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形容雨非常大的說明方法有哪些
如斷了線的珍珠;天空似乎漏了一個洞,大雨傾盆。
❷ 說明文有哪些說明方法有什末特別
你好!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事例、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引資料等10種。寫說明文要根據說明對象的特點及寫作目的,選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別加以說明。
(1)舉例子。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這種說明方法叫舉例法。如:
一般人總以為,年齡稍大,記憶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實不然,請看實驗結果:國際語言學會曾對9至18歲的青年與35歲以上的成年人學習世界語作過一個比較,發現前者就不如後者的記憶力好。這是因為成年人的知識、經驗比較豐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建立廣泛的聯系。這種聯系,心理學上稱為「聯想」。人的記憶就是以聯想為基礎的,知識經驗越豐富,越容易建立聯想,記憶力就會相應提高。馬克思五十多歲時開始學俄文,六個月後,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閱讀著名詩人與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謝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這是由於語言知識豐富,能夠通曉很多現代和古代的語言的緣故。
這段文章要說明的是:年齡稍大,記憶力不一定就差。為了說明這一點,作者先提供了實驗結果,又分析了原因。到此為止,未嘗不可,但不夠具體,也缺乏說服力,於是,又舉出了一個實例:馬克思在五十多歲的時候,只用六個月時間便精通了俄語。這樣一來,內容具體了,說服力增強了。
說明文中的舉事例的說明方法和議論文中的例證法,都可以起到使內容具體、加強說服力的作用。但二者又有區別。議論文中的事例,是用來證明觀點的,說明文的事例,是用來介紹知識的。
運用舉事例的說明方法說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適量性。
(2)分類別。將被說明的對象,按照一定的標准劃分成不同的類別,一類一類地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
分類別是將復雜的事物說清楚的重要方法。
運用分類別方法要注意分類的標准,一次分類只能用同一個標准,以免產生重疊交叉的現象。例如:「圖書館的藏書有中國的、古典的、外國的、科技的、文學的、現代的以及政治經濟方面的等。」這里用了不只一個標准,所以表達不清。正確的說法應該是:
圖書館的藏書,按國別分,有中國的、外國的;按時代分,有古典的、現代的;按性質分,有科技的、文學的以及政治經濟方面的等。
這樣,每次分類只用一個標准,就眉目清楚了。
有的事物的特徵、本質需要分成幾點或幾個方面來說,也屬於分類別。
注意,運用分類別方法,所列舉的種類不能有遺漏。
(3)列數據。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還可以採用列數據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數字,一定要准確無誤,不準確的數字絕對不能用,即使是估計的數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據,並力求近似。
(4)作比較。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徵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
在作比較的時候,可以是同類相比,也可以是異類相比,可以對事物進行「橫比」,也可以對事物進行「縱比」。
(5)畫圖表。為了把復雜的事物說清楚,還可以採用圖表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有些事物解說更直接、更具體。
(6)下定義。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徵作規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下定義能准確揭示事物的本質,是科技說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義的時候,可以根據說明的目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考慮。有的著重說明特性,如關於「人」的定義;有的著重說明作用,如關於「肥料」的定義;有的既說明特性又說明作用,如關於「統籌方法」和「應用科學」的定義。
①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
②肥料是能供給養分使植物生長的物質。
③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學方法。
④工程技術的科學叫做應用科學,它是應用自然科學的基礎理論來解決生產實踐中出現的問題的學問。
無論從什麼角度考慮,無論採用什麼方式,只要是下定義,就必須揭示事物的本質,只有這樣的定義才是科學的。比如,有人說:「人是兩足直立的動物。」這個定義就是不科學的,因為它沒能揭示事物的本質。「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這才是科學的定義,因為它揭示了人的本質。
(7)作詮釋。從一個側面,就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解釋,這種方法叫詮釋法。
定義法和詮釋法常採用「某某是什麼」的語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區分呢?一般來說,「是」字兩邊的話能夠互換,就是定義;如果不能互換,就是詮釋。
例如,「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這句話,改成「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是人」,意思不變。「雪是在雲中形成的一種固態降水物」這句話,如果改為「雲中形成的固態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別,前一句是定義說明,後一句是詮釋說明。
