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細節描寫常用方法
細節描寫的方法,有4種: 簡筆勾勒、工筆細描、側面間接描寫 、修辭描寫。
② 寫作文中把細節寫好的方法
希望能幫助你
一、認真審題,明確題意
仔細地弄清題目的要求,重點和范圍,這是做好作文最關鍵的第一步。
二、確定中心,選好材料
在弄清題目的要求,重點和范圍以後,就要認真回憶與這個題目有關的材料,哪些事兒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准備表達一個什麼思想,這就是回憶材料,確定中心。中心明確了,就要環繞中心,選擇最能表達中心的材料。這就是環繞中心,選擇材料。
三、列好提綱,確定詳略
確定中心,選好材料以後,就得列個寫作計劃,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得有個次序。哪些內容與中心關系密切,要詳寫,哪些內容與中心關系不大,可以略寫,得分個主次,這不要求列好提綱,確定詳略。提綱好比建造樓房的圖紙。有了好的圖紙,造出的樓房才能堅固美觀。
以上三步做好了,你就可以按提綱進行作文了,這樣寫出來的作文,就可以避免選材不當、文不對題,或者結構混亂、條理不清,或頭重腳輕、主次不分,甚至沒有中心的毛病。
在考試中,常常會出現作文來不及做、作文中間卡住、作文無法煞尾的情況,並為此而大大地降低了應考作文的得分率。但如果能採取一些應急的處理辦法,則又往往能出奇制勝而挽回敗局,相對提高應考作文的成績。
一、移花接木法。就是將原來看過的範文或寫過的習作,在文章的結構上,或者有關的人物上,或者表達的主題上,或者列舉的論據上,諸如此類,稍加變通和更換,使之與考試的命題與要求相符合。這不但可以節省寫作時間,更可以提高作文質量,不僅寫作時間不足時應該運用,而且寫作時間有餘時同樣可以運用。
二、直接代入法。考試時,由於把過多的時間花費在前半部分的基礎題中,而導致後半部分寫作題時間倉促,客觀上已不允許再進行仔細的構思。與其緊扣考試作文的命題及要求寫一半,還不如稍偏離命題及要求完成一篇。因為閱卷者很講究作文的完整性,所以在這種節骨眼上,不妨將平日自己印象較深而又在內容與寫法上較為近似的文章改頭換面直接代進去。
三、將錯就錯法。在應考作文時,有時由於審題不慎,寫對一半才發現文章偏題或者離題,但若重新構思則又沒有充裕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與其更弦改轍寫上半篇幾段,倒不如將錯就錯完成通篇全章。當然要盡可能牽強附會、力挽殘局,在扣題點題、分析總結上下功夫,在議論抒情、結論收尾上下文章,這樣說不定會使文章宕開一筆、絕處逢生。
四、編擬提綱法。考試中,有時由於忙於攻基礎、做小作文,以致留給大作文的時間所剩無幾,無論如何快速,也為時不夠,與其只寫一個開頭或者乾脆空著,總還不如列個提綱來得劃算。當然提綱盡可能詳細具體,至少能讓閱卷者看出文章的結構、主題及大致的內容,如有可能再補寫開頭與結尾,讓閱卷者略睹文采。
五、留空湊撲法。考試作文時,因為事先不曾列提綱,寫了一半寫不下去的情況也是較為多見的。多數考生往往會冥思苦想、咬筆待續,越想越覺得時間緊迫,越想越覺得銜接不上。這時不如留出一段空白,先將自己構思中考慮過的內容寫下去待思路暢通了,內容回憶起來了,或者全文完成了再來進行彌補拼湊,那也是為文的上策。
六、回扣標題法。不管在何種情況下,作文中的扣題是極為重要的,更何況在考試作文無法煞尾的情況下,尤為需要。如某市有一年中考的標題是《一次不尋常的考試》,在記述了某件事情之後,一旦想不出更好的結尾方式,就不妨以「對我來說,這是一次多麼不尋常的考試啊」來作結。有了這樣一句扣題的結尾,作文分數就有可能明顯上升。
七、照應開頭法。無論是記敘文還是議論文,都比較講究首尾的照應,如果在應考作文一時尋找不出更好的結尾,就可以採用照應開頭的方式來寫。
