個人物。羅兄愛屋及烏,將諸葛亮粉飾的過於神化。諸葛亮作為蜀漢的丞相,又是作者心目中正統皇權的維護者,成了羅兄眼中的大紅人也就順理成章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還是不能滿足羅兄對他的褒獎之心,於是又加上了大祭東風、草船借箭、智取華容、三氣周瑜……甚至死了之後還以木偶退司馬,密函殺魏延。無怪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略史》中評說《三國演義》提道「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而從另一角度來看待諸葛亮,則就發現他並不是那麼的十全十美。首先,他身為丞相,第一要務是治吏,在用人上,應選能者,斥庸人。而諸葛亮任職期間,朝廷內奸諂之人已出,上下庸人一片。以至後人說「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了。錯用馬謖,逼反魏延,壓制舊賢,而新賢不來,他連軍中的賬目都要親自核算,可見他對別人的能力是多麼不放心。由此,蜀漢後期的衰弱也就不足為怪了。在軍事上,書中著重描述的,有六齣祈山、七擒孟獲。僅說七擒孟獲一回,和曹操當初征馬超、韓遂時的戰例做一對比,兩者所處的環境都大同小異。再把曹操和孔明所用的手段策略及馬超韓遂和孟獲的實力對比一下,大家很容易就能看得出誰更高明。再者國家初建,百廢待興,在下以為孔明大可不必如此急於求成,更何況南蠻的不毛之地和西涼的戰略地位根本就沒法比…… 羅兄的大作所以能夠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自有其過人之處,在下只是在此斗膽說些讀後之感,僅為博諸君一笑耳!逝者如斯,不舍晝夜。歷史的車輪已經無情地碾過那段歲月,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也早已湮沒了那荒城古道。但那些熟悉的名字和膾炙人口故事卻會一直為後人所津津樂道。正所謂滾滾長江東逝水……
楊慎《臨江仙》
賞析:詞的開首兩句令人想到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和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歷史的進程,用後浪推前浪來比喻英雄叱吒風雲的豐功偉績。然而這一切終將被歷史的長河帶走。「是非成敗轉頭空」是對上兩句歷史現象的總結,從中也可看出作者曠達超脫的人生觀。「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青山和夕陽象徵著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長,盡管歷代興亡盛哀、循環往復,但青山和夕陽都不會隨之改變,一種人生易逝的悲傷感悄然而生。下片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白發漁樵的形象,任它驚駭濤浪、是非成敗,他只著意於春風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談笑間,固守一份寧靜與淡泊。而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漁樵,而是通曉古今的高士,就更見他淡泊超脫的襟懷,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全詞似懷古,似物志。開篇從大處落筆,切入歷史的宏流,四、五句在景語中富哲理、意境深邃。下片則具體刻畫了老翁形象,在其生活環境、生活情趣中寄託自己的人生理想,從而表現出一種大徹大悟的歷史觀和人生觀。
上片由古至今,屈指數英才,而烜赫一時的英雄人物,卻為過眼煙雲,早成歷史陳跡。詩人縱觀古人、反思歷史、發現歷史上的是非成敗,到頭來都轉眼成空,而「青山依舊」,宇宙永恆;英雄功業,恰如夕陽雖然美好,卻極短暫。「空」中有「悟」,寄託深沉。
下片是白發漁樵在秋月春風中的自畫像,特寫鏡頭是「笑」。他的睿智與博學,使他能夠從容不迫地指點江山,評說是非。歷史上多少人曾經轟轟烈烈,最終無不化為塵埃,自己則超越是非,聽命自然,以秋月春風為伴,在江渚之上過著寄情詩酒的生活,笑談古今。表明詩人超然物外對個人的榮辱得失的一種曠達之情
詞的上闋透過歷史現象詠嘆宇宙永恆,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而一代代英雄人物卻無一不是轉瞬即逝。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則。盡管他們功績卓著,到頭來也只是「轉頭空」;盡管他們人生美好,卻只能如同「夕陽紅」一樣短暫。
