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腳癬腳氣方法
1、腳上患有腳氣、腳癬,連續用生大蒜擦磨,便可治癒。
2、用食醋將雪花膏調成糊狀,塗於患處,隨配隨用,輕者1次,重者2~3次可愈。
3、用茄子根和鹽煮的水洗腳,即可治好腳氣病。
4、夏天腳癬犯了,可先將患腳洗凈,揩乾,再用風油精洽搽患處,每天1~2次,一般次數便可見效。
5、取得煙灰撒在腳趾濕癢處,可治腳趾間水泡瘙癢。
6、犯有多年的腳氣,可用牙膏塗搽,效果十分靈驗。
7、綠茶含有鞣酸,具有抑菌作用,尤其對治療香港腳的絲狀菌有特效。
8、取麥飯石1000克,加開水2000克浸泡,每天用此水擦洗腳氣或痤瘡、濕疹、痱子等疾患處,有顯著療效。
9、用冰硼散3支,六一散1包,拌勻,晚上將腳冼凈擦乾後,用葯干搽患處。一般3在左右可見效。
【簡單版】:
通常說的腳氣是足部真菌感染,不及時控制會波及其他部位,治療以外用抗真菌葯物為主,主要有達克寧、蘭美抒、貴州神奇、華陀膏等多種,只要堅持使用,症狀消失後繼續使用一周維持通常可以治癒。同時需保持足部乾燥、清潔,鞋子要透氣性好。
【完全版】:
腳氣(腳臭)是由於身體的小汗腺分泌旺盛,汗腺分泌物在細菌、黴菌分解下產生穢臭。出汗促使細菌容易繁殖,因此腳臭常與多汗症伴發。
自療注意事項:
(1) 要注意清潔,保持皮膚乾燥,保持腳部清潔,每天清洗數次,勤換襪子。
(2) 平時不宜穿運動鞋、旅遊鞋等不透氣的鞋子,以免造成腳汗過多,腳臭加劇。
(3) 積極消除誘發因素,如腳汗、腳癬等。
(4) 勿吃容易引發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蔥、生蒜等。
(5) 情緒宜恬靜,激昂容易誘發多汗,加重腳臭
(6) 本症以外治法為主。
自治療法:
(1) 將腳放在50-60℃的熱水中多燙幾次,每次15分鍾,每日1-2次。
(2) 用重物將絲瓜絡壓平做成鞋墊,可除去腳汗引起的腳臭。
(3) 葛根15克、研成細末,加白酒15克、再加適量水,煎後洗腳,每日1次,1周後,可除去腳汗引起的腳臭。
(4) 洗腳時,在水中加入米醋10-15毫升,調勻後,將雙腳浸泡15分鍾左右,每日1次,連續3-5天,腳臭即可消失。
(5) 洗腳時,在熱水中加50克白礬,浸泡10分鍾左右,可除腳臭。
㈡ 治除腳氣的良方
我在此向你提供一些信息,希望對您有幫助:
腳氣為何反復發作 :
在通常情況下,腳氣的症狀消除後,真菌仍然會存活在皮膚鱗屑或鞋襪中,當遇到潮濕溫暖的環境,真菌又會大量繁殖,導致腳氣復發。還有一部分人不注意養成愛清潔講衛生的好習慣,就算腳氣已被治癒,一旦長時間穿不透氣的鞋襪,使用他人的腳盆、拖鞋、毛巾,或在公共浴室、 游泳池和地毯上赤腳行走等,也很容易再次感染而導致腳氣復發。因此,反復發作成為腳氣的一大特色。
對於腳氣反復發作, 醫學上一般有兩種概念:
1、如果腳氣病人治癒後,平時不注意,在特定場合又接觸真菌的話,就可能又得腳氣,這叫做「再感染」。
2、如果腳氣患者使用抑制真菌的葯物治療,本身又沒有堅持治療,或未按醫生指導或說明書用葯,當症狀減輕後停止用葯,其實真菌並沒有被徹底殺滅,過一段時間就會重新大量繁殖,卷土重來,造成「復發」。
眾所周知,真菌具有難以殺滅的特點,在-6℃左右的環境里能長久地存活;在120℃的高溫中,10分鍾內不會死亡;在脫離活體的毛發、指(趾)甲、皮屑等上面,也可以保持毒性一年以上。現有治療腳氣的葯物多採用抑菌方法,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故容易復發;有的患者由於缺乏醫學知識,採用激素類葯物治療,雖然可以暫時止癢,造成疾病好轉的假象,但其無抗真菌效果,致病菌不能被殺死,反而更猖獗,還會干擾甚至阻止局部免疫反應。足癬如不及時治療,有時可傳染其它部位,如引起手癬和甲癬等,有時因為癢被抓破,繼發細菌感染,會引起嚴重的並發症。
