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用大拇指判斷遠離自己物體的距離是多少
首先舉起右手,伸出大拇指,閉左眼,在右眼可視的情況下將大拇指擋在需要測距的目標上,然後閉右眼,睜開左眼,目測右手大拇指與目標物體的相隔距離,然後乘以比例尺就行了!
Ⅱ "大拇指測距法"到底怎麼用
向前伸直手臂樹起拇指,閉上左眼,右眼、拇指、目標形成直線,閉上右眼,睜開左眼,此時記住左眼、拇指延長直線目標右側那一點,目測那一點與目標的距離並乘以10,即你到目標的大概距離。 豎起大拇指。手臂放平目光通過指尖是與水平線的夾角約120密位,看目標高度估算出視線經過目標頂部和目標底部的兩條實現的夾角為多少密位,用密位乘以目標高度(憑經驗)即為目標距離 例如,日軍身高約1.5米,視線通過其頭頂和腳底的夾角約100密位,距離為150米 這個幾何學中有介紹。由於通常情況下,某些物體的長度是一個已知量,比如汽車、房屋等,那麼根據在目測中占據多大角度(軍事測量中採用密位),就可以推算出其距離遠近。用伸直手臂之後豎起的大拇指所遮擋的范圍的密位數是固定的,由此參考被測目標,就可以得到這個角度值。經過換算就可以得到距離的大致數據。 密位是一個圓平分為6000份每一份是一密位,還有伸出右手,閉上左眼,對准一個物體,讓他恰好挨著你的大拇指左側,手不要動換一下眼,你會發現物體產生跳動一段距離,根據物體目測寬度,跳動寬度,之比乘以50.為大約距離。還有經驗積累,。密位計算也是實際物體在你手上相對應的一個密位數通過計算得出的大約距離。 理論上講,將胳膊伸直,豎起拇指,根據眼睛到拇指的距離(約為臂長),拇指長和所測物的高進行相似計算。但實際上,使用這項技能時,基本是憑經驗測距,要長時間練習才能熟練掌握。而且,要更正的是,手指測距多用於行軍和炮兵定位粗測,且是每個士兵必修。而狙擊手很少用手指測距,因為手指測距要將手臂伸直,很容易暴露自己,狙擊手多直接用目測。手指測距一般能估測2-4公里(有明顯地物,如房子,樹等時適用),經驗豐富的士兵誤差不超過200米,目測一般用來估測一公里內距離,誤差50米以里。 手指測距和目測都是需要長期練習的,還要了解一般地物的大小,及其在不同距離的視覺大小,能熟練利用距離已知的參照物進行比較等。如果你能刻苦練習,相信你一定會成功。 "大拇指測距法"是根據直角三角函數來測量的假設距離我們N米有一目標物,測量我們到目標物的距離: 1、水平端起我們的右手臂,右手握拳並立起大拇指 2、用右眼(左眼閉)將大拇指的左邊與目標物重疊在一條直線上; 3、右手臂和大拇指不動,閉上右眼,再用左眼觀測大拇指左邊,會發現這個邊線離開目標物右邊一段距 離; 4、估算這段距離(這個也可以測量),將這個距離×10,得數就是我們距離目標物的約略距離 另附中國和美國軍隊中常用肉眼測距法: 傳說中國軍隊及警察中的狙擊手一般用的測距法是跳眼法:右拳緊握,拇指向上,平伸右臂,閉上左眼,用右眼在拇指的一側剛好觀察到目標,這時保持姿勢,閉上右眼,用左眼在拇指的同一側觀察到另一參照物---參照物和目標之間的距離乘以10,即為你和目標之間的實際距離。 美國軍隊的,有點相似:右拳緊握,拇指平放,平伸右臂,閉上左眼,用右眼在拇指的上側剛好觀察到目標,如果目標剛好一步跨過,則你和目標相距100碼,如果目標剛好兩步跨過,則你和目標相距200碼……………… 其它目測以物體為準的 目測距離,就是根據視力、目標清晰程度和實踐經驗來判定距離。目測距離的基本方法有比較法和判斷法。 (l)比較法。就是把要測距離與某段已知距離(如電線桿距離、已測距離或自己熟悉的100米、200米、500米……等基本距離)相比較以求出距離。也可將要測的距離折半或分成若干段,分段比較,推算全長。 (2)判斷法。就是根據目標的清晰程度來判斷距離。在正常視力和氣候條件下,可以分辨的目標距離可參考下表。但因各人的視力不同,使用此表時應根據自己的經驗靈活掌握。 