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冬季大棚增溫的方法都有哪些哪種更科學
塑料大棚在無光條件下內外溫度只相差3度左右!當外部溫度達到0度時,倉庫里就是霜點。這對倉庫里的幼苗無疑是致命的!光線比較強的時候,房子內外的溫差可以達到30度以上。從這個時候不需要提高溫度可以看出,早春的塑料大棚變暖在晚上常用,有有效的土壤方法,而且簡單易行!(通常是5,60厘米高),也就是說,房子中間的壘牆用(紅磚做的爐子,長度可以隨意,可以貼在一起建造),兩邊種上秧苗的部位蓋是小倉庫(通常是5,60厘米高)。
利用「秸稈反應堆」在倉庫內打開溝渠,掩埋秸稈,同時添加微生物菌劑,在秸稈成熟的過程中釋放熱量,提高地溫倉庫溫度。
熱風機,現在熱風機的出現,代替了很多燒煤的鍋爐。以前沒有熱風機,房子里的供暖主要設施是鍋爐,即污染空氣。
額外費用,煤炭費用很高。因為煤炭價格不低。一噸煤也是這里產煤的地區有500多個。冬季幾個月燃燒,費用昂貴,熱風用電。因為農業用電便宜,國家有補貼,所以熱風也不會太耗,而且很環保,所以可以使用這種方法。
變暖團,現在冬天在塑料大棚里很常用。這種煤塊屬於無煙煤,加上其他燃料,燃燒時間長,每塊煤可以使用2-4個小時,100平方以內3-5度,一畝塑料大棚一次5-6韓元,最冷的時候可以使用幾次。
主要對溫室大棚的大小,寬度和高度進行擬定,然後製作方案;首先要製作出一個設計方案,然後要對素材和結構材料進行采購,然後建造基體扶植,然後再搭拱架,最後對塑料薄膜進行鋪設。
❸ 大棚蔬菜種植,常用的增溫方法都有哪些
可以建立保溫的溫室。在門口設置風障。這裡面受不到風吹。牆面也要用白灰水泥塗抹嚴實,避免熱量的流失。增加大棚內的透光。有利於儲存更多的熱量。
❹ 暖棚和冷棚的土壤耕作方法和時間節點選取,都有哪些區別
暖棚和冷棚是流行術語。暖棚是指我國特有的日光溫室,包括加熱型和非加熱型溫室。冬季需要用草席或其他保溫材料覆蓋棚膜。冷棚是指塑料大棚,一般不需要鋪草,只有一層塑料薄膜。兩者都用於北方的反季節種植。
❺ 溫室大棚蔬菜如何種植
1、擇適宜的蔬菜種類和品種 為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首先應考慮選擇經濟價值高,季節差價大,覆膜保溫栽培早熟,增產效果顯著的蔬菜種類。
2、適時栽培
一些喜溫的果菜根系生長的最低土溫為10。C左右,只有扣棚10天後,土溫能穩定保持在10。C以上時,方可定植。並應選擇晴天栽種,以利於提高土溫,促進新根的發生。但由於早春氣候變化大,塑料棚內氣溫變化更加劇烈,晚間的氣溫往往會降至0。C以下,地上部極易遭受霜凍。所以,除了考慮土溫對根系生長的影響外,還要考慮避免莖葉遭受霜凍危害。
值得注意的是,生產上常有單為提高地溫覆蓋地膜,使棚內溫度下降,晚間熱輻射增強,土壤中積蓄熱量不易散出而補充氣溫,致使棚內更易出現逆溫現象,且因土溫較高,植株生長好,耐寒性差,更易出現凍害。因此,晚間在沒有加蓋保溫物的情況下,大棚里鋪地膜的栽培期,應晚於不鋪地膜的塑料棚。
3、充分利用植株調整技術,進行合理密植
由於棚內關照條件不如露地,且空氣濕度又大,一般在大棚覆膜期長的情況下,尤其是蔓生搭架的蔬菜應擴大栽植的行距,以利於通風透光。但為了提高早期產量,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則應適當縮小株距,以提高或保持一定的栽植密度,在管理上應及時摘除側枝或對年側蔓進行摘心。或應用嚴格的植株調整技術,實行密植栽培。