那麼,怎樣才能徹底治好腳氣呢?根治腳氣大體有兩方面需要考慮。首先要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葯物,倍佳凝膠針對其他葯物的優勢在於:具有獨特的抗真菌機理,是目前真正的殺真菌葯物,治癒率高;用葯療程短,通常1-2周即可;具有極強的後效應,即使提前停葯,大部分真菌也會死亡,所以復發率低;狀如水晶,清澈透明,用後清爽、干凈;而且價格適中,為普通老百姓所接受。除了葯物以外,還必須注意治癒腳氣後切斷真菌感染源,加強預防。具體的預防措施有以下幾點: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腳,勤換襪,鞋襪經常曝曬,保持乾燥;夏天盡可 能不穿膠鞋,多穿布鞋和皮涼鞋;不要用別人的的鞋襪、拖鞋、腳盆、擦腳巾;手足多汗的人,可外撲痱子粉等,腳一定要用干毛巾拭乾,刺激性飲料少飲為宜;搞好環境衛生,家庭中如有手足癬的人其用具應該注意消毒;加強體育鍛煉,注意營養,提高皮膚的抗病能力。
綜上所述,專家告訴我們,腳氣並不難治癒,關鍵是對腳氣要充分重視,病人應該樹立治癒的信心,堅持不懈的治療,讓惱人的腳氣一去不復返。
生活中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腳氣是小毛病,不影響日常生活,沒有什麼大不了,治不治都無所謂。其實這種想法完全錯誤,腳氣既影響日常生活,又影響個人形象,而且容易傳染到身體其他部位,還容易傳染給家人,嚴重時還可導致繼發性感染。所以,患了腳氣一定要認真治療。
怎樣治療才徹底
腳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症狀較輕的腳氣可以外用抗真菌葯如蘭美抒、美克或派瑞松軟膏等。但如果是慢性腳氣,皮膚肥厚角化,用一般外用葯達不到徹底治癒的目的。為了徹底根治腳氣,可以內服蘭美抒或斯皮仁諾(伊曲康唑),但這兩種葯物在使用前一定要把握好適應症和禁忌症,故必須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用葯。
此外,腳氣有不同的類型,在治療上也不盡相同。但往往有不少不負責任的醫生,在治療腳氣時,不分青紅皂白,不分腳氣類型,隨便拿上一些腳氣葯水就給病人用,結果卻適得其反,使病人病情加重,愈治癒壞。有時甚至會引發新的並發症,如皮膚過敏、接觸性皮炎,或誘發癬菌疹等,使病情不可收拾。因此要根據腳氣的不同類型,分析病情進行治療。
水皰型腳氣,要選擇既有抗過敏作用,又有抗真菌作用的葯物,如派瑞松、益膚清、酮康王等,劑型要選擇霜劑,要避免用酒精製劑(如腳氣水、韋氏洗劑等),避免因此而引起過敏反應。如果有大量水皰,且出現浸漬、糜爛,可以用復方硫酸銅液1:20泡足,也可用馬齒莧60克,煎水,泡腳。
角化過度型,可用腳癬葯膏或1%~3%克霉唑霜等。
如果是趾間感染,應先用腳氣粉等,待皮損收干脫皮後,再用克霉唑霜或槿皮酊等葯。也可以用派瑞松、益膚清、蘭美抒(丁克)、美克等膏劑塗搽。
如果合並有過敏現象(如瘙癢、出現密集小疙瘩及小水皰等),就要避免用刺激性的葯物,如腳氣葯水(如水楊酸酊)。
如果出現發燒,局部皮膚紅腫,考慮有丹毒,或有淋巴管炎時,就需要找醫生,採用抗生素治療,如內服紅黴素、阿莫西林或注射青黴素等治療。
如果遇到反復發作的腳氣,或出現癬菌過敏、癬菌疹,或者慢性角度增厚型腳氣,或合並甲癬(灰指甲),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抗真菌葯(如蘭美抒、斯皮仁諾等)。
足癬雖說不上是什麼大病,現在已有很多葯物能將其治好,但令人煩惱的是此病極易復發或再感染,所以治療要徹底,不要見皮損稍有好轉就停葯。即使已經治癒,也應注意遠離傳染源,不要再被感染上。
㈢ 有什麼簡單快速的方法治腳氣,謝謝各位了
