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鹽鹼地如何改良
1、化學改良:
化學改良鹽鹼地的化學改良主要是指向土壤中加入化學物質,以達到降低土壤pH、鹼化度以及改善土壤結構的目的。
主要的化學改良劑包括石膏、磷石膏、脫硫石膏、硫磺、腐殖酸、糠醛渣等物質。大量的研究實踐證明,在重度鹽鹼地上,採用化學改良與其他改良措施相結合的方法,能取得極為顯著的改良效果。
2、物理改良
物理改良通過平整土地、客土、壓沙、鬆土、抬田等措施,破壞土壤毛細作用,阻斷鹽分向地表的進一步聚集。客土法工程量大,費用高,經濟成本不合算是制約其推廣應用的重要原因。
3、生物改良
生物改良鹽鹼土地貧瘠,土壤肥力差。因此在改造過程中,通過種植水田,種植耐鹽鹼作物,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是改善鹽鹼的重要措施。
4、水利工程改良
水利工程改良根據「水鹽運動」規律,通過地下滲管排鹽,結合溝渠,深井排水,達到防止返鹽的目的。
(1)鹽鹼地面硬化解決方法擴展閱讀
鹽鹼地的危害:
1、危害作物生長、阻礙農業生產的發展
土壤有機質含量相對降低。由於土壤鹽鹼化,抑制了土壤的生草化過程和土壤有機質的累積過程,因而土壤有機質含量相對降低,從而影響到土壤的理化性質。
2、土壤溶液直接毒害作物細胞
由於鹽鹼土溶液濃度高,滲透壓大,使作物吸收水份和吸收養分的能力降低,與此同時植物根系選擇性吸收營養離子能力也相應降低。
因此非營養離子大量進入體內,而營養離子吸收減少或吸收不上,從而打亂了體內正常的離子平衡,干擾了作物正常的新陳代謝機能,破壞蛋白質的合成與水解,引起氨和可溶性鹽類離子在體內的積聚,從而產生離子毒害,危及作物的生長發育,甚至死亡。
3、作物生長不良造成缺苗、減產、死亡
根據一般的統計,非鹽化土作物不缺苗、產量正常,輕鹽化土缺苗減少10-20%(平均15%),中鹽化土缺苗減產20-50%(平均35%),重鹽化土缺苗減產50-80%(平均65%),鹽土只能個別成活,無收成。
根據灌區鹽鹼化面耕地面積和現狀年作物種植比例,粗略估算農一師各灌區每年作物減產損失:棉花4400萬kg,約5億元,種植業因鹽鹼損失金額7億元,約佔全農業總產值的26%。
⑵ 土地鹽鹼化怎麼辦
鹽鹼地的一些改良利用經驗,供參考。
(一)洗鹽改良法:水是土壤積鹽的因素,也是脫鹽的動力。建立健全水利設施,實行河、井、溝、渠結合,排、灌、蓄配套,進行合理灌排,調節自然界水分循環,可洗淋排除土壤中的鹽分。
(二)農業改良法:(1)增施有機肥。能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增強土壤保水能力。(2)種植綠肥。是有機肥的重要來源,還有增加覆蓋、減少蒸發和抑鹽作用。(3)合理耕作。合理耕作及時鬆土,可減少蒸發,破除板結,改善通氣,抑制返鹽,利於種子萌發和根系吸收。(4)種植水稻。由於泡水時間長,土壤中鹽分被壓到耕層以下的地下水裡,排出田外。(5)植樹造林。能降低風速,減少蒸發,減輕地面返鹽。(6)刮除鹽土。在春秋旱季,將含鹽表土刮除,移出耕地外,降低土壤含鹽量。(7)開溝躲鹽。是利用鹽往高處走的規律,降低溝底含鹽量,以利種子出苗。(8)放於壓鹼。把含泥沙較多的河水,引入事先築好埂壩的地塊,使泥沙降下來,於地改鹼。另外種植耐鹽鹼作物,如棉花、高粱等。
(三)化學改良法:(1)施用磷石膏。可提高土壤活性鈣陽離子的含量,減輕碳酸鈉和重碳酸鈉對作物的危害,降低PH值。(2)巧施化肥。鹽鹼地多施鈣質化肥(過磷酸鈣、硝酸鈣等)和酸性化肥(硝酸銨等),可增加土壤中鈣的含量和活化土壤中鈣素。(3)施用腐殖酸類改良劑:這類物質是很好的離子交換劑,對鈉、氯等有害離子有代換吸附作用,能調節土壤酸鹼度。(4)施用抑鹽劑。該劑用水稀釋後,噴在地面能形成一層連續性的薄膜。這種薄膜能阻止水分子通過,抑制水分蒸發和提高地溫,減少鹽分在地表積累,對農作物保苗增產有良好作用。
