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知道如何提高課外閱讀效率之二——邊讀書邊思考
我認為這主要是孩子的讀書方法不當造成的。據調查
,90%以上的學生都喜歡課外閱讀,
只追求生動的故事情節;或是心血來潮式的隨意性閱讀,
只是眼睛看到,基本不過大腦;或是浮光掠影式的淺層
這樣閱讀,不必說對讀者人文素養方面的陶冶提升,
之二:邊讀書邊思考「好學深思,心知其意」。
讀書與思考如同孿生的姐妹,如影隨形。只讀書而不思考,則讀書便覺得乏味;只思考而不讀書,則成了光說不練的假把式。所以,孔聖人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讀書與思考同等重要,二者不可偏廢。但,是邊讀書邊思考,還是讀完後再思考呢?這個要按照個人的讀書習慣,不能一概而論,因為別人的讀書方式不見得對你管用。
邊讀邊思:就是一邊讀書一邊思考,養成隨時看書隨時思考的習慣。如邊讀書邊思考想像作者描寫的意境,在頭腦中形成畫面;如邊讀書邊思考作者所寫事情,自己是否有類似的經歷,當時自己是怎們想的,怎麼做的;作者為什麼這樣寫,如果我是作者,我會怎樣寫……這樣讀思結合,既可以避免漏掉重要的知識,又能收到循序漸進、步步深入的效果。超前懸思:就是在看書(包括章、節、段)之前,先作預想猜測,試著懸想一下下面要說些什麼,然後邊讀邊猜。運用這種思考方式展開閱讀,大腦處於積極的思維狀態,心理上有一種急於想了解下文內容是否
與猜想的內容一致的意向。因此,大腦對文字語言的選擇性理解的效率大大加快,有時只需掃視幾個詞、幾個句子就能從整體上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內容。猜讀有助於
理解,可以提高閱讀的速度,又
可以避免消極地跟著作者走,而是和作者一起探討、商榷。
筆錄所思:就是隨時用筆記下自己思考的東西,特別是把一閃而過的思想火花記下來,既是思考的積累,又是進一步思考的依據。
思考使人清明,思考使人和諧,思考使人縝密。對一本好書做深度的思考,便是讓自己的思想插上了理想的翅膀,在書中所描述的時空里翱翔,那是多麼幸福一件事情啊!
㈡ 怎樣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在發展語言的同時,要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心理學研究也證明:小學生的心理發展正處於想像力培養的黃金時期。在小學階段,如果教師能採用恰當的手段施以經常性的想像練習,對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著重要意義。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智力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是知識進步的源泉。」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充分利用課堂主陣地,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種有利因素,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我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也很重視學生想像能力的培養。 結合閱讀教學的經驗,我總結以下幾點做法:
一、創設教學情境,啟發想像。
在閱讀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耳聞目睹文中情境,可以啟發學生展開想像。
我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時,我利用課件出示小興安嶺的物產給人們帶來的巨大變化,讓學生感受小興安嶺是一座巨大的寶庫。在讓學生感受小興安嶺是一個美麗的大花園時,我又分別出示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優美的風景圖,使學生如臨其境,對小興安嶺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至此,我讓學生練習類比想像,與我國的許多風景名勝進行比較,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根據課文的特點,也可以播放與課文相關的歌曲或用配樂朗誦等方法激發學生的想像。在教學《月光曲》一文的第9、10自然段時,用普通的教學方法較難使學生體會到月光曲的那種意境,就可以在學生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後,運用幻燈片、樂曲和富有感情的朗誦來啟發學生的想像,使學生全面體會情感。我在播放《月光曲》的旋律後,有感情地朗誦:「貝多芬望瞭望站在他身旁的窮兄妹倆,借著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學生邊聽邊想像,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既被月光曲的優美旋律和動情的朗誦所感染,又為窮兄妹倆酷愛音樂的精神和貝多芬對窮苦人們的同情心所感動。
二、品讀詞句入境,邊讀邊想。
學生在學習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時,必須要朗讀課文。教師如果能指導學生邊讀邊想像文中所描繪的畫面或敘述的情節,就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想像能力。
