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雕乾和飾乾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呢

雕乾和飾乾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呢

發布時間:2022-05-31 02:01:03

❶ 民間木雕雕刻的方法有哪五種

1、浙江東陽木雕

東陽木雕不用多說,大家都很熟悉,不僅是四大名雕之首,更是第一批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木雕流派。

多以多層次的浮雕為主,在技藝的傳承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雕刻手法。

而且題材多以歷史故事與民間傳說為主,雕刻出來的工藝品不僅層次比較分明,更能夠突出主題。

2、雲南劍川木雕

劍川有著「木匠之鄉」的美譽,木雕歷史也是十分悠久,之前的時候劍川木雕主要表現在建築方面,多用浮雕手法。

現在的劍川木雕,將傳統與現代的木雕技藝相結合,逐漸突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木雕工藝品。

3、福建莆田木雕

莆田木雕也是漢族民間的雕刻藝術之一,據歷史記載,莆田木雕時興在唐宋時期,在明清開始盛行。

主要以精緻細微的透雕為主,但是也運用圓雕、透雕、浮雕等手法,有著比較簡潔獨特的藝術風格。

相比之下,莆田木雕有著豐富的文化理念與審美相結合,做工細致,有著很高的收藏價值。

4、廣東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是在木雕的藝術發展史上最有意義的一個木雕流派,以金漆鏤空雕最為著名。

雕刻手法多以凹雕、凸雕、圓雕、多層鏤空雕、單層鏤空雕這五種為主,其中多層的鏤空雕最為突出。

5、江蘇蘇州木雕

很多人都知道蘇州園林,未必會知道蘇州木雕。

蘇州木雕有著獨特的漢族文化特徵,雕刻的木雕工藝品種類比較繁多,多用鏤雕、凹雕、凸雕等手法,雕刻而成的木雕工藝品有著立體感強的特徵,藝術效果比較明顯。

❷ 木雕技法需要的工具和技巧有哪些

在平常生活中,我們在一些古代園林、古建築或現代的一些建築中會經常看到一些用木頭雕刻的工藝品。小編了解到,木雕是雕塑種類中的一種,是我國的民間工藝,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喜愛,木雕技法也因此得以流傳至今。那麼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木雕技法和它所需要的工具以及技巧都有哪些。



木雕技法的介紹

我們所看到的木雕技法,就是在創作木雕的過程中創作者對形象和空間的處理手法。主要表現在消減木頭,消減木頭,就是所謂的雕和刻。雕和刻可以解釋為從外向內的減去木頭,慢慢將想要表達的形體表現出來。在這個做減法的造型中,體會的是作品在脫胎換骨的快感。醇正的木雕技法需要經過千錘百煉,才能達到刀木合一的境界。只有掌握技巧並不斷地積累經驗,才能達到理想的真正屬於自己的木雕技法。木雕技法的製作過程,其魅力是其他材質的雕塑製作無法達到擁有的。



木雕技法需要的工具

木雕中需要的刀具種類繁多,但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叫做「坯刀」,主要用於掘細,就是把一塊木頭一步一步削減的刀具;另一類刀具叫做「修光刀」,主要用於造型完成後的光澤度修改。初學木雕技法的人在選擇刀具時,首先都是要了解它們各自的用途的。再將這兩類刀具講的細些,刀具中還有圓刀,這種刀具在雕刻傳統的花卉上有很大用處,比如花葉、花瓣及花枝乾的圓面都需用圓刀來處理。而平刀則在多用在瑞典和蘇聯的木雕人物中,有強烈的趣味性。斜刀主要用在木雕的關節角落和鏤空狹處剔除多餘和修光。刻人物眼角時,也多用到斜刀。而料刀刻出的毛發效果非常生動自然。無論是掘細刀類還是修光刀類,在木雕技法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木雕技法中的技巧