(8)打比方。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說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同修辭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辭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說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則不宜使用。
(9)摹狀貌。為了使被說明對象更形象、具體,可以進行狀貌摹寫,這種說明方法叫摹狀貌。
(10)引資料。為了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可以引資料說明。引資料的范圍很廣,可以是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諺語等。
一篇說明文單用一種說明方法很少,往往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方法。採用什麼說明方法,一方面服從內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選擇的自由。是採用一種說明方法,還是採用多種說明方法,是採用這種說明方法,還是那種說明方法,可以靈活,不是一成不變的。
❸ 計算機病毒就像生物病毒一樣,有獨特的復制能力.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計算機病毒是一個程序,一段可執行碼。就像生物病毒一樣,計算機病毒有獨特的復制能力。計算機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又常常難以根除。它們能把自身附著在各種類型的文件上。當文件被復制或從一個用戶傳送到另一個用戶時,它們就隨同文件一起蔓延開來。
除復制能力外,某些計算機病毒還有其它一些共同特性:一個被污染的程序能夠傳送病毒載體。當你看到病毒載體似乎僅僅表現在文字和圖象上時,它們可能也已毀壞了文件、再格式化了你的硬碟驅動或引發了其它類型的災害。若是病毒並不寄生於一個污染程序,它仍然能通過占據存貯空間給你帶來麻煩,並降低你的計算機的全部性能。
可以從不同角度給出計算機病毒的定義。一種定義是通過磁碟、磁帶和網路等作為媒介傳播擴散, 能「傳染」其他程序的程序。另一種是能夠實現自身復制且藉助一定的載體存在的具有潛伏性、傳染性和破壞性的程序。還有的定義是一種人為製造的程序, 它通過不同的途徑潛伏或寄生在存儲媒體(如磁碟、內存)或程序里。當某種條件或時 機成熟時, 它會自生復制並傳播, 使計算機的資源受到不同程序的破壞等等。這些說法在某種意義上借用了生物學病毒的概念, 計算機病毒同生物病毒所相似之處是能夠侵入計算機系統和網路, 危害正常工作的「病原體」。它能夠對計算機系統進行各種破壞, 同時能夠自我復制, 具有傳染性。所以, 計算機病毒就是能夠通過某種途徑潛伏在計算機存儲介質(或程序)里, 當達到某種條件時即被激活的具有對計算機資源進行破壞作用的一組程序或指令集合。
與生物病毒不同的是幾乎所有的計算機病毒都是人為地故意製造出來的, 有時一旦擴散出來後連編者自己也無法控制。它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純計算機學術問題, 而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了。
幾年前,大多數類型的病毒主要地通過軟盤傳播,但是,網際網路引入了新的病毒傳送機制。隨著現在電子郵件被用作一個重要的企業通信工具,病毒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擴展得快。附著在電子郵件信息中的病毒,僅僅在幾分鍾內就可以侵染整個企業,讓公司每年在生產損失和清除病毒開銷上花費數百萬美元。
今後任何時候病毒都不會很快地消失。按美國國家計算機安全協會發布的統計資料,已有超過10,000種病毒被辨認出來,而且每個月都在又產生200種新型病毒。為了安全,我們說大部分機構必須常規性地對付病毒的突然爆發。沒有一個使用多台計算機的機構,可以是對病毒免疫的。
計算機病毒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的?
計算機病毒的產生是計算機技術和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社會信息化進程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它產生的背景是:
(1)計算機病毒是計算機犯罪的一種新的衍化形式
計算機病毒是高技術犯罪, 具有瞬時性、動態性和隨機性。不易取證, 風險小破壞大, 從而刺激了犯罪意識和犯罪活動。是某些人惡作劇和報復心態在計算機應用領域的表現。
(2)計算機軟硬體產品的危弱性是根本的技術原因
計算機是電子產品。數據從輸入、存儲、處理、輸出等環節, 易誤入、篡改、丟失、作假和破壞;程序易被刪除、改寫;計算機軟體設計的手工方式, 效率低下且生產周期長;人們至今沒有辦法事先了解一個程序有沒有錯誤, 只能在運行中發現、修改錯誤, 並不知道還有多少錯誤和缺陷隱藏在其中。這些脆弱性就為病毒的侵入提供了方便。
(3)微機的普及應用是計算機病毒產生的必要環境
1983年11月3日美國計算機專家首次提出了計算機病毒的概念並進行了驗證。幾年前計算機病毒就迅速蔓延, 到我國才是近年來的事。而這幾年正是我國微型計算機普及應用熱潮。微機的廣泛普及, 操作系統簡單明了, 軟、硬體透明度高, 基本上沒有什麼安全措施, 能夠透徹了解它內部結構的用戶日益增多, 對其存在的缺點和易攻擊處也了解的越來越清楚, 不同的目的可以做出截然不同的選擇。目前, 在IBM PC系統及其兼容機上廣泛流行著各種病毒就很說明這個問題。
計算機病毒的來源有哪些?
(1)搞計算機的人員和業余愛好者的惡作劇、尋開心製造出的病毒, 例如象圓點一類的良性病毒。
(2)軟體公司及用戶為保護自己的軟體被非法復制而採取的報復性懲罰措施。因為他們發現對軟體上鎖, 不如在其中藏有病毒對非法拷貝的打擊大, 這更加助長了各種病毒的傳播。
(3)旨在攻擊和摧毀計算機信息系統和計算機系統而製造的病毒----就是蓄意進行破壞。例如1987年底出現在以色列耶路撒冷西伯萊大學的猶太人病毒, 就是雇員在工作中受挫或被辭退時故意製造的。它針對性強, 破壞性大, 產生於內部, 防不勝防。
(4)用於研究或有益目的而設計的程序, 由於某種原因失去控制或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計算機病毒是如何分類的?