根據目標清晰程度判斷距離表 距離(米) 目標清晰程度 100 人臉特徵、手關節、步兵火器外部零件可見。 150~170 衣服的鈕扣、水壺、裝備的細小部分可見。 200 房頂上的瓦片、樹葉、鐵絲可見。 250~300 牆可見縫,瓦能數溝;人臉五官不清,衣服顏色可見。 400 人臉不清,頭肩可分。 500 門見開閉,窗見格,瓦溝條分不清;人頭肩分不清,男女可分。700 瓦面成絲,窗見襯;行人邁步分左右,手肘分不清。 1000 房屋輪廓清楚瓦片亂,門成方塊窗襯消;人體上下一般粗。1500 瓦面平光,窗成洞;行人似蠕動,動作分不清;樹干、電桿可見。 2000 窗是黑影,門成洞;人成小黑點,行動分不清。 3000 房屋模糊,門難辨,房上煙囪還可見。 用臂長尺測 人都有一雙胳臂,如果問他:你的臂有多長?他可能搖頭說沒量過。若要再問「臂長尺」是怎麼回事?恐怕就更無法回答了。這是因為他還不知道自己的胳臂還能測距離。其實,說開了,臂長尺就是一支刻有分劃的鉛筆(或木條)。可是和手臂一結合起來,就變成一具非常靈活方便的測距「儀器」了。 鉛筆上的分劃,是按每個人臂長(手臂向前平伸,從眼睛到拇指虎口的距離)的百分之一為一個分劃刻畫的,所以叫臂長尺。比如,某人的臂長是60厘米,那麼臂長尺上的一個分劃就是6毫米。有了臂長尺,只要事先知道目標的大小,就可以用臂長尺測出距離。 那麼距離是怎樣計算的呢?前面已經說過,臂長尺上的每個分劃是臂長的百分之一,如果目標的高度(或寬度)佔一個分劃時,也正好是距離的百分之一,占兩個分劃,就是百分之二。這樣,根據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道理,距離:目標高度(間隔)=100(臂長)∶分劃數(臂長尺),就可以得出求距離的公式: 距離=高度(間隔)×100分劃數 例如:測得前方電話線桿的一個間隔,約5個分劃,我們知道一般電話線桿間隔是50米,那麼到電線桿的距離是: 50米×100=1000米。 如果不知道物體的寬度(或高度),能不能用臂長尺來測量距離呢?也可以,但是要先創造一個已知距離條件,才能計算出所求距離。 當你用臂長尺觀測各種物體的分劃時,會發現這樣一種情況:觀測某物體的間隔(或高度0時,離物體越近,測的分劃數越多;反之,離物體越遠,測的分劃數越少。根據這個情況,我們就可以在前後兩個位置上對同一個目標測出大小兩個分劃數,並測出前後兩個觀測位置間的距離,有了這三個已知數,就可以按下列公式計算出距離了。 距離=前進(或後退)距離×小分劃 大分劃-小分劃。 例如,某工兵部隊,為了完成架橋任務,先派出偵察員測量河寬,這個偵察員先在河岸用臂長尺測得河對岸兩地物的間隔為8個分劃,然後照直後退30米處又測得該兩地物的間隔是5個分劃。把這些數值代入公式,計算出河寬是: 30×5=50米。 8-5 還有一種目測法,也可大約估算出距離 目測,就是根據視力、目標清晰程度和實踐經驗來判定距離,通常採用的方法是比較法和判斷法。 (1)、比較法 就是把要測的距離和已知距離相比較。也可將要測量的距離分成若干段,分段比較,推算全長。 (2)判斷法 就是根據目標清晰程度來判定距離,如下表,但因各人的視力不同,加上目標受大小、顏色、天氣、光線和角度等因素的影響,使用時可根據自己的經驗靈活運用掌握。 距離(米) 目標清晰程度 100 人臉特徵、手關節、步兵火器外部零件可見 150-170 衣服的鈕扣、水壺、裝備的細小部分可見 200 房頂上的瓦片、樹葉、鐵絲網的鐵絲可見 250-300 牆可見縫、瓦能數溝;人臉五官不清、衣服顏色可分 400 人臉不清、頭肩可分 500 門見開關、窗見格,瓦溝條條分不清;人頭肩不清、男女可分 700 瓦面成絲、窗見襯,行人邁腿分左右,手肘分不清 1000 房屋輪廓清楚瓦片亂,門成方塊窗襯消;人體上下一般粗 1500 瓦面平光,窗成洞;人成小黑點,行動分不清 2000 窗是黑影,門成洞;人成小黑點,行動分不清 3000 房屋模糊,門難辨,房上煙囪還可見
Ⅲ 如何用大拇指測距
那個叫做跳眼法.