4、要掌握棚溫的管理技術
不同種類的蔬菜其生長適溫常有差異,如生長適溫較高,不耐低溫的茄子,辣椒等,應維持較高的棚溫;而生長適溫較低,比較耐低溫的番茄、黃瓜等,棚溫則不能過高,否則,植株容易發生莖稈細、節間長、葉片小而薄的黃化現象。
各種蔬菜在定植初期和緩苗期,都應緊閉薄膜,不宜撩膜通風,以保持較高的棚溫,促進新根的發生和迅速恢復生長生長。待植株生長恢復,新葉長出後,才可撩膜通風。此後,應根據季節和天氣狀況以及不同蔬菜對生育適溫的要求,決定是否撩膜、蓋膜的早晚和通風撩膜的程度。
5、肥水管理
定植前10天施足基肥,以補充腐熟的堆積肥為主,並配施一定量的復合肥。
為了提高地溫,促進定植苗發根,緩苗期要控制澆水,而緩苗後則應及時澆水,以後每隔7~10天澆水一次。在早春溫度低,通風少的情況下,每次澆水量宜少;以後隨著氣溫的回升,通風量加大,棚內土壤蒸發量也增大,加上植株本身的擴展,,需水量增加,澆水量也應相應增加。
6、視病蟲害防治
棚里關照弱,濕度大,許多病蟲害的發生都較露地嚴重。應加強防治。此外,為了減少土傳病害,特別要注意輪作。
7、花保果技術
需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以保花、保果外,還應注意通風換氣,降低棚內濕度,使植株多接受陽光;植株生長過旺,則應適當降低棚溫,控制植株生長,使同化養分積累,促進花,果的發育和膨大。
❻ 溫室大棚西紅柿種植和管理技術
溫室大棚西紅柿(番茄)種植和管理技術:
一、土壤和選時
番茄能耐旱,但不耐澇,對土壤要求不十分嚴格,為了獲得高產,需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保水保肥力強的土壤,土壤酸鹼度以pH6-7為宜。
黔東南地區早熟栽培在11月中下旬播種育苗,其他地方正季栽培在12月中下旬播種育苗,作秋延晚栽培5月中下旬播種育苗。
二、溫度和環境
番茄是喜溫性蔬菜,在正常條件下,同化作用最適溫度為20-25℃,根系生長最適土溫為20-22℃。喜光,光飽和點為70000lx,適宜光照強度為30000-50000lx。也是短日照植物,番茄喜水,一般以土壤濕度60-80%、空氣濕度45-50%為宜。
三、定植
適時定植,合理密植:春季保護地早熟栽培於2月下旬至3月初搶冷尾暖頭天氣定植;露地地膜覆蓋栽培於3月20日左右搶冷尾暖頭天氣定植。定植密度為早熟品種多干整枝行株距50×30厘米,每畝3000株左右;中晚熟品種採用單干整枝每畝3500株左右;採用雙干整枝時每畝2000株左右。
四、整枝
整枝、達架、綁蔓:在第一穗果座果後搭「人字」形架。整枝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只留主幹,側枝全部摘除(側枝長到4-7厘米時摘除為宜)稱為單乾式整枝;另一種是除留主幹外再留第一花序下的側枝,其餘側枝全部摘除,稱為雙干整枝。不管採用那種整枝方式,都要注意及時綁蔓。
五、施肥
深耕耙細後開成寬80厘米,高16-24厘米的廂,廂溝寬33厘米,每廂栽2行。在施肥時氮、磷、鉀合理的配合比例為1:1:2,畝施腐熟有機肥3000-5000公斤,配合施入過磷酸鈣25公斤,鉀肥20公斤(或草木灰80公斤)。
番茄生長期適當追肥,不可偏施氮肥,須配合磷鉀肥。一般於定植緩苗後施催苗肥,促莖葉生長。第一穗果開始膨大後進行第二次追肥,促果實膨大,中、晚熟品種還需在第一、二穗果採收後進行3-4次追肥。