計算機病毒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分類。若按其表現性質可分為良性的和惡性的。良性的危害性小, 不破壞系統和數據, 但大量佔用系統開銷, 將使機器無法正常工作,陷於癱瘓。如國內出現的圓點病毒就是良性的。惡性病毒可能會毀壞數據文件, 也可能使計算機停止工作。若按激活的時間可分為定時的和隨機的。定時病毒僅在某一特定時間才發作, 而隨機病毒一般不是由時鍾來激活的。若按其入侵方式可分操作系統型病毒( 圓點病毒和大麻病毒是典型的操作系統病毒), 這種病毒具有很強的破壞力(用它自己的程序意圖加入或取代部分操作系統進行工作), 可以導致整個系統的癱瘓;原碼病毒, 在程序被編譯之前插入到FORTRAN、C、或PASCAL等語言編制的源程序里, 完成這一工作的病毒程序一般是在語言處理程序或連接程序中;外殼病毒, 常附在主程序的首尾, 對源程序不作更改, 這種病毒較常見, 易於編寫, 也易於發現, 一般測試可執行文件的大小即可知;入侵病毒, 侵入到主程序之中, 並替代主程序中部分不常用到的功能模塊或堆棧區, 這種病毒一般是針對某些特定程序而編寫的。若按其是否有傳染性又可分為不可傳染性和可傳染性病毒。不可傳染性病毒有可能比可傳染性病毒更具有危險性和難以預防。若按傳染方式可分磁碟引導區傳染的計算機病毒、操作系統傳染的計算機病毒和一般應用程序傳染的計算機病毒。若按其病毒攻擊的機種分類, 攻擊微型計算機的, 攻擊小型機的, 攻擊工作站的, 其中以攻擊微型計算機的病毒為多, 世界上出現的病毒幾乎90%是攻擊IBM PC機及其兼容機。
當然, 按照計算機病毒的特點及特性, 計算機病毒的分類還有其他的方法, 例如按攻擊的機種分, 按寄生方式分等等。因此, 同一種病毒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計算機病毒一般具有哪些特點?
計算機病毒一般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破壞性:凡是由軟體手段能觸及到計算機資源的地方均可能受到計算機病毒的破壞。其表現:佔用CPU時間和內存開銷, 從而造成進程堵塞;對數據或文件進行破壞;打亂屏幕的顯示等。
(2)隱蔽性:病毒程序大多夾在正常程序之中, 很難被發現。
(3)潛伏性:病毒侵入後, 一般不立即活動, 需要等一段時間, 條件成熟後才作用。
(4)傳染性:對於絕大多數計算機病毒來講,傳染是它的一個重要特性。它通過修改別的程序, 並自身的拷貝包括進去, 從而達到擴散的目的。
微型計算機病毒寄生的主要載體是什麼?
計算機病毒是一種可直接或間接執行的文件, 是依附於系統特點的文件, 是沒有文件名的秘密程序, 但它的存在卻不能以獨立文件的形式存在, 它必須是以附著在現有的硬軟體資源上的形式而存在的。
微型計算機系統在目前來說永久性存儲設備即外存儲器主要是磁碟。磁碟包括硬碟和軟盤。從存儲容量角度來講, 硬碟容量是一般軟盤容量的幾百至幾千倍、並且硬碟容量越來越大, 軟盤一般密度1.44MB。微型計算機系統所使用的文件存放於磁碟之中, 所以微型計算機的病毒是以磁碟為主要載體的。
計算機病毒寄生方式有哪幾種?
(1)寄生在磁碟引導扇區中:任何操作系統都有個自舉過程, 例如DOS在啟動時, 首先由系統讀入引導扇區記錄並執行它, 將DOS讀入內存。病毒程序就是利用了這一點, 自身占據了引導扇區而將原來的引導扇區內容及其病毒的其他部分放到磁碟的其他空間, 並給這些扇區標志為壞簇。這樣, 系統的一次初始化, 病毒就被激活了。它首先將自身拷貝到內存的高端並占據該范圍, 然後置觸發條件如INT 13H中斷(磁碟讀寫中斷)向量的修改, 置內部時鍾的某一值為條件等, 最後引入正常的操作系統。以後一旦觸發條件成熟, 如一個磁碟讀或寫的請求, 病毒就被觸發。如果磁碟沒有被感染(通過識別標志)則進行傳染。
(2)寄生在可執行程序中:這種病毒寄生在正常的可執行程序中, 一旦程序執行病毒就被激活, 於是病毒程序首先被執行, 它將自身常駐內存, 然後置觸發條件, 也可能立即進行傳染, 但一般不作表現。做完這些工作後, 開始執行正常的程序, 病毒程序也可能在執行正常程序之後再置觸發條件等工作。病毒可以寄生在源程序的首部也可以寄生在尾部, 但都要修改源程序的長度和一些控制信息, 以保證病毒成為源程序的一部分, 並在執行時首先執行它。這種病毒傳染性比較強。
(3)寄生在硬碟的主引導扇區中:例如大麻病毒感染硬碟的主引導扇區, 該扇區與DOS無關。
計算機病毒的工作過程應包括哪些環節?
計算機病毒的完整工作過程應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1)傳染源:病毒總是依附於某些存儲價質, 例如軟盤、 硬碟等構成傳染源。
(2)傳染媒介:病毒傳染的媒介由工作的環境來定, 可能是計算機網, 也可能是可移動的存儲介質, 例如軟磁碟等。
(3)病毒激活:是指將病毒裝入內存, 並設置觸發條件, 一旦觸發條件成熟, 病毒就開始作用--自我復制到傳染對象中, 進行各種破壞活動等。
(4)病毒觸發:計算機病毒一旦被激活, 立刻就發生作用, 觸發的條件是多樣化的, 可以是內部時鍾, 系統的日期, 用戶標識符,也可能是系統一次通信等等。
(5)病毒表現:表現是病毒的主要目的之一, 有時在屏幕顯示出來, 有時則表現為破壞系統數據。可以這樣說, 凡是軟體技術能夠觸發到的地方, 都在其表現范圍內。
(6)傳染:病毒的傳染是病毒性能的一個重要標志。在傳染環節中, 病毒復制一個自身副本到傳染對象中去。
不同種類的計算機病毒的傳染方法有何不同?
