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一般在秋季8~10月時種植,成功率是最高的,我們可選用埋鞭、埋竿、播種等方法育苗繁殖,還要准備一份疏鬆透氣的土壤,選取盆口大的容器栽植,將竹子幼苗盆栽到土壤里後,放在陰涼處細心養護一周,就可以正常養護了。
1、種植時間
竹子對環境的要求比較高,一般需要生長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下,平時最好在秋季8~10月時種植竹子,這個時間段是竹子生長最旺盛的,種植的成功率也是最高的,有利於竹子生長。
2、育苗繁殖
很多人不知道竹子怎麼種,需要給竹子進行育苗繁殖,我們可以用埋鞭、埋竿、埋節等多種方法育苗,這樣可增加種植的成功率,其實也可以購買種子,播種到土壤里育苗,使竹子更好的生長。
3、土壤需求
竹子的根須比較發達,需要生長在疏鬆透氣的土壤里,如果想盆栽竹子,還要選取盆口大的容器栽植,我們可用園土、腐殖土、營養土混合做竹子的基質,也可以在土壤上墊放小石子,可起到預防蟲害的作用。
4、移植盆栽
之後將培育出的幼苗種植到盆土裡,可將盆土適當的壓實,適當的施加一下有機肥和水分,然後將溫度控制在20℃左右,放在陰涼處等待一周,發現竹子幼苗適應新的土壤後,可轉移到陽光下養護了。養護過程中,還可以選擇適當地噴施沃葉磷酸二氫鉀,增強長勢。
⑵ 竹子怎麼種植呢
竹子種植方法與注意事項
一、種植方法:
1、栽種點的土壤以壤土或沙壤土為最好,若土壤過於黏重或是純沙地,要進行改土。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以有機肥料為主,每畝地大約施用4立方米左右),進行耕翻,深度不低於40厘米。
2、我國北方栽種的竹類多為散生竹,一般採用移竹或移鞭的方法。不論採用哪種方法,都要選擇1至2年生長很壯、無病蟲害、竹鞭鮮黃、竹芽飽滿的竹鞭。移竹時也一定要帶地下的竹鞭,否則難以成活。
二、注意事項:
移竹栽種時,有「假死現象」,在管理不當的情況下,竹葉可部分或全部脫落。但只要枝幹始終保持鮮綠色,注意保濕,均能重新發芽展葉。
⑶ 竹子有種子嗎怎麼種竹子
竹子有種子。
竹子播種繁殖方法:
一、苗圃地准備
1、苗圃地選擇:苗圃地要選擇在背風向陽、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酸性砂質壤土。
2、整地作床:冬季對育苗地進行深翻,深度30厘米深,同時施入基肥。早春對土壤進行細整後,做成寬1米,長以地形而定的苗床。播種前對苗圃墒面進和地平整鎮壓,播種後,覆蓋土也要進行適度鎮壓,使種子與土充分接觸,以保水分、保營養。
3、覆蓋物:覆蓋物以松針為好,稻草或其它覆蓋物過長的,切短成10厘米,覆蓋墒面2厘米厚即可。
⑷ 我想種(栽)幾棵竹子,怎麼種(栽)
竹子生長有其特殊性,它是依靠地下莖(俗稱竹鞭)上的筍芽發育長成竹筍,再長成新竹。新竹在1~4個月內即可完成高度、直徑生長,以後不再增加。竹子年年均會發筍長竹。因此,觀賞竹子種植技術也有別於其它苗木,早園竹、剛竹、金鑲玉竹、黃槽竹、黃桿京竹、紫竹、箬竹等竹類的種植方法大體相同。
一、種植時間
1.散生竹
