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蔥的種植方法和時間
一、種植時間
小蔥雖小,但志氣不小,它的功效不比大蔥少,小蔥具有解熱、祛痰功效,具有刺激身體汗腺,達到發汗散熱的作有;蔥油刺激上呼吸道,使黏痰易於咯出。
它有一股辛辣味可以刺激脾胃,起到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小蔥還有一個最大的功效就是防癌抗癌,小蔥含有一種果膠,可減少結腸癌的發生,蔥內的蒜辣素也可以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具有抗癌作用。
而營養上來講,小蔥的蛋白質、礦物質和胡蘿卜素含量相對較高:每100克中,小蔥含鈣72毫克、大蔥僅含29毫克,小蔥含胡蘿卜素840微克、大蔥僅為60 微克。
❷ 蔥種子的種植方法和時間
小蔥一般是在春季的3~4月份種植,也可在秋季的6~7月進行,主要方法是首先選取的鼓雷品種進行消毒處理,選取有機質為主的土質,入栽後加強肥水管理,保持溫度在12℃~22℃,不定期的鬆土除草處理即可。
7、栽後管理
要想小蔥生長的更好,最好不定期的清除植株周圍旁邊的雜草,以及鬆土處理,保持土壤濕潤但是不能出現積水現象,並且在生長期間不及時剪除病枝,枯枝等,避免植株生長受損。
❸ 蔥種植方法和時間
種植方法:
1.選擇種子,催化發芽:一般而言,種植蔥選取干凈且飽滿的種子,將種子放入溫水中浸泡3~4小時,然後用多菌靈溶液進行消毒處理,再放入培養土上並蓋上一層薄土,澆水至表層土完全濕潤,放在陰暗處約2周可發芽。
2.整理土壤,入土栽培:一般用爛葉土、泥土、沙土、糞土按2:2:1:2的比例混合,再加入適量的水分,使土壤保持一定的濕度,可外加一定的有機肥。將發芽的種苗中留有芽的一端朝下,保持間距在10cm左右,在其表面撒上一層1-2cm的土,再澆入適量的水維持一定濕度。
3.肥水適量,病蟲防治:栽培後,可適當進行遮光處理,不能強光照射過長時間,每隔3天澆一次水,15天左右施肥一次,不定期鬆土,澆水不可過多,避免其爛根。待其出苗後,應給予充足的光照、水分和適量的肥料,這可有利於蔥幼芽的生長。蔥一般會有蚜蟲、蔥薊馬、潛葉蠅等蟲害,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阿維菌素溶液進行噴灑,一般7~10天噴灑2~3次即可;蔥一般會有霜霉病、葉枯病、炭疽病等病害,可用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5%咪鮮胺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進行噴灑,一般7~10天噴灑2~3次即可。
種植時間:蔥是一種比較耐寒、喜涼性植物,蔥一般最佳種植時間在春季和秋季,氣溫在10~25℃最佳,高於28℃其生長會變緩。一般會在3月下旬開始播種,6~7月開始採收,也可以在秋季9~10月開始栽種,待第二年春季4~5月採收。秋季種植的蔥由於溫差大,其營養價值會變得很高,口感也更好。
❹ 洋蔥適合什麼時候種植 洋蔥的種植時間和方法
洋蔥最佳播期為9月上中旬。
洋蔥的種植方法:
1、播種期及播種量
適宜的播種期是培育壯苗的關鍵,播種過早,苗大,越冬後容易抽苔,晚播苗弱小,抗寒能力差,且磷莖小,產量低。播種前最好進行發芽檢驗。在正常情況下,每畝的育苗床播種量為4~5kg。
2、作畦與施肥
畦高1.4~1.5m,畦寬27cm,畦面整平後每畝過磷鈣15kg,腐熟好的有機土雜肥每畝4方作基肥,出苗後結合澆水撒施速效氮肥,每畝施尿素10kg。
3、地下害蟲防治
每畝有甲拌磷5kg,結合整地均勻翻入土中,細耬整平。
