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三學習措施
制訂學習計劃
1、全面分析,正確認識自己。
准確找出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以便明確自己學習的特點、發展的方向,發現自己在學習中可以發揮的最佳才能。
2、結合實際,確定目標。
訂計劃時,不要脫離學習的實際,目標不能定得太高或過低,要依據:(1)知識、能力的實際;(2)「缺欠」的實際;(3)時間的實際;(4)教學進度的實際,確定目標,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能達到為宜。
3、長計劃,短安排。
要在時間上確定學習的遠期目標、中期目標和近期目標。在內容上確定各門功課和各項學習活動的具體目標。學習目標可分為:(1)掌握知識目標;(2)培養能力目標;(3)掌握方法目標;(4)達到成績(分數)目標。
長計劃是指明確學習目標,確定學習的內容、專題,大致規劃投入的時間;短安排是指具體的行動計劃,即每周每天的具體安排和行動落實。
4、突出重點,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所謂重點:一是指自己學習中的弱科或成績不理想的課程或某些薄弱點;二是指知識體系中的重點內容。訂計劃時,一定要集中時間,集中精力保證重點。
5、計劃要全面,還要與班級計劃相配合。
計劃里除了有學習的時間外,還要有進行社會工作、為集體服務的時間;有保證睡眠的時間;有文體活動的時間。時間安排上不能和班級、家庭的正常活動、生活相沖突。
6、安排好常規學習時間和自由學習時間。
常規學習時間(即基本學習時間):指的是用來完成老師當天布置的學習任務,「消化」當天所學知識的時間。
自由學習時間:指的是完成了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之後,所剩下的歸自己支配的學習時間。在自由學習時間內一般可做兩件事:補課和提高。補課是指彌補自己學習上的缺欠;提高是指深入鑽研,發展自己的學習優勢或特長。不管是補課還是提高,最好要圍繞一個專題進行,這樣做,學習比較容易見效果。
自由學習時間內所取得的學習效果,對改變學習現狀具有重大的作用,因此這一時間的安排,應當成為制訂學習計劃的重點之一。
7、腦體結合,學習和其他活動應合理安排。
在安排計劃時,不要長時間地從事單一活動。(1)學習和體育活動要交替安排。比如,學習了一下午,就應當去鍛煉一會兒,再回來學習;(2)安排科目時,文科、理科的學習要錯開,相近的學習內容不要集中在一起學習;(3)同一學科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學習。
8、提高學習時間的利用率
時間是寶貴的,自覺提高時間利用效率,是每個中學生學習上進行自我修養的重要內容。(1)早晨或晚上,一天學習的開頭和結尾時間,可安排著重記憶的科目,如英語科等;(2)心情比較愉快,注意力比較集中,時間較完整時,可安排比較枯燥的內容或自己不太喜歡的科目;(3)零星的或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時間,可安排學習自己最感興趣的學科或做習題。這樣可以提高時間的利用率。
9、計劃要留有餘地。
10、注意效果,定期檢查,及時調整。
檢查內容:(1)計劃中的學習任務是否完成?(2)是否基本按計劃去做?(3)學習效果如何?(4)總結得失,找出偏差,分析原因,以利改進。從而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激勵、自我調整。
這樣可以么?
『貳』 初三全科的學習方法或計劃!親身感受!
《模型解題法|模型解題法初中化學|模型解題法-初中英語》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H0j9oasa0RTIzjeyVIVTYQ
『叄』 初三班主任班級管理方法和措施
一、初中班級管理現狀及管理難點
(一)管理現狀
1.管理封閉
初中的班級管理,特別是較為偏僻地區的班級管理,受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與制約,當代初中生心理不理解,班主任一般都將近乎全部的心神放在了學習成績上。不是說關注成績不好,而是在管理過程中要注意各種因素應佔比重,要重視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狀態,要對班級管理有足夠的正確認識。
在初中,班主任手握大權,似乎掌管著每個學生的「生死」,於是乎自然而然產生一種班主任就是權威的感覺,而這也會讓學生習慣性的順從「封閉」管理,缺乏活力。
2.方法單一,經驗主義
在目前的初中管理中,班主任採取高壓措施,通過「卡、管、壓」實現管理目標是很常見的現象。多數人仍是奉行「嚴師出高徒」的思維定式,在班級管理中也是仍然傾向於經驗化的管理。不能將教育學中的管理方案與初中生心理活動結合,主觀意識過於強烈,往往導致班級管理成果差強人意。
3.管理斷層
很多時候家長關注孩子學生的成績,會弱化對其他事物的關注,也並不會理解學校做出的課外活動與課本結合,勞逸互補的舉措,給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帶來障礙。這種家長與學校管理理念的斷層會影響著管理舉措的施行。
(二)主要難點
信息時代的到來帶來的不僅是視覺上的沖擊,更是為人的心理發展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網路影響著初中生,為班級管理帶來限制。如網路文化在給我們自由平等的感覺的同時,也因為它的匿名性、隱蔽性會弱化學生的責任感;一定程度上的脫離現實,影響著學生的思維方式;虛擬的人際交往,會讓學生忽略現實中的親情、友情,造成同學間的交流障礙,影響著日常社交。
二、班級管理要點和措施
(一)要點
在班級管理中,如果說班主任是領導者,那麼學生就是主要的參與者,被領導者,班主任要想管理好一個班級,成為一個光桿司令肯定是不可以的,需要學生的配合,科學發展觀中「以人為本」的理念引用過來就是「以生為本」。足夠重視學生的心裡想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
在班級管理活動中,以生為本理念就是在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讓學生發揮自己主人翁的意識,實現學生的自主管理。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從學生的興趣特長出發,採取多元化的管理,挖掘學生特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實現自我價值,融洽師生關系。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參與班級的管理活動,主動配合管理,打造先進的班集體。
(二)班級管理措施
1.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養
以身作則,就是要求作為教師,特別是學生接觸更加頻繁的班主任老師能有良好的師德。在學習知識方面,班主任要積極吸取各種全新文化,在博覽群書、豐富知識、拓寬知識面的同時,要記得了解新的類似網路語言類的東西,只有這樣才能理解學生的想法,將班級管理做到結合學生實際;在生活工作中,要認真學習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加強自身師德師風。樹立為學生服務的職業觀,勇於承擔責任的敬業精神,注意自己言行,成為學生模範的道德精神。班主任的行為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自身優秀的品質會讓學生耳濡目染。
2.平等對待
所謂的平等對待,並不等同於一樣對待,每個學生都擁有著自己的閃光點,要學會發現並且「區別」對待。在素質教育還未完全取代應試教育的當下,不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把學習成績放在學生評價的首位,在班級上,成績好的同學往往也會更具備發言權。這種現象會對成績差的學生帶來嚴重的心理包袱,不利於其的健康發展,也會影響到同學間的平等交流,進而對班級活動的開展產生阻礙。
班主任必須要發現學生潛存的優點並加以挖掘,鼓勵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樹立以生為本的班級管理理念,讓每個學生感受到同等的關注,實現自我價值,推動班級管理的順利進行。
三、結語
作為一名教師,同時還是一名班主任,在關注學生學業的同時還要關注同學的生活,做好班級管理。科學的班級管理要求班主任能改革創新,突破過去的封閉管理,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關愛學生,與學生融洽相處,發揮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要加強自己的責任感,對自己的班級負責。不斷學習實踐出最適合的班級管理方案,因人施教。唯有不斷跟上時代的腳步,才能尋找到最合適的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