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說出我國古代的六種造字方法
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注。
❷ 造字法是什麼
漢字造字法是六書之首,就是象形法。一般來說,漢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和假借。但嚴格說來,轉注和假借這兩種應屬於用字的方法。
將字的某個部件、字素的形狀想像成生活中物體的形狀,據以敷演成謎。六書以象形造字,此謎法將字比物,二者是反向的比擬。象形法是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徵,具體地勾畫出來。

相關如下
分類:
漢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我國古代對造字法有"六書"的提法,除了上述四種外,還包括轉注和假借。但嚴格說來這兩種應屬於用字的方法。關於漢字的造字法,從漢朝以來,相沿有"六書"的說法。六書之首,就是象形法。
很多抽象的概念根本畫不出來,而且即使畫得出,這種依樣畫葫蘆的造字法也太笨了。後來為了克服象形字的局限性,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就又發明了另一種造字法——指事法。
❸ 造字的方法有哪些
漢字的造字方法有六種,分別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和假借。
一、象形法
象形法是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徵,具體地勾畫出來。象形字當中,也有一些不是直接用來表示具體實物,而是用來表示與實物有關的概念。
例如:"大"字,原來是像一個正面直立的人的形狀,手足展開,就表示"大"的意思了。這種從名詞推廣到形容詞的造字法,是後來發展出來的。象形字雖然起源最早,但數量卻最少。

二、指事法
就是用象徵性的符號或在圖形上加上指示性符號來表示意義的造字法。這種造字法大體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單純性的符號,即不成圖形的符號(成了圖形,就是象形字了)。另一類是附合在圖形上的符號。
用指事法造字,這是漢字從象形發展到表意的第一步。
三、會意法
會意法就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按意義合起來表示一個新的意義的造字法。例如「酒」字,以釀酒的瓦瓶「酉」和液體「水」合起來,表達字義。
四、形聲法
就是由形旁和聲旁拼合而成的造字法。因為形聲字是在象形、指事、會意的基礎上產生的。盡管它還屬於表意性質的文字,但已突破了漢字形體的束縛,溝通了方塊漢字與語音的聯系,這是漢字從表意邁向表音的一個重大發展,成了漢字發展的主流。
用形聲法造字非常方便,與金木水火、鳥獸蟲魚有關的字以及嘆詞、擬聲詞,幾乎都是形聲字。這種造字法,直至今天還可以不斷地造出新字來。比如較近發現的化學元素「鎇、鋦、鐒」等,都是用新造的形聲字來命名的。
五、轉注法
轉注法就是為了適應方音分歧和語音的發展而採取的一種造字法。如原有一個「老」,表示年紀大的意思,而由於時間和地區的不同,又有用kǎo這個音表示老的意思,於是又造出了一個與「老」字部首相同、讀音相近和意義相同的「考」字。
六、假借法
就是借用同音字表示新義的一種方法(「假」也是借的意思)。例如「然」,本是燒的意思,底下四點已經是火了,可是被「然後」借用後,只好自己在旁邊再加一把火,變成「燃」字(形聲)。
❹ 象形,會意,形聲字的來歷
象形:象形字來自於圖畫文字,但是圖畫性質減弱,象徵性質增強,它是一種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會意:會意是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根據意義之間的關系合成一個字,綜合表示這些構字成分合成的意義,這種造字法叫會意。用會意法造出的字就是會意字,它體現了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
形聲:形聲字由兩部份組成:形旁(又稱「義符」)和聲旁(又稱「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類屬,聲旁則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發音。