下闋寫作者高潔的情操、曠達的胸懷。既然是「是非成敗」如過眼煙雲,又何必耿耿於懷、斤斤計較?何如寄情山水,托趣漁樵,與秋月春風為伴,自在自得?作者生平抱負未展,橫遭政治打擊。他看透了朝廷的腐敗,不願屈從、阿附權貴,寧肯終老邊荒而保持自己的節操。因此他以與知己相逢為樂事,把歷代興亡作為談資笑料以助酒興,表現了作者鄙夷世俗、淡泊灑脫的情懷。
此詞為詠史之作,借敘述歷史興亡抒發人生感慨。從全詞看,基調慷慨悲壯,讀來令人盪氣回腸、回味無窮,憑添萬千感慨在心頭。無怪乎這首詞成為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
這首詞不同於一般登臨古跡、觸景生情的懷之作,它述史興感,寫由歷史變遷所引起的人生感慨。詞的上片,「滾滾」句,暗用《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語意,以「逝水」喻時光的流逝。「浪花」句,化用東坡詞《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成句,一個「盡」字,囊括了從古到今的英雄。上下兩句把流逝的時光和英雄人物聯系起來,言滾滾長江浩浩盪盪不停地向東流去,隨著江水(時光)的流逝,歷史上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都被沖洗一空。江水滔滔,歷千古而不息;而烜赫一時的英雄人物卻如過眼煙雲,早已成了歷史陳跡。這一歷史現象引起人們的沉思。詩人縱觀古今,反思歷史,發現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是非成敗轉頭空」。
歷史上無數的風雲人物,無論是「是」是「非」,無論是「成」是「敗」,到頭來都轉眼成空,一樣長眠地下。而滔滔長江卻亘古長存,依然「不舍晝夜」地在奔流。在歷史長河中,與宇宙相比,英雄的一生是多麼短暫,英雄的功業又何其渺小!最後詩人用一個形象的比喻揭示了這一歷史規律:「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青山依舊」,喻宇宙永恆,自古及今依然存在;「幾度夕陽」,喻英雄功業恰如夕陽,雖然美好,但卻短暫。這表現了詩人對歷朝歷代的盛衰興亡,千古英雄的榮辱成敗的徹悟。楊慎以元輔之子,擢居榜首,一時寵遇,何其盛哉!及至一朝遣戍、終老南荒,年已垂暮,怎不令其有菀枯花落,人生無常之感。因而他在歷敘歷代興亡的感慨之中,也寄寓了回首往事,對自身榮枯的感悟。
既然時間無情,「是非成敗」轉眼成空,那麼詩人自己選擇怎樣的人生態度呢?詞的下片,楊慎即敘自己的生活志向:托志漁樵。「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二句,既是詩人滴戍雲南後,多年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詩人以老莊思想以求自我解脫,對生活理想的追求。一個「慣」字,與「白發」相照應,暗暗點出詩人以秋月春風為伴,在江渚之上過著寄情山水的生活,時間已經很久,習以為常了。「一壺濁酒喜相逢」,則是寫他的漁樵生活的情趣。「一壺」,言酒少;「濁」,言酒劣。但他們相逢卻「喜」。這表明這些世外高人別有會心樂事,而這樂事就是笑談古今。他們把歷代興亡、英雄成敗,當作談資笑料用來佐酒助興。其中的「古今多少事」,在結構上勾合上片的千古英雄是非成敗,使上下兩片融為一體;「都付笑談中」,一個「笑」字,表明詩人對世事的鄙夷、對榮辱的輕蔑。
全詞上片站在歷史之上,縱論千秋成敗,對歷史上的龍爭虎鬥表現出一種徹悟;下片則超然於世事之外,摒棄了世俗的煩惱,對個人的榮辱得失表現出一種曠達。這是詩人在《歷代史略十段錦詞話》中反反復復表達的一個主旨。
這首詞的原意本在評說秦漢興亡的得失是非,而不在周詳一代人物大事。它不像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要涉及具體地點赤壁,具體人物周瑜,具體事件,「檣櫓灰飛煙滅」;也不像辛棄疾的《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寫到了「滿眼風光北固樓」,涉及到曹操、劉備、孫權這些人物。它重在述感,全篇始終未提及秦漢的任何英雄人物和歷史事跡。前人論詞說:「詞要清空,不要質實。」(張炎《詞源》)丁紹儀的《聽秋聲館詞話》正以「清空」二字評這首詞。唯其「清空」,故能使詞具有更高的概括力,給人以豐富的想像和聯想。因而置於《三國演義》的卷首,不僅無絲毫不合,反而令人對三國人物賢愚忠奸、是非曲直,產生許多遐想。 (文/ 豐家驊)
⑶ 對四大名著的賞析
<三國>寫了一個大時代,<水滸>寫了一幫大英雄,<紅樓>寫了一個大家庭,<西遊>寫了一夥大妖怪。
三國玩的是心計,水滸玩的是義氣,紅樓玩的是感情,西遊玩的是感性。
三國重國,治國.興國.安國.喪國;水滸重氣,勇氣.義氣.豪氣.霸氣;紅樓重情,親情.愛情.宦情.民情;西遊重趣,情趣.游趣.野趣.妖趣。
三國是正史,水滸是野史,紅樓是家史,西遊是妖史。
三國寫官,水滸寫盜,紅樓寫民,西遊寫怪。
三國寫了一次變革,水滸寫了一次沖動,紅樓寫了一場戀愛,西遊寫了一次旅遊。
四大名著,各取一端,各有特色,各展風采!!!