掌握了木雕技法中需要的工具,下一步小編就帶大家熟悉下木雕技法中有哪些適用的技巧。

通常拿到的木頭是木雕的粗坯,即所謂的雛形。鑿粗坯時要注意留有餘地,要適當的放寬。而鑿粗修過的木雕時,要先從整體著眼,調整比列和各種布局,然後將具體形態逐步落實並成形,此時主要是要為修光留有餘地。修光時刀跡應該清楚細密,從細節處著手會方便一些。打磨時要根據作品需要,將木雕用粗細不同的木工砂紙搓磨。要求先用粗砂紙,後用細砂紙。要順著木的纖維方向打磨,直至理想效果。著色上光時要用到硬毛刷、小硬毛筆和一隻調色缸。著色的顏料要用水粉、水彩或皮鞋油。其特點是有較強的滲透性。上色後不要立刻擦乾,要等完全乾透再擦。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簡單介紹的木雕技法和其所需要的工具以及相關技巧了解木雕技法的相關信息後,不妨用木頭來嘗試一番,也許你手中平凡的木頭也能變成一件獨一無二的木雕工藝品。

❸ 雕刻是怎樣的呢

雕刻一般有以下幾個步驟:

一、除濕

帶有過多水分的木頭是不能進行雕刻的,濕木時間一長便會變形,所以必須對其進行

乾燥處理,由於受陽光曝曬會導致木頭變形,開裂,因此通常的除濕方法是將木

頭放於陰涼乾燥處或地下室,讓其自然陰干。

二、描形

將選好的木塊進行必要的砍削刨光後,在其上用筆描繪出所要雕繪的圖案或形狀大

樣。不同位置、不同層次的圖案,圖形可用不同色線代表。也有不描形只打一點部位記號

或簡單輪廓便進行雕刻的,但多數雕刻特別是精細木雕,描形被視為是一種必經得過程

和必具的功夫。

三、雕鏤

雕刻的方法主要由浮雕、鏤空雕、凹雕、三種。浮雕又稱陽刻,即將非圖案的空白

部分雕凹,使圖案凸出,令其產生高低起伏的立體感,這是一種常用的雕法,鏤空雕,有

稱鏤雕、透雕、即將非圖案部分雕空使其空處透露能見對面。鏤空雕是運用最廣泛的一種

雕刻方法,在建築木雕和傢具木雕中較為常見,它能使雕刻作品產生惟妙惟肖的立體感。

故常用於木雕飾物主要部位。建築中的鏤空木雕。如格扇門,一般為二層或多層重疊交錯

而成,底層皆為網狀木地,其餘層為圖案,層數越多造型就越豐富。越能顯示出工藝的高

超,凹雕又叫陽刻,是反圖形刻成的低於畫表面的技法.使用亦較多.浮雕、鏤空雕常飾

於門二分之一以上處,而浮雕飾於門二分之一以下處,凹雕在文字裝飾板和圖形飾板上使

用較多。

在雕刻工具的運用上,除常用的雕刀、鑿、才錘、推刨、斧、鋸、錐、銼等外,根據

不同情況還須專門製造一些特殊的工具如勾刀、鑽子、線鋸、各形鑿子,銼子等。木雕藝

人同時也是鐵匠(或熟悉打鐵),常依具體需要打制各種工具,以保證各類復雜圖形能夠

雕好。

四、打磨

雕好的木頭有許多稜角、刀觸,外形較粗糙,因而要打磨,以前的打磨工具常用

木工銼,細質砂石、動物生皮、樹木纖維、毛樹葉、草灰砂等硬的或韌性好的自然物做

成,現在多用砂紙進行打磨。

五、光面與上料

過去在打磨後,最後一道工序就是光面或上料(塗漆)。有許多木雕是不上漆的。

如大量民宅閣扇窗和日用傢具,為了防止其開裂、滲水和腐壞,或刷一層紫土、桐油,

或刷數道火酒漆,或擦抹少許生香油,核桃木做的傢具則用核桃仁在上面擦抹,讓油質

自然的滲入木質。有些木雕用礦物質顏料進行上色,有些還貼金並加鑲嵌。上料的木雕要

用生漆,茶幾、春凳、八仙桌等用的比較多。為透出木質和木紋,用清光漆刷的也不少,

現在多用工藝油漆兔刷,少量還是諸如油畫顏料,油漆,宣傳色等加以彩繪。有些上油漆

的乍看雖比傳統不上料或只上桐油、火酒之類的木雕鮮艷亮麗,但在觀賞品味和朴雅的感

覺上卻遠比傳統木雕耐看。

雕刻這東西純屬興趣與藝術的結晶,建議要有足夠的耐性!

