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麼種小樹苗
一、土、肥、水管理
(一)園地土壤改良
櫻桃樹根喜透氣性良好,肥力較高的沙質土壤,山地建園時未深翻改土的要結合秋季施肥,增施有機肥加強土壤改良,粘土地需修好排水系統,注意排水防澇,避免直接壓沙,需將沙、土、有機肥拌均勻,改良土壤。
(二)秋季基肥
大櫻桃春季需肥早且集中為增加樹體貯備營養,秋施基肥是關鍵,經有關專家實驗,秋季集中施肥效果最好。基肥的施用時間一般宜在9月上、中旬進行,施肥量應根據果樹大小來定,進入結果期的果樹一般每株需施50~100公斤有機肥,並混入2~3.公斤過磷酸鈣,0.5~0.8公斤尿素,硼砂0.2~0.3公斤,硫酸亞鐵0.2~0.3公斤。施肥方法:可按樹體投影遠近挖坑或挖環狀溝,根系已滿園的密植園,可在株行距間在樹冠投影外沿開挖條狀溝(坑或溝深30厘米左右),肥料施入後,要跟上澆水,達到以水促肥,便於根系吸收,停水滲下後,坑和溝用土封嚴(俗稱封垵),避免全園撒施,引起樹根上浮。
(三)葉面追肥
葉面追肥可延長葉片功能期,使其製造更多的營養物質,貯藏在果樹體內,供根系生長和明年發芽開花需要。秋季8月中旬至9月中旬每隔10~20天追施一次,共噴2~3次,葉面可噴施0.5~0.8%的尿素,0.2~0.4%的磷酸二氫鉀,秋季生產較旺的幼樹可單獨噴施4%草木灰浸提液,以促進枝條成熟,噴施一定要在下午5點以後至傍晚,肥液蒸發少,附著葉面時間長,葉片吸收好,防止葯害,噴施就注意噴到葉片背面,以利於吸收。
(四)澆封凍水
11月份土壤封凍前澆一遍透水。
二、整形修剪
大櫻桃修剪包括拉技開角,夏季修剪刻芽促生分枝,清頭、疏除大枝等,大櫻桃宜採用自然開心形式或自然叢狀物,這兩種樹形成形快、結果生產早、樹體較矮,管理和採收方便,也利於抗風抗倒伏。
(一)拉枝開角。實踐證明大櫻桃秋季拉枝開角比春季拉枝效果好,大櫻桃第一層主枝基角約80度,梢角65~70度,輔養植攔枝開角至80~90度,拉枝開角時要注意及時移動拉繩或墜物,防止梢角向心生長。當樹高為行距的4/5~3/4時(行距4米樹高3米),對上部枝條全部拉開不再短截,各主、側枝上端只留1枝延長,另一枝作側枝,多餘的長枝可疏除。
(二)秋季摘心。7月末8月初樹內膛有少量新梢發生,可留20厘米左右及時摘心,控制旺長,促進成熟,形成結果枝組。
(三)疏除大枝等。8月中、下旬及時疏除背上有立枝、過密枝、過旺枝、改善內膛光照,充實花芽,樹內膛空虛者,對內膛1~2年生健壯枝可適度短截促生分枝、培養或結果枝組。大紫、紅燈、濱庫的外圍枝留1~2個枝向外走,其餘疏除大枝要在9月中旬進行,休眠期疏枝易引起流膠,不能疏除大枝。一年中,一棵樹最多疏大枝2個,但不要形成對口傷。
三、改良品種
由於大櫻桃童期較長,開始結果後,進入豐產期間隔時間長,如果品種栽植不當,或搭配不好,影響果園效益,這就需要改良品種,嫁接宜在8月份芽接或第二年春季枝接。
8月份在櫻桃樹第二次新梢停止生長,第三次新梢還未發生的間隙,宜用帶木質嵌芽接法進行嫁接,在一年生或二年生枝條上進行嫁接改良,可改接的櫻桃品種有紅燈、義大利早紅、烏克蘭2號、大紅等。
B. 怎麼種樹啊
首先解決水源問題,再耐旱的樹也要水成活.最好選幾種比較容易成活的生命力強的樹種.