從病毒的傳染方式上來講, 所有病毒到目前為止可以歸結於三類:感染用戶程序的計算機病毒;感染操作系統文件的計算機病毒;感染磁碟引導扇區的計算機病毒。這三類病毒的傳染方式均不相同。
感染用戶應用程序的計算機病毒的傳染方式是病毒以鏈接的方式對應用程序進行傳染。這種病毒在一個受傳染的應用程序執行時獲得控制權, 同時掃描計算機系統在硬碟或軟盤上的另外的應用程序, 若發現這些程序時, 就鏈接在應用程序中, 完成傳染, 返回正常的應用程序並繼續執行。
感染操作系統文件的計算機病毒的傳染方式是通過與操作系統中所有的模塊或程序鏈接來進行傳染。由於操作系統的某些程序是在系統啟動過程中調入內存的, 所以傳染操作系統的病毒是通過鏈接某個操作系統中的程序或模塊並隨著它們的運行進入內存的。病毒進入內存後就判斷是否滿足條件時則進行傳染。
感染磁碟引導扇區的病毒的傳染方式, 從實質上講Boot區傳染的病毒是將其自身附加到軟盤或硬碟的Boot扇區的引導程序中, 並將病毒的全部或部分存入引導扇區512B之中。這種病毒是在系統啟動的時候進入內存中, 並取得控制權, 在系統運行的任何時刻都會保持對系統的控制, 時刻監視著系統中使用的新軟盤。當一片新的軟盤插入系統進行第一次讀寫時, 病毒就將其傳輸出該軟盤的0扇區中, 而後將傳染下一個使用該軟盤的系統。通過感染病毒的軟盤對系統進行引導是這種病毒傳染的主要途徑。
計算機病毒傳染的先決條件是什麼?
計算機病毒的傳染是以計算機系統的運行及讀寫磁碟為基礎的。沒有這樣的條件計算機病毒是不會傳染的, 因為計算機不啟動不運行時就談不上對磁碟的讀寫操作或數據共享, 沒有磁碟的讀寫, 病毒就傳播不到磁碟上或網路里。所以只要計算機運行就會有磁碟讀寫動作, 病毒傳染的兩個先條件就很容易得到滿足。系統運行為病毒駐留內存創造了條件, 病毒傳染的第一步是駐留內存;一旦進入內存之後, 尋找傳染機會, 尋找可攻擊的對象, 判斷條件是否滿足, 決定是否可傳染;當條件滿足時進行傳染, 將病毒寫入磁碟系統。
計算機病毒的傳染通過哪些途徑?
計算機病毒之所以稱之為病毒是因為其具有傳染性的本質。傳統渠道通常有以下幾種:
(1)通過軟盤:通過使用外界被感染的軟盤, 例如, 不同渠道來的系統盤、來歷不明的軟體、游戲盤等是最普遍的傳染途徑。由於使用帶有病毒的軟盤, 使機器感染病毒發病, 並傳染給未被感染的「干凈」的軟盤。大量的軟盤交換, 合法或非法的程序拷貝, 不加控制地隨便在機器上使用各種軟體造成了病毒感染、泛濫蔓延的溫床。
(2)通過硬碟:通過硬碟傳染也是重要的渠道, 由於帶有病毒機器移到其它地方使用、維修等, 將干凈的軟盤傳染並再擴散。
(3)通過網路:這種傳染擴散極快, 能在很短時間內傳遍網路上的機器。
目前在我國現階段計算機普及程度低, 還沒有形成大的網路, 基本上是單機運行, 所以網路傳染還沒構成大的危害, 因此主要傳播途徑是通過軟盤。
計算機病毒的傳染是否一定要滿足條件才進行?
不一定。
計算機病毒的傳染分兩種。一種是在一定條件下方可進行傳染, 即條件傳染。另一種是對一種傳染對象的反復傳染即無條件傳染。
從目前蔓延傳播病毒來看所謂條件傳染, 是指一些病毒在傳染過程中, 在被傳染的系統中的特定位置上打上自己特有的示志。這一病毒在再次攻擊這一系統時, 發現有自己的標志則不再進行傳染, 如果是一個新的系統或軟體, 首先讀特定位置的值, 並進行判斷, 如果發現讀出的值與自己標識不一致, 則對這一系統或應用程序, 或數據盤進行傳染, 這是一種情況;另一種情況, 有的病毒通過對文件的類型來判斷是否進行傳染, 如黑色星期五病毒只感染.COM或.EXE文件等等;還有一種情況有的病毒是以計算機系統的某些設備為判斷條件來決定是否感染。例如大麻病毒可以感染硬碟, 又可以感染軟盤, 但對B驅動器的軟盤進行讀寫操作時不傳染。但我們也發現有的病毒對傳染對象反復傳染。例如黑色星期五病毒只要發現.EXE文件就進行一次傳染, 再運行再進行傳染反復進行下去。
可見有條件時病毒能傳染, 無條件時病毒也可以進行傳染。
微型計算機病毒對系統的影響表現在哪些方面?
計算機病毒對微型計算機而言它的影響表現在:
(1)破壞硬碟的分區表, 即硬碟的主引導扇區。
(2)破壞或重寫軟盤或硬碟DOS系統Boot區即引導區。
(3)影響系統運行速度, 使系統的運行明顯變慢。
(4)破壞程序或覆蓋文件。
(5)破壞數據文件。
(6)格式化或者刪除所有或部分磁碟內容。
(7)直接或間接破壞文件連接。
(8)使被感染程序或覆蓋文件的長度增大。
計算機病毒傳染的一般過程是什麼?