散生竹通常是在春季3~5月開始發筍,多數竹種6月份基本完成高生長,並抽枝長葉,8~9月大量長鞭,進入11月後,隨著氣溫的降低,生理活動逐漸緩慢,至翌年2月,伴隨氣溫回升,逐漸恢復生理活動。根據這一生長節律,散生竹理想的栽竹時節應該是在10 月至翌年2月,尤以10月份的「小陽春」最好。冬季11~ 12月種竹,盡管雨量少,天氣乾燥,但此時竹子的生理活動趨弱,蒸騰作用不強,栽竹成活率也較高。長江中下游地區,可在梅雨季節正常年份採用移竹造林。但只宜近距離移栽,且根盤帶土多方能保證高的成活率。北方地區由於冬季嚴寒,宜在秋季10月及早春2月栽竹。值得注意的是,春季3~5月出筍期不宜栽竹。「種竹無時,雨後便移」。只要保證母竹質量,精心管理,保持水份平衡,一年中除炎熱的三伏天和嚴寒的三九天外,其餘時間均可栽種。如果採用容器竹苗,則南北地區均可四季種竹,保證成活。
2.叢生竹
一般3~5月竹稈發芽,6~8月發筍,且叢生竹不耐嚴寒。所以叢生竹種植最好在春季2月竹子芽眼尚未萌發、竹液開始流動前進行最好。同樣,如果管理條件好或採用容器竹苗,也可四季種竹。
3、混生竹
混生竹生長發育節律介於散生竹與叢生竹之間,5~7月發筍長竹,所以栽竹季節以秋冬季10~ 12月和春季2~3為宜。
二、種植地整理
竹子生長要求土層深度50~100cm(中小徑竹50cm即可,大徑竹如毛竹則要求80~100cm),肥沃,濕潤,排水和透氣性能良好的砂質壤土,微酸性或中性,PH 4.5 ~7.0 為宜,地下水位1m以下(毛竹)或50cm以下(中小徑竹)。 整地是竹子種植前的重要環節,整地好壞直接影響到造竹質量的高低和成林速度的快慢。整地方法採用全面整地最好,即對種植地進行全面耕翻,深度30cm,清除土壤中的石塊、雜草、樹根等雜物。如土壤過於粘重、鹽鹼土或建築垃圾太多,則應採用增施有機肥、換土或填客土等方法進行改良。 整好地後,即可挖種植穴。種植穴的密度和規格,根據不同的竹種、竹苗規格和工程要求具體而定。在園林綠化工程上,一般中小徑竹每平方米3~4株,株行距 50~60cm,種植穴的規格為長、寬各40cm、深30cm。
三、母竹的要求
母竹質量對造竹質量影響很大。優質母竹種植容易成活和成林,劣質母竹不易栽活或難以成林。母竹質量主要反映在年齡、粗度、長勢及土球大小等方面。
① 母竹年齡:最好是當年至2年生。因為當年至2年生母竹所連的竹鞭,一般處於壯齡階段,鞭芽飽滿,鞭根健全,因而容易栽活和長出新竹、新鞭,成林較快。老齡竹(3 年以上)不宜作母竹。
② 母竹粗度:中徑竹(哺雞竹類、早園竹等)以胸徑2~3cm為宜,小徑竹(紫竹、金鑲玉竹、斑竹等)以胸徑1~2cm為宜。
③ 母竹要求生長健壯、分枝較低、枝葉繁茂、無病蟲害及開花跡象為宜。
④ 土球直徑以25~30cm為宜。土球過小,母竹易過度失水,降低成活,且竹鞭短,根系少,成林慢。土球過大,則不便運輸。 中小型觀賞竹,通常生長較密,因此,可將幾支一同挖起作為一「株」母竹。具體要求為:散生竹1~2支/ 株,混生竹2~4支/株,叢生竹可挖起後分成3~5支/ 叢。母竹挖起後,一般應砍去竹梢,保留4~5盤分枝,修剪過密枝葉,以減少水分蒸發,提高種植成活率。 母竹遠距離運輸時,如果土球鬆散,則必須進行包紮,用稻草、編織袋等將土球包紮好。裝上車後,先在竹葉上噴上少量水,再用篷布將竹子全面覆蓋好,防止風吹,減少水分散失。母竹近距離運輸不必包紮,但必須防止鞭芽和「螺絲釘」受損及宿土震落。
四、母竹的種植