⑷ 名著閱讀與賞析
、「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這段關於「英雄」的見解出自我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 )(人名)之口。
30、語文課開展「走近名著」活動,請接著甲同學的發言,也講述一個你熟悉的名著中的故事。(要求:說出書名、人名和有關故事情節,在敘述中至少運用一個成語或名言、警句、格言。)
同學甲:《水滸傳》中,嫉惡如仇的魯提轄聽了金氏父女的哭訴,毅然出手,三拳打死了鎮關西,解救了金氏父女。他真不愧是一位見義勇為的英雄。
你的講述:
31、對對聯。
上聯:足智多謀,孔明巧借箭。 下聯:____ ,_____ 。
32、讀一定數量的課外文學名著,是語文學習的基礎要求。但讀書除了積累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學會思考。初中三年,你一定在老師的指導下讀了不少課外好書。下面請你做一個簡要的讀書札記。
書名: 作者: 印象最深的人物: ,
該人物形象給你的人生啟示:
33、你在閱讀中外名著時,採用的是什麼讀書方法?有什麼收獲?請略舉一例加以說明。
答:
34、他出身於英國中產階級家庭,從小就嚮往冒險,他在一座無人的島上過了長達28年的原始人生活,收到一個土人為奴,取名「星期五」,後又因幫助了一個船長制服叛變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國家。他的名字叫( ),這部作品是《 》。
35、他是一個小庄園主的兒子,從小就喜歡旅遊。他旅遊過「小人國」和「大人國」,經歷一番歷險,最後終於回到了英國。他的名字是( ),這部作品是《 》。
36、他是一個「堅決、沉默而又有生氣」的上等車夫,為了爭取起碼的生存權利,奮斗,掙扎,最終走上了一條自我毀滅的道路。這部作品叫《 》,與人力車夫相關的兩位女性的名字是( )和( )。
37、他在生活底層長大,後來和戰友們一道躍馬揮刀,南征北戰;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與自然環境頑強斗爭;他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之後,克服困難從事創作,繼續為黨和人民工作。他的那段「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的名言,成為一代人的座右銘。他叫( ),這部作品是《 》。
38、作者從高爾基父親逝世開始,到母親逝世為止,恰是作者5歲到7歲的童年生活階段。書中充滿了殘酷恐怖的生活故事。這部作品叫《 》,與《 》和《 》合稱「自傳體三部曲」。
39、「牆角的花,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這句富有哲理的詩句出自世紀老人冰心的《 》。
40、羅曼·羅蘭是法國著名作家和社交活動家。20世紀初,為名人作傳,三部英雄傳記是《 》、《 》、《 》。
⑸ 要怎麼寫有關於名著的賞析和讀後感,還有總結.比如說,名著的的表現手法,和寫作手法之類的。不要太含糊。
按照情節寫出自己的感受即可。例如……還真舉不出來……實在對不起……
⑹ 如何賞析名著及方法
十種讀書方法
作者:佚名 來源:網上 點擊數:36351 時間:2005-11-8 11:04:51【字體:小 大】
《名師視頻講解高中課程》遠題海,近方法,每周僅需一小時!高一請進 高二請進 高三請進
讀書的方法有多種多樣,下面介紹常見的十種方法。
(1)泛讀
泛讀即廣泛閱讀,指讀書的面要廣,要廣泛涉獵各方面的知識,具備一般常識。不僅要讀自然科學方面的書,也要讀社會科學方面的書,古今中外各種不同風格的優秀作品都應廣泛地閱讀,以博採眾家之長,開拓思路。馬克思寫《資本論》曾鑽研過1500種書,通過閱讀來搜集大量的准備資料。
(2)精讀
朱熹在《讀書之要》中說:「大抵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省得爾。」這里「熟讀而精思」,即是精讀的含義。也就是說,要細讀多思,反復琢磨,反復研究,邊分析邊評價,務求明白透徹,了解於心,以便吸取精華。對本專業的書籍及名篇佳作應該採取這種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細細咀嚼,文章的「微言精義」,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說,精讀是最重要的一種讀書方法.