在系統運行時, 病毒通過病毒載體即系統的外存儲器進入系統的內存儲器, 常駐內存。該病毒在系統內存中監視系統的運行, 當它發現有攻擊的目標存在並滿足條件時, 便從內存中將自身存入被攻擊的目標, 從而將病毒進行傳播。而病毒利用系統INT 13H讀寫磁碟的中斷又將其寫入系統的外存儲器軟盤或硬碟中, 再感染其他系統。
可執行文件感染病毒後又怎樣感染新的可執行文件?
可執行文件.COM或.EXE感染上了病毒, 例如黑色星期五病毒, 它駐入內存的條件是在執行被傳染的文件時進入內存的。一旦進入內存, 便開始監視系統的運行。當它發現被傳染的目標時, 進行如下操作:
(1)首先對運行的可執行文件特定地址的標識位信息進行判斷是否已感染了病毒;
(2)當條件滿足, 利用INT 13H將病毒鏈接到可執行文件的首部或尾部或中間, 並存大磁碟中;
(3)完成傳染後, 繼續監視系統的運行, 試圖尋找新的攻擊目標。
操作系統型病毒是怎樣進行傳染的?
正常的PC DOS啟動過程是:
(1)加電開機後進入系統的檢測程序並執行該程序對系統的基本設備進行檢測;
(2)檢測正常後從系統盤0面0道1扇區即邏輯0扇區讀入Boot引導程序到內存的0000: 7C00處;
(3)轉入Boot執行之;
(4)Boot判斷是否為系統盤, 如果不是系統盤則提示;
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
Replace and strike any key when ready
否則, 讀入IBM BIO.COM和IBM DOS.COM兩個隱含文件;
(5)執行IBM BIO.COM和IBM DOS.COM兩個隱含文件, 將COMMAND.COM裝入內存;
(6)系統正常運行, DOS啟動成功。
如果系統盤已感染了病毒, PC DOS的啟動將是另一番景象, 其過程為:
(1)將Boot區中病毒代碼首先讀入內存的0000: 7C00處;
(2)病毒將自身全部代碼讀入內存的某一安全地區、常駐內存, 監視系統的運行;
(3)修改INT 13H中斷服務處理程序的入口地址, 使之指向病毒控制模塊並執行之。因為任何一種病毒要感染軟盤或者硬碟, 都離不開對磁碟的讀寫操作, 修改INT 13H中斷服務程序的入口地址是一項少不了的操作;
(4)病毒程序全部被讀入內存後才讀入正常的Boot內容到內存的0000: 7C00處, 進行正常的啟動過程;
(5)病毒程序伺機等待隨時准備感染新的系統盤或非系統盤。
如果發現有可攻擊的對象, 病毒要進行下列的工作:
(1)將目標盤的引導扇區讀入內存, 對該盤進行判別是否傳染了病毒;
(2)當滿足傳染條件時, 則將病毒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寫入Boot區, 把正常的磁碟的引導區程序寫入磁碟特寫位置;
(3)返回正常的INT 13H中斷服務處理程序, 完成了對目標盤的傳染。
操作系統型病毒在什麼情況下對軟、硬碟進行感染?
操作系統型病毒只有在系統引導時進入內存。如果一個軟盤染有病毒, 但並不從它上面引導系統,則病毒不會進入內存, 也就不能活動。例如圓點病毒感染軟盤、硬碟的引導區, 只要用帶病毒的盤啟動系統後, 病毒便駐留內存, 對哪個盤進行操作, 就對哪個盤進行感染。
操作系統型病毒對非系統盤感染病毒後最簡單的處理方法是什麼?
因為操作系統型病毒只有在系統引導時才進入內存, 開始活動, 對非系統盤感染病毒後, 不從它上面引導系統, 則病毒不會進入內存。這時對已感染的非系統盤消毒最簡單的方法是將盤上有用的文件拷貝出來, 然後將帶毒盤重新格式化即可。
目前發現的計算機病毒主要症狀有哪些?