我在教學《凡卡》一文時,就採用了這種方法。這篇課文的開頭是寫凡卡在聖誕節前夜,在滿架的楦頭的鞋店裡,在昏暗的神像面前准備給爺爺寫信。由於學生與凡卡的生活環境大大不同,很難體會到凡卡的當時心情。我先讓學生看插圖,再指導學生品讀詞句,如「昏暗的神像」讓你想到什麼……然後大家再交流所想像的畫面,使學生深入理解了課文內容,明白了凡卡擔心的真正原因。在課文第8自然段,凡卡向爺爺訴說了自己痛苦的學徒生活,是從挨打、挨餓、挨凍,睡不好三方面來敘述的。我先讓學生在句子中找出一些動詞,如「揪」、「拖」、「揍」、「戳」,在學生理解詞語後,我就引導學生用低沉、緩慢的語調去讀,同時學生也讓學生邊讀邊想,自然地進入文章所描繪的故事情節之中,想像出一個個畫面:老闆、老闆娘怎樣打他。下文寫凡卡每天挨餓,夜裡睡不好覺,我都讓學生去從重點詞句中體會,想像畫面。這樣的安排,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就更深刻了,也更同情凡卡了。
三、畫出文中圖景,促進想像。
我們在讀文章時,通常是邊讀邊想,在頭腦中浮現出與文章相關的圖景。因此,我們可以啟發學生把自己想像的畫面創造性地畫出來。這樣更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我在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時,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創造性地畫出文章中所寫的山水。學生都會從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中去想像畫面,並能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在教學古詩時,也可以採用這種方法來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我在教學《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時,我就讓學生參考詩句的意思來繪畫。「日照香爐生紫煙」一句中有太陽、山峰和雲霧,「遙看瀑布掛前川」一句中有瀑布和山川,最後一句寫出了瀑布之長。詩句中寫出了山的高大,瀑布的浩大氣勢。學生通過自己的感悟與想像,畫出的圖景會更加豐富美麗。這樣做,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古詩的理解,而且促進了學生想像力的發展。
四、續編文中故事,展開想像。
有些課文的結尾言猶未盡,十分含蓄,會激發學生的聯翩浮想。在教學這些課文時,我會因勢利導,讓學生展開接續想像。例如我在教學《凡卡》一文後,我又讓學生以《凡卡寄信以後》為題續寫故事。學生順著作者的寫作思路,展開豐富的想像,寫凡卡在後來可能發生的更為悲慘的種種遭遇。又如在教學《窮人》一課時,文章結尾是桑娜拉開帳子,告訴丈夫:她已經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過來了。故事到此結束,已經讓學生體會到了漁夫和桑娜的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為了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我特地安排了續編《窮人》的故事這一環節,讓學生根據課文的內容展開想像,進行創造性地表達。我在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和創造的同時,又加以點撥,讓學生把故事續編得合情合理。這樣,不僅使學生把握了人物的性格特點,還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慾望。
當然,學生想像能力的培養方法很多。我在閱讀教學方面總結的幾點經驗,還需要在教學實踐中因材施教,多種方法結合起來運用,才是最理想的。作為一名教師,應充分利用教學主陣地,在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都積極啟發引導,激發起學生的思維靈感,調動學生想像的積極性,給思維插上想像的翅膀,讓他們能夠飛上藍天,自由翱翔。
㈢ 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想像力的幾點做法
西達中心學校 王川文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可以說想像是一切創造力的源泉。古今中外,無數的事實無不證明了這一點,牛頓由一個蘋果落地,創造了萬有引力定律,瓦特由爐子上的水壺能被燒開的水蒸氣推開壺蓋的現象想到了發明蒸氣機,賴特兄弟由飛翔的小鳥想到發明飛機,貝多芬由盲姑娘如痴如醉執著追求音樂的景象,聯想到創作經典名曲《月光曲》有了想像,科學家發明了無數的高科技;有了想像,藝術家創作了絕世無雙的佳作;有了想像,音樂家創造了動人的旋律;有了想像,文學家創造了燦爛、輝煌的詩篇,孩子們充滿了個性化的想像更是蘊藏著豐富的想像力。由此可見,培養孩子們的想像力是何等重要。那麼在閱讀中該如何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我認為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來嘗試教學。
一、用音樂渲染,發揮學生的想像力
音樂這門藝術,有著它特殊的魅力,它可以超脫文字、穿越時空,給人無限的遐想。因此,我們可以利用聲響的刺激來激活思維,開拓想像,陶冶情操。如在教學《鳥的天堂》這一課時,我在導入新課這一環節中,播放了一段群鳥歡叫的音樂,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靜靜聆聽、欣賞。看看你聽到了什麼,彷彿看到了什麼?孩子們一面欣賞著優美的旋律,一面發揮著豐富的想像。他們的回答精彩紛呈,有的說,我聽到了悅耳的鳥叫聲,我彷彿看到了許多鳥;有的說,我聽到了鳥兒們飛翔撲翅的聲音,彷彿看到了許多鳥正准備展翅高飛的情景;有的說,我彷彿看到了鳥兒們在一起追逐、嬉戲、打鬧;有的說,我彷彿看到了一片茂密的森林;有的說,我彷彿看到了鳥的天堂音樂的渲染,一下子把學生帶入學習新課的情景中,不僅陶冶了學生的審美情操,而且使學生的思維活動處於興奮狀態。我想閱讀教學中根據教材特點適當創設情景,就會給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讓他們在廣闊的天空里展翅翱翔。