下面給你說幾個方法及注意事項,如果你遵循幾天就會好的,並切除根. 1.足光粉兩合,每合內裝有三包,每晚取一包用開水沖開[以水能沒過足面為度],待溫後先泡雙手30分鍾,後泡雙腳30分鍾.然後把鞋.襪.鞋墊一起溱泡過夜,第二天沖洗曬干,如此連續三四雙,以後就穿洗過的鞋.這樣就不會再感染了.以後不要和別人合用一個洗腳盆和拖鞋. 一般這個方法最有效最徹底.如果你怕麻煩可選下例方法: 2.香港腳氣水.外擦患處. 3.達克寧霜.外擦患處,日三次. 4.皮康王乳膏外擦患處,日三次. ----------------- 常見的幾種足癬類型 足癬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1.趾間型足癬,中醫名為「臭田螺」。症狀為趾縫發白、流水糜爛、奇癢。多由柯氏表皮癬菌、念珠菌等引起。 2.汗皰型足癬,中醫名「田螺皰」。症狀為多汗、瘙癢;腳掌、趾間和腳背生小水皰,皰內有透明液體,幾天後皮膚乾燥,繼而呈鱗狀脫落,但仍有新水皰出現,趾間糜爛流黃水,多由絮狀表皮癬菌引起。 3.角化脫屑型足癬,中醫名「腳蚓症」。主要表現為皮膚乾燥、角化脫屑,以致露出嫩肉,冬季易皸裂、瘙癢。多由紅色表皮癬菌引起。 4.濕疹樣癬菌疹,中醫名「腳氣瘡」。主要表現為足背、下腿起丘疹、水皰,甚癢,重者可波及上肢及全身。多因腳癬治療不當,或癬菌本身改變使機體對癬菌過敏所致。 5.腳癬感染,中醫名「濕氣發」。多因腳癬抓破後,化膿菌侵入而造成的皮膚感染,可發展為膿皰瘡或丹毒,也可以引起淋巴管炎(俗稱紅線)和淋巴結發炎。嚴重者會引發敗血症。 腳氣的分期治療 腳氣初起時,大多非常癢,這時要注意了,雖然腳從外觀上看沒有發生什麼特別變化,其實腳氣已經悄悄開始蔓延了。這個時候,只要用一些腳氣葯膏,如克霉唑、硝酸咪康唑、酮康唑類的乳膏或軟膏,一般7~14天內可以完全治癒。 如果腳上特癢,還有水皰,嚴重的地方已經露出了鮮肉,整隻腳發出臭味,這是真菌在作怪。它使健康的腳變出大皰、開裂、破損,發出怪味。建議用凝膠劑來治腳氣,最好別用乳膏或水劑。此時的腳氣已經發展到中期,即使好了,也要再堅持用葯7天。 在腳氣嚴重時,雙腳會腫,還可能引起更多的疾病,如體癬、手癬、股癬、陰道炎、灰指甲什麼的。真菌有它特有的活性,它本身就存在於人體中,當它的數目正常時,人們不會感覺不適,當它的數目增多或受外界因素影響時,就會致病。人與人之間還會相互傳染,所以腳氣的危害很大。如果有人得了幾年的腳氣,使用外用葯療效不理想時,建議內服外治,進行徹底治療。 腳氣用葯總則 葯物治療足癬要注意以下幾點: 1.堅持用葯。足癬需長期用葯才能殺死它。 2.別亂用葯。有人用膚輕松等皮質類固醇葯膏來治療足癬,結果腳氣越治越擴展;有人將阿司匹林片壓碎撒在糜爛的足趾間,結果形成潰瘍,長期疼痛不愈。 3.用葯要根據病變的具體情況:破潰處不能用酊劑;皮膚變厚、裂口該用軟膏;破爛出水時應該到醫院,由醫生按照具體情況進行適當治療。 4.足癬發生繼發感染時,局部出現急性炎症,就不能按一般足癬治療,應該先處理繼發感染。如有紅腫,局部可外用硼酸水或呋喃西林液濕敷可消炎消腫,必要時還得使用抗生素,按照醫囑適當休息。如果出現發燒,局部皮膚紅腫,考慮有丹毒或有淋巴管炎時,需要找醫生,採用抗生素治療,如內服紅黴素、阿莫西林或注射青黴素等治療。 聯合用葯可防耐葯 為了防止腳癬患者耐葯,最好根據患者的用葯禁忌不同,選擇兩種不同類型的葯品,交替使用,同一種葯不可久用。如可在制黴素、可霉唑、酮康唑、硝酸益康唑、聯苯苄唑、硝酸咪康唑、鹽酸特比奈芬中任選兩種。具體地說,趾間型可先塗紫葯水或撒中葯五倍子粉,待收干後再塗腳氣靈或癬敵葯膏,每日2次即可;汗皰型可外塗5%福爾馬林,皮干後再塗特比奈芬乳膏或撒硝酸咪康唑散劑,每日2次;角化脫屑型可用復方苯甲酸膏或與復方水楊酸酒精外用,每天早晚各1次;濕疹樣癬菌疹,一般先按濕疹治療,外用3%硼酸水濕敷或塗氧化鋅糊膏等,待濕疹消退後再按腳氣治療;腳癬感染者,建議看醫生,開抗菌葯(如氟康唑)口服,也可用中葯五味消毒飲或五神湯,水煎服,每日1劑,等炎症消退後再按腳癬治療。 以上方法要用到皮癬好了後,再用一星期,否則不除根.
記得採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