從目前發現的病毒來看, 主要症狀有:
(1)由於病毒程序把自己或操作系統的一部分用壞簇隱起來, 磁碟壞簇莫名其妙地增多。
(2)由於病毒程序附加在可執行程序頭尾或插在中間, 使可執行程序容量增大。
(3)由於病毒程序把自己的某個特殊標志作為標簽, 使接觸到的磁碟出現特別標簽。
(4)由於病毒本身或其復製品不斷侵佔系統空間, 使可用系統空間變小。
(5)由於病毒程序的異常活動, 造成異常的磁碟訪問。
(6)由於病毒程序附加或佔用引導部分, 使系統導引變慢。
(7)丟失數據和程序。
(8)中斷向量發生變化。
(9)列印出現問題。
(10)死機現象增多。
(11)生成不可見的表格文件或特定文件。
(12)系統出現異常動作, 例如:突然死機, 又在無任何外界介入下, 自行起動。
(13)出現一些無意義的畫面問候語等顯示。
(14)程序運行出現異常現象或不合理的結果。
(15)磁碟的卷標名發生變化。
(16)系統不認識磁碟或硬碟不能引導系統等。
(17)在系統內裝有漢字型檔且漢字型檔正常的情況下不能調用漢字型檔或不能列印漢字。
(18)在使用防寫的軟盤時屏幕上出現軟盤防寫的提示。
(19)異常要求用戶輸入口令
❹ 修辭手法有哪些,說明方法有哪些
一、比喻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體、淺顯、熟悉的事物或情境來說明另一種抽象、深奧、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種修辭方法。
作用:1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的事物解說,即打比方,幫助人深入理解。
2以具體、淺濕熟知的事物或道理為喻體,說明或描寫抽象的、深奧的、不熟悉的事理,達到說得形象、生動、明白的目的。
3對事物進行比喻:
用比喻來對事物某某特徵進行描繪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可感,引發讀者聯想和想像,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並使語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強的感染力。
4對道理進行比喻:
用淺顯易見的事物對深奧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為具體,化繁為簡,幫助人們深入的理解。並使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文采。
比喻由三部分構成:〈1〉本體、〈2〉喻體、〈3〉比喻詞。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種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本體)如(喻詞:像、似、若、猶、好像、彷彿)乙(喻體)。
暗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是(喻詞:成、變成、成為、當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關系,暗喻則是相合關系。二、比擬
藉助豐富的想像,把物當作人來寫,或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其形式特點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寫「人」或「物」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比喻和擬人最大的不同在於比喻含有喻體,擬人沒有。)
比擬分為擬人和擬物
(1)擬人:把物當做人寫,賦予物以人的動作、行為、思想、感情、活動,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1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2用擬人化手法,使抽象事物具體化,使具體事物人格化,生動形象的表達了某某感情,使語言生動形象,富有強烈的感染力。
例句: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春》朱自清
(2)擬物(借物喻人):
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
例句:人群不顧一切,涌了上來。
把甲事物當成乙事物來寫。
例句:她們看見不遠的地方,那寬厚肥大的荷葉下面,有一個人的臉,下半截身子長在水裡。(《荷花澱》孫犁)
三、借代
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有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增強語言的形象性,使文筆簡潔精煉,語言富於變化和幽默感;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借代種類:特徵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全體、整體代部分。
部分代整體。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體事物。
例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特徵代本體。即用借體(人或事物)的特徵、標志去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圓規一面憤憤的回轉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去……——《故鄉》
具體代抽象
例如:南國烽煙正十年。——《梅嶺三章》
工具代本體。
例如:等到驚蟄一犁土的季節,十家已有八戶亮了囤底,揭不開鍋。——《榆錢飯》
專名代泛稱。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專用名稱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朴,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朴站起來!——《最後一次講演》
借喻與借代的區別。
借喻是比喻的一種,被用來作比的兩個事物之間有相似點,沒有相關性,因而本體、喻體之間即使沒有喻詞「像」也可以加「像」字,換成明喻。借代是用相關的事物來替代所要表達的事物,本體與借體之間沒有相似點,只有相關性,因而不能加「像」字換成明喻。例如,「有缺點的戰士終究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究不過是蒼蠅」中的「完美的蒼蠅」就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動的傢伙。換成明喻,可以寫成「反動的傢伙像蒼蠅」的形式。「百年積弱嘆華歲,八載干戈仗延安」中的「干戈」、「延安」就是借代,「干戈」代抗日戰爭,「延安」代中國共產黨,這是用具體的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換成明喻的。如用「抗日戰爭像干戈」,「中國共產黨像延安」予以表述就鬧笑話了。它們之所以能替代,是因為本體、借體有密切的相關性:干戈為武器,與戰爭有關;延安為革命聖地,與中國共產黨有關。
四、誇張
對事物的形象、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故意地誇大或縮小描繪的一種修辭方法。作用:提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想效果。用言過其實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質,或加強作者的某種感情,烘托氣氛,引起讀者的聯想。
種類:
(1) 向上誇張(故意往大處、高處、多處、遠處等方面說)「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故意往多處說)