要看當地的土質和水源情況,以及當地是什麼氣候環境,然後選擇適宜的樹種,
個人看法,如果是為了植樹造林的話,種一些普通的山林樹木,如松樹就好了因為技術簡單管理容易而且容易成活,如果是想產生經濟效率的話建議種一些經濟作物,果樹最好了,種植中葯材也是不錯的選擇但是成本較高,技術含量也高,還得有好的銷售渠道,但是收益也相對較高
種樹的必需工具-鐵鍬 鎬頭
種樹的步驟-先把坑挖好(大概50厘米*50厘米深80厘米)把樹苗放進去-填土-填到快到坑口時把樹苗往上拔一拔,用腳踩實-澆水一定要澆透-再填一些干土踩實即可
C. 十棵樹栽五行,每行四棵,怎麼栽
十棵樹栽五行,每行四棵的栽法如下:
1、如下圖所示,有10棵樹,要實現栽5行,每行4棵,所以需要每一棵樹都要實現共用。
D. 棗樹苗的種植方法是什麼
喜光,適應性強,喜乾冷氣候,也耐濕熱,對土壤要求不嚴,耐乾旱瘠薄,也耐低濕。
生長於海拔1700米以下的山區、丘陵或平原。棗樹長著小刺,四月里長葉,
五月開白帶青的花,各處都有栽種。
棗樹暖溫帶陽性樹種。喜光,好乾燥氣候。耐寒,耐熱,又耐旱澇。對土壤要求不嚴,除沼澤地和重鹼性土外,平原、沙地、溝谷、山地皆能生長,對酸鹼度的適應范圍在pH5.5-8.5之間,以肥沃的微鹼性或中性砂壤土生長最好。根系發達,萌櫱力強。耐煙熏。不耐水霧。
棗樹種植技術,至今為止世界上矮化果樹的類型,除用人工配合化學技術來矮化和控制樹體以外,主要是矮化砧和短枝型品種的應用:
(一)矮化砧樹:這類矮化果樹是指利用具有矮化性質的砧木來控制樹體發展的棗樹。根據砧木的利用方式,矮化棗果樹又可分為自根砧和中間砧兩種。自根砧是指將品種嫁接在具有自身根系的矮化砧木上的棗樹。中間砧是指沒有矮化砧自身根系,下部具有根系的基砧仍為喬化砧,只是利用矮化枝段作為中間體來控制上部樹冠的果樹。自根砧果樹由於矮化砧自體根系小而淺易使樹體發育弱小,如台灣青棗、滇刺棗、拉多棗等在中國南方很多採用。矮化砧果樹在中國南方利用的形式主要是中間砧。
(二)短枝型樹:這類矮化棗樹是指上部品種本身具有矮化特性的樹。短枝型樹由於仍能採用喬化砧來進行繁殖和密植、從而適應不良的氣候環境和土壤條件,所以在中國南方這些年來發展極快。尤其是廣西、廣東、雲南、四川等地。大量不用野生酸棗而用滇刺棗及拉多棗等。
(三)矮砧短枝型樹:這類矮化果樹是指將短枝型品種嫁接在矮化砧木上的果樹。這種類型由於是對地上部和地下部同時進行雙重矮化,樹體更小,適於高度密植生產栽培及盆栽盆景觀賞果樹,如盆栽大棗。
E. 種樹的步驟
所需工具:樹苗、鐵鍬、水。
具體步驟:
1、選擇樹苗。市面上樹苗的質量參差不齊。要想樹長的又快又好,就得選好樹苗。一般建議選擇一年比較粗的樹苗。
F. 一棵盆栽小樹苗怎麼養
復制的太煩,簡單的來說,現在是冬季,一般放在室內,要有充足的陽光,還有一點最重要,無論什麼植物在冬天要少澆水
G. 種植方式有哪些類型
種植方法是在一定的種植制度下,按照一定的作物種類和配置方式進行作業的農業技術方法。種植法根據種植制度的要求,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經濟條件,正確處理地力和作物種間的關系。
根據植物的生長特性分為:
樹木的單體栽植稱為孤植;叢植是由同種或不同種的樹木組成,可發揮樹木的群體美,一般由2至9棵樹木組成。叢植是以3~10株同種或幾種植物組合在一起的種植方式,這是一種自然式園林中要求較高、藝術性較強的種植方式。列植為固定行列栽植方式。對植:對稱式栽植,一邊一株。片植:指較大面積地同植一種樹木,喬木、灌木都能應用。群植:則是將植物作為一個類別群體種植,通常數量較大,十幾株至幾十株不等,甚至更多,以更加突出群體美,增強群體的感染力,突出人造景觀的意境,適合大面積場所的布置、植物園的建造。混植:即兩種以上的樹種混合栽培的方式,但要求條理有序、自然美觀,不能有凌亂感。
農作物屬於群植,組成不同的作物群體,用地養地結合,達到高產穩產、全面豐收。它包括多種具體方法,如單作法、混作法、間作法、套種法、帶種法、復種法等。間種往往是高棵作物與矮棵作物間種,如玉米間種大豆或蔬菜。採用連作,有利於充分利用一地的氣候、土壤等自然資源,大量種植生態上適應且具有較高經濟效益的作物,但連作往往會造成多種弊害。混作通過不同作物的恰當組合,可提高光能和土地的利用率,在選用耐旱澇、耐瘠薄、抗性強的作物組合時,還能減輕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的影響,達到穩產保收。
H. 怎樣栽桔樹小樹苗
種桔子樹步驟如下:
1、要求土壤土層深厚(60㎝)、肥沃;土壤ph值在5.5-7.0;果園地勢坡度低於25度。
2、園地規劃時,應有必要的道路、排灌、蓄水和附屬建築設施。在具體規劃時,盡可能做到集中成片,在交通、水源條件好的地方建園。
3、一般在9-11月秋梢老熟後或2-3月春梢萌芽前栽植。採用株距3m×行距4m的密度進行栽植,畝植55-60株。
4、土挖栽植穴:拉線定距,挖定植穴,穴深、寬各80cm,然後壓綠肥50cm深,回填土40cm高栽植;田起壟栽植:8米帶溝(溝寬60-80㎝,深40-60cm)開廂,每廂起2壟(壟寬1.5m,壟中心距4m,壟高20-30cm)。
5、栽植時將苗木的根系適度修剪後放入定植穴中央,舒展根系,扶正,邊填土邊輕輕向上提苗、踏實,使根系與土壤密接。澆足定根水,在樹苗周圍做1m的樹盤,用糠殼覆蓋。
I. 怎樣種植的松樹小樹苗成活率高
松樹的育苗技術與種植方式
1.松樹溫床移芽育苗技術。苗圃地附近的背風向陽、便於排灌的區域是松樹的最佳育苗溫床。松樹的育苗溫床可以用磚砌成長為10m,寬為1m,前牆高為50cm、後牆高為70cm的圍牆,並且在每50cm的前後牆距間設置一個對稱的缺口,方便放置竹竿,鋪設塑料薄膜。在育苗溫床的底部用磚鋪平,並在播種之前再鋪設20cm用水澆過的黃砂,還要做好防透風工作。
一般每年的2月中上旬時期,先把水洗後的松樹種子放在40℃的溫水中浸泡,浸種時間通常為24小時,第二日再用溫水浸種一天,隨後放置在溫暖的室內,並定時澆溫水,到種子露白即可。在育苗溫床使用前要先對溫床的四壁與底部用噴霧器噴射消毒,對底部的黃砂也要進行噴灑,並且要邊噴邊翻,達到徹底消毒的目的,保持溫床的清潔。為了保證松樹出苗的整齊與苗木質量,要先將催過芽的松樹種子放入消毒液中浸泡半個小時,浸泡結束後用清水將種子上附著的葯液洗凈並晾乾,消滅掉種子上的病菌。
種子被種植在溫床之後,要加強對溫床的管理,將溫床的溫度保持在25—30℃的范圍內,當溫床的溫度超過最高溫度上限時要將薄膜揭開,起到通風、降溫的作用;到了中午,如果溫床內的溫度較高,也可以蓋上草簾實現遮蔭降溫的效果;溫床內的濕度也要嚴格的控制,每天為了調控氣溫要澆水一次或兩次,在初期溫床內的濕度相對較大,種子發芽出砂後就要降低溫床內的濕度,並且要時常通風、透光,增強苗木的抗性,提高苗木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