①防治:
治理鹽鹼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種稻、防滲等);農業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種、輪作、間種套種等);生物改良措施(種植耐鹽植物和牧草、綠肥、植樹造林等);和化學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質,如石膏、磷石膏、亞硫酸鈣等)。 四個方面。由於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和條件,因此必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
禾康是一種鹽鹼土壤改良劑。它廣泛適用於內陸鹽鹼地、濱海鹽鹼地、蘇打鹽鹼地等各類鹽鹼地的改良。禾康是一種棕黃色或棕紅色帶酸味的有機液體,對環境友好,可生物降解,對人畜無害。禾康通過有機絡合增溶作用,利用土壤本身的條件實現土壤的改良和修復,因此它被廣泛應用於中低產田改良,鹽鹼地治理,荒漠綠化等。
施用方法:
漫灌:先將待施禾康的土地深翻、耙平,然後將定量禾康加水稀釋(稀釋倍數不限,以省時、省力為宜),均勻噴於地表後再灌水,並且防止跑水、串灌。如果必須串灌,可以將最後的地塊先灌滿水,先施禾康,此時可以噴施或就地取水稀釋灑施。接著施倒數第二塊,最後在入水口處的地塊施用。水量越大越好.
滴灌:直接將禾康加入施肥罐中隨水滴施。先滴清水3小時左右,再加入禾康隨水滴施。
噴灌:有貯水池的,可以將禾康加入其中;沒有貯水池的,可以將禾康先噴於地表,再噴灌。噴灌的時間要適當延長,至少濕潤耕層30厘米以上,濕潤層越深越好。
②鹽鹼地改良措施:鹽鹼地的主要特點是含有較多的水溶性鹽或鹼性物質。改良鹽鹼地的原則是要在排鹽、隔鹽、防鹽的同時。積極培肥土壤,主要措施有:
1、排水 對地勢低窪的鹽鹼地塊。通過挖排水溝,排出地面水可以帶走部分土壤鹽分。
2、灌水洗鹽 根據「鹽隨水來,鹽隨水去」的規律,把水灌到地里,在地面形成一定深度的水層,使土壤中的鹽分充分溶解,再從排水溝把溶解的鹽分排走。從而降低土壤的含鹽量。
3、種植水稻 在水源充足的鹽鹼地種水稻也是一項有效的改良措施,因為種植水稻後。通過長時間淹灌和。排水換,土壤中的鹽分就可以被淋洗和排出。
4、增施有機肥 有機肥能增加土壤的腐殖質,有利於團粒結構的形成,改良鹽鹼地的通氣、透水和養分狀況,有機質分解後產生的有機酸還能中和。土壤的鹼性。種植綠肥效果更好。
5、深耕深松 對鹽鹼深耕深松。加深耕層,能加速淋鹽,防止返鹽,增強保墒抗旱能力,改良土壤的養分狀況,深耕應注意不要把暗鹼翻到地表。
6、客土壓鹼 客土就是換土,客土能改善鹽鹼地的物理性質。有抑鹽、淋鹽、壓鹼和增力。土壤肥力的作用。可使土壤含鹽量降低到不致危害作物生長的程度。
7、合理種植在鹽鹼地上種植作物,要根據作物對鹽鹼、旱、澇的適應能力,因地種植.合理布局,充分發揮農業增產潛力,向日葵、谷糜類、甜菜、大麥等為耐鹽鹼性較強的作物。
⑶ 中國鹽鹼地改良辦法有哪幾種
一、排水
對地勢低窪的鹽鹼地塊,通過挖排水溝,排出地面水可以帶走部分土壤鹽分。
二、灌水洗鹽
根據「鹽隨水來,鹽隨水去」的規律,把水灌到地里,在地面形成一定深度的水層,使土壤中的鹽分充分溶解,再從排水溝把溶解的鹽分排走,從而降低土壤的含鹽量。