在果實生長期間用1.5%過磷酸鈣或0.3%磷酸二氫鉀溶液進行葉面追肥,有利於果實成熟,提高產量。定植緩苗後需中耕保墒,第一花序開花期間應控制灌水,防止因莖葉生長過旺引起落花落果。第一穗果座果後,植株需水較多,應及時灌溉。雨季注意排水。
六、保花
為防止落花落果可於花期用10-20ppm2,4-D葯液浸花或塗花,或用20-30ppm的番茄靈噴花。植株生長中後期,下部的老葉也可適當摘除,以減少養分消耗,改善通風透光;無限生長型品種在4-5台果後要及時打頂,提高坐果率,促進果實成熟。
七、採收
適時采果。番茄成熟有綠熟、變色、成熟、完熟4個時期。貯存保鮮可在綠熟期採收。運輸出售可在變色期(果實的1/3變紅)採摘。就地出售或自食應在成熟期即果實1/3以上變紅時採摘。採收時應輕摘輕放,摘時最好不帶果蒂,以防裝運中果實相互被刺傷。
初霜前,如還有熟不了的青果,應採下後貯藏在溫室內,待果實變熟後再上市,這樣既延長了供應期,又增加了經濟效益。在果實後熟期不宜用激素刺激果實著色,經精選後裝箱銷售,它的好處在於既降低了生產成本,改善了果品品質,又保障了消費者的食用安全。
(6)新型暖棚的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番茄,即西紅柿(學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Mill.),是茄科番茄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體高0.6-2米,全體生粘質腺毛,有強烈氣味,莖易倒伏,葉羽狀復葉或羽狀深裂,花序總梗長2-5厘米,常3-7朵花,花萼輻狀,花冠輻狀,漿果扁球狀或近球狀,肉質而多汁液,種子黃色,花果期夏秋季。
番茄原產南美洲,中國南北方廣泛栽培。番茄的果實營養豐富,具特殊風味。可以生食、煮食、加工番茄醬、汁或整果罐藏。
番茄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0.6-2米,全體生粘質腺毛,有強烈氣味。莖易倒伏。葉羽狀復葉或羽狀深裂,長10-40厘米,小葉極不規則,大小不等,常5-9枚,卵形或矩圓形,長5-7厘米,邊緣有不規則鋸齒或裂片。
花序總梗長2-5厘米,常3-7朵花;花梗長1-1.5厘米;花萼輻狀,裂片披針形,果時宿存;花冠輻狀,直徑約2厘米,黃色。漿果扁球狀或近球狀,肉質而多汁液,桔黃色或鮮紅色,光滑;種子黃色。花果期夏秋季。
❼ 暖棚建造新型方法是什麼
一、加大牆體和後坡厚度增強溫室保溫性能
溫室的蓄熱麵包括三面牆體、後坡和地面。當蔬菜植株遮嚴地面後,牆體、後坡就成為主要的受熱面。要求增加牆體和後坡的厚度主要是為了增加其蓄熱量,當然也不排除其防寒保溫的作用。其中,能否蓄熱保溫就成為溫室冬季生產成敗的關鍵。
二、建半地下式畦面以利於土溫提高
若建土牆溫室,可以把牆體南邊的部分土推到牆體上,並用推土機壓實牆體,然後把內牆壁削直鏟平。因牆體用土較多,所以室內畦面比室外的地面要低30~40厘米。
三、增加後坡厚度避免厚薄不均
溫室的後坡面朝北,同牆體一樣也是主要的散熱面,因此建造後坡時,其仰角要在45度左右。高仰角可使後坡成為一個理想的受光蓄熱面。仰角小,不但本身難以受光蓄熱,還會遮擋後牆體,影響牆體的受光蓄熱。
四、增加跨度和長度提高可利用面積