跳眼法是中國軍隊使用的一種簡易測距方法.觀察者面向目標,伸出右手大拇指於兩眼之間,閉上左眼,用右眼通過拇指的一側對准目標,然後用左眼通過拇指同一側觀察,記住左眼視線對準的物體,估算出該物體與目標之間的距離,然後乘以10倍,便是目標距離.
用手指和眼睛測距的方法叫做「跳眼法」,是通過估計跳眼所見實地寬度的方法進行的估略測量。
這種方法是根據兩瞳孔的間隔約為自己臂長的十分之一,將測得實地物體的寬度乘以10,就得出了站立點至目標的距離。具體測量方法是:將臂向前伸直,豎起拇指,閉左眼,使右眼的視線沿拇指一側對准目標左側(基準點),頭和手保持不動,再閉右眼,使左眼視線通過拇指的同一側,並記住視線對準的實地某一點,然後目測目標左側(基準點)至該點的寬度,將些寬度乘以10,即為站立點至目標的距離。這種方法誤差很大,只能用來大致估算。
Ⅳ 大拇指測距原理
通過估判被測物的尺寸大小,結合相似性三角形原理和光的直線傳播原理,可以計算出被測物離我方的大致距離。
這種方法是根據兩瞳孔的間隔約為自己臂長的十分之一,將測得實地物體的寬度乘以10,就得出了站立點至目標的距離。
其實拇指測距法並不是專業術語,真實名字叫做跳眼法。用跳眼法來測量距離是以前常用的一種軍事測量方法。跳眼法是中國軍隊經常使用的一種以自己的肉眼估計來測距離的方法。
跳眼法指的是用手指和眼睛測距的方法,是通過估計跳眼所見實地寬度的方法進行的估略測量。是我國軍隊常用的一種估測距離的方法。
(4)大拇指判斷高低最簡單的方法擴展閱讀:
局限性
根據跳眼法的原理,可以發現:要使用跳眼法,必須能夠估測出被測物體的大小(高度或寬度等),從而才能估測出被測物體到大拇指所指位置的橫向距離(ΔL)。
如果被測物的大小無法判斷(如:遠處不知道海拔高度的山丘等等),那麼也就無法估測出被測物離我方的距離了。另外,即使被測物的大小可以估測,跳眼法的誤差也較大,只能估算出大致的距離。
Ⅳ 怎麼樣用大拇指和食指測量高度和距離
大拇指測距法"是根據直角三角函數來測量的
假設距離我們N米有一目標物,測量我們到目標物的距離:
1、水平端起我們的右手臂,右手握拳並立起大拇指
2、用右眼(左眼閉)將大拇指的左邊與目標物重疊在一條直線上;
3、右手臂和大拇指不動,閉上右眼,再用左眼觀測大拇指左邊,會發現這個邊線離開目標物右邊一段距離;
4、估算這段距離(這個也可以測量),將這個距離×10,得數就是我們距離目標物的約略距離
Ⅵ 一個大拇指就可以測量距離嗎,電視里的拇指測距法是什麼原理
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用來簡略的估計距離的。它其實是利用了一個很簡單的幾何原理,相似三角形兩條對應邊的比例相同。
大拇指測距也就是“跳眼法”,但是不會太精確,這取決於一個人的距離敏感性、訓練程度和經驗等,總之是一個因人而已的“簡易”測距法。
Ⅶ 如何用右手定則判斷電勢高低
個人覺得你給的條件不全,無法判斷。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在高中物理部分有三種「定則」①左手定則②右手定則③安培定則(用的是右手)
①左手定則:1.用於判斷通電直導線在磁場中的的受力方向
2.用於判斷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的受力方向