八、畫龍點睛法。在記敘文的寫作中,適當的議論往往能點明題旨、深化主題,而當應考作文最後來不及結尾時更要進行相關的議論來總結點題。這既是迫不得已的辦法,也是為文應急的措施。
③ 改變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就可以提高做事情的效率,你知道哪些方法可以提高效率嗎(請列舉兩列)
1.將自己今天需要做的工作寫在便利貼或者本子上,放在顯眼的位置並給予自己心理暗示。當看到彈出的新聞之類時,思考是否比自己要做的事情更重要,如果沒有,請先去做自己要做的事情。
2.在各個任務之間適當休息,不要一直工作或者學習。
休息方式可以選擇
做點運動或者打盹,吃點東西。切記,不要選擇去玩游戲或者做一些會讓自己沉迷其中的事情。
④ 寫好細節描寫的方法有哪些
一、選好典型細節
細節是主要人物的細節,是展示主旨思想、靈魂的關鍵處,所以一定要選好細節.如《孔乙己》中肖像描寫: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雜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鬍子.穿的雖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
這一段抓住「長衫」這一典型細節,穿長衫是科舉時代讀書人的象徵,而孔乙己的長衫「又臟又破」,一個窮困潦倒的知識分子出現在我們眼前,突出了孔乙己的迂腐、麻木的特點.
二、調動各種感官,細致觀察事物
要使得描寫生動形象,在觀察事物時,就需要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對事物作細致的觀察.比如寫花園里的花(調動各種感官),我們可以這樣寫:
天邊那一彎新月發出淡淡的清輝,靜靜地灑在花園里.迷濛的月色下,那些白天里奼紫嫣紅的花,青翠欲滴的葉,都顯得黯淡多了.這時候,幾朵剛開的曇花冰清玉潔,散發出縷縷清香,沁人心脾.啊!還有一朵正含苞欲放的花蕾,會不會開呢?我端了好一會兒,忽然間,花蕾動了一下……終於,花蕾尖上不知不覺裂開了一個小孔,接著,小孔緩緩地張開,忽然花瓣一片片地逐漸舒展開來.那一片片花瓣像是水晶雕成的,連一條條花脈都看得清清楚楚;花心潔白如嫩,花邊透出了一層鵝黃.
作者對花作了詳盡的描寫,花的質地、氣味、色彩、紋路、花蕾開放的整個過程,讓人如臨其境,寫得細膩生動.
三、精心錘煉詞語
細節描寫中,要選擇恰當的詞語,精心錘煉,做到以少勝多,乃至一字傳神.如:
①輕手輕腳地拉開門,眯著眼,透過門縫看我做什麼.
「拉」、「眯」、「透」等詞用得很好.
②一陣風掃來(不用「刮」、「吹」).
③樹上葉子飄了一地(不用「落」),一片葉子在雨中打了個漩渦落在地上.
④走到那邊月台,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色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太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朱自清《背影》
一系列的動作描寫經過作者的精心錘煉,字字傳神.
四、巧妙運用修辭手法
巧妙運用比喻、擬人、排比、誇張等修辭手法,可增強語言的生動性,變抽象為具體,使無形變為有形.如朱自清的《春》:
①(雨)像牛毛,像花針,像雨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
②(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作文即生活,需要觀察與思考.觀察,就是要關注生活細節;思考,就是從生活細節中得到啟發.只有以敏銳的感受力去觀察生活,才能寫出成功的細節描寫.