詳細釋義
就是造字時,用描摹客觀實體的外形來表達詞義的一種造字方法。用「象形法」造字,一般都是有形可象的指物名詞。如「日、月、水、山」等。許慎對此的解釋是:「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其中的「畫成其物」不是作畫,是指創造書寫符號。
所以,用「象形法」創造漢字,在摹寫客觀事物時,只勾勒其輪廓,注重字形的簡約性和典型性。象形造字法的局限是:無法描摹抽象的事物。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象形
❺ 造字方法是什麼意思
造字方法從漢朝以來,相沿有「六書」的說法。六書之首,就是象形法。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和假借。但嚴格說來,轉注和假借這兩種應屬於用字的方法。
1、象形法:
象形字當中,有一些不是直接用來表示具體實物,而是用來表示與實物有關的概念。例如:「大」字,原來是像一個正面直立的人的形狀,手足展開,就表示「大」的意思了。這種從名詞推廣到形容詞的造字法,是後來發展出來的。象形字雖然起源最早,但數量卻最少。因為宇宙間的事物很多,不可能按每一事物的特徵都造一個象形字,很多抽象的概念根本畫不出來,而且即使畫得出,這種照葫蘆畫瓢的造字法也太笨了。後來為了克服象形字的局限性,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就又發明了另一種造字法——指事法。
2、指事法:
就是用象徵性的符號或在圖形上加上指示性符號來表示意義的造字法。這種造字法大體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單純性的符號,即不成圖形的符號。另一類是附合在圖形上的符號。
用指事法造字,這是漢字從象形發展到表意的第一步。但這種方法還不能普遍地應用到很多的事物上,而且作為符號的點、橫等跟其他筆畫混在一起不容易分辨,於是我們的祖先又想出了一個辦法,用幾個圖畫合起來表示一個意思,即會意法。
3、會意法:
就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按意義合起來表示一個新的意義的造字法。
漢字發展到這一步,還不能滿足表示的需要。因為有些意思畫三四個圖還不能解決問題。要是畫五六個或七八個圖才能解決問題,那就不像一個字,倒像是一幅年畫了。要是真的這樣,那我們寫起來多麻煩啊,寫一篇短短的文章,就等於編一本厚厚的連環畫了。我們的祖先有著無窮的智慧,他們想到了文字是用來記錄說話的。說話又跟聲音有關,那麼他們就發現了可以用聲音造字,所以就又發明了形聲字。
❻ 漢字的三種造字方法
漢字有四種造字法,分別是象形、會意、指事、形聲。至於轉注和假借,是用字法而非造字法,這一點一定要分清楚。
象形:屬於「獨體造字法」。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徵,具體地勾畫出來。例如「月」字像一彎明月的形狀,「龜」字像一隻龜的側面形狀, 「馬」字就是一匹有馬鬣、有四腿的馬,「魚」是一尾有魚頭、魚身、魚尾的游魚,「艹」(草的本字)是兩束草,「門」字就是左右兩扇門的形狀。而「日」字就像一個圓形,中間有一點,很像我們在直視太陽時,所看到的形態。
象形字為數不多,《說文解字》里象形字只有364個。漢代以後,一千多年來只造了「傘、凹、凸」等少數幾個象形字,現在已不再用這種方法造字了。後來的合體字有相當一部分是用象形字構成的。例如「人」是「企、伐、侄、儉、仙」等字的構字成分,「貝」是「財、購、貿、狽、敗」等字的構字成分,「馬」是「驢、馱、駕、媽、罵」等字的構字成分。因此,從字源上了解象形字的形、義、音,可以幫助我們掌握一大批現代通用漢字的字義和讀音。
會意:會意是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根據意義之間的關系合成一個字,綜合表示這些構字成分合成的意義,這種造字法叫會意。用會意法造出的字就是會意字,它體現了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
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定義:用象徵性的符號或在圖形上加些指示性符號來表示意義的造字方法 這是指表現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謂「各指其事以為之」是也。如卜在其上寫作「上」,人在其下寫作「下」。
形聲:屬於「合體造字法」。形聲字由兩部份組成:形旁(又稱「義符」)和聲旁(又稱「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類屬,聲旁則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發音。例如「櫻」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種樹木,聲旁是「嬰」,表示它的發音與「嬰」字一樣;「籃」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製物品,聲旁是「監」,表示它的發音與「監」字相近;「齒」字的下方是形旁,畫出了牙齒的形狀,上方的「止」是聲旁,表示這個字的相近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