❹ 木頭雕刻工具的使用方法

木雕在木質的選用上比較的講究,太硬的木材不容易雕刻,太軟的木材不易保存,

直絲的木材容易缺損,在選料上必須軟硬兼顧,選擇質地細密而又暢通,堅韌牢實的木材

為之。核桃木、紫檀木、紫柚木、香檀木、青皮木、椿木是運用較多的木材。由於香樟樹

和椿樹具有天然的抗病蟲能力,而且質地細膩柔韌,材源豐富,所以使用較普遍,核桃木

青皮木、水冬瓜木、豆花木、楸木、野櫻桃木、杜鵑木等使用也較多,紫檀木由於生產量

小,比較昂貴,使用較小,此外,還有許多地方產的雜木、松木。各地工匠習慣因地制宜

合理利用當地出產的或容易獲得的合適木材。

木雕的製作過程一般有以下幾個步驟:

一、除濕

帶有過多水分的木頭是不能進行雕刻的,濕木時間一長便會變形,所以必須對其進行

乾燥處理,由於受陽光曝曬會導致木頭變形,開裂,因此通常的除濕方法是將木

頭放於陰涼乾燥處或地下室,讓其自然陰干。

二、描形

將選好的木塊進行必要的砍削刨光後,在其上用筆描繪出所要雕繪的圖案或形狀大

樣。不同位置、不同層次的圖案,圖形可用不同色線代表。也有不描形只打一點部位記號

或簡單輪廓便進行雕刻的,但多數雕刻特別是精細木雕,描形被視為是一種必經得過程

和必具的功夫。

三、雕鏤

雕刻的方法主要由浮雕、鏤空雕、凹雕、三種。浮雕又稱陽刻,即將非圖案的空白

部分雕凹,使圖案凸出,令其產生高低起伏的立體感,這是一種常用的雕法,鏤空雕,有

稱鏤雕、透雕、即將非圖案部分雕空使其空處透露能見對面。鏤空雕是運用最廣泛的一種

雕刻方法,在建築木雕和傢具木雕中較為常見,它能使雕刻作品產生惟妙惟肖的立體感。

故常用於木雕飾物主要部位。建築中的鏤空木雕。如格扇門,一般為二層或多層重疊交錯

而成,底層皆為網狀木地,其餘層為圖案,層數越多造型就越豐富。越能顯示出工藝的高

超,凹雕又叫陽刻,是反圖形刻成的低於畫表面的技法.使用亦較多.浮雕、鏤空雕常飾

於門二分之一以上處,而浮雕飾於門二分之一以下處,凹雕在文字裝飾板和圖形飾板上使

用較多。

在雕刻工具的運用上,除常用的雕刀、鑿、才錘、推刨、斧、鋸、錐、銼等外,根據

不同情況還須專門製造一些特殊的工具如勾刀、鑽子、線鋸、各形鑿子,銼子等。木雕藝

人同時也是鐵匠(或熟悉打鐵),常依具體需要打制各種工具,以保證各類復雜圖形能夠

雕好。

四、打磨

雕好的木頭有許多稜角、刀觸,外形較粗糙,因而要打磨,以前的打磨工具常用

木工銼,細質砂石、動物生皮、樹木纖維、毛樹葉、草灰砂等硬的或韌性好的自然物做

成,現在多用砂紙進行打磨。

五、光面與上料

過去在打磨後,最後一道工序就是光面或上料(塗漆)。有許多木雕是不上漆的。

如大量民宅閣扇窗和日用傢具,為了防止其開裂、滲水和腐壞,或刷一層紫土、桐油,

或刷數道火酒漆,或擦抹少許生香油,核桃木做的傢具則用核桃仁在上面擦抹,讓油質

自然的滲入木質。有些木雕用礦物質顏料進行上色,有些還貼金並加鑲嵌。上料的木雕要

用生漆,茶幾、春凳、八仙桌等用的比較多。為透出木質和木紋,用清光漆刷的也不少,

現在多用工藝油漆兔刷,少量還是諸如油畫顏料,油漆,宣傳色等加以彩繪。有些上油漆

的乍看雖比傳統不上料或只上桐油、火酒之類的木雕鮮艷亮麗,但在觀賞品味和朴雅的感

覺上卻遠比傳統木雕耐看。

❺ 樹乾的雕飾方法有哪些

盆景對樹乾的雕飾尤為重視,對真柏、杜松、蝦夷松等樹種的樹干進行細致的雕飾!
————
從野外掘取的老樁,一般樹干已無法彎曲,但作些雕飾工作是必要的,否則顯得粗野,缺乏藝術情趣。經過雕飾,能使樹木變得古樸,提高了觀賞性。

那些長得慢的樹種,在盆中長勢受到了抑制,截去大枝的傷口很難癒合。這些人工鋸截的痕跡,通過細致的雕琢,便可顯出自然枯朽的形態。為了使年輕的樹木假冒樹樹齡,常將幹上的部分樹皮剝去,對木質部進行雕飾,一般只在樹乾的下面進行雕琢。上下樹皮必須相連,否則會影響生長,甚至死亡。近年來,日本盆景對樹乾的雕飾尤為重視,對真柏、杜松、蝦夷松等樹種的樹干進行細致的雕飾,形成一種稱作「猞猁干」的姿態,蒼古雄偉,奇趣非凡。

較粗的直干需要彎曲的,曲前先要用麻皮包紮樹干,並在樹干彎曲處的外側先襯入一條麻筋,增強樹乾的韌度,以防樹干彎曲時斷裂。如樹干較粗,彎曲有困難,可在樹干要彎曲的這一段中間,用鑿子縱向開1個槽,深達木質部的三分之二以上。然後再用上法在樹幹上包紮麻皮,劈槽處應在彎曲部位的旁側,否則樹干彎曲後,傷口會裂開,難以癒合。樹干彎曲後可用鐵絲吊住。樹干劈槽的,兩個月後會逐步癒合,不影響成活。