三、種植水稻
在水源充足的鹽鹼地種水稻也是一項可以有效的改良措施。因為種植水稻後,一般田間要經常保持水層,土壤含水量處於飽和狀態,在相同的土壤含鹽量情況下,水田中的鹽分濃度較旱田低,因此,通過長時間淹灌和排水換水,土壤中的鹽分就可以被淋洗和排出。
四、增施有機肥或土壤調理劑金利
嘉美金利能增加土壤的有機質,促進團粒結構的形成,改良鹽鹼土的通氣、透水和養料狀況,能顯著調節土壤的酸鹼度到適宜作物生長的范圍。
五、深耕深松
對鹽鹼地深耕深松,加深耕層,能加速淋鹽,防止返鹽,增強保墒抗旱能力,改良土壤的養分狀況。深耕應注意不要把暗鹼翻到地表。
六、客土壓鹼
客土就是換土。客土能改善鹽鹼地的物理性質,有抑鹽、淋鹽、壓鹼和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可使土壤含鹽量降低到不致危害作物生長的程度。俗話說:「砂壓鹼,賽金板」就是這個道理。
七、合理種植
在鹽鹼地上種植作物,要根據作物對鹽鹼、旱、澇的適應性能,因地種植,合理布局。充分發揮農業增產潛力。向日葵、谷類、甜菜、大麥等為耐鹽鹼性較強的作物,有較高的細胞滲透壓,在較高的鹽分溶液中也可以吸收足夠的水分,不致引起生理乾旱造成死亡。
(3)鹽鹼地面硬化解決方法擴展閱讀
鹽鹼地可以分為輕鹽鹼地、中度鹽鹼地和重鹽鹼地。輕鹽鹼地是指它的出苗率在70%—80%,它含鹽量在千分之三以下;重鹽鹼地是指它的含鹽量超過千分之六,出苗率低於50%。
中度鹽鹼地(用pH值表示為:輕度鹽鹼地pH值為:7.1—8.5,中度鹽鹼地pH值為:8.5—9.5,重度鹽鹼地pH值為:9.5以上)。
我國鹽鹼土分布區是根據它的土壤類型和氣候條件變化決定的,分為濱海鹽漬區、黃淮海平原鹽漬區、荒漠及荒漠草原鹽漬區、草原鹽漬區四個大類型。
各種鹽鹼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條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實質主要是各種易溶性鹽類在地面作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從而使鹽分在集鹽地區的土壤表層逐漸積聚起來。
主要形成原因有:
1、氣候條件
在我國東北、西北、華北的乾旱、半乾旱地區,降水量小,蒸發量大,溶解在水中的鹽分容易在土壤表層積聚。
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大量可溶性鹽隨水滲到下層或流走,這就是「脫鹽」季節;春季地表水分蒸發強烈,地下水中的鹽分隨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層,這是主要的「返鹽」季節。
東北、華北、半乾旱地區的鹽鹼土有明顯的「脫鹽」「返鹽」季節,而西北地區,由於降水量很少,土壤鹽分的季節性變化不明顯。
2、地理條件
地形部位高低對鹽鹼土的形成影響很大,地形高低直接影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運動,也就與鹽分的移動和積聚有密切關系,從大地形看,水溶性鹽隨水從高處向低處移動,在低窪地帶積聚。
鹽鹼土主要分布在內陸盆地、山間窪地和平坦排水不暢的平原區,如松遼平原。從小地形(局部范圍內)來看,土壤積鹽情況與大地形正相反,鹽分往往積聚在局部的小凸處。
3、土壤質地和地下水
質地粗細可影響土壤毛管水運動的速度與高度,一般來說,壤質土毛管水上升速度較快,高度也高,砂土和粘土積鹽均慢些。
地下水影響土壤鹽鹼的關鍵問題是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礦化度的大小,地下水位高,礦化度大,容易積鹽。