4、播種
畦面整平後,先澆水,再均勻撒播。後覆0.8cm營養土,確保一播齊苗。播後如果墒情不能達到出苗要求,可用噴壺淋水,以促進出苗,也可催芽後撒播。
5、出苗
出苗後要注意霉病和立枯病的防治。其方法為每畝用50%多菌靈或40%百菌清150克,對水30~40kg均勻噴霧。
(4)蔥頭的種植方法和時間擴展閱讀:
洋蔥的形態特徵:
根弦線狀,濃綠色圓筒形中空葉子,表面有蠟質;葉鞘肥厚呈鱗片狀,密集於短縮莖的周圍,形成鱗莖(俗稱蔥頭);傘狀花序,白色小花;蒴果。根莖外邊包著一層薄薄的皮(白、黃或紅色),裡面是一層一層的肉,一般是白色或淡黃色。
洋蔥的胚根入土後不久便會萎縮,因而沒有主根,其根為弦狀須根,著生於短縮莖盤的基部,根系較弱,無根毛,根系主要密集分布在20cm的表土層中,故耐旱性較弱,吸收肥水能力能力較弱。根系生長溫度較地上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洋蔥
❺ 大蔥的種植時間和方法是什麼
大蔥起源於半寒地帶,對溫度的適應范圍較廣,喜冷涼不耐炎熱,長江流域蔥一般是3~4月播種,6~7月收獲;也可在9~10月播種,第二年4~5月收獲。這期間以沒有長成的幼秧供應市場,食嫩葉為主。
一、大蔥秋季種植;
第一年秋季9月上旬播種,以幼苗越冬;第二年夏季5月上中旬定植,冬前收獲,窖藏或露地越冬;
第三年春季抽簽開花,復季採收種子。定植時的秧苗可於5月上旬至6月下旬作為小蔥上市;也可在立夏前後採用平畦叢栽(撮撮蔥)或縮小行株距栽成溝蔥作為秋蔥供應,或越冬後作為早春羊角蔥供應。
二、大蔥春季種植;
早春上壤解凍以後播種,炎夏來臨前作為小蔥供應,或定植後當年收獲作為干蔥或溝蔥供應。亦可越冬作為羊角蔥或作為留種的種株。
三、大蔥夏季種植;
多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播種,故又稱伏蔥。當年越冬時植株較大。易完成春化過程,翌春萌發早而且很快抽薹開花。一般接羊角蔥之後上市。
(5)蔥頭的種植方法和時間擴展閱讀:
大蔥種植技巧
1.品種選擇
四季栽培要選擇耐寒、耐旱、耐熱、適應性強、蔥白長、不分櫱的品種,如中華巨蔥、章丘大蔥(高腳白)或地方農家品種鞭桿蔥。分蔥品種不宜作四季栽培。
2、移栽
移栽前要施足底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的優質農家肥6000kg、磷肥30kg、三元復合肥50kg,底肥總量的1/3普遍撤施,2/3集中溝施。移栽時要將秧苗分級,大、小苗不能混栽。
做青蔥上市可適當密栽,行距60~70cm,株距3~4cm,做成蔥上市,則行距80cm,株距5cm。
移栽後要及時中耕鬆土,平壟,破除板結促進根系生長,結合澆水追施速效氮磷鉀復合肥,667平方米追施30kg,視秧苗生長情況及時培土,促進蔥白形成。
大蔥的種植有很強的時間效應,因此,在不同季節種植大蔥還需選擇不同的品種和種植技術,對此,農戶要多加用心,正確掌握大蔥的種植時間和種植技術。
❻ 關於蔥的種植方法和時間
大蔥種植時間:春季大蔥的播種時間一般在每年的3到4月份進行種植。秋季種植時間在每年的9月到10月份之間。
育苗:選擇排水性良好、土壤肥沃的地塊進行育苗,種植前做好土壤翻耕工作,施足肥料,保障苗床土壤疏鬆、排水性良好。大蔥出苗之後做好苗期水肥管理工作,保持土壤濕潤。
施肥:每畝使用尿素5公斤左右進行追肥,在大蔥生長到10月份下旬左右開始進行移栽定植工作。移栽前做好土壤的翻耕、施肥工作,翻耕深度控制在25公分左右,每畝根據土壤肥力情況使用腐熟的有機肥3000到4000公斤,配合使用復合肥15公斤左右。