方法:伸開左手,使拇指跟其餘四指垂直,並且都跟手掌在同一個平面內,讓磁感線穿入手心,並使四指指向電流的方向,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電導線所受安培力的方向(書上定義),我在這里想說一點,是不是左手定則只可以判斷受力方向,我的答案是非也,在判斷力的方向時,是知二求一(知道電流方向與磁場方向求力的方向),所以也可以知道力與電流求磁場,或是知道力與磁場求電流。
②右手定則:1.用於判斷運動的直導線切割磁感線時,感應電動勢的方向。
方法:伸開右手,使拇指跟其餘四指垂直,並且都跟手掌在同一個平面內,大拇指所指的方向為直導線運動方向,四指方向即是感應電動勢的方向。
③安培定則:1.判斷通電直導線周圍的磁場情況。
2.判斷通電螺線管南北極。
3.判斷環形電流磁場的方向。
方法:右手握住通電導線,讓伸直的拇指的方向與電流的方向一致,那麼,彎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線的環繞方向;
右手握住通電螺線管,四指的方向與電流方向相同,大拇指方向即為北極方向。
謝謝,物理友人
Ⅷ 軍事上有一種用大拇指 測量距離遠近的方法,【用來發射炮彈 測目標的距離】請會測的朋友教一下!文章不要
向前伸直手臂樹起拇指,閉上左眼,右眼、拇指、目標形成直線,閉上右眼,睜開左眼,此時記住左眼、拇指延長直線目標右側那一點,目測那一點與目標的距離並乘以10,即你到目標的大概距離。 豎起大拇指。手臂放平目光通過指尖是與水平線的夾角約120密位,看目標高度估算出視線經過目標頂部和目標底部的兩條實現的夾角為多少密位,用密位乘以目標高度(憑經驗)即為目標距離
例如,日軍身高約1.5米,視線通過其頭頂和腳底的夾角約100密位,距離為150米 通常情況下,某些物體的長度是一個已知量,比如汽車、房屋等,那麼根據在目測中占據多大角度(軍事測量中採用密位),就可以推算出其距離遠近。
用伸直手臂之後豎起的大拇指所遮擋的范圍的密位數是固定的,由此參考被測目標,就可以得到這個角度值。經過換算就可以得到距離的大致數據。 密位是一個圓平分為6000份每一份是一密位,還有伸出右手,閉上左眼,對准一個物體,讓他恰好挨著你的大拇指左側,手不要動換一下眼,你會發現物體產生跳動一段距離,根據物體目測寬度,跳動寬度,之比乘以50.為大約距離。還有經驗積累。密位計算也是實際物體在你手上相對應的一個密位數通過計算得出的大約距離。
理論上講,將胳膊伸直,豎起拇指,根據眼睛到拇指的距離(約為臂長),拇指長和所測物的高進行相似計算。但實際上,使用這項技能時,基本是憑經驗測距,要長時間練習才能熟練掌握。而且,要更正的是,手指測距多用於行軍和炮兵定位粗測,且是每個士兵必修。而狙擊手很少用手指測距,因為手指測距要將手臂伸直,很容易暴露自己,狙擊手多直接用目測。手指測距一般能估測2-4公里(有明顯地物,如房子,樹等時適用),經驗豐富的士兵誤差不超過200米,目測一般用來估測一公里內距離,誤差50米以里。 手指測距和目測都是需要長期練習的,還要了解一般地物的大小,及其在不同距離的視覺大小,能熟練利用距離已知的參照物進行比較等。如果你能刻苦練習,相信你一定會成功。
「大拇指測距法」是根據直角三角函數來測量的假設距離我們N米有一目標物,測量我們到目標物的距離: 1、水平端起我們的右手臂,右手握拳並立起大拇指 2、用右眼(左眼閉)將大拇指的左邊與目標物重疊在一條直線上; 3、右手臂和大拇指不動,閉上右眼,再用左眼觀測大拇指左邊,會發現這個邊線離開目標物右邊一段距離; 4、估算這段距離(這個也可以測量),將這個距離×10,得數就是我們距離目標物的約略距離 .