⑷ 耐鹽鹼混凝土地面怎麼處理
泛鹼現象通常是由磚縫滲析上來的,將縫隙重新處理即可。磁磚裡面泛出的這些白色物質是: 水泥泛鹼 泛鹼是建築物表面的一種常見的病害,根據其不同成因和表現方式,有泛霜、泛白、析白、起霜、牆身和裝飾面侵蝕等多種叫法,是土、土坯、磚體、水泥、砂漿、混凝土、砌體、瓷磚、塗料等建築材料的內可溶性鹽鹼隨溫度、濕度等外部環境的變化,在吸收水分、水分遷移、水分蒸發過程中隨著物理、化學變化的發生而使原建築材料破壞的一種病害現象,侵蝕破壞的程度也有很大的差異,常見的有返潮、起泡、粉化、起鼓、空鼓、開裂、剝落、發霉、結晶等現象。 水泥泛鹼可能跟水泥質量、沙子、水、空氣、溫度、濕度都有一定的原因,是建築中常見的通病。 用水泥做的鵝卵石造型,也容易出現以上毛病:表面一層白色的東西。解決辦法: 把磚縫的灰刮掉,重新勾縫。 使用專用的勾縫劑,更耐腐蝕,不易泛鹼。
⑸ 土地鹽鹼化怎樣解決
土壤鹽鹼化是指土壤含鹽量太高(超過0.3%),而使農作物低產或不能生長。
形成鹽鹼土要有兩個條件:一是氣候乾旱和地下水位高(高於臨界水位);另一是地勢低窪,沒有排水出路。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鹽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該地區又比較乾旱,由於毛細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發後,便留下鹽分:日積月累,土壤含鹽量逐漸增加,形成鹽鹼土;如是窪地,且沒有排水出路,則窪地水份蒸發後,即留下鹽份,也形成鹽鹼地。
不利影響:
1、土壤板結與肥力下降。
2、不利於農作物吸收養分,阻礙作物生長。
防治:
治理鹽鹼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種稻、防滲等);農業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種、輪作、間種套種等);生物改良措施(種植耐鹽植物和牧草、綠肥、植樹造林等);和化學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質,如石膏、磷石膏、亞硫酸鈣等)。四個方面。由於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和條件,因此必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
參考別人的
⑹ 解決土地鹽鹼化的生物措施
土壤鹽鹼化是指土壤含鹽量太高(超過0.3%),而使農作物低產或不能生長。
形成鹽鹼土要有兩個條件:一是氣候乾旱和地下水位高(高於臨界水位);另一是地勢低窪,沒有排水出路。
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鹽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該地
區又比較乾旱,由於毛細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發後,便留下鹽分:日積月累,土壤含鹽量逐漸增加,形成鹽鹼土;如是窪地,且沒有排水出路,則窪地水份蒸發後,即留下鹽份,也形成鹽鹼地。
分布:我國鹽鹼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華北平原,東北平原,西北內陸地區及濱海地區.