❻ 紅木烘乾的方法都有哪些

紅木是國內一類珍貴木材約定俗成的總稱。經研究確定33 個樹種,歸為紫檀木、花梨木、香枝木、黑酸枝木、紅酸枝木、烏木、條紋烏木和雞翅木8 類,隸屬於紫檀屬、黃檀屬、柿屬、崖豆屬及鐵刀木屬5屬。其中主要是紫檀屬和黃檀屬,並且絕大多數是從東南亞、熱帶非洲和拉丁美洲進口。紅木質地細膩、堅硬、沉穩、色深氣顯,特別適合於製作具有收藏價值和經濟價值的工藝雕刻品、裝飾品及傳統古典的高檔傢具,自明清以來,傳統工藝製作的高檔傢具在中國及世界傢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並被世人譽為世界傢具中的東方瑰寶。
紅木傢具源於明式傢具,至今已有600年左右的歷史。自明末以來,特別是清代雍正、乾隆以後,我國的優質硬木傢具主要採用紅木製造。紅木主要採用中國傢具製造的雕刻、榫卯、鑲嵌、曲線等傳統工藝。隨著我國經濟的深入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紅木傢具越來越深受國人的喜愛,紅木傢具的傳統加工方法是手工作坊, 生產周期長, 效率低。如使紅木達到氣干、尺寸穩定狀態就需存放數年,這種生產方式根本滿足不了現代化生產企業對經濟利益的追求和市場對產品的需求。這就要求生產企業製作傢具前要對紅木進行乾燥處理,很多生產企業在生產紅木傢具時也進行了乾燥處理,但由於乾燥方法不當和技術水平有限,紅木乾燥處理不到位,木材的水分含量還是過高。只有運用合理的乾燥工藝和技術,才能保證紅木傢具的生產質量。
2 常用紅木乾燥方法及特點
2.1 常規乾燥法
常規乾燥法是木材加工企業中使用最多、結構形式很多的一種乾燥木材的方法。按供熱方式可分為常規蒸汽乾燥和常規爐氣乾燥,常規乾燥窯窯體有磚混結構、金屬結構,容積變化范圍很大,裝材量小的為幾個立方米,大的則為幾百立方米,能滿足各種生產需求;因風機布置方式不同,氣流循環特徵也不同;按控制系統自動化程度分有手動、半自動和全自動不等;乾燥工藝更是多種多樣。
紅木製品生產企業,在選擇這種乾燥方法時應注意以下兩點:(1)結合樹種、產品、產量選擇窯型和設備。多數紅木製品生產企業年木材加工量均不大、原材料價格高、樹種雜、板材規格變化多,故選容積在20~30m³左右的窯體、風機頂置式的為好,這樣既可滿足生產需要,且小窯氣流循環較均勻合理,材堆內溫、濕度差異小。(2)結合樹種、木材規格合理選擇乾燥工藝。通常選含水率基準作窯干基準,使工藝更具靈活性、針對性,乾燥時溫度一般以低溫為主,另外在進窯乾燥前,可對紅木進行一些預處理,如汽蒸、水煮處理,清除木材細胞內的部分內含物,使水流通道更暢,以保證乾燥質量,加快乾燥速度,還可使紅木色澤更深些。也可先進行預干處理,將初含水率降低到纖維飽和點以下,避免在高含水率階段出現的各種乾燥缺陷。
使用常規乾燥法乾燥紅木具有以下特點。