⑤ 寫好細節的方法有哪些
寫好細節的方法,有多運用一些白描手法,或者是帶有修辭性的句子,比如說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
⑥ 如何進行人物細節描寫
1、選用典型細節。細節描寫要能抓住典型細節,這樣才更具有廣泛性,有利於突出文章中心,從而給人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如《孔乙己》中的一段肖像描寫:「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鬍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這段描寫,抓住了「長衫」這一典型細節,穿長衫是科舉時代讀書人的象徵,而孔乙己的長衫卻「又臟又破」,一個窮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會知識分子形象出現在我們眼前,也由此可見封建科舉對知識分子的愚弄和迫害。
2、細致觀察事物。要使得描寫生動形象,在觀察事物過程中,我們要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對事物作非常細致的觀察。如下面這段文字:「天邊那一彎新月發出淡淡的清輝,靜靜地灑在陽台上。迷朦的月色下,那些白天里奼紫嫣紅的花,青翠欲滴的葉,都顯得暗淡多了。這時候,幾朵剛開的曇花冰清玉潔,散發出縷縷清香,沁人心脾。啊!還有一朵正含苞欲放的蕾兒,會不會開呢?我端詳了好一會兒,忽然間,花蕾動了一下……終於,花蕾尖上不知不覺裂開了一個小孔,接著,小孔緩緩地張開,然後花瓣一片片地逐漸舒展開來。那一片片花瓣象是水晶雕成的,連一條條花脈都看得清清楚楚;花心潔白柔嫩,花邊透出了一層鵝黃。」
作者對花作了詳盡的描寫,花的質地、氣味、色彩、紋路,花蕾開放的整個過程,讓人如臨其境,寫得細膩生動。
3、精心錘煉詞語。在細節描寫中,我們要選擇恰當的詞語,以期以少勝多,乃至一字傳神。例如《葯》中:「華大媽在枕頭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錢,交給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裝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兩下;便點上燈籠,吹熄燈盞,走向裡屋子去了。」這一連串動作的細節描寫非常傳神。華老栓開的是小茶館,積攢一包洋錢不容易,因此收藏也就特別小心,以至於華大媽要「掏」上半天!老栓「接」、「抖抖」地「裝」、不放心地「按」,生動表現了在社會最地層的市民生活的艱辛。
4、巧妙運用修辭。運用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格,可以增強語言的生動性,變抽象為具體,使無形變為有形。如《葯》中的一段描寫:「老栓也向那邊看,卻只見一堆人的後背;都伸得很長,彷彿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靜了一會,似乎有點聲音,使人動搖起來,轟的一聲,都向後退,一直散到老栓立著的地方,幾乎將他擠倒了。」這段文字寫的是革命者夏瑜被殺的情景,而那些無聊的人們都伸長了頸項在欣賞著,就象一群「鴨」,生動形象,一個比喻就展
⑦ 注重細節的方法
培養注重細節的好習慣,提高善抓細節的能力,才能把個人潛在的智慧和力量更有效地發揮出來,才能少走彎路,少出紕漏,在通往事業成功的道路上穩操勝券。
你也許還記得達·芬奇畫蛋的故事吧,為了把一個蛋畫好,達·芬奇成百上千次地不停畫圓圈。任何事情都是這樣,把細節做好,最好的辦法就是對小事進行訓練,形成習慣。
在體育比賽中,我們經常看到有些人之所以取得冠軍,就在於那麼微小的一個動作,而這個動作卻是運動員長期訓練的結果。可以說,對細節的注重與否,決定了人生的成敗。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在諸事繁忙之際,仍舊堅持讓自己的下屬不斷地培養對細節關注的習慣。有一次,他的助理呈遞一份計劃給他,數天之後,該助理問他對其計劃的意見。基辛格和善地問道:「這是你所能做的最佳計劃嗎?」
「嗯……」助理猶疑地回答,「我相信再做一些細節改進的話,一定會更好。」
基辛格立即把那個計劃退還給他。