不利影響:
1、土壤板結與肥力下降。
2、不利於農作物吸收養分,阻礙作物生長。
防治:
治理鹽鹼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種稻、防滲等);農業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種、輪作、間種套種等);生物改良措施(種植耐鹽植物和牧草、綠肥、植樹造林等);和化學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質,如石膏、磷石膏、亞硫酸鈣等)。
四個方面。由於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和條件,因此必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
⑺ 為什麼大棚內土地容易鹽鹼化,如何避免鹽鹼化
溫室土壤鹽漬化的原因:1。溫室留茬多,連作障礙易發生。與露地栽培相比,溫室栽培基本上沒有斷茬。基本上,最後一茬作物是在花園里耙出來的,下一茬作物也會隨之種植。此外,溫室經常連續多年種植同一作物,土壤吸收的養分大多相似,容易造成土壤養分失衡,導致土壤鹽漬化。
2。科學施肥,增加有機肥的施用量:施肥時要注意科學施肥和配方施肥,不要盲目大面積施肥或局部施肥。特別是施肥時,可以與有機肥配合使用。有機肥中含有大量的腐殖酸和有機質,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環境結構。
3。灌水排鹽:雨天通過在棚里灌水浸泡或揭棚膜的方式讓雨水沖洗表面,達到排鹽降鹽的效果,可以去除土壤中的一些鹽分,但這種方法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4。地膜覆蓋與輪作:地膜覆蓋能有效減少雜草的發生,保持水肥平衡,還可降低土壤鹽漬化的影響。根據地塊情況和季節環境,合理的輪作休耕地可以抑制土壤鹽漬化。
⑻ 鹽鹼地的治理的措施
1、適時耙地
耙地可疏鬆表土,截斷土壤毛細管水向地表輸送鹽分,起到防止返鹽的作用。耙地要適時,要淺春耕,搶伏耕,早秋耕,耕干不耕濕。
2、洗鹽
洗鹽就是把水灌到鹽鹼地里,使土壤鹽分溶解,通過下滲把表土層中的可溶性鹽鹼排到深層土中或淋洗出去,側滲入排水溝加以排除。
3、非化學手段防治
可以用鹽鹼地專用土壤調理劑「治鹼」對土壤進行有效改良,先將准備施用治鹼的土地深翻、耙平,然後將定量治鹼加水稀釋(稀釋倍數不限,以省時、省力為宜),均勻噴於地表後再灌水,並且防止跑水、串灌。
4、增施有機肥,合理施用化肥
鹽鹼地一般有低溫、土瘦、結構差的特點。有機肥經微生物分解、轉化形成腐殖質,能提高土壤的緩沖能力,並可和碳酸鈉作用形成腐殖酸鈉,降低土壤鹼性。
5、平整土地
平整土地可使水分均勻下滲,提高降雨淋鹽和灌溉洗鹽的效果,防止土壤斑狀鹽漬化。 深耕深翻。鹽分在土壤中的分布情況為地表層多,下層少,經過耕翻,可把表層土壤中鹽分翻扣到耕層下邊,把下層含鹽較少的土壤翻到表面。
⑼ 鹽鹼地如何改良
1、化學改良:
化學改良鹽鹼地的化學改良主要是指向土壤中加入化學物質,以達到降低土壤pH、鹼化度以及改善土壤結構的目的。
主要的化學改良劑包括石膏、磷石膏、脫硫石膏、硫磺、腐殖酸、糠醛渣等物質。大量的研究實踐證明,在重度鹽鹼地上,採用化學改良與其他改良措施相結合的方法,能取得極為顯著的改良效果。
2、物理改良
物理改良通過平整土地、客土、壓沙、鬆土、抬田等措施,破壞土壤毛細作用,阻斷鹽分向地表的進一步聚集。客土法工程量大,費用高,經濟成本不合算是制約其推廣應用的重要原因。
3、生物改良