另附中國和美國軍隊中常用肉眼測距法(跳眼法) 傳說中國軍隊及警察中的狙擊手一般用的測距法是跳眼法:右拳緊握,拇指向上,平伸右臂,閉上左眼,用右眼在拇指的一側剛好觀察到目標,這時保持姿勢,閉上右眼,用左眼在拇指的同一側觀察到另一參照物---參照物和目標之間的距離乘以10,即為你和目標之間的實際距離。 美軍有點相似:右拳緊握,拇指平放,平伸右臂,閉上左眼,用右眼在拇指的上側剛好觀察到目標,如果目標剛好一步跨過,則你和目標相距100碼,如果目標剛好兩步跨過,則你和目標相距200碼……………… 其它目測以物體為準的 目測距離,就是根據視力、目標清晰程度和實踐經驗來判定距離。目測距離的基本方法有比較法和判斷法。
(l)比較法。就是把要測距離與某段已知距離(如電線桿距離、已測距離或自己熟悉的100米、200米、500米……等基本距離)相比較以求出距離。也可將要測的距離折半或分成若干段,分段比較,推算全長。 (2)判斷法。就是根據目標的清晰程度來判斷距離。在正常視力和氣候條件下,可以分辨的目標距離可參考下表。但因各人的視力不同,使用此表時應根據自己的經驗靈活掌握。
距離(米) 目標清晰程度
100 人臉特徵、手關節、步兵火器外部零件可見
150-170 衣服的鈕扣、水壺、裝備的細小部分可見
200 房頂上的瓦片、樹葉、鐵絲網的鐵絲可見
250-300 牆可見縫、瓦能數溝;人臉五官不清、衣服顏色可分
400 人臉不清、頭肩可分
500 門見開關、窗見格,瓦溝條條分不清;人頭肩不清、男女可分
700 瓦面成絲、窗見襯,行人邁腿分左右,手肘分不清
1000 房屋輪廓清楚瓦片亂,門成方塊窗襯消;人體上下一般粗
1500 瓦面平光,窗成洞;人成小黑點,行動分不清
2000 窗是黑影,門成洞;人成小黑點,行動分不清
3000 房屋模糊,門難辨,房上煙囪還可見
用臂長尺測人都有一雙胳臂,如果問他:你的臂有多長?他可能搖頭說沒量過。若要再問「臂長尺」是怎麼回事?恐怕就更無法回答了。這是因為他還不知道自己的胳臂還能測距離。
其實,說開了,臂長尺就是一支刻有分劃的鉛筆(或木條)。可是和手臂一結合起來,就變成一具非常靈活方便的測距「儀器」了。 鉛筆上的分劃,是按每個人臂長(手臂向前平伸,從眼睛到拇指虎口的距離)的百分之一為一個分劃刻畫的,所以叫臂長尺。比如,某人的臂長是60厘米,那麼臂長尺上的一個分劃就是6毫米。有了臂長尺,只要事先知道目標的大小,就可以用臂長尺測出距離。那麼距離是怎樣計算的呢?前面已經說過,臂長尺上的每個分劃是臂長的百分之一,如果目標的高度(或寬度)佔一個分劃時,也正好是距離的百分之一,占兩個分劃,就是百分之二。這樣,根據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道理,距離:目標高度(間隔)=100(臂長)∶分劃數(臂長尺),就可以得出求距離的公式: 距離=高度(間隔)×100分劃數例如:測得前方電話線桿的一個間隔,約5個分劃,我們知道一般電話線桿間隔是50米,那麼到電線桿的距離是: 50米×100=5000米。
如果不知道物體的寬度(或高度),能不能用臂長尺來測量距離呢?也可以,但是要先創造一個已知距離條件,才能計算出所求距離。 當你用臂長尺觀測各種物體的分劃時,會發現這樣一種情況:觀測某物體的間隔(或高度0時,離物體越近,測的分劃數越多;反之,離物體越遠,測的分劃數越少。根據這個情況,我們就可以在前後兩個位置上對同一個目標測出大小兩個分劃數,並測出前後兩個觀測位置間的距離,有了這三個已知數,就可以按下列公式計算出距離了。 距離=前進(或後退)距離×小分劃 大分劃-小分劃。 例如,某工兵部隊,為了完成架橋任務,先派出偵察員測量河寬,這個偵察員先在河岸用臂長尺測得河對岸兩地物的間隔為8個分劃,然後照直後退30米處又測得該兩地物的間隔是5個分劃。把這些數值代入公式,計算出河寬是: 30×5=150米
Ⅸ 怎樣用大拇指測距離
大拇指測距離技巧
大拇指測量距離輪流用左眼和右眼來看,具體用的原理是數學的相似三角形原理。訓練時先找一系列有確切距離的標的物,然後,伸出手臂,豎起拇指,先閉左眼看指頭與標的物的位置,再閉右眼,觀察指頭與標的物的位置。
據此認定實際距離與左右眼分別觀察到的指頭與標的物的位置的關系。在實際使用時,利用左右眼分別觀察到的指頭與標的物的位置的關系來判斷實際距離。
技巧須知
向前伸直手臂樹起拇指,閉上左眼,右眼、拇指、目標形成直線,閉上右眼,睜開左眼,此時記住左眼、拇指延長直線目標右側那一點,目測那一點與目標的距離並乘以10,即你到目標的大概距離。
手臂放平目光通過指尖是與水平線的夾角約120密位,看目標高度估算出視線經過目標頂部和目標底部的兩條為多少密位,用密位乘以目標高度(憑經驗)即為目標距離。
Ⅹ 一個大拇指就可以測量距離電視里的拇指測距法是什麼原理
在近代的戰爭片里,可能經常會看到這樣的鏡頭,士兵或軍官豎起一個大拇指舉在前方,然後閉著一個眼睛來測量敵人的距離,這是什麼原理呢?這樣測距准確嗎?科學嗎?