優點:所有紅木種類都可乾燥,且可乾燥到要求的任何最終含水率,不受自然條件的限制;具有較成熟的乾燥理論和工藝技術,能夠保證乾燥質量;所乾燥紅木的油性較大,韌性較好;與氣干相比,乾燥周期短, 生產效率高, 佔地面積小;設備不太復雜, 使用壽命長, 安全可靠,經濟效果好。
缺點:乾燥周期較長,5cm厚紅木乾燥周期基本都在60天左右;乾燥設備容積較大,而紅木一次乾燥量都比較少,不易操作;乾燥後木材還需要養生一段時間才能達到最好的使用性能。
2.2 真空乾燥法
真空乾燥法在國內外應用也相當多。真空乾燥分間歇真空、連續真空和高頻真空3種方式。通常第一種乾燥法應用較多,其介質與木材熱交換的原理與常規窯干法相同。真空窯窯體是圓柱體金屬結構,抗壓、密封性好。木材真空乾燥是把木材堆放在真空窯內,在低於大氣壓力的條件下,進行乾燥。在真空條件下,水的沸點降低,蒸發速度加快,從而可在較低的溫度下加快木材的乾燥速度。木材在乾燥過程中,一方面表面水分向周圍空氣中蒸發,另一方面內部的水分不斷地向表面移動。在通常情況下,木材表面水分的蒸發速度比木材內部水分移動的速度快得多。所以要加快乾燥速度,必須設法加快木材內部水分的移動速度。在影響木材內部水分移動速度的諸因子中,周圍空氣的壓力是決定性的因素。若空氣的溫度和濕度保持不變,木材的水分移動的速度隨空氣壓力的減小而急劇增大。此外,真空條件下,水的沸點降低,引起木材表面水分蒸發速度加快,木材表面和內部的含水率梯度增大。又因為木材表面水分劇烈蒸發的同時,要吸收大量的汽化熱,引起木材表面的冷卻,使得木材表面與內部的溫度梯度加大。這些因素都加速了木材內部水分向表面的移動。真空條件下,乾燥裝置內空氣稀少,不能採用通常的加熱方法。為解決真空乾燥時對木材的加熱問題,採用間歇地中斷真空,在常壓下對流加熱、間歇抽真空乾燥。真空乾燥可消除常壓乾燥情況下容易產生的表面硬化現象。常壓熱風乾燥,在木材表面形成流體邊界層,受熱汽化的水蒸汽通過流體邊界層向空氣中擴散,木材內部水分要向表面移動,如果其移動速度趕不上邊界層表面的蒸發速度,邊界層水膜就會破裂,木材表面就會出現局部乾裂現象,然後擴大到整個外表面,形成表面硬化。真空乾燥時,木材內部和表面之間壓力差較大,在壓力梯度作用下,水分很快移向表面,不會出現表面硬化,同時能提高乾燥速率,縮短乾燥時間,降低設備運轉費用。此外,在低壓條件下,乾燥介質中的氧氣稀少,因熱作用與氧化作用引起的物料變色少,基本上可以保持物料的天然色澤。
當前紅木傢具生產中,採用真空乾燥技術乾燥傢具坯料的企業還很少。調查中發現,隨著紅木傢具市場競爭的加劇,一些企業很想採用一些新的木材乾燥技術,縮短乾燥周期,提升產品質量,增加企業競爭力。但由於不清楚真空乾燥對大多數進口紅木板材的實際乾燥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對該技術和相關設備的實際應用。
使用真空法乾燥紅木具有以下特點。
優點:乾燥周期短;不會形成乾燥木材表面硬化;木材不變色。
缺點:乾燥工藝不成熟,不能完全保證乾燥質量;乾燥能耗較大;木材油性、韌性降低。