生物改良鹽鹼土地貧瘠,土壤肥力差。因此在改造過程中,通過種植水田,種植耐鹽鹼作物,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是改善鹽鹼的重要措施。
4、水利工程改良
水利工程改良根據「水鹽運動」規律,通過地下滲管排鹽,結合溝渠,深井排水,達到防止返鹽的目的。
(9)鹽鹼地面硬化解決方法擴展閱讀
鹽鹼土的形成原因
各種鹽鹼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條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實質主要是各種易溶性鹽類在地面作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從而使鹽分在集鹽地區的土壤表層逐漸積聚起來。影響鹽鹼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1、氣候條件
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大量可溶性鹽隨水滲到下層或流走,這就是「脫鹽」季節;春季地表水分蒸發強烈,地下水中的鹽分隨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層,這是主要的「返鹽」季節。
2、耕作管理的不當
有些地方澆水時大水漫灌,或低窪地區只灌不排,以致地下水位很快上升而積鹽,使原來的好地變成了鹽鹼地。為防止次生鹽漬化,水利設施要排灌配套,嚴禁大水漫灌,灌水後要及時耕鋤。
3、土壤質地和地下水
質地粗細可影響土壤毛管水運動的速度與高度。地下水影響土壤鹽鹼的關鍵問題是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礦化度的大小,地下水位高,礦化度大,容易積鹽。
4、地理條件
地形部位高低對鹽鹼土的形成影響很大,地形高低直接影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運動,也就與鹽分的移動和積聚有密切關系,從大地形看,水溶性鹽隨水從高處向低處移動,在低窪地帶積聚。
5、河流和海水的影響
河流及渠道兩旁的土地,因河水側滲而使地下水位抬高,促使積鹽。沿海地區因海水浸漬,可形成濱海鹽鹼土。
⑽ 土地鹽鹼如何解決啊
地球表面,鹽鹼環境是一個具有宏觀主導意義的地理因子。所謂鹽鹼環境是指在水體、土壤、地層、大氣、各種宏觀或微觀環境中含有較高的眼粉,鹽鹼地由於土壤內大量鹽分的積累,引起一系列土壤物理性狀的惡化:結構粘滯,通氣性差,容重 高,土溫上升慢,土壤中好氣性微生物活動性差,差分釋放慢,滲透系數低,毛細作用強, 更導致表層土壤鹽漬化的加劇。鹽鹼對植物的危害表現在:①引起植物的生理乾旱。鹽土中含有過多的可溶性鹽類,可提高土壤溶液的滲透壓,從而引 起植物的生理乾旱,使植物根系及種子發芽時不能從土壤吸收足夠的水分,甚至還導致水分 從根細胞外滲,使植物萎蔫甚至死亡。②傷害植物組織。土壤含鹽量過高,尤其在乾旱季節,鹽類集聚表土常傷胚軸,其傷害能力 以碳酸鈉、碳酸鉀、為最大。在高PH值下,還會導致氫氧根離子對植物的直接傷害。有的植 物體內集聚過多的鹽,而使原生質受害,蛋白質的合成受到嚴重阻礙,從而導致含氮的中間 代謝物的積聚,造成細胞中害。③影響植物正常營養。由於鈉離子的競爭,使植物對鉀、磷和其他營養元素的吸收減少,磷的 轉移也會受到抑制,從而影響植物的營養狀況。④影響植物的氣孔關閉。在高濃度鹽類作用下,氣孔保衛細胞內的澱粉形成受到阻礙,致使 細胞不能關閉,因此植物容易乾旱枯萎。
面積廣大的鹽鹼環境不能適合園林綠化植物的生長需要,從而研製了它們的地理分布,是園林綠化建設難以滿足當代城市經濟和生態經濟發展的需要。那麼如何在鹽鹼地上進行園林綠化呢?