二、用圖畫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插圖在一篇文章里是特色鏡頭,是根據課文的主要內容繪制的,往往呈現故事的高潮,集中反映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觀察圖畫,發揮想像,圖文對照,更能進一步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在《我的戰友邱少雲》這一課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朗讀我的心綳緊緊的,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鍾頭,才漸漸熄滅,這個年輕的戰士也沒挪動一寸地方,也沒發出一聲呻吟。這兩個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觀察插圖上邱少雲的動作、神態、表情,然後啟發學生由外表想像邱少雲當時的內心世界。當大火把邱少雲整個包圍住時,他是怎樣想的?當熊熊烈火在他身上肆意燃燒時,他又是怎樣想的?這樣一問補充了課文的空白,激發了學生的想像,使他們依據教材,在奇思妙想中深刻領會了英雄人物崇高的內心世界。
三、藉助課文空白續編故事,啟發想像,培養學生的想像力一部分課文在文中或文末有一定的空白讓學生藉助想像,填補空白,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和感悟。如學生讀完了《凡卡》一文後,教師可問:凡卡的信爺爺收到了嗎?當他夢醒以後,又會發生怎樣的事情呢?請同學們展開想像,續編這個故事。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思考片刻後,一個躍躍欲試。又如教學《西門豹》這一課時,西門豹為摸清底細,剛到鄴這個地方找了一位老太爺了解情況,後來不動聲色,將計就計,到了河伯娶媳婦的那一天,他也來送新娘,假戲真做,鏟除了惡霸,破除迷信,這一天漳河兩岸的老百姓也都來了。他們深受教育,十分感激,學生在理解了這些內容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文的空白想像那位老大爺也來了,當他親眼目睹這一切之後,他又會怎樣想,怎樣說、怎樣做,請同學們展開想像,先在小組內說說,然後再在全班匯報最後它續編成一個小故事寫進我們的習作里。這樣的訓練,既激發了學生的想像,又落實了讀寫結合的訓練目標。
四、藉助反復朗讀豐富學生的想像力
朗讀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體驗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反復朗讀中讀出畫面,讀出意境,是當前課改的重要理念。要讀出畫面,讀出意境,就要發揮想像。在教學古詩《山行》時,我讓學生反復誦讀古詩,理解大意以後。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配上音樂,教師動情范讀,孩子們邊聽邊想像,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孩子們根據詩的內容,聽後大膽發揮想像,有的說我彷彿看到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山,山上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有的說,我彷彿看到了山上雲霧繚繞,半山腰上還有幾戶人家,有的說,我彷彿看到了一片火紅火紅的楓樹林,我彷彿看到了在晚霞照在火紅的楓葉,在晚霞的映照下美麗,,我彷彿還聽到了可愛小鳥在樹頭歡叫,這是一幅多美的畫啊,我立即要求再入情入景的朗讀,學生個個搖頭晃腦,如醉如痴,這樣的想像既省去了教師許多枯燥的講解,又把語言文字變成了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何樂而不為呢?又如在教學《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時,我讓學生們反復朗讀現在這頂藍盔回來他呼喚的是和平!和平!這一自然段邊讀邊想像,把自己當成主人翁,展開聯想,說說你在朗讀時想到了什麼?讀後有的學生說:我想到了雷利和媽媽在機場送爸爸時,一家人手牽著手,有說有笑,依依昔別的情景,有的學生說,我想到了雷利和爸爸、媽媽一起玩耍的美好時光,有的說我想到了雷利撫摸藍盔發呆流淚的情景,有的說,我想到了雷利的媽媽、奶奶抱著爸爸的遺像痛哭的樣子這樣的想像,這樣的情感體驗是多麼難得,想像的翅膀,讓孩子們的情感又一次得到了釋放,使課堂再次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五、扮演體驗、編排課本劇,提高學生的想像力