2.3 蠟煮法
蠟煮木材乾燥技術,利用的是化學乾燥,指利用有機或者無機化合物溶液或蒸汽化做乾燥介質,加熱和乾燥木材。就是在製作傢具的過程中,把蠟放在特定的容器中,將蠟煮溶,並保持一定的溫度,將開料之後的木材或毛坯傢具浸入處於熔融狀態的蠟中,使其完全浸泡在蠟液里熬煮。木材在蠟液這種憎水性溶液中熬煮,由於石蠟液體的沸點比水的沸點高,木材可在高於100℃的溶液中加熱,並在沸騰的狀況下快速乾燥。這種乾燥方法可降低木材的吸溫性,增強木材防腐性。中國的用蠟歷史有長達三千年余年之久,早在西晉時期,就出現了蠟工藝品、蠟封、蠟拋等應用。據了解,用蠟處理傢具在我國的傢具製作中,已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煮蠟工藝大概起源於中國的明式傢具。
使用蠟煮法乾燥紅木具有以下特點。
優點:乾燥時間短;乾燥後的木材性能穩定能很好的適應大的溫度和濕度變化;蠟煮後的木材用鏤雕、浮雕等雕刻的產品唯美逼真很多;比較環保,無廢氣產生。
缺點:乾燥成本較高,需要較多的蠟和電能消耗;木材顏色變深;木質變脆,失去彈性;下鋸容易跑偏,打磨容易糊砂紙;不適用所有紅木,黃花梨、小葉檀就不適用。
2.4 微波乾燥法
這種乾燥方法的心臟設備是產生微波的電子管—微波管,乾燥原理是在電磁場內極化水分,並使水分子旋轉、磨擦,產生熱量加熱木材。由於熱量不是從木材外部傳入,是在被干木材內部直接發生的,沿木料整個厚度同時熱透,而且熱透所需時間與木料厚度無關。用微波加熱木材升溫速度快,在乾燥過程中溫度梯度和含水率梯度方向一致,**地加快了水分移動的速度。微波加熱器有諧振腔式和曲折波導管式兩種,加熱器腔體上開孔以使木材進出,為防止微波泄漏,開孔大小有限制,通常被干木材厚度小於70mm。微波加熱工藝比較靈活,主要以微波輸入功率和間歇時間控制加熱木材的溫度和時間,為減少木材橫斷面上的含水率梯度,防止木材表面和內部收縮不均勻而產生的各種缺陷,應適當延長間歇時間,使木材內部的水分有足夠時間移動到木材表面。微波乾燥能實現自動化流水作業,保持木材的天然色澤,乾燥質量好,但乾燥成本高。微波乾燥也可和其他乾燥方法結合起來,如與氣干或常規窯干法相結合等,這種聯合乾燥法既降低了乾燥成本,還可使乾燥工藝更合理。
使用微波乾燥法乾燥紅木具有以下特點。
優點:乾燥速度快,乾燥周期短;乾燥質量好,乾燥均勻,木材內應力小,節約木材;能量利用效率高;可直接用來乾燥木質半成品;乾燥工藝流程簡單,易於實現設備操作自動化;可解決常規窯干難乾的木材的乾燥。
缺點:功率過大或工藝控制不當,易產生內裂和炭化;乾燥所用能源為高價位的電能,乾燥成本較高;乾燥設備復雜,投資較大;微波場均勻性有待改善,磁控管的效率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微波乾燥質量的提高和能耗的降低;適用范圍窄,主要適宜於乾燥厚方材、珍貴木材和初含水率在纖維飽和點附近的木材。