兩周之後,助理再次呈上了自己的成果。幾天後,基辛格請該助理到他辦公室去,問道:「這的確是你所能擬定的最好計劃了嗎?」
助理後退了一步,喃喃地說:「也許還有一兩點細節可以再改進一下……也許需要再多說明一下……」
助理隨後走出了辦公室,手上拿著那份計劃,下定決心要研擬出一份任何人——包括亨利·基辛格都必須承認的「完美」計劃。
於是,這位助理日夜工作,有時甚至就睡在辦公室里,三周之後,計劃終於完成了!他非常得意地跨著大步走入基辛格的辦公室,將該計劃呈交給國務卿。
當聽到那熟悉的問題「這的確是你能做到的最最完美的計劃了嗎」時,他激動地說:「是的。國務卿先生!」
「非常好。」基辛格說:「這樣的話,我有必要好好地讀一讀了!」
基辛格雖然沒有直接告訴他的助理應該做什麼,但是他通過這種嚴格的要求來訓練自己的下屬怎樣才能注重細節,完成一份合格的計劃書。
《細節決定成敗》的作者汪中求先生曾舉了這么一個例子。有一個財會班的本科學生在回答老師的問題時,連續三次都是錯誤的答案,雖然他所說的數據都非常接近,但是這對於財務所要求的精確性來說,一個小小的錯誤就會與實際情況差之千里。
對於這種情形,放在大學的課堂上無所謂,但如果放在企業里,這個學生肯定完了,領導看到你第一次錯了就非常生氣,第二次錯了,就覺得你這個人不行了,第三次錯了,可能你就被炒魷魚了。因此,員工進入企業一定要訓練,而且任何的小事都要訓練。
盡管「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天下難事,必成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之類的道理,人們已是耳熟能詳,對細節的重要性也有非常深刻的認識,然而能夠真正做到的人卻不多。
培養注重細節的習慣,是個人與企業共同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去培養:
重在堅持。細節是一種思維與行動意識的高效組合。誰都想做好每件事,但有的人就是做不好,一件事不是這里出錯就是那裡出錯。不能說他們不努力,但問題就是發生了,原因就是沒有堅持細節習慣的培養:一段時間做到了認真執著,一段時間又懶散鬆懈,做事有頭無尾,總是半途而廢,這樣就無法真正養成注重細節的好習慣。
培養習慣是經過「曲不離口,拳不離手」,經過「韋編三絕」,最終實現「百煉成鋼」的一個過程。每一個成功者所具備的成功品質與能力,都是由無數個細節習慣的積累而成的。因此,一旦養成良好的細節習慣,就不會再被刻意堅持好習慣與糾正壞習慣的矛盾心情所累,相反那種水到渠成、收放自如的自控能力會讓你於輕輕鬆鬆中勝人一籌。
改變觀念。不注重細節的人,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對其他注重細節的人和事也不會正確對待,比如,他們會給精打細算的人冠以「斤斤計較、小家子氣」的稱謂,對善意的提醒會惡言相加,對關系自己生命安全的問題卻常抱有僥幸心理,這都是主觀上未對細節重視的行為體現。只有在思想上對細節足夠重視了,才能使自己的行為嚴格要求。因此,要成為優秀員工,首先要改變舊觀念,提倡細節決定成敗的觀念。
從點滴小事做起。細節存在於我們身邊的每一件小事之中。嚴格遵守工作時間,上班不要遲到,下班時不早退,不因私事影響工作,良好的工作態度是細節;節約一滴水、一張紙、一度電,養成隨手關燈、關門窗的習慣是細節;所出具的數據、撰寫的文章、產品的工藝指標都做到沒有差錯是細節;對經手的事,從時間、地點的確定,到准備什麼、如何應對都有全盤考慮是細節;生活中對同事、朋友的一句問候、一聲勸勉,累時端上一張椅子,渴時遞上一杯水是細節;生產中減少跑、冒、滴、漏,實現安全無事故、設備無故障、裝置長周期運行是細節;對每一個工藝指標的變化,每一台設備的維護及運行情況都做到心中有數,這些都是細節。當養成關注細節的習慣後,你就會發現,無論待人接物,還是工作進展,都會順手許多,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培養自我控制的能力。每個人都兼具感性與理性,對大小瑣事都想用理智作衡量是不可能的,而且大部分行為都是以感情為出發點的,這是人性真實的一面。通常因為別人的一句話,便耿耿於懷,動輒勃然大怒,血液充滿腦部,根本無法自我控制,等到情緒過後,才來懊悔當初,這是一般人的通病。因個人某方面致命的弱點或缺陷而歸於失敗的人不在少數。這樣的人,一定要培養自我控制的能力,克服浮躁的情緒。要經常想到自己的弱點、自己的不足,既要自我崇尚、有信心,更要自我檢查、隨時修正,不斷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只有能自我剋制的人,才能不為外界環境所左右,靜下心來的時候才能更加做好細節的小事。