小學生自我表現的意識強,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適當的扮演課文角色,編排課本劇。如在教學《將相如》中的負荊請罪這個小故事時,就可以藉助文本內容和插圖,想像廉頗脫下的戰袍,背上荊條,來到藺相如門前請罪,廉頗會怎樣說,態度怎樣,表情怎樣,藺相如得知又會怎樣做,怎樣說,表情怎樣,請同學們展開理想像,大膽創新,編成課本劇,布置適當背景,添置合適的道具、服飾,也可以化化妝。先在課後編排、表演,然後再在課堂上表演,孩子們始終興趣盎然。這樣既增強了孩子們動手動腦能力,又獲得了創造力和想像力。又如在教學古詩《宿新市徐公店》時,我讓學生在朗讀理解的基礎上,創造性的表演詩句內容,課前我讓學生自製了幾只黃蝴蝶,並提前通知大家上課那天都穿黃衣服,課上由兩名表演能力較強的學生表演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這句詩所描繪的情景,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加上教師適當的點撥,表演十分生動、形象,學生自導自演,讓生活進入了課堂,讓課堂充滿了歡樂。
六、巧設懸念,變換課文角色,培養學生想像
有些課文情節生動、曲折、扣人心弦,如《跳水》一文中故事情節層層推進,由於順利返航,水手們悠閑無事,於是拿猴子取樂,猴子挑逗孩子。孩子追猴子,最後遇到危險,船長急中生智,孩子得救,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下,我們可以啟發學生進行假設性想像,此時假如你是船長,你會怎麼做,你們有哪些好辦法,學生列舉了一些方法之後,發展了思維、培養了想像,在想像的基礎上更深刻地理解了船長的機智、果斷、沉著、冷靜。
七、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進行想像
語文教學要注重雙基訓練,即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基本知識也就是基本的字、詞、句,重點的詞句就像一篇文章的眼睛,我們可以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進行想像,如教學《小音樂家楊科》時,可以啟發學生想像白樺樹為什麼號叫,它會號叫什麼?指導學生抓住號叫一詞,來展開想像。又如教學《月光曲》,可引導學生抓住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這個重點句,啟發孩子們想像貝多芬聽了盲姑娘這樣說,他會怎樣想,他的心情怎樣?通過想像,學生的思想認識更深刻,體會也會更深刻。
想像的火花一旦擦燃,是無止境。它可以補充語言文字的空間,是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進入高層次情感體驗的表現。願孩子們乘著想像的翅膀飛得更高更遠。
㈣ (句子展廳 邊讀句子,邊想像畫面」是我 們學習文章的好方法。看到下面幾個 詞_
我們學習一篇文章的好方法就是首先要多閱讀幾遍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讀書讀得多了之後,自然能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
㈤ 邊讀邊想像課文描寫的畫面,這段話描寫的是什麼的情景
我覺得這段話描寫的方法就是刻畫一個場景,然後勾起了作者的一些想法
㈥ 邊讀邊想像畫面。
陽光滿屋,書香縷縷。 有位伊人, 輕袖羅裙, 手持書卷, 細細品, 不知門外少年心
㈦ 什麼讀書方法能在頭腦里出現一副畫面
你好,快速閱讀法可以在腦海中出現一幅畫,快速閱讀相較於傳統閱讀,是一種線式閱讀、面式閱讀。
《快速閱讀法》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我們「腦、眼」潛能,培養我們直接把視覺器官感知的文字元號轉換成意義,消除頭腦中潛在的發音現象,越過由發聲到理解意義的過程,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方式,實現閱讀提速、整體感知、理解記憶等的飛躍,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掌握快速閱讀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脈絡和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做提效率;同時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
具體練習可以參考《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安裝軟體即可進行試用訓練。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你的閱讀速度提高5-10倍,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閱讀、學習效率。
更多關於快速閱讀的內容可以到貼吧《速讀》吧交流學習,裡面有很多練習者的經驗分享。
㈧ 一邊讀書一邊想像畫面這樣做有什麼依據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10
㈨ 在閱讀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展開想像
一、利用文中插圖,激發想像
低年級的課文中,插圖常常和文字一起組成看圖學拼音、看圖識字學詞學句、看圖學文、看圖說話等教學內容。我指導學生仔細看圖,多看多想,啟發他們進行大膽想像,盡可能地讓插圖動起來。
在學習人教版第二冊教材《識字5》一課時,書本為學生提供了夏天的動物和植物的畫面,在教學時,我採用了培養想像力的四步法,結合教材的圖畫進行了分步教學,效果非常好。
1.勾勒出形態。「圖上有哪些動物和植物呢,」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對圖畫中的景物有初步的了解。
2.染上色彩。「你能說說這些動物和植物是什麼樣的嗎,」學生們給圖畫增光添彩,「可愛的青蛙」,「會唱歌的蟈蟈」,「金黃的向日葵」,「雪白的茉莉」……讓黑白的畫面成了彩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