溫室是一種高投入設施,在原基礎上再稍許增加一些投入就能擴大室內面積。根據計算表明:溫室每向南延伸1米,可利用面積就會增加11%,而脊高只需增高20厘米即可達到比較理想的屋面角。
五、保護好前屋面
溫室的前屋面(薄膜覆蓋面)白天是受光面(要求每日清掃,保持良好的透光度),夜間是最大的散熱面。
(7)新型暖棚的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暖棚建造設計方案:
1、場地選擇 冬暖棚建造成本高,設計較復雜,建後移動困難,所以要選交通方便、地勢平坦、澆排水及時、最好離市場近的地塊為好。
2、布局合理 為便於集中管理、看管,有利產前、產中、產後系列化服務,便於集中銷運和傳播技術,應以村為單位集中地塊進行規模化生產。棚與棚之間為防止遮閉,距離應不少於8米,最好為16米,這樣棚間可綜合利用,適當建造部分陽畦和小拱棚,以形成一個優良的小氣候環境。
3、棚的方位 以面向正南、東西方位為好。因為冬暖棚主要生產期是12—3月份,這個期間正南方向上午見光及時,全天見光最多,而偏東和偏西都不好,特殊情況如有地形限制時可偏東或偏西不超過5度角。
4、 建造時間 大棚內的秋冬茬栽植早,最早可在9月份,所以應在9月底建好,如定植晚做冬春茬栽培也應在10月中旬建完,以使牆體干透,有充足時間進行定植前的整地、施肥、熟化土壤及「烤地」工作。
5、棚的大小 根據山東省5年經驗認為:棚長以50米為宜,不足50米總體空間小,不利於保溫;超過50米因棚太長,運送操作不便,揭草簾需時太長,縮短作物見光時間。
❽ 蔬菜大棚取暖方法
農業溫室加熱方式
1、 熱水採暖是以熱水為熱媒的採暖系統,由鍋爐、熱水管道、循環水泵、散熱器以及閥門組成。
2、蒸汽採暖是以蒸汽為熱媒的採暖系統,組成與熱水採暖相同。
3、 熱風採暖是通過熱交換器將加熱空氣直接送入溫室提高室溫的加熱方式。
電熱採暖是將電流通過電阻大的導體將電能轉變為熱能進行空氣或土壤加熱的加溫方式。
4、輻射採暖利用輻射加熱器釋放的紅外線直接對空氣、土壤和植物加熱的方法
溫室加熱方式的選擇
一、燃煤熱水鍋爐
燃煤熱水鍋爐使用的燃料是煤,傳熱介質是熱媒水。煤的燃燒熱值較低,價格也較低。管道布置越密,溫室大棚的溫度場分布均勻,溫度波動越小。由於水的比熱容較大,因此溫室大棚受干擾的作用較小,從而使得溫室大棚內的溫度波動相對較小。不過污染大,政策要求全部整改。
二、熱風爐溫室大棚
熱風爐按燃料的類型分為煤熱風爐、燃油熱風爐與燃氣熱風爐。由於熱風爐是直接加熱方式,無啟動時熱媒介質的熱容損失,因此溫室大棚升溫快,但是溫度波動也要大一些。與熱水鍋爐相同,燃煤熱風爐的調節性能較差,但其加熱的熱慣性小,簡單的啟停控制就能阻止過熱。
三、電加熱溫室大棚
和其它能源形式相比,電能屬於清潔能源,國家政策大力支持。電加熱的電-熱轉換效率較高,基本達到99%以上。在種植蔬菜或瓜果的溫室大棚中使用電加熱是新的趨勢。對於種苗溫室大棚來說,土壤溫度關系著種子的發芽率及種苗的正常生長,是溫室大棚環境控制的主要對象,實踐證明使用電加熱方式對土壤局部加熱更是非常好的加熱方式。
四、電熱泵溫室大棚
所謂熱泵就是把熱量從低溫區向高溫區輸送的設備的總稱。熱泵的熱力循環原理和製冷機的熱力循環原理基本相同,但用途和作用剛好相反。電熱泵溫室大棚就是利用電為動力,將熱量由相對低溫的環境輸送到相對高溫的溫室大棚中的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