在苗木移芽之前要先將苗床噴透水,整理苗床,保證苗床沒有大的土壤顆粒。在移芽的時候要准備盛有清水的小盆,垂直拔起溫床內的芽苗放置在容器中,然後用濕紗布或者青菜葉將芽苗蓋好。隨後用頂端尖細長度約為15—20cm的竹簽直插在床面上,小心的將芽苗放置到縫內,擠緊並噴足定根水。移芽一周後,在晴天天氣條件下,每天要噴水3—4次,最好選在在早晚進行噴水工作,保持床面的濕潤,直到長出嫩葉或側根即可。另外為了防止苗木感染病菌,還要每個10天噴一次半量式波爾多溶液。
2.松樹容器育苗技術。採用容器育苗技術,苗圃的位置應該選擇在造林地附近,或者是造林地的中心地區,苗圃地最好選擇質地疏鬆肥沃的半陽坡地,要求地勢平坦、陽光充足、沒有污染,並且排水良好,利於灌溉,交通便利。在選擇應用該育苗技術的苗圃地時要注意避免使用種植過農作物的熟地,尤其是蔬菜地,因為這種土地容易感染病蟲。在選擇好苗圃地之後平整為床寬1.5m,深為10cm,不限長度的凹形苗床。
用30%的菌根土、40%的黃心土、28%的火灰土與2%的過磷酸鈣作為育苗的營養土,並且營養土在配置完成堆漚7天之後進行裝袋,值得注意的是,營養土裝袋要在整理好的苗床內完成,並要將營養袋排放整齊,這樣方便覆土,也能夠保證出苗的整齊性。
松樹種子在入土之前要先用0.5%高錳酸鉀溶液消毒三分鍾,隨後撈出用清水洗凈,然後將種子放入50℃的溫水中浸種24小時,將癟種清除,並催芽2—3天。催芽時要保持種子的濕潤,當有50%的種子殼開裂之後就可播種,通常播種時間為每年的4月底到5月初期間,秋季播種選擇在9月份為最佳。
播種之後要對苗床期進行嚴格管理,要根據具體的氣溫情況確定噴澆的次數,在保持苗床濕潤的同時還要控制水分。容器育苗的追肥與澆水要同時進行,當真葉出現以後,每10天要噴灑一次0.1%尿素溶液。春季苗在9月份、秋季苗在11月上旬就不能進行施肥了。
還要加強光照與溫度的管理,種子一般在播種後的10天左右、芽苗移栽5天後選擇在下午五點左右將遮陽網撤掉,如果遇到突然降溫在10℃以上的特殊天氣或長期冰凍的天氣時,要及時進行覆膜保溫。播種或移芽之後要選用做好消毒殺菌工作,防治蚜蟲、 刺蛾、 卷葉蛾等害蟲。
松樹的造林時間選在雨季為最佳,特別是在雨季初期,因為選在這個時期造林,造林後正值在高溫、高濕的季節,能夠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也能延長松樹苗木的生長期。並且松樹的造林地還要選擇水肥條件好的採伐跡地與雜灌木地區,還要進行集中連片種植,形成完整的商品林基地。
3.松樹的種植方式。在松樹苗木的栽植過程中,要先在坑底的斜面上部約三分之一處挖出比營養缽大並且深的坑,將容器苗放置在挖好的坑中,並在周圍填上細土,然後用腳踏實封嚴。栽植的深度要以容器袋頂部深入坑面約1cm為最佳,深度過淺或者是栽植位置靠坑外沿都會降低松樹苗木的成活率,過深或者栽植在坑底又容易導致雨水充淤。造林當年要在秋季先進行鏟草撫育,然後根據每年具體的情況進行砍草撫育兩次,可選擇在夏季一次,秋季或者冬季一次,當幼林進本郁閉之後就可以停止撫育。松樹的栽植方式一般為穴植或縫植,兩種種植方式都要注意保持苗木根部的濕潤,對於根系受傷的苗木可以採用先進修剪,隨後再進行栽植,要推廣應用叢植的方式,提高松樹栽植的成活率。
J. 有10棵小樹苗,要栽成5行,每行4棵。怎樣栽用圖表示出來。
五星。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