田間管理:首先是移栽後的管理問題,移栽之後注意及時檢查田間是否存在缺苗、死苗的問題,及時進行補苗,減少田間雜草,其次是水肥管理問題,根據土壤和苗期進行澆水,在大蔥收獲前20天左右停止澆水。在大蔥生長階段,一共施肥4到5次,根據大蔥的生長情況進行施肥最後要注意大蔥病蟲害防治工作。
以上內容引自鏈接https://..com/question/271116884448486965.html
拓展鏈接
大蔥生物學特性
大蔥屬百合科植物,植株直立;根系屬須根系,土壤分布較淺;葉簇生,管狀,圓筒形而中空,先端尖,葉表面披蠟粉;葉鞘為多層的環狀排列抱合形成假莖,假莖經培土軟化栽培後就是蔥白,它是養分的貯藏器官和食用部分,也是大蔥的主要經濟產物。大蔥的生育周期可分為:發芽期、幼苗期、假莖(蔥白)形成期、貯藏越冬休眠期、抽薹開花期和種子成熟期。因為大蔥的主要經濟產物是假莖(蔥白),所以生產上應主攻營養生長,防止抽薹開花。
❼ 蔥的種植時間和方法是什麼
1、秋種
一般來說是在第一年秋季的九月上旬播種,第二年的五月上中旬進行定植,冬前收獲。
2、春種
早春時候,土壤解凍就可以播種了。
3、夏種
夏播一般在每年的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又稱為伏蔥。
大蔥種植方法
1、選用良種
大蔥的品種有很多,而且大蔥對環境的使用性很強,基本上任意種子在任何地點均能生長,只不過關繫到它的產量和質量的問題,所以在種植之前我們就要選擇適合當地氣候種植的品種,可以先對當地大蔥種植的情況做個調查,選擇優質高產並且市場行情還不錯的品種進行種植,其次及時可以種植多個品種,查看種植的經濟效益,然後再進行擇優選擇。
2、整地施肥
大蔥對種植地的要求也不高,一般只要光照比較充足,並且靠近水源,方便澆灌,土壤中有機質含量較為豐富的地塊都可以種植,在整地的時候要深翻至少三十厘米左右,將土壤中的雜質也害蟲殘留、雜草根等清理干凈,這樣後期管理就會比較簡單,最後將土塊盡可能的敲碎,再耙平,同時按照寬為一米到一米五左右開溝作畦即可等待栽種。
3、科學種植
大蔥種植的主要方式有三種,分別是種植繁殖、分株繁殖以及球莖繁殖,適合種植的時間一般是在每年的5-6月份左右,然後按照每行距離30cm的間隔開溝進行條播或條栽,條栽每株的間隔大約為5-8cm左右即可,在種植之前種植地一定要澆透,這樣成活率至少能提高15%左右。
4、施肥技術
大蔥的是非主要還是需要根據種植地的肥力以及大蔥的生長情況來決定的,一般是在立秋之後進行第一次施肥,按照正常的施肥情況每畝大概需2000kg的土雜肥,或者是使用200kg的餅肥,加上20kg的尿素即可,而等到處暑之後進行第二次追肥,本次施肥之需要大概15kg的尿素即可,
最後就是看大蔥的生長情況來進行,如果大蔥的枝葉比較細,而且還比較雜出現倒勾的情況,那麼我們就還需要追施適量的鉀肥,並且在大蔥的每個生長極端適量的添加肥料,又補充大蔥生長所需的養分。
5、田間管理
在定植之後5-6天左右就會出苗,但是夏季的溫度就比較高,而且降雨量也比較大,所以我們要做好防澇排水的准備,同時在雨後要及時的進行中耕,以免土地出現板結,大蔥的根系是比較弱的,所以種植地中的濕度至少要保持在75%左右,在天氣不是特別乾旱的情況下基本上不需要過多的進行澆水,只需要加強對田間土壤通透性的管理以及除草即可。
6、病蟲害防治
大蔥最常見的病蟲害就是紫斑病、蔥銹病、軟腐病以及薊馬、潛葉蠅和蛾類害蟲,這三種比較常見的病害基本上都是由於田間的濕度過大,再加上氣溫比較高,引發田間真菌的產生,從而感染到大蔥整個植株,一般可以利用百菌清、代錳鋅液以及可殺得進行防治,同時要加強對田間的水分管理和溫度調節,而危害大蔥生長的害蟲則可以用吡蟲啉、阿維菌素以及甲維鹽進行噴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