(3)通讀
即對書報雜志從頭到尾閱讀,通覽一遍,意在讀懂,讀通,了解全貌,以求一個完整的印象,取得「鳥瞰全景」的效果。對比較重要的書報雜志可採取這種方法。
(4)跳讀
這是一種跳躍式的讀書方法。可以把書中無關緊要的內容放在一邊,抓住書的筋骨脈絡閱讀,重點掌握各個段落的觀點。有時讀書遇到疑問處,反復思考不得其解時,也可以跳過去,向後繼續讀,就可前後貫通了。
(5)速讀
這是一種快速讀書的方法,即陶淵明提倡的「好讀書,不求甚解」。可以采勸掃描法」,一目十行,對文章迅速瀏覽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這種方法可以加快閱讀速度,擴大閱讀量,適用於閱讀同類的書籍或參考書等。
(6)略讀
這是一種粗略讀書的方法。閱讀時可以隨便翻翻,略觀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評論的關鍵性語句,弄清主要觀點,了解主要事實或典型事例。而這一部分內容常常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所以重點看標題、導語或結尾,就可大致了解,達到閱讀目的。
(7)再讀
有價值的書刊雜志不能只讀一遍,可以重復學習,「溫故而知新」。著名思想家、文學家伏爾斯泰認為「重讀一本舊書,就彷彿老友重逢」。重復是學習之母。重復學習,有利於對知識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記憶的強化劑。
(8)寫讀
古人雲:「不動筆墨不讀書」,俗語也有「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之說。讀書與作摘錄、記心得、寫文章結合起來,手腦共用,不僅能積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寫作水平,並且能增強閱讀能力,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和技巧。
(9)序例讀
讀書之前可以先讀書的序言和凡例,了解內容概要,明確寫書的綱領和目的,有指導地進行閱讀。讀書之後,也可以再次讀書序和凡例,以便加深理解,鞏固提高。
(10)選讀
就是讀書時要有所選擇。古往今來,人類的文化寶藏極為豐富。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如果不加選擇,眉毛鬍子一把抓似地讀書,就不會收到好的效果。可以結合自己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書目,進行閱讀,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⑺ 名著閱讀加賞析
閱讀名著有三點好處:
1.閱讀名著既可以豐富情感,又可以拓展思維;
2.閱讀名著既可以循跡歷史,又可以暢想未來;
3.閱讀名著既可以提高修養,又可以彌補不足;
⑻ 名著中有哲理的句子賞析
總論·原道》:形立則章成矣,聲發則文生矣。意思是:文學作品必須有文采,但應該是由相應的內容決定其文采。
《總論·征聖》: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辭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劉勰認為,聖人的著作銜華面佩實,形容文章的形式和內容都完美。
《總論·宗經》:「昭昭若日月之明,離離如星辰之行。」「一則情深而不詭,二則風清而不雜,三則事信而不誕,四則義直而不回,五則體約而不蕪,六則文麗而不淫。」意思是有如星辰般明顯的高尚情操和道德,有可與日月同樣光輝耀眼的才華。劉勰認為:學習儒家經典對文學創作有情深、風清、事信、義直等6大好處,主要是側重於內容方面的要求。
《創作論·神思》:「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劉勰關於藝術想像理論的精闢論述,藝術想像有超越時空限制的特點,但並非凌虛蹈空而生,藝術想像的基礎只能是客觀生活中的素材或原料,強調藝術想像要有平日廣泛的積累和生活知識。
《批評論·知音》: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這是劉勰提出的在後世非常出名的一個論斷,認為任何批評中的真知灼見,只能建立在廣博的學識和閱歷基礎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