❼ 石膏雕刻的方法

可以自製雕刻用石膏 你可以去所在城市的美術用品店,買點石膏粉,按使用說明兌水。灌在模具里,或灌入塑料袋,然後再放在一個你認為形狀滿意的容器里,讓帶塑料袋的液體石膏充滿容器。

1、 第一種:現在將你所要做的東西大概步驟簡要介紹如下:
一:找個和你所需要尺寸大小差不多的紙盒或者紙箱,然後將紙盒各個邊角用寬膠帶密封。然後在紙盒外面用硬紙板或者木板在四周固定(防止倒入石膏後把紙盒撐破。)
二:將調好的石膏(石膏和水比例大概一比一,需要攪拌均勻)倒入紙盒中(石膏基本上五金店,油漆店大概都會有特別提示買高強石膏粉。)
三:去掉外邊的殼就比較簡單了。
四:如果需要雕刻那就需要到美術用品商店裡去買木刻刀(三支裝平刀圓刀斜口刀的基本就夠用,)。當然,如果你有足夠的耐心一點一點去把石膏雕下來。
五:雕刻時候所需要注意的問題就是,等石膏凝固(基本上不到半個小時)後就趕快把模子打開,趁濕的時候雕刻相對容易些。每次刻完可以包上一個塑料袋什麼的防止乾的過快。
六:趁濕的時候雕刻大概的形狀,如果想精雕細刻就等石膏乾的差不多了再動手。而且在刻的過程中如果刻花了就拿240號的水砂紙(當然是需要沾水的)打磨(這一步最好放到最後,等都刻完了看哪裡需要打磨)。
七:用水粉或者丙烯上色。

2、第二種:用石膏弄花確實不好弄,因為石膏乾的很快,而且不幹的時候還沾手,只有幹了以後用砂紙打磨了,你可以去買點軟陶啊,現在很流行的,價格可能稍貴一些,看你做多大蛋糕了,建議你做的小一些精緻一些,這樣比你用之高做出來的效果好,顏色還豐富(石膏的你還得後塗顏色)。還有一種方法是用雕塑泥先做出模型來,蛋糕很好翻的,用《潔強牌》的石膏,很好用,要想不破壞磨具的話就要用到硅膠了,買硅膠的時候會順帶給你一些硅膠固化劑,泥稿做好了用硅膠裡面放點汽油,等和勻了放一些固化劑,不要放太多也不要放太少,用小刷子均勻的塗在泥上(一定要均勻)厚度再4,5毫米就可以了,然後等硅膠幹了往上蓋石膏,大概1厘米厚就可以,等完全乾透就可以把泥從裡面挖出來了,

❽ 木雕有哪些技法

選材:

木頭有的松軟、有的粗硬,一般木頭松軟的易雕,粗硬沉重的難雕。木質堅韌、紋理細密、色澤光亮的稱之為硬木,如紅木、黃楊木、花梨木、扁桃木、榔木等;

具有雕刻的全部優點,是雕刻的上等材料,適合雕刻結構復雜的、造型細密的作品,而且在製作過程中和保存時不易斷裂受損,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只是雕起來比較費工夫、容易損傷刀具。

比較疏鬆的木質適合初學者用,如椴木、銀杏木、樟木、松木等。這類木材適合雕刻造型結構簡單、形象比較概括的作品,雕鑿起來也比較容易,但因其木質軟、色澤弱,有的需要著色處理,以加強量感。

有些木紋比較明顯而且變化多端,如:水曲柳、松木、冷杉木等,就可以巧用木紋的流暢、木紋的肌理,作一些較抒情的作品。一般說來,造型起伏越大,木紋的變化越豐富,也就越有味;

造型的形狀動態越婉轉、流暢,木紋走向的效果也就越是理想,以至出乎意料的好看,極富裝飾性。當然,這種木材的造型設計應是以高度概括為主,過於復雜和過於小的體積,不僅會破壞木紋,還會造成視覺上的反差。所以在創作一件作品之前,首先要對木材有所認識,選擇適合於所表現的材料十分重要。