對自己一定要「苛刻」。養成任何好習慣,都要從嚴要求自己。每天做好工作計劃,准備好備忘錄,事無巨細一件一件地完成。正如人們所說的,完成一件小事比計劃中的大事更有效。對上級下達的工作任務,要身先士卒,爭取每一件事情都做到位,不能敷衍了事。只有在一系列細枝末節上對自己嚴格要求,才能在不知不覺中讓一直困擾自己的粗心大意的毛病漸漸地銷聲匿跡。
訓練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一個人想同時追兩只兔子,最後只會一無所獲。有道是「十年磨一劍」,中國古代的鑄劍師為了鑄成一把好劍,必須在深山中潛心打造十幾年。可見,專注能夠保證工作效率的最大發揮。你必須遠離那些使你分散注意力的事情,集中精力選准主攻目標,專心致志地做好每一件小事,這樣才可能取得成功。
⑧ 作文的細節怎麼描寫 寫細節的三種方法
一、認真審題,明確題意
仔細地弄清題目的要求,重點和范圍,這是做好作文最關鍵的第一步。
二、確定中心,選好材料
在弄清題目的要求,重點和范圍以後,就要認真回憶與這個題目有關的材料,哪些事兒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准備表達一個什麼思想,這就是回憶材料,確定中心。中心明確了,就要環繞中心,選擇最能表達中心的材料。這就是環繞中心,選擇材料。
三、列好提綱,確定詳略
確定中心,選好材料以後,就得列個寫作計劃,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得有個次序。哪些內容與中心關系密切,要詳寫,哪些內容與中心關系不大,可以略寫,得分個主次,這不要求列好提綱,確定詳略。提綱好比建造樓房的圖紙。有了好的圖紙,造出的樓房才能堅固美觀。
以上三步做好了,你就可以按提綱進行作文了,這樣寫出來的作文,就可以避免選材不當、文不對題,或者結構混亂、條理不清,或頭重腳輕、主次不分,甚至沒有中心的毛病。
⑨ 細節描寫包括哪些描寫方法
細節描寫包括哪些描寫方法
常見的描寫細節的方法
1、簡墨白描畫細節。用白描的手法描摹細節,是最基本最常見的細節描寫方法。其關鍵是抓住事物的特徵,以簡練的筆觸勾勒出事物的動態和風貌,使其不僅逼真而且傳神,有意蘊。
魯迅《故鄉》中對少年閏土有這樣的描寫:「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盡力向一匹猹刺去。」簡單幾筆就勾勒出一位勇敢、富有活力的少年英雄形象。這種白描手法,就是魯迅所說的「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的集中體現,雖惜墨如金,卻生動傳神。
2、個性動作顯細節。富有個性的動作描寫也是細節描寫的主要方法。
吳敬梓的《范進中舉》中有這么一段精彩描寫:「屠戶把銀子攥在手裡緊緊的,把拳頭舒過來……屠戶連忙把拳頭縮回去,往腰裡揣……」這些動作細節很好地體現了屠戶的內心活動,且把他那貪圖錢財的小人相表現得惟妙惟肖。
3、特色語言現細節。細節描寫還可以重點描述人物具有特色的語言,以其語言細節反映人物性格。
朱自清在《背影》中對他的父親有這樣的描寫: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身上的泥土,心裡很輕松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父親的話語很平常,卻滲透了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愛。
4、巧借道具寫細節。這里所說的道具,不是指「舞台道具」,而是指創造道具細節的方法——一種使細節具體化,使道具與細節相互滲透、融為一體的技巧。
讀過契訶夫小說《變色龍》的學生,一定會記得奧楚蔑洛夫身上穿的那件大衣,因為小說反復描寫那件大衣,這是作者為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而精心設計的一個「道具」。這種「道具」細節很有表現力,很能反映人物的心理,深化文章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