(2)向下誇張(故意往小處、少處、短處、弱處等方面說)「一眨眼的工夫麥子就由青變黃了,收割的日子到了。」(故意往時間短處說)
(3)超前誇張(故意把後出現的事說成是先出現的或者跟前者同時出現的)「他酒沒沾唇,心早就熱了。
五、對偶
由結構相同、字數相等的一對句子或片語組成。作用:使文章整齊勻稱,有高度的概括性,節奏感強,有音樂美,讀起來順口,聽起來悅耳。
(1)正對 (上下兩聯是相似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互為補充、襯托。)
例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2)反對 (上下兩聯是相反或相對的兩類事物,或一個事物的相反的兩方面,互相對照、映襯)
例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斧頭劈翻舊世界,鐮刀開出新乾坤。
看洞中依然舊景,望窗外已是新春。
(3)串對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對偶形式。
例句: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因果)
「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為。」(假設)
六、排比
把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和長度均類似、語氣一致、意義相關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來。
作用:加強語勢、語言氣氛,使文章的節奏感加強,條理性更好,更利於表達強烈的感情(或增強表達效果)。
(1)排比說理:使文章條理清晰,論述詳盡、透徹、嚴密,語氣強烈,無可辯駁。
(2)排比抒情:使文章將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並使文章音節鏗鏘,語勢得到增強
(3)敘事排比:使文章深刻細致,層次清楚,表述全面,有一氣呵成之感。
例句: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1)分句排比
「聲音繪制色彩,聲音繪制形象,聲音繪制感情。」
(2)句子成分排比(多為片語)
「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而在有些人卻是出風頭第一,休息第一與自己第一。
七、設問
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或突出所說的內容,把它用問話的形式表示出來。即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後自己回答。作用:引起注意,啟發讀者思考;有助於層次分明,結構緊湊;可以更好地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
例句: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首先有它的物質基礎。
八、反問(激問、反詰、詰問):
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只問不答,答案暗含在反問句中。
作用:1加強語氣,發人深思,激發讀者感情,加深讀者印象,增強文中的氣勢和說服力。2突出思想,強調感情,分清層次,加強節奏感,在說理文中能強調論點。
例句: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
為加強語氣,用疑問句方式表示確定的意思(用肯定表否定、用否定表肯定)。
「你不覺得我們的戰士是可愛的嗎?」(否定表肯定)「四十多個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圍,使我艱於呼吸視聽,那裡還有什麼言語?」(肯定表否定)
設問與反問的區別:
設問不表示肯定什麼或否定什麼,而反問明確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內容;設問主要是提出問題,引起注意,啟發思考,而反問主要是加強語氣,用確定的語氣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
九、反復
為了強調某個意思,表達某種感情,即根據表達需要,使同一個詞語或句子一再出現的方法。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
作用:主要運用在詩文中,起到反復詠嘆,表達強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時,反復的修辭手法還可以使詩文的格式整齊有序,而又回環起伏,充滿語言美。
1.詞語反復。為凸顯某種感情或某種行為,連續兩次以上使用同一詞語,達到強調的目的。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魯迅《記念劉和珍君》)
魯迅先生在這里多次使用「沉默」一詞,表達自己對段祺瑞政府的憤怒和對民眾覺醒的期盼之情。
2.片語或句子反復。有時為了表達內容或者結構安排的需要,要連續兩次以上使用同一個片語或句子。
❺ 說明方法有哪些
知識要點:
1、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介紹說明客觀事物或事理的文體。
2、說明文按照不同的分類標准,有多種多樣的分類方法。按照不同的構成成分,可以分為簡單說明文和復雜說明文;按照不同的寫作目的,可以分為介紹性說明文、記述性說明文和闡釋性說明文;按照不同的表達方式,可以分為科學性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而按照不同的說明對象,又可以分為說明事物和說明事理兩類。
3、所謂「事物」,就是客觀存在的實體,包括人、事、物。向讀者介紹一個人(包括自己)、一個集體、介紹一種程序、一種現象、一種物體,都屬於這種類型的說明文。
4、所謂「事理」,就是與事物有關的某種道理。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特別是在科學研究中,常常不滿足於對事物表象的認識,而要進一步探究其中的原委,這就需要作事理的說明。
2.寫簡單的說明文,能選用恰當的說明方法,運用較准確明白的語言,有條理地說明事物的特徵
「能選用恰當的說明方法」,是要求在寫說明文時,能靈活地運用常用的說明方法,如下定義、舉例子、分類別、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列圖表、作詮釋、摹狀貌等等。下定義是用來揭示事物的本質,要言簡意賅;舉例子是把抽象的事物用具體的事例來說明;分類別是將紛繁復雜的事物有條理地清晰地介紹給讀者;列數字是從數量的角度說明事物的特徵;打比方是用比喻的方式,具體生動地介紹事物的特點;作比較是將事物的相同、相反或相似的特點加以比較,突出被說明事物的主要特點;列圖表是指畫制圖表,分項分類說明事物的特點;作詮釋與下定義相似,只是語言的表述更詳盡和具體,有解釋的效果;摹狀貌是指運用描寫等的手段來介紹事物的樣子形狀和面貌。各種說明方法綜合運用,恰到好處。
「運用較准確明白的語言」,就要求寫說明文要注意提煉語言,做到科學准確、簡煉易懂、生動具體。說明文採用的語言一般有生動的語言和平實的語言,根據突出事物特點的要求,靈活處理。在一篇文章中,語言風格要盡量保持一致。
「有條理地說明事物的特徵」,要求寫一篇說明文要做到層次分明,條理清楚,體現事物的內在聯系,符合事物發展的一般順序和規律。在說明文中,可以採用時間順序來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或工作流程;也可以採用空間順序,如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內到外等等,來說明事物的結構與組成;或者採用邏輯順序,如從總到分、從具體到抽象、從原因到結果等等,說明事物的內在或外在聯系,使說明的事物的特點一目瞭然。
2.寫簡單的說明文,能選用恰當的說明方法,運用較准確明白的語言,有條理地說明事物的特徵