處理:

1、人工乾燥:將木材密封在蒸氣乾燥室內,借蒸氣促進水分蒸發,使木材乾燥。(根據木材的大小、厚薄,如4cm板材烘乾時間一般需要一個星期),乾燥的程度最高可使木材含水量僅達3%。但經過高溫蒸發後的木質發脆失去韌性容易受到損壞而不利於雕刻。通常講原木乾燥的程度應保持在含水量30%左右。

2、自然乾燥:將木材分類放置通風處(板材、方才或圓木),擱置成垛,垛底離地60cm左右,中間留有空隙,使空氣流通,帶走水分,木材逐漸乾燥。自然乾燥一般要經過數年或數月,才能達到一定的乾燥要求。

3、簡易人工乾燥:一是用火烤乾木料內部水分。二是用水煮去木料中的樹脂成分,然後放在空氣中乾燥或烘乾。這兩種方法乾燥時間可能縮短,但侵水後的木材容易變色,有損木質。

(8)雕乾和飾乾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呢擴展閱讀:

起源

通常的說法是:中國的木雕藝術起源於新石器時期。

但實際上,木雕藝術同其他雕塑藝術一樣,是伴隨著人類的產生而生;只是一開始是一種不自覺的行為,直到人們有了審美,木雕才真正成為一門藝術。

木雕藝術起源於新石器時期的中國,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已出現木雕魚。秦漢兩代木雕工藝趨於成熟,繪畫、雕刻技術精緻完美。施彩木雕的出現,標志著古代木雕工藝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❾ 常用的泥塑方法有幾種

泥塑
泥塑的基本用料——泥土需精心准備,一般選用帶些粘性又細膩的土,經過捶打、摔、揉,有時還要在泥土裡加些棉絮、紙、蜂蜜等。泥塑的模製一般分為四步:制子兒、翻模、脫胎、著色。制子兒就是制出原型,找一塊和好的泥,運用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好一個形象,經過修改、磨光、晾乾後即可,有些地方還要用火燒一下,加強強度。翻模就是把泥土壓在原形上印成模子,常見有單片模和雙片模,也有多片模。脫胎就是用模子印壓泥人坯胎,通常是先把和好的泥擀成片狀,然後壓進模子,再把兩片壓好泥的模子合攏壓緊,再安一個「底」,即在泥人下部粘上一片泥,使泥人中空外嚴,在胎體上留一個孔,使胎體內外空氣流通,以免胎內空氣壓力變化破壞泥胎。最後一道工序是著色,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說。一般著色之前先上一層底色,以保持表面光潔,便於吸收彩繪顏色,彩繪的顏料多用品色,調以水膠,以加強顏色附著力。

❿ 干工作,先實干、再巧幹。知道是什麼意思不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
干工作,要先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干,然後再熟能生巧,找到工作中的技巧和方法,並運用到工作中。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謝謝。

閱讀全文

與雕乾和飾乾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伽瑪刀治療方法 瀏覽:555
海螺怎麼處理方法視頻 瀏覽:407
血管堵塞如何疏通方法 瀏覽:741
陽暑解決方法 瀏覽:938
用什麼方法豐胸最好 瀏覽:4
三叉神經疼有什麼方法可以治療呢 瀏覽:133
懷孕流血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772
有什麼方法才能脫毛 瀏覽:367
強直性脊柱炎什麼方法最治療最好 瀏覽:897
建模模擬常用方法 瀏覽:885
幫我找個簡單的疊穿方法 瀏覽:739
課程思政是教學方法還是手段 瀏覽:737
花捲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879
安全帶與手機的連接方法 瀏覽:347
汽車空調膨脹閥檢測和維修方法 瀏覽:812
兒童食用酸棗仁的方法 瀏覽:632
用阿膠塊如何使用製作方法 瀏覽:17
退燒葯的使用方法 瀏覽:502
怎樣矯正兒童駝背鍛煉方法 瀏覽:968
在線煙氣檢測方法 瀏覽: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