首要的就是在進行園林綠化時,先進行土壤改良。土壤改良可以分為物理改良、水利改良、化學改良。
物理改良主要是對土層的整改。有平整地面、深耕曬垡、客土抬高地面、微區改土,大穴整地等方法。對與平整地面應當注意留一定坡度,挖排水夠,以便灌水洗鹽。凡質地粘重,透水性差、結構不良的土地,特別是鹽鹼荒地,在雨季到來之前要進行翻耕,能疏鬆表土,增強透水性,阻止水鹽上升。四周不具備排水條件的小型綠地,採用客土抬高地面下設隔離層,利用高差進行排水淋鹽,達到改土的目的。抬高高度以土壤臨界深澗減去地下水位深度即為抬高度。還有就是植物事先將塑料薄膜隔離袋置樹穴中添以客土。有時在樹穴內鋪隔鹽層,通過鋪粗砂、爐灰渣、鋸屑、碎書皮、馬糞或麥糠等然後添以客土。有效地控制土壤次生鹽漬化,並通過採取適地、適樹、小苗密植、適時栽植、種植地被植物、合理灌溉、及時鬆土、多施有機肥等一系列栽培措施,能改善土壤結構、減少鹽鹼和大風對樹木的危害,有效的抑制客土發生次生鹽漬化,從而保證栽培植物正常生長和發育。
水利改良有這樣幾點:蓄淡壓鹽、灌水洗鹽、下部設隔離層和滲管排鹽。在鹽土周圍築存降水,促使土壤脫鹽。降水條件較好的地區,在田內灌水洗鹽,可加快土壤脫鹽速度。在一些大型在綠地中滲管排鹽是綠地改土的常用方法之一,它是根據鹽隨水來、鹽隨水去的 水鹽運動規律。鋪設暗管把土壤中的鹽分隨水排走,並將地下水位控制在臨界深度以下,達到土壤脫鹽和防止生鹽漬化的目的。一般分為兩中形式,一是用水泥滲漏管或塑料滲漏 管,埋地下適宜深度排走溶鹽。二是挖暗溝排鹽,溝內先鋪鵝卵石,然後蓋粗砂與石礫或鋪未燒透的稻糠殼灰,然後填土。
對鹽鹼土增施化學酸性廢料過磷酸鈣,可使PH值降低,同時磷素能提 高樹木的抗性。 施入適當的礦物性化肥,補充土壤中氮、磷、鉀、鐵等元素的含量,有明顯的改土效果。施用大量有機質,如:腐葉土、松針、木屑、樹皮、馬糞、泥炭、醋渣及有機垃圾等 。
在選擇樹種時,應選擇耐鹼植物。耐鹽鹼植物有一系列的抗鹽性,根據它們對過量鹽分的適應特點,可分為三類:1.聚鹽植物:這類植物的滲透壓一般在40個大氣壓以上,能在鹽分高的土壤中繁茂的生長, 如鹽角,濱藜等。2.泌鹽植物:通過莖、葉表面的分泌腺,把鹽分排出體外,如檉柳、海邊紅葉等。而提高了 從鹽水裡吸收水分的能力,如紅砂、胡頹子等。3.不透鹽性植物:這種植物一般只生長在鹽漬化程度較輕的土壤上。根細胞對鹽類的透過性非常小,幾乎不吸收。如田菁等。適生的常綠樹種有:大葉樟、棕櫚、加拿利海棗、雪松、樂昌含笑、哺雞竹、木麻黃、檉柳、黑松、水臘、金葉女貞、金邊黃楊、龜甲冬青、小葉女貞、小葉黃楊、大葉黃楊、瓜子黃楊、雀舌黃楊、石楠、十大功勞、小龍柏、慈孝竹、絲蘭、金邊六月雪、夾竹桃、海桐、豐花月季、枇杷、羅漢松、杜鵑、雲南黃馨。落葉樹種 有:義大利楊、金合歡、黃山欒樹、水杉、臭椿、國槐、落羽杉、香泡樹、紫花泡桐、白蠟、木槿、海濱木槿、石榴、木芙蓉、紫薇、紫穗槐、金絲桃、紫葉李、紫荊、垂枝海棠。地被植物有:白三葉、紫花苜蓿、蔥蘭、扶芳藤、天堂草、矮生地被菊、馬尼拉草。
鹽鹼地綠化最為重要的工作是後期養護,其養護要求較普通綠地標准更高、周期更長。為給樹木供應充足的營養,可用氯酚素噴灑樹木葉片,同時進行表面施肥。樹種下後一個月,第一次澆足氨漿水,第二次澆保養水,一個月三天一小澆,七天一大澆。小澆即在根部少澆水,主要是葉面噴水,保持葉面水分;大澆即在根部澆足水,且持續澆兩次或三次以上,以達到樹根在是軟土壤中生出新的毛細根的目的。最初幾個月要澆淡水,逐漸在淡水中添加當地地表水。夏季高溫季節,要及時在植物根部和葉面噴水、灑水,減低根部土壤的溫度,保證花木的正常生長。
總之,鹽鹼地上的園林綠化不是速成的,要在正確的栽種同時注意後期的養護,才能達到根本的綠化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