「能選用恰當的說明方法」,是要求在寫說明文時,能靈活地運用常用的說明方法,如下定義、舉例子、分類別、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列圖表、作詮釋、摹狀貌等等。下定義是用來揭示事物的本質,要言簡意賅;舉例子是把抽象的事物用具體的事例來說明;分類別是將紛繁復雜的事物有條理地清晰地介紹給讀者;列數字是從數量的角度說明事物的特徵;打比方是用比喻的方式,具體生動地介紹事物的特點;作比較是將事物的相同、相反或相似的特點加以比較,突出被說明事物的主要特點;列圖表是指畫制圖表,分項分類說明事物的特點;作詮釋與下定義相似,只是語言的表述更詳盡和具體,有解釋的效果;摹狀貌是指運用描寫等的手段來介紹事物的樣子形狀和面貌。各種說明方法綜合運用,恰到好處。
「運用較准確明白的語言」,就要求寫說明文要注意提煉語言,做到科學准確、簡煉易懂、生動具體。說明文採用的語言一般有生動的語言和平實的語言,根據突出事物特點的要求,靈活處理。在一篇文章中,語言風格要盡量保持一致。
「有條理地說明事物的特徵」,要求寫一篇說明文要做到層次分明,條理清楚,體現事物的內在聯系,符合事物發展的一般順序和規律。在說明文中,可以採用時間順序來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或工作流程;也可以採用空間順序,如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內到外等等,來說明事物的結構與組成;或者採用邏輯順序,如從總到分、從具體到抽象、從原因到結果等等,說明事物的內在或外在聯系,使說明的事物的特點一目瞭然。
❻ 說明方法有哪些,並說明作用
說明方法及作用
1、舉例子:舉有代表性的例子更具體地說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徵。作用:使說明對象更具體、形象、確切,增強說明力,便於讀者理解。
例:猶太人的智商很高,其中有許多傑出人氏。比例,愛因斯坦,弗洛伊德,馬克思等等。世界各行業的十個領軍人物中,有一個就是猶太人。
2、作比較:用人們熟知的事物與所要說明的事物作比較。作用:通過鮮明對比,突出強調被說明對象的特點(地位)。
例:例:姚明相比奧尼爾來說,力量小,但有身高優勢。他成為了NBA本季度最佳中鋒。
3、打比方: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說明事物……的特徵。作用:使說明對象生動、形象、通俗,增強文章的趣味性,化復雜為簡單,化抽象為具體。例:眼睛是靈魂的窗戶,為了保護你的靈魂,請為你的窗戶裝上玻璃。
4、分類別: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標准分類說明。作用:使說明條理清楚,內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復交叉的現象,突出強調地說明了事物各部分之間的聯系和區別(事物特徵)。例:歌唱的一般分類有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美聲唱法。
5、列數字:運用准確的科學數據具體地說明事物……的特徵,具有很強的科學性。作用:使說明准確無誤,令讀者信服,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例:女性的色盲率是1/1000,男性則高達70/1000。
6、摹狀貌:具體的描寫揭示事物的特徵。作用:能使說明生動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讀性。
例:這些石刻的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萬狀,惟妙惟肖。
7、作詮釋:也叫注釋說明,它是對概念進行解說的一種說明方法。作用:更具體、全面地讓讀者了解事物的特徵。
8、下定義:運用科學准確的語言對被定義概念作簡明扼要周全嚴密的規定。形式上往往是判斷句,例「……,是……。」或「……叫做……。」作用:科學准確地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使讀者對其概念有確切的認識。
9、畫圖表:運用圖表輔助文字說明,條理清晰地說明事物……的特徵。作用:使讀者一目瞭然,非常直觀地理解被說明的事物。
10、引資料:引用資料來說明事物。作用:能使說明的內容更具體、更充實、更有說服力;引用神話故事等,形象地說明事物……的特徵,更有情趣性、權威性、神秘色彩。
❼ 他是哺乳動物周的歌唱家特別喜歡比較有了什麼說明方法及作用是什麼
打比方
生動形象的寫出了長臂猿喜歡鳴叫且聲音好聽的特點
❽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哪些它們的作用是什麼
初中階段常見的說明方法有下定義、分類別、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畫圖表等。
下定義:是用一種基本固定的判斷格式,簡明地對說明對象的本質屬性加以概括的說明方法。下定義的說明方法能夠起到准確簡明地說明事物的本質特徵的作用。
分類別:是根據形狀、性質、功能、成因等方面,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標准分成若干類別,然後逐一加以說明的方法。分類別的說明方法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說明事物或事.理,能夠使說明更有條理、更加清楚。
舉例子:為了說明事物的情況或事理,有時列舉一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來進行說明。舉例說明可以通過有代表性的例子,清楚、真實、有力地說明事物或事理。
列數字:數字有約數和確數,不管哪一類數字,都能起到更准確、更具體地說明事物或事理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表示年、月、日的不是列數字。
作比較:選擇有外在或內在聯系的事物進行比較。作比較包括類比和對比,同類事物的類比是為了說明相同點;不同類事物的對比,是為了突出不同之處。運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可以化深奧為淺顯,變復雜為簡明,可以更清晰、更鮮明地說明事物,增強說明效果。
打比方:是藉助大家熟知的事物,取其相似之處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進行說明。其作用是增強說明的形象性、生動性,使抽象的事物變得更具體。
畫圖表:是指用示意圖、表格、插圖等來說明事物。畫圖表對文字說明起到節助作用,增強了說明的直觀性,使事物的特點一目瞭然。
❾ 什麼是說明文說明方法有哪些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解說事物、闡明事理而給人知識的文章體裁。它通過揭示概念來說明事物特徵、本質及其規律性。說明文實用性很強,它包括廣告、說明書、提要、提示、規則、章程、解說詞、科學小品等。通常情況下,說明文大致包括三種具體樣式:一、帶有一定文藝性的,指科學小品,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二、科普性為主的,如《向沙漠進軍》《宇宙里有些什麼》三、實用性的,如說明書、解說詞等說明文一般介紹事物的形狀、構造、類別、關系、功能,解釋事物的原理、含義、特點、演變等。《尚書禹貢》是我國最早的說明文。說明文的應用廣泛,一般分為平實說明文和文藝說明文兩大類,也可依據說明對象與說明目的的不同,把說明文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兩大類。
常見的說明方法:
有: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分類別、作比較、引資料、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類比。「摹狀貌」和「作假設」小學和初中不常用,一般是到高中和大學才可能學到。
❿ 又冷又乾燥的南極,風景也是很特別有哪些說明方法
哦,應該是有呢吧?特別冷的話,它是容易升華的空氣,那水分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