母竹運到種植地後,應立即種植。竹子宜淺栽不可深栽,母竹根盤表面比種植穴面低3~5cm即可。首先,將表土或有機肥與表土拌勻後回填種植穴內,一般厚 10cm。然後解除母竹根盤的包紮物,將母竹放入穴內,根盤面與地表面保持平行,使鞭根舒展,下部與土壤密接,然後先填表土,後填心土,撿去石塊、樹根等雜物,分層踏實,使根系與土壤緊密相接。
填土踏實過程中注意勿傷鞭芽。然後澆足「定根水」,進一步使根土密接。待水全部滲入土中後再覆一層鬆土,在竹稈基部堆成饅頭形。最後可在饅頭形土堆上加蓋一層稻草,以防止種植穴水分蒸發。如果母竹高大或在風大的地方需加支護架,以防風吹竹稈搖晃,根土不能密接,降低成活率。
⑸ 要怎麼種植竹子呢
竹子大家都不陌生了,就連我國的國寶大熊貓都非常的喜歡吃它,那麼生活中很多人想要在家裡種一些竹子,都不知道具體的操作方法,其實竹子的種植方法並不是很難,跟種植一些花花草草的方法是一樣的。我們都知道竹子是在特定的氣候下才能生存的,比如說在我國的四川地區就分布有很多的竹子,那麼看來竹子喜歡生長在比較溫涼的地區,而且還要保持充足的水分,這些都是竹子生長中必不可少的條件,是缺一不可的。我們在種植竹子時,還需要種植在酸性土壤中。
竹子的種植是要分情況的,如果想要在家庭中種植一些竹子,那我們就要准備一些酸性的土壤,在種植完之後還要經常給竹子澆水,但是不能在根部積水,而且我們還要按時施肥。
⑹ 實心竹的種植方法和要求
你好,實心竹種植方法:
一、種植時間
竹子喜歡溫暖的氣候,在春末夏初種植比較好,正好氣候適宜,符合生長的需求,種植後能盡快促進生長成活。時間太早太晚都不合適,都可能會影響到成活。
二、種植地點
選好竹子的種植地點,可選在向陽背風的位置,可以保證好光照,利於竹子生長。
三、種植土壤
竹子種植,土壤的選擇也很重要,可選在疏鬆透氣的沙壤土,一定不能選擇黏重、板結不透氣的土壤。為了保證好營養,可以施足基肥,可選擇有機肥料搭配里貝里水溶肥使用,施足肥料後進行深耕,保持土壤疏鬆。
四、選擇竹鞭
竹子一般是用竹鞭來種植,可選擇一到兩年生長旺盛、沒有病蟲害、竹芽飽滿的竹鞭,一些干癟的竹鞭很難成活。
五、進行種植
將竹鞭栽種到土壤中,一般深度在20-25厘米左右,不用種植的太深,具體的深度要根據土壤決定。竹鞭栽種進去後,覆蓋上土壤澆足水分。
六、栽後管理
栽種後及時澆水保持好濕潤,這樣提供水分後,能促進生長。
七、注意事項
竹子種植後,要注意對病蟲害的防治,尤其是竹蚜蟲,發病後及時噴葯處理。
⑺ 種植竹子需要什麼條件
1、氣候
竹類適合在溫暖濕潤環境中生長,所以在亞熱帶、熱帶極易常見,少數竹類生長在寒帶,由於太平洋的雨量充沛,溫度暖和,所以竹子不僅數量多、品種也多,也因此成為全世界竹子分布地區中心。
⑻ 竹子怎麼種
竹子秀逸有神韻,密而不遮,疏朗得當,在風水中,竹子的最好的風水植物。在家中四周種植竹子,會給人清幽秀麗的感覺,並且竹子能給人帶來豐富的生活資源,寓意是非常吉利的。因此很多人喜歡在庭院或者別墅院內種植一些種子用以觀賞美化環境,
竹子繁殖方法:
在每年春季進行竹根的繁殖工作,3月份左右,溫度適宜,有利於提高竹根的發芽成活率。挑選20厘米左右的竹根,保證每個竹根上帶有一定的筍芽,種植在10厘米後的土壤中,保證土壤的